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叛逆心理咨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社會學 心理學 青少年 叛逆
青少年期是人從年幼兒童向成熟個體的過渡時期,逆反是青少年在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普遍現(xiàn)象。這種問題出現(xiàn)的時期,在青少年人生發(fā)展過程中是具有過渡意義的非常時期。叛逆期階段能否成功的完成過渡影響著他們以后的成長發(fā)展。青春期對青少年來說是人生中發(fā)展的轉折時期,他們中的大部分會對外部環(huán)境非常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的影響。因此,必須從家庭、學校、社會入手找出原因,家庭教育聯(lián)合學校教育以及社會關注積極幫助青少年渡過這一時期。
一、青少年叛逆的概述
“叛逆心理是少年期兒童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特征,它表現(xiàn)為對一切外在強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青少年進入青春期以后,身體迅速發(fā)展逐漸成熟,心理的發(fā)展追不上身體的發(fā)展步伐,導致他們心理出現(xiàn)不平衡感。這些身體上的矛盾感和不平衡感讓青少年覺得到不適應,促使他們開始關注自身的發(fā)展和變化。
二、青少年叛逆的原因分析
(一)主觀自身因素
艾里克森認為人格發(fā)展貫穿于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個體從出生后就會不斷與社會環(huán)境進行互動,在這其中既有自我成長的需要,而環(huán)境又會不斷滿足他們的需要,但是又必須受到社會的要求與限制,這是一個持續(xù)發(fā)展的存在。
青少年在人格發(fā)展方面,顯示出三個明顯的變化,第一是伴隨著生理的發(fā)展產生了 “成人感”,迫切希望擺脫家長的控制,實現(xiàn)獨立自主。第二是 “自我中心”,把人際關系和社會性關注作為焦點,覺得自己的關注就能代表他人的關注,把自己當作大家關注的中心,;第三是對成人的教育在某些方面表現(xiàn)出對抗。
“艾里克森把整個心理發(fā)展過程分為八個階段:
1.嬰兒期(0~1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沖突;
2.兒童期(1~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沖突;
3.學齡初期(3~6歲):主動對內疚的沖突;
4.學齡期(6~11歲):勤奮對自卑的沖突;
5.青春期(11~20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
6.成年早期(20~24歲):親密對孤獨的沖突;
7.成年期(25~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沖突;
8.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沖突”。
青少年時期處于青春期(11~20歲),正處于“過渡”期,聚焦于自主意識的增強、向控制方要求獨立自。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產生了“成人感”,不想別人把他們當做孩子,幻想自己是成人的角色,也就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
(二)社會環(huán)境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大眾傳播事業(yè)的發(fā)展也風生水起,青少年心理的發(fā)展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給青少年提供了獲得信息的新途徑,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不利影響。許多不良商家只為了一味地迎合大眾的需求而對傳播內容缺少監(jiān)控放任自流,使青少年被動地接觸到了一些化中有害的、低俗的內容;另外,由于“大眾傳播還強調新奇性,介紹一些國內外的時尚新奇現(xiàn)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搖滾文化等,也影響著我國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態(tài)和反文化意識的形成”。
(三)家庭環(huán)境因素
1.家長思想不能與時俱進,仍然存在封建思想
許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缺乏民主意識,實行家長專制的教育方法從而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想法,依然存在“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想法,覺得孩子還小必須要絕對服從自己,許多孩子無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因此,許多青少年覺得自己在家庭中沒有存在感,導致青少年叛逆。
2.家長的教育方式不正確
家長在培養(yǎng)教育子女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兩種錯誤的心理:一是認為子女必須聽從管教,父母在孩子面前具有絕對權威;二是家長會把孩子當成自我理想實現(xiàn)的副本,把自己沒有完成的愿望強行加在子女身上。因此,父母不管子女的內心想法,一味地把他們的理想和生活經驗強行灌輸給孩子,讓子女按他們鋪好的道路去生活,因此而產生矛盾導致青少年叛逆行為的發(fā)生。
3.家長與子女的交流缺乏
由于很多家長忙于事業(yè),對子女疏于管理,很少進行心理思想方面的交流,只是為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而制定一些嚴格的規(guī)定。因此,作為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很少與父母交流,缺乏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很容易讓青少年心理空虛而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四)學校環(huán)境因素
1.教師的教育方式存在不足
在當今的教育形式下,很多教師一味追求教育成績,在教育形式上沒有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味同嚼蠟,不能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學生對教育產生厭惡甚至是心理上的逆反。一些教師不能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客觀評價學生的性格、能力、成績等,過于注重分數,教育學生不能做到循循善誘,使學生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造成青少年叛逆行為的產生。
2.教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夠做到尊重學生
很多老師在教育過程中不懂得尊重學生,當他們學習生活出現(xiàn)問題時只是一味地批評而沒有耐心引導和教育,更沒有去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不顧及學生的心理感受與體驗,而是過分的注重師道尊嚴,始終居高臨下的批評教育傷害的青少年的自尊心,導致他們對學校和老師產生逆反心理。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的必經階段,逆反心理對青春期孩子身心健康和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負面的影響。它會“導致青少年出現(xiàn)對人對事多疑、偏執(zhí)、冷漠、不合群等病態(tài)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學習被動、意志衰退、信念動搖、理想泯滅等。叛逆心理的進一步發(fā)展,還可能向病態(tài)心理或犯罪心理轉化”。因此,必須重視青少年的叛逆問題。
參考文獻:
[1]吳維維.青年本質的表現(xiàn)形式[J].青年與社會,2014,(09).
[2]雷秀雅.心理咨詢與治療[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王宏斌.青少年逆反心理探析[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0,(12).
教育。留守兒童鄉(xiāng)村。多中心治理。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中青年農民進城務工。在廣大農村,有一群特殊的未成年人,即鄉(xiāng)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農村的原因是,由于家庭貧困,父母在城市工作,被留在農村地區(qū)學習和生活。父母長期外出工作,導致留守兒童的情緒饑餓和人格偏差,其學習行為也受到很大影響。農村學校教育資源的匱乏、學校教育的尷尬局面以及社會支持網絡的不完善給留守兒童的教育帶來了諸多困難。2013年1月頒布的《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了政府主導、統(tǒng)籌規(guī)劃、家校聯(lián)動、合力、社會參與、共同關懷的基本建議。2016年2月,國務院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提議通過社會力量為留守兒童農村地區(qū)提供專業(yè)服務。多中心治理的概念為解決左派教育問題提出了一個可行的實施框架落后兒童,即通過家庭、學校、企業(yè)、社會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共同解決農村地區(qū)的教育問題。
目前,盡管留守兒童農村教育呈現(xiàn)出良好的發(fā)展趨勢,但教育的突出缺失也反映了一系列社會矛盾。了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的現(xiàn)狀和表現(xiàn),有助于探索和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留守兒童農村地區(qū)的父母通常從事勞動強度高、工作時間長的工作。他們一年回家一兩次,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不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大多數留守兒童農村家庭都接受代際教育。代際監(jiān)護人更注重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如是否溫暖、是否飽足,但他們無法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和學習問題。絕大多數留守兒童認為他們是“缺人管教”而不是“缺錢”。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投資主要是義務教育費用,很少花錢送子女上補習班或興趣班。此外,大多數家長很少主動與老師溝通。他們更關心孩子的成就,忽視他們的心理需求。由于缺乏父母和親子教育的直接監(jiān)督,互聯(lián)網已成為許多兒童的精神天堂。他們沉迷于網絡游戲,對學習不感興趣。留守兒童的鄉(xiāng)村很容易形成叛逆青春期的心理學。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缺勤、撒謊、作弊和偷竊時有發(fā)生。
(二)學校教育保障不足,關愛教育缺失。
農村教師素質較低,教學負擔過重,留守兒童課余生活難以照顧,沒有精力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由于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難以為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風險防范、現(xiàn)場急救和健康宣傳教育明顯不足。在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面臨著青少年困惑、叛逆、人際交往等問題。留守兒童的自我意識、分享與合作能力較差。學校不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咨詢。許多學校不設立特殊學校。盡管一些學校意識到心理咨詢的重要性,但由于農村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低,交通不便,與外界溝通困難,心理咨詢仍然落后,一些學校沒有建立留守兒童信息檔案,留守兒童的個人和家庭信息沒有及時更新。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信息檔案,積極開展心理教育課程,鼓勵留守兒童參加集體活動,樹立健康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幫助留守兒童孩子們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體驗。
(三)政府財政支持不足、教育投入不足、
落后農村地區(qū)學校教學設施陳舊落后、優(yōu)秀青年教師流失嚴重等問題依然突出。政府對教育的財政投資遠遠低于其他行業(yè)。只有充分的財政支持才能有效地實施教育支持政策。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經濟保障,有助于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政府補貼,增加教師收入,吸引高素質青年教師到農村任教。同時,鄉(xiāng)鎮(zhèn)基層政府要不斷加大教育經費投入,設立留守兒童專項教育基金和補助,向學習優(yōu)秀的留守兒童發(fā)放獎學金,增加對實際困難學生的生活補助。通過專項資金支持,鼓勵農村開展留守兒童教育宣傳活動,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和幫助。此外,農村社區(qū)需要了解留守兒童的需求,拓展教育功能,安排多種形式的社區(qū)活動,加強社區(qū)、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協(xié)調,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和學校教育的不足。
。我們應該確保政府的教育公平,為家庭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改善教育的學校環(huán)境,完善社會支持體系,加強自律。
(一)強化親情,提升家庭教育功能。
留守兒童家長應加強與留守兒童的溝通,增進他們的感情,讓孩子得到父母的關愛,感受父母的溫暖,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促進孩子健康成長。首先,父母應該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盡量帶上孩子。如果條件不允許,丈夫和妻子都需要外出,他們的孩子應該交給可靠的監(jiān)護人。除了有足夠的時間照顧孩子的日常飲食外,監(jiān)護人還應該能夠監(jiān)督和指導孩子的基本學習。第二,注重提高自身素質,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他們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一些在外工作的父母的不良行為和想法,如打牌、賭博、無用的閱讀和萬能的金錢,對孩子的成長有負面影響。父母應該為孩子樹立好榜樣。第三,家長應積極配合老師,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長趨勢。留守兒童的教育需要家庭與學校的合作。家長應積極聯(lián)系老師,與學校合作,解決孩子在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問題。
(二)發(fā)揮學校的主體作用,完善教育體系規(guī)范
學校和教師應充分意識到自己的重大責任,對留守兒童農村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安全、道德、心理等方面的課程建設,提高留守兒童解決困難、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自我管理、自我生存的能力。除了學校的日常教學外,還要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定期進行心理咨詢,建立留守學生之家,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資源與教育主體的作用。一是定期開展思想情感教育,重視心理疏導,及時糾正留守兒童的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二是加強與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的聯(lián)系,建立聯(lián)系卡,通過電話和網絡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父母的愛。第三,建立寄宿制,安排留守兒童在校園內進行統(tǒng)一管理,集體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此外,學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三)加強留守兒童的自律,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
在成長過程中,留守兒童應該了解父母的選擇,了解父母的良好意愿,保持積極良好的態(tài)度,面對現(xiàn)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自律、自我生活、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留守兒童應端正學習態(tài)度,熱愛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極與師生溝通,確立人生目標。留守兒童還應積極與父母聯(lián)系,如經常打電話、看錄像、寫信向父母匯報學習生活、加強父母與子女的精神交流等。留守兒童的鄉(xiāng)村應該以健康的態(tài)度警惕外界的誘惑,做一個積極而明智的孩子。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缺失應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和企業(yè)應相互幫助,共同解決留守兒童區(qū)農村的教育問題。
參考了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高度重視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已經成為一大趨勢。在有子女的農民工中,絕大多數把子女留在老家,托付給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者其他親戚朋友等照顧,這些孩子通常被成為“留守兒童”。由于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無法享受正常的親情和關愛而出現(xiàn)諸多問題。因此,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一個十分現(xiàn)實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現(xiàn)狀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qū)工作,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住一起的14歲及以下的兒童。留守兒童家庭主要包括以下類型:①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與孩子一起留守的家庭;②父母雙方均外出,孩子與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一起的家庭;③父母雙方均外出,孩子與其他親在一起的家庭;④父母雙方均外出,孩子單獨留守的家庭。
二、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親情缺失,性格叛逆。由于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兒童幾個月、一年甚至幾年見不到父母親,得不到父母親的撫慰與關懷。他們往往焦慮緊張,暴燥叛逆,不服臨時監(jiān)護人和老師的管教,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叛逆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
(2)道德滑坡,價值扭曲。由于父母外出務工,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心理上對孩子有歉疚,采取了“物質+放任”的方式進行補償,使得留守兒童養(yǎng)成了好逸惡勞、奢侈浪費、擺闊氣的陋習。
(3)不愛學習,成績較差。由于這些孩子是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這些老人年齡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于年齡差距大,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
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
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外出務工大大增強了農村家庭對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外出務工引起的家庭教育缺位對孩子的生活、教育、心理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因此,“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應當引起政府、學校、家長、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
(一) 政府方面
(1)加快城鄉(xiāng)戶籍制度改革。改革戶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戶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與戶籍相聯(lián)系的城鄉(xiāng)隔離的各種制度,如學生入學、社會保障等附屬的政策優(yōu)惠,從而保障勞動力的合理流動,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創(chuàng)造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政府應運用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適當鼓勵、幫助農民工將其子女帶到城市上學和生活,充分發(fā)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2)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農村寄宿制學校。隨著農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農村中小學也出現(xiàn)生源減少的現(xiàn)象。在一些農村小學出現(xiàn)了“空?!爆F(xiàn)象。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辦學成本高、教育投資效益低的問題。為此,各地在農村稅費改革后,均采取大量撤并中小學和精簡師資的做法,以降低財政開支。但是大量撤并中小學給那些居住分散、離校較遠的學生上學帶來困難,尤其是父母進城務工的留守兒童的安全更加令人擔憂。為此,政府要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搞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解決留守兒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解決進城務工農民的后顧之憂。
(二)學校方面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在學校專門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老師針對留守兒童家庭情況的差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有利于老師對留守兒童因材施教,對他們給予特別的關注,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同時學校應建立相應的心理咨詢輔導室,定期為這些留守兒童做心理輔導,及時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并為每一個兒童建立一份心理健康成長檔案。針對留守兒童不同的家庭情況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2)建立“家長學校”。學校要積極響應政府“對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與方法進行引導和教育”的號召,建立并健全“家長學?!睓C制。家長學校經常開展活動,通過多種方法,多種渠道,轉變父母的教育觀念,提高教育質量,拉近留守兒童與家長之間交流溝通的距離。
(3)教師引導留守兒童自我教育和管理。教師要引導留守兒童把自我教育和管理貫穿于自己心理活動的全過程,在認識方面引導留守兒童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經常嚴格地解剖自己,在學習他人的基礎上比較全面、準確地認識自己,既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又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引導留守兒童自我檢查和自我修養(yǎng),提高他們自立自強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家庭方面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有利于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的一代。家庭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思想教育不好,對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極大,父母有責任將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學會心靈的溝通,關心孩子,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心”里去,去了解他們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不但要當好父母,還要當好孩子們的知心朋友。
(四)社會方面
加強社會教育組織或機構建設,充分發(fā)揮其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彌補作用,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互補共生。利用多種渠道,大力宣傳各地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引起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廣泛關注。鼓勵幫助農民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使父母雙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
我國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留守兒童在一定時期內的存在是必然的,留守兒童現(xiàn)狀與教育問題,不僅涉及上千萬的兒童,還涉及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因此,營造一個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于家庭、學校和政府來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社會各界共同關注, 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應措施,才能使“留守兒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進而使外出務工人員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宋瑞林.西方社會學[M].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8
[2]解占彩.農村留守兒童的成因及對策[J].經濟論壇,2007,(9).
[3]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關鍵詞:留守兒童;關愛;教育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2-016-1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離開家鄉(xiāng)涌向城市,他們無暇顧及子女的成長和教育。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溫暖,缺乏監(jiān)護人細心的學習引導和管理,使他們在學習、心理、身體上存在著很多問題。許多孩子出現(xiàn)了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頑皮任性、沖動易怒、神經過敏、逆反心理強等問題;大多數孩子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心不在焉,應付了事;部分孩子紀律散漫,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吧”等。這些不良習氣的存在給下一代的健康成長造成極大危害,也給班級教育帶來了極大的阻礙。家庭、學校、社會是影響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三個重要因素,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
一、父母與孩子加強親子交流
目前多數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后勤部長”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師們去管教。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正確的“子不教,父之過”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打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班主任聯(lián)系,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了解子女的發(fā)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致于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xiàn)盲區(qū)。
正常的親子交流是非常關鍵的,盡管外出打工是為了子女,但也不要長時間割斷親子交流,父母對子女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沒有父母的愛所培養(yǎng)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备改甘呛⒆幼钪匾膯⒚?,每一個孩子最初性格特點的形成都受到父母不同程度的影響。留守的孩子,大部分時間和父母親分隔兩地,只有在學校做出了嚴重違紀的事情時,父母才會偶爾出面協(xié)調。尤其是對于那些比較叛逆的孩子而言,在他們的眼中,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父母親怒火沖沖、臉色沉重的模樣,留守兒童進而和家長的關系更為疏遠。所以作為家長,應采取多種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保證動態(tài)地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況以及孩子心理變化;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致,溝通中父母要明示他們對孩子的愛與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的家境與現(xiàn)狀,通過溝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除電話外,可采用書信等進行交流。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無瑕的“璞”,只要心里裝有父母和親人的愛,他們就有積極向上的原動力,就會學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學校和老師要成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引導者
留守兒童由于家庭情感交流的空缺,遠離父母,容易產生個性、心理異常,學校要高度重視并承擔起部分責任。首先是加強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通過設立心理咨詢中心、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請心理專家來校講學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實踐指導,增強“留守子女”自我心理抵抗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及早解決,不斷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其次,還要注重營造溫馨和諧健康的校園生活環(huán)境,尤其是寄宿制學校,更應該從飲食、生活、學習等多方面考慮,豐富留守兒童的校園生活,給他們營造寬松溫暖的校園生活氛圍,幫他們找回家的感覺。
一項調查表明,有心事的時候,留守兒童選擇的第一傾訴對象是教師,第二為伙伴,第三才是監(jiān)護人。所以,老師作為和他們接觸最多的人,要充滿愛心,走進孩子的內心,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及時地為他們排憂解難,當他們迷惘叛逆時要及時引導他們,鼓勵他們多與周圍的交往,學會釋放自己,多向別人傾訴自己的煩惱,懂得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能夠釋懷瑣事。當他們需要幫助時傾心相助,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校園的溫暖。
三、加強社會關愛,構建和諧社會
政府應加大投資,興建打工子女學校,逐漸打破一切影響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學的條條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費,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與城市兒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的學校里,由于孩子們有著相似的經歷,也比較容易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對集體的歸屬感。
縣、鄉(xiāng)鎮(zhèn)政府部門要努力整治好學校周邊環(huán)境,加強監(jiān)管直至取消學校周圍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網吧、游戲廳、錄像廳等,加大危害學生安全和學校工作秩序的打擊力度。針對“留守兒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擊傷害的情況采取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給兒童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
家庭、學校、社會三方攜手,才能保證留守兒童的教育走出“瓶頸”,走向健康。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會關注、參與,對他們多一點呵護、多一點寬容、多一份熱情,讓他們擁有愉快的心境,成為一個身心健全、積極向上的人。能使他們在愛的陽光下健康成長,促進他們全面、和諧發(fā)展。留守的孩子正處在人生的花開季節(jié),花開有聲,駐足傾聽。讓我們一起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人格障礙傾向;心理咨詢門診;咨客;PDQ+4;人格障礙問卷;流行病學調查
中圖分類號:R749.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09)011-0767-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11.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of personality disorder tendency of outpatients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departments.Methods:Systematic sampling was used to get the sample population from Shanghai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The 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was administered to 1402 clients to screen personality disorders.Results:The subscales for different type of personality disorder(PD)and total score of PDQ+4 were higher than normal sample(e.g.total score of PDQ+4:client(38.23±17.04)vs.normal sample(22.79±14.10),P
【Key words】 personality disorder tendency;outpatient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client;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personality disorder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心理咨詢門診是處理抑郁、焦慮障礙等各類心理問題的重要機構之一。近年的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臨床上的人格障礙與其他各類心理疾病的共病率在40%~50%之間[1-2],且患者的人格情況對心理問題的預后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3]。人格診斷問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是目前國際上比較重要的人格障礙診斷量表之一,已在國內學生人群[4]、罪犯人群[5]、住院病人[6]中試用,但對門診患者特別是心理咨詢門診咨客的人格特征研究仍相對較少。本研究針對PDQ+4在心理門診咨客中的篩查情況進行分析,以探索心理咨詢門診咨客人格障礙傾向的分布特點。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6年5-10月選取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除兒童心理門診外)的咨客。采用系統(tǒng)抽樣法,由門診工作人員按掛號次序(1∶10)共抽查1511例咨客。入組條件:年齡18~60周歲,初中以上文化;排除嚴重軀體疾病、精神疾病急性發(fā)病期、精神發(fā)育遲滯、慢性衰退或癡呆患者;同意配合完成研究。
1.2 工具
人格障礙診斷問卷第4版(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7]。該量表是自陳式的人格障礙篩查問卷,共107項條目,l2個分量表分別對應l2種類型的人格障礙(表1)。每個條目只允許選擇是或否,要求被試在回答問題時回憶過去幾年內所常有的感受、思考和活動方式。原量表的美國陽性劃界分為4~5分,超過劃界分則提示分量表陽性,得分越高人格障礙的傾向越明顯。漢化后的問卷總分≥28時,診斷人格障礙的靈敏度0.89,特異度0.65,該量表的重測一致率達92.2% [7]。
研究正式開始之前進行2周的預習實驗,熟悉整個流程和規(guī)范以及PDQ+4相關內容學習。正式開始后,由門診掛號工作人員從當日就診患者中以1∶10的比例確定篩查對象,篩查對象在知情同意之后,于安靜的獨立房間內完成PDQ+4自評問卷。由工作人員當場檢查填寫情況,輸入電腦后給予部分信息反饋[8]。
1.3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數據輸入SPSS13.0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t檢驗、秩和檢驗、探索性的因素分析等。
2 結 果
2.1 一般資料
在隨機抽查的心理咨詢中心門診1511名咨客中,符合入組標準并愿意完成研究者有1402人,有效抽查率為92.8%。其中男性641人,女性761人;平均年齡(30±10)歲, 18~24歲458人(32.7%),25~34歲533人(38.0%),35~44歲263人(18.8%),≥45歲148人(10.5%)。不同性別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55,P>0.05)。
本研究樣本在心理咨詢門診的診斷情況以神經癥(29.3%)和心境障礙(29.0%)為主要診斷類別,兩者約占全部樣本的2/3,其中抑郁癥和焦慮癥為主要診斷,約占全部樣本的40%。有相當一部分患者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和其他精神病(188例,占13.4%)。門診咨客中待診和其他(含非心理障礙)的被試共213人(15.2%)。
2.2 不同樣本和性別咨客人格障礙診斷問卷評分比較
表1顯示:心理咨詢門診樣本PDQ+4總分及各分量表分均高于正常人群常模[7];女性邊緣型得分高于男性,而型、偏執(zhí)型、分裂型、被動攻擊型得分低于男性。
2.3 不同年齡咨客人格障礙診斷問卷評分比較及陽性率情況
在不同年齡段的被試中, PDQ+4總分及各分量表分(除分裂樣型人格障礙外)均呈下降趨勢,秩和檢驗結果顯示, PDQ+4總分及各分量表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2),差異最明顯的是型(H=114.292)和邊緣型(H=70.535),其次是強迫型(H=11.245)和自戀型(H=17.541),而最不明顯的是分裂樣(H=6.778,無顯著性差異)。陽性率最高的是強迫型(58.5%)和回避型(54.0%),其次是邊緣型(44.4%),而較低的是型(14.0%)和分裂樣(25.3%)。
2.4 心理咨詢門診咨客人格障礙診斷問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研究樣本PDQ+4的12個分量表得分進行主成份分析,未旋轉的第1因子(總人格因子)在各分量表上均有較高的負荷,可解釋約50%的變異,各分量表的負荷在0.571~0.832之間;因子分析及方差極大正交旋轉法的結果顯示:特征根>1的因子提取了2個,可解釋約60%的方差;在強制性3因子分析中,第3因子的特征根為0.84,3因子累計貢獻率約為67%。各因子負荷見表3(負荷在0.5以下的未列出)。
3 討 論
PDQ+4是與DSM-Ⅳ中人格障礙的診斷和分類標準相對應的人格障礙診斷量表,因此它對人格障礙的評估也是基于軸Ⅱ診斷和可共病的思路進行操作的。在心理咨詢門診的應用中,發(fā)現(xiàn)心理咨詢門診的咨客在PDQ+4的總分和各分量表得分上均高于普通人群常模,統(tǒng)計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門診咨客中存在病理性性格。軸Ⅰ診斷的心理疾病與軸Ⅱ人格障礙可能存在較普遍的共病現(xiàn)象。男女性別差異的比較中,女性在邊緣型上得分高于男性,男性則在型、分裂型等人格障礙類型上得分較高。這與國內外的同類研究結果相似[9-10],可能是男女的社會文化和傳統(tǒng)角色差異所造成的影響。
一般認為人格障礙多發(fā)生于青少年和成人,部分患者在中年之后可有緩解,這一傳統(tǒng)想法一直未被全面充分地證明過,而這種年齡層面上的緩解是否符合所有類型人格障礙的特征則更沒有定論。
本研究應用PDQ+4對各年齡組的得分情況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除分裂樣人格障礙外,其他類型人格障礙的得分在年齡上呈明顯下降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社會環(huán)境和人生經歷對個性大眾化的影響,特別是明顯受年齡影響的型和邊緣型2種類型人格障礙,它們隨年齡的增長變化最大,提示部分具有叛逆的、冒險的、變化的等特征的人格病理會受社會約束和自我成長的影響而緩解。而分裂樣(以社會隔絕和情感疏遠為特征的一類人格障礙)隨年齡的變化最小則又從側面證明了人格的社會化因素的重要作用。而對在年齡的變化中影響相對要小的強迫型和自戀型而言,由于這兩類屬于高功能型的人格障礙,常伴隨著年齡增長帶來的社會隔絕、內部空虛感以及價值感的喪失而在中年出現(xiàn)惡化,驅使他們求助于心理醫(yī)生。因此強迫型和自戀型對年齡相對不敏感的結果也是可以理解的。
從各型人格障礙傾向在心理咨詢門診患者中的分布情況來看,回避型、強迫型及邊緣型可能為門診常見的人格障礙類型。這一結果和國內最近兩次在大學生群體中應用PDQ人格障礙自評問卷后得出的強迫型和回避型人格障礙傾向是所有人格障礙傾向中最常見的結論相符[11-12]。
另外,DSM-Ⅳ軸Ⅱ人格障礙診斷目前仍分為3群:A群為奇異、古怪型,包括偏執(zhí)、分裂和分裂樣型人格障礙。B群為戲劇、情感和不穩(wěn)定型,包括自戀、表演、邊緣和型人格障礙。C群為焦慮、害怕型,包括回避、依賴、強迫型人格障礙。這一人格障礙的類群理論在本次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體現(xiàn)。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主成分分析中,我們得到各分量表的第一因子負荷都在0.50以上。這一結果與楊蘊萍等的主成分分析的結論一致[7],他們曾由此假設各型人格障礙分量表中都存在一種g因素承擔著中等以上的負荷。這一現(xiàn)象解釋了本次研究中被試的各分量表得分均顯著高于普通人群的結果,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人格障礙與其他心理疾病有高共病率的現(xiàn)象。因子分析及方差極大正交旋轉法提取了特征根>1的因子2個(因子1主要包括回避型、抑郁型、分裂樣,因子2主要包括表演型、自戀型、型),在命名和解釋方面有可能與人格特征中社交活動和沖動沖突的內外向有關系。在強制性3因素分析中,獲得的因素模型與人格障礙的類群理論構想基本吻合,方差累計貢獻率已達到67%,因子1至3分別對應人格障礙C、B、A 3群,其中偏執(zhí)型和被動攻擊型在3個因子上負荷都不高,勉強可以歸入因子2,說明其可能與情緒不穩(wěn)定群人格障礙有某些同質成分。另外,邊緣型在因子l和因子2上都有中度以上的負荷,說明其可能既有情緒不穩(wěn)定群的特質,又有焦慮群的部分特質。
總之,本研究反映出咨客和普通人群的病理性性格差異,其中大部分類型人格病理隨年齡增長有緩解趨勢,并提示回避型、強迫型及邊緣型可能為心理咨詢門診中常見的人格障礙類型,DSM-Ⅳ軸Ⅱ人格障礙的類群理論構想與本次研究的因子分析結果有一定程度的吻合。
致謝:本研究得到楊蘊萍老師對人格障礙問卷(PDQ+4)的應用指導,特此致謝!
參考文獻
[1]Brieger P,Uwe E,Marneros A.Frequency of comorbid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bipolar and un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s[J].Comp Psychiatry,2003,44:28-34.
[2]Barbato N,Hafner orbidity of bipolar and personality disorder[J].Aust N Z J Psychiatry,1998,32:276-280.
[3]Loftus ST,Jaeger J.Psychosocial outcome in bipolar I patients with a personality disorder[J].J Nerv Ment Dis,2006,194(12):967-970.
[4]傅文青,姚樹橋,于宏華,等.3140例一、二年級大學生B群人格障礙患病率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22(2):87-90.
[5]胡赤怡,楊彤吳,哨兵.重新違法犯罪人員的人格特征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15(2):40-141.
[6]楊蘊萍,王久英,沈東郁.人格診斷問卷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試用[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10(02):115-116.
[7]楊蘊萍,沈東郁,王久英.人格障礙診斷問卷(PDQ-4+)在中國應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10(3):165-167.
[8]張?zhí)旌?肖澤萍,王蘭蘭.人格障礙傾向者的童年創(chuàng)傷經歷研究[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7,19(2):101-105.
[9]Reich JH.Sex distribution of DSM-III-R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psychiatric outpatients[J].Am J Psychiatry,1987,144:485-488.
[10]Ekselius L,Bodlund O,Von Knorring L,et al.Sex differences in DSM-III-R,Axis II-Personality disorders[J].Persd Individ Differ,1996,20(4):457-461.
[11]楊艷杰,彭濤,王玉清.哈爾濱市大學生人格障礙傾向的分布特點[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4,20(8):913-914.
一、從尊重學生開始
在教學中,你可能發(fā)現(xiàn)有個別學生孤僻、好動、怪異,而這些學生大部分都是出自再婚家庭、留守兒童、單親家庭……他們因家庭的特殊原因,覺得自己天生就不如人,再加上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對,產生了自卑心理、厭學心理、逆反心理等。
由于這樣的表現(xiàn),在課堂上不受老師和同學的歡迎,以至于產生信心不足、自甘落后的心理。對于這樣的學生,我校對其進行調查并備案,組成一個調查小組(心理咨詢小組)進行詢訪,從家長入手,把他們的個人資料形成卷宗,共同對其進行多維形式的教育。
如,我校一年級有一個叫王杰的學生,他能讓每一位教師和領導頭痛。這個學生自私孤僻、蠻橫霸道、叛逆仇視……公認的“朽木不可雕”,他的問題主要是產生在家庭等外因,外因多了就發(fā)展成了內因。通過家訪,我們了解到他的父親入獄,母親到處打工,沒有時間理會他,后來把他放在一個啞巴姥家,一是缺少關愛,二是缺衣少穿,本身就低人一等,別的孩子又欺負他,使他缺乏抵抗誘惑的能力,自制力又不強,又養(yǎng)成了偷竊的行為。班級中學生吃的、玩的、用的沒有他不拿的,而且上課還不聽講,愛搞小動作,影響別人……
我了解了王杰家里的情況并掌握了其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非打即罵)后,于是,我增加了家訪次數,交流中,我們共同采取了多種科學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使其進步。如,家長多抽出時間回家與孩子溝通(談話以鼓勵為主),相互了解,給孩子一點固定的零花錢,回家后指導他完成作業(yè),老師盡量多提問他,使他逐漸感受到大家都很關心他,果然,他各方面表現(xiàn)都有所進步,大家對他的印象改變了,從而使他樹立了自信心。
二、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
有劣跡的學生往往不被教師重視,也不愿與同學友好相處,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不尊重自己,也不被別人尊重。這時,教師和家長首先要改變自身形象,充分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只要發(fā)現(xiàn)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一點點的進步,就要把鼓勵的眼神、溫和的話語和甜甜的微笑送給他們,讓他們在安慰、關懷、鼓勵中揚起學習和做人的風帆。
三、讓別人尊重自己
無論在社會、學校、家庭班級中,每一個個體都有獨自存在的理由與價值,那么,擺正自己的位置與發(fā)揮個體在群體中的價值更有意義,這關系到在各個群體中的每一個人。我們每一個成年人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指路燈,你的言行會引領他們走向成功或失敗。
作為教師和家長,就應像孫云曉老師說的那樣,“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熏陶孩子”。我還記得,有一位家長說:“我家孩子可聰明了,我打麻將總帶著他去,他看了幾遍后,就能指導我玩呢!”我聽了他的話哭笑不得,現(xiàn)在家長已經以孩子的“聰明”為榮了。其實,父母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格傾向直接影響著孩子,而教師的言行更加直接影響著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教師和家長,一定要提升自己的素質,多與孩子交流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父母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位教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有很多農民父母培養(yǎng)出一個又一個優(yōu)秀的大學生,他們用辛勤的勞動和善良的思想,激勵著孩子努力學習,如果家長和老師的好習慣影響著孩子,同樣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關鍵詞: 留守高中生 情感教育 對策
留守高中生問題是我國城市化過程中一個普遍的問題。城市化不斷加快,很多農民為了獲得更高的酬勞,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條件,選擇去城市里務工,這反而導致他們的孩子從小和父母長時間分離。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導致很多留守高中生存在嚴重的自卑、自負和悲觀的心理問題和厭學心理,沒有目標的思想方面的問題。情感教育是解決這眾多留守高中生各種心理問題的有效辦法,它可以激起留守高中生對生活的熱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幫助他們確立宏大的人生目標。
一、留守高中生的情感教育現(xiàn)狀分析
1.留守高中生感情淡薄,人生目標缺失。
留守高中生都是十五歲到十九歲的青少年,正處于叛逆的青春期。由于留守高中生長時間獨自生活,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導致他們感情淡薄自私,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時以自我為中心[1]。在與人的交往中,他們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會一味地索取而不知道付出,缺少人情味。由于和父母極少相處,缺少親情,他們會極度自卑,從而導致在各個方面的不自信。并且由于祖輩的溺愛,他們覺得自己可以隨心所欲,便在學習上出現(xiàn)不思進取、興趣低落的現(xiàn)象,長時間他們便失去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人生理想。
2.學校情感教育資源缺乏。
學校是留守高中生成長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的教育水平直接關系到留守高中生各方面的成長。由于留守高中生大多生活在農村,這就直接表明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學理念、學習條件都不能達到給予留守高中生良好的情感教育的目的。在學校大多是以分數評定學生,而老師們也大多把時間精力放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導致留守高中生產生被老師忽略和遺棄,而這種被遺棄的感受又和他們自卑的心理聯(lián)系起來,導致他們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出現(xiàn)嚴重心理健康的問題。很多學校由于辦學條件差,很少開設心理課程,這就導致留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缺少很好的引導。因此,學校師資條件是阻礙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最大因素。
3.情感教育流于形式。
資源的缺乏加上許多農村學校不重視留守學生的情感教育,就算有一些情感類的教育,也只是在網上抄襲。這些活動內容空洞,流于形式,不足以讓留守高中生的內心受到觸動,反而會讓留守高中生產生由于叛逆而出現(xiàn)的抵觸心理,教育效果當然就會不理想??偠灾诹羰馗咧猩那楦薪逃?,形式老舊,內容不充實,不能達到教育效果。
二、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對策
1.留守高中生要學會自我的心理調節(jié)。
留守高中生的心理問題雖說是父母長期不在家導致的,但是也有自己的一部分因素。考慮實際情況,父母外出務工是不可避免的,在改變不了這個現(xiàn)實的情況下,只能自己學著適應現(xiàn)實情況,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自信心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多與朋友、同學、老師交流,要學會自我奉獻精神[2]。老師們應該注意留守學生,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并且指導他們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主動與人交流,慢慢地獲得成功的喜悅。
2.學校發(fā)揮好自己的作用。
學校是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主陣地,雖然在師資力量上不能做到和一些師資雄厚的學校相同,但是還是要做到最好,利用盡可能多的資源,為留守高中生的情感教育作出貢獻。學校應該培養(yǎng)一些心理方面的老師,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和心理課程,為留守學生解除他們的心理煩惱,縮短他們和老師之間的距離。學校應該組織一些公共娛樂活動,鼓勵留守高中生一起參加,以此豐富他們的課余活動,也可以使他們對班集體產生依戀和歸屬,留下美好的情感體驗。學校還應該與家長建立聯(lián)系,對祖輩的監(jiān)護人進行交流,讓他們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不再溺愛和放縱孩子,并且養(yǎng)成和孩子積極溝通的好習慣,時時刻刻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
3.情感教育的形式要切合實際情況。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真正的情感教育不是一時之功,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需要老師們堅持不懈的對留守高中生進行指導,而不是半個月一次的主題班會和每周一次黑板報能解決的,更何況這種流于形式的教育一直是講完就忘的典型[3]。教育的形式太過空洞,會讓留守學生麻木無感,所以需要老師們改變形式,在教育中加入輕松易接受的案例,讓學生自己領悟其中的道理,這樣他們才能獲得真正的教育,從而打開自己的內心,讓自己嚴重的心理問題得到解決。
三、結語
一直以來,眾多留守兒童導致的悲劇數不勝數,留守兒童的教育現(xiàn)狀不容樂觀,特別是處于青春期和留守壓力下的高中生,他們是父母的期望,也是國家的未來,所以對留守兒童和留守高中生的情感教育刻不容緩。留守高中生們需要克服自身的困難;家長們也應該重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學校更應該擔任起這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社會各界積極努力,找到合適的情感教育的辦法,并把這種辦法推廣開來,才能拯救更多的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是一個長期研究的課題,它會慢慢完善,為未來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康立亮.留守高中生感恩勵志教育對策探討[J].地理教育,2013(z2):112-113.
【關鍵詞】關愛 留守兒童 幸福成長
我們學校坐落于重慶渝北幽幽盤溪河畔,地處城鄉(xiāng)結合處,學?;ㄏ闼囊纭ⅧB語蟬鳴、綠樹參天、草地嫩綠。學校辦學理念先進,花文化底蘊濃厚,具有拉丁舞特色,許多外地務工人員子女都選擇我校學習。學校絕大部分學生個性特長得到了彰顯,但也有少部分學生(留守兒童)給學校教育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據調查,學校1477名學生中有留守兒236人,占全校學生的16%, 他們主要來自于下崗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農轉非單親、離異人員的孩子,進城務工流動人員的孩子,這些孩子(留守兒童)絕大多數是單親監(jiān)護、隔代監(jiān)護或寄養(yǎng)于親戚朋友家,這些孩子由于過早脫離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其生活、學習和心理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感到孤獨、性格極端、不合群、不自信、情感淡漠;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壓力,誠惶誠恐、任性、打架、有叛逆心理;有的受到爺爺奶奶的溺愛驕橫自私、自由散漫;有的不尊敬長輩、不完成作業(yè),成了日不進校、夜不歸宿的流浪漢;有的價值觀念扭曲,不貪學習、好逸惡勞、奢侈浪費、擺闊氣;甚至有的偷盜、搶劫,走上犯罪的道路。如何讓留守兒童不孤獨、陽光、自信、向上,具有幸福感,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個現(xiàn)實而重要的課題。下面我就結合學校近三年的教育實踐談談學校是怎樣營造教育環(huán)境、關愛留守兒童,讓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幸福成長的。
1.以愛導航,關愛心靈
留守兒童缺乏家庭的溫暖,缺乏父母的照料,學習環(huán)境不如人意,心理缺少慰藉,他們情感脆弱、淡漠、孤獨、悲觀、自暴自棄,作為學校應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
1.1 建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心理疏導。心理咨詢老師或班主任做到了積極主動與問題留守兒童進行情感交流,讓留守兒童傾訴他們內心的不悅,能積極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心理的困惑,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幫助他們樹立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和生活。
1.2 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除了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之外,學校還通過學習專欄、廣播站、宣傳圖片、媒體網絡,宣傳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身心發(fā)育變化規(guī)律,讓留守兒童掌握克服心理障礙的方法和途徑,加強他們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1.3 加強班主任與臨時監(jiān)護人與家長的聯(lián)系,做好關愛工作。班主任要掌握留守兒童的心理、生活、學習動向就必須經常與留守兒童臨時監(jiān)護人和父母取得聯(lián)系。與臨時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就讓臨時監(jiān)護人知道也有責任管教孩子,負責孩子的人身安全,關心孩子,督促孩子完成作業(yè),配合學校教育孩子;與父母聯(lián)系打電話是把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向他們匯報并跟他們商量對策,要去他們常與孩子取得聯(lián)系,關心孩子,讓孩子感到父母的溫暖。父母要為孩子準備足夠的文具用品、書籍雜志、生活用品,放低過高的期望值,改變不適當的教育方法,和孩子做朋友,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同事班主任要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他們,關注他們的情感需求,要多與他們談心,給予更多的愛。生活上多關照,中午一同吃飯聊天;學習上多輔導,答疑糾錯;課間活動時一同鍛煉運動;生日送上小禮品一同過生祝福;節(jié)假日請留守兒童到教師家中一同過節(jié),讓他們感受師長的愛,感受父母的愛,感受家庭的溫暖。
1.4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多增加情感投入,要善于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閃光點,并設法讓他們把自己的閃光點表現(xiàn)出來,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在同學面前予以肯定,加以鼓勵,激發(fā)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上課時當他們坐好時,給他們贊許的一笑;認真完成作業(yè)時,會在班上進行表揚;舉手回答問題時,會給他們鼓勵和肯定;當他們犯錯誤時,給他寬容和開導,樹立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幫助他們獲取成功,使他們在成功中變得更自信。總之,教師要多增加情感投入,用真心去愛他們,用真情去感化他們,從情感上彌補他們在家庭中的缺失。
1.5 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建立教師、學生與留守兒童的幫扶體系,開展幫扶活動,進行心理的慰藉,心事傾訴,情感交流,生活幫助,學習輔導,節(jié)假日慰問,讓留守兒童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1.6 建立留守兒童的專項檔案,記載留守兒童父母務工地址、聯(lián)系電話、家庭情況,臨時監(jiān)護人姓名、聯(lián)系方式,主動與他們聯(lián)系,開通親情電話。
2.營造美好溫馨環(huán)境,感受家庭溫暖
留守兒童主要生活在學校和臨時監(jiān)護人家里,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能讓他們感到大家庭的溫暖,消除孤獨感、自卑感,快樂地成長。
2.1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就是要營造美好和諧的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如我校就打造了以“花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學校辦學理念是為了每一朵花蕾的綻放,校訓是播種熱愛收獲芳芳,教風是以花為伴,隨花而舞,學風是我陽光、我燦爛。學校在適當位置都掛有辦學理念、校訓、教風、學風、花文化知識、名人名言,花樣少年笑臉。這些積極向上的標語口號,花文化知識為學校增添了美感,營造了具有特色的花文化的氛圍。學校各班也有班級文化,每班有班花、班級口號、格言、班級制度、學生守則、一日常規(guī)、學生心語,這些都張貼在班上適當的位置,營造了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加上教師的敬業(yè)、奉獻,積極、樂觀,與花為伴的精神心態(tài)和全校學生的團結、和諧、向上、陽光、勤奮的群體氛圍,為留守兒童營造了寬松和諧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
2.2 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留守兒童在臨時監(jiān)護人家里應有的適當的生活學習空間,應有屬于自己的小房間,臨時監(jiān)護人及家人應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一樣關心照顧愛護他們,關心他們的冷暖、吃穿、痛癢,為他們提供與父母、與老師、與同學溝通交流的平臺,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生活上照顧他們,學習上幫助他們,為他們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消除他們的焦慮、依賴心理和冷漠行為,培養(yǎng)他們熱情大方、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讓他們感受家庭的溫暖。
3.以活動為載體,引領快樂成長
大力開展校園活動。這幾年,每年學校都要開展大規(guī)模的校運會,廣播體操比賽,慶祝元旦、慶祝六一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能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了校園生活樂趣,對留守兒童也有吸引力,緩解了他們的厭學情緒,增強了學習活力。另一方面,為使留守兒童快樂健康成長,學校開展了系列教育活動。比如,教師與留守兒童手拉手活動,班級小伙伴與留守兒童心連心活動,區(qū)、街道人大代表與留守兒童的幫扶活動,班級主題班隊會——關愛留守貧困兒童活動,與其父母聯(lián)系搭建平臺讓其父母多參加學校活動進行情感交流、親子活動等活動。這些活動讓留守兒童擁有了生活學習用品,擁有了書籍,擁有了知識,擁有了關愛,擁有了快樂。這不僅是物質上的贈送,精神上的支柱,知識的擁有,它更是情感上的交融,友誼的象征,智慧的升華。這些活動年年有,期期辦,形成了教育常態(tài),形成了教育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益,引領留守兒童快樂幸福成長。
關鍵詞:
一、案例介紹
程某,男,小學六年級學生。他成績中上,中等智商;性格孤僻、冷淡、粗暴;喜怒無常,情緒波動很大。他以自我為中心:同學之間開不起玩笑,同學關系不夠融洽;在學校里,自己不愿受到一點委屈,但又經常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同學。他逆反心強,在情緒不佳時,看到作業(yè)本上老師打錯的數學題,也會當著同學、老師的面摔本子。
二、案例分析
以自我為中心,是一種狹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現(xiàn),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而不是個例。其主要原因是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取向發(fā)生偏差。叛逆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但大多時候是不愿承認或接受自己隱性的、心理上的問題,而不愿接受自己作業(yè)上明顯的錯誤,說明已經發(fā)展到十分任性的程度,這種心理障礙是走向成功的大敵。
我對這位學生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經過分析認為有三方面因素:
(一)個人因素
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長期受冷淡、焦慮、恐懼等負面影響,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定位自己,沒有了正確的價值取向,而不能正確處理親人及同學間的關系,往往又使他陷入錯誤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這樣就嚴重影響了他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家庭結構和教育方式的影響
家庭結構是指家庭中的人員組成。家庭結構的完整與否是家庭環(huán)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缺乏母愛的兒童是有缺陷的兒童;完全沒有母愛或缺乏母愛,會使孩子心理上沒有穩(wěn)定感,產生情緒上、人格上的障礙。程某同學正是這類孩子:在他三歲時,母親死于非命,他與父親生活在一起。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程某同學的父親對孩子的期望很高,但表達的方式有時過于膚淺,有時又十分粗暴。孩子與同伴或同學發(fā)生糾紛,他會縱容孩子:如果有人再欺負你,我找他算賬;孩子做事違背了他的意愿,他會拳打腳踢,有時會使孩子鼻青臉腫;他經常酗酒,醉酒后又不分青紅皂白打罵孩子……長期以來,孩子對父親十分懼怕,并形成了這種孤僻、冷淡、粗暴,情緒波動,甚至欺軟怕硬的不良心理問題。
(三)教師因素
在學校里,他總是一個問題學生,了解他情況的老師都同情他,想幫助他,但由于他喜怒無常,情緒波動很大,很多老師又沒有了耐心。老師對他的關注少了,他在老師那兒得不到適時的關懷、溫暖、表揚和贊嘆,他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同時,他又不甘寂寞,便表現(xiàn)出一些反常的行為來宣泄自己,如:欺負弱小的同學,叛逆等。
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告訴我,程某同學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他的心理有一定問題。如何幫助他走出這個陰影呢?
三、心理輔導和教育的過程
1.加強與家庭聯(lián)系,說服家長改變教育方法
每個問題孩子,都能從家長身上找到原因。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的影響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子女的心理品質。我認識到造成他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強與其家庭聯(lián)系,讓其父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喚醒一個父親應有的義務和責任感。我?guī)状斡谜n余時間進行家訪,和任課老師一起做他父親的思想工作,告訴其父孩子在一天天長大,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作為家長不能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在生活上,要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學習上也需要多過問、多關心、多輔導。經過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談,他父親的教育方法發(fā)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他接受了我們的建議,調整了自己的心態(tài)。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的心理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待人處世的態(tài)度有了一定的轉變,對學習也有了一定的興趣。
2.架起愛的橋梁,感受集體溫暖
我盡量把班集體營造成一個溫暖的、充滿愛心的大家庭,對程某同學給予了更多的體貼和關懷,常與他進行交流談話,談理想,談未來,談人際交往,拉近師生的距離。有一次,他告訴我,他和同桌之間有了一點小摩擦,想調換座位。我舉例說,生活就像流水,每個人都是大海里的一粒小石子,海水在不斷奔流的過程中,石子之間在不斷的摩擦、碰撞,到最后,每一顆石子都是那樣美麗、光潔,正因為它們美麗、光潔,所以,人們都喜歡它們。生活在集體中的人們,不正是那些小石子嗎?聽了這些,他欣慰地笑了。在之后的時間里,他和同桌相處的一直較好。
3.遇到沖突,堅持冷處理
雖然他在很多方面有了較大的改變,但他依然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在集體中快樂地生活,他的情緒還是時有波動。遇到這種情形,我大多時候采用冷處理,等到他情緒穩(wěn)定了,再找個恰當的機會,與他交談,他會馬上認識的自己的錯誤,有時還主動向老師或同學道歉。
四、案例小結
1.教師要有愛心,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對于問題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更多的幫助,要轉變一個問題學生首先應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后再確定輔導策略。在這一系列行動中,一定要做到尊重他,要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訓斥,讓其慢慢轉化。
2.教師與家長密切配合,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使孩子快樂地學習和生活著。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長的素質和我們教師自身的素質尤為重要。家校攜手努力才能讓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
五、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