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范文

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第1篇: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范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初中語文;滲透

引言:現代社會科技發(fā)展迅速,物質文明已經發(fā)展到相當水平,然而就我國而言,精神文明的步伐并沒有及時跟上,以心理健康水平為首,亟須引起足夠重視。初中生正處于第二次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特殊時期,在學校教育中若不給予足夠重視,很容易讓學生由于沒有正確引導而誤入歧途,對自己及同學造成傷害。除了單純的心理健康課程之外,還可以在其他科目的日常授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這樣,既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長,又豐富了載體科目授課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興趣。語文是九年義務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學生及家長對其非常重視。又由于語文的基礎性及閱讀的廣泛性,使得語文在承載心理健康教育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現狀

所謂心理健康是指人對自己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它。心理健康是健康成長的前提,是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的基礎。因此,在學校對學生進行足夠強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義。就相關文獻報道,心理健康問題在初中生中較為普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際關系方面

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第二次萌芽。許多家長向學校反映,中學生比小學生聽話了,難以管教了,也不與家長交流,好像每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事情。據報道,有將近23%的中學生存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與家庭成員之間相處不融洽尤為突出。另外,青春發(fā)育期,無論是性生理還是性心理都有跨越式的發(fā)展,如何處理好同異性的關系,也成為初中生人際關系發(fā)展的一大課題。缺乏學習途徑的學生可能會變得自信低、不合群,愛發(fā)脾氣,甚至會影響學習。

(二)學習態(tài)度方面

從小學升入初中,認知發(fā)展是一個跳躍。從邏輯思維到形象思維,從知識的廣度到學習的深度,各科目的教學大綱要求都提出了更進一步的目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另外,由于學習方式由老師帶著學逐步轉換成為自覺主動的學,學生應對這樣的轉變也需要一段適應過程。許多學生會表現出在學習上的焦慮。如何應對這些焦慮,使其壓力有效轉換成為學習的動力,不至于成為學生學習成長的絆腳石,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發(fā)揮其作用。

(三)思想品行方面

大多數學生在青春發(fā)育期都有眼高手低、愛唱反調、對長輩沒禮貌等惱人的行為。一些家長由于缺乏應對的策略,而跟學生硬碰硬,讓學生的這些原本正常的惱人行為愈演愈烈,甚至升級成為品行問題。常見的品行問題有習慣性說謊、頻繁逃學、離家出走、攻擊等。

其實并非學生本身是“小惡魔”,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也是受害者,焦慮無助的學生需要的是正確的引導,學習如何化解這些沖突。由于強烈的逆反心理,在專門的心理健康課上的教學也許效果不如絲絲滲透在其他科目中的好。而語文由于其人文性,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天然載體。

二、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

良好科學的課堂設計本身就能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推動作用。教學過程本身就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有效交流。老師可以利用合理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上讓學生抓住交流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fā)展師生關系并且輻射影響學生使其發(fā)展健康積極向上的同學關系??梢蚤_展的教學活動有課堂競賽、小組合作探索、辯論賽等等。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體會到建立關系、合作所需要的品質,并且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在學習中可以如此快樂。以上這些策略都有助于學生心理的發(fā)展,是一塊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二)在教學內容中滲透

大量閱讀是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老師可以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有目的的給學生安排一些有利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優(yōu)美文章,讓其閱讀,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消化吸收。在筆者的教學過程中,曾開展過一次有趣的閱讀活動:筆者安排學生在課下各自閱讀名著《雷雨》。挑選文章中自己喜歡的人物對其總結和分析,要求總結文章中對該人物的描寫以及其在故事中的人物發(fā)展脈絡,之后根據自己的總結來描繪該人物在故事發(fā)展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并設想,若是自己,是否可以改變該人物的內心狀態(tài),使其在故事結局有不同的結局。先要求學生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交給老師,之后由老師組織學生集體討論作業(yè)內容,挑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來,全班分組,每組負責一個主要人物,按照學生作業(yè)中所改進的人物心理狀態(tài),演出不同結局的“新雷雨”。

這一活動促使學生仔細閱讀了文學名著,而在閱讀理解消化吸收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故事中人物內心狀態(tài)的變化,鍛煉了其共情能力;為人物設計不同的結局,給了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們通過修改故事中人物的內心狀態(tài)來學習如何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挫折。

結論: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日常教學中,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滿足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并且符合初中生存在逆反心理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嵌入性強,使其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項目中占據重要地位。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從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這兩方面入手,在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同時,培育出心理健康的真正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榮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9)

第2篇: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學生;自卑心理;成因

【中圖分類號】G620

一、初中學生自卑心理的產生原因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會誘因引起的一種不良自我意識,是一種性格上的欠缺,表現為對個人的能力和品質偏低的評價。自卑心理是初中學生比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由于自卑,常常使學生無法正確地審視自己,從而使學生容易形成諸如膽小、羞怯、內向、沉默寡言、自暴自棄等一系列不利于自我發(fā)展的個性。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多種,產生初中學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可總結為兩個方面:

1、內在原因

(1)與父母關系冷漠

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總是將所有焦點集中在自己所關心的事情,以顯示出自己與別人與眾不同,所以他們常??浯笞约旱那榫w,認為除了他們自己,別人根本體會不到。由于自我意識的高漲和獨立意識的發(fā)展,學生漸漸才產生了反抗心理。他們追求獨立、自尊和權力,但由于他們心理不夠成熟,很多行為都受到束縛,很多想法不被現實所接受,從而使他們產生了排斥感,對束縛他們行為,拒絕他們想法的成年人產生了敵對情緒、反抗心理,這就是很多家長所說的叛逆期。因此孩子們經常會抱怨家長,不理解他們,和他們有代溝,而此時父母如果不及時改變溝通策略、不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而是一味的苛責他們、干涉他們,就會導致孩子與父母間關系不斷惡化。作為家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轉變只重分數,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同時,以身作則,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

(2)孤獨感

孤獨感也是這個階段學生消極情緒的主要來源之一。由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他們所要面臨的問題比小學階段都要廣泛,比如人際關系、學業(yè)壓力、獨立生活等等,有些問題他們很難自己去解決。但由于自我意識高漲所產生的過強的自尊心與獨立的愿望,使他們不愿意去求助他人的幫助,不愿意問父母、老師,甚至同齡人也不愿意溝通,久而久之會產生一種孤獨感。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和嚴師出高徒的教育觀念依然在一些教師的心中根深蒂固。一些教師認為,要提高學生的成績,必須對學生嚴格,在學生面前保持一定的威嚴,這樣才能讓學生聽話,才能壓住課堂。因此,對犯錯誤或學習不好的學生動輒進行指責和呵斥。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對教師的反感,從而產生逆反心理,與教師形成對立面,出現抵觸情緒。

2、外在原因

(1)家庭富有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競爭日趨激烈,貧富差距顯著,學困生在初級學校比重也越來越大。這些學生不但在學業(yè)上沒有競爭壓力,由于家庭經濟情況較好、出手闊綽。長此以往,他們漸漸不能正確面對自己,學習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觀,形成自卑心理。

(2)起點決定終點論

初二年級的王燕曾說,他們班的班風很差,主要是由多數人的自卑沉淪所致。“不是說初中生沒有壓力和緊迫感,更不是他們的自制力不強,而是身邊的大環(huán)境將一些人的意志力給消磨掉了!”

王燕說的這種現象,不僅僅在他們班級、他們學校有,在很多初級學校都存在類似的現象。近年來,由于用人單位一味的求高學歷、高技術的精英人才。部分學生認為,從他們踏入中學學校大門的那一刻起,再怎么努力,前途總是灰暗的。加之受傳統(tǒng)觀念和學科本位教育的影響,初中學生入學時普遍存在著“大學去不了,讀書就是混日子”的想法,總覺得低人一等。

二、初中學生自卑心理的矯治

1、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是開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課程。根據初級學校學生的年齡和特點,介紹一些基礎的心理常識以及自我保健的方式,讓學生懂得更好的認識自己、保護自己、適度的控制自己的情緒。(1)通過主動找老師、朋友、親人訴說自己的郁悶來發(fā)泄受壓抑的情感,從而使得壓力得到緩解。(2)通過運動的方式。如跑步、登山或者大聲的哭喊,通過這些方式來發(fā)泄心中的不滿。還比如自我鼓勵法:在做某件事但缺乏信心時,可以對自己說:“我可以的,我一定能成功?!币獙W會看到事物好的一方面,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相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會成功,事在人為。

二是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心理咨詢是通過對學生進行幫助、勸告、教導來改變他的認知、行為和態(tài)度。學校應建立一支以專業(yè)心理學專業(yè)教師為主、輔導員為輔的心理團隊來幫助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通過輔導員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學生的第一手資料,有助于專業(yè)心理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可以使學生用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和社會,用新的方法去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并產生出新的思維方式,實現心理放松,揚長避短,提高心理素質,所以有助于初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品格完善。

三是針對當代初級學校學生中存在的一些特定問題,有重點地開展理論研究,如關于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問題、獨生子女心理健康問題等。通過這些方面的研究,為很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第3篇: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范文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分析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深厚的基礎和顯著的優(yōu)勢,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育對象一致

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職能是一致的,即“育人”,可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都是初中學生,同時兩者也都集中在對初中生道德、情感的引導和教育方面。

2.教育內容存在交叉

雖然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且兩者的教育內容和側重點也不完全相同,心理健康教育強調對學生情感、意志、認知等心理層面上的正確引導和教育,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則更注重對道德認知、道德行為和觀念的引導與教育。但兩者的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和一致性,兩者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且都是從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認知層面實施教育。

3.教育目的一致

初中教育的對象尚處于青少年階段,在此階段學生的思想、情感、身體健康均處于快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做好心理引導和思想道德建設,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所在,也是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的所在。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進行調整和改善,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和學習態(tài)度以及健康的人格,而思想品德教育則是通過人文熏陶和引導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積極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兩者雖在途徑上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卻均以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為共同目的。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通過以下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通過情境體驗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體驗式教學就是通過假設或模擬真實場景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進行體驗并獲得個人感受,再通過與教師和同學交流經驗與感受獲得知識和經驗,并將其運用到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的過程。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與青少年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因而運用情境體驗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潛能,使其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獲得積極、健康的情感、思想和態(tài)度。例如,教師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某同學在一次期中考試中,把自己的強項科目考砸了,回到家受到了父母的批評,此時應該如何表現?教師可引導同學將自己發(fā)泄情緒、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表演出來,再開展小組討論和教師點評,借這一情境體驗教會學生合理控制情緒和發(fā)泄壓力的方法。

2.通過案例啟發(fā)式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教學法即通過一個真實的或假設的案例,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析、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從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從中獲得啟發(fā)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到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中有著很強的可行性。例如,蘇教版思想品德課程八年級上冊《人不能選擇父母》一課中,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案例:小麗看到小明的父親開車接小明放學,回到家沖自己的父母大發(fā)脾氣,抱怨父母不能開車去接自己放學。請同學就這一案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再請同學舉一些事例來表達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最后教會學生如何轉移對生活的不滿并使之成為自己奮斗的動力,同時學會感恩父母,關愛父母。

3.開展小組討論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組討論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常用方法之一,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能夠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同時,當學生之間觀點矛盾時可能引發(fā)爭論,關于道德、情感等話題的爭論有利于使學生明辨是非,從而糾正自己在道德和情感上的偏差。小組討論和師生互動應貫穿于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始終,對于思想品德課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說,教師應選擇那些涉及心理健康因素的話題、案例、情境等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小組討論,并請小組代表總結討論的結果和產生的矛盾,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要對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表示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客觀分析那些錯誤觀點,尤其是指出消極的情緒和態(tài)度對人們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使學生的錯誤思想得到及時糾正,進而促使其逐漸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結語

第4篇: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教育

G444

長期以來,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對孩子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業(yè)成績等問題上,而忽略了與每個學生發(fā)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作為老師兼班主任,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現如今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學業(yè)心理負擔過重,抗挫折能力欠佳。由于近幾年高中招生人數的控制,對于越來越多想繼續(xù)讀高中,期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適應社會需求的家長和學生來說,考大學就是他們唯一的出路。所以,考不上高中就面臨著失學,面臨著失去大學深造的機會。每次考試,學生心情都比較緊張,總是擔心成績不理想,怕遭到同學的恥笑、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備。一旦考試真的失敗,就立即灰心喪氣,情緒低落,初三的學生顯得尤為突出。調查中,好多學生表示,父母把希望就寄托在自己身上,每周回家父母都噓寒問暖,不讓自己干任何家務,返校時又給自己很多零花錢,只要自己好好學習成績好就行。還有的學生說自己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成績就是很差,覺得自己很笨,對不起父母和老。于是,他們的挫折感就會“油然而生”,表現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父母和同學的言行敏感,神經衰弱等癥狀。

二、人際關系不夠協(xié)調,感到孤獨,缺乏安全感。

如今的中學生,就農村孩子而言,家中最多也就三兩個孩子,而且以兩個孩子居多。盡管如此,他們也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這些孩子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在調查中有同學說:“我不知道怎樣與同學、鄰居孩子建立好朋友關系”?!巴瑢W之間沒有真正的朋友,有的只是欺騙、相互利用?!币恍W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學?!保凹沂浅燥埡退X的地方,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最愛做的事就是“關在屋子里看電視”,自閉的心態(tài)使這些學生完全忽略了人際關系,以至于終于有一天發(fā)現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談”,“我感到孤獨、寂寞”,到最后“沒有人愿和我分擔喜怒哀樂”。這些學生常產生焦慮不安,甚至恐懼感。

三、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強烈。

由于家長、老師對學生的期望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特別是優(yōu)生)的缺點看多優(yōu)點看少,消極評價多于積極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敗“老覺得自己腦子笨”,“自己成績總是不理想,考高中肯定有困難,更別說考大學了。”于是灰心喪氣,感到“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四、青春期問題的困擾。

如今的初中生自身的生理發(fā)育已日趨成熟,再加上外界各類書籍、影視作品的影響,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小狗小貓之戀的問題”,初中階段這種現象已顯萌芽狀態(tài),有的同學在日記中坦言“總是想看到他”“我和他說話心情總是很興奮”,甚至于“我想時時刻刻和他在一起”,由此感到“煩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績開始下降。由于走進了戀愛的誤區(qū),產生種種心理病態(tài)反映。部分處在青春期的少年,在與同伴以及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如果產生言語上的沖突或肢體上的沖撞等矛盾時,往往會產生報復心理。這些少年往往不計后果,容易沖動,給個人以及家庭和社會帶來不必要的危害。

以上幾點,僅僅是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的方面。還有一些因為家庭的變故、環(huán)境的影響等造成的心理問題也愈來愈多的給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家庭結構的變化,社會變革同許多傳統(tǒng)習慣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的產生遠比健康教育的發(fā)展來的快。作為學校,為了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接班人,亟待在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塊上開墾挖掘,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學校應該調動各個方面的力量,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予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tǒng)。然后將心理教育分布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在學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技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教師通過不同的教學途徑,變換多種教學方法,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

第5篇: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范文

中學生肩負著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的重任,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心理、生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不僅要重視培養(yǎng)青少年思想文化道德素質,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健康教育是中學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現代基礎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這對于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提高未來人才的質量,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二、教材簡析八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主要有:第一節(jié):關愛生命遠離。第二節(jié):防治近視。第三節(jié):合理飲食,強身健體。第四節(jié):肥胖癥與減肥。第五節(jié):常見意外傷害的預防。第六節(jié):初中生常見心理障礙——自我意識發(fā)展。第七節(jié):青少年主要傳染病及其預防。第八節(jié):10年后的我。這部分內容,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具有重要價值,增強學生社會交往的主動性,克服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礙。

三、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使學生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加強預防傳染病。強調和學生討論和溝通的過程,更多的以心靈的感化來促進學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2、難點:增強學生自控能力,不受的危害,使身體健康成長。

四、教學目標: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遇到不愉快的事,學習冷靜思考。鞏固學生各方面常識的理解,讓學生可以進行自我檢測。開發(fā)學生的心理潛能,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提高未來人才的質量。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則與方法,以中學心理健康教材為載體,對青少年進行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咨詢和行為訓練,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他們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第6篇: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范文

2012年12月7日,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下文簡稱《綱要》),為中小W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指導作用。課程建設作為《綱要》的一項重要內容,擔負著提升全體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任務。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在近幾年得到了極大重視,并培養(yǎng)出了一批骨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筆者在聽課過程中也發(fā)現,部分教師對教學內容細目把握不清,如有的教師在一堂課中選擇過于宏大的主題――情緒,但對具體是講情緒覺察、情緒表達還是情緒管理,卻茫然不知,因為他從來沒想到過情緒課的分類;還有部分教師對于心理課教學主題的選擇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出現了偏差,如小學、初中、高中在情緒主題上選擇一樣的教學內容,都講認識喜怒哀樂,學會調節(jié)情緒,沒有考慮到不同學段學生的具體特點及需要,比如在高中講“如何提高注意力”,就完全不符合高中生的年齡及心理發(fā)展特點。教師之所以出現諸如此類的情況,一是對于學生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缺乏了解,關注學生不足;二是對《綱要》中各學段的主要內容缺乏深入的分析。

《綱要》只規(guī)定了各學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完成的教育內容,大致可分為自我認識、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生活和社會適應、職業(yè)規(guī)劃六大專題,但對于專題內的具體內容,并沒有明確說明,也沒有將這些內容具體規(guī)劃到年級、規(guī)劃到學期,更沒有像學科教科書那樣,給教師提供可借鑒的上課內容。

因此,為進一步理順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內容,從整體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框架,本文擬結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解讀》以及手中可利用的圖書資源,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進行分析,以期為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內容分析

我們首先將《綱要》中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進行了專題分類,并對每一專題的課題數目進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自我認識、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專題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而生活和社會適應由于只涉及初一升學、升入初三兩個關鍵節(jié)點,教學資源較少;職業(yè)規(guī)劃專題對大多數學校來說是個新專題,教學資源也相對較少。

二、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細目分析

明確了心理健康教育各專題主要內容之后,為在課堂教學中將這些內容落到實處,就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細化,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細目。

(一)自我認識(含生命教育)

初中階段是中學生自我意識飛速發(fā)展的時期,根據埃里克森的理論,這時期青少年的主要任務是確立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對自身及外界環(huán)境的有效整合。因此,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就成了青少年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客觀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建立積極的自我信念,悅納自己就構成了自我認識專題的重點內容。此外,樹立自信、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強化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等也是初中生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細目見表2。

(二)學會學習

學習是初中生的首要任務,學習成績直接影響初中生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要幫助初中生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制定適合的目標,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時間管理,發(fā)掘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源泉??荚囎鳛樵\斷初中生學習效果的方式,對初中生來說意義重大,因此,認真總結考試的經驗教訓,學會正確對待考試對初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毒V要》細目見表1。

(三)人際交往

在初中生的人際交往中,同伴對其的影響較大,同伴關系處理得好,會給其提供強大的人際支持。因此,幫助學生掌握人際溝通技巧,學會換位思考,正確解決人際沖突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性意識的覺醒,初中生對異性越來越好奇,渴望學會與異往的正確方式,因此,異往課題的比重也較高;初中生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與公平對待,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融入初中生活;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初中生想要獨立但又不能完全擺脫對父母的依靠,在與父母的溝通中產生了各種矛盾,因此,引導學生理解父母,學會與父母積極溝通,對初中生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見表4。

(四)情緒調適

美國心理學家霍爾將青春期稱作“暴風驟雨”期,這是因為初中生情緒起伏較大,兩極化現象較為明顯;同時,調控情緒、管理情緒的能力發(fā)展還不成熟,又被稱為“高馬力,低控制”。因此,培養(yǎng)與訓練初中生敏銳地覺察情緒,面對憤怒、壓力情景時學會正確表達情緒,進而調控情緒、管理情緒就非常重要;善于引導初中生積極探索生活中的幸福因子、發(fā)現生活中的幸福元素,使初中生感受到幸福,積極生活。見表5。

(五)生活和社會適應

升入初中后,面臨新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許多學生感到很不適應,因此幫助其盡快地融入初中生活,意義重大;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在挫折中學會成長,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自我評價;學會理性消費,讓網絡服務自己也是初中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有效實踐。見表6。

(六)職業(yè)規(guī)劃

隨著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實施,初中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能力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幫助學生了解職業(yè)、認識職業(yè)、確立初期職業(yè)發(fā)展目標、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對初中生走好每一步意義重大。見表7。

三、教育教學建議

一節(jié)優(yōu)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首先要做到“文要對題”,即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主體,選擇適合的課題,這也是本文的初衷。

要選擇好課題,首先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需求,這樣設計出來的課才能真正地“走心”,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而不是徒有熱鬧的活動,學生卻沒有收獲。這一點做好了,也就避免了小學、初中、高中講的內容都一樣的尷尬。要做好這一點,心理教師一定要多與學生溝通,走到學生中去,從學生的角度發(fā)現問題,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心理教師還要與班主任多多交流,畢竟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容易掌握他們的思想情況和情緒狀態(tài),這樣就能夠盡快獲得第一手信息,提高心理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其次,心理教師要加強學習與研究,特別是加強對《綱要》及《綱要》解讀的學習與研究。只有把握對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正確方向,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因為心理健康教育課內容的政策依據也是出自《綱要》。通過對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秀教材的學習與研究,可以拓寬我們的教學設計思路,激發(fā)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設計出更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內容。

最后,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一節(jié)一節(jié)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積累,我們對心理健康教育課內容的把握才能越來越準確。通過實踐探索,下一步,我們可以將其進一步細化到年級授課主題,這樣,教學內容設計更有針對性,更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山東省教學研究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初中分冊)[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

[4]山東省教學研究室.心理健康(七年級全一冊)[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

[5]山東省教學研究室.心理健康(八年級全一冊)[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

第7篇: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完善;學生心理教育;方法與途徑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突增期,也是心理發(fā)展敏感期,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重視體育行為教育的心理教育功能,使體育課堂教學承載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因此,作者將對加強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質、心理適應以及個性的養(yǎng)成的具體途徑與方法進行粗淺的探究,以期共同學習與研究。

一.初中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效用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不成熟,也不夠穩(wěn)定,但是中學階段是學生健全人格品質的黃金時期。體育運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初中生學習壓力比較大,同時身心也擁有著急劇的變化,心理容易產生失衡,有些同學還會產生逆反或者叛逆心理,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應,擾亂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初中的體育教學在重視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能夠調節(jié)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

1.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調節(jié)心理壓力,促進人格的發(fā)展、堅強意志的形成。體育鍛煉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形式,要求學生能夠迅速感知、協(xié)調自己的身體以便能夠保證動作協(xié)調完成。久而久之,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學生的直覺判斷能力,使學生的心理變得敏銳、靈活。2.體育鍛煉作為一種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只有正確引導下的體育鍛煉才能有益于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體育對于協(xié)調動作的要求使學生更易于在體育教學中更多地獲得與他人的協(xié)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對身心發(fā)展的適應性。3.體育鍛煉能夠磨練人的性格,使學生變得堅強、開朗和樂觀。集體性的體育活動可以使學生逐步形成外向型的性格,協(xié)調人際關系,并進一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堅強的意志品質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獲得。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克服生理極限,通過持久性的項目鍛煉自己堅韌的意志品質,跨越障礙的項目鍛煉了學生勇敢的意志品質。

二.初中體育教學促進學生情感發(fā)展與和諧人際關系的途徑分析

1.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運動可以加強學生心理素質。在初中體育課上,學生根據體育運動調節(jié)情緒,體驗成功與失敗,體驗進取與挫折,豐富的體驗增強了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同樣當學生學習壓力大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體育運動調整,同時加強的心理素質的鍛煉。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學生對自己的性格、能力等做出客觀的評價,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進一步端正自我意識。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的教學中,通過手勢、表情以及身體的動作進行交往,讓學生在同一集體中學會相互關心、照顧他人,形成與人親近、合作的習慣,在體育交往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加強心理素質的鍛煉。2.在體育教學中,體育鍛煉有助于學生形成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心理素質。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體育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擁有不懼困難的勇氣。在體育素質測試中,教師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要積極引導學生努力達成目標,逐步克服困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素質也得到了良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靠教師長年累月的辛勤勞動才能奏效,在學生不斷的接受挫折以及困難的過程中,學生耐挫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素質也會逐步增強。

三.初中體育教學促進學生思維、品格以及個性的養(yǎng)成效用分析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只有針對學生學習體育的心理特點確定教學目標,才能避免挫傷學生積極性。進行目標教育要激勵學生充滿競爭力,以幫助他們形成持久的正確學習動機。

1.初中體育教學可以巧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體育教學是一種情感的交流過程,教師要抓住體育教學的過程的這個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法,突出“新”字,采取新穎、實用以及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使用生動活潑的教法讓學生在不斷獲得新的體育知識和技術的過程中,增強練習、思考、探索等創(chuàng)造能力。2.在初中體育課中,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初中學生競爭心理比較強,各種形式的體育賽事可以激發(fā)起學生心理、智慧以及意志的較量。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意志以及認識都能夠綜合發(fā)揮內在的力量和同學抗衡,而比賽的過程很自然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品質特別是意志力量的發(fā)展。在艱苦、緊張的比賽中,只有堅定的意志,學生才可能在你爭我奪中獲得勝利。學生的個性形成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后天環(huán)境的培養(yǎng)對其發(fā)展非常重要。在體育教學中,體育課堂以及運動的環(huán)境都為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教師巧妙使用體育學習遷移可以使學生將已經學到的技能、知識以及方法實現遷移。例如運動感知覺能力、注意力以及想象力都會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學生的自信心、穩(wěn)重、機智勇敢等都可以增強學生心理素質。3.在體育課中,教師要努力消除學生運動中的恐懼心理以及不良的個性心理。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難免對所學的內容產生畏難情緒和恐懼心理。

那么,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困難,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首先,教師要安排身體素質課課練,對落后生要增強他們的信心;其次,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循序漸進,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在學生能夠適應訓練的時候,要逐步提高訓練難度,鼓勵學生,讓學生產生信心和勇氣。針對學生不良的個性心理,教師要能夠加強橫斷面知識輔導,克服和避免因對運動常識無知產生的懶惰心理。對少數個性隨意的學生,教師要能夠對學生動之以情,進行心理分析,對其積極的一面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的體育素質和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升華。

第8篇: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范文

一、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1、對學習、升學競爭的過度焦慮。這方面的問題,越是年級高情況越嚴重,但現在也出現了向低年齡、低年級發(fā)展的趨勢。一些孩子剛剛入學,其家長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雙百”上。中學生中的厭學情緒、考試焦慮和逃學、出走等現象,以及自我意識中的自卑情緒,都與此有密切關系。造成這類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升學和就業(yè)的壓力,當然也與父母的過高期待和教養(yǎng)方式密切相關。

2、人際交往中的心理矛盾與沖突

現在的中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許多人從小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依賴性強,不能容入等不良傾向。這使得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面臨很大的問題。一方面,他們缺乏人際交往的最起碼的知識和修養(yǎng);另一方面,他們又特別渴望和依賴同齡人的友誼和交往,他們需要從友誼中去獲取心理上的支持與歸屬,來填補青春期之后,與父母、長輩疏離而造成的情感真空。這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矛盾與沖突。

3、與父母、師長缺乏理解溝通,導致的心理矛盾與沖突。

中學生與父母、師長難以溝通,相互間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他們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沖突進入青春期之后,更加突出,使他們普遍感到壓抑、苦悶、無助和煩躁。一方面,他們特別希望父母、老師理解他們的想法和做法;而另一方面,他們感到白已雖然在生活上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但在精神生活上卻如同乞兒。

4、青春期生理與心理變化引起的困惑與不安。

學生的青春發(fā)育期,帶來了一系列心理的困惑與不安,使一些學生陷入苦惱與迷惘之中。比如男生的“遺精”和女生的“月經初潮”。他們往往因缺乏思想準備而表現出緊張、慌亂,不知所措的情緒,心理沖突比較明顯。

5、個性發(fā)展不完善導致的心理問題。

目前,我國中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普遍存在問題,比如依賴性強,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緒不穩(wěn)定,情感淡薄等。這些問題使他們很難獨立地面對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的種種困難。

二、培養(yǎng)中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途徑與方法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為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奠定良好基礎。

目前,一些初中學校在升學任務的高壓下,在為贏得好的生源的競爭中,已人為地砍掉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為了使我校教職工能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我校校長、主任參加了市區(qū)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及會議,利用大會、班主任會開展宣傳教育,使全校教職工能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其次,設置心理咨詢室,設立心理咨詢信箱,培訓專職心理健康老師,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步人正軌。同時,我校積極購進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書籍、刊物資料,增大信息量,使教師們能開擴視野,用豐富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

2、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心理相融。

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在教育中,必須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強集體觀念,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沖突,主動并樂于與人交往,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厚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容忍別人的短處和過失,從而使別人樂于和自己交往;引導學生建立新型家庭關系和師生關系,使他們生活在尊老扶幼和尊師愛生的環(huán)境之中。

3、加強情感教育,培養(yǎng)健康心理,使學生有豐富的情感生活。

教師和家長都必須重視情感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教育他們認清人生的意義,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求自己的奮斗目標。一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增加“營養(yǎng)”,滿足身心發(fā)展的需要,提倡學生閱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觀賞體驗文學藝術,欣賞社會中美的事物,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另一方面教師要針對青少年的年齡特點,根據趣味性、可行性、發(fā)展性和系列性原則,通過制定計劃,保證時間、人員和場地,積極宣傳,及時指導和認真總結,設計具體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的訓練,培養(yǎng)自主處事的心理品質,克服依賴心理;通過志向訓練,培養(yǎng)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克服惰性心理;通過情感訓練,培養(yǎng)活潑開朗的心理品質,防止閉鎖心理,從而在活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心理。

4、開展學科滲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心理潛能。

第9篇: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范文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疏導策略

為了適應農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點,解決學生上學不便的問題,保證農村適齡兒童順利地完成義務教育,農村寄宿制學校應運而生。初中義務教育階段屬于學生青春期發(fā)育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處于逐步形成的階段,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情緒調控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和問題。但農村地區(qū)許多家長文化程度低、觀念滯后,對青春期學生,特別對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確的認知引導,從而導致她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處于缺位狀態(tài)。因此,對農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一、研究農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意義和目標

1.現實意義

農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是關懷關愛女生健康成長,為終身健康奠定良好基礎的重要舉措。通過探索正確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開展健康、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幫助初中女生正確面對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出現的變化,養(yǎng)成正確、健康的生活方式,幫助她們正確對待男女生之間的友誼,從而保護并引導其健康成長。步入青春期的廣大農村女生必將扮演未來育齡婦女的角色,對她們做好青春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也

是以后開展好計劃生育工作的關鍵,是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預期目標

以學校女生為對象,研究農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她們可能出現或已經出現的心理困惑和問題;探索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解決她們心理健康問題的途徑;幫助她們正確地掌握青春期知識;引導她們加強青春期自我保護意識及與異性正常交往的能力;逐步形成農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疏導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二、研究農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方法

1.問卷調查法

對寄宿女生在校學習情況、生活自理能力、同學交往、青春期衛(wèi)生健康認知度等狀況進行問卷調查,記錄和整理調查中發(fā)現的心理健康問題。

2.觀察分析法

觀察并記錄所在班級女生上課時的表現,與師生交往時的表現,在宿舍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現,與舍友相處方面的表現。對其中性格孤僻、不合群,缺乏自理能力的女生要多留心觀察并及時分析歸因。

3.走訪調查法

走訪部分女生家庭,特別是單親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家庭,了解家長對女生成長階段的心理教育及采取的措施。

4.個案分析法

對調查階段發(fā)現的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女生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跟蹤記錄其發(fā)展狀況。

5.經驗總結法

總結適合農村寄宿制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成成熟的教育資源;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不成熟、甚至失敗的教訓作為典型案例記錄在冊。

三、農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疏導策略

1.開展心理健康咨詢

建立心理輔導室,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疏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心理問題。教師的疏導應建立在對學生關心和愛護的基礎上,始終遵循愛的原則。談話時不能有成見或偏見,要耐心地傾聽,互換心理位置,設身處地地從青少年的處境去體察問題和感受,理解他們的思想和感情。

2.設立“知心姐姐信箱”

學校心理輔導老師同時擔任知心姐姐的角色,為了避免有些不方便與學生面對面交談的問題,或當面詢問因緊張或其他原因說不清楚的情況,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煩惱、問題可以通過書信交流的方式,給予安慰或解答,進行健康平等的交流。

3.舉辦女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針對寄宿制女生對女性生理、心理知識基本處于不了解的認知程度,定期舉辦女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通過大量的典型事例,以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演示和老師的講解,為女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提供理論指導。

4.建立家校溝通協(xié)調機制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雖然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但雙休日及寒暑假期學生與家長還是相處較多。學校應把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作為一種責任,以此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整合,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培養(yǎng)。我們可以通過在家長會上作心理健康的講座、親子對話等方式加深家長對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們掌握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促進家庭內部良好氛圍的形成,讓學校和家庭共同處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在提倡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今天,我們不能忽視農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了解和把握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問題,有助于收集、分析疏導策略和整理農村初中女生青春期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傾向,為她們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經驗,以便促進她們心理更平穩(wěn)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