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長期臥床老人護理要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骨科患者的護理新特點。方法:總結分析淮北礦工總醫(yī)院280例骨科老年患者術后的護理干預經驗。結果:通過有效護理干預,提高280例老年骨科患者護理質量優(yōu)良,除2例由于原發(fā)病加重,自動放棄治療外,278例均治愈、好轉出院。結論:通過細致現察老年骨科患者的病情變化,掌握患者的不同特點,及早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有效地提高手術成功率及護理質量,可以減少疼痛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 骨科,老年患者護理研究
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體, 我國人口已步進入老齡化,老年人因骨關節(jié)病、骨質疏松、肌肉萎縮、生理功能衰退、反應遲鈍等,易受到外傷,發(fā)生各種類型骨折。骨科老年患者大多需長期臥床,護理內容多、難度大、要求高、護理工作尤為重要。所以如何做好對老年骨科患者的護理,盡快恢復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這是我們做好護理工作的重要課題。本文選擇安徽淮北礦工總醫(yī)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以來,280例老年骨科患者進行了護理干預,有效地提高手術質量及護理質量,減少了患者術后疼痛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以達到盡早康復之目的,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安徽淮北礦工總醫(yī)院骨科住院手術患者280例,男160例,女120例;年齡65―85歲,根據病種分類;上肢骨折,72例,下肢骨折120例,腰椎骨折、椎間盤脫出60例,肋骨、鎖骨骨折28例;病人中長期臥床占32%,有58%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慢支炎、肺氣腫、糖尿病等。
2 護理要點
病情觀察、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指導適量運動、飲食護理等是貫穿骨科老年住院患者始終的,只有在這些方面做好了,才能為患者減輕病痛,進而才能贏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與尊重。
2.1 患者一般在手術后24h內傷口疼痛最劇烈,凡是增加切口張力的任何動作,如翻身、咳嗽都會使疼痛加劇。操作時動作要輕柔,給病人一種安全感、親切感,使之容易接受。必要時及時與醫(yī)生溝通,根據病人體質及身體狀況,使用適當的鎮(zhèn)痛劑,并密切觀察用藥后情況;觀察患肢皮膚血液循環(huán)、溫度、感覺、肢體腫脹、運動情況,對石膏固定或繃帶過緊包扎,要立即檢查松解,必要時將患肢抬高15―30度。放置負壓引流管的病人,要觀察引流量、顏色、傷口流血情況,術后第一天傷口滲血時,應及時更換敷料。
2.2 加強對病情和藥物作用的觀察。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發(fā)展及變化過程。對治療中的患者,要掌握此藥物的療效及副作用,以便觀察治療效果或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骨科老年住院患者,通常病情變化不確定、身體素質差或病程長,易致并發(fā)癥。因此針對病情發(fā)展向患者及時交待、強調危害性或意外情況非常重要。
2.3 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強化查對意識,層層把關,保證安全。按醫(yī)囑執(zhí)行是護士的職責,對醫(yī)囑質疑和把關是護士的義務和人道本職。由于工作繁忙、重復性強等特點,而導致思維的暈輪效應及定勢作用,醫(yī)生不易發(fā)現自己的缺陷或失誤,尤其是關鍵字、用藥量.遇有質疑護士須經醫(yī)生核實后執(zhí)行,避免盲目執(zhí)行醫(yī)囑。遇特殊、貴重藥換批號,若與醫(yī)囑劑量不符,及時通知醫(yī)生,供調整用量之參考,為一些患者保證用量節(jié)約開支??陬^醫(yī)囑除急救、手術時外不予執(zhí)行。執(zhí)行時須復述強化或反問一遍以提醒查對、避免口誤。
2.4 預防并發(fā)癥
2.4.1 預防并發(fā)癥,老年人循環(huán)系統(tǒng)已經在逐漸衰退,如心、腦血管硬化,心肌收縮相對減弱,心血管不能適應正常時的應激狀態(tài)。加上創(chuàng)傷疼痛的刺激、精神緊張,有潛在發(fā)病的可能,導致并發(fā)癥出現。所以入院就應引起重視,除進行各種檢查外,應嚴密觀察病人的血壓、脈搏.神志等體征變化,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
2.4.2 預防傷口感染: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易發(fā)生傷口等繼發(fā)性感染,甚至造成嚴重的呼吸衰竭。術后鼓勵病人咳嗽、咳痰,術后12h在協(xié)助臥床病人翻身時,拍擊背部使痰咳出,若痰液黏稠可給予霧化吸入。
2.4.3 泌尿系感染,老年男性患者因前列腺肥大,臥床等易發(fā)生尿潴留,發(fā)現有尿潲留癥狀后應先安定病人情緒,采取手擠壓下腹或下腹部熱敷按摩、止痛劑解除切口疼痛等措施,對時間過長或以上措施無效者,應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導尿,常規(guī)放置導尿管1-2d,留置時間不可過長,否則易致尿路感染,還應囑病人多飲水,維持充分的尿量,保持會清潔,也可以預防泌尿系感染的發(fā)生。
2.4.4 褥瘡的預防:老年人血液循環(huán)功能衰退,防治臥床老人的褥瘡,是老人皮膚護理的重點。褥瘡是骨突起部位的軟組織與床之間的持續(xù)受壓,致組織缺血缺氧、營養(yǎng)障礙而發(fā)生潰瘍或壞死。因此,要給予氣墊、水墊等,骶尾部骨突處加墊氣圈,不能自行翻身的每隔2h協(xié)助翻身,并用50%紅花酒精按摩受壓部位,促進血液循環(huán)。
2.5 心理護理:由于老年人各自的家庭環(huán)境、經濟條件不同,因此,心理變化也不相同。所以要掌據老年骨科患者心理特點,有計劃地進行護理。首先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點,給病人心理上的安慰,積極與患者溝通,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其次,加強與老年病患者的病情、心理溝通,使患者處于良好、樂觀、放松的心理狀態(tài)。再次,要加強與老年患者之間的心理溝通,產生心理共鳴,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輕松配合治療,以促進老人早日康復。
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l5.o軟件,所有數據以(X土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4 結果
通過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280例老年人骨科病人護理質量優(yōu)良,沒有并發(fā)癥發(fā)生,縮短了住院時間,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除2例由于原發(fā)病加重,自動放棄治療外,278例均治愈、好轉出院。
5 體會
通過對本組老年骨科患者護理的總結,使我們認識到老年骨科患者的康復是一個較長時期過程,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生理特點,重點加強基礎護理,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干預護理、預防并發(fā)癥,是促進骨折患者早日康復、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一般資料
本組31例患者中,男13例,女18例;年齡70~85歲,平均75歲,均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半髖置換術)。髖關節(jié)假體包括生物型和骨水泥型,骨水泥固定型假體術后3d開始下床,術后1周坐直或應用座椅,但每次不超過1h,2~3周可扶雙拐行走,3周時,護士可握住患者的手平起行走,開始時要2~3d下床鍛煉1次,每次不超過30min。假體為非骨水泥固定型一般5~7d可下床,但絕對不能負重,2周可下床鍛煉,6周后方可離床練習走路。
2護理常見問題
2.1穿刺問題
由于年齡增長,老年人在生理和功能上均出現不同的衰老特征,加之疾病對機體不同程度的影響,臨床穿刺較其他年齡組明顯困難。血管不易固定,針尖進皮后,血管隨針頭移動、彎曲。由于老年人血管內皮增生、中層纖維化和透明變化,使血管發(fā)生狹窄,甚至閉鎖。分子水平研究發(fā)現,肺血管纖維中彈性蛋白mRNA表達隨年齡增加而降低。找血管困難,即使找到,穿刺成功的把握也較低或維持時間不能保證。糖尿病、肺部疾病、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等這些老年人的多發(fā)癥、慢性病,使部分老年人常常處于長期的藥物治療中,血管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疾病本身造成的組織水腫;還有生理老化的特征,如靜脈血管蛇行迂曲、硬化,均可使供穿刺使用的靜脈血管明顯減少,充盈度差,回血緩慢。在部分老年患者中,由于疾病造成的血容量不足、血液循環(huán)不良或進食少等,使血管充盈欠佳,加之衰老形成的血流緩慢,穿刺時直接表現為進針后回血緩慢甚至不回血而誤認為穿刺失敗。
2.2滲液
2.2.1股體活動過多老年性不自主顫動、各種原因所致的尿頻、老年性健忘癥、癡呆、因疾病而造成的痛苦、煩躁或意識障礙等,均可引起患者股體活動過多,加之看護不周,均能使針頭滑出,膠貼脫落而滲液。
2.2.2穿刺部位選擇不當進針點選擇在關節(jié)活動處、虎口處等。
2.2.3皮膚過于松弛遠離穿刺處的同側肢體關節(jié)活動或穿刺肢體拖拉,也能因牽拉皮膚而致針頭滑出。
2.2.4非人為因素由于老年人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致。
2.3并發(fā)癥的護理問題
2.3.1尿失禁、尿潴留夜尿頻妨礙睡眠,尿失禁使老年人自尊心受挫,總之,排尿障礙給老年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和不便,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護理應以有效排尿為目的,有條件時應為行動不便的老人設置專用廁所;誘導排尿者,可用手按壓恥骨上部,溫水清洗外陰;留置導尿者,注意尿管護理,為防止因長期留置尿管而引起尿道括約肌功能喪失、膀胱攣縮及逆行性感染,注意無菌操作,并根據患者的尿意或膀胱充盈度決定時間。
2.3.2便秘31例病例中,便秘多屬于機械性便秘。主因:食物過于精細,缺乏機械和化學刺激物,如纖維素、食物過少、飲水不足、脂肪食物過少、睡眠不足、精神緊張或環(huán)境改變、不良的排便習慣、缺乏鍛煉、久病臥床、過度激動等。因此應鼓勵老人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適量飲水,多運動,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排便要定時,要集中精力。經常按摩腹部,增強結腸蠕動,必要時使用通便劑,從而預防并減輕便秘。
2.3.3壓瘡老年人因長期臥床、皮膚長期受壓、血液供應不足、營養(yǎng)不良,易發(fā)生壓瘡,應注意保持床鋪干燥、整潔,定時變換,做好皮膚護理,預防發(fā)生壓瘡,一旦發(fā)生應及時處理創(chuàng)面,必要時理療,本組無一例發(fā)生。
2.3.4心理異常老年人資歷深,貢獻大,經驗多,在家有地位,退休后心理不適應,自尊心強,固執(zhí),易產生老而無用的失落感、孤獨、寂寞、煩惱、焦躁、健忘、嘮叨、反應遲鈍、食欲不振、恐懼死亡等負性心理,這些負性心理必定降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3老年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隨訪和康復知識普及的問題
術后失訪患者中,3例患者因年老、文化程度低,接受健康教育能力差,不能充分理解隨訪的意義,出院后離開醫(yī)務人員的視線,不能得到醫(yī)護人員的監(jiān)督,以致不能堅持隨訪。5例患者體質差,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梗死等疾病,其中1例同時患有以上2種疾病,因疾病影響不能來院;2例患者家庭支持系統(tǒng)缺乏,子女不重視不關心患者的恢復情況,對術后預期效果的設想過低,缺乏健康保健知識,存在不良習慣,認為關節(jié)的功能鍛煉無足輕重,難以堅持。個別患者認為手術后就結束了治療,如出現疼痛等不適,則自己不恰當地服用止痛藥等。
4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長壽老人不斷增多,由于老年人股骨近端骨質疏松,髖部骨折患者也隨之增多。老年人原發(fā)性骨質疏松合并其他疾病,不當的功能訓練及、營養(yǎng)不良等因素都是導致手術及康復受到影響、以致病情惡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圍術期護理質量與患者康復關系較為密切[1]。
4.1護理對策
4.1.1心理護理加強心理護理,提高溝通藝術,幫助并參與建立完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醫(yī)護人員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向其講解疾病的可控性,采取尊敬、主動和真誠的態(tài)度與之交談,并貫穿護理的全過程,盡最大努力避免引起老年患者的負性情緒。
4.1.2苦練輸液技術,注意總結經驗教訓充分認識老年患者的血管特點,透徹理解、掌握穿刺要點,必要時用夾板固定;對少量輸液者,可充分利用手背部及掌指關節(jié)血管,行離心方向穿刺;對水腫較重者,先行局部按壓使水腫暫時消退,而后快速穿刺,對血管充盈不佳、硬化者可給予熱敷。此外,盡量避免下肢過多、過久輸液,以防靜脈血栓形成。嚴格無菌操作技術,減少輸液反應。
4.2堅持隨訪和康復訓練的護理對策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患者堅持隨訪的關鍵[2]。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是全面、正確地收集資料、明確護理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的基礎。因此,首先要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理解和尊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以及時了解患者在康復中的問題和影響因素。其次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需要護理人員具備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掌握大量的相關學科知識,以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
在患者出院前全面、準確地評估患者的情況,通過翻閱病歷、會談及出院時疾病預后評估等方式收集資料,包括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關節(jié)功能恢復程度、傷口情況、自理能力、康復的愿望、家庭環(huán)境、住址、子女情況、有無其他疾病以及對健康知識的理解程度,讓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制訂隨訪計劃和功能鍛煉方案,遵循個體化漸進性的原則,告知患者在術后1、3、6個月及1年后定期來院隨訪,以后2年來院隨訪1次,以便按不同階段制訂相應的功能鍛煉計劃。如果出院后出現意外情況,應隨時來院隨訪??剖医⒒拥怯洷?,詳細記錄患者的家庭住址、聯(lián)系電話,以了解患者的康復情況,避免延誤最佳康復的診療時間。
【關鍵詞】基層;老年人;急性胰腺炎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lderly acute pancreatitis plateau grassroots nursing points. Methods according to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strengthen early elderly meticulous observation and complications such as prevention and respiratory care. The old man to disease grass-roots lack of knowledge and the elderly, demanding the atypical symptoms more careful and earnest. Nursing Conclusion carefully comprehensive care,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declines in mortality.
【Keywords】grassroots elderly acute pancreatitis
隨著人類壽命普遍延長,老人疾病問題得到重視。近年來老年人膽道結石及高脂血癥發(fā)病率增加,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生率上升,基層老年患者往往忽視對該病的重視。由于地處高原基層,氧分壓低、缺氧等原因,因而老年急性胰腺炎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就要求我們在護理工作中更加認真、細致,準確評估。
1早期癥狀觀察
老年病人的體質虛弱,反應力及準確表達力差,年齡、體質不同,表現出的臨床癥狀也有差異,普遍出現反應遲鈍,臨床癥狀不典型,腹痛多輕微或無腹痛,80%以上有惡心、嘔吐、腹脹。大部分病人有中等度發(fā)熱,少數體溫不高,極少數可高熱。常缺乏典型的腹膜刺激征,僅有輕中度壓痛、反跳痛,給臨床治療和護理帶來一定難度,因而更要求護士要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志、腹痛、尿量等變化
2并發(fā)癥的預防
急性胰腺炎本身就是一種病情進展較快的全身性疾病,國內報道老年急性胰腺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達73%。因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減退,免疫功能減弱,易出現低氧血癥、肺部感染、出血、心衰、電解質紊亂、血糖增高等并發(fā)癥,因此老年患者入院后臥床,吸氧,要準確記錄24h尿量及出入液量,防止水電介質酸堿失衡;要全面地檢要臟器的功能,做出全面較準確的評估,細心觀察,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
3呼吸護理
老年人呼吸肌及肺的彈性回縮力減弱,胸廓及肺的順應性降低,肺泡易陷閉,呼吸中樞對二氧化碳的反應能力減退,易發(fā)生呼吸功能衰竭,由于高原地區(qū)空氣稀薄、氧分壓低,故供氧方式應以面罩給氧為主,通過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提高肺泡內氧分壓,糾正各種原因造成的缺氧狀態(tài),同時還要加強呼吸道的護理,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防止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
4用藥注意
根據高原基層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使用利尿劑時要慎用,因老年人使用利尿劑易發(fā)生低鈉血癥和低鉀血癥,還易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從而導致中風危險性,及對糖代謝影響,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生等??股貞靡惨⒁?,長期應用時要預防真菌感染及菌群紊亂。所以,掌握給藥時間、劑量,了解藥物之間配伍禁忌,注意抗生素在血液中的有效持續(xù)濃度等。老年人腎小球過濾降低,還要防止藥物蓄積中毒,嚴密觀察尿量。
5飲食護理
高原基層缺氧,氣候寒冷多變,飲食結構比較單一,指導飲食合理搭配,養(yǎng)成規(guī)律多樣的進食習慣及勿暴飲暴食,進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和無刺激性、易消化食物,如米湯、番茄汁、綠豆湯、魚、瘦肉、豆及豆制品等。 絕對禁酒,忌油炸食品和高脂肪、忌辛辣食物,要堅持少吃多餐原則。
6心理護理
由于老年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對疾病知識不夠了解,會出現恐懼、焦慮等心理問題,有些患者甚至對治療失去信心,護理人員要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的病因、治療方法等相關知識,老年人衰老情況不同、個體差異較大,要與患者密切交流,針對不同心理狀態(tài)疏導患者情緒,以積極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戰(zhàn)勝疾病
7討論
對老年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護理,要結合老年人對于疼痛反應遲鈍,反應力減弱等生理特點,基層老人對相關疾病知識的缺乏,特殊的氣候特點和飲食結構的單一等。就更嚴格的要求護理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熟練掌握患者病情變化的能力,對病情進行細致地觀察、全方位的護理,及早發(fā)現和控制并發(fā)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幫助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復。
轉子間骨折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骨折,老年患者常并存各種疾病,非手術治療需要患者長期臥床,易引起心肺功能下降[1],而手術治療具有早期負重、功能恢復好和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2001年11月至2007年11月桃花縣桃花江中心醫(yī)院對救治的28例老年轉子間骨折患者注重圍術期護理,制訂并實施有效的康復訓練計劃,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共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齡76~85歲,平均78歲,致傷原因:摔傷20例,車禍8例,全部患者術前均合并一種或一種以上臟器疾病,入院后均行動力髖螺釘(DHS)內固定術,經精心治療和護理,全部康復出院,住院18~32天,平均住院天數為22天,隨訪8~24個月,平均14個月,未見骨折不愈合,延遲愈合及畸形病例。
2術前護理
2.1術前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本組患者均為老年人,而轉子間骨折多是由于不慎外傷或車禍等意外原因造成,而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差,身體突然受到傷害,心理平衡失調,此時極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煩躁不安心理,然而情緒變化可致血壓升高或原有的高血壓病情加重,活動時引起疼痛也可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做好術前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的:(1)通過與患者溝通收集基本資料,分析患者狀況、病情及其實際情況,根據患者的不同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性格和信仰等個體差異,結合患者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解和介紹疾病治療的相關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2)耐心解釋疾病,并詳細闡明手術中治療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麻醉的效果,以及術后可能留置的多種引流管、導尿管、胃腸減壓管等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告訴患者術后出現傷口疼痛是術后的必然現象,且疼痛持續(xù)時間短,在介紹病情時,醫(yī)護人員的談話內容應保持一致,以免因內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負擔;(3)注意交談態(tài)度和技巧,耐心傾聽患者主訴,不要輕易打斷他們的談話,或表示不愿聽、不耐煩的情緒,交談時注意語言藝術和溝通技巧,友善的態(tài)度,可使術前患者高度緊張的心情得以松弛。對高度緊張的患者應多使用解釋、鼓勵性的語言。護士微笑的面容、樂觀開朗的情緒,整潔美觀的儀表,穩(wěn)重大方的姿態(tài)以及合適而親昵的稱謂都能增強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并且能感染患者,誘發(fā)他們的積極情緒,喚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增強安全感;(4)對新入院的患者,安排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是至關重要的,搬動患者時動作要輕柔,在治療之余的交談中給予適當的稱謂,使他們感到親切,幫助克服心理障礙,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5)提高業(yè)務素質和技術水平,也會使患者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對每一項護理操作放心滿意;(6)介紹同種疾病康復病例,或讓患者觀看救治成功的圖片,有機會時可讓康復者與患者直接交談,客觀地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發(fā)展過程和預后情況;(7)對于傷情重,療程長、易產生抑郁,煩躁、焦慮不安、恐懼的患者,我們應加強病房巡視,關心體貼患者,鼓勵其講出心中感受和需求,并給予細心、持久而熱情地悉心照料,鼓勵家屬多給予探望、陪伴和關心;(8)詳細解釋住院、臥床及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講解康復訓練的目的、意義、方法、注意事項和配合要點,說服患者術前2周必須戒煙,并指導患者多做深呼吸,教會患者咳嗽的方法和有效的排痰,以保持氣道通暢和增加肺泡通氣量,對減少術后肺部并發(fā)癥有重要意義,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消除其不健康意識,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接受治療和護理。
2.2運動訓練及指導入院當天責任護士適時詳細了解患者入院前的準確運動量、日常生活能力、思維判斷能力[2]、既往病史、生活習慣,與患者及家屬一起制訂康復最適宜的運動量和計劃。入院次日至術前日,實施術前的運動訓練計劃:(1)雙側踝關節(jié)、背伸、跖屈、旋轉交替運動,術前需踝套牽引者,患側踝關節(jié)可在牽引下保持髖、膝功能位,并做患肢踝背伸,跖屈運動或取下踝套行踝關節(jié)背伸、跖屈、旋轉交替運動;(2)雙側股四頭肌舒、縮運動;(3)健側下肢直腿抬高運動,要求抬離床面>50°;(4)健側膝關節(jié)屈、伸0~90°,利用床上吊環(huán),屈健側膝關節(jié),用健康足蹬床,保持患肢伸直或牽引下抬臀部運動,早期或手術后需在護士指導幫助下完成,要求保持整個臀部平衡,不能歪斜,要求抬離床面15°~30°,維持3~5s;(5)利用床上吊環(huán)抬高身體及做擴胸運動,要求胸背部抬離床面>30°;(6)采取吹氣球或吹氣泡等方法進行深呼吸訓練,以增大肺潮氣量,增加膈肌力量,減少氣道阻力和無效腔,以上鍛煉均按照患者的全身健康狀況及平時的運動量來制訂實施,切不可強制執(zhí)行,護士每天至少督促2~3次,在指導患者進行訓練和護理過程中,要經常與患者交談,了解其感受和需求,檢查訓練方法是否正確,有無按要求做,是否有進展及運動范圍有無變化[3],以熱情、誠懇的態(tài)度用安慰、鼓勵的語言,及時糾正、指導、鼓勵、表揚患者,充分維護其個性,以增強其信心,對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壓者,訓練前需監(jiān)測生命體征,再從深呼吸-踝關節(jié)運動-擴胸運動、股四頭肌收縮-抬臀運動-直腿抬高運動逐漸進行,運動量以患者能接受為宜,每項運動后均應監(jiān)測生命體征,合并肺部感染者,加強深呼吸,有效咳嗽,擴胸訓練并給予霧化吸入等輔助治療。
2.3飲食指導讓患者明白合理飲食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特別是術后飲食,囑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富含多種維生素的食物,每日均進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可少量多餐,鼓勵多飲水。高齡患者由于鈣質流失嚴重,易形成骨質疏松,還應適當給予補鈣,如喝牛奶、豆?jié){、骨頭湯等,不宜吃得過飽,不宜吃過甜、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糖尿病患者應采用優(yōu)質蛋白的飲食,如動物食品中的奶類、禽蛋類、水產類的蛋白質營養(yǎng)價值高,利于保護腎臟[4]。
2.4大小便的護理由于連續(xù)硬膜外麻醉術后,加之術后長期臥床,胃腸功能減退易引起便秘和腹脹,術后除給予清淡、易消化、含粗纖維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外,還可沿結腸走向,按摩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使大便通暢,以免便秘時腹壓增高,影響下肢靜脈回流,留置導尿者,應每日早、晚消毒尿道口及擦拭尿管分泌物,同時鉗夾尿管,每3~4h開放一次,促進膀胱功能恢復。
2.5合理用藥對需要用藥物治療的患者,應向患者講解藥物的劑量、用法及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同時要向患者說明擅自亂用土方、秘方等會影響治療和護理。
3術后康復訓練與護理
3.1術后臥位正確的臥位是骨科護理的基礎,術后應在患肢的內外側各放置一砂袋,膝關節(jié)下墊油布軟枕,雙下肢間放一軟枕,保持患肢于外展10°~15°中立位,避免下肢內收外旋及髖部活動大于80°。
3.2康復訓練因動力髖螺釘具有滑動加壓作用,骨折能達到牢固內固定,促進骨折迅速愈合,使患者早期負重等優(yōu)點,因此,術后即可鼓勵、指導患者早期無痛主動的功能鍛煉:(1)術后24h,囑患者做患肢的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足趾伸、曲及踝關節(jié)的背伸及跖屈旋轉運動,以促進靜脈回流和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2)24~48h引流管拔除后,即可在床上半坐位練習肌四頭肌的收舒運動及屈曲髖,膝關節(jié)活動,幅度由小逐漸增大,對于不配合運動的患者,協(xié)助以患者的足根部開始做小腿、大腿肌肉壓力遞減的擠壓運動,每天3次,每次15min。術后第4天開始使用下肢功能康復器(CPM)行髖、膝、踝關節(jié)被動活動,起始角度以患者所承受的最小角度為宜,逐日增加角度,每日2次,每次30~60min;(3)術后1周,除繼續(xù)功能鍛煉外,可增加坐位、站立位功能鍛煉,2周后可扶拐下地不負重行走(老年伴骨質疏松的患者,應推遲下床活動時間);(4)術后3~4周,可囑患者扶拐做部分負重練習,但負重控制在感到疼痛范圍之內[5],然后逐步鍛煉至無疼痛時方可棄拐。
3.3預防并發(fā)病
3.3.1預防褥瘡向患者及家屬說明預防褥瘡的重要性,予以臥氣墊床,并指導患者利用牽引床上的扶手及健側下肢蹬床抬臀部,訓練床上大、小便,對無力抬臀的患者,護士應定期用雙手托住患者臀部,協(xié)助將整個骨盆托起,以預防褥瘡。
3.3.2預防肺部感染定時翻身,扣背,教會患者有效咳嗽,排痰,以預防墜積性肺炎發(fā)生。
3.3.3預防泌尿系感染骨折術后臥床患者易發(fā)生泌尿系感染,應囑咐患者多飲水,并做好會的清潔,減少細菌入侵的機會。
3.3.4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1)預防靜脈血流滯緩。護理查房時,當患者患肢腫脹,疼痛持續(xù)不緩解或逐漸加重,小腿肌肉飽滿緊韌性強的患者,應考慮下肢深靜脈血栓,應及時通過醫(yī)生,切勿將血栓形成引起的疼痛,誤以為一般刀口疼痛,以免延誤處理時機;(2)避免血管內膜的損傷,提高靜脈穿刺技能,穿刺爭取一次成功,盡量不在同一靜脈上進行多次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現炎癥反應,應重新建立靜脈通道,局部外敷中藥消炎,進行注射各種刺激性強的藥物及高滲溶液時,避免在同一靜脈進行反復穿刺,特別是大隱靜脈的穿刺部位,持續(xù)滴注不超過48h。如局部發(fā)現炎性反應,應立即用中藥消炎液外涂,同時重建靜脈通道,減少靜脈血管內膜的損傷;(3)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外傷、應激、麻醉等均能使全身血液進入高凝狀態(tài),特別是骨折患者在圍術期由于創(chuàng)傷反應,制動等因素,加重了高凝形成。
3.4出院指導(1)指導患者不可坐太低的椅子或沙發(fā),患肢不能做盤腿動作,睡覺時應盡量向健側翻身;(2)下地活動時,務必有家人保護,注意安全,以防跌倒再次損傷;(3)骨折愈合不牢固時,應始終保持患者外展位,忌內收,患肢無論有無負重,均應全腳掌著地,防止骨折成角畸形;(4)2~3個月復查,X線攝片骨折愈合牢固后,可棄拐負重行走[6]。
4結果
本組病例28例,術后功能均按功能恢復情況依行走步態(tài),有無疼痛,關節(jié)功能,生活處理能力等方面分為以下四個等級[1]:(1)優(yōu):行走步態(tài)正常,患肢無疼痛,關節(jié)功能基本正常;(2)良:輕微跛行,患肢無不疼痛,關節(jié)功能輕度受限,生活能自理;(3)可:患肢輕微疼痛,扶單拐行走,生活基本自理;(4)差:患肢病痛,行走困難,生活不能自理,本組28例患者術后功能評價為:優(yōu)18例,良8例,差0例,無骨折不愈合,延遲愈合及畸形,優(yōu)良率92.8%。
5體會
轉子間骨折的治療和護理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缺一不可,要求醫(yī)、護、患者相互配合,尤其手術前、后的觀察和護理,早期正確指導功能鍛煉對患者康復極其重要。同時,做好出院指導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只有這樣才能明顯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治愈和好轉率,并且明顯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了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唐世斌,彭吉,黃承月.安全治療老年轉子間骨折.湘南學院報,2006,1:36.
2趙云鶴,朱延兵,王偉華.股骨頸骨折病人的護理.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8,17(1):12.
3張學琦,付萬炎,梅賢良.實用臨床外科非手術學.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7,11.
4張雪梅,馮嵐,楊曉燕.高齡高危患者行膝髖關節(jié)置換圍手術期的護理.實習護理雜志,2002,181:27-21.
【關鍵詞】髖關節(jié)置換;康復;護理
文章編號:1009-5519(2008)23-3592-0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具有解決疼痛,糾正畸形,恢復功能效果,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進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20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行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45~98歲。股骨頸骨折13例,股骨頭壞死7例,其中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壓7例。均行單側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
2 心理護理
此類病人長期受病痛折磨,對生活悲觀失望,性情不穩(wěn)定, 應持同情關心態(tài)度,盡量滿足病人合理要求。鼓勵病人與疾病作斗爭。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用成功病例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使其愉快地接受手術治療。
3 原發(fā)病的治療
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腦病變后遺癥、肺部等慢性疾病,手術前應很好控制。同時根據許學猛[1]制定術前手術耐力評定標準對健康狀況進行綜合評定,該標準傷前生活自立能力(40分),年齡(5分),心血管疾病(20分),肺功能(10分),腎功能(10分),血糖(5分)等9項綜合評定指標,滿分100分。評分越高,手術風險相對降低。
4 術前護理
4.1 一般護理:協(xié)助病人完成各項檢查,加強營養(yǎng),給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吸煙者術前1周戒煙, 學會有效咳嗽,有利于術后排痰,術前1天常規(guī)備皮。
4.2 指導:適應性訓練:(1)床上大小便訓練,注意避免患肢外旋和內收動作;(2)指導病人有效咳嗽和正確排痰方法。(3)術前康復護理, 術前和病人及家屬共同制定康復鍛煉計劃,讓病人了解鍛煉內容,使其認識到早期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內容是仰臥床上,臂上舉2次/天,30個/次, 雙臂伸直從床面伸到頭頂, 掌心合在一起再分開到床面,2次/天,30個/次。健側下肢做直腿抬高練習,2次/天(20 min)。其核心是提高肢體肌力,術前肌力恢復利于術后康復和早期活動。
5 術后護理
5.1 一般護理:術后向醫(yī)師了解病人術中情況,假肢類型、有無呼吸及循環(huán)改變,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及髖關節(jié)脫位等,有異常立即報告醫(yī)生。
5.2 護理:正確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人工髖關節(jié)脫位好發(fā)于髖關節(jié)置換早期[2]。為此,術后回病房時病人往往處于未清醒狀態(tài),下肢肌肉松弛,搬運不當造成假體脫位,醫(yī)護人員托住患側臀部和下肢,使患肢保持外展20~30度中立位, 另一護士托住健側髖部和健肢,其余人協(xié)助。保持正確做到三防:(1)防止過度屈曲和伸直,術后在膝關節(jié)下墊一軟墊保持膝關節(jié)屈曲l0~15度;(2)防內旋,術后穿丁字鞋和下肢皮牽引,保持外展度, 并中立位;(3)防內收,兩下肢間放一軟枕,肢體外展防健側肢體近患肢而過度內收,防止人工體脫位。
5.3 疼痛護理:髖關節(jié)置換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疼痛程度較重,影響病人飲食、睡眠和心理狀態(tài),不利于身體康復,故須做好疼痛護理。疼痛數字評分法達5分以上時常規(guī)采用鎮(zhèn)痛劑,并配合心理疏導,分散其注意力,以減輕病人痛苦。
5.4 二管護理:留置尿管會陰護理每天2次。鼓勵病人飲開水,每日至少1 000 ml,防止泌尿系感染。維持24 h尿量≥1 500 ml,觀察尿的顏色,了解腎功能;傷口負壓引流管護理,置負壓引流管的目的是吸出人工關節(jié)周圍殘留積血,減少傷口內血腫形成,減少感染機會。護理要點:(1)保持引流管負壓狀態(tài)和引流通暢;
(2)觀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正常50~250 ml/d,色淡紅,若引流液≥300 ml/d,色鮮紅,應及時處理;(3)引流管的位置應低于切口位置30 cm,以防傷口逆行感染;(4)24 h引流液
5.5 預防并發(fā)癥的護理
5.5.1 預防墜積性肺炎:深呼吸或鼓肺運動15 min,每天3次;擴胸運動5~10 min,每天3次;拉吊環(huán)3~5次,增加肺氣體交換量,主動配合叩背有效咳嗽,每天3次;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
5.5.2 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術后1~4 d是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高峰時期,觀察患肢有無色澤改變、水腫、淺靜脈怒張和肌肉有無深壓痛等,指導病人術后第一天開始進行患肢股四頭肌靜止性等長收縮,踝關節(jié)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并給予患肢肌肉的向心性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
5.6 飲食護理:術后6 h后進流質飲食,次晨后進普食,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鈣、易消化、含豐富維生素飲食,多飲水,避免發(fā)生便秘和泌尿系感染,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粗維食物;自行腹部按摩每天3次,以促進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有便秘者予以潤腸食物或通便藥物處理。
6 康復指導
術后6 h,可在床上做些簡單活動:術后第一天攝X線片,判斷假置,無異常,指導病人進行功能鍛煉,練習的強度亦病人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勞為度,床上做髖、膝關節(jié)屈伸練習。術后第一天開始做股四頭肌收縮鍛煉和足背主動屈伸鍛煉,2~3次/天,每次20組,促進下肢血循環(huán),減少靜脈血栓的發(fā)生。術后第二天病人取半臥位,做較輕柔的髖關節(jié)伸屈動作,注意屈髖
7 結果
20例病人出院時關節(jié)活動好,無并發(fā)癥發(fā)生,隨訪4個月均能下床活動。
8 討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病人越來越多,手術技能提高,術后系統(tǒng)化及科學康復訓練和康復護理顯得日益重要,是保證髖關節(jié)置換成功的關鍵, 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康復不僅與疾病本身和手術操作技術有關,還與病人信心、精神狀態(tài)及對康復治療配合程度有關。股骨頸骨折, 股骨頭缺血壞死,病人有疼痛還存在運動功能障礙,對手術恐懼和術后療效擔憂等心理障礙,此時心理護理尤為重要,護士耐心細致地觀察患者心理變化,進行講解、開導心理護理,給予精神上支持,幫助消除顧慮,以積極態(tài)度配合。本組20例病人康復訓練后,關節(jié)活動度、坐位耐久性、疼痛程度有了大改善,在實施康復護理中,病人主動鍛煉和家屬積極參與,對早日康復起不可忽視力量,護理人員和家屬的鼓勵,病人良好心理狀態(tài)對康復有積極作用, 老人由于年齡、術后早期鍛煉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肌肉力量,預防肌腱及關節(jié)囊粘連和攣縮, 軟化瘢痕,恢復關節(jié)和肢體功能,滿足日常生活動作及部分社會活動參與需求。
參考文獻:
[1] 許學猛,孔 暢.高齡患者人工股骨頭置換圍手術期應注意的問題討論[J].實用醫(yī)學雜志,1997,13(3):145.
近幾年來,隨著干休所老干部“雙高期”的深入,各種危重癥的救治已成為各級醫(yī)療急救部門的重要任務和老干部關注的焦點,如何迅速準確、積極有效地開展院前急救,挽救患者的生命,使傷害減少到最小程度,是當前老干部急救醫(yī)療研究的主要課題,也是老干部醫(yī)療工作的重中之重。筆者結合干休所醫(yī)療現狀,立足老干部“雙高期”的院前急救需求,貼近老干部急診救護任務,對干休所院前急救的現狀及發(fā)展模式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對策。
1 院前急救現狀
1.1 起病急旦重危,時間緊迫 干休所老干部年齡高,身患多種慢性疾病,各臟器的功能日益衰退,機體極易產生病理生理改變,慢性疾病致多系統(tǒng)多器官的蓄積損傷常導致危急重癥疾病的突然急性發(fā)作。搶救時間上緊迫,接到呼救時,必須立即出診,刻不容緩,立即搶救,時間就是生命。
1.2 癥狀不典型,涉及系統(tǒng)多 院前病人處于急發(fā)、進展階段,發(fā)病時間短,病情初發(fā),加之老年人、糖尿病病人、長期臥床病人,感覺遲緩,疼痛不敏感,許多急重癥患者在發(fā)病的早期癥狀并不典型,多種原因使疾病的主要癥狀掩蓋,出現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癥狀包含范圍大,特異性差,交叉繁雜,涉及系統(tǒng)多。
1.3 疾病譜深廣,出診量增大 隨著老干部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老人對生命安全的要求大大增強,同時為方便老干部及家屬,目前基本上是有診必出,有險必救,無論是老干部還是家屬,來者不拒;疾病種類涉及范圍廣,病情輕重懸殊,輕者傷風感冒、小傷小病,重者呼吸心跳驟停,均須嚴肅認真處置,出診量極劇增加。
1.4 心理壓力大,患者期望值高 發(fā)生急癥后,患者及家屬心里壓力大,往往焦慮不安和恐懼,失去平靜的心態(tài),他們求治心切,情緒激動,期望值極高,希望能手到病除,轉危為安。
1.5 院前條件受限,方案施展難 院前急救多是在現場和轉運途中進行,患者所處的地方狹窄,擁擠,光線暗淡,不便操作,醫(yī)院各種搶救方案無法施展;醫(yī)護人員既是搶救員又是搬運員,既要隨身攜帶各種搶救物品正確救治病人,又要指導和幫助搬運病人,精力體力消耗過大,加之現場和轉運途中震動和噪聲不易聽診分辨,給急診救治、護理監(jiān)測帶來不確定因素。
1.6 思想固本守舊,重轉送輕救治 部份人員思想比較守舊,認為急救條件有限,危急重病搶救寄希望于醫(yī)院急診科,加上害怕惹來醫(yī)療糾紛,因而一遇危急重癥,不加分析判斷,不考慮后果,在未做任何處理的情況下,只想一轉了之,往往會延誤患者的搶救時機。
2 院前急救對策
2.1 提高全所急救意識,普及急救知識 加強宣傳教育,使全所人員知曉院前急救工作既是醫(yī)務工作者的本職工作,也是包括病人家屬或發(fā)病現場的目擊者及所有民眾都參與的醫(yī)療救助行為,是心腦血管危急重病人獲救的重要手段,對患者的后續(xù)治療和降低死亡率至關重要。普及心肺復蘇術,使病人家屬或發(fā)病現場的目擊者,緊急情況下,在呼叫專業(yè)人員救助的同時能自救、互救,為搶救患者的生命爭取時間,為進一步救治奠定基礎,提高搶救成功率。
2.2 強化醫(yī)護急救技能,提高救治能力 加強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提高醫(yī)護人員技術水平是院前急救成功的根本,認真組織搶救演練及急救知識考核,不斷提高搶救水平。醫(yī)務人員不僅需要掌握常見危急重癥疾病急救處置原則,還要了解全科的知識和技能,重視疾病的早期癥狀,防止診斷的片面性;掌握學科前沿的急救知識,規(guī)范急救技能,使院前急癥搶救流程化,各種搶救預案要點化,確保院前搶救工作的有效性。
2.3 注重患者心理需求,展現急救藝術 院前急救是服務也是藝術,急救人員應充分理解患者與家屬的心情,在積極搶救的同時,應及時交代、解釋病情,提供一些疾病相關的治療信息,對患者和家屬給予適當的心理安慰,在最短的時間內與患者和家屬進行心靈溝通。注重形體語言,院前急救體現一個“急”字,急救的過程中醫(yī)護的舉首投足都在傳遞著不同的信息,應當把對患者的關愛、對病情的重視,通過行為動作表現出來,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與信任。
2.4 加強醫(yī)德醫(yī)風建設,踐行以人為本 強化醫(yī)護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質水平,挽救生命是一種責任,需要醫(yī)護人員恪盡職守,遵守醫(yī)療規(guī)章制度,踐行以人為本新理念,站在患者的立場做好救治服務,多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讓病人體會到急救價值。
突如其來的地震,奪走了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親人,毀滅了我們曾經熟悉而美好的家園,使我們的身心受到嚴重傷害。
但我們明白,時間無法倒流,逝去的人也已經無法歸來。幸存者必須面對現實,堅強地活下去。前方的路還很長,家園等待我們去建設,很多人需要我們去關心,逝去的親人們未完成的心愿等著我們去實現!他們的生命,將由我們來延續(xù)!所以,我們只有活得健康、活得快樂,才是對九泉之下親人們的英靈的告慰。
本期刊物的特別主題,是我們精心編輯的抗震救災、災后援助特輯。希望這捐贈給災區(qū)的5000冊刊物,帶著我們《人人健康》雜志社全體編輯的愛心,能給災區(qū)人員一些切實的幫助。
親愛的朋友們!雖然地震毀壞了我們的家園,卻拉近了我們的心靈。大難中更顯大愛!我們的心,始終和災區(qū)人民連結在一起!在今后的歲月里,我們將攜手邁步,共度難關,共同開創(chuàng)更美好的未來!
讓我們向全人類說出我們共同的心愿和美好的祝福:祝天下百姓人人健康、天天快樂!祝災區(qū)百姓早日重建家園。
心理援助篇
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不僅吞沒了成千上萬無辜的生命,也在幸存者心上投下巨大的心理陰影。
在搶救生命的揪心中,人們顧不上自身的傷痛。但當災難過后,幸存者在撫摸自己傷口的同時,災后的心理問題會浮出水面。
房子塌了可以重建,道路毀了可以再修,可親人離去了卻再也回不到身旁。幸存者埋葬了親人,卻無法埋掉內心的巨大憂傷。在給幸存者提供維持生存所急需的食物、帳篷、醫(yī)療等物資的援助外,如何從精神上、心理上給他們以及時有效的援助,已成為當前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之一。
疾病預防篇
地震發(fā)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體腐爛變臭,極易引發(fā)一些傳染病并迅速蔓延。歷史上就有“大災后必有大疫”的說法。因此,在震后救災工作中,認真搞好衛(wèi)生防疫非常重要。如何保證大災之后無大疫,在震后預防傳染病的發(fā)生、保障災區(qū)的公共衛(wèi)生安全,是大家特別關心的問題。
外傷護理篇
一場大地震過后,會有許多人受到外傷。其中有的人會遭遇骨折、骨裂、甚至截肢、癱瘓,身心皆受到巨大的痛苦。如何及時、正確、有效地對外傷病人采取救治和手術前后的護理,使他們盡快康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為了幫助災區(qū)傷員盡早康復,我們特別和本刊專家顧問團的外科專家一道編輯了一些相關知識,希望能夠給患者及醫(yī)護人員、志愿者一些切實有效的幫助。
營養(yǎng)康復篇
地震帶給人們的強烈精神刺激,可以使人情緒緊張、恐懼、寢食不安、免疫力下降,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胃潰瘍、心肌梗死等癥狀。方便面、餅干等救災食品的單一性,蔬菜、水果,蛋白質的缺失也會導致災區(qū)人民營養(yǎng)不良。專家提醒說,大災之后,一定要注意調整飲食,加強營養(yǎng),這對于恢復健康、重建家園有著重要的意義。
心理援助篇
專家說,地震幸存者心理危機的集中暴發(fā)期為3個月到一年,3個月后可能是高峰期。重點對象是青少年和兒童。如果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救助和撫慰,可能會相伴終生。
汶川大地震,猶如一場可怕的夢魘,成為每個親歷者心中永遠的痛。
從救財產,到救生命,再到救心靈,我國的救災理念出現了很大進步。
中國的心理干預實踐始于1994年新疆克拉瑪依大火。當時有母親得知孩子出事后,不停地在家里來回走,邊走邊哭邊喊,沒日沒夜地走了100多個小時;還有人因為沒去醫(yī)院看女兒最后一面,內疚地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動,后來干脆打開煤氣試圖自殺。
這些情況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政府開始牽頭實施突發(fā)事件后的心理干預。專業(yè)心理輔導人士的身影開始在洛陽火災、張北地震、大連空難等現場出現。
而此次災難現場,又出現了數支心理干預小分隊。
某種意義上說,強大的社會支持首先成為有效緩解受害者心理創(chuàng)傷的一劑良藥。
總理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人民子弟兵和白衣天使奮戰(zhàn)在災區(qū)一線,都帶給災區(qū)百姓巨大的心理安慰。這些安慰還包括全社會捐款捐物獻血,在人力物力方面予以的無私援助,以及媒體上、網絡上的聲援等都有助于給災民提供精神支持,消除他們的孤獨感,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不是在“孤軍奮戰(zhàn)”。
這是一場災難,有很多傷害無法避免,我們的悲傷和恐懼,都是在這非正常災難下的正常反應。我們需要的是相互支持、相互援助。
在此,我們要把“想哭就哭,找人說話”作為一條心理減災的基本原則,送給災難中重生的四川同胞。
哭不是脆弱,此時此刻的災區(qū)人民需要的是支持,是傾聽,是愛的援手,而不是堅強的榜樣。
一位北川幸存者說自己一閉上眼睛,就是那些山崩地裂、泥石橫流、房倒屋塌、血肉飛濺的畫面,這畫面反復在腦海里重現,導致整天頭暈,眼前所有的東西都在晃動,雙腿無力,心悸、失眠、好不容易睡著了也會噩夢連連,甚至在夢中哭喊……
汶川大地震中,由于許多學校教學樓坍塌,學生成為傷亡人數最多的群體之一。災難給兒童、青少年帶來的創(chuàng)傷將比成人更嚴重地影響他們將來的生活,阻礙兒童日后獨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發(fā)展。
專家說,這是一種災難性事件引發(fā)的創(chuàng)傷后心理應激反應。
心理“減災”自助方法
災難發(fā)生后,自我?guī)椭?,盡快恢復常態(tài)最重要。以下是一些自助的簡便方法:
保證睡眠與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鍛煉的活動;
保證基本飲食,食物和營養(yǎng)是我們戰(zhàn)勝疾病創(chuàng)傷、康復的保證;
與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親友及相關人員表達;
不要隱藏感覺,試著把情緒說出來,并且讓家人一同分擔悲痛;
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忌諱,而逃避和別人談論自己的痛苦,要讓別人有機會了解自己;
不要阻止親友對傷痛的訴說,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痛苦,是幫助他們減輕痛苦的重要途徑之一;
不要勉強自己和他人去遺忘痛苦,傷痛會停留一段時間,是正常的現象,更好的方式是與我們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擔痛苦。
如何幫助別人心理“減災”
你可以對親朋好友這樣說――
這不是你的錯。
對于你所經歷的痛苦和危險,我感到很難過。
你現在安全了。
你的反應是遇到不尋常的事件時的正常反應。
你有這樣的感覺是很正常的,每個有類似經歷的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反應。
看到這些誰都會痛苦的。
事情可能不會一直是這樣的,它會好起來。
你現在不應該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憤怒、憎恨等都可以,你要表達出來。
你可以給親朋好友發(fā)疏導短信――
不要勉強自己去遺忘,傷痛會停留一段時間,是正常的現象。
面對災難,免不了產生害怕、悲傷、生氣、灰心等情緒,在適當的環(huán)境下,用哭泣、吶喊或向人傾訴的方法,可以疏解壓力,避免陷入更深的痛苦。
您經歷的危險和體會到的這些感受一定令您很痛苦,這是正常反應,但是這不是您的錯。
雖然我們失去親人,但是我們沒有失去未來。
一瞬間的災難奪不走一生的幸福。
但你要注意,不要說以下的話――
你能活下來就是幸運的了。
你能搶出些東西算是幸運的了。
我知道你的感覺是什么。
你是幸運的,你還有別的孩子、親屬等等。
你還年輕,還能再有一個孩子,還能再找一個伴侶。
你愛的人在死的時候并沒有受太多痛苦。
他現在去了一個更好的地方,更快樂了。
在悲劇之外會有好事發(fā)生的。
你會走出來的。
不會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會有問題的。
你不應該有這種感覺。
時間會治療一切的創(chuàng)傷。
你的生活還要繼續(xù)下去。
你還可以做以下的事情幫助別人――
用心傾聽他的心聲。
找個時間、地點,讓他能安全、自在地表達出震災后的內心感覺。
借著目光的注視與恰當的姿勢、動作,表達出您愿意接納他,聽他說話的態(tài)度。
談話時要專心,不要一邊談話一邊忙其他事情,也盡可能不要被其他事打斷。
要有耐心,給他足夠的時間談,盡量不打斷他的話,讓他體會到您的全心接納。
適當地問他一些簡短的問題,可以幫助您更了解他的問題或想法。
盡量使用開放式問句,例如:多告訴我一些關于……、你可以說說看你的想法……、你覺得對你最困難的是……
注意對方言語和非語言信息(例如眼神、音調及肢體動作等)的表達。
此外,應盡可能幫助他一起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如協(xié)助他弄清眼前問題的輕重緩急,先將心力及資源用在解決較重要的問題上;避免他對問題的解決有不當的期待;協(xié)助他尋找資源或援助;協(xié)助他設定恢復正常生活的具體目標和立即可以做到的行動步驟;當他實際采取行動解決時,立即給予鼓勵與肯定。
震后常見的心理問題
為安全焦慮而產生的恐懼感
在地震期間和震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都會很擔心自己的基本生存問題,如環(huán)境是否安全、是否還會出現較大的余震,自己及親人的健康、食物、水源、住宿是否有保障等等;失眠,做噩夢,易從夢中驚醒;遇事會表現出驚慌、無助、逃避、恐懼等行為。創(chuàng)傷事件的畫面在腦海中反復出現,一閉上眼就會看到最恐懼最悲傷的畫面。
因親情喪失而產生的孤獨感
對于有親人受傷或去世的幸存者,他們往往無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噩運,悲傷、無助、恐懼、感到生活的壓力加大、情緒紊亂而又無處傾訴,產生極度的孤獨感,整日沉默寡言、發(fā)呆、憂郁、自閉、絕望等等。嚴重者會出現精神崩潰、驚恐萬狀、哭鬧不止、情緒沖動,有的甚至傷人或自殺。
震后余生出現的創(chuàng)傷后應激
患神經癥、焦慮癥、恐懼癥的比例高于正常值3到5倍。很多人失眠多夢、情緒不穩(wěn)、緊張焦慮,觸景傷情、反應遲鈍、麻木、缺乏自制力等,那些經歷過地震創(chuàng)傷的人群患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的比例也高于正常人群。
心理危機干預的方法
危機干預的時間一般在危機發(fā)生后的數個小時、數天、或是數星期。危機干預工作者一般是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精神科醫(yī)生等。需要心理干預的人群范圍很廣泛,既包括身體有創(chuàng)傷的人,又包括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一線醫(yī)護人員、應急服務人員、志愿人員,他們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危機干預的方法有多種形式,需要靈活掌握和運用,以協(xié)助人們度過危機,盡快恢復正常。以下方法可做參考:
傾聽與理解。以理解的心態(tài)接觸重點人群,給予傾聽和理解,并做適度回應,不要將自身的想法強加給對方。
增強安全感。減少重點人群對當前和今后的不確定感,使其情緒穩(wěn)定。
適度的情緒釋放。運用語言及行為上的支持,幫助重點人群適當釋放情緒,恢復心理平靜。鼓勵其宣泄,讓他盡量哭出來或說出來;特別是對一些處于精神崩潰邊緣的人,應先使其安靜下來,然后鼓勵其宣泄,并引導他們轉移關注點,例如,如何去幫助受傷的親人更為重要。
釋疑解惑。對于重點人群提出的問題給予關注、解釋及確認,減輕疑惑。多采用接受性和包容性的語言,例如:“你的感受我完全可以理解”、“不要怕”等,一邊安慰一邊引導。對于喪失親人者,要讓他們面對、接受這一事實,這是干預成功的第一步。要鼓勵居喪者表達內心感受及對死者的回憶,允許并鼓勵居喪者反復地哭泣、訴說、回憶,以減輕內心的巨大悲痛。同時動員周圍的人提供一些具體的幫助,如代為照看孩子、料理家務、提醒飲食起居等,使他們能正視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標。
實際協(xié)助。給重點人群提供實際的幫助,協(xié)助重點人群調整和接受因災難改變了的生活環(huán)境及狀態(tài),盡可能地協(xié)助重點人群解決面臨的困難。
重建支持系統(tǒng)。幫助重點人群與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來源,包括家庭成員、朋友、社區(qū)的幫助資源等,建立聯(lián)系,獲得幫助。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災難后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與應對知識,幫助重點人群積極應對,恢復正常生活。
聯(lián)系其他服務部門。幫助重點人群聯(lián)系可能得到的其他部門的服務。如積極的社會支持、良好的家庭支持等。還可讓他們之間建立“互助組”,增加對彼此的關注,建立團隊間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改變無助感和被動狀態(tài),增強自信心。
災后心理危機干預問答
――災難發(fā)生后個體可能會遇到的16個困境
1.我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災后心理干預,不知道心理干預對我們有什么用?
一般而言,災后干預應包括兩個部分,一為物質干預,二為心理干預。個體的物質損失總能在一段時間后得到恢復,但是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如果不及時干預,就會伴隨個體一生。
有研究表明,約占70%的當事人可以在沒有專業(yè)人員幫助的情況下自己愈合其心理創(chuàng)傷;另外30%的當事人則或多或少會由此產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在日后表現出如焦慮、抑郁、軀體形式障礙、進食障礙、睡眠障礙、酒依賴和藥物依賴等。
對于未成年人,由于對災難事件無法進行完整的言語表達,也沒有機會給予表達,形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可能更嚴重,更需要進行心理干預。
2.我們自己沒有遭遇嚴重的災難,心理干預對我們而言是否就沒有必要性?
災難當事人是干預的重點,但不是說其他人員就不需要。研究表明,一位當事人可能會影響周圍二三十人,產生間接的心理創(chuàng)傷。因此,受災地區(qū)最好進行全面的心理干預,當然干預的程度可以有所區(qū)別。
3.災難對一個人產生的心理影響到底有哪些?
災難對個體產生的心理影響大致分為四個方面:
生理方面:失眠、做噩夢、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難、窒息感、發(fā)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干等;
認知方面:否認、自責、罪惡感、自憐、不幸感、無能為力感、敵意、不信任他人等;
情緒方面:悲觀、憤怒、緊張、失落、麻木、害怕、恐懼、焦慮、沮喪等;
行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罵人、喜歡獨處、常想起受災情形、過度依賴他人等。
4.我家隔壁有兩個人,他們家的親人都去世了,按理說兩個人應該都是處于非常難過的時期,但是其中一位卻表現得很樂觀,另外一位比較悲觀,這是怎么回事?
一種情況可能是,每個人對危機反應的外在表現不一樣,這個人雖然在外人面前表現得很樂觀,但是他內心的創(chuàng)傷可能更嚴重,要給予同等的關照,千萬不能忽略他。
另外一種情況可能是,遇到災難后,個體受到的心理創(chuàng)傷程度受到個體對災難的認識和解釋、個性特征、親人和朋友給予的支持程度、適應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能導致這位持樂觀態(tài)度的人較快地走出了心理陰影。
5.我身邊有個人,每當想起災難的事情就會很恐慌,我們應該怎么幫助她?
首先,我們應該在第一時間出現在她的身邊,給她安全感。除了通過身體接觸的方式讓她感到身邊有人在陪伴她,您也可以給她一些柔軟的物體懷抱,如抱枕、布娃娃等。
當恐慌結束后,必須告訴她是因為剛才想起的事情引起了恐慌,其實她現在非常安全。如果這個人經常有這種恐慌情形出現,建議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的幫助。
6.她的親人在這次災難中遇難了,每當獨處時她就會哭泣,我該怎么辦?
不要勸阻她哭泣,陪在她的身邊,讓她盡情哭泣,您可以適時地遞上面巾紙讓她擦淚以示關心。其次,如果她跟您訴說遇難親人的事情,您應該靜靜地聽她講述,不要勸阻。
7.災難發(fā)生后,我自己也很痛苦,經常處于恐懼和焦慮之中,不知道這種情緒狀態(tài)會不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對于未成年的孩子來說,親人和老師是他們學習的重要榜樣,如果您自己處于恐懼和焦慮之中,那么很可能這種情緒狀態(tài)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雖然他們沒有將同樣的情緒狀態(tài)表達出來,但是他們的內心已受到了影響。
當然,許多成人也會遭受災后的心理創(chuàng)傷,如果您自己無法走出心理陰影,建議您去尋找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進行心理咨詢,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以更好的幫助孩子與其他人。
8.災難發(fā)生后,他經常問起那次災難過程中的事情,我要不要回避他的問題?
雖然談論災難過程中的事情會讓人產生害怕、挫折、悲傷等消極情緒,但是不要試圖回避這些事情,應該誠實地回答他提出來的每個問題。
有時候,他會不止一次地重復問同樣的問題,您應該不厭其煩地給予認真的回答,不要敷衍他。
9.雖然災難過去了,但是他問還會不會再來地震,如果再來地震怎么辦,我該如何回答?
遇到這種情況,您不能跟他說不會再有了,但是可以教他一些簡單的防地震措施。如果有可能,可以一起進行防地震的模擬演練。要讓他清楚,不是每次地震都具有那么強的危害性。
10.他會有意去尋找與創(chuàng)傷經驗有關的事物,我要不要勸阻呢?
災難發(fā)生后的前期,最好不要讓他接觸與創(chuàng)傷經驗有關的事物。如果迫不得已,則要讓他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可以問他這個事物讓你想起什么,允許他進行表達和情緒宣泄。
雖然直面與創(chuàng)傷經驗有關的事物有時也會有治療效用,但是一定要審慎用之,要注意這些事物可能會對個體產生的心理和行為變化。
11.災難發(fā)生后,她失眠、做噩夢,我該怎么辦?
遇到這種情況,您可以在她入睡前陪伴她一會兒,跟她講講話,或放點輕松音樂。如果她一直無法入睡,則可以考慮陪她睡覺。
如果她做噩夢驚醒,要陪伴在她身邊,幫助她再度入睡。早晨醒來后,告訴她做噩夢是正常的,不要過分擔心。如果她持續(xù)6~8周做噩夢,建議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12.災難發(fā)生后,我想搬家或全家出去旅游,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忘掉這次慘痛的經歷嗎?
雖然環(huán)境改變,但是心理的陰影還是存在,因此搬家或外出旅游對心理恢復的幫助不是特別大,待在原來的地方可能對心理恢復也有幫助。
13.災難發(fā)生后,他經常訴說那次災難的過程,我要不要制止他呢?
應該允許他說出那次災難的過程,而且可以說得具體、詳細些,我們要認真、耐心地傾聽。時間長了,他可能會逐漸停止談論這件事情。
14.我的親人在這次災難中殘廢了,我該如何面對事實?
首先要接受親人殘廢的事實,給予同以前一樣的關照,不要讓他產生被歧視的感覺,要把他當做一位正常人。
鼓勵他多與他人接觸,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事情要給予表揚,增強他的自信心,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如果您現在經常打罵、漠視他,甚至想舍棄他,建議您去尋找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的幫助。
15.碰到他的心理問題實在沒有辦法解決,該怎么辦?
盡快向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求助,最好請當事人能親自到場,給予心理咨詢人員清晰的描述,以幫助心理咨詢人員準確界定問題,提出科學的干預方案。
16.如果尋求心理幫助,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這些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
您可以去行業(yè)協(xié)會尋找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如心理學會、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等;您也可以尋找專業(yè)心理輔導老師,或去當地醫(yī)院尋找心理科醫(yī)生或精神科醫(yī)生。
外傷護理篇
專家說,在地震外傷中,骨盆骨折、四肢長骨骨折及截肢病人、開放性骨折病人可能是收治較多的,對這些病人的術后護理、家庭護理、營養(yǎng)護理、心理護理、康復功能鍛煉等都很重要。
骨科術后護理要點
全麻未清醒者,應有專人守護。
采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嘔吐物吸入氣管內,清醒后,可根據病情改變臥位,腰麻后應平臥6小時~12小時。
注意傷口有無滲血,敷料有無脫落。
保持輸血、輸液通暢。
四肢手術后,如用石膏或夾板固定要注意肢端血液循環(huán)情況。
手術后1天~2天內必要時給予止痛藥,如杜冷丁,兩天以后停止使用或減少使用次數,以免成癮。
術后尿潴留的癥狀緩解時,可扶患者坐位或起立排尿。排尿困難時,可讓患者聽流水聲以誘導排尿;下腰部熱敷,針刺三陰交、關元;手術后6小時~12小時仍不能排尿時應給予導尿。
腹脹時可放置胃腸減壓器或給予肛管排氣,針刺足三里、天樞等穴位。
術后三天未排便者,給予緩瀉劑或灌腸等。
神經吻合術后的患者應注意觀察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指端是否有麻木感、感覺恢復等,注意避免再次損傷、燙傷等。
肌腱吻合術后3天,視病情囑患者做輕度伸屈指肌腱活動,防粘連。
指導患者早期活動,術后3日開始進行手指功能鍛煉,指掌關節(jié)伸屈與肩關節(jié)的上舉外展與內收屈曲活動,肘關節(jié)屈伸活動(植皮者不宜早期活動)。功能鍛煉時注意活動度,避免血管、神經、肌腱吻合口斷裂。
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康復要點
胸、腰椎骨折是一種嚴重的創(chuàng)傷,功能鍛煉對恢復患者信心、縮短病程、預防并發(fā)癥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功能鍛煉指導如下:
傷后2天:挺胸。患者仰臥,用兩肘支撐胸部,使腰背部懸空。
傷后1周:五點支撐法,即患者仰臥,用頭部、雙肘及雙足支撐起全身,使背部盡量懸空后伸。
傷后2~3周:三點支撐法,即患者雙臂置于胸前,以頭部及雙足撐在床上,而全身騰空后伸。
傷后3~4周:四點支撐法,即以雙手及雙足撐在床上,全身騰空,呈一拱橋狀。
傷后5~6周:背伸法,即患者俯臥,抬頭胸部離開床面,兩上肢向背后伸,兩膝伸直,從床上抬起兩腿。
骨傷患者的家庭護理
環(huán)境適宜。應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光線柔和,溫、濕度適宜。硬板床上鋪適當厚度的床墊,患者平臥于床上,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發(fā)生畸形或進一步損傷。
營養(yǎng)護理。一些骨折病人怕給人添麻煩,便控制飲食,以減少小便次數。應向他們說明營養(yǎng)的重要性,鼓勵多飲水、多進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大小便通暢。
褥瘡的預防。褥瘡是骨科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在地震外傷中,骨盆骨折、四肢長骨骨折及截肢病人、開放性骨折病人可能是收治較多的,所以要指導病人翻身,對骶尾部、后枕部、踝關節(jié)、足跟部各骨突處容易發(fā)生褥瘡的部位,應給予氣墊床、海綿墊或骶尾部加防褥瘡墊,骨突處可墊海綿圈。
預防泌尿系感染。應囑病人多飲水,有尿及時排出,排尿時感覺困難,可用手擠壓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
預防消化系統(tǒng)并發(fā)癥。宜進食粗纖維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飲水。每日定時做腹部順時針按摩,以促進腸蠕動,減輕腹脹及便秘,必要時可用緩瀉劑。
防止骨延遲愈合。對年長者可按需要服用鈣劑,進食含高鈣食物,并用適量維生素D增加鈣的吸收利用。
功能鍛煉。骨折術后早期可活動健康肢體和傷肢肌肉,3周后可做傷肢的關節(jié)運動。運動不可過量,慢慢增加次數,離床活動時要專人扶助,以防跌倒。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床上做上肢及擴胸運動,增加胸部活動及肺功能鍛煉。
正確翻身。挺直腰背部再翻動,以繃緊背肌,使之形成天然內固定,不要上身和下身分別翻轉。側臥時,背后應用枕頭將背部支撐,避免上、下身的臥位不一致,造成胸、腰部脊柱的扭轉。
正確使用便盆。胸腰椎骨折后最好使用三截褥子或帶洞木板床,不用翻動患者便可使用便盆,同時還可保持脊柱平直。
骨外傷的功能鍛煉
指導患者及時恢復功能鍛煉,目的是恢復局部肢體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發(fā)癥,使手術達到預期效果。
一般術后鍛煉可分為三期:
初期:術后1~2周,在醫(yī)護人員的輔助下,活動量由輕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中期:從手術切口愈合、拆線到去除牽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時間,可根據病情需要,在初期鍛煉的基礎上及時增加運動量、強度、時間,并配合簡單的器械或支架輔助鍛煉。
后期:加強對癥鍛煉,并配合理療、按摩、針灸等,使肢體功能盡快恢復。
鼓勵患者早期床上運動,手拉吊環(huán),抬高身體,增加肺活量及促進循環(huán),防止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全身和局部兼顧。術后早期以休養(yǎng)為主,活動為次;待全身和局部慢慢好轉后可增加活動。除患肢局部活動外,還要注意全身鍛煉,如深呼吸,括約肌收縮,健康肢體活動等。
以恢復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為主。上肢鍛煉以恢復手指的抓、捏、握等功能為中心,同時注意肩、肘、腕關節(jié)的屈伸旋轉功能鍛煉。下肢鍛煉應以圍繞負重、站立、行走為中心。
功能鍛煉以主動活動為主,主動的肌肉收縮和關節(jié)活動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強肌肉力量,預防肌肉及關節(jié)的粘連和攣縮,軟化疤痕。未被固定的關節(jié)要盡量活動,并逐漸達到正?;顒佣取?/p>
對于術后病人因疼痛或怕痛而對患肢活動產生恐懼感的病人,應向病人說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指導并輔助其進行被動活動。家屬要掌握為病人身體及肢體的被動活動的方法,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維持關節(jié)活動,預防并發(fā)癥。
鍛煉活動應循序漸進,以病人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適度,幅度及次數應逐漸增加。
截肢的術后護理
手術后24小時內可于患肢下方墊枕頭,減輕腫脹,24小時后即應移去枕頭,以預防關節(jié)攣縮變形。適當使用彈性繃帶包扎殘肢,以預防腫脹。包扎時松緊應適宜,壓力要平均,每天松開至少兩次,以便清潔及觀察皮膚狀況,有無發(fā)紅、破皮等。彈性繃帶應每天清洗,并用手擠干攤平于陰涼處晾干。彈性繃帶使用應持續(xù)半年或直到患肢成型適合裝置義肢的形狀。
手術后康復運動越早開始越好,情況允許可安裝即時假肢或用氣囊假肢作訓練。康復運動每天至少2次,每項做15次,依個人情況逐漸增加。
以下肢為例,為了預防關節(jié)攣縮、變形而延遲義肢裝配時間,應隨時維持正確姿勢――站立時骨盆應保持水平位置;患肢應盡量保持向內收及自然伸直姿勢;同一坐姿或坐輪椅每次勿連續(xù)超過一小時。
禁忌姿勢:不要將枕頭放在膝關節(jié)下。坐輪椅時不彎曲殘肢。平臥時不要彎曲殘肢。不要將殘肢垂放在床沿。不要將枕頭放在兩條大腿之間。脊椎不要彎曲。半坐臥時勿在臀部墊枕頭,以免殘肢翹起。
出現幻肢感和患肢痛怎么辦:幻肢感和患肢痛即截除的肢體仍有存在的感覺并存在疼痛,手術后出現幻肢感與幻肢痛是正?,F象,不用擔心,通常在數周或裝完義肢后會慢慢消失。術后直視患肢,待傷口許可后可開始輕拍患肢,每天1~2次,每次10~15分,并逐漸增加拍打次數和力量,以及彈性繃帶的正確使用,皆可緩解幻肢感與幻肢痛。待傷口完全愈合穩(wěn)定后4~6周,經醫(yī)師許可即可進行永久性假肢裝配。
截肢患者出院后應注意:患肢應正確擺放姿勢,繼續(xù)使用彈性繃帶包扎患肢,并遵守包扎原則。注意截肢部位的衛(wèi)生,應用濕毛巾擦拭、拍打癢處,避免自行涂擦藥膏或用手抓拱撓。超過24小時不穿義肢時,應綁彈性繃帶。避免體重過重。如體重改變或成長中的小孩可暫不裝永久性義肢。義肢有損壞或不合適需隨時修護。每天應檢視截肢端是否有起水泡、破潰等情況。堅持康復運動。
骨外傷患者心理指導
外傷病人依手術性質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外傷疼,由于傷口出血,疼痛和突然受到刺激而產生恐懼和緊張不安;
矯形病人常擔心術后的功能恢復程度;
破壞性手術,如截肢病人則為以后的生活質量或生命的長短擔憂。
胸、腰椎骨折需要臥床休養(yǎng)很長時間,需要家人長期照顧,患者對生活及預后的憂慮會產生巨大心理壓力。
因此,護理人員對患者應耐心疏導,指導患者發(fā)泄心中的不良情緒。
特別對于必須進行截肢手術的孩子,要告訴他們,這是保住生命的唯一方法?!敖刂豢膳?,你照樣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地生活。你是個勇敢的孩子,如果不這樣做你的生命就沒了?!?/p>
還有那些失去親人又肢體傷殘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充滿同情,除了給予心理安慰及安排義工陪伴外,還應讓他們充分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和關愛。
以下的指導也必不可少:
骨外傷手術必要性及可能取得的效果,并發(fā)癥及預防處理措施。
骨外傷術后恢復過程,功能鍛煉的必要性及方法等。
致殘手術之前,向病人講清術后假肢的安裝使用與功能及生活能力程度,介紹有關效果理想的病例,增強自信心。
疾病預防篇
地震后常見的疾病有腸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及食源性疾病等,需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
如何保證大災之后無大疫,在震后預防傳染病的發(fā)生、保障災區(qū)的公共衛(wèi)生安全,是大家特別關心的問題。
地震后常見的疾病有腸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及食源性疾病等,需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
飲水和飲食衛(wèi)生是預防霍亂等腸道傳染病的第一關
地震后,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受到極大的破壞,衛(wèi)生基礎設施損壞嚴重,供水設施遭到破壞,飲用的水源可能受到污染,這些都可能成為導致傳染病發(fā)生的潛在因素。
地震后可能引發(fā)包括霍亂、甲肝、傷寒、痢疾、感染性腹瀉、腸炎等在內的腸道傳染病,以及食源性疾病。
其中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屬于國際檢疫傳染病之一,也是我國法定管理的甲類傳染病。
它可引起流行、爆發(fā)和大流行。臨床特征為劇烈腹瀉、嘔吐、大量米泔樣排泄物、水電解質紊亂和周圍循環(huán)衰竭,嚴重休克者可并發(fā)急性腎功能衰竭。由于霍亂流行迅速,且在流行期間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危害極大,因此,在發(fā)生大地震時,首先要預防的疾病,就是霍亂。做好霍亂的預防要注意以下三點:
1.管理傳染源:設置腸道門診,及時發(fā)現隔離病人,做到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早報告,對接觸者需留觀5天待連續(xù)3次大便陽性方可解除隔離。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衛(wèi)生宣傳,積極開展群眾性的愛國衛(wèi)生運動,管理好水源、飲食,處理好糞便,消滅蒼蠅,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3.做好自我衛(wèi)生防護:遠離疾病,最重要的是,把好“病從口入”關,千萬別“剛出虎口又入狼窩”。隨著夏季的來臨,天氣變熱,首先要注意生活飲用水免受污染。特別是在重災區(qū),注意飲水和飲食衛(wèi)生,這是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第一關。
4.注意飲食衛(wèi)生:飯前便后洗手,不吃腐敗變質或受潮霉變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臟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應煮沸或用消毒劑消毒,刀、砧板、抹布也應嚴格消毒,生熟食品應該分開存放,水產品和海鮮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要創(chuàng)造條件喝開水,絕對不能喝生水。
如發(fā)現腸道傳染病,應急處理先進行床邊隔離、對吐瀉物消毒;如果吐瀉嚴重者,可適量飲用鹽開水。并及時到醫(yī)院就診,遵醫(yī)囑治療,及時消毒餐飲器具。
專家提醒,兒童抵抗力弱,更易感染甲肝、痢疾、感染性腹瀉、腸炎等腸道傳染病,因此,兒童飲食用具要經常消毒。
15歲以下的兒童患者,有發(fā)燒、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癥狀,要及時就醫(yī)。
沒有患病的兒童和接觸者,可打甲肝疫苗預防。
感染性腹瀉也是兒童災后容易出現的。臨床癥狀有發(fā)燒、腹瀉、嘔吐,大便性狀可以是水樣便、蛋花湯樣便,或是粘液便等,嚴重者還常有脫水現象,須前往醫(yī)院及時治療。
避免蚊蟲叮咬,是預防蟲媒傳染病的關鍵
為躲避余震,很多人露宿街頭,要注意避免被蚊蟲叮咬。蚊蠅是乙型腦炎、痢疾等傳染病的傳播者。要注意清掃衛(wèi)生死角,要及時消除垃圾、污物、環(huán)境消毒、管理好糞便、垃圾。糞坑中加藥殺蛆,動物尸體要深埋,有條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層要夯實。疏通下水道,噴灑藥物消滅蚊蠅,不給蚊蠅留下孳生的場所。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黑熱病等蟲媒傳染病的發(fā)生。
如果發(fā)現病人突然發(fā)高熱、頭痛、嘔吐、脖子發(fā)硬等,就要想到可能得了腦炎,趕快找醫(yī)生診治。
蒼蠅作為傳染媒介易導致痢疾。蒼蠅碰觸過病人的大便,又碰觸食物是可以傳染的。痢疾的主要癥狀是腹瀉、腹痛、里急后重、膿血便、左下腹壓疼、發(fā)燒等癥狀。有的兒童抵抗力低弱,有可能形成中毒性痢疾,比較危險,需盡快治療。
做好個人防護,夜間睡覺掛蚊帳,露宿或夜間野外勞動時,暴露的皮膚應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驅蚊藥。
根據疫情監(jiān)測動態(tài),及時給易感人群接種乙腦疫苗。
防鼠滅鼠,圈養(yǎng)動物,預防人畜共患病
地震后,災區(qū)的老鼠等動物也處在極度恐慌之中,已經死亡和從洞中跑出來的老鼠明顯增多。老鼠能傳播不少疾病,比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熱等。
要加強人間和畜間疫情監(jiān)測,有效處置首發(fā)疫情,嚴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熱、炭疽等疾病的發(fā)生或流行。具體預防辦法如下:
大力開展防鼠、滅鼠和殺蟲、滅蚊為主的環(huán)境整治活動,降低蚊、蟲、鼠等傳播媒介的密度。
臨時居所和救災帳篷要搭建在地勢較高、干燥向陽的地帶,在周圍挖防鼠溝,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床鋪應距離地面兩尺以上,盡量不睡地鋪。
救援作業(yè)地有污水的或在雨中的,救援人員應穿長筒膠靴;
食品放置安全,避免老鼠觸及。
備好鼠疫疫苗、出血熱疫苗和有關藥物,以便應急使用。
傷口不要與土壤直接接觸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縫,山體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員外傷,易引起破傷風等疾病發(fā)生。破傷風、鉤端螺旋體病等是經土壤傳播的,所以要注意傷口清理,皮膚破損的人員須及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對傷口進行清創(chuàng)縫合,給予有效抗炎對癥治療。預防破傷風不僅限于打針,處理傷口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災區(qū)有哪些不宜吃的食品
被水浸泡的食品,除密封完好的罐頭類食品;已死亡的畜禽、水產品;壓在地下已腐爛的蔬菜、水果;來源不明的、無明確食品標志的食品;嚴重發(fā)霉(發(fā)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麥、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認的蘑菇及其他霉變食品;加工后常溫下放置4小時的熟食等都不能吃。
救災地要派專人對救災食品的貯存、運輸和分發(fā)進行衛(wèi)生監(jiān)督。救災食品不得與汽油、殺蟲劑、毒鼠劑以及其他毒物一起貯存,不得用同一車輛運輸。食品倉庫和堆放食品的地點要干燥、通風、清潔。挖掘出的食品應檢驗合格后再食用。
選擇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護
強烈地震后,城市自來水系統(tǒng)遭到嚴重破壞,供水中斷,地表水受糞便、污水以及腐爛尸體嚴重污染,人們不得不飲用河塘水,溝水、游泳池水以及雨水。
選擇合格水源是當務之急。合格水源首選井水,水井應修井臺、井欄、井蓋,水井周圍30m內禁止設有廁所、豬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設施。
飲用水源要設專人保護,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飲水時先進行凈化、消毒;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消毒生活飲用水。
打水應備有專用的取水桶,可根據情況選接自來水供水管線、打手壓泵小口井等。
做好尸體挖掘、搬運和掩埋中的衛(wèi)生防護
地震后,暴露的人畜尸體很快腐爛,散發(fā)尸臭,污染環(huán)境,處理尸體是抗震救災的當務之急。為保障處理尸體工作的安全,必須做好衛(wèi)生防護工作。
搞好衛(wèi)生,修建簡易防蠅廁所
震后因廁所倒塌,人們大小便無固定地點,垃圾與廢墟分不清,蚊蠅孳生嚴重。所以震后應有計劃地修建簡易防蠅廁所,固定地點堆放垃圾,并組織清潔隊按時清掏,運到指定地點統(tǒng)一處理。
衛(wèi)生防疫人員要指導居民選擇合適地點,利用就便材料,建應急公共廁所,要求做到坑深(1.5m深)、窄口(50cm寬)、加蓋,四周挖排水溝,草簾。建臨時垃圾坑及污水坑。定期噴灑殺蟲劑。
在防震棚上遮陰,預防中暑
炎熱夏季要指導居民在防震棚上遮陰,加強棚內空氣對流,中午在防震棚周圍灑水降溫等,預防中暑。嚴寒冬季要在進出口搭建擋風墻,在防震棚的四壁涂泥,防止透風。棚內要搭安全堅固的取暖設施,防止發(fā)生感冒和凍傷。
保持衛(wèi)生習慣和樂觀向上的情緒,加強身體鍛煉
根據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預防感冒、氣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老人和兒童要特別注意防止肺炎。夏季要準備些涼開水,吃一些咸菜,補充體內因大量出汗而損失鹽分和水分,預防中暑。冬季應注意頭部和手、腳的保暖,防止凍瘡。
氣性壞疽病系開放性傷口感染所致
氣性壞疽是由梭狀芽胞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嚴重急性特異性感染,當損傷或手術后,傷口出現不尋常的疼痛,局部腫脹迅速加劇,并有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如脈搏加速、煩躁不安,進行性貧血。氣性壞疽發(fā)展迅速如不及時處理,病人常喪失肢體,甚至死亡。
氣性壞疽病系開放性傷口感染所致,徹底清創(chuàng)是預防創(chuàng)傷后發(fā)生氣性壞疽的最可靠方法。傷后6小時內清創(chuàng),幾乎可完全防止氣性壞疽的發(fā)生。即使受傷已超過6小時,在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下,清創(chuàng)術仍能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對疑有氣性壞疽的傷口可用3%過氧化氫或1:1000高錳酸鉀等溶液沖洗、濕敷;對已縫合的傷口,應將縫線拆去敞開傷口。
災區(qū)現場消毒方法
適用范圍:餐(飲)具、服裝、被單等耐濕、耐熱物品的消毒。
操作方法:鍋內的水將物品淹沒,煮沸15~30分鐘。也可用0.5%肥皂水,或1%碳酸鈉溶液代替清水。
適用范圍:餐(飲)具、服裝、污染的醫(yī)療用品等的消毒用浸泡方法。家具、物品表面的消毒用擦拭方法。
操作方法:消毒劑溶液應將物品全部浸沒,導管類物品應使內部充滿消毒劑溶液。家具、物品等用布浸消毒劑溶液往返擦拭。
適用范圍:學校等公共場所
操作方法: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清洗室內物品,用含氯消毒液全方位噴灑,地面撒石灰,空氣清新后方可進入。嚴格對井水進行消毒,每天加2~3次漂白粉。維修損壞廁所,糞便漏出的,可用漂白粉按10:1比例消毒。
營養(yǎng)康復篇
在地震帶給人們的強烈精神刺激下,不少人情緒緊張、恐懼,寢食不安,免疫力下降,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胃潰瘍、心肌梗死等癥狀。專家提醒說,大災之后,一定要注意調整飲食、加強營養(yǎng),這對于恢復健康、重建家園有著重要的意義。
腹瀉患者營養(yǎng)食療方
地震后因為精神緊張或是食物污染,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引起腹瀉。長期腹瀉會引起電解質紊亂,無機鹽缺乏及營養(yǎng)不良、脫水等嚴重后果。此時,如果單純飲用大量白開水,可能造成體內電解質進一步紊亂,最好喝一點咸稀粥。
嬰幼兒腹瀉宜保證足夠水分,再給流質、半流質,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偟脑瓌t是,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低脂肪,宜進食母奶、牛奶、米湯、果汁等流質。
老年人在腹瀉時,會丟失大量水分和無機鹽,禁食會導致低血糖,因此,腹瀉時不但不能禁食,還應適當補充一些營養(yǎng)豐富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雞蛋面糊、豆?jié){、細面條等。同時應鼓勵老年病人多喝淡鹽水、米湯和綠豆湯等。
由于地震后物質醫(yī)療條件受限,特推薦一則簡便易行的食療方:
焦米湯:先把一小碗大米用鍋炒焦,再加3小碗水,煮半小時,可加些糖,如果沒有,就直接服用,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如果是因吃了不潔食物引起的腹瀉,可加生姜5片同煮,或者加蒜頭5個同煮。還有一種更簡易的方法是,如果煮飯后留下焦鍋巴,直接加水煮后服用。
應激性潰瘍食療方
強震后往往會有一部分人受到驚嚇,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迷走神經功能亢進,從而導致大量胃酸分泌,同時驚嚇可使胃蠕動功能減弱,長時間難以下咽食物,使胃黏膜在強胃酸刺激下而引起炎癥,嚴重時可迅速出現潰瘍,稱為應激性潰瘍。它是地震時受驚嚇人群最容易發(fā)生的疾病之一,因此要加強預防。因此,專家建議,首先要保護好胃。
應激性潰瘍多發(fā)生在受強烈刺激后1周左右,突然出現上腹部疼痛,多為隱痛、灼痛、鈍痛或劇痛,局部有壓痛。預防震后應激性潰瘍,應努力使精神恢復正常,從緊張轉變?yōu)樗沙冢M量保證生活規(guī)律,飲食上不吃酸、涼、硬和有刺激的辛辣食物,忌食濃茶、咖啡、酒等。以下推薦一則食療方:
鮮藕粥:鮮藕適量,粳米100g,紅糖少許。將鮮藕洗凈,切成薄片,粳米淘凈。將粳米、藕片、紅糖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抗疲勞營養(yǎng)食療方
地震不僅使被拯救出來的傷員身心疲憊,而且也使晝夜不眠、奮力工作著的救援人員、醫(yī)療工作者和新聞工作者們疲憊不堪。此時,更應盡量保證一日三餐和睡眠時間,適當補充身體必須的營養(yǎng)。
一般來說,堿性食物有較強的抗疲勞效果,新鮮蔬菜(紫甘藍、花椰菜、芹菜、油麥菜、蘿卜纓、小白菜)和水果、菌藻類、奶類等可以中和體內的“疲勞素”――乳酸,以緩解疲勞。及時補充鎂元素,也可以為身體充電。另外,肉類、豆芽、豆類、蘆筍、梨、桃子等富含天門冬氨酸的食物,也可促進新陳代謝,消除疲勞,促使體力恢復。有可能的話,還可以及時補充鈣片和復合維生素片和功能性飲料。下面推薦一則常用的抗疲勞食療方:
棗仁蓮子粥:棗仁10g,蓮子20g,枸杞20g,粳米和大米共100g。洗凈加水共同煮粥,可適量加糖。
外傷患者飲食療法
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員受外傷,在此提醒,身有外傷的人不宜吃以下食物:
1.魚、蝦等海鮮類;
2.豆油、醋、辣椒、胡椒、花椒等調味品類;
3.火鍋等油膩的食物;
4.羊肉、鴿子肉等;
5. 油炸類食品。
外傷患者飲食上宜吃的食物:
1.含鈣多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等;
2.高蛋白食品,如烏魚花生湯、烏骨雞、瘦肉、 豬皮、肝、蛋黃等;
3.清淡的食品,如維生素含量較高的新鮮水果、蔬菜、豆制品、胡蘿卜等。
術后患者的營養(yǎng)處方
手術后的人往往身體虛弱、胃口也不好,但身體又需要足夠的營養(yǎng)來補充能量,傷口也需要養(yǎng)分來加速愈合。那么,他們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應保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如瘦肉、雞肉、魚肉、雞蛋、豆類食品等,同時還要攝入一些淀粉類的物質,如面條、米飯、土豆等。蛋白質和淀粉是產生能量使皮膚、肌肉和骨頭新生的重要物質,還能夠幫助病人增強體質、刺激循環(huán)系統(tǒng),使機體的修復功能得以正常運轉。因此,即便簡單到一碗面條、一片奶酪、一個三明治,只要保證每頓飯有上述兩類食物,就會很有效。
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也是很有益的東西。他們富含植物纖維,對防止手術后的便秘有好處。維生素C,β-胡蘿卜素和其他一些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也對傷口的修復有很好的作 用。
如果胃口實在不好,可以嘗試每天吃5餐。在兩餐之間吃水果,哪怕只是半個蘋果,或者在午飯或晚飯時增加一些蔬菜。下午還可以喝一些自制的湯,如韓國大醬湯、什錦蔬菜湯、蘑菇玉米湯等,以在兩餐之間補充體力。病人還可以常備一些巧克力和堅果類食品,也能為身體提供能量。
此外,攝入礦物質――鋅會加速傷口愈合。因此,應該每天補充1~3次的硫酸鋅或葡萄糖酸鋅,每次200~220mg。同時建議補充10ug的維生素D,尤其對于體內維生素D含量較低的老年人來說,也有利于傷口愈合。
災區(qū)嬰幼兒營養(yǎng)指導
嬰幼兒是地震中的脆弱人群,惡劣的環(huán)境和不適當的喂養(yǎng)將增加其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疾病和死亡的危險。為了使災區(qū)嬰幼兒順利渡過災后困難時期,在保障營養(yǎng)和防病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堅持母乳喂養(yǎng)。
正確人工喂養(yǎng)。沒有條件進行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應選擇適宜的母乳代用品,如嬰兒奶粉,選擇潔凈的水源沖調奶粉,奶瓶使用前用開水沖燙。
及時為嬰兒添加輔食。滿6個月的嬰兒,應盡量尋找適宜的食品,及時添加輔食。添加品種包括米粉、蛋、肉泥和菜泥。
注意合理營養(yǎng)。3歲以內的兒童應特別注意合理營養(yǎng),每天應吃谷物(米、面食)、奶、蛋或肉食、蔬菜,盡量做到食物品種多樣化。
合理使用營養(yǎng)素增補劑。1歲以上幼兒可以每天食用一片(或一小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yǎng)素增補劑。
獻血志愿者的營養(yǎng)補充
心系地震災區(qū)的志愿者,在危難時刻紛紛獻出自己的熱血,令人敬佩和感動。獻血后的人群也應及時補充營養(yǎng)。
獻血后一兩天內勿暴食暴飲,勿喝酒。在平常飲食的基礎上可適當補充些蛋白質和水果。
獻血志愿者應多補充促進造血功能的食品:蛋白質、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等。
含蛋白質較多的:奶類、瘦肉(牛羊肉)、蛋類、豆制品等。
含鐵較多的:雞肝、豬肝、海蜇、蝦、芝麻、海帶、黑木耳、紫菜(紫菜蛋花湯鐵和蛋白質都補充)、香菇、豌豆、大棗、桂圓等。
含葉酸較多的:豬肝、腎、牛肉等。
含維生素B12 較多的:動物肝臟、豬或羊腎、腐乳等。
獻血后要注意不可以喝濃茶,因為茶會阻礙鐵和葉酸的吸收。
增強免疫力的食物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或維生素C片劑。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食品有綠葉蔬菜、番茄、菜花、青椒、柑橘、草莓、獼猴桃、西瓜、葡萄等。最好生食這些食品。
多喝雞湯可預防感冒和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雞肉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營養(yǎng)豐富,特別是其中所含的的半胱氨酸,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多吃大蒜、洋蔥。大蒜具有殺菌殺毒功能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吃大蒜最好生食,因為其所含有的具有增強免疫力功能的有效成分大蒜素,在加熱過程中會失去功效。洋蔥也是一種天然的殺菌殺毒食物,可以有效地抵抗病毒和細菌。
多吃含鋅食物。對調節(jié)免疫功能十分重要。此外,它還有另一個功能,就是抗感染。海產品、瘦肉、粗糧和豆類食品都富含鋅。
多喝茶。茶富含抗氧化劑,可清除自由基。每天喝上一杯綠茶或紅茶,能獲得充足的抗氧化劑,既提神又保健。
食用菌類。能促進白細胞產生并能增強活力。常見食用菌類有:香菇、平菇、松菇、茶樹菇、雞腿菇、金針菇等。
地瓜:最快捷、最易使人接受的、獲取胡蘿卜素的食物首推地瓜,地瓜不僅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味道香甜可口,其所含的胡蘿卜素也相當豐富,常吃地瓜,可謂一舉多得。
地震后不宜多吃的食品
地震后,不少人會有頭暈目眩等反應,有的人會靠食品來壓驚,這并非上策,專家說,有些營養(yǎng)食品是不宜多吃的。
因為人的體質不同,中醫(yī)學認為,人的體質有虛、實、寒、熱之分,而食物也有寒、熱、溫、涼的區(qū)分,如辣椒、桂圓雖然營養(yǎng)豐富,但其性偏熱,所以熱性體質的人吃了會起反作用。
有些食品即使營養(yǎng)價值再高也不能長期吃,以防其不利成分蓄積甚至慢性中毒,如杏仁營養(yǎng)豐富,所含的苦杏仁苷經消化分解產生氫氰酸和苯甲醛對防治癌癥有一定好處,但氫氰酸有抑制細胞呼吸作用,故杏仁不能大量長期食用。
大棗可健脾胃,增加食欲,但長期過多食之,反而生痰助熱,引起食欲下降。
有些食品如河豚魚肉嫩味美,但對卵巢、肝、血有劇毒;菠蘿甜美,營養(yǎng)豐富,但所含的5-羥色胺,菠蘿蛋白酶可引起頭痛、腹痛、過敏反應等,若切片后放淡鹽水中浸泡半小時左右則可達到預防過敏的目的。
防止出現再喂養(yǎng)綜合征
再喂養(yǎng)綜合征的定義,出現于1940年的二戰(zhàn)時期集中營中,有人在攝入高糖飲食之后迅速出現水腫、呼吸困難和致死性心力衰竭。
再喂養(yǎng)綜合征即是指機體經過長期饑餓或營養(yǎng)不良、重新攝入營養(yǎng)物質后發(fā)生的以低磷血癥為特征的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癥狀。通常在營養(yǎng)治療后幾天內發(fā)生。
主要癥狀有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心跳驟停、低血壓、休克、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神經系統(tǒng)發(fā)生麻痹、癱瘓、手足震顫、幻覺等;胃腸道則有時表現為腹瀉、便秘、肝功能異常。
患者家屬提高防范意識很關鍵,一方面別喂食過猛,另一方面對可能患此病的高危人群應該想到再喂養(yǎng)綜合征發(fā)生的可能性。
預防再喂養(yǎng)綜合征的關鍵在于逐漸增加營養(yǎng)素攝入量,避免大吃大喝,包括口服及靜脈途徑。
震后心理減壓的食品
大地震之后,不少人身心疲憊,心神焦慮,食欲減退。此時可在飲食上調整,用食物撫慰不安的心靈。
可適當吃點零食。零食雖然不是鎮(zhèn)靜劑,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是卻能調節(jié)情緒。特別吃些葡萄干、蜜餞、花生、巧克力等零食,能夠化解緊張情緒,消除不安。
吃點甜食,多補充一些碳水化合物,對于改善焦慮、失眠、神經衰弱都有好處。蓮子、藕粉、蜜棗、百合等都是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的食物,因此,在煮粥的時候放一些蓮子,或者睡前用開水沖點藕粉喝,或者把紅棗去核加水加冰糖煮爛吃,都有非常好的安神作用,對消除心理疲勞和過度緊張大有益處。水果中香蕉、草莓、龍眼、蘋果、桑葚都具有安神效果。甜食是安定情緒很好的“藥品”,上午10時左右和下午4時左右兩個時段,是食用甜品的最佳時間。
吃易消化的食品。老年人在震后比年輕人從內心上更容易擔憂,進而出現食欲不振等癥狀,多吃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品,諸如稀飯、青菜、饅頭等主食,可以改善食欲。飲食偏清淡一些,則有助于消化,多吃清淡的菜肴,盡量少吃油炸食物。太甜、太咸、太刺激的食物也要少吃。
心理疾病的營養(yǎng)療法
研究發(fā)現,有心理疾患者體內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肌醇、葉酸的含量與正常人相比均偏低。
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有:肉類、稻類、玉米、豆制品、動物腎臟、堅果(瓜子、花生)等。
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有:堅果、香蕉、玉米、魚、動物腎臟肝臟、肉類、家禽以及豆制品等。
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有:瘦肉、家禽、魚類和奶制品。
富含葉酸的食物有:西紅柿、柑橘類水果、蔬菜、粗糧和豆類等。
富含肌醇的食物有:動物肝臟、啤酒酵母、牛腦和牛心、葡萄干、麥芽、花生等。
與精神因素有關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褪黑素、S-腺苷甲硫氨酸、ω-3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等。
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牛奶、小米、香菇、海蟹、黑芝麻、黃豆、南瓜籽、葵花子、肉松、油豆腐、雞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