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數(shù)學教育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為初中數(shù)學的學習打好基礎
新課改強調:“要靈活利用多種教學方式,豐富初中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熱情。”在傳統(tǒng)的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加側重對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再加上數(shù)學本身是一門集抽象性與思維性于一體的學科,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由于這些因素的影響,使學生失去了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極大地影響了初中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俗語有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教師應該把握新課改理念,靈活運用趣味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激發(fā)下,主動去學習、去掌握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規(guī)律,為初中數(shù)學的學習打好基礎。
例如,為了提高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筆者在教學中會利用課堂之初的5-8分鐘時間,讓學生思考一道趣味數(shù)學問題,在慢慢的鍛煉中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趣味問答1:桌子上原來有12支點燃的蠟燭,先被風吹滅了3根,不久又一陣風吹滅了2根,最后桌子上還剩幾根蠟燭呢?(5根)
趣味問答2:往一個籃子里放雞蛋,假定籃子里的雞蛋數(shù)目每分鐘增加1倍,這樣下去,12分鐘后,籃子滿了。那么,你知道在什么時候是半籃子雞蛋嗎?(11分鐘時候是半籃子雞蛋)
二、倡導課堂教學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強調要“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闭n堂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與教師一起完成課堂教學可以說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開展互動的課堂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設置問題情景,強化提問交流,讓學生參與到數(shù)學教學中。讓課堂設疑成為聯(lián)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道橋梁,學生通過教師的設疑了解課堂教學的重點,教師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了解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情況。這樣的數(shù)學課堂是新課改提倡的,同時也是一種高效的數(shù)學課堂。
例如:在圓柱的底面A點有一只螞蟻,它想吃到上底面上與A點相對的B點處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當我提出這道數(shù)學思考題時,學生頓時沉默了,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為了激發(fā)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熱情,我在課堂上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情景,對學生進行“點拔”。
問題1:同學們可自己做一個圓柱,嘗試從A點到B點沿圓柱的側面畫出幾條路線,你覺得哪條路線最短呢?
問題:2:如圖,將圓柱側面剪開展開成一個長方形,從A點到B 點的最短路線是什么?
問題3:螞蟻從A點出發(fā),想吃到B點上的食物,它沿圓柱側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在課堂上,我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設置了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出問題的答案。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下,不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數(shù)學知識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重視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新課改強調“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的評價形式,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北娝苤?,教師的評價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是極其重要的。學生會根據(jù)教師的意見,努力去訂正錯題,改變自身數(shù)學思維模式,去達到教師的要求,這樣一來學生就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數(shù)學水平。正因為如此,所以教師在對學生做出評價時,應該更加謹慎,不能只是批示出學生表面的錯誤與不足,而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以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傳統(tǒng)的以分數(shù)定層次的方式,更多的是以單方面的成績衡量學生的好壞,這種評價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真實的能力和素質,也不利于發(fā)揚學生的優(yōu)點,改進學生的缺點。新課改下,數(shù)學教師要及時地反思這種單一的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式,認識到評價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新課程強調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因此教師應將評價內容從單純的重視知識向重視學生素質提高轉變,評價方式從單純的重視筆試向綜合評價轉變。
以上教學活動通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實踐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地、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索、發(fā)現(xiàn)、歸納、總結出環(huán)境對生物行為的影響,并利用多媒體技術,發(fā)揮了信息技術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息技術教育的應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上過分要求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看枯燥乏味的文字材料,只能引起他們的思維疲勞和厭煩心理。因此,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科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激發(fā)興趣的方法很多,而多媒體組合的視、聽、動結合的教學方法,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興趣盎然。例如:導入本課時,學生通過屏幕看到視頻,這是教師設計的課前準備,目的是營造課堂教學的有效氛圍,將其帶入情境之中,深深吸引了學生,同時,老師的問題激發(fā)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課外搜集的有關資料,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談論著,開始了饒有興趣的學習。
2.信息技術教育的應用改變了以往科學教學的表現(xiàn)形式
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中傳遞的教學信息,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yǎng)技能、發(fā)展能力的主要源泉。傳統(tǒng)教學弊端中的科學教學內容是描述、講解、實驗,不能用聲音、圖像、動畫一體化的形式表現(xiàn)教學內容。而信息技術教育支持下的科學教學內容,有文本、圖形、圖表、音像、動畫;有靜態(tài)的、動態(tài)的;有分散的、合成的;有視覺的、聽覺的。這些教學內容通過計算機的集成處理形成了一種多媒體信息形態(tài)的結合體,它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弊端中科學教學內容表現(xiàn)形式比較單一以及難以協(xié)同表現(xiàn)的弊端,因而比較直觀。以往科學教學中的弊端是采用講授、實驗,教師是教學的中心,由教師決定教學內容、結構、教學方法,沿襲下來的教學方法是以教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而信息技術教育支持下的科學教學,采用多媒體技術,學生可以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的相關狀態(tài)下,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運用交互式的學習方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學會靈活運用。
二、總結
關鍵詞:極限思想;滲透;反思
一、問題的提出
極限思想是指用極限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數(shù)學思想,在現(xiàn)代數(shù)學乃至物理學等學科中有廣泛的應用。近年來,我國加快了中小學數(shù)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進程,一定程度上改進了以往傳統(tǒng)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理念,在重視基本知識達標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時,逐漸關注數(shù)學思想的形成和滲透。
作為數(shù)學思想中非常重要的極限思想,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能否被滲透?如果可以,又該如何開展教學?顯然,要回答這一系列問題并不輕松。一方面,《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以下簡稱《課標》)對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水平劃分為四個層次,即“了解”、“理解”、“掌握”和“運用”。由于極限的思想方法只定位在“了解”的層面,因此教學設計應以初中階段學生認知心理和思維發(fā)展水平以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前提,把握這個“度”,不能隨意加以拔高或加深。另一方面,人教版、華東師大版和蘇科版教材在九年級安排“圓周率——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等內容時明確運用了極限的思想方法,通過一節(jié)初中階段學生計算圓周率的值的研究性學習展示課設計,對如何滲透隱含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極限思想進行過有益的探討。有學者曾做過學生在初二階段進行極限思想的基礎——極限概念的教學的實驗研究,實驗結論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在初中二年級學生中開展嚴格定義下的“極限”概念教學的可行性。事實上,教學中在已知三角形兩邊長求周長的取值范圍時,就自覺或不自覺的滲透了極限思想的方法。
鑒于《課標》中對極限思想的教學要求停留在“了解”階段,因此教材雖有所涉及,但還停留在作為閱讀材料或研究性學習內容的層面上,是否在常規(guī)教學中作必要安排還未“蓋棺定論”,故筆者在多次聽課別留意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對此重視不夠或匆匆?guī)н^的情況。老師對學生不作要求或只是讓學生自學了解,對極限思想的作用認識不足,這個現(xiàn)象引起筆者的思考。極限思想在現(xiàn)今的初中階段教學中如何滲透?滲透極限思想的意義在哪里?在此同大家探討,談一些自己的認識。
二、極限思想應結合學生操作活動和反省抽象加以滲透
數(shù)學思想方法具有過程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它蘊涵于數(shù)學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應用中,蘊涵于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數(shù)學學習是一種經驗性的活動,經驗性的重要表現(xiàn)在于操作運算行為是數(shù)學認知發(fā)生的基礎。因此,極限思想的教學需要以知識內容和操作活動為載體,將極限思想處理問題的方法融進某些具體的知識教學和操作活動過程中,使極限思想的教學“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便于學生對極限思想的方法有初步的直觀感受,逐步達到滲透的目的。如“圓的切線定義”的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相應問題情境和組織活動對極限思想加以滲透:
直線l和O相交于A、B兩點.(如圖1)
取線段AB中點為,C連接OC,延長OC交O于D,則易知ODl,平移l交O于A1、B1,則有OD平分A1B1且ODA1B1,仍有ODl.
仿照上述過程繼續(xù)這樣下去,可知線段AnBn逐漸縮短,易得OD平分AnBn且ODAnBn,同時,亦有ODl;最后線段AnBn收縮為一點(即D點),此時l即為O的切線。(如圖2)
■
運用極限在處理問題時,需要對研究變量的變化趨勢作分析和判斷。這就需要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等過程,發(fā)揮他們相應年齡段的思維特長,這便切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利于學生形成對極限思想的直觀感受,為極限相關知識的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
近年來,隨著國內對結構主義理論的深入研究,我們認識到教學中“知識不是由認知主體被動接受的,而是主動建造的”。在主動建構和原有概念認知發(fā)生轉變中,學生應具有一種怎樣的心理機制呢?操作活動提供了學生組織極限概念的基礎,卻并未提供極限概念本身。要構造學習者理解的極限概念,達到學習極限思想的目的,關鍵是一種思想上的飛躍,即皮亞杰提出的“反省抽象”。反省,就是返身、反思,自己進行了實踐性活動(如習題解答等操作活動),然后“脫身”出來,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來重新審視自己所做之事,將其置于被自己思考的地位上加以考慮,這時自己的活動轉變?yōu)樗伎嫉膶ο螅⒂纱藲w結出某個結論,就是反省抽象。例如:已知三角形兩邊長分別是3和8,把求該三角形的周長范圍的解題過程當成思考對象(在此可設第三邊長為a,三角形周長為l,則第三邊的范圍為5
這里需要注意,從學生極限思想學習過程中觀察教師示范、自己動手操作和對它的反省這二者關系上看,操作活動是被反省的對象,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反省則要依賴這一基礎方能展開,方能做到“有的放矢”,這是兩個不同層次上的活動。所以,極限思想的方法要能在初中階段有效滲透,關鍵是建立在教學“過程化”的基礎上。沒有基礎性的認知和操作等“過程化”活動,反省就成了無源之水。操作活動達不到一定強度,“水源”就會萎縮,甚至會干涸。
三、初中階段教學中滲透極限思想的意義
盡管《課標》明晰了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作用,強調在教學中應重視數(shù)學思想的生成與滲透,但對學生的評判標準主要依據(jù)應試指標,以行為主義為指導的“雙基”理論對我國數(shù)學教育的影響深遠,這就使得不少初中數(shù)學一線教師更注重教學中與應試要求相關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那么在現(xiàn)階段極限思想的方法并不屬于測試中需要掌握和考查的一類,教學對此并未作必要的安排,重視程度不夠的背景下,應如何認識極限思想的作用和意義呢?
(一)極限思想為某些教學難點的處理開辟了途徑
極限思想的方法往往是建立變量,并且首先確定它的一連串越來越準確的近似值,通過考察這一連串近似值的趨向,把變量的準確值確定下來。這就意味著學生可從分析簡單情況入手,在此過程中通過“觀察”、“計算”、“推測”,發(fā)現(xiàn)其中規(guī)律,獲得必要結論,這就為教學中處理某些難點開辟了途徑。如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教學中往往直接給出結論,缺乏必要的“過程”和“理由”,學生理解較為困難。
這里若是借助極限思想加以解決,則可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如圖3)在RtABC中,∠C為直角,設BC=a,AC=b,則cos∠A=■,則當BC逐漸縮短,即原∠A不斷縮小時,如圖4所示,有cos∠BnAC=■,易知當BC不斷縮短,即原∠A不斷縮小為0°時,cos∠BnAC=■的值越來越靠近1,由此我們可規(guī)定cos0°=1,仿照類似過程,利用極限思想的方法,我們還可得到0°或90°的其他三角函數(shù)值。
■
學生常在教學難點上產生理解障礙,這種情況主要發(fā)生在教學中知識脈絡的不連續(xù)處,或是一個特殊知識系列的起點處。在這些地方,學生學習所需的已有知識(即認知結構中有緊密關系的知識點)同新知識的關聯(lián)比較薄弱或者根本不存在,就容易引起學習問題和認知空缺。而極限思想通過探究某一變量的變化趨勢對問題加以分析和解決,依托極限思想的“過程性”優(yōu)勢,使得問題探究變得“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這就意味著學生的新知學習同已有知識儲備間容易建立必要的聯(lián)系,客觀上為理解“難點”突破了認知上的障礙。如圓切線性質中關于“圓的切線和圓有且僅有一個交點”就是一個教學難點,但此問題若是仿照前文所述,借助極限思想對圓切線的定義作“過程性”探究,則容易突破這一教學難點。
(二)極限思想為進一步學習某些知識難點作鋪墊
作為中學階段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類數(shù)學思想,極限思想除具有一般數(shù)學思想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義外,更由于其特有的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凸顯其在培養(yǎng)學生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和意義。
《課標》積極倡導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提供給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9],這反映到學生培養(yǎng)上就是將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型轉變?yōu)槟芰ε囵B(yǎng)型,在注重傳統(tǒng)“雙基”的達成的同時,更加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畢竟,“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10]”。極限思想在探究問題方面特有的“過程性”,意味著學生在運用極限思想進行某些新知學習時,可借助已有認知儲備,主動建構自己的新知識。如前文所述在運用極限思想探尋特殊角(如0°或90°)的三角函數(shù)值的過程中,學生就可利用前面所學的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性質、銳角三角函數(shù)等相關知識開展對問題的自主探究,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形成嚴密的推理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維果茨基(Lev Vygotsky)認為,好的學習內容更應當是“發(fā)展性”的,即內容安排、問題設置應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應著眼于學生未來的教育和發(fā)展。由此,初中數(shù)學教學不應當以學生發(fā)展的昨天,而應當以學生發(fā)展的明天為方向,只有這樣,數(shù)學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激勵那些目前尚處于“最近發(fā)展區(qū)內”的學生,為培養(yǎng)進一步學習所需的辯證思考、邏輯推理能力打下基礎。在筆者看來,初中階段對極限思想作必要滲透不只是為順利銜接高中階段極限及與之相關知識如(導數(shù)的學習)作鋪墊,也是為更深層次的數(shù)學學習做好準備。
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于學生具有必要的認知鋪墊和知識基礎。事實上,在我們初中階段就可嘗試通過極限思想的滲透加以實施。例如在求代數(shù)式■(n取自然數(shù))的值的教學中,不拘泥于求n為某具體數(shù)值時代數(shù)式的值,而是通盤考慮,將極限思想的“過程化”貫穿其中,引導學生探究n取一般自然數(shù)時代數(shù)式的取值情況,當學生發(fā)現(xiàn)■在n不斷增大的情況下其值不斷接近■時,可轉而引導學生考慮n為何值時,■與■差值的絕對值小于某個具體數(shù)值(如■),再深入下去,■與■差值的絕對值小于任意正數(shù)n時的取值又是怎樣的?這一滲透處于學生初中發(fā)展階段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屬于雖不能獨立但可以在教師幫助下進行學習的內容;同時,這一過程亦是和現(xiàn)在不少大學教學中先讓學生計算某一具體?著和N,逐步將難點與心理結構中相關內容加以聯(lián)系,一段時日后再綜合成以?著-N為語言的定義理解的以分散難點為原理的教學方式一脈相承的.這樣,通過在初中階段滲透極限相關的思想方法,層層鋪墊,就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更高層次的內容做好認知鋪墊和準備。
四、感悟
有鑒于此,筆者認為,在初中階段應充分挖掘教材,結合已有知識內容,創(chuàng)設利于學生開展操作活動和反省抽象的問題情境,對現(xiàn)行教材中有所涉及但還未作必要安排的極限思想加以滲透。這一過程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嚴謹?shù)膶W習習慣,豐富學生的認知思維策略,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將來順利開展更高層次的關于極限相關內容的學習做好充分的認知儲備。
[參 考 文 獻]
[1]波利亞.數(shù)學與猜想[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周淮水等.在初中二年級試教代數(shù)“極限”部分的實驗研究[J],心理學報,1960(4).
[4]李士錡.熟能生巧嗎[J].數(shù)學教育學報,1996(5).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教學設計 教學反思 教師角色
一談起數(shù)學,大部分人的第一感受就是枯燥無味。尤其是初中的數(shù)學具有抽象性,與小學數(shù)學的生活性相比,更顯得索然無味。加之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又有些叛逆的、強烈的自尊心特質。初中數(shù)學教師的教學能力由此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強自己的教學設計,認真仔細地分析授課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生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水平。
一、教師要轉變在教學中的角色
韓愈在他的文章《師說》中談到他對教師的角色定位,認為教師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這種思想一直延續(xù)了幾百年,影響了幾十代人對教師角色的認識。認為教師就是教書匠,是孩子王、是搬運工,是知識的儲存器。教師的職責就是教,學生的任務就是學。
現(xiàn)在教學雙主體的理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者、活動組織者、合作學習者和共同進步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比如在初中一節(jié)“求多邊形內角和”的數(shù)學課,教師不是直接的把求和公式呈獻給學生,而是循循誘導,從最簡單的三角形、四邊形探索,以三四個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逐步探索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的內角和。教師只負責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點撥,道而弗牽、開而弗達。
二、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是教學設計前的必要程序,倘若課前準備的不充分,即使教師完全按照教學設計的步驟進行的課堂教學,也像是沒有靈魂的木偶在演戲。既不能起到對學生情感的共鳴,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樣看來,課前準備很重要。
首先,教師要仔細鉆研教材,研究本節(jié)課講授的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與之前學過的內容有何銜接關系。其次,要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對這此前學過的相關內容了解多少,在這節(jié)課中能否與之前的知識有效的結合。最后要列舉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在什么地方需要精講,在什么地方需要著重提醒,在什么地方需要放手讓學生試一試。
三、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一提起數(shù)學課,就感覺很無聊,學習的精神就會萎靡,學習的興趣也是大打折扣。容易混淆的公式,一連串的數(shù)字符號,還有一些看著就很暈頭的圖形……因此,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一些比較新穎的,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就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良好的導入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比如,在講有理數(shù)加減運算時,會涉及正負數(shù)的加減法。課本上常用的就是向東走,向西走的方式,期初學生還是能夠跟上教師步奏的,若是多次反復,就容易出錯。而有教學特色的教師就改用輸贏比賽計分的辦法導入。相比較東正西負的導入,青春期的更愿意接受后者。
四、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在《學記》上就有這樣的論述,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說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班級管理上手段,也是上好每一堂數(shù)學課的絕密武器。在一堂數(shù)學課上,倘若教師能夠在講授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還能用通俗的語言講一些相關的數(shù)學故事,學生們聽起來津津有味,那么,學生就會覺得數(shù)學也不是那么的枯燥了。
在課堂上,教師要是能夠用多種方法對一個證明題進行例證的話,學生私下里就會覺得這個教師好厲害,因而對其佩服得五體投地,課上愿意和教師探討數(shù)學問題,課下也愿意和教師交流學習數(shù)學的情感體驗。而不是敬而遠之,不敢和教師親近,不敢主動找教師交流數(shù)學習題,在和教師有不同意見時,也不敢提出自己的解題思路。
五、數(shù)學教師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的課堂輔導
初中數(shù)學課尤其是幾何課,表現(xiàn)出很大的抽象性,需要留給學生一些時間去思考,花些時間構建解題答案。因此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上,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適當?shù)挠嗅槍π缘刂笇?。對于共性的問題,比如是教學中的難點,可以采取普遍指導的方法。對于個別學生遇到的難題,采取個別輔導的方法解答。對于優(yōu)秀學生,可以適量地給出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屬于跳一跳才夠得著的題目,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大膽探索。
著重要提的是對差生的輔導,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有一種誨人不倦的精神。教師要承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對待差生要一視同仁,挖苦、諷刺都會極大地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課堂上的公開的負面的批評詞匯,極有可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感覺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部分學生因此逃課、厭學,甚至記恨教師。
六、實行多元有界的評價方法
傳統(tǒng)上只以成績高低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標準,早就為人們所詬病,因此,必須采取多元的評價方法。在評價學生成績時,既要注重學生在數(shù)學課上的學習結果,又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上的進步之處。在教學目標評價上,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生對知識與能力的掌握情況,表現(xiàn)為考試成績形式,又要關注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養(yǎng)成情況。
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在肯定他們優(yōu)秀成績的同時,勸告他們還得謙虛謹慎,不能因此沾沾自喜,驕傲不前。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要表揚他正面的進步的地方,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點,使他們重新拾回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
讓數(shù)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教師的角色從傳授者到指導者轉變,讓學生從我不太想學變得我想學、我會學、我愿意學的轉變,讓教學課堂從師講生聽到師生合作探究的轉變,評價學生的標準也從單一的成績評定轉向多元評價。相信學生的能力,配合學生的青春氣質,使得數(shù)學課是一門有趣的課堂,進而提高數(shù)學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劉小歆.計算機輔助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問題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lián)教育家凱洛夫提出的“五段式”教學法在我國一直為主流方法,“五段”即復習、引入、講授(新課)、鞏固、作業(y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的教育研究課題“JIP實驗”的主體教育指導思想是“主體參與、分層指導、及時反饋、激勵評價”;全國初中名校、江蘇泰興洋思中學的教學模式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新課改流行的模式是“問題情境、建立數(shù)學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天津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敏勤教授創(chuàng)立的和諧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三環(huán)六段整體建構”,即“明確目標、自學指導、合作探究、精講點撥、練習達標、拓展提高”;全國初中名校山東茌平杜郎口中學是自主創(chuàng)新的“三三六”教學模式,即課堂自主學習的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jié)奏,自主學習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的六環(huán)節(jié):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xiàn)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應該說每種教學法都是專家學者在大量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總結,都有它的長處,同時也都有它的適用范圍。教學模式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任何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必須為教學目的服務,而達到同樣的教學目的所選用的形式必定是多樣的。我們要“虛心學習,勇于實踐,兼收并蓄,形成風格”,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摸索出適合自己特點、更適合自己學生特點的教學風格,不囿于前人的已有方法。但這些方法必須是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為教育界同行認可的方法。
二、合作學習要講求質量
修改后的《新課程標準》提出:“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小組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常見形式,它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
首先,將“接受式學習”全盤否定是不妥的。新課程改革積極推動、大力弘揚了發(fā)現(xiàn)式學習,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接受式學習存在的必要性。如何繼承和發(fā)展人類社會千百年積淀下來的大量的文明成果,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必須面臨的重大課題。在有限的學校教育時間內,不可能將大多數(shù)內容由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體驗”等方式來掌握,有效的和主要的方式只能是接受式學習,這已被大量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為一條規(guī)律。
其次,小組合作要有“必要性”。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如果教師提出的要求合作解決的問題過于簡單,缺乏挑戰(zhàn)性,學生就沒有參與合作的積極動機,小組合作將是被動參與而不是主動參與;如果教師提出的要求合作解決的問題是學生個體可以獨立完成的,合作學習就會流于形式。只有當學生獨立完成有困難時,合作學習才有意義。
再次,小組合作要有“組織性”。常見的課堂小組合作場面,教師要求學生開始小組合作后,前排學生齊刷刷回頭與后座的學生圍成一團,開始爭先恐后地說,吵吵嚷嚷,熱熱鬧鬧……教師看看表,規(guī)定時間一到,喊停,問學生:“誰來說呢?”學生回答:“我認為……”小組中沒有具體分工,沒有協(xié)同合作,即使能解決老師拋出的問題,也談不上培養(yǎng)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所以,小組合作在分組時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內科學組合、分工明確,有小組討論的組織人、記錄員、資料員、首席發(fā)言人、第二發(fā)言人,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目的是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三、問題情境要適度有效
問題情境是當已有知識不能解決新問題時出現(xiàn)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包含兩層含義:首先是有“問題”,即數(shù)學問題,這里的數(shù)學問題是指學生個體與已有的認知產生矛盾沖突,還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確解答的狀態(tài)。其次是“情境”,即數(shù)學知識產生或應用的具體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可以是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虛擬的社會環(huán)境、經驗性的想象環(huán)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數(shù)學環(huán)境等。這樣,問題和情境的關系中,“問題”是核心的,“情境”是輔助的。
情境創(chuàng)設要適度。荷蘭數(shù)學家弗賴登塔爾提出了數(shù)學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數(shù)學化”原則。他將數(shù)學化分為水平數(shù)學化和垂直數(shù)學化兩個層次,水平數(shù)學化是指現(xiàn)實問題到數(shù)學問題的轉化,垂直數(shù)學化是指水平數(shù)學化后進行的數(shù)學化。問題情境應該處于初始階段,課堂教學中的重點應放在垂直數(shù)學化部分,所以情境創(chuàng)設務求適度。
從學生的角度看,應該遵循“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原則,在學生的“最近思維發(fā)展區(qū)”內創(chuàng)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這樣才有效。從教師的角度看,不要一味追求最佳的問題情境而在日常的備課中占用大量時間,也不要在課上喧賓奪主,占用較多的時間理解情境。情境可以是實際的,也可以是純數(shù)學的,應簡單明了。
四、教學反思要持之以恒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好的解法、觀點,或者常見的錯誤,我們也時常會出現(xiàn)一些靈感、頓悟,把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及時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就會匯集大量的第一手教學資料,教學筆記便形成了。它是日常教學、命制試題、編寫材料、撰寫論文的第一手材料。
當然這種教學反思只是在孤立、零散的點上的反思,沒有構成“反思鏈條”,更沒有形成“反思網絡”,下一步要通過理論學習去找到理論支撐后,反思的高度就有了,可以更好地把教育經驗上升為教育智慧,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寫教學反思應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心理學家林崇德先生說:“習慣就是心里癢癢的感覺?!倍嗄暄芯啃袨榱晳T的青少年問題專家孫云曉把做一件事情的行為分為被動去做、主動去做、自動去做三個層次,一個多年的習慣應屬于自動的層次。有研究表明:一種動作重復21天會成為一個初步的習慣,重復90天會成為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有心人,及時記錄教學中的所思所得,堅持下去,教學能力一定會有長足的進步。
一、教研創(chuàng)新之亂象
1.校本教材
時下,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教材課堂化的口號在一些學校十分響亮.一些重視自身內涵式發(fā)展、重視教育科研工作的學校,為了鍛煉和培養(yǎng)教師隊伍,促進青年教師成熟成長,促使骨干教師早日成為名師名家,要求各年級數(shù)學備課組或教研組,研制和編寫校本教材.一些地方的教研部門也著手開展校本教材的征集與評審工作.這些都是十分可喜的現(xiàn)象,值得提倡和肯定.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由于對課程的研究和教材的認識還不很到位,由于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學科水平的限制,這些學校所編寫的數(shù)學學科校本教材,大多是配套教學使用的學生課外練習冊、單元復習講義等,其知識內容的系統(tǒng)性、呈現(xiàn)形式的科學性等方面還有許多值得推敲與斟酌的地方.簡單化和低層次的認識,是校本教材編寫出現(xiàn)熱火朝天局面的主要原因.雖然這些學校對自己編寫和開發(fā)的練習類校本教材情有獨鐘,美其名曰符合本校學生實際,體現(xiàn)了校本特色,但其中真正有價值、有特色、體現(xiàn)應有科學性的校本教材卻很少.
當然,也有一些學校從文獻與資料中選編區(qū)域內的人文掌故、風土人情等匯集成冊,或根據(jù)地域經濟、社會、科技發(fā)展成就編寫課外讀物發(fā)放給教師和學生,但是對如何利用這些材料實施教學,如何處理好校本教材、地方教材和國家教材的關系,難以從知識體系、教育目標等方面作整體和全面的設計,因此大多成了擺設,難以真正上升到課程和教材的層面出版發(fā)行和教學使用.
2.學案導學
時下,學案導學法實驗在全國范圍內正呈如火如荼之勢蔓延開來,得到許多學校領導的呼應與推崇.有的地區(qū)在教育行政領導和教研人員的帶領下,整個區(qū)域都開始了學案導學的改革和實驗.有的學校領導、導學案編輯出版單位甚至提出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只要使用他們的學案,不要使用教材和省級教研部門組織專門力量研制編寫的學生用書的主張和建議.有的導學案編輯出版單位甚至以合作實驗的名義,組織專門人員在全國巡講,廣泛宣傳學案導學法的意義和發(fā)展前景,鼓吹他們編寫的導學案的價值和功效,其真正目的在于推銷他們出版的導學案,其商業(yè)意圖不言自明.他們這一系列旨在弱化教師主體地位、排斥教材基礎作用的做法,理應引起我們的警惕與注意.我們一些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也盲目地跟風,大量地編印導學案發(fā)放給學生,這些導學案,大多集教材、教案和學生課堂練習紙、課后作業(yè)本于一體,不僅增加了教師備課時無謂地謄抄時間,也增加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練習量大大超出了課本和必要的程度)和經濟負擔(購買了課本與練習冊被閑置),同時也增加了學校的經費開支和教務人員的工作量.一些學校為了減輕教師備課的負擔,將撰寫導學案的任務分配給少數(shù)骨干教師分別承擔、完成.最后的結果是,教師和學生都失去了全面研讀課本、探究數(shù)學核心概念及其思想方法的機會,偏離了教學的本真,少數(shù)青年教師更是失去了全面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學生和提高教學基本功的機會,而學生不得不面對大量的思維層次不高、機械重復的練習,增加了他們的課業(yè)負擔.對教師的成長和學生的發(fā)展極為有害.我們號召,有責任感、事業(yè)心和善于反思、敢于質疑的教育工作者,對學案導學法的實驗,應該進行深入地研究,積極地引導、理性地反思和不斷地完善.
3.教學改革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江蘇某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山東某中學“271高效課堂”和山東另一中學“三三六”等教學模式的宣傳與推廣,各地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改革與實驗也呈現(xiàn)著欣欣向榮的局面.不少地區(qū)和學校積極嘗試和開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不可否認,這些改革和實驗的想法與愿望都是積極的、可取的.這些改革的目的都在于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獲取知識,掌握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但是其中也不乏簡單化、粗放型的現(xiàn)象和做法.簡單上馬和盲目跟風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什么自主探究“四環(huán)節(jié)”高效課堂、學案導學“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法、課堂展示“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不一而足.一些學校不論學科和教師、學生的基礎,一律照搬照抄,簡單模仿,結果是東施效顰,南轅北轍,形式上是熱熱鬧鬧,而實際的教學效果、學生真正的收獲卻不敢恭維.例如,我市一所中學開展的“三環(huán)節(jié)(預習自修、展示交流、反饋提升)·雙點式(點撥、點評)”課堂教學結構改革,將預習自修環(huán)節(jié)安排在課堂內,“將原先教師布置給學生回家的預習任務變成教師當堂出示預習目標,學生通過自學和小組學習,當堂完成預習內容,并且當堂進行反饋”,這樣安排的合理性,不難判斷.此外,將“點撥”與“點評”截然分開,屬人為割裂的現(xiàn)象,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分開.我市江淮學校從起初完全學習某中學“三三六”教學模式,到后期的改進、完善,直至探索出符合本校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生本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很好的例證.
4.教學評比
一個教師的教學綜合素質,如:理解和處理教材的能力、教學方法選擇和應用的能力、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語言表達與媒體工具的使用能力、學科素養(yǎng)與專業(yè)知識水平等,應該集中地表現(xiàn)在他的課堂教學中.起源于上個世紀末的說課活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作為考評教師的主要手段,應用于教師教學評比活動或新教師入職考核中.眼下,起始于廣東、浙江等地學校的說題、解題和命題比賽活動,好像也有燎原之勢,得到了一些地方的積極響應與廣泛使用.有的地方還將評課能力和水平作為對教師基本素養(yǎng)的要求,應用于教師的教學水平評價活動中.有的地方甚至要求教師與學生一道,參加中考考試答題,并及時評閱和公布教師的成績,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評價.這些做法的初衷無可厚非,目的是為了引導教師重視和提升自己的解題、命題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但是用這些項目考核和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其合理性值得反思.雖然說課、說題、解題、命題、評課等能力,是教師整體素質的組成部分,但是我們常常見到的是,說課表現(xiàn)力很強的教師,他的課堂教學效率未必高,他的課未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常言道,說的好不如做的好,就是這個意思.解題能力強當然值得肯定,教師也應該具有一定的解題能力,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教師如何將自己的解題水平轉化為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教研活動的若干創(chuàng)新形式,說課、說題、解題、命題、評課等項目無疑是有意義和可取的,但是將它們應用于考核教師的教學能力,其價值與功能的局限性則十分明顯.對于教師,我們更應該關注他整體的學科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關注他課堂教學的效果與學生的收獲,而不是說課、說題、解題、命題、評課等某個單項成績或簡單混合后的所謂綜合素質(成績).因為這些項目都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與要求,這些項目成績不好的教師,其教學成績未必就不好.不會命題或命不好題、不會評課或評不好課的教師,未必不是教學好的老師.
5.校本研修
目前,一些經濟、教育比較發(fā)達地區(qū)的中小學校,校本研修制度已經初步建立.一些學?;虻貐^(qū)寒、暑假校本研修活動異?;钴S.有的單位不惜重金,聘請專家學者和外地外校的名師名校長前來作專場學術報告,對教師進行專題培訓和業(yè)務指導.有的甚至選送中青年骨干教師到外地名校跟班受訓,或到境外參觀學習.這些都是十分可喜的現(xiàn)象,值得肯定.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學?;虻貐^(qū)的校本研修活動,缺乏應有的計劃性和針對性,外請專家大多為高校學者或教育理論工作者,他們對中學數(shù)學課程與教學改革缺乏應有的了解,導致他們的培訓與報告,偏重理論理念的多,關注課堂教學的少;宏觀層面的意見多,直接面對中學教學實際的少;空洞說教的多,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建議少,因此,這些校本研修活動,對一線教師缺乏應有的實用性和指導意義.一些學校雖然采用了同伴互助的校本研修形式,組織同學科老師相互研討和交流,但是由于準備不充分、要求不嚴格,教師教學任務重反思時間少,同伴引領和指導力量弱,導致校本研修深度不足.更重要的是,由于一些學校對校本研修缺乏應有的考核評價機制,導致他們的校本研修成效難以取得理想的收益.
二、教研創(chuàng)新之對策
隨著教研形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教研活動的蓬勃開展,我們有必要認真審視與深入探究各種教研形式的內涵、功能和適用范圍,充分發(fā)揮這些教研創(chuàng)新形式的作用和價值,努力提高教研創(chuàng)新的實效性和吸引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初中數(shù)學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14-02
前言
隨著現(xiàn)代社會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常規(guī)式的課堂很難符合現(xiàn)今的新式環(huán)境。針對于初中數(shù)學,為了提升翻轉課堂表現(xiàn)出來的總體質量,就應深入予以解析。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的重點在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以及應用,同時翻轉課堂還可以滿足學生在不同空間與時間的學習要求。但是每一個教學模式都需要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翻轉課堂可不例外,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翻轉課堂主要有課前視頻制作、課堂活動組織以及教師角色定位三個教學階段。為了提高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效率,本文對這一課題進行深入的分析。首先解析了三階段內的翻轉課堂,在這種基礎上,結合初中數(shù)學的真實情況來探析現(xiàn)存的實踐,從而提出具有建設性的策略。
1.翻轉課堂構成因素
最近幾年,翻轉課堂日益變成了課改范圍內的焦點,各國都注重采納翻轉課堂。翻轉課堂初期的來源為:由于特殊要素干擾,某些學員會缺席課堂因而失去珍貴的學習機會或者沒能掌握各科目的課堂進度。例如學員突然生病,搬家后距離學校較遠,這些現(xiàn)實情況都將會干擾到日常的上課。初期的翻轉課堂起源于演示文稿以及實時性的音頻講解,而后上傳至網絡。由此可知,翻轉課堂表現(xiàn)為顯著的遠程性,可以用來遠程授課并且擺脫了時空約束。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同,翻轉課堂主要有三個教學階段,主要情況如下:
1.1課前視頻制作
在應用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方式時,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課前視頻,這一視頻主要是讓學生提前接觸接觸相關內容。在備課階段內,應當預先制作視頻。在這個步驟中,應能參照大綱設定好的教學流程予以制作。經過上網搜索,也可尋找相近的視頻,初期制作的視頻應能符合本節(jié)課的主旨。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教師可以穿插使用這兩種方法,為翻轉課堂的成功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1.2課堂活動組織
教學活動的組織是這一教學模式成功的關鍵,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對于課堂組織,應當摒除單一性的講授知識,課內時間應當用來密切師生彼此的溝通及交流。唯有順利溝通,師生才會緊密配合并且共同予以完成任務。依照授課的主旨,可以設定趣味性的延伸內容用來吸引學生。例如:學生教學的扮演以及學生之間的討論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迅速被提高,同時,還可以不斷加深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1.3教師角色定位
經過解析可知,翻轉課堂摒除了常見的數(shù)學課流程,同時也密切銜接了新式理念及新穎的技術。采納了翻轉課堂后,師生也有必要互換原先的位置。例如:初期制作視頻的步驟中,教師應能具備設計視頻的相關技巧。唯有如此,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穎視頻才會吸引住學生,成為課內探究的焦點。課堂組織的過程中,教師又應轉變?yōu)楣芾砑敖M織者,適時引導學生去摸索思路。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日常課堂管理,協(xié)助學生在根本上獲得最優(yōu)的學習成效。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效率,本章節(jié)結合現(xiàn)階段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的實踐情況,從而提出以下建議,希望能促進初中數(shù)學教學水平的提高,主要內容如下:
2.1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是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第一階段,同時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課前準備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水平,其步驟如下:首先,教師要對教學目標進行確定,只有教學目標確定,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圍繞著教學目標準備,這樣才能實現(xiàn)翻轉課堂,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確定的時候要考慮到教學環(huán)境以及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這樣教學目標才能科學、合理;其次,是教學內容的確定。我們之所以進行翻轉課堂的課前準備,就是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較好的接受相關知識,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內容確定時,要準備好上課提問的問題,同時還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目的以及意義,這樣學生才能提高學習興趣;接著,就是教師關于教學內容視頻的制作。尊重個體差異,教學主體設定為學生。制作視頻過程中,也不應忽視這種隱含的差異。要按照針對性原則進行,對相關知識點進行重點把握。除此之外,若是時間允許,教師可以多準備一個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視頻,這樣就可以進行分層教學,對于學習能力相對不高的同學播放較為簡單的教學視頻,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同學播放程度較高的教學視頻,這樣就可以滿足所有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最后,就是學生的預習。教師將教學視頻制作好之后,可以將教學視頻發(fā)送給同學,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全面的把握,這樣學生在聽課時就可以有重點的進行聽講。
2.2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可以說一個真正會學習的人都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因此,在我們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更應該發(fā)揮翻轉課堂自主學習的優(yōu)勢,從而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但是,作為教師,我們也清楚地意識到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從一直依賴到慢慢獨立的過程。落實翻轉課堂時,應能從根本入手來培育探索的習慣,讓學生嘗試著自主摸索探究。經過這種鍛煉,初中生將會擁有自主探究的獨立認識。接著,讓學生獨立面對較為復雜的問題,當學生對某些問題有所疑惑時,我們就可以及時的指導學生。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有足夠的機會為學生進行知道。最后,在課堂上解決相關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類似的問題來對學生知識的掌握進行鞏固,從而不斷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3設置趣味情景
相比于其他的傳統(tǒng)課堂,翻轉課堂更加吻合了混合式的授課特點。這是由于,翻轉課堂增進了日常性的師生溝通,同時也促進了課內的互動。翻轉課堂調動了全方位的感官,摒除了傳統(tǒng)授課的局限性。因此,翻轉課堂便于設置多樣的情景以此來吸引學生。混合式的開放課堂可以選用在線授課的新方式,從根本上看,翻轉課堂也融合了開放式以及在線性的兩種特征。設置巧妙的趣味性情景,是翻轉課堂不可缺失的必要部分。設置情景過程中,教師應能指引學員深入探析。初中數(shù)學密切銜接于平日生活,要妥善把握根本的切入點。例如,拋物線與汽車轉彎的問題。只有將教學內容融入到實際生活中去,學生才能提高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2.4創(chuàng)設友愛的氛圍
翻轉課堂不應忽視溝通,師生應能密切交流,這種基礎上再去強化彼此的溝通。教師要摒除常見的角色,嘗試著與同學們成為朋友。應當深入學生,傾聽學生深層的感受以及體會。唯有深入溝通,才能體察細微的需求。翻轉課堂更加靈活,更注重創(chuàng)新性。教師若要協(xié)助學員擺脫深層次的畏懼心態(tài),敞開心靈去溝通,首先就要摒除緊張并且壓抑的授課氛圍。在靈活且輕松的氛圍內,學生更易表述內心的疑惑以及某些看法,師生也可以順利交流。創(chuàng)造愉悅及輕松的課內氛圍,真心關愛學生。這樣做,更能符合翻轉課堂在提升課堂水準以及活躍氣氛方面的宗旨。
總結
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我們不僅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我們還能提高初中數(shù)學的教學水平,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好習慣,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其應用水平。
參考文獻: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前提
(一)轉變觀念,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把人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這樣的觀點已經提了許多年,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始終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真正認識到教學過程不僅是學生的認識過程,還是師生共同經歷的一段生命過程,才能在教學中真正尊重學生的生理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當教育教學真正跳出了急功近利的藩籬,真正跳出了應試教育的狹隘圈子,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生存時,我們對教育教學資源的處理才能真正走向更高的層次——生命的層次,讓課堂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二)構建信息,終身發(fā)展
建構主義學派強調,每個學習者應基于自己與世界的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和賦予這些經驗的意義,去積極建構自己的知識,而不是一味消極地等待他人知識或經驗的傳遞。教師作為文明的接受者和傳承者,理應努力鉆研,積極探究,創(chuàng)立新型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分析、加工、提煉、篩選信息的能力,以此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因此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有效前提是:以“以人為本”及“建構主義”理念為指導思想,以國家課程標準為依據(jù),使信息技術作為構建自主、探究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要素來支持學習。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的操作要點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使用是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的最主要方面。
(一)巧借課件,激發(fā)興趣
語文課堂,首要一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此時,課件作用甚大。如我在教學魯迅的《雪》時,就先選取了江南的雪景和北方的雪景圖,同時伴著殷秀梅那深情款款的演唱《我愛你,塞北的雪》,引領學生進入比教材更廣闊的時空背景,使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奮點,使他們對課文的學習也躍躍欲試了。
(二)巧借課件,營造氛圍
初中語文教材,選文幾乎都是文質兼美的,其間閃現(xiàn)著人性的光輝。但是,對于讀圖時代長大的90后學生們,只靠文字,這樣的感染力畢竟是有限的,還得尋找多種表現(xiàn)形式,多媒體課件就是很好的選擇。此時教師若能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課件設置相關的氛圍,讓學生在或慷慨、或壯美、或幽默、或諷刺、或寧靜、或凄婉、或憂傷、或沉重、或喜悅的氛圍中朗誦涵詠,用心咀嚼,那必定會使學生突破一馬平川式的泛讀,必然熏陶漸染,設身處地地融入文中景、文中情,更好地領悟作者的情感。比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彌漫全文的是對侵略者的憤懣,對故土家園之思,捍衛(wèi)家園的決心、信心和勇氣,學生們單單靠字面朗讀,有時并不能恰如其分地傳達出作者心中的痛與傷。若是借助多媒體技術,用幽怨哀婉的的曲子配上如泣如訴的朗誦,更襯以東三省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的背景,相信學生一定會沉浸在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愁緒里、傷痛里,對課文的領悟也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三)巧借課件,突破難點
語文課本中遇到有些比較復雜的推理細節(jié),疑難問題時,心欲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特別需要教師及時而有效地啟發(fā)、點撥。而有些難點問題,即使教師費盡唇舌,學生也會懵懂無知,此時若借助多媒體課件就可以有效突破課文難點。比如,教學《斑羚飛渡》一文,學生對斑羚“飛渡”過程始終不甚了解。如果我們用多媒體手段制成動畫,形象地展示斑羚如何飛渡自救,如何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老斑羚如何像火箭般可悲地墜落,我相信學生對這個悲壯場面一定會終生難忘。
(四)巧借課件,化靜為動
因為多媒體課件具有集文字、動畫、聲音、圖像于一體且可同時進行展示的優(yōu)點,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jù)教學內容確定動靜或方位的轉換,變不易理解和觀察為容易理解和觀察,變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擴大學生的認知空間,縮短學生的認識過程,減少學生想象的困難,為學生實現(xiàn)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飛躍提供了有力支持,培養(yǎng)了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反思
當然,凡事總有個度,我上文所指的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種種益處,目的是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是為了激活學生頭腦中的已有圖式或背景知識,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從而為學習新的知識作好準備。這就是新課程標準強調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目的,但并不是說信息技術使用越多越好。事實上,教學實踐中,使用信息技術,尤其是多媒體課件使用過多過濫,導致一些負面作用,這樣的報到已經屢見不鮮。
總之,信息技術是一種新興科技,正如所有的科學技術一樣,是一把雙刃劍,可以造福教學,也可以影響甚至阻礙教學。作為當代教師,既不能對高新科技退避三舍,敬而遠之,消極對抗;也不能湊熱鬧,過分依賴,表演些精致而虛空的東西,甚至“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讓語文學科淪為一種沒有標準的學科,成為那些新興技術的附屬品、試驗品。這就是新課改中最不愿看到的結局了。要做到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水融的整合,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和能動的胸襟接受新知識、新的教學手段,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要適時、適量、適度,讓計算機課件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師;教師置換培訓;目標
河北師范大學承接了“國培計劃——河北省農村中小學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以下簡稱教師置換培訓),筆者承擔了美術學科的培訓任務,開始思考怎樣才能使培訓具有顯著的成效。本文中的教師置換培訓是指,由河北師范大學的學生到河北省各地參加頂崗支教實習,由此置換下來的教師可以有時間進行脫產研修。參與美術學科培訓的主要是河北省農村和縣城的初中美術教師。筆者曾經在第一屆的教師置換培訓中,對參加培訓的美術教師和培訓后對河北省縣域內的初中美術教師做過調查,了解他們的培訓需求,在對調查做過分析之后做了一些思考。
一、對河北師范大學初中美術教師置換培訓的建議
1、關注教師需求,提高教師置換培訓的針對性
在培訓前對參培教師的培訓需求進行調查分析,了解他們的美術基礎及其對培訓內容、方式的需求。然后組織學科教學專家精心設計培訓方案,并論證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力求方案符合縣域內初中美術教師素質提升的切實需要。每期培訓結束之后,根據(jù)參培教師的反饋情況再次對培訓方案作相應的修改與調整,使下一輪培訓更加貼合參培教師進行專業(yè)提升的實際需求,從而大大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教師置換培訓方式應多元化,并關注教師的主動參與
教師培訓的方式是整個培訓工作的載體,從縣域內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新課程帶來的課堂教學實際需要出發(fā),盡量采用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如觀摩研討、經驗交流、專題講座、案例評析、微格教學等方式。豐富的培訓方式,不僅能夠使參培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而且也能夠促使參培教師與授課教師進行探討、解答困惑,同時也使參培教師之間能夠保持良性互動,進行校際經驗交流。
教師培訓應把參培教師作為主體和中心,遵循成人學習的特點和規(guī)律,充分調動參培教師主動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教師是經驗豐富的成人,每人都有自己的知識經驗領域,培訓者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或給予材料,使參培教師反思、評價自己過去的教學經驗,在平等、合作的探究學習過程中整合原有的知識、建構新的知識。只有在參培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培訓學習中來,他們才能夠獲得有價值的知識和體驗。
3、教師置換培訓內容應同時并重美術學科教學知識、美術前沿知識和美術技能知識
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線美術教師缺乏的一般是學科教學知識,但是由于縣域內美術教師有一部分是非美術專業(yè)出身,他們欠缺美術專業(yè)的知識與技能,急需在此方面得到提升。教齡時間在10年以上的美術教師相對比較缺乏美術專業(yè)的前沿知識,筆者發(fā)現(xiàn),在調查的初中美術教師中,教齡達到10年以上的教師比例占到五分之二多,所以培訓內容不能忽視美術前沿知識和美術技能知識。因此,教師置換培訓在重視美術學科教學知識的同時應適當關注美術前沿知識和美術技能知識。另外,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縣域內初中美術教師對科研持淡漠的態(tài)度,不少美術教師覺得科研比較難做,還有一些教師不知道教研該怎樣做。 所以,教師置換培訓應適當關注美術科研課程與活動的設置。
4、教師置換培訓應關注教師的個體差異,分層教學、拓寬美術技能
參加教師置換培訓的初中美術教師的個體差異比較大,他們不僅年齡跨度大、教學經驗不同,職前所學專業(yè)也不盡相同,即使是美術專業(yè)院校畢業(yè)的,他們在職前學習期間或學油畫、或學國畫、或學設計、或學動畫等等,美術專業(yè)基礎有很大的差異,更何況有一部分美術教師是非美術專業(yè)出身。因此,在教師置換培訓中尤其是進行美術專業(yè)知識教學時應當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美術教師知識結構特點,設定不同的目標并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使參培教師都能在原來的美術專業(yè)基礎上得到提升。
專業(yè)出身的美術教師的美術技能一般比較單一,這是由師范美術院校的目標定位和課程設置所決定的,但是卻不適合美術新課程教學。美術新課程教學要求降低美術技能的難度,并在美術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性和多樣性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師置換培訓的美術技能學習應當以拓寬為主,而且這也適合非專業(yè)出身的美術教師參與學習,并且充滿興趣。
5、教師置換培訓應關注激發(fā)教師的培訓熱情和職業(yè)激情
新課程改革推行以來教師培訓不斷,盡管培訓者為培訓煞費苦心,然而不少一線教師卻是應付式的、被動地培訓著。另一方面,從教師工作的熱情來看,如果一位教師長期在一所學校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教齡的增加,就容易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進取心減弱、工作中缺乏激情與創(chuàng)新等種種狀況。更何況美術與其他學科相比地位非常不平等,在縣域內的教學環(huán)境中常常不受重視,這就更加容易造成縣域內初中美術教師教學激情的缺失。
然而教師培訓一般更關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關心教師如何掌握更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能,如何更好地工作,卻很少關心教師作為一個生命主體的情感發(fā)展和精神世界,而這正是激發(fā)教師熱忱地投入到工作的關鍵所在。
因此教師置換培訓應當關注激發(fā)縣域內美術教師的培訓激情和職業(yè)激情,可以有計劃地為他們安排精神生活菜單,用活動構建參培教師豐富的精神生活。這樣既可以使參培教師在置換培訓中快樂學習,豐富培訓期間的生活;又能夠促使參培教師關照自己的精神世界,涵養(yǎng)理想,增強調適生活的能力,由在現(xiàn)實世界和精神世界里的掙扎轉為對現(xiàn)實世界的超越。教師的精神世界得以構建才能在美術課上構建學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把人文精神引進美術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qū)黃莊鎮(zhèn)丈八丘聯(lián)小,這個曾經不起眼的山村小學現(xiàn)已在全國教育界聲名鶴起,于2007年9月被命名為“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 他們成功的秘密,就是用激情實現(xiàn)超越。校長董春玲從做校長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讓教師在激情與理想中開心的生活著。因為她覺得: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不會培養(yǎng)出一個有激情的生命;一個沒有夢想的教師不會培養(yǎng)出有追求的學生”。如果通過培訓能煥發(fā)縣域內美術教師的職業(yè)自信和生命激情,使其成為一個頑強向上、充滿激情的群體,把職業(yè)轉變?yōu)槭聵I(yè),那么縣域內的美術教育必定會綻放光芒。
二、河北師范大學初中美術教師置換培訓的目標定位
通過以上幾點的思考,筆者認為河北師范大學初中美術教師首次置換培訓(第一次培訓之后,經過一定的教學實踐后還會有提升性的置換培訓)的目標應當按照三維目標編制,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員在多元靈活的教學方式下,能夠主動提高和拓寬美術技能,致力于提升美術學科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并在激勵機制的促使下參與科研、關注科研,切實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水平。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員在校際交流——學習規(guī)劃——理論學習——技能實踐——展評總結的過程中,通過案例學習、合作學習、專家授課、微格教學、導師帶教等學習方式,完成理論提升、作品展覽、課例展示、教學比賽、課例研修等學習任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趣味的學習活動、豐富的課余生活和素質拓展活動中,學員能夠體驗到愉悅和意義的價值,能夠在開發(fā)潛能的基礎上,涵養(yǎng)理想和激發(fā)職業(yè)激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