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初中科學小實驗及原理范文

初中科學小實驗及原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科學小實驗及原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科學小實驗及原理

第1篇:初中科學小實驗及原理范文

關鍵詞:單調化;多樣化;多媒體

初中科學的課堂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各種的科學小實驗及其他課堂活動,學生在做實驗中獲得知識與經(jīng)驗。教師對這些實驗的設置只有不斷更新,不斷增強其多樣化,與時俱進,才能跟得上科學的發(fā)展步伐。

一、當前初中科學課堂活動呈現(xiàn)單調化

每年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我國青少年的理論成績總是不錯的,可是與不錯的成績表現(xiàn)相反的是,他們的自主動手動腦能力卻十分有限。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中小學課堂上的教學方式,不能使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初中科學實驗課上就表現(xiàn)為,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一些教材上要求的實驗,教師自己上手操作,只給學生進行演示,或者直接通過課件用多媒體播放等。雖然這樣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卻限制了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思考的機會,使得初中科學課堂變得枯燥無味,極大地扼殺了青少年的活力,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

另外,在實驗的設置上,普通實驗道具都比較精密,對于那些冰冷的實驗道具,學生會產(chǎn)生一些不知所措的心理,再加上教師對這些儀器一定會宣布安全問題,學生在實驗時只敢嚴格按照老師所講授的實驗步驟操作,最后得到實驗結果。結果造成了學生并不能對實驗形成更多的思考。

在初中科學實驗中,由于教師的思維限制,導致了學生對科學課有了局限性,這樣就是對青少年的創(chuàng)新意識思維的活躍程度造成了影響。

二、實現(xiàn)課堂活動的多樣化

1.豐富實驗道具的種類

現(xiàn)在初中科學實驗中的一些實驗儀器都是較為精密的,這些精密的儀器就算是成年人使用都不一定完美無缺,會產(chǎn)生一些誤差,而且因為價格較高,還需要謹慎對待。所以這些儀器在學生手中成為要小心翼翼對待的易碎品,反而限制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對于初中生而言,要豐富學生現(xiàn)在使用的儀器種類。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的時候,學生的思維能夠等到最大的活躍,而現(xiàn)在很多玩具都是由科學原理制作而成的,把科學實驗的用具改裝成結實好玩的玩具,使學生玩耍探究,反而會達到不錯的效果。這樣既降低了實驗的經(jīng)費,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比如,可以把不倒翁帶入課堂,演示重心的知識,把萬花筒帶入課堂,演示光的反射,把三棱鏡帶入課堂,演示光的折射……這些玩具都有著操作簡單、色彩鮮艷、效果明顯的特點,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

2.改進科學實驗

很多教師在進行實驗課教學的時候只是嚴格按照教材上的說明進行,做完了一個實驗,這堂課也就結束了,學生往往在經(jīng)過了一堂不甚熟練的科學實驗課之后仍然是一知半解,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繼續(xù)對實驗內(nèi)容進行擴充講解,強化記憶。此外,新課程標準更對學生的動手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出了要求,所以在進行科學實驗的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科學實驗的原理作出思考,并試著與學生一起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挖掘實驗裝置新的用途。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增強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說,在進行“二氧化碳性質”的試驗中,可以在做完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操作后提供其他的試劑,讓學生再次設計實驗,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強他們的記憶,另一方面還讓他們熟悉了實驗裝置的用法,同時還增強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及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

3.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多媒體教學在各科教學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會呈現(xiàn)出一些問題,并不意味著多媒體教學對于科學教學沒有用處。相反,如果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更能夠提高學生對科學的學習熱情。

初中科學課程教學中,如果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對于學生之后的學習都有著極大的好處。除了用課件對實驗過程進行演示,對科學知識進行教授之外,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一些符合他們興趣的東西。把一些科學前沿的視頻等文件,通過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觀看,讓他們對科學產(chǎn)生更多的憧憬。比如說將一些前沿的科技如3D打印機、虛擬實境眼鏡等具有科幻色彩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向學生介紹一下,他們對科技的崇拜便油然而生了,甚至還可以催生出一些學生對科學的遠大理想。有了興趣的基調,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就更容易得到成果。

初中科學教學是促進學生形成科學思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既要兼顧科學知識的普及,又要堅持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及動手能力。初中教學課堂活動的多樣化可以使學生更愉快地投入到課堂中來,寓教于樂。

參考文獻:

[1]約翰希姆?菲爾蒂格,董亞男.從科學學科看有效教學[J].上海教育,2009(2).

第2篇:初中科學小實驗及原理范文

關鍵詞:科學實驗 變式教學 思維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049-01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科學的過程,是從觀察現(xiàn)象、進行實驗出發(fā),經(jīng)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形成概念、規(guī)律,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和運用的過程,即“實踐―― 認識―― 再實踐――再認識”。伽利略曾經(jīng)說過:“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彼詫嶒炘趯W習科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學習科學必須重視實驗。然而,就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看,普遍存在著學生動手能力差,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的現(xiàn)象。學生做實驗只是根據(jù)教材中已經(jīng)設計好的實驗目的、器材、方法,按照規(guī)定的步驟按部就班地去做。對老師演示的實驗只注重最后的實驗現(xiàn)象、結論或數(shù)據(jù),對課外的小實驗都視而不見,甚至為了應試而忽略實驗,最終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鑒于上述原因,筆者在科學教學中十分注重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作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1 借助實驗中的趣味故事,喚起實驗興趣

好奇心是科學家的一種重要品格,不斷強化好奇心,鍥而不舍地追求,便可能獨辟蹊徑。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好奇心強、創(chuàng)造欲高。因此,只要引導有方,他們具有的潛在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思想和靈感就會被激發(fā)起來,而利用實驗使教育,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又可以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在研究浮力跟排開液體重力關系的實驗前,先給學生講述那個著名的“王冠之謎”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才誕生了一個著名的定律―― 阿基米德原理。然后再做此實驗,學生興趣濃厚,做這個實驗的欲望也更強烈了。最后告訴學生科學家也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中去發(fā)現(xiàn),尋找新的東西。

2 利用實驗中的變式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思維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是智力開發(fā)的核心,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離不開實驗。問題是現(xiàn)在的實驗教學完全是為了應試教育:實驗課題已知,方案已知,幾乎沒有留給學生一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余地。這樣實驗教學常會導致學生實驗設計能力減弱,遇到結果與理論不相符時,很少想到要再做一次實驗,檢查一下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常常是把理論數(shù)據(jù)或結果作為自己的實驗結論。因此,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中,我們可以將原先的實驗方案略作一些改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1 更換實驗器材,培養(yǎng)思維的多維性

依據(jù)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斷更換實驗器材,不依常規(guī)尋求盡可能多的實驗方案,并且利用科學的特點,把知識運用靈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向性。例如:測一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要求學生從求浮力的幾種方法:(1)彈簧秤前后兩次讀數(shù)之差求浮力;(2)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3)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求浮力等。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用到不同實驗器材。如:彈簧秤、大燒杯、溢水杯、細線、量筒、小桶等等。通過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使用不同的實驗器材,最終得到相同的結果,從而讓學生明白: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還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都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器材去研究同一實驗,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由此可見,更換不同的實驗器材去探索同一實驗問題,對激化、深化、活化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是富有有效性和啟迪性的。

2.2 變換實驗形式,培養(yǎng)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傳統(tǒng)的演示實驗都是按事先設計好的程式,即“啟發(fā)+問答+操作”的單向教學信息傳輸通道,讓學生按教師意圖沿固定順序、方向進行觀察和思考。學生在教師“啟發(fā)”的牽制下觀察、思考,學生的思維被壓縮在極其狹窄的單線性思維空間中,束縛了學生思維的自由度和想象力。造成思維的被動、狹窄及惰性;而變換實驗的形式,則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地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把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把習題中的敘述性實驗改為操作性實驗等。例如:鑒定一瓶無色溶液為硫酸,可以把它改成鑒定這一瓶無色溶液是什么?雖然難度增加了許多,但通過這個實驗,學生鞏固了酸、堿、鹽的性質,又因為事先不知道實驗現(xiàn)象,必須在實驗中認真仔細觀察和記錄。實驗得到什么結論又不知道,必須對實驗的全部記錄分析,最后得出結論。進過學生自己克服困難,百折不撓、開動腦筋而獲得規(guī)律和知識,可以給學生無限的樂趣。

2.3 更改測量方法,培養(yǎng)思維的發(fā)散性

根據(jù)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在學生比較透徹地理解教材的基礎上,變換實驗的測量方法,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新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例如,在初三復習電學內(nèi)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后,讓學生只用一只電表(電流表或電壓表)一只定值電阻、一個電池組、導線、開關若干,來測定未知電阻Rx,啟發(fā)學生從公式R=U/I來考慮,學生設計出很多的方案。并比較這些方案的優(yōu)劣,并選取最佳實驗方案。事實證明,通過不斷更改實驗測量方法,既能讓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又能讓學生懂得多中選優(yōu),擇優(yōu)選用的原則。

3 開展自主式的課外實驗,培養(yǎng)實踐能力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因此,通過課外活動的不同形式,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動手實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1 開展小制作、小發(fā)明活動

在活動中廣泛應用所學的知識,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小制作、小發(fā)明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技巧,為學生參加經(jīng)濟建設和開展較復雜的科技活動打下基礎。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所學過的知識,利用周圍常見的東西進行小制作、小發(fā)明活動。

3.2 組織實驗競賽

組織競賽并非完全違背素質教育的規(guī)律,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是一種促進作用。教師可在校內(nèi)舉辦一些實驗操作、自制儀器等競賽。通過競賽,同學之間競爭意識增強了,動手能力提高了,對科學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學習成績也有相應的提高,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并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另外,還可開展趣味實驗、組織實地考察和參觀、舉辦科普展覽、講座,開展社會調查,觀看科技影片、實驗錄像,成立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等。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既動腦又動手的綜合實踐能力,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總之,讓實驗教學貫穿于整個初中科學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實驗的海洋里盡情地遨游,在實驗的樂趣中培養(yǎng)興趣,掌握知識,拓展思維,提高能力,是每個科學教師的教學職責。

第3篇:初中科學小實驗及原理范文

關鍵詞: 初中《科學》課程 課外拓展實驗 教學改革 皮膚電阻

1.引言

1990年前后,浙江省全面開展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重點之一是綜合了物理、化學、生物及地理課程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內(nèi)容,以“自然科學”課程取代,課程名稱后來又改為“科學”。在初中科學教育目的中,主要任務不再是為高中階段打好學科基礎,而使學生建立必要的科學觀念,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才是主要任務[1,2]。

農(nóng)村學生比較特殊,受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這增加了科學教學的難度。尤其是實驗教學,由于受實驗條件的限制,更不能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農(nóng)村初中的科學教學質量,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研究課題。我長期從事農(nóng)村初中的科學教學工作,深感必須重視按課程標準進行教學活動。同時,也有必要適度拋開教材,因地制宜地適當開展課外拓展實驗。

2.課外拓展實驗的具體項目

課外拓展實驗的具體項目很重要,首先應符合農(nóng)村初中學校的客觀條件,其次內(nèi)容應與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一致,應包含豐富的科學知識,簡單易做,并且實用有趣。

2.1人體皮膚電阻的測量

在直流電路中,物體對電流阻礙的作用叫做電阻。人體是由各種組織構成的非常復雜的導體,體表有一層導電性最差的皮膚,體內(nèi)為導電性較強的液體和具有不同導電性的各種組織。皮膚的最外層是表皮,包括角質層,其中有汗腺孔,下面是真皮和皮下組織,其中有大量血管。真皮和皮下組織的導電性較好[3]。

實驗器材主要有直流穩(wěn)壓電源(可用干電池代替)、電壓表、電阻器、電極、導線、紗布、NaCl溶液、棉球、消毒酒精,等等。圖1是實驗電路示意圖。

實驗以兩個學生為一組,分別測量對方手臂皮膚的電阻。手臂皮膚先用75%醫(yī)用消毒酒精清洗,再用電極夾住蘸有NaCl溶液的紗布,固定在待測手臂上。實驗中,電源輸出電壓為5.0V,電阻R=1.0×10Ω,按圖1連接電路。由歐姆定律可知=,即手臂皮膚的電阻R=R。

皮膚的干濕度對皮膚電阻產(chǎn)生影響,在情緒緊張或激動時,人體皮膚汗腺孔水分增多,皮膚電阻發(fā)生變化。在實驗中可要求學生分別在平靜狀態(tài)、肢體運動狀態(tài)下進行測量,分析電阻的變化規(guī)律。這個實驗包含著直流電路的基本知識,注重電學與人體結合,直觀地展示了生物電現(xiàn)象,生動有趣。該實驗也可簡化定量測量,改為定性觀察實驗現(xiàn)象。

2.2人體血壓的測量

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作用在血管壁的側壓強叫血壓,血壓的單位一般用kPa或mmHg。心臟收縮時,血液由左心室射入主動脈,此時血壓達到最高值,稱為收縮壓。心臟舒張末期動脈壓所能保持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

實驗儀器采用常見的汞柱式血壓計和聽診器,實驗以兩個學生為一組,互相測量。測量時,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血壓計使用說明書,記錄血壓值,并與人體正常值相比較。這個實驗包含著壓強、聲音傳播等力學知識,同時也包含簡單的生物醫(yī)學知識和健康保健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很實用。

2.3 實用小儀器的使用

精心選擇一些實用小儀器,把它們引入拓展實驗中,必將產(chǎn)生很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介紹幾種實用小儀器。

手持式激光測距儀:

光以速度c在空氣中傳播,在A、B兩點間往返一次所需時間為t,則A、B兩點間的距離d=ct。因此,測距離就是測時間。可安排學生測量教室長度和寬度。

便攜式讀數(shù)顯微鏡:

該儀器使用白色LED光源,便于攜帶,可調焦,放大倍數(shù)有40、80、100、150倍等,并帶有刻度,可進行定量測量。實驗可安排學生觀察人民幣紙質與普通書寫紙質的差異、絲綢與麻布纖維的差異、觀察植物病蟲害情況,等等。

眼鏡片超聲波清洗機:

該儀器包含著超聲波的一些基本知識,可使學生了解超聲波的基本特點。超聲波使液體流動而產(chǎn)生數(shù)以萬計的微小氣泡,微小氣泡在超聲波的作用下振動,當聲壓達到一定值時,氣泡迅速增長,然后突然破裂,在氣泡破裂時產(chǎn)生沖擊波,擊碎周圍不溶性污物而使它們分散于清洗液中,從而達到清洗目的。

上述儀器簡易實用,價格便宜,類似這樣的儀器很多,這里不一一介紹。

2.4 數(shù)碼攝影

隨著攝影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喜愛攝影的人群年齡越來越小??山M織學生到野外攝影,拍攝新農(nóng)村景象,拍攝鮮花、禾苗、小鳥,感受大自然之美。而把攝影引入科學拓展實驗中,則需要教師進行二次創(chuàng)造,提煉出攝影技術中的科學要素。實驗前可向學生簡單介紹照相機的發(fā)展歷程、照相機的結構、人眼生理特點、色彩學知識等。照相機成像原理就是凸透鏡成像理論,這需要學生掌握幾何光學基礎知識。

3.結語

每一個農(nóng)村初中教師都肩負著提高農(nóng)村青少年綜合素質的重要任務。教師應發(fā)揮自身特長,樹立創(chuàng)新理念,不斷增強教學效果,這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在農(nóng)村初中科學教學中,根據(jù)本地區(qū)的教學特點適當開展課外拓展實驗,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開闊視野,提高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郭偉杰,錢長炎.STS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物理教學探討,2008,(8):27-30.

[2]謝正喜.新課標下農(nóng)村初中物理教學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5):97-98.

[3]王正,姚云云,張紅靜等.大學生皮膚電阻實驗設計與研究[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5,(3):27-28,31.

第4篇:初中科學小實驗及原理范文

【關鍵詞】初中 科學實驗教學 有效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36-01

一、傳統(tǒng)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問題與不足

首先,傳統(tǒng)的初中實驗教學由于學校設備的不全而導致以實驗為主的課堂變成多理論少實驗的課堂,這樣以理論代替實驗的教學非但不能讓學生了解實驗的具體過程和結論,反而有可能由于口頭闡述產(chǎn)生的不清楚,而導致學生對實驗知識理解上產(chǎn)生偏差。另外,傳統(tǒng)的初中實驗教學中還缺乏師生之間的交流,由于教師一味地講述課本知識,學生往往在課堂上比較沉默,從而不利于課堂活躍氛圍的營造,因而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阻礙了實驗課堂有效性的提高。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死板的講課方式往往會使學生的積極性不斷降低,導致學生上課開小差等現(xiàn)象的頻繁出現(xiàn)。

二、提高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方式

(一)做好實驗演示

提高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就是教師能夠將所講實驗合理有效地演示給學生看,相對于傳統(tǒng)的對照書本的口頭教學或者視頻播放實驗的教學,這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精力,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實驗目的

教師在演示實驗之前首要的工作就是向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學生在了解實驗目的之后就能很好地將自己的思維和課堂上的實驗演示所連結起來,就能有目的地去思考教師為什么這么做實驗,他下一步應該怎么做。通過這樣,將實驗的目的明確有利于學生更好得去學習這個實驗,增強課堂講述的有效性。

2.要盡量做到實驗現(xiàn)象的清晰

教師在演示實驗的時候應當合理操作,按照規(guī)范步驟一步一步地進行,以保證實驗現(xiàn)象的清晰,在關鍵地方應當讓學生特別注意實驗現(xiàn)象的變化。例如在做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時,首先教師應當讓學生觀察實驗之前燒瓶中的固體碘,然后用酒精燈加熱燒瓶,碘升華成氣態(tài),瓶內(nèi)充滿紫色氣體,接著移除酒精燈等燒瓶冷卻,燒瓶中的紫色氣體慢慢變淡消失,瓶壁附著很多小晶粒,然后再加熱燒瓶,紫色氣體再次變多。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每一步的清晰的實驗現(xiàn)象,能讓學生有效掌握有關升華和凝華的知識,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3.確保實驗的成功率

教師在演示實驗的時候還要注意做實驗的成功率,倘若教師在演示實驗的時候不注意導致實驗的失敗,一方面浪費了課堂的教學時間,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所得的結果可能讓學生得出錯誤結論,其次學生還有可能對教師的能力產(chǎn)生一些負面的想法,導致學生對課堂產(chǎn)生反感心理。所以,教師在做演示實驗的時候的成功率十分重要的,其直接關系著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4.關注實驗中的有趣現(xiàn)象,提高學生的興趣

為了提高初中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注重實驗中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來吸引學生的眼球以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例如我在講到酒精和水的混合實驗時,我會先讓學生對實驗的結果作出猜想,以學生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來理解,兩種液體混合之后的體積應當是等于二者體積之和。然后再簡單讓兩種液體混合,學生便能很清楚地發(fā)現(xiàn)總液體的體積小于二者之和,學生對于這種出乎意料之外的結果便會產(chǎn)生很大疑惑和不解,接而轉變?yōu)楹闷婧团d趣。然后我再對該實驗做出改進,利用長頸漏斗來讓液面差變得更加明顯,同時我還在酒精中滴入了品紅溶液來讓學生更好地觀察酒精分子逐漸擴散到水分子中的過程,讓他們了解其中的原理。通過這種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做法,能很好地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加強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二)合理提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在做好實驗演示的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和學生的交流,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師一味講述知識而不與學生交流的課堂而言,教師對學生適當?shù)奶釂?,不但能讓學生提高對課堂的注意力,還能讓教師對學生的掌握實驗的具體情況有一個了解。當然,除了教師對學生的提問,教師也應當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問,大膽說出他們在上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后教師再對其耐心解答,通過這樣雙方的提問交流,能很好地解決學生上課中的疑問,還能活越課堂氣氛,養(yǎng)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我講到電解水的實驗時,我會讓學生在做完實驗的時候分辨陽極與陰極分別得到什么氣體,并說出理由。這一問題與電解水實驗的原理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對該問題的回答能直接反映出他對這個實驗是否完全掌握。同時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有一名學生還問我為什么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我便回答他稀硫酸的作用能增加水的電解性,讓實驗更加容易進行,聽完學生便對稀硫酸在該實驗的作用有了正確的認識。像這樣通過教師問學生,學生問教師的實驗教學方式,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檢查他們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并能很好地解決他們的問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為了提高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除了需要教師演示好實驗并做好和學生的雙向交流,還需要在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1.仔細觀察實驗演示

當教師在做演示實驗的時候,學生要做到對實驗操作步驟及現(xiàn)象的仔細觀察,這樣學生在自己做實驗的時候就會有較大把握完整地完成實驗。例如做一些簡單實驗的時候,雖然學生一開始對實驗的具體目的要求不是很清楚,但當學生通過對實驗演示的仔細觀察和模仿,再經(jīng)過他們自己動手做實驗的琢磨,就能對實驗原理有個大概的理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實驗的掌握度,另一方面有利于他們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2.嚴格服從教師的安排

于教師而言,不僅要讓學生對實驗的內(nèi)容和操作方式熟悉認識,還要讓他們了解實驗室的要求和規(guī)范,告知他們實驗器材該如何擺放,做完實驗該如何打掃衛(wèi)生。唯有學生對實驗室的要求有所理解,他們才有資格去進實驗室做實驗,這不但是一個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更是規(guī)范實驗的前提,能有效避免實驗中的意外事故。

3.正確操作,規(guī)范實驗

教師在指導學生做實驗的時候,還需要幫助他們規(guī)范操作,正確地去完成實驗。例如,在做物質酸堿性和pH測定實驗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學生實驗時的具體操作。要杜絕有些學生為方便,將pH試紙直接放入溶液中測定,這樣的操作方法是錯誤的,而要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溶液滴到試紙上再觀察顏色變化,并和標準比色卡對照。這樣強調實驗的規(guī)范性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正確操作實驗,從而能得出一個正確的實驗結果,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四)對實驗進行整理交流,得出正確結論

正確做完實驗并不是實驗教學的最終目標,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對實驗進行整理和交流以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這些交流可以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他們通過交流能很好地對實驗的現(xiàn)象進行討論,從而集眾人之力能更好地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思考,得出合理的結論。學生還可以和教師進行討論,向教師講述他在實驗中習到的心得,來探討學生想法的正確性。例如在做完用石蕊溶液判斷溶液酸堿性的實驗后,我都會要求學生互相討論,來進行實驗結果的分析,通過學生們的互相討論,他們就能得出和結果相近的遇酸變紅遇堿變藍的結論。

總而言之,為了在初中科學實驗的教學中提高課堂有效性,可以從實驗前的演示操作、實驗間學生和教師的交流、實驗時學生的動手操作以及實驗后的整理討論四個方面來著手處理,通過這四個方面的處理,初中科學實驗的教學能很好地開展,取得不錯的教學質量,值得所有教師去嘗試。

參考文獻:

第5篇:初中科學小實驗及原理范文

[關鍵詞] 農(nóng)村初中 科學課外活動 實施策略

一、農(nóng)村初中科學課外活動的地位與作用

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科學教育是一個能動的過程,應當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等活動來實現(xiàn)教育目標。教師應根據(jù)課標能動地發(fā)揮作用,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使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在科學活動中得到發(fā)展。初中科學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活動,而部分活動特別在農(nóng)村學校受到條件的限制,在課堂教學中是很難完成的。讓活動向課外延伸,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參與活動探究。通過課外活動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又能挖掘和發(fā)揮課外活動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1.科學課外活動能體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在課外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人,每一位學生都能自主參與并會展現(xiàn)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式,無形中發(fā)展了每一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課外活動能促進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不會憑空就能產(chǎn)生的,而需要通過各種形式來激發(fā)。好動和好奇是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課外活動的探究性、操作性、趣味性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因此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3.課外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課外活動的很多材料來自生活,學生在尋找和利用材料的過程中鍛煉了動腦與動手的能力,促使他們把理論應用于實踐,在解決科學的實際問題中提高了能力。

4.課外活動能增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有利于學生品德健康發(fā)展

課外活動中同學之間不分成績的好壞和性別差異,他們之間互動互助、合作交流,這都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和友誼。課外活動把教師和學生融為一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之間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互相融洽并進一步升華。

二、農(nóng)村初中科學課外活動現(xiàn)狀分析

筆者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初中學生的科學活動大部分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中,綜觀當前科學課外活動現(xiàn)狀,形勢不容樂觀,很少有教師去布置,即使有也是形同虛設沒有起多大的作用。筆者在這方面做了一些調查,發(fā)現(xiàn)其主要原因有:⑴客觀條件限制了課外活動的開展,特別是在農(nóng)村學?;顒硬牧蠝蕚潆y度大,學生往往由于找不到材料而無法進行活動;⑵各科課外作業(yè)特別多,學生忙于完成繁重的作業(yè);⑶學生不善于主動創(chuàng)造活動條件,缺乏主動創(chuàng)新的意識,依賴于現(xiàn)成的知識和教師的灌輸;⑷教師對課外活動不夠重視,缺乏有效的指導、評價及反饋;⑸家長急功近利,不重視活動,只關心子女的書面作業(yè)與考試成績,不配合子女對活動材料的準備;⑹現(xiàn)行的考評機制影響了課外活動的開展。綜上所述,一方面是教師缺乏新課程理念,對科學課外活動的地位與作用缺乏正確的認識;另一方面是許多教師沒有有效的實施策略去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

三、農(nóng)村初中科學課外活動的一般類型及實施策略

將初中科學課外活動進行分類整合,其一般類型有:探究性活動、制作性活動、家庭趣味性活動。

1.探究性活動

探究性活動是以具體問題為載體,創(chuàng)造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chǎn)生過程。活動的目的在于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1)精心設計活動方案。為了保證探究性課外活動的有效性,教師應有計劃地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的特點和學生已有實驗技能,合理地選擇一些適合學生探究的問題,作為探究性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一般來說,探究性實驗可以圍繞這樣六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事實和證據(jù)――檢驗假設得出結論――交流和評價。

(2)辯證地處理教師在探究活動中的指導作用。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動性,但并不意味著可以擺脫教師的指導。離開了教師的指導,探究性學習不可能得到完善和提升,但教師切不可代替包辦。以“探究種子的營養(yǎng)成分”為例,此課外活動不適合在家做,需要在實驗室完成。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進行適當?shù)姆纸M,并給學生提供干燥的種子及可能所需的實驗器材和物品,提示學生做出假設:種子中可能含有水、無機鹽、有機物(淀粉、蛋白質、脂肪)等。設計實驗方案:①水分的檢測。學生可能會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只有合理即可。②無機鹽的檢測。提示學生無機物和有機物區(qū)分的原理:有機物能燃燒,無機物不能燃燒。把種子放在酒精燈上點燃,最后燒不盡的灰即為無機物。③淀粉的檢測。對有困難的學生做適當?shù)奶崾荆旱矸鄣臋z測用什么方法?如何處理?④脂肪的檢測。把種子烘烤后放在紙上擠壓,觀察現(xiàn)象。以上檢測的方法教師只能對有困難的學生加以適當?shù)奶崾?,切不可步步告之。最后要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各自的不同方法,然后讓學生小結并寫實驗結論。

2.制作性活動

制作性活動是科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綜合利用學生所學知識,提高其動手制作能力。學生在制作活動過程中是不斷動腦筋、查資料、定方案的過程,也是運用木工、電工以及機械加工等基本技能的過程,能有效地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和發(fā)展非智力因素。

(1)激發(fā)學生動手制作的愿望。要讓學生把完成制作活動形成為內(nèi)心的一種愿望,而不是當作一種任務來完成。教師要激勵學生在制作活動中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只有當學生有了完成制作活動的愿望與興趣,制作活動才能順利進行。如在八下冊學了《指南針為什么能指方向》后,筆者要學生人人做一個指南針,到野外用來辨別方向。學生的制作熱情一下高漲起來。筆者發(fā)現(xiàn),無論哪種科學活動,只要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制作的興趣,就能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顯著效果。

(2)提供豐富易得的制作材料。每一次制作活動教學所需要準備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往往準備材料的時間比制作還要多。學生制作過程的順利與否,關鍵在于所用的材料。如何提供豐富易得的制作材料呢?一是課前教師要給學生布置好帶材料的任務,告訴學生與制作活動有關的材料、工具及替代品,以及尋得材料的場所和途徑;另一方面需要教師盡力準備齊全,以防學生沒有準備材料而在制作活動課上空閑起來。因此,學生用心收集材料,教師提供豐富的材料,是開展好科學制作活動的關鍵。

(3)組織好展示、評價活動。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勞動成果,通過多種形式來展示學生的作品,讓他們產(chǎn)生一種科學家搞發(fā)明似的成就感。展示的形式有:①在課堂上展示;②在實驗角展示;③在儀器保管室展示;④在各級教學用具及科技小作品評選中展示。不同的制作者展示出各自的成功作品,貢獻出自己的成功做法;在交流評價中學生學會涉取、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成果,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制作作品。

(4)讓制作活動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足的時間是保證學生有效制作的前提。一是學校實驗室課外要堅持開放,讓制作興趣濃厚的學生有制作場所,能夠得到教師的更多指導;二是教師可將一些制作活動布置為家庭作業(yè),鼓勵學生在家里進行制作,這樣能得到更為合適的材料。

3.家庭趣味性活動

趣味性可以說是學生進行活動的一種原動力。家庭趣味性活動的內(nèi)容具有趣味性、活動器材具有家庭化的特點。可收集生活中的化學藥品,如食鹽、食醋、雞蛋殼、鐵釘、鉛筆芯等。同時,可以用生活用品替代實驗儀器,如:用水杯代替燒杯、塑料飲料瓶作為反應容器、家用塑料小勺代替藥匙等等。

(1)要讓家長認識到活動在科學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家庭小實驗也是學習內(nèi)容,它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過程,自己尋找實驗用品,自己動手,自己總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動手的機會,彌補了課堂實驗的不足,使課堂知識得以鞏固。盡可能讓家長配合學生準備器材和藥品,使學生與家人一起完成實驗。這樣,氛圍輕松,讓學生體會到活動的樂趣。

(2)教師的指導必不可少。為了使學生少走彎路,提高實驗成功率,在學生動手實驗之前,教師要詳細地審查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糾正;對于學生難以預想的影響實驗效果的一些因素要提前向學生說明。此外,教師還應對家庭小實驗進行安全指導,對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安全問題要提前預測,提醒學生注意,并向學生介紹有關實驗中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防患于未然。

(3)對實驗結果進行驗收評價。家庭小實驗是學生在家完成的實驗,他們的實驗結果需要得到教師的驗收和評價。根據(jù)家庭小實驗的不同特點,可以采用不同的驗收方式。對于有實物樣品的實驗可展示樣品,師生共同參觀驗收;對于注重實驗過程的實驗可以采用手機錄像帶到學校展示。學生在參觀、比較、評價別人“實驗成果”的同時會主動對照自己的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和不足,分析原因。教師在對實驗結果驗收的同時,還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對于實驗的成功之處要充分肯定,對于不妥的地方要提出指導意見,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求實、嚴謹?shù)膶W習品質。

總之,科學課外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個性、創(chuàng)新精神、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科學課外活動的幾點建議

1.動課之前明確活動的內(nèi)容、目標要求,使活動的針對性強,內(nèi)容集中;但不能要求過死,要給學生留一定的空間,以便更好地展示學生的才能和個性。

2.課外活動應是課堂滲透與課外延伸相結合,活動內(nèi)容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應緊密聯(lián)系,合理應用。

3.設計課外活動有意識地定向于具體的科學目標,活動之后也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達到所期望的目標。采用適當?shù)膯l(fā)策略,讓學生在其活動基礎上總結出規(guī)律或結論,促進認識的升華,從而實現(xiàn)活動的真正價值。

4.課外活動的評價不要只關注結果,更應關注過程的評價,旨在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積累科學活動的經(jīng)驗。

5.課外活動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形式和手段,在開展課外活動時要把握好“度”,同時要長計劃短安排,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應有效果。

[參考文獻]

1.曾 剛 陽文凰 周筱芳《初中理化生實驗大全》[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6)

2.續(xù)佩君譯《國外中學實驗•物理》[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4)

3.韓小令《開展物理課外活動的嘗試》(《貴州教育》2008.21)

第6篇:初中科學小實驗及原理范文

關鍵詞:托盤天平;分度值;量程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4-0098

初中科學七年級上《走近科學》第3節(jié)建立健康信息檔案中有關于刻度尺、溫度計包括體溫計的使用方法介紹,第4節(jié)幾個重要的科學概念中有關于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介紹。其中,教材中關于刻度尺的使用介紹得比較詳細,對于刻度尺的讀數(shù)做了特別注明:測量值應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測量結果由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測量體重部分中沒有關于磅秤讀數(shù)的點滴介紹,但14頁小資料中有一張平均身高體重對照表。測量體溫部分中關于溫度計的讀數(shù)只提到讀數(shù)的方法與刻度尺相似。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中只介紹:讀出砝碼的質量和游碼所指示的質量,待測物的質量即為兩讀數(shù)之和??茖W教師在介紹這幾種定量實驗儀器時通常對刻度尺的讀數(shù)要求比較高、比較規(guī)范,而對溫度計和托盤天平的讀數(shù)介紹時一般只提到不需要估讀。從許多習題的參考答案中,筆者感覺有不規(guī)范(確切地說是不正確)之處。如:

例1. (2010.河南)將一礦石標本放在已調節(jié)好的天平左盤內(nèi),當天平重新平衡時,右盤內(nèi)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下圖所示,則礦石的質量是 g。(部分題目)

此題參考答案的讀數(shù)為:物體質量m=50g+10g+4g=64g。故答案為:64g。

筆者認為該試題答案錯誤,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定量儀器讀數(shù)要求

教材中雖然沒有對托盤天平的讀數(shù)問題作仔細介紹,但作為科學教師應該知道托盤天平作為一種粗略測量固體質量的儀器,雖然不需要估讀,但其讀數(shù)值卻能反映該托盤天平的準確度。該托盤天平的標尺分度值為0.2g(稱量標尺的分度值是天平的感量),故其讀數(shù)應到十分位,也就是說64.0g才是該題的正確答案。對于該問題筆者曾請教過多位資深科學教師,令筆者失望的是:一種說法是看題目中的情況,題目中已知的數(shù)值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幾位,那就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幾位,還有一種說法是:此題中游碼的指示值是4g,讀成4.0g那不是估讀了一位嗎?托盤天平是不估讀的所以該題的答案是64g,64.0g是錯的(另外甚至還補充了一句:小數(shù)點后末尾的0是沒有意義的。)。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說64g=64.0g,所以小數(shù)點后末尾的0不影響數(shù)值大小故沒有意義。但從科學定量儀器讀數(shù)的角度來說所讀數(shù)值不僅表示其數(shù)值大小,而且可以反映實驗儀器的準確度,所以64g和64.0g的差異大了,前者可以看出其測量儀器的分度值為1g,而后者明顯其測量儀器的分度值

二、教材中也有間接說明

科學教師只要仔細思考不難明白托盤天平的讀數(shù)問題??潭瘸叩淖x數(shù)要求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而托盤天平不需要估讀那就是讀到最小刻度位,而該托盤天平標尺的最小刻度位是十分位所以該題答案是64.0g才是正真正確的。如果是初中階段想要放寬要求64g也不算錯(也給分)那是可以的,但參考答案給的是64g就不對了,不僅是對學生而且對教師的導向性都是錯誤的。

三、高中階段的要求

在高中化學學習中就經(jīng)常會涉及托盤天平的讀數(shù)問題。例如:高一時關于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中最基礎的題目:現(xiàn)實驗室需配制1mol/L的NaOH溶液100ml需稱量氫氧化鈉多少克?類似的題目不管在平時還是在省會考或高考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那就是4.0g。再如在高中階段的實驗題中有許多關于物質質量的計算問題,其計算結果必須保留到十分位。對于看似如此簡單的一個問題我們的學生總是搞錯,筆者認為這也和我們初中階段對這一問題不加注意有關。曾有教師這樣說,“這是高中和初中不一樣的地方”;也有教師說我們的學生讀了高中以后回來說:“我們高中老師說你們初中老師教的是錯的”。該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是:“是的,高中和初中是不一樣的”。真的不一樣嗎?同一個儀器同樣是科學領域可以不一樣嗎?作為一名科學教師難道不應該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嗎?也有教師會說,有些型號的托盤天平分度值是1g的不一定能準確到十分位。這也是這個題目答案非4.0g不可的另一原因,托盤天平屬于定量測量儀器,而所有定量儀器使用前都必須根據(jù)其量程和分度值選擇合適的儀器,所以中學實驗室要稱量4.0g的物質,選擇量程為100g分度值為0.1g的最合適。而且中學實驗室中常備的托盤天平就是量程為100g分度值為0.1g或量程為200g分度值為0.2g的托盤天平。

源于以上三點理由,筆者堅持該題正確答案為64.0g。

例2. (廣東初中生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第13題)某托盤天平的全部砝碼及標尺如右圖,此天平的稱量(即稱量范圍)是 g。若將此天平調節(jié)平衡后測一物體的質量,物體應放在 盤。當加入一定量的砝碼后,發(fā)現(xiàn)天平的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左側,再加入最小的砝碼,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這時應該 ,直至天平平衡。

該題,筆者最先是在學生自己從新華書店購買的資料中看到的,當時就覺得該題的第一空很奇怪,怎么會有這樣的題目?這不是為了出題而出題嗎?后來上網(wǎng)搜索了才知道此題的出處。出題者對第一空設計意圖很明了,就是根據(jù)砝碼和標尺最大示數(shù)確定該托盤天平的量程是210g。提供的參考答案就是是210g,但這對嗎?筆者認為該題的答案不是210g而應該是200g。理由如下:每架托盤天平的底座上都有銘牌,銘牌上標有分度值及Max值。從托盤天平的設計原理看其量程應取決于刀口的應力承受能力。砝碼盒內(nèi)的砝碼質量和個數(shù)是根據(jù)測量時的需要,設置最少個數(shù)的砝碼就能測量量程以內(nèi)的各種質量值而配置的。由于砝碼是一種標準質量,出廠時就大致根據(jù)托盤天平的量程配置砝碼,所以會出現(xiàn)所配砝碼總質量略大于天平量程的現(xiàn)象,小質量的砝碼及游碼主要是為完成精確稱量用的。如果超過了Max值可能會使支撐橫梁的刀刃損壞,影響天平的精確度。實驗室常用托盤天平的量程是:100g、200g、500g、1000g其對應的分度值為其量程的1/1000,即0.1g、0.2g、0.5g、1g,而中學實驗室中學生用的托盤天平一般為前兩種居多。很明顯對于該題第一空,命題者肯定沒有仔細思考同時也反映出在平時的教學中這位教師對托盤天平的銘牌沒有加以留心過。網(wǎng)上對該題的討論也較為激烈,有的認為托盤天平量程應該看銘牌Max值,有的認為看砝碼質量之和,有的認為看砝碼質量之和加標尺示數(shù)最大值,還有的認為有銘牌看銘牌沒銘牌看其他的。一架托盤天平可以出現(xiàn)如此多不同的量程嗎?這科學嗎?筆者對后幾種情況均持保留意見,作為一名科學教師介紹的知識首先應該是正確的、符合科學事實的,其次再思考教學方法等問題。科學教師不能只本著提高學生考試成績而忘了自己應盡的本分。

初中科學課程是以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立足學生的發(fā)展為前提。教師應本著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精選基礎知識、技能與方法,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huán)境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科學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多思考、多提問、多動手、多動腦,立足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隊伍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為此,我們可以做些什么?思考再三,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四點:

1. 立足教材和課程標準

面對教材,不斷思考教師該教些什么?怎樣教?學生該學些什么?怎樣學才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1)教師應認真反復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幅圖、每一張表格、每一個數(shù)據(jù)、每一個實驗,通過反復推敲,找到最合理的解釋最有效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到正確的知識、科學的方法、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要領,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態(tài)度。(2)精選習題,根據(jù)教材和課程標準篩選習題,做到習題為教學知識服務,而不是以習題為中心,習題上有什么教師教什么。另外,要不斷地對習題中的答案質疑,科學在不斷地探索和發(fā)現(xiàn)過程中,人類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改變。

2. 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更新教學理念

通過閱讀教學理論論著或教育專家的隨筆、參加學科培訓、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及聽課、評課等活動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時探討在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彌補自身不足,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以適應不斷發(fā)展的社會形式。

3. 加強學科知識學習

作為初中科學教師,我們不僅要對初中科學教材爛熟于心,也要利用課余時間翻看高中物理、化學、生物教材,了解學生下一階段將要學習哪些知識,有利于提高和完善自身科學知識的同時,教師能更好地把握初中科學教學時的度。利用課余時間翻看教學參考叢書,從中了解當前同仁們正在討論或研究的問題。每年不僅要看和做各地中考卷,還要關注高考試題的變化和要求,有利于自身把握的教學方向。

4. 不斷反思

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自身逐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對教學實踐的判斷、思考和分析能力,從而為進一步深化自己的實踐性知識,乃至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論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立足于教學實踐,細細品味深入鉆研,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和能力。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jīng)驗+反思?!?/p>

以上幾點看似簡單實則不易,但我們至少要有這樣的意識,經(jīng)常對照、不斷努力,做不到完美但可以減少缺點。

第7篇:初中科學小實驗及原理范文

科學實驗 科學教學 培養(yǎng)興趣 思維習慣

一、科學實驗能培養(yǎng)學生興趣,激發(fā)求知欲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學生努力學習的強大動力。我國《初中科學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總目標對初中學生又進一步提出了“發(fā)展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提高對科學的興趣”的總體要求。所以,我們廣大的教師必須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的重要性有一個高度認識。

通過實驗,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科學課的直接興趣,但是,對實驗的作用和應用決不能停留在直接興趣的水平上,否則學生會僅僅滿足于看實驗現(xiàn)象,看新奇的實驗結果,而不會自覺地遷移到科學理論地學習中去。我們需要注意地是,如何通過實驗激發(fā)直接興趣,然后過渡到間接興趣。即不僅讓學生看實驗,而且要讓學生有動手的機會;不僅讓學生注意新奇的現(xiàn)象,而且要讓學生體會實驗的過程;不僅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樂趣,而且讓學生體驗實驗中的艱辛和困難;不僅讓學生掌握實驗的技能,而且鼓勵和引導學生將實驗與理論學習結合起來,促進科學概念的學習和規(guī)律的掌握。對于科學這樣較難的課程,一定要注意間接興趣和直接興趣的轉化,否則,淺層次的直接興趣一旦消失,深層次的間接興趣無法建立,那么科學實驗教學將很難有效地展開。

二、科學實驗能提供感性認識,奠定學生思維的基礎

科學學習中,有許多科學概念和科學規(guī)律都是比較抽象的,根據(jù)初中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脫離了感性認識,理解起來就很困難。這不僅是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造成的,更重要的是由學生的思維品質造成的,或者說就學生的生理發(fā)展來看,也應該為他們提供感性認識的基礎,否則就會極大地影響教學的質量。

從另一方面看,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的關于自然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會對科學教學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而在很多情況下,它們也會產(chǎn)生很大的阻礙作用。因為從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多來自復雜的運動形態(tài)的組合,如力、熱、電、光等現(xiàn)象交織在一起,本質與非本質的因素交融在一起,簡單的規(guī)律往往被包裹在復雜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中,容易迷惑學生的理解。例如,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雖然生活中每個家庭都有平面鏡,但僅靠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很難得出像與物等大這一規(guī)律的。這是由于人的視覺和感覺造成的結果,而通過簡單的實驗,結果就一目了然了。

三、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思源于疑,沒有問題就無以思維。因此,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出啟發(fā)性問題,創(chuàng)設新異的教學情境,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引申,讓學生發(fā)掘其內(nèi)涵和外延,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進行創(chuàng)新分析,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去探索新的問題。如在教學“活動:密度知識應用交流會”時,分成四組內(nèi)容,一組是解決“體育課用的鉛球是鉛做的嗎?”二組是測量“不規(guī)則磚塊的密度”;三組是“選種用鹽水的密度的測定”;四組是測量“課桌體積有多大?”教師:“同學們的桌上放有一些實驗器材,你可以利用這些器材進行設計,也可以不用,你還需任何器材,實驗室都有,把你想要知道的什么問題通過實驗來解決吧”。學生閱讀教材討論熱烈,思維非?;钴S。有的在考慮要解決什么問題;有的在考慮實驗原理是什么;有的在考慮所需器材、可能有的方法和實驗步驟(教師巡堂參與),然后讓學生討論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四、在動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讓動手成為一種學習樂趣

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人們的許多科學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地總結和思索得來的。因此,在科學實驗課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同時了解實驗器材的構造和性能,使用方法是做好實驗的保證,并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在教學“用電流表測電流”和“用電壓測電壓”實驗時,特別強調電流表、電壓表的特點及“+”、“-”接線柱的接法,反復練習兩表在電路中的連接方法,及讀數(shù),要求達到熟練程度,不出差錯,為以后的“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測定小燈泡的功率”、“焦耳定律”等實驗中的連接、讀數(shù)技能達到規(guī)范準確打下基礎,并能夠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推理得出正確結論。只有學生實驗技能提高了,才能獨立動手操作解決一些課外的電學小實驗遇到的問題,達到“授人以漁”之目的。

讓動手成為一種學習樂趣。方法一: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課外小實驗、小制作比賽活動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學習。學生在動手完成各種小實驗、小制作過程中,思維異?;钴S,學習欲望高漲,參與意識增強,都迫切地希望進一步探索問題。通過課外實驗,學生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就比較深刻、牢固。比如,我們組織開展的“小實驗大作用”活動,展示中的“日光燈啟輝器中雙金屬片的自動控制作用”有男生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成民房家庭火災報警器,雖作用不大卻顯示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給雞“自動喂水”裝置、制作“橡皮筋測力計”、制作“針孔照相機”、“風向標”“紙盒燒開水”、“樓梯開關”等小制作,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學的心理特征。

方法二: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走進實驗室做實驗,驗證學生平時的猜想,把一部分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這樣能激發(fā)學生動手實驗的興趣,這也新課程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目的。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認識到搞科技發(fā)明的奧秘在于善于動腦,勤于動手,打破搞科技發(fā)明高不可攀的神秘感。

方法三:每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的方法新的結論時,教師在教學中要即時加以肯定和鼓勵,使學生有種成就感。

五、科學實驗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

實驗本身是一個嚴格的科學過程,它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容許有半點馬虎?!盃恳话l(fā)而動全身”,而且“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只要實驗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問題,就可能影響整個實驗的成敗。實驗過程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偶然性和意想不到的結果充滿了實驗的過程,它需要學生具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和不怕困難、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而且實驗的結果必須是真實的,虛假的結果蒼白無力,實驗是最務實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嚴謹?shù)墓ぷ髯黠L、堅韌的意志品質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六、結束語

科學實驗是初中科學教學的基礎,其在科學教育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茖W教學如果離開了基礎實驗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充分利用好科學實驗器材,對推進課程改革,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尊重自然規(guī)律,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有著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傅劍敏,樓國康.初中實驗會考的改革設想[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3,(12) .

[2]賈立洋.科學實驗對學生認知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J].教育教學研究,2008,(10).

第8篇:初中科學小實驗及原理范文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科學;隱性知識;應用

思維導圖是一種幫助我們思維和記憶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種全新的筆記模式,它以直觀形象的框架圖示建立起各個概念,將知識結構圖像化。思維導圖也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有利于人腦的擴散思維??茖W思維導圖是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建立的,以應用思維導圖為主的科學教學方法和科學學習方法。使用科學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科學時,把握全局;分析習題時,理清思路;梳理知識時,突出重點;解決問題時,抓住關鍵。

科學教學中的隱性知識是指隱蔽在教材中沒有直接表述出來的知識內(nèi)容和知識聯(lián)系。新課程改革以來,《科學課程標準》和科學中考的《考試說明》都越來越強調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隱性知識”的挖掘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科學知識框架的構建鞏固和學習科學能力的提升,更直接影響到科學學習的效果和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如果把知識比作一場盛宴,顯性知識就是能夠用眼睛觀察直接獲得的用料、數(shù)量、色澤等部分,而隱性知識則是美食的具體口感、香味、咸淡,非品嘗不能獲得。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科學思維導圖是學習隱性知識的有效認知工具,它能將隱形知識的隱蔽性顯示出來,便于我們進行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本文主要從科學教材中章節(jié)的引言、專題的標題、教材圖表圖畫、課標、教材中的實驗等問題,運用科學思維導圖的方法,以案例的形式將初中科學隱性知識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粗淺的分析。

一、思維導圖在隱性知識學習中的應用

(一)梳理知識,建構網(wǎng)絡浙教版《科學》教材七年級上第4章在引言中有如下描述:“我們認識了地球、月球、太陽和星星…...物質有哪些存在的狀態(tài)?物質存在的狀態(tài)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不同物質有什么不同的特性?”設置這樣的引言目的是使學生在開始學習本單元時,能夠迅速抓住核心問題,在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fā)學習興趣的同時,又增強了教材的啟發(fā)性和引導性。但短短的幾句話里,包含著很多的隱性知識,一般學生在自學教材的時候,往往并不注意,不少教師在教學中,也往往一筆帶過,覺得沒有多少值得講解或可以講解的東西,沒有使引言起到應有的作用。如果,我們在新課學習或者復習中,適時地使用思維導圖都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本章知識的引言,我們可以采用如下思維導圖:

(二)縱橫拓展,挖掘提升

利用思維導圖有利于將教材知識往細處挖掘、往寬處拓展、往高處提升。

浙教版《科學》教材八年級下第4章第2節(jié)“電生磁”中有如下內(nèi)容:

學校的電鈴是怎么響起來的?磁懸浮高速列車是怎么“懸浮”的?我們還是從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Hans Christian Orsted)對電流磁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說起。下列是模仿奧斯特在1820年時的實驗。

活動:

1.在小磁針的上方拉一根與小磁針平行的直導線,當直導線上通電時,你觀察到了______

改變電流的方向,觀察小磁針的稍轉方向______

2.在有機玻璃板上穿一個孔,一根直導線垂直穿過小孔,在玻璃板上均勻地撒上一些鐵屑。給直導線通電后,輕敲玻璃板,觀察鐵屑的分布情況。

通電導線的周圍和磁鐵一樣也存在磁場。電流的磁場與電流方向有關,改變電流方向,磁場的方向也隨之改變。

直線電流磁場的分布規(guī)律是:______這是著名的奧斯特實驗,教材顯性的知識是:一是通電導體周圍確實存在磁場,通電導體下方的小磁針發(fā)生了偏轉,說明小磁針受到“力的作用”,而這個“力”就是通電導體產(chǎn)生的磁場對小磁針的作用;二是通電導體產(chǎn)生的磁場是以導體上各點為圓心的同心圓,即可以用圖4-20的直線電流的磁場實驗來模擬顯示。但對于學生來說,隱藏在活動背后的隱性知識卻是很多,并且既給學生激發(fā)了好奇,但也帶來了很多疑問,這時候可以結合學生的疑問建立如下思維導圖。通過將學生頭腦中的疑問化為顯性的知識,將學生難以表述的問題以框架結構得到了呈現(xiàn),將實驗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問題引導給予強調。這樣不僅使教材中的隱性知識得到了顯性化的呈現(xiàn),拓展了教材中的隱性課程資源,也使學生的學習困難明顯下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動力。

(三)突破重點,解讀難點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第2章第3節(jié)“大氣的壓強”中,有一個實驗,如圖,“覆杯時紙片為什么掉不下來”?教材安排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但在實驗的背后卻隱含著包括大氣壓的作用方向、大氣壓的大小、液體壓強等知識,這是一個難點,不僅在于實驗是否能夠順利完成,并且關系到學生能否全面思考、能否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對以上的隱性知識進行聯(lián)

想及了解。如果,我們在進行該實驗時,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展開了充分的思考和討論,就能清晰地將其中的隱性知識展現(xiàn)出來。

關于大氣壓強知識的教學,從學生認知的角度看,認為紙片不會掉下來是因為大氣壓的作用只是一個假說,而不是結論。學生可能提出的“紙片被水粘住了”猜想,對學生來說更具有直接的生活經(jīng)驗。如何化解這一猜想中錯誤的前概念,使學生真正在心理上和認知上接受正確的認識,建立科學的概念,是本節(jié)教學的關鍵和重點。在這一教學案例中,以思維導圖為線索,結合實驗的具體步驟和操作過程,配以教師的分析和學生的提問討論,明顯地更有利于學生科學概念的建構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4.化零為整,形神皆備

科學學科的知識錯綜復雜,但有關知識之間不是絕對孤立的,而是隱藏著密切的內(nèi)部聯(lián)系。因此,只要善于繁中抓簡,亂中抽線,就能抓住跳動在科學知識中脈搏。隱性知識大至整冊書,小到一章一節(jié),無所不在。我們結合綜合的實際知識,運用思維導圖,設計了一堂“汽車上的科學”復習課,將各知識點進行了有機的聯(lián)系。

通過這樣一張思維導圖,既將整節(jié)復習課的教學內(nèi)容完整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有利于他們深入學習和理解,細化他們自己覺得尚有欠缺的內(nèi)容,補充和梳理相互關系;也為他們在復習其他內(nèi)容時,提供了一個復習的樣本,可以模仿進行類似的知識歸納、分類和總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更體現(xiàn)了科學學科的綜合性和實際性,使得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往往是有不同體現(xiàn)的,也是綜合性的表現(xiàn)的,我們的學習只是為了方便,而將知識分拆成不同的概念、規(guī)律,實際運用時,要將多個知識綜合性地思考。

二、利用思維導圖開發(fā)隱性知識的方法

(一)抓住主要問題

要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有效地利用思維導圖,關鍵要抓住主要的問題。在學習概念中,思維導圖就要圍繞概念展開,在分析問題時,就要將問題全面展現(xiàn),在操作實驗時,就要將實驗的難處、關鍵處點到、分析清楚,在復習舊知識時,要將知識的脈絡完整地呈現(xiàn),讓學生有想象的空間和著力處。

(二)構建知識網(wǎng)絡

正如前面提到的“科學學科的知識錯綜復雜,但有關知識之間不是絕對孤立的,而是隱藏著密切的內(nèi)部聯(lián)系?!崩盟季S導圖能夠很好的對科學知識及其關系進行重新整合、分析、歸納和概括,教師可以通過專題復習或單元復習的途徑,加強對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的聯(lián)系,構建科學知識的網(wǎng)絡體系。

(三)注重講練結合

第9篇:初中科學小實驗及原理范文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自主探究;初中;科學教學

作者簡介:鄭斌(1973-),男,大學本科,中學高級,初中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課堂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多年的課改由很多部分組成,其中包括課堂教學的改革,評價系統(tǒng)的改革,學生學習方式方法的改革等,這與傳統(tǒng)課程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相比以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新課改的到來而有所提高,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系統(tǒng)也相比以往更為全面,這些都是有益的.從新課改以來的初中科學(內(nèi)容涵蓋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教學來看,筆者認為在教師理念的轉變前提下,最重要還是緣自課堂教學的改革,正是因為有了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多元化,使得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有了更廣泛的嘗試,這正是本文要觸及的點──以探究式模式來進行課堂教學.

筆者認為,這跟我們傳統(tǒng)教學有很大的關系.首先,從小學開始的講授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備課精細化替代了學生的積極思考,教師缺失對“度”的把握導致學生不愛動腦;其次,在中考指揮棒之下,受教師自身傳統(tǒng)教學習慣的影響,多數(shù)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教師處于主體地位,致使學生的學習往往是被動式的,灌輸式的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要改變這一陋習,首先,教師要轉變理念并改變課堂教學方式,用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學去獲得科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是符合實際、符合課改的要求――努力培養(yǎng)具備探索精神和具備發(fā)展?jié)撃艿膶W生.那么課堂教學如何做才能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培養(yǎng)呢?筆者認為,想要從傳統(tǒng)教學中去創(chuàng)新,既不簡單也并非艱難.之所以說不簡單:其一,教學要創(chuàng)新,必然經(jīng)歷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和能力.其二,把握方向,從文本中去尋找并挖掘素材,可以是問題的提升,也可以是課后閱讀、課外讀物、生活生產(chǎn)中的體驗與實踐等.其三,通過探究性教學進而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自主、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允許的范疇內(nèi),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進行科學知識的探究,通過探究性教學培養(yǎng)其科學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本文將結合華師大版初中《科學》《電阻》這一內(nèi)容進行的探究性教學的嘗試,并對教學設計進行了思考,不足之處請讀者指正.

1打開探究之門

師:請同學們觀察事先帶來的各種電線,談談你們的“發(fā)現(xiàn)”并提出你們最感興趣的問題?

生:4―6人為一小組,分小組討論,各小組提出問題.

(由觀察導線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提出的探究問題與教師教學預設融為一體.因此,學生的討論很熱烈、課堂充M了合作、探究的氣氛.)

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1)一般電線內(nèi)部是金屬絲,外部包有一層塑料;(2)為什么普通電線內(nèi)部多用銅絲制成,可否采用其他常見金屬材料來代替.

教師結合問題(1)要求學生再聯(lián)系舊知及實物,加深對導體、絕緣體概念的理解,并指出導體和絕緣體都是重要的電工材料.然后教師結合問題(2)引導學生思考;能否用鐵絲或普通不銹鋼絲等材料來代替銅絲?從而打開課堂探究之門.

探究問題一:探究粗細、長短都相同的銅絲、不銹鋼絲、鎳鉻合金絲等不同金屬絲的導電情況.

各小組進行討論,討論設計實驗的思路、討論分析合理的實驗方案.

(小組交流,師生交流,對探究問題進行假設,提出實驗探究方案,展現(xiàn)學生思維過程、思維內(nèi)容和方法.讓學生學會如何設計實驗、對比分析實驗方案,找出最合理的方案.教師不要急于評價、發(fā)表結論性意見.這樣可以讓學生相互合作、補充、糾正、完善.)

師:講述實驗設計的基本要求,如合理取材,處理對照,控制變量等.

生:實施設計的實驗方案(如圖1),做好實驗結果記錄.

(教師實驗前的指導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很重要.這樣學生對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實驗探究,體驗實驗過程,得出實驗結果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很有興趣,觀察很細致.碰到有些實驗結果與他們預想的不相符合時,感到詫異、奇怪,促使他們?nèi)ベ|疑、再思考、再討論、再實驗.)

生:通過觀察燈泡的亮暗去推測通過的電流大小,并發(fā)表見解.(粗細、長短都相同的不同金屬絲導電能力不一定相同,換言之它們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師:組織討論本次發(fā)現(xiàn)的意義.⑴粗細、長短都相同的金屬絲導電能力跟導體的種類有關;⑵不同導體的電阻可能不同.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比較、分析,確認導體對電流有阻礙作用,并且使學生明確怎樣用實驗的方法來比較導體電阻的大小.從而初步突破“電阻”這一教學重難點.)

師:組織學生研讀“電阻”這一節(jié)內(nèi)容,并積極鼓勵合作探究和對有效信息進行收集.

生:可能性的發(fā)現(xiàn)和提問:((1)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符號R,電路圖中的符號單位:歐姆(Ω);(2)對書本第77頁框表中所列的幾種導體在一定條件下的阻值數(shù)據(jù)提出猜想:導體電阻除與材料有關外,是否可能還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及溫度有關.)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安排的目的有二,一是讓學生自行進行知識構建,突破“電阻”這一教學重難點;二是打開新的探究之門.)

探究問題二:探究導體電阻的大小跟導體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生:小組討論,設計實驗(如圖2),進行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結果.

(學生剛學會了如何設計實驗,遇到新問題,躍躍欲試,氣氛非?;钴S)

生:各小組討論結果,并互相交流得出較好的實驗設計的思路、方案和實驗結果:

導體長度越長則電阻越大.

師:組織討論本次發(fā)現(xiàn):某段電路中的電阻可以改變,做法之一就是改變導體接入電路中的長度.并提出問題,是否可根據(jù)導體的這一特性制作“可變電阻器件”.

(此時,教師應抓住學生急于解決問題的心情,啟發(fā)、引導.)

2創(chuàng)新與實踐

創(chuàng)新課題:設計一種可以改變電路中電阻大小的器件.

設計依據(jù):上述實驗設計,實驗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由學生給出)

設計選材:小組討論,師生互動探討材料選擇.(主要材料選擇:⑴可選擇金屬電阻絲,因為它的韌性和可塑性好;⑵為便于使用,又不影響導體電阻,需用絕緣體制作配套的固定裝置.)

設計過程:小組合作,師生合作“制作”變阻器模型(見圖3).

(1)繞線(作用:減小空間范圍)

(2)抽頭(作用:取不同阻值)

(3)設滑片(作用:可任取相應阻值)

(4)裝固定架(作用:便于操作)

師:組織學生觀察實驗室中的“滑動變阻器”并探究有效接法與變阻情況.

生:小組討論得出:(1)接“A、B阻值最大,接C、D阻值幾乎為零,且無法變阻.為能變阻,正確接法應接A(B)和C(D);(2)若接A和C(D),則P向A移動阻值減小……

師:提醒學生注意“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實踐操作:使用變阻器改變燈泡亮度.(實驗過程由各小組完成).

師:由于選材和變阻方式不同,變阻器會有很多種類,課后請同學們也試著設計一種變阻器,并了解實際生活中的其他變阻器件的應用.

(本環(huán)節(jié)重組了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設計――實踐”這一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過程,讓學生主動突?!白冏杵鳌边@一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充分體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即“知識”乃是一種“探究的活動”,并不是絕對的、不變的結論.)

3小結與延展

師生共同構建多維度課堂小結,并對下一步探究方向做出O想.

師:補充介紹“超導體和半導體”的有關知識以開闊學生視野;“超導現(xiàn)象”由各小組課后去收集有關資料和信息,并在下一課時進行匯報,交流.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重在從多維度建構課堂小結,并通過師生交流設置“課堂留味”,以收“課雖停而思未止”之效.)

教師:師生共同構筑的“知識樹”.

4教學體會與反思

本節(jié)課是一位教學一線的教師實踐,簡單描述了在初中科學探究性教學上的淺顯嘗試,筆者發(fā)現(xiàn)與原來傳統(tǒng)教學設計比較,取得了一些效果,主要表現(xiàn)為:⑴學生學習興趣明顯提高,表現(xiàn)在課外實驗完成率提高,且克服了以往實驗設計的思維定勢.⑵學生的學習從課內(nèi)延伸到了課外.無論實驗成功與否,學生通過在課內(nèi)外的實驗觀察和相互交流啟示中,探究了橫截面積與溫度對導體電阻的影響.⑶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參與小組討論、動手實驗的機會多,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上述教學實踐,筆者注意到課堂教學中使用探究性教學的優(yōu)點:其一,通過探究性教學,學生可以對科學概念、規(guī)律、原理等進行自主學習和剖析,為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思維能力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其二,從探究性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上來說,教師所使用的探求知識內(nèi)容的方式,將教材中的概念課探究得栩栩如生,促成學生形成了探究―學習―思考―提升的學習過程;其三,探究式教學在促進學生思維活躍程度、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大加強了學生科學學習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的認知深度和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些更是初中科學有效教學的重要體現(xiàn).探究性教學是新課改以來課堂教學中值得教師深入研究的一種教學方式,其相比傳統(tǒng)教學有著無可替代的優(yōu)越性,因此是非常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從這樣的教學模式中也看出新課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良苦用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