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范文

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

第1篇: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范文

一、虛擬情境設計

有時,有些物理知識從正面理解較為抽象,若以虛擬法從反面去理解,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迅速地去理解物理知識。所謂虛擬法,就是虛設一個與真實情況相反的物理條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謬的結果,從而證明虛設條件不成立,從反面證實并強化真實的物理結論。這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起到發(fā)展其思維能力的作用。

例如,在講“重力”概念時,引導學生討論:假如沒有重力,會出現(xiàn)一些什么樣的生活場景?這個虛擬的情境的設計,使學生興趣大增,他們給出了很多有趣的回答:泰山壓頂腰不彎,人輕輕一跳就離開了地球……在講“摩擦”概念時,引導學生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說出幾個合理的生活場景。學生們暢所欲言,積極的討論出:人無法走路,無法握住物體,無法戴上手套、穿上襪子……。在講“電流的磁場”時,引導學生討論:假如沒有了電流的磁場,會給人們帶來哪些不便?有的說:“就不會有電磁起重機了?!庇械恼f:“就不會有電鈴、電話了?!薄@一個個虛擬情境的設計,不僅使學生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而且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而且印象深刻。

二、實驗探究情境設計

學生是充滿心理活動的有機個體,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調(diào)動學生的全部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投入。初中生具有活潑、好奇,樂于動手動腦的特點,故課堂教學中可盡可能多的創(chuàng)設實驗探究情境,在學生親自經(jīng)歷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所以,有必要作好課本上的所有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不能以說代之,或黑板上做實驗。還可以自己設計一些小實驗,讓學生投身其中。如在學習“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方法”時,可以用兩手“搓一搓”使手發(fā)熱和用“哈一哈”使手暖和來體會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改變物體內(nèi)能方式的等效性,不可因為這些實驗似乎“早已知道”而不“動動手”。學生在實驗中大都表現(xiàn)非?;钴S,通過實驗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這樣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故事情境設計

很多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适轮卸己杏嘘P的物理知識,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挖掘故事中的物理知識,探究物理規(guī)律,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懸念,激發(fā)學生興趣。

如在“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教學時,講刻舟求劍的故事;在進行“速度”教學時,講龜兔賽跑的故事,在進行“浮力”教學時,講曹沖稱象的故事,講阿基米德辨別真假皇冠的故事;在進行“重力”教學時,講蘋果落地的故事,講比薩斜塔不倒之謎;在進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學時,講蘋果變成炮彈的故事;在進行“慣性”教學時,講太空行走為什么不掉下來的故事;在進行“磁場”教學時,講指南針的故事;在進行“電流的磁場”教學時,講科學家奧斯特的故事……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使學生處于典型的物理情境中,出現(xiàn)疑惑,產(chǎn)生沖突,激發(fā)動機,從而為發(fā)揮主體作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

四、問題情境設計

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成長時期,不可能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適時地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持久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

如在進行“浮力”教學時,可提出問題:為什么有時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萬噸巨輪,而有時候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鐵片?問題的提出立刻引起了學生激烈的討論。如在復習“物態(tài)變化”時,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出發(fā),提出問題:①為什么吃冰棒解熱?②北方冬天菜窖里為什么通常放幾桶水?③水能滅火是因為水澆在燃燒的物體上發(fā)生了怎樣的物態(tài)變化?④炎熱的夏天,從冰箱里拿出的茶葉能否立即打開包裝?⑤如何辨別規(guī)格、型號相同的兩只新舊白熾燈泡?這些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提高了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生學完了功、功率和機械效率之后,我設計了有程序的課堂提問,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做功多的機械,功率一定大?②做功花時間少的機械,功率一定大?③功率大的機械,一定省力?④省力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⑤功率大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⑥做功多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等等。由于教師連續(xù)不斷的啟發(fā),促使學生探索性思維連續(xù)不斷,從而主動學習,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五、藝術情境設計

奇異的動畫設計,在引人入勝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如水銀有毒,課堂上不能演示托里拆利實驗,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全過程,通過音、形、聲、像等多元信息對學生感官的刺激,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全體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體現(xiàn)了多媒體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魅力。

誠然,老師不可能每節(jié)課都做課件,精美的圖片,給學生以視覺的沖擊,也可以既簡單又省時地創(chuàng)設情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講“光的反射”時,出示雄偉的高山在水中的倒影的圖片,學生在賞心悅目之時,分析和解決了“為什么水中出現(xiàn)的是高山的倒影?”這個問題。

在學習“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時,課前可以在教室里播放悠揚的音樂,耳濡目染,獲取感性認識。課中可列舉播放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聲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梢宰寣W生才藝展示:吹口琴、笛子,拉二胡、手風琴等,通過創(chuàng)設這些藝術的情境,給學生以美的藝術熏陶的同時,掌握物理知識,解決物理問題。

六、幽默情境設計

物理學一向以嚴謹、抽象、刻板著稱,但也需要增加一些趣味性。在課堂教學中若能夠恰當?shù)卦O計一些幽默笑話情境,會活躍課堂氣氛,不僅讓學習變得輕松,還極其巧妙地掌握了知識。

如在“壓強的單位”教學時,我給同學們講了這樣一個物理學家天堂躲貓貓的笑話:一次,天堂的所有科學家一起玩躲貓貓。很不幸,論到愛因斯坦找人。所有科學家都躲了起來,但除了牛頓。牛頓只是在愛因斯坦的面前畫了一個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了中見。愛因斯坦數(shù)完數(shù),就看見了牛頓,馬上叫到:牛頓出局!牛頓卻死不承認。結果其他科學家都出來了并幫牛頓證明牛頓沒出局。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時,牛頓胸有成竹地說:我是站在了一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中間,也就是說,我是牛頓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在歡聲笑語中,同學們掌握了壓強的單位。把這樣的笑話搬到課堂上,可以增加幽默的效果,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快樂的學習氛圍,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彌補物理老師往往嚴肅有余、幽默不足的缺點。

七、競爭情境設計

根據(jù)中學生年齡特征,對于競爭性、冒險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樂不知疲。若利用這一心理,在教學情境中設計一些競爭情境,可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斗志,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第2篇: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范文

一、中學物理課堂實驗的設計應充分體現(xiàn)科學性

任何一個實驗的目的要緊繞教學內(nèi)容,實驗原理有充分的科學依據(jù),實驗的現(xiàn)象能反映客觀規(guī)律,實驗裝置步驟和操作方法都不違反科學要求。課堂實驗的科學性,要求在演示過程中應實事求是、科學嚴謹,如果實驗失敗,應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解決的方法,避免弄虛作假,從而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失去實驗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二、課堂實驗的設計要有目的性

設計實驗要考慮到指導學生認識實驗儀器,實驗結構,啟發(fā)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原理、要求和相應的思想方法。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看什么,看到了什么以及為什么。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分析,做課堂實驗不同于小孩玩玩具。例如小孩玩玩具車只是對汽車新奇,覺得好玩,他們很少考慮汽車為什么會走,走的原理是什么?而任一個實驗的設計都有一定的目的,實驗的裝置過程是為達到這個目的而設置的,整個實驗過程也圍繞此目的進行。

三、課堂實驗的設計要確保成功

課堂實驗實質(zhì)上是把物理現(xiàn)象重現(xiàn),讓學生親眼目睹或親身感受到物理規(guī)律的效果,然后分析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若實驗不成功,不僅浪費了時間,也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如在“摩擦起電”這一節(jié)中,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是個很重要的實驗,實驗時為了避免空氣潮濕影響實驗效果,可以使用烘箱,效果會好很多。

四、課堂實驗的設計要簡易方便、直觀性強

課堂實驗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有清晰的了解。通過實驗,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應該是一幅簡單而清晰的物理圖像,在設計或選擇實驗時,實驗裝置要盡量簡單,操作要簡便,實驗原理和過程一定要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使學生感到物理實驗實在、可信,自己也能操作。一定要避免實驗裝置復雜、操作繁瑣的實驗,那樣會使學生感到像魔術師做魔術一樣,弄得神秘莫測,糊里糊涂。

五、課堂實驗的設計要控制好時間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若實驗設計時向過長,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學生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時間過短,學生看不清楚實驗現(xiàn)象。因此,需要對費時的實驗進行改進。例如:在研究“焦耳定律”實驗,教材是將電阻絲放進煤油中,通電后,電流通過電阻絲產(chǎn)生的熱量使煤油溫度升高后在細管中上升,通過觀察煤油上升的高度,比較電熱的大小,這樣做用時間較長,將實驗作改進,利用電阻絲加熱空氣,使瓶內(nèi)密封的空氣溫度升高,體積膨脹,壓強增大,通過導管與瓶相連的細管內(nèi)裝紅墨水,在內(nèi)外壓強差作用下,紅墨水在細玻璃管中上升,整個實驗只需幾分鐘,而且效果十分明顯,對比性也很強。

六、課堂實驗的設計要充分利用簡單的自制教具

使用學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自制教具進行實驗,容易引起學生的直覺興趣,從而過渡到操作興趣和認知興趣。如:同樣是研究浮力產(chǎn)生原因的實驗,教材中采用“假設有一個正方體完全浸沒在水里,其前后、左右、上下六個面都受到水的壓力,只有上下壓力不相等,由此說明水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就是水對物體的浮力”。這種理想模型學生感覺很抽象。筆者用一個兩端開口的透明的塑料瓶,兩端蒙上很薄的橡皮膜,瓶側裝有一根通氣的彎管。當把此瓶沒入水中時,會看到橡皮膜向內(nèi)凹陷,把浮力的本質(zhì)是壓力差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為上下兩塊橡皮膜凹陷不同的情境。

七、課堂實驗的設計要利用多媒體

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開辟了物理課堂實驗教學的新天地,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合理選擇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體。主要表現(xiàn)在幾方面:一是物理模擬,一些無法在實驗中觀察的現(xiàn)象或實驗中瞬間現(xiàn)象的定格,利用計算機制作的逼真貼切的物理模擬便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二是動畫演示,有些物理現(xiàn)象可以做實驗讓學生觀察,但由于一些實驗條件不易控制,或存在某種干擾,使得學生對主要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不詳細和清楚。在課堂教學中,可先做物理實驗,再用計算機演示動畫,把主要現(xiàn)象盡可能清楚地表現(xiàn)。三是填補實物實驗的空白,一些危險、高難度及一些近代物理學的實驗還不可能在中學做,因而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還存在許多空白點,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強大的多媒體功能來填補這些實驗的空白點。

第3篇: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范文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科學教學情境,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主動適應學生的學習心理,關心全體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此基礎上,才能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及學生具體情況創(chuàng)設科學的物理問題情境。

一、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展現(xiàn)情境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是初中物理新課標的要求,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所涉及的知識創(chuàng)設具體教學情境,就要從生活入手,從學生的實際和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知道物理是有用的,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學《浮力》時,就可以這樣引入。

[演示實驗]在裝水的玻璃水槽中放入塑料鴨子、乒乓球、木塊、鐵塊等,讓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在這次實驗中,哪些物體受到了浮力?

生:(由于塑料鴨子、乒乓球、木塊,即使壓入水中,最后也能浮在水面,所以可以認定它們受到了浮力)――板書課題。

師:(1)鐵塊在水中下沉,也受到浮力嗎?(讓學生討論鐵塊是否受到浮力,并提出判斷的方法及依據(jù))

(2)用鋼鐵制造輪船,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生:(猜想)可能與物體的材料、大小、排水的多少有關。

師: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板書: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二、運用視頻畫面,再現(xiàn)物理情境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取或自制視頻,把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形象化、具體化,學生能從畫中情景,迅速感知和理解所學知識,收到“一圖勝千言的效果”。如在教學《電流和電路》時,為了讓學生更真切、直觀地理解和掌握電流,可制作電流在電路中流動的動畫視頻課件,上課時利用電子白板展示視頻,讓學生通過畫面理解電流,從感觀上了解電流的形成過程。

通過畫面,使學生對抽象的事物有了感觀認識,這樣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感悟概念。

三、借助物理學史資料,再現(xiàn)情境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物理概念和理論建立的基礎,而且實驗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學習《歐姆定律》時,講述歐姆探究并總結出歐姆定律這一充滿艱辛和樂趣的科學探索過程。再如,學習焦耳定律后,播放一些介紹焦耳事跡的聲圖并茂的視頻,使學生知道今天課堂上輕而易舉獲取的結論,是前人花費近40年的時間做了400多次實驗才獲取的;讓學生知道任何一個科學規(guī)律的得來,都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從而加深學生對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及培養(yǎng)學生不屈不撓、探求真理的精神和毅力。

四、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物理不是語文,但如果能在導入時給學生講一些有關物理的有趣的小故事,同時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站在角色的立場上,分析思考問題,這樣可以拉近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距離,這樣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相關的知識。這種方法可通過角色朗讀、表演或實驗等方式進行。

物理課堂教學中采用這種方法,學生往往會覺得新奇、有趣,也很想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知識原理,讓枯燥的內(nèi)容和課堂變活,使學生輕松地進入新課學習。如教學《透鏡》時,可引入這樣一個小故事,讓學生扮演其中的某些人物:南極考察隊去南極考察,路上遇到暴風雨,把火柴弄丟了。在南極冰天雪地里沒有火柴怎么生火呢?這時一位聰明的科學家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如果你是那位科學家,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呢?再如,教學《磁生電》時,為使學生真切地領會到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從中受到激勵及鼓舞,可設計一個模擬的社會情境。讓學生充當奧斯特、法拉第,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實驗器材來研究。這樣,使學生親自感受到物理的樂趣和奧妙,激起求知的欲望和興趣,使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4篇: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導學教案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3-0066

《物理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方式上,必須從傳統(tǒng)教學的講授式轉化為啟發(fā)式和探究式等。強調(diào)教師對教學實施過程的把握和調(diào)控能力,使學生的思維過程既不被束縛,又不偏離既定的教學目標。基于這個要求,各地教師想了很多辦法,如:針對學生個體編寫學案或寫導學案;針對教師個體方面精心設計教學,努力在課堂上實現(xiàn)精彩講演,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想方設法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實踐《物理課程標準》的方法就是把學案、導學案、教學設計(教案)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重新組合“導學教案”,這樣既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使用中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教師的授課目標與意圖,讓學生的學習能有備而來,給學生以知情權、參與權,又可使教師了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克服教學活動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增強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可控性。下面,筆者就談談對“導學教案”設計的點滴體會。

一、充分體現(xiàn)“導學教案”中教學設計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第一,將教學設計中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與導學案中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教學設計(即教案)只能讓學生聽到教師自己心靈的聲音,而體現(xiàn)不出學生心靈的呼喚,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忽略了學生的自身發(fā)展以及學生在學習中的探究性與主動性。

第二,把教案與導學案組合起來的“導學教案”,能全面引導學生學習,實現(xiàn)預定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主動地去閱讀教材、主動參加實踐、分析論證,親自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自己的親身實踐中感悟知識的本質(zhì),理解知識的精髓,真正做到動手動腦學物理,一步步引導學生從不會學到會學,提高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第三,根據(jù)新課標把“教材”再度開發(fā),多樣化靈活地呈現(xiàn)課時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眼球”,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轉化到學生層面,就是要解決“學什么,怎么學,以及如何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的問題。

最后,教師要學會在教學中引導,在引導中積累。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法指導中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填寫個人的體會,從而解決“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促進學生有效發(fā)展”的問題;轉化到學生的層面,就是要解決“學什么,怎么學,以及如何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的問題。

例如:在“導學教案”的兩側分別設計“學習流程”和“學法指導”,怎么樣的過程就用怎么樣的方法。如學習目標就要求學生根據(jù)目標閱讀教材,完成課前預習的練習(以填空題為主),做到“讀一讀、劃一劃、填一填”。因此,“導學教案”要面向全體學生,能引導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讓每個學生都能體現(xiàn)一定的成功,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的練習應以課本的內(nèi)容為主,主要檢查學生課前是否看了書;課堂學習中的練習是檢查學生通過預習所獲得知識的落實,做到精選、精講、精練,只有這樣,“導學教案”才能發(fā)揮出它的魅力,才能順利完成教和學的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充分體現(xiàn)“導學案”的特點

“導學案”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方案,能最大限度地為師生“互動――探究”提供課堂時空,是建立在教案基礎上針對學生學習而開發(fā)的一種學習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不僅是組織者、引領者的角色,而且是整體活動進程的調(diào)節(jié)者和局部障礙的排除者角色。具體特點用“第十五章第3節(jié)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來說明:

1. 通過“溫故知新”引導學生進行舊課復習并預習新課

如溫故:(1)電流的形成,(2)電流的方向,(3)電路的構成,(4)獲得持續(xù)電流的條件等。

知新:①什么是串聯(lián)電路,在實際中有哪些?②什么是并聯(lián)電路,在實際中有哪些?③畫出常用電路元件符號等。

通過學生自主鉆研教材,并完成“課前預習”中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恰又是看了教材就能夠完成的。這樣,學生內(nèi)心中便會有一種收獲的喜悅,并對自己的自學能力表示認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2. 課堂學習,著重指向學習目標,設計問題情境,引領學生開展問題探究、合作學習活動。如:(1)串聯(lián)電路的組成,并歸納總結。(2)并聯(lián)電路的組成,并歸納總結。完成探究后建立“相關鏈接”,進行課堂訓練。及時確認所學知識,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另一個重要途徑。

總之,“導學案”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學、自問、自練的方法和機會,使學生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體現(xiàn)出教學重心由教師如何“教”轉變?yōu)閷W生如何“學”的根本性轉變。

三、充分體現(xiàn)學生與教師參與的全過程

“導學教案”是以紙質(zhì)的形式印發(fā)給學生,受課堂時間的限制,每節(jié)課為8K紙的一面,教師以它為教案,把課程標準的精神貫徹到每一次課堂中去,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知識的不同層次的要求。同時,學生以它為導學案,使學生對學習活動有更完整的認識,更加清楚教師的授課目標、意圖,以達到引領學生閱讀、思考、交流、表達的效果,更便于學生課后的總結與反思。

學生與教師互動參與的過程如下:

“導學教案”提前一天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導學教案上的要求,開展課前預習。上課時教師以檢查作為引入,并組織學生交流課前預習的情況,給予簡要的總結、恰當?shù)脑u價。另外,了解學生對新課學習的認知基礎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更具針對性地突出重難點。對于教案,教師課前認真編寫,課堂認真落實,課后總結提高,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教學過程及時反思,為下一次課提供更好的指導,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練的方法和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其對學習的興趣。

但由于“導學教案”的容量小,缺乏形象、直觀、動態(tài)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與其他教學手段相結合,如掛圖、多媒體、錄像、實驗儀器等,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教師應把“課改”的新理念、新方式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啟發(fā)者。

參考文獻:

[1] 朱鐵成.中學物理教學案例研究與分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2] 詹玉華.如何教好新課程下的物理[J].中學教學參考(理科版),2009(35).

第5篇: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范文

一、課前教學設計及實驗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課的設計,比其他類型課的要求更高、設計更精、考慮更全。

1.在備課時要對本次實驗有全面、徹底的了解。包括實驗目的、器材、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實驗結論,了解儀器的規(guī)格性能以及課堂上容易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等方面。

2.在課前對分組實驗的組織工作進行周密的考慮與布置。根據(jù)實驗室器材盡可能地多分幾個實驗小組,設置小組組長,明確組長職責,提高小組活動的有序性,以使分組實驗迅速、有序地進行。

3.課前向學生介紹實驗課的流程。要求學生按照流程并聽從教師指揮行動,以免課堂秩序混亂。

4.課前向學生介紹本次實驗的目的、器材、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結論。

5.課前教師還應深入實驗室,檢查儀器設備是否完整、齊全。對個別較難的實驗還要親自動手做2~3次,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于有些實驗還應配備相應的維修工具。如,在測小燈泡的功率的實驗中,安培表、伏特表的接線柱底腳螺絲易脫落,就應準備螺絲刀、尖嘴鉗、小扳手之類的工具。導線線頭容易斷掉,應準備剝線鉗或火柴等。此外,有些導線外層絕緣皮完好而內(nèi)部金屬線斷路,個別小燈泡因質(zhì)量問題燈絲也易熔斷等,就必須備有萬用表,及時予以檢查、更換,以確保實驗的成功。否則,學生在實驗時會因缺少某一器件而無法進行,從而影響課堂秩序。

二、進行學生分組實驗

對初中生來說,聽、看與動手操作是有距離的,因而教師的指導要勤,觀察學生操作要細,才能保證各組實驗順利進行。

1.把握好指導的內(nèi)容。(1)知識性內(nèi)容,包括實驗目的、原理、過程和結論以及儀器的性能、工作原理等。(2)技能性內(nèi)容,包括實驗基本操作要求等。如測固體密度的實驗:①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前將游碼調(diào)零;②用鑷子取放砝碼;③左盤放物體,右盤放砝碼;④先測質(zhì)量后測體積;⑤增減砝碼順序正確;⑥移動游碼操作正確;⑦量筒內(nèi)水適當;⑧量筒讀數(shù)方法正確。(3)思維性內(nèi)容,主要指導學生利用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的數(shù)據(jù)和計算出的結果,綜合推理,得出正確的結論,分析誤差原因,完成總結。在這里,要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一個實驗做下來學生全部做對,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往往說明學生并沒有真正弄懂,一旦條件變了,對象變了,他們就會無所適從。

2.把握好指導的時機。對實驗速度慢的小組要給予指導。實驗失敗時,教師要及時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使實驗順利進行。在指導學生操作時要注意檢查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jù),有的學生實驗結果誤差很大,甚至違背事實。如,在“探究串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實驗中,有的學生得出“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不是處處相等”的結論;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有的學生得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結論。發(fā)現(xiàn)情況后,教師要組織基礎好的學生現(xiàn)場觀看,集體“會診”,幫助得出錯誤結論的學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錯誤并加以改正。

實驗操作中,產(chǎn)生危險的情況時,教師要及時指導并排除危險。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問題時,應及時停止實驗,統(tǒng)一指導。

3.掌握好指導的方法。(1)分組輔導。教師的指導最忌諱面對全班。因為學生操作開始以后,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實驗操作上,這時教師面對全班強調(diào)的注意事項往往成為學生的耳旁風,結果造成小組實驗失敗,教師干著急的局面。(2)嚴格要求。學生實驗分組人數(shù)較多,實驗往往出現(xiàn)“你做我玩”的局面。巡視中,教師要提醒學生做、看配合,相互提示,讓動手能力強的帶動動手能力弱的,每組學生人人操作一遍,才可以離開實驗室。有的學生比較粗心,實驗時不按要求操作。例如,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學生不檢查接線柱是否擰緊。有的接線柱松動,就認為電路連好了。發(fā)現(xiàn)此類問題,教師要向學生說明此種行為帶來的不良后果,要求學生重做一遍,避免其養(yǎng)成不良習慣,培養(yǎng)起科學的實驗態(tài)度。(3)忌包辦代替。特別是學生在實驗中遇到問題時,教師切忌自己動手,包辦處理一切。(4)要多質(zhì)疑。在巡視指導中,多向學生質(zhì)疑。如,在做“用天平測物體質(zhì)量”的實驗時,向學生提問:如果物體與砝碼的位置放錯對測量結果有什么影響?又如,在做“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實驗時,提問:為了減小誤差能不能多做幾次求平均值?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動手尋求答案。這種在實驗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效果往往比在課堂上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5)鼓勵學生改進實驗,自己設計實驗。對部分優(yōu)秀生來說,他們往往不滿足課本上安排好的實驗方法而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如,做“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時,教師強調(diào)實驗開始時要先調(diào)好杠桿兩端的螺母,使之呈水平狀態(tài)。有幾個學生提出:“水平狀態(tài)如何確定呢?”教師回答:“憑眼睛觀察?!睂W生提出:“那實驗誤差不就增大了嗎?”“這個問題提得好,”教師反問,“你認為如何改進這個實驗裝置呢?”學生便議論開了,有的學生回答:“在測量前要調(diào)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橫梁的平衡可以通過指針是否對準中央刻度來確定,如果在杠桿上也加上這個裝置,問題也就解決了?!边€有一個學生回答:“在重力一節(jié)的課后習題中介紹了水平器,如果在杠桿上加附一個小水平器,便能準確判斷杠桿何時處于水平狀態(tài)”。在教學中,學生提出類似這樣的改進意見很多。教師應給予肯定和贊揚,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創(chuàng)作能力。

三、實驗結束后總結

第6篇: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 初中物理 教學設計 更新觀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物理教學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新課程的提出和實施極大地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新課程改革的提出伴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思想的進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與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有本質(zhì)不同,可以說體現(xiàn)在教學的各個方面,比如在傳統(tǒng)觀念下的課堂教學設計中過多強調(diào)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的結果使學生養(yǎng)成被動的接受性學習習慣,久而久之教學就成為教師自己的事情,忽視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樣的結果與新課程理念中的教學設計理念相悖。新課程教學理念強調(diào)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就要求廣大初中物理教師與時俱進,以學生發(fā)展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即堅持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突出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新課程明確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是新課程對于教學設計提出的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程理念,初中物理教師要不斷學習,擺脫舊的教學理念的束縛,主動更新觀念,用新課程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更好地服務于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傳統(tǒng)教學設計中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因素

1.教材第一的思想左右著教師的教學。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科書有絕對的權威。教師的教要嚴格根據(jù)教材展開,而且教學的答案不允許更改和變通,考試有著標準答案,這個答案就在教科書上。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絲毫的自主性,嚴格按照教科書的內(nèi)容設計教學和實施教學。然后,教師的教學過程便成了對“教案”的照本宣科,一堂課基本上是按教師的預先設計進行的,當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完成后,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算完成,至于學生掌握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到考試時看學生的分數(shù)才知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因素被忽略,有時甚至成為阻礙教師實施教學的不利因素,因為學生有時提出的問題并不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因此,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沒有活力的,一方面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教師教得辛苦,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學習體驗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學生的疑問不能得到解答。在應試教育的價值取向下,他們不得不學習那些不想學、不愿意學的知識內(nèi)容,從這一方面說,學生學得很苦,而且憑記憶學到的一些書本知識不能直接運用于實際,更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負擔。最重要的是在教師的教學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忽視的地位,無法實現(xiàn)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

2.忽視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習過程。

傳統(tǒng)教學理念關注的是教學的結論,以及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記住這些結論,而不在乎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生有沒有經(jīng)歷應有的學習過程。而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生應該體驗的學習過程恰恰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關注學生的主觀感受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讓學生真正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師所教知識的內(nèi)涵,否則即使讓學習記住教學的結論,學生也不明白和理解其中的原因。只能似懂非懂,其實是不懂。傳統(tǒng)教學設計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企圖通過讓學生記住教學結論達到提高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目的。很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不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這種教學設計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利,導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而缺少質(zhì)疑的能力、創(chuàng)新的能力,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新課程理念下帶來的變化

新課程針對教學提出新的觀念,其中明確指出: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開發(fā)者。所以教師要更新觀念迎接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

1.教學設計應是有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新課程打破舊課程的束縛,把課程看做一個有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系統(tǒng)中教師、學生、教學媒介及環(huán)境四個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共同決定新課程的全新面貌。初中物理教學設計要同時考慮這四個因素。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且是相互作用的主體。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要求教師與學生加強溝通。溝通以平等為基礎,以真誠為紐帶。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題因素,學生才是課程的主體。

2.教學設計出發(fā)點的變化。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都是從教師和課程的設置出發(fā),忽視學生的因素,導致課程本末倒置,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因素。而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學設計應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師要相應地對教材呈現(xiàn)方式、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進行改革,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因素,學生應成為老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

3.學生的發(fā)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7篇: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開放式教學;教學活動;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5-0114

教育部在21世紀之初提出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傳統(tǒng)的、被動的學變?yōu)楦鼜娬{(diào)主動性、獨立性和體驗性的探究式、合作式、自主式的學習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盡管在知識的繼承方面有一定的意義,卻嚴重影響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降低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才能造就開放式、創(chuàng)造型的人才。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引入“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一、關于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教學”一詞最早是由日本學者提出的,源于他們對本國封閉式數(shù)學教學的成功改革。自此以后,對開放性問題和開放式教學法的研究逐漸成為世界范圍內(nèi)數(shù)學教育者研究的熱點。

開放式教學從廣義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課堂學習,即學習不僅在課堂上,也可以通過網(wǎng)上學習來進行。開放式教學在狹義上可以說是學校課堂教學,就課堂教學題材而言,它不僅可以來自教材,也可以來自生活、來自學生;就課堂教學方法而言,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材的個性化處理,使教學方法體現(xiàn)出靈活多樣的特點,并且在教學方法中運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獲取知識;就課堂例題或練習題而言,開放式教學要體現(xiàn)在答案的開放性、條件的開放性,綜合開放題等開放性的題上;就課堂師生關系而言,它要求教師既作為指導者,更作為參與者;它既重視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也重視教師從學生的學習中吸取營養(yǎng)??傊?,開放式教學能給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機會,讓每個學生在參與中得到發(fā)展。

二、開放式教學活動內(nèi)容的設計

1. 教學對象的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開放式教學中,學生是以自己的特點來進行獨立學習的,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活動設計中,必須注重對活動對象――學生的分析。

高中階段,獨立性和自主性是學生情感發(fā)展的主要特征,他們更傾向于追求真理、正義和美好的東西,大多數(shù)行為表現(xiàn)為意志行為、高層自我調(diào)控在行為控制中占有主導地位。高中生物理學習的心理特點也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的興趣與思維的特征上。

(1)學習興趣與目標相聯(lián)系

高中生比初中生學習興趣更加集中,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同時起作用,并且與目標有了聯(lián)系,動機、興趣趨于穩(wěn)定,觀察能力大大提高,注意力能持久而穩(wěn)定地依靠意志習慣的努力而聚焦。一般來說,相對于初中階段,高中生對演示實驗的熱情已有所下降,而發(fā)展為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理智活動動機和興趣。

(2)思維特征

一方面,高中生的思維處于過渡期,即從具體運算向形式運算過渡,這種過渡對于高中學生是一種痛苦的體驗。許多學生普遍感到高一物理難學,對挫折和失敗容易灰心喪氣,導致自身情緒低落。另一方面,高中生的思維還具有獨立性和批判性。他們的抽象思維和概念思維能力開始加強,因而教學中不應該只強調(diào)直觀和形象,而是要多挖掘教學的智力因素。另外,高中生中會出現(xiàn)團伙性的興趣小組,對物理問題展開討論,這有利于思維能力的提高。思維活動是在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參與下完成的心理活動,必須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才能激起思維的動力和促進思維活動的進行。

2. 活動內(nèi)容的選擇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課程的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從而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顯得更為重要。那么,教師在組織開放式教學活動時,應該如何處理教材,選擇教學內(nèi)容呢?

切入課堂的方式有很多,有學者認為眾多的方式中,以生活為入口,抖開知識的包袱,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下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個案例節(jié)選:

“用油膜法測分子直徑”教學案例節(jié)選

師:如果老師這里有一大袋黃豆,你能想出什么辦法把這些黃豆的平均直徑測出來?

生1:直接用三角板豎著量出黃豆的高就行了。

生2:這只能量出一顆的,每顆不一樣,你得花多少時間?

生3:把黃豆一顆挨一顆排成一條直線,用直尺量出它的長度,再除以黃豆的顆數(shù)。

師:這個想法倒是很嚴謹,黃豆間沒有空隙,可以比較準確測出來,但在操作上會不會存在什么問題?

生4:哪找這么長的直尺?

生3:那就先用一根繩子,再量繩子的長度。

生2:如果只有幾米長還可以做到,如果擺出來長幾十米,要保證直線很難做到的。

師:如果要受到空間的限制,上面的方法只能在理論上行得通了。同學們考慮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任何你能想到的實驗工具都可以使用。

生5:我想到一個(方法),先用量筒量出這袋黃豆的體積,然后數(shù)出所有黃豆的顆數(shù),用總體積除以顆數(shù)得到一顆黃豆的體積,再代入球體積公式可算出一顆黃豆的直徑。

生6: 黃豆又不是球狀,能用球體積公式來算嗎?

生7:雖然不是真正的球狀,但已經(jīng)跟黃豆的形狀最接近了。

生5:估算嘛!

師:這個方法體現(xiàn)了用宏觀量來測微觀量的思路,能想到這一點挺不容易的。假設我們要測量的不是一顆黃豆的直徑,而是這一杯水中一個水分子的直徑,那么剛才同學們所說的用尺子直接量和排成一條直線的方法都是行不通的。不過,按照同學5的思路,我們可以將分子直徑這個微觀量用測量宏觀量的方法間接來求解,同學們想想怎么求?

生7:水的體積還可以用量筒量出,但分子個數(shù)肯定不能數(shù)出來。

生8:分子個數(shù)可以用摩爾數(shù)乘以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

生9:摩爾數(shù)可以用質(zhì)量除以摩爾質(zhì)量來求,水的摩爾質(zhì)量是已知的。

……

教師總結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油膜法”。

在教學之前,考慮到“分子直徑”這個微觀量的求解對學生來說太抽象,不易理解,如果直接用講授法,學生參與性不高,不能獲得解決問題的體驗。于是我設計了先求黃豆的直徑,從宏觀導入微觀。結果,學生雖然沒有講出“用體積除以面積來求直徑”的方法,但他們說的都是自己的真實想法。不限制測量工具的開放性問題也調(diào)動了學生積極思考,只要教師加以引導,反而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油膜法”。

結合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感悟,筆者認為,在開放式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性。開放式教學提倡淡化技術教學,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培養(yǎng),但學生如果不掌握最基本的知識,不具備基本的讀、寫、算,那么學生在學習中就會感到吃力,對學習活動便會失去信心、失去興趣。因此,活動內(nèi)容雖千變?nèi)f化,始終要注意其選擇的基礎性。

(2)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在選擇教學內(nèi)容前,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態(tài)度、個性心理特征、實踐能力,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身體條件、心理個性、興趣愛好和學習基礎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盡量讓學生通過自身努力都能達成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3)注意合理的設計與安排教學內(nèi)容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順序。學習內(nèi)容順序的安排并沒有一定的規(guī)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由教師個人進行安排與設計。但由于學生學習的特點以及學習內(nèi)容的結構,還是應遵循一般的規(guī)律進行設計。按照建構主義的看法,學生對于學習內(nèi)容的接受、理解是可以從各個方面進行的,并不一定具有嚴格的邏輯順序。因此,采用開放式教學設計學習順序的時候應考慮讓學生有按照自己的興趣、從各個不同側面接觸同一學習內(nèi)容的機會,也應考慮讓學生有選擇自己的學習順序的權利。

(4)所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應具有開放性、可行性、綜合性和可探索性。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要著眼于學生的自主體驗,要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感受疑惑和經(jīng)歷一定的困難,同時學生又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實際能力來設計不同的解決途徑,多角度多層面的思考和研究問題,確保能在一定時間、范圍內(nèi)按要求完成課題。

3. 活動內(nèi)容的組織

有學者認為,開放式教學活動內(nèi)容的組織應注重:教學材料呈現(xiàn)方式的開放,條件(已知信息)開放(指條件不足、條件多余、條件變化),問題開放(指改變問題、補充問題、提出問題),解題策略開放(重視對教學信息的篩選與加工,對問題解決途徑與方法的分析、選擇)。對這一點,筆者是認同的。

通過多次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在組織活動內(nèi)容時應盡量考慮到以下幾點:

(1)要讓活動內(nèi)容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和表達認知的欲望。教師對學生要盡可能避免過多的束縛和要求,減少標準化的思路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新知識。

(2)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努力(嘗試、探索、調(diào)查、實驗、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可以在解決問題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并生成更多、更深刻的問題。

(3)活動內(nèi)容要接近學生的經(jīng)驗。要盡量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難度適中的物理現(xiàn)象和問題讓學生來解決。教學經(jīng)驗表明,一旦活動內(nèi)容與學生已有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得越緊密,學生的參與度就越高,活動就會越有效。

第8篇: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農(nóng)村物理實驗;創(chuàng)新趣味;演示;探究;課外

新課程理念之一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物理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擁有大量的實驗,教師要不斷改進實驗教學方法,注重實驗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對于農(nóng)村物理實驗教師來說,更是一個挑戰(zhàn)。因此,我利用農(nóng)村特有的資源和環(huán)境,與物理實驗教學相整合,做了如下創(chuàng)新:

一、巧設趣味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要充分結合教學內(nèi)容,從教學目標出發(fā),千方百計地挖掘趣味因素,巧妙設計趣味實驗,以激起學生的興趣。比如,在“大氣壓強”的教學中,教師可尋找合適的玻璃瓶,做“玻璃瓶吸雞蛋”,或“如何從瓶中完整地取出雞蛋”(把瓶子倒過來并向瓶里吹氣,雞蛋就“自動”出來了)。相信學生會驚訝于實驗“表現(xiàn)”,真真切切地感覺到大氣壓強的作用的。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識,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改進演示實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在演示實驗方面,要求實驗現(xiàn)象明顯、準確。課前教師必須做好充分準備,不能有任何微小的疏漏,對于現(xiàn)象不清楚的演示實驗,必須想方設法加以改進,如“研究浮力產(chǎn)生原因”的實驗:用一只可樂瓶和一個乒乓球。用一只塑料可樂瓶剪去底部(瓶頸的截面直徑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徑)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內(nèi),從上面倒入水,觀察到有少量水從乒乓球與瓶頸縫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這是因為水對乒乓球只有向下的壓力;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處,可觀察到乒乓球浮起,這是因為水對乒乓球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這樣,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

三、加強探究實驗,提高學生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目的和原理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和鍛煉他們的實驗能力。如為了說明飛機升空原理,實際顯示“凸弧形的地方流速大”,我與學生合作制作了一個顯示器:把長約12cm的透明膠管正下方開孔,與大號注射器筒連通,把泡沫塑料球平分為二,把凸弧面與平板面分別連接在兩個水平膠管口,在注射器筒內(nèi)點燃檀香。當室內(nèi)空氣不流動時,檀香白煙從膠管兩端凸弧面和平直面同時流出,冉冉上升;若人拿著裝置向前勻速走動,或正對微風放置時,白煙只會從凸弧型半球一端流出,直觀地顯示了流體壓強規(guī)律和飛機升空原理,提升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并使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開展課外實驗,深化課堂教學

第9篇: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初中物理 學生思維 參與量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參與量的重要意義

第一,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參與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nèi)驅力。作為初中學生來講,正處在心理和生理逐步成熟的轉折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初中學生的思維參與量是他們能夠有效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驅動力,表現(xiàn)出對物理課程和物理知識的一種強烈心理趨向。

第二,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參與量能夠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初中物理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有時憑借單個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或許很難分清相似知識點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通過提高學生思維參與量的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對一些邏輯性強的或比較抽象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反復的揣測和咀嚼,實現(xiàn)對教師提出問題的有效理解,幫助學生將自己剛剛建立的對事物的初步認識經(jīng)過一番加工和深化,實現(xiàn)更加有效的鞏固,自身思維邏輯能力在參與的過程中也得到提高。

第三,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參與量能夠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精神、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初中物理課上開展提升學生思維參與量的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在一個充分自由、民主的環(huán)境中進行商討,有效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消除對教師的一種畏懼與盲從心理,真正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強化,教師也不再是課堂上的唯一權威者,物理知識的學習也不僅僅是單向的傳遞過程,而是變?yōu)樵诮處熞龑拢徊糠种R由學生自由的討論和自由的交流來獲得。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參與量的具體途徑

第一,提高學生思維參與量必須要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堅持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要想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參與量,必須要全面堅持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建構主義理論,這是提高學生參與量的前提和基礎;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要善于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課堂情景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際學習中去、參與到物理知識的構建的過程中去。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為例,當教師在講解到彈力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可以事先帶一個彈力球到課堂上,找一個學生在講臺上演示彈力球彈跳的動作;初中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已經(jīng)了解到很多關于彈力的事物,其中對彈力球并不陌生,對彈力球產(chǎn)生的彈力也有所了解。在教師引入這個環(huán)節(jié)之后,可以向學生提問,彈力球為什么能夠自動彈回?彈回時需要符合什么條件?彈回的方向與擲出的方向有什么關系?教師在拋出這些問題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回答。在學生回答之后,無論答案正確與否,教師都不要下結論,然后導入到新知識的講解中去;這樣一來,學生的參與思維就會極大的被激發(fā),帶著“我的答案到底對不對”的思維疑問參與到教師知識的講授過程。

第二,提高學生思維參與量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主動構建的教學策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參與量,教師的主動構建至關重要,在提高學生思維參與量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主動構建策略,可以實現(xiàn)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思考狀況、解答思路等得到更好的解決,是學生通過自己努力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識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學生強化物理學習動機的重要體現(xiàn)。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為例。當教師在講解到牛頓定律的時候,可以事先準備一些實驗,為學生設定實驗的條件和基礎,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自己動手記錄實驗結果、實驗疑問、實驗過程,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力,對力的基本知識形成一個初步的了解;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可以提醒學生重點關注作用力的方向,鼓勵學生開動腦筋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當學生在實驗之后形成一系列問題之后,接下來教師需要參與主動構建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思維參與量,對作用力的性質(zhì)、大小、方向等理論知識作出詳細的講解,對于激發(fā)學生開放性的思維和積極主動參與的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思維參與量。

第三,提高學生思維參與量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每個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快慢、理解知識的程度、運用知識的熟練情況都是因人而異的。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參與量必須要切實尊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為例。當教師在講解參考系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實現(xiàn)將理論知識予以講解,隨后讓學生回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關于參考系的案例?;蛟S有的學生能夠舉出很多例子,也許有的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參考系的理論知識,還不能應用到實際中去。這個時候,教師應當對那些還不能很好應用知識的同學予以鼓勵,給這些學生更多的自信,讓他們更好地參與到其他知識的講解中;如果教師對這部分學生聽之任之,那么這些學生很有可能對物理課程產(chǎn)生厭倦,也不愿意參與到教師今后的講授中去。

三、結語

初中物理教學提高學生思維參與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nèi)驅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質(zhì)疑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提高學生思維思維參與量的過程中,必須要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堅持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主動構建的教學策略,同時還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參與性才能更好的得以激發(fā),參與量才能真正的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為切入點――《物理教學的基本特征》之一[J].物理教學,2010(l).

[2]王素琴、趙永行.交互性教學理論內(nèi)涵及應用對策[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