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德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小學德育實施的途徑
小學德育的途徑主要有思想品德課和其他各門文化課教學、班主任工作、校會和班會、少先隊活動、各種課外校外活動等
(一)思想品德課
思想品德課是向小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進行直接和專門德育的一門課程,是我們學校教育中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務是使小學生初步具有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課有著其他途徑所不能代替的獨特作用。一堂優(yōu)秀的小學品德課,不能講成中學或大學的政治課,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目的要求要切合學生實際,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還要有針對性,靈活的運用生動形象的材料,堅持啟發(fā)式教學,用小學生容易懂的語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能結合具體實例講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其他各科教學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并不是只單單上思想品德課,因此如果僅靠思想品德課來完成小學德育教育工作還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通過思想品德課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學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小學各科教材都具有豐富的思想教育的內容。小學各科教學是為學生學習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知識打基礎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所以,學科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緊密相關的。
(三)校會、班會和少先隊活動
校會是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途徑。班會則是比校會更經常和更有針對性的集體教育形式。德育活動應當成為班會計劃的核心組成部分。少先隊組織是少年兒童自己的組織,是小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學校德育應當重視發(fā)揮少先隊的德育作用,使學生在自己組織的實際活動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二、小學德育實施的方法
(一)說服教育
說服教育是社會主義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這也是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這個方法通過講解、談話、討論等方式擺事實,講道理,啟發(fā)學生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師生處在一個平等的平臺上,學生的身心得以寬慰,此時的教師更容易進入學生的心里,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中使學生得到潛移默化教育。講解是在學校教育中運用最廣泛的方法。是教師對特定德育內容進行系統(tǒng)和生動的解釋,以使學生較系統(tǒng)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意義,掌握正確行為的標準和方法,以指導行動。教師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學生借助具體材料,來領會道德要求的基本要點。在講解過程中要注意語言準確生動,通俗易懂,富有啟發(fā)性和說服力。談話是說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它是通過師生對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或解答學生的問題。它不會受時間、地點和人數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無論是對個人或集體都可以采用。這種形式的教育相對來說更隨意。討論這個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學的高年級。因為高年級的小學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別力,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集體討論來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點是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自覺性,鍛煉學生的思考和思維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別力。特別是在學生中對某些問題認識上有分歧意見無法統(tǒng)一時,運用這種方式更有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說來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兩方面的作用機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與心靈的熏陶、教育的一種教育方法,相對于說服教育,它則是一種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體實施途徑一般是三個方面:教師的師愛、環(huán)境陶冶、藝術陶冶。
(三)榜樣示范
關鍵詞:解題教學;創(chuàng)新教育;途徑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9-0223-01
通過觀察,發(fā)現問題,引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觀察活動不是獨立進行的,它伴隨著分析比較、類比聯(lián)想等思維活動,對科學發(fā)現具有奠基性和開創(chuàng)性的作用。達爾文曾對他的重大發(fā)現自我評價地說:“我并沒有突出的理解力和過人的機智,只是在抓住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他們進行精確的觀察方面,我的能力也許在眾人之上。
每時每刻,智慧女神都在深情的凝視著我們,眷顧著我們,只要我們是有心人,都會感受到。我們從中也看到了精細的觀察對創(chuàng)新會產生多么重要的作用。正是人們對觀察的東西不感興趣或者不重視而不能精細地觀察,致使“視而不見”,或者把它觀察的支離破碎,發(fā)現不了問題,提不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這樣創(chuàng)造之神就偷偷地從觀察中溜走了,上去了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機會,它實在是一中遺憾。觀察引發(fā)類比、引發(fā)想象,最終引發(fā)創(chuàng)造,所以創(chuàng)造女神總是特別青睞善于觀察的人。數學解題教學的步驟通常是觀察、分析、施題和回顧,這里觀察是第一位的,他是引爆思維的導火索。因此,在解題教學中我們必須十分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和觀察能力。引導學生認真地多角度的觀察問題的,可以對題目條件(如已知式子或圖形)進行觀察,也可以作出圖形或圖象對之進行觀察,還可以對問題的結論進行觀察。總之,可供觀察的地方很多。的確,我們若能培養(yǎng)學生獨具慧眼地觀察分析,在觀察中提高洞察力,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水平。
通過反思,提出問題,引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反思對發(fā)現的作用很大。反思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活動,它是數學活動核心,直覺思維會形成很多新發(fā)現,可這些發(fā)現要成為真理,就必須依懶于對自己的判斷、想象力進行不斷的反思。但是,在解題中,“反思”受到的待遇有怎樣呢?即使是相當好的學生,當他得到問題的答案,并且很干凈利落地寫下論證后,就會合上書本,找點別的事來干干,這樣做,他們就錯過了解題的一個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錯過的是通過回顧反思而培養(yǎng)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等思維品質,錯過的就是通過反思而觸發(fā)發(fā)散思維、促進發(fā)現,引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機會。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時候,要重視反思的教學。
第一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進行解題反思的意識。把反思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機制,從時機、內容及方式上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從反思的時機上看,可以是完成一種解答之后立即進行反思或暫時擱置一段時間(放松腦筋)后反思;也可以在探索思路中反思,比如在遇到思維障礙時而反思。從反思的內容上看,可以對問題的條件或結論再認識;也可以對所采用的解題方法或策略、運用數學思想的情況進行反思;可以對解答過程進行分析評判或結論的應用價值進行考慮。從反思的方式上看,可以是單項進行,也可以綜合反思。
第二要形成反思的機制、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勤于反思,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教師要抓住時機做師范,主要的方法是采取反思性提問,能提出批判性的反思問題、總結性的反思問題和創(chuàng)造性的反思問題,使學生在反思性的問題中受到啟發(fā),然后要求學生舉一反三地提出反思性問題,學會反思性的自我提問,提高反思的能力。比如,在學生解題后,要求學生先回顧求解的過程,有所重點、有所選擇地反思以下幾個問題:
(1)“我”是怎樣解出來的?解題的思路是怎樣的?關鍵之處在哪?
(2)已給出的解答是不是最佳的?我能換角度而另辟蹊徑嗎?
(3)本題的推廣價值任何?如果加強或者減弱條件,結論要起何變化?
(4)這些思路我以前用過嗎?哪些方面具有獨創(chuàng)性?所有的不同的思路有無共性?能提煉升華以解決某類問題嗎?
(5)通過解這個題目我有什么收獲(知識上、技巧上、思維策略上、本題應用上……)?有什么教訓?
第三是應用“動”的思想,突破思維定勢,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教師預設的教學情境
對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來說,預設教學情境尤其有積極的意義。備課時,我們英語教師應圍繞英語教材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考慮要創(chuàng)設的情境。
1、運用多種直觀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更易理解接受。如,在教動物的單詞時,像tiger、bear、cat、dog、pig等,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的簡筆畫,邊在黑板上示范邊帶領學生練,然后讓學生也一邊畫一邊說。學生們在畫畫的過程中練習說單詞,比較直觀地認識這些單詞,于是大部分學生比較順利地掌握了所學內容,使學生學得輕松、自然。
2、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創(chuàng)設鞏固情境。例如在學習了“The parts of the body”之后,學生要會看、會聽、會說head、eye、mouth、ear、nose、foot和hand等詞。為了避免學生感到厭倦,我們安排了一個比賽,把全班分成幾組,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到教室前面參加比賽,每組代表面向本組同學,教師、臺下同學先后向每組代表發(fā)令,如Touch your head/eyes/nose/mouth等,要求代表按指令指對部位,全體學生為評判員,用Yes/No隨時作出判斷,全部做對的代表為他們小組獲得一個獎品。這樣每個同學都能集中注意力參與活動,既得到了聽、說、讀的訓練,又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3、以積極的鼓勵評價活躍情境。學生是有情感的,學生的情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只有積極、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才能更加活躍。
4、注重教學方法,化解重、難點,優(yōu)化情境。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常常會遇到重、難點,其實不少小學英語內容,教師可以用學生感興趣的chant、song等形式表達,這有助于激發(fā)興趣和分散重、難點。
5、創(chuàng)設課堂外的真實情境,使英語學習成為個人需要。學習是個體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活動,是個體對環(huán)境變化的反應,是個體在環(huán)境變化下引起個體心理結構與功能及其行為的變化。在學習中,通過課堂這個小環(huán)境和校園這個大環(huán)境共同作用于學生,能使其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增強主體感受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由此而獲得內在知識結構和學習行為的發(fā)展。例如學習打招呼的句子Hello、Hi、Goodmorning、Good afternoon等,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地和學生們練習。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打擾別人,要問幾點,就可以用“Excuse me”、“What time is it?”等句子簡單地對話,既容易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學英語是輕松愉快而又必要的。
二、 生成的教學情境
英語教學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一種要表達的欲望,當身處一定的交際環(huán)境時,學生會像講母語一樣,用英語表達。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維特羅克認為,生成學習的本質是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與環(huán)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并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這種學習方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也時常能得到體現,其間折射出的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令人驚異。
1、在課堂上。在課堂上生成情境是與教師引導和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和運用語言的機會。例如,我在教學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學了去商場購物的情境后,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去商場購買物品,讓他們分別充當“售貨員”和“顧客”,這樣課堂就成了一個小小的文具店或小賣部,呈現出購物的情境。表演對話時,孩子們使用了很多以前學過的語言,這使我感覺出乎意料。有的學生還拿出錢、實物來表演,就像生活中的一個真實畫面,這種生成的情境教學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
健康教育是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之一,是以患者及家屬為教育對象,通過護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地教育過程,使患者了解增進健康的知識,改變其不良行為或問題,使之有利于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我院自2009年實施健康教育專職護理以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實施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1臨床資料
88例中 男50例,女38例;年齡42~76歲,心梗病人20例,高血壓30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臟病病人38例,初次入心內科住院的是44例,復診再入院44例,住院10~28天,文化程度:大專以上16例,高中22例,初中以下25例,文盲25例。
2實施方法
2.1預評估:收集有關心血管病患者的資料,如一般情況、文化程度、對心血管和糖尿病知識了解程度、患者感覺和期望、對防治效果的信心以及其他需求通過評估,判斷患者的健康觀、知識缺乏程度、學習能力、動力和學習方式選擇,對疾病的適應能力,以及對診治的滿意度。
2.2教育的內容:
2.2.1病人入院后向病人做入院介紹。 向患者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主管醫(yī)師護士情況、就診手續(xù)、物品保管、查房和作息時間,以及入院后近期所需做的各項檢查等。通過介紹和評估,取得病人信任,消除病人緊張心理,安心治療。
2.2.2進行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正確認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病因、病理過程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同時注意教育時的語氣和方式,避免“談病色變”,鼓勵病人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明白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誘因、糖尿病的其他并發(fā)癥和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并發(fā)癥,及自我監(jiān)測方法,如:高血糖及低血糖、酮癥酸中毒以及使用降糖治療和改善心血管治療的用藥。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避免漏服或不規(guī)律服藥的不良后果,強調血糖控制的重要性,結合心血管病出現的病癥,做好防治。
2.2.3營養(yǎng)學的知識。講解有效的合理控制飲食對兩種疾病轉歸的影響,從而引起重視。指導患者低鹽、低脂、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糖、易消化的飲食、量適宜,結構合理,注意臥床休息,保暖和飲食衛(wèi)生。
2.2.4向病人和家屬講解按時服藥及注射諾和靈的作用及治療原則。 許多病人誤認為長期應用易產生依賴,甚至拒絕應用。護士應做詳細的解釋工作。治療用藥可明顯改善癥狀。耐心勸導病人,結合病情給予鼓勵,增加病人的信任。
2.2.5向病人講解預防感染的重要性。糖尿病易發(fā)生感染,會加重心臟負擔,加重病情。指導預測感染的具體措施,如:限制陪探人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等,同時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精神緊張和不良刺激,心衰臥床的病人要做好皮膚護理。
2.2.6出院指導。重點指導病人兩種疾病是相互影響的,按時服藥,不可隨便減量或增量,同時講解出現各種并發(fā)癥的先兆及對策,結合心血管病的身體情況,適量運動,增強體質。做好糖尿病的飲食、運動、藥物、自我監(jiān)測的指導,提高家庭、社會的認識。由于糖尿病人自己調節(jié)糖代謝的能力喪失,內外環(huán)境微小的改變,都會導致血糖波動,如:氣候變化,情緒不穩(wěn)等。為使病情控制在滿意的水平。指導病人在家中掌握血糖監(jiān)測和尿糖監(jiān)測等一些方法,做為飲食、運動、藥物治療的依據,并定期來院復診。
3教育的方式
根據患者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特點綜合考慮,盡量符合個體文化需要,可采用以下方式。(1) 文字卡或口頭講解相結合。 對于文化程度高的,可以適當活動的,可采用護士將健康教育內容寫成卡片,隨時指導患者學習、了解和熟悉,對重點加以解釋,患者會自覺學習。(2)注意講解語言。 對不識字的患者,護士將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方式講解,利于患者理解和記憶。(3) 分階段實施健康教育。對病程不同階段,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
一、把握體育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一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關注學生健康意識和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將學生的健康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全過程。二是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運用,都要圍繞學生的運動興趣來選擇,只有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三是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育教學要從多層面、多功能角度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具有主動學習和主動創(chuàng)造的能力,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又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必需條件。四是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都受益。體育教師要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方面存在著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這樣可以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實現課程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
二、依據課程理念制定好教學目標
1.注重教學目標的具體化。當前很多體育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時,沒有具體的指向,大部分就是一個概括,比如,學習跳遠時,技能目標定為“改進踏跳相結合的技術”就不明確,這樣的目標給人空洞的感覺,如何改進,怎樣使踏與跳相結合?再如“讓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則顯得目標太大,一節(jié)兩節(jié)課就能養(yǎng)成,也有點太不現實。所以制定目標時要細化,要有遞進性,注意以下幾點:(1)目標確定到什么程度;(2)在什么條件下完成;(3)完成的數量和質量。
2.注重教學目標的趣味化。現在的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常常以直接興趣為動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學應從學生的情趣特點出發(f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寓教于玩,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在娛樂游戲中體現體育教學內容,達到體育教學目的。
三、選擇最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任何一個教材內容的學習,教學效果的優(yōu)良,除了學生的基礎和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學的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外,教學方法和手段對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將產生著直接的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實踐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對象、教材、任務的不同,具體地選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在短跑教學上,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擺臂、跑姿、節(jié)奏,而不應過分強調跑速。現在很多中學生擺臂動作完全錯誤,跑姿難看,其實這是一些體育教師過于強調起跑和跑速,忽略了細節(jié),一味追求成績所致。
四、“教”與“玩”相結合,強化學生興趣
1.集分結合。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集中一段時間講授理論知識和練習規(guī)范,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體育游戲形式進行應用。如,在講授身體平衡技能知識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單腿站立、單腿跳躍、單腿跳接力等比賽,把“教”與“玩”結合起來。
2.課間穿插。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趣味游戲,活躍體育課堂氣氛,刺激學生運動神經的活躍。如,在教授體操課時,可在課間放一段歡快的樂曲,讓學生們嘗試按照音樂節(jié)拍以舞蹈形式做體操;在隊列練習時,穿插一些花樣,等等。這些都能使枯燥、緊張的體育課變得生動、輕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3.命題發(fā)揮。在教授某種體育運動規(guī)范后,由教師統(tǒng)一命題,提出運動量和鍛煉目的,然后由學生自己設計體育活動項目,自己組織體育游戲活動。
4.內外聯(lián)系。把校內體育教學與校外學生體育活動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體育規(guī)范要求進行,實現校外“玩”為校內“教”服務。
五、重視學生學習的信息反饋
任何系統(tǒng)必須通過反饋信息,才能有所控制。對學生來說,反饋信息可以強化正確,改正錯誤,找出差距;對教師來說,反饋信息可以掌握情況,找出不足,改進教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各種信息反饋,防止注入式等教學,逐步形成教與學的雙邊溝通,促進對教學不斷地進行檢查、評定、修改、調整,建立全新的教學體系,采用更科學、合理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另外,在教學中,對一個問題、一組動作乃至一招一式的認識要允許學生的回答有不完整或有錯誤,允許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技術有錯誤的理解或做出不正確的反應,從教學的某種角度和需要出發(fā),有時需要盡量讓學生暴露錯誤和不足,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引導并組織學生通過討論、分析、示范和練習等手段,找出教學中的優(yōu)化和偏差的原因,讓學生自己去糾正錯誤,通過對照、分析已取得經驗和教訓,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對知識的認識??梢哉f教學成功與否,就在于對教學中各種信息反饋的處理正確與否。
六、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高職生 養(yǎng)成教育 習慣
一、養(yǎng)成教育對高職生具有特殊意義
養(yǎng)成教育是教育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教育訓練活動,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教育過程,是一種使自然人成為社會人的教育過程。
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社會習慣?!彼€說:“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yǎng)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可見,養(yǎng)成教育不僅在小學階段、中學階段,乃至教育的整個過程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以及個人素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高職生中的不少人在中小學階段特別是高中階段沒能較好地接受系統(tǒng)扎實的文化學習和基本的思想道德及行為規(guī)范教育,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交往習慣,應變能力不強;對社會上不良現象的影響抵抗能力差,法制觀念、公德意識比較淡薄。這一切致使高職生雖然享有大學生的稱呼,卻不完全具有當代大學生的理想境界、道德水平和認知能力。沒有打好基礎就得從頭開始,沒有好的習慣就得重新養(yǎng)成。因此,對高職生來說,養(yǎng)成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二、對當代高職生養(yǎng)成教育的現狀分析
1.當代高職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習慣,生活自理能力不強
當代高職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把他們當成“小皇帝”,他們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但是家長卻很少對他們進行養(yǎng)成教育,致使其缺乏生活能力、自理能力。
2.社會轉型時期對高職生價值取向的影響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急劇轉型時期,出現了重實惠,輕道德;拜金主義,為謀取錢財不擇手段,甚至違法犯罪;以權謀私、錢權交易、腐敗墮落、醉生夢死、以追求享樂為生活的唯一目的的問題和現象。我們必須加以正確引導和教育,要讓高職生懂得這些現象決不代表社會主流。
3.當代高職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自覺性差
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思想不統(tǒng)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觀情緒、沉淪情緒,學習和生活都存在著麻木狀態(tài);學習缺乏主動性、刻苦精神、鉆研精神,學習紀律渙散;缺乏自主學習意識,上課看閑書,說閑話,玩手機短信,課后玩電腦游戲等。
4.當代高職生普遍是獨生子女,存在著許多人格缺陷
缺乏生活閱歷,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理表現不成熟,缺乏堅忍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顧其他人的感受;自私狹隘,難于與人交往,難于適應集體生活。
常言道,入芷蘭之室,久而不聞其芬,入鮑魚之肆,久而不知其臭??陀^環(huán)境的潛移默化作用對高職生思想的形成有極大的影響,我們只有在正確分析當代高職生成長的客觀環(huán)境之后,有針對性的開展養(yǎng)成教育,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職生養(yǎng)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養(yǎng)成教育是塑造高職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當代高職院校生普遍是獨生子女,存在著許多人格缺陷。這些缺陷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即使他們學到了很深的專業(yè)知識,也難于在社會上立足。因此,要使高職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就必須對他們進行完美人格的塑造,對他們進行養(yǎng)成教育。
1.上好入學第一課“軍訓”。軍事訓練對養(yǎng)成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近年來的軍訓工作的實踐表明,軍訓獨特的育人功能,極大地拓展了養(yǎng)成教育工作的活動空間,有效地推動了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2.組織養(yǎng)成教育講座。在新生“軍訓”之后,可以采取講座的形式從思想教育、學習生活習慣教育、行為習慣教育、成材教育、學習目標引導、學習方法介紹、專業(yè)知識介紹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采取嚴格的紀律約束,目的是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種習慣的養(yǎng)成,對自己一生都有好處。通過各種學習方法教育,使學生不必自己摸索,減少從中學向高職院校學習方法轉變的過渡時間。通過目標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確立畢業(yè)后的人生目標,為高職院校生活確立奮斗方向。
3.通過教育創(chuàng)新提高實施養(yǎng)成教育的成效。創(chuàng)新教育應該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并不是另起爐灶的一種教育體制,而是教育的一項改革,這項改革同時還需要創(chuàng)造適合與教育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建立學校創(chuàng)新教育的評估機制和激勵機制等系統(tǒng)配套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教育創(chuàng)新落到實處。只有將創(chuàng)新精神貫穿于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全過程,才能給高職院校養(yǎng)成教育帶來巨大的適應性,才能給學生養(yǎng)成教育以生機,才能造就一代具有創(chuàng)新行為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人。
4.運用典型帶動的方式,使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學??梢悦總€學期在學生中民主評出講道德典型、尊師守紀典型、勤奮學習典型、文明禮貌典型等,并在學習這些學生德育標兵的活動中,組織這些先進典型與相應的落后學生開展“手拉手”幫扶結對活動,從而更好地營造出學先進、看先進、幫后進、趕先進的良好校園氛圍。同時,要切實重視道德輿論導向的作用。為了保證道德教育的順利開展,必須堅持正確的導向??梢酝ㄟ^宣傳板報、黑板報、校報、校園廣播等方式正確引導、教育學生。
5.有組織地參加社會實踐。高職院校應當時刻牢記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有用人才,如果我們不讓學生接觸社會,就會閉門造車,培養(yǎng)出社會不需要的廢材。社會實踐活動能引導學生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把愛國熱情和成長成才的強烈愿望轉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行動。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必須有組織的使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認識國情,奉獻社會,提高素質。
總之,“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培養(yǎng)良好習慣是現代教育的歸宿,我們的高職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是繼續(xù)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只有把學生的素質演化為習慣,才能成為他們終生受用的財富。
參考文獻
[1]連淑芳.試論高校道德教育的過程 [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學報,2003.
[2]余麗珍.試論高校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聯(lián)性[J].中國高教研究,2004.
[3]陳廷斌.養(yǎng)成教育:未成年人道德建設的著力點[J].思想政治教育,2004.
[關鍵詞]高職院校;感恩教育;方法途徑
感恩是做人必備的基本道德,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講道德、講誠信的人,一定會贏得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工作一定會和諧順利,家庭一定會和睦幸福,事業(yè)一定會紅火成功。高職院校是以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才和掌握實用技能勞動者為教育目標,感恩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基本道德素質,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對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促進大學生自覺遵守道德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增強大學生就業(yè)和適應社會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概述
感恩就是指當自然、社會或他人施給自己恩惠時,自己在心理上、情感上產生認可并設法報答。感恩是人類社會公認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一條基本的道德準則。人人都要識恩、知恩、感恩、報恩,知道感恩的人就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人格健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感恩教育就是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營造一定的教育氛圍,對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知恩、感恩、報恩教育,它是一種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使大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和健全的人格,懂得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領會老師的教誨之恩,珍惜同事的關心之情,感激社會的關愛之情。
二、高職院校感恩教育的現狀
(一)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表現
1.感恩父母意識淡薄
現在高職院校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獨生子女,家庭一般是“421”結構,他們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成長,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在家庭是眾星捧月、養(yǎng)尊處優(yōu),長此以往,逐漸養(yǎng)成唯我獨尊、驕橫任性、隨心所欲、浮躁自私等不良習慣,不會體諒父母的辛勞和苦心,也不會珍惜父母的血汗錢,肆意揮霍,對父母的愛認為是理所當然、滿不在乎。
2.感恩內涵認識膚淺
現在高職院校學生對感恩內涵的認識和理解不深刻,比較狹隘。有的認為感恩只是感恩父母、報答別人。感恩父母就是因為父母不僅給了生命,還給了無微不至的關愛。報答別人就是因為別人給予自己在生活、學習上提供了一些幫助,解決了一些困難??傊钦J識膚淺,沒有把感恩提高到感恩國家、感恩社會和感恩這個時代的高度,要認識到是偉大國家給我們創(chuàng)造平安幸福的生活和機遇,學生要以真才實學和優(yōu)秀業(yè)績來回報國家與社會。
3.感恩方式選擇偏差
現在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由于涉世不深,人生閱歷膚淺,明辨是非能力有限,對感恩方式的選擇還難以把握,如認為只要給父母買吃喝用等物質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感恩,其實子女在校遵守校紀校規(guī)、努力學習知識技能,為社會多作貢獻,成為社會有用的人也是孝敬。部分大學生缺失感恩意識,高職院校的感恩教育正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
(二)高校感恩教育缺失的表現
1.高職院校沒有實用的感恩教育方式
高職院校偏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對學生感恩教育沒有提到應有的高度,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組織管理,也沒有實用有效的教育方式。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缺乏感恩教育課程,感恩教育也只是舉辦事跡報告會、愛國主義講座等形式,教育內容陳舊,教育方法還是比較老套,難以引起高職院校學生的情感共鳴,收效甚微。高職院校沒有把感恩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高校校園內的點點滴滴都要弘揚社會主義的主旋律,傳播回報社會、回報國家的正能量。
2.高職院校沒有形成感恩教育合力
高職院校對感恩教育普遍認為是思想政治部門的職責要求,其他部門沒有把感恩教育融入各部門各專業(yè)的工作中,沒有在校園活動及社會實踐中認真組織開展感恩教育,沒有發(fā)揮全體教職員工的教育影響力,學校只“教書”不“育人”,教師只“授業(yè)”不“傳道”,學校只教學生學習職業(yè)技能,不教學生做好人做好事,在很多場合忽視傳統(tǒng)美德的宣傳教育,教育行政、一線教師和后勤保障沒有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
三、高職院校感恩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父母養(yǎng)育之恩
“百善孝當先”,感恩首先應該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父母不僅給予子女生命,還含辛茹苦養(yǎng)育子女,教育子女,讓子女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子女就應該“敬老”“事親”,回報父母。
(二)教師教育之恩
教師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為學生叩開知識大門,帶領學生遨游知識海洋。老師為學生成長、成才、成人付出了辛勤勞動,學生要感謝老師、回報老師,弘揚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美德。
(三)他人幫助之恩
感恩他人,就是要感恩一切關心幫助過自己的人。感謝同學朋友們的真切關愛和鼎力相助,感謝接受到的他人給予的恩惠、禮物、忠告或幫忙。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和同學朋友友好相處,不遺余力回報他人。
四、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的方法途徑
(一)專業(yè)教育與感恩教育相結合
職業(yè)教育是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學生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無可厚非。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是做人的基本修養(yǎng)。不會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自私自利、情感冷漠,是缺乏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修養(yǎng)的表現。感恩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并行不悖,實際上是相融相通的,感恩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感恩教育的核心是“德”。高職院校應該把感恩教育與文化專業(yè)技能教育結合起來,把感恩教育貫穿于文化專業(yè)技能的教育過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教師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同時,用文化知識來滋潤、陶冶、熏染和感化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做好人的知識和準則,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提高大學生的綜合修養(yǎng)。
(二)感恩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高職院校要注重課程設置,育“德”課程與育“智”課程有機融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課堂教學中要滲透感恩教育,特別在古代文學、現代文學、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課程等人文課程教學中,要用樸實的個案、經典的故事來教育大學生,把感恩教育延展到歷史和現實生活中,融教育于生活,讓學生從生活的點滴細節(jié)中感受到知恩圖報、有恩必報的影響。高職院校要培養(yǎng)“德高業(yè)精”“德能雙馨”的教師,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先正己、后育人,言傳身教,努力成為學生的道德楷模。教師要與學生做朋友,平等溝通與交流,把感恩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認同你、佩服你、敬重你,讓學生在內心深處體會到感恩的力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恩教育。
(三)感恩教育與校園文化相結合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辦學風格和精神面貌的晴雨表,是大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內容,具有導向、激勵、輻射、熏陶的教育功能。高職院校要把感恩教育與校園文化統(tǒng)一起來,大力繁榮校園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圍。利用校園廣播、校報、墻報等陣地,開展以“感恩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也注重挖掘校內外典型人物事跡,宣傳感恩先進人物,營造濃郁的感恩氛圍,讓大學生在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中獲得良好的感恩熏陶,讓學生養(yǎng)成“知恩報德”“感恩圖報”的感恩意識。
(四)感恩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感恩教育不能坐而論道,高職院校要感恩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讓大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開展感恩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感恩不僅僅是感動、更是一種行動、更是一種回報。高職院校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周末、寒暑假等時機安排學生到孤兒院、敬老院做義工、獻愛心,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大愛無垠、愛心無價。高職院校組織學生開展青年志愿者行動,利用自己所學專長,進企業(yè)、進社區(qū)、進市場,為當地群眾服務,讓學生在服務中實現青春的價值,感悟到感恩的責任,形成良好的感恩品質。感恩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新時期賦予高職院校的德育任務,高職院校要發(fā)揮感恩教育的主體作用,建立感恩教育的長效機制,不斷總結感恩教育經驗,創(chuàng)新感恩教育理念,把感恩教育融入學校專業(yè)課程教學全過程,與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感恩教育”長期化、制度化,營造濃厚的感恩教育氛圍,實施有效的感恩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高職院校要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有機結合,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在全社會掀起感恩教育的熱潮,讓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常存感恩之情,讓社會更和諧,教育更有效。
作者:珠蘭 單位:內蒙古商貿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
一、掌握兩大特點
1.動態(tài)性:一般教學過程主要是通過講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體育教學過程,主要是通過身體活動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體育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要參加各項活動,因而學生的思想往往表現在實際行動中,其特點是動態(tài)性而不是靜態(tài)性。
2.經常性:體育課一般在操場上進行,具有活動空間大,干擾因素與突發(fā)事件多的特點,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行為特征容易得到暴露,各種思想隨時都可以表現出來,這就需要教師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課堂的全過程,在每節(jié)課的各個部分中都要注重強調和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保證體育課的正常進行。
二、遵循四條途徑
1.結合課堂常規(guī)進行教育。課堂常規(guī)是把體育教學中必須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和貫徹體育課堂常規(guī)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和安全教育的過程。通過執(zhí)行課堂常規(guī)對學生的表揚,接受課堂常規(guī)中反饋出來的批評,以及嚴格考勤制度、考核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教育,保證課的正常進行。教師應遵守課堂常規(guī),樹立學生良好道德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遵守紀律,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
2.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教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因地制宜,寓于教材和教學中的各種教育因素,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之中。如用接力跑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中長跑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跳躍項目培養(yǎng)學生的勇敢精神;球類項目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的作風和團結友愛的精神;舞蹈、韻律操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行為和陶冶美的情操;體育基礎知識教學和游戲教學更能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等。
3.結合組織教法進行教育。合理地選擇和組織教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意識和行為結合起來,利用組織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教育。如通過隊形隊列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動作規(guī)范整齊性和嚴格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通過組織學生保養(yǎng)運動場地、送還運動器材,讓學生養(yǎng)成熱愛勞動和愛護公物的高尚品德。
4.結合學生表現進行教育。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復雜過程,特別是在體育活動中,學生的各種思想由于愛好的不同都能充分地表現出來。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不管是好的現象或是錯誤的傾向,都要因勢利導,及時開展表揚與批評,利用良好的集體輿論作引導,幫助學生抵御不良傾向。課堂上教師要言盡必行、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既要嚴格要求又要耐心說服,堅持正面教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切實做好育人工作。
三、運用八種方法
1.意識教育法。意識教育貫穿在體育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明白目的、任務、意義、途徑和效果,動員其主觀意識和興趣,自覺地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品質。如在中長跑教學中,通過講解長跑知識、技能、技巧、意義和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然后告訴學生練習中長跑會碰到的障礙以及科學訓練的方法,讓學生懂得只有經過不懈努力,戰(zhàn)勝困難,才能達到增強體質和培養(yǎng)意志品質的目的。
2.說服教育法。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師通過講解、講評、座談討論、個人談話等形式,闡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引導學生明確是非,提高識別能力,形成良好個性和情感興趣,把握好學習動機,在課堂上遵守紀律,刻苦鍛煉,養(yǎng)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培養(yǎng)好品德。運用說服法做好充分準備,要做好聯(lián)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有觀點、有事實,通過具體事例進行科學分析的指導,以理服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困難訓練法。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困難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作出努力,突破難點,提高思想素質。如適當增加器材的高度、遠度、重量和數量,相應提高動作的次數、難度和質量標準,改變動作節(jié)奏的重心,增加動作的障礙、阻力和對抗因素等,在教師的“激勵”和“示范”下,學生勇敢面對困難,通過自身頑強的拼博,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
4.規(guī)范反導法。用制度和規(guī)則的制約,指導學生的行動,培養(yǎng)很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意識。如體育課的課堂紀律、規(guī)章制度,教師必須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學生必須自覺接受,努力做到做好。又如游戲和教學比賽的規(guī)則,任何人都要執(zhí)行和遵守,不得犯規(guī)。這樣就能發(fā)揮制度規(guī)則的教育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和高尚的體育情操。
5.批評教育法。教師通過對學生的不良思想行為和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學生改正錯誤行為,糾正不良傾向,是思想品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種方法。課堂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發(fā)出警告,提醒學生注意;在小結時,對違反紀律的學生進行批評;對問題較為嚴重,一時不能接受意見的應該采用個別談話,并配合班主任或家長,幫助學生接受批評,改正錯誤。批評一定要注意方法,形式要靈活多樣,語言要精煉文明,態(tài)度要認真誠懇,教師要用愛心、耐心去感動學生,這樣的批評教育方法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6.評比競賽法。通過檢查評比和競賽,考評學生在體育課中思想行為等多方面的表現。其內容包括組織紀律,保質保量完成任務,遵守游戲競賽規(guī)則,愛護公物、互相幫助等。由于青少年要求進步,好勝心強,凡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評比競賽,都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組織評比競賽,條件要明確具體,要使學生明確目的、端正態(tài)度等,評比要充分發(fā)揚民主、公正。
7.表揚鼓勵法。對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良好思想行為和拼博精神,教師要及時表示贊許,作出好評,樹立正氣,鼓勵學生奮發(fā)向上,調動學習積極性。表揚要一視同仁,誰做得好,就表揚誰;對過去有過錯誤的學生更要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點,實事求是地進行表揚。
8.榜樣教育法。榜樣對青少年學生有很大的感染力,用英雄模范的事跡教育學生,對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熏陶他們的情感,培養(yǎng)教育方法可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用英雄人物的光榮事跡;二是用學生中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學生看得見、模得著、利于正面的學習;三是教師的表率作用,體育教師要以整潔的儀表,文明的語言和舉止,嚴肅的作風給學生樹立榜樣。
所以,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心身健康全面發(fā)展,能更加有效地提高體育課的教育教學效果,對青少年的成長和學校體育的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論文摘 要:本文對信息素質的涵義、圖書館員信息素質教育的內容、必要性和途徑進行了探討。
一、信息素質的定義
信息素質是信息產業(yè)發(fā)展和社會信息化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名詞。一個人具備信息素質,就必須能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和具備查尋、評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而且這種素質是終身學習的結果。信息素質可以理解為在信息化社會中個體所具有的各種信息品質,包括信息能力(信息知識和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識、信息覺悟、信息觀念、信息潛能、信息心理等。信息素質是個綜合意義的概念,它不僅蘊涵著個體具備的,帶有客觀性、發(fā)掘和利用社會信息源的基本技能,還包括了個體最基本的更具有主觀性的認識和判斷信息的基本品質。
二、加強圖書館員信息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1.現代社會信息化的需求
信息素質日益成為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和主導因素,它要求人類具有獲取并征服它的能力和意識。作為專業(yè)從事信息資源管理的圖書館員,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素質,才能較好地開展工作,有效提供信息導航、信息組織、信息開發(fā)服務。
2.現代圖書館工作對管理人員的要求
首先文獻信息的載體形態(tài)從紙質逐漸向電子介質過渡,許多有價值的信息不一定以正式出版的形式出現,而是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存在于人們的日常交流中。圖書館員要進行文獻信息的收集,就要深入到不同形態(tài)的信息中去判斷其價值,決定其取舍。其次,用戶的信息消費更趨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圖書館員在進行信息服務過程中,要更多關注用戶的需求特點,根據不同用戶的不同心理、習慣、能力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圖書館作為信息的集聚地,不僅是文獻的匯集、信息的集散而且是信息的加工、創(chuàng)新思維的孕育。這就要求圖書館員加強信息素質教育,熟練掌握在復雜的信息中獲取有用資料,為不同用戶的信息消費者提有效服務的能力。
3.圖書館員終身學習的要求
現代圖書管理人員必須掌握對信息的獲取、理解、轉化并生成新信息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確的獲取信息、創(chuàng)造信息的方法,才能提高獲取與創(chuàng)造知識的能力,才能使學習不再受時空的限制,自由地進行知識的整序、分析、研究和利用。通過信息素質教育獲得敏銳的信息意識和較強的信息能力,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進行終身的學習和自我完善。
三、信息素質教育的內容
1.信息意識教育
信息意識是指人們對信息的思想觀點和人的信息嗅覺程度,是人們對社會產生的各種理論、觀點、實物、現象從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評價能力。信息意識表現為個體對信息的敏銳度,捕捉、分析、判斷和吸收信息的自覺程度。信息意識強的人可以自覺產生信息需求,可以在眾多的信息中捕捉到有用信息。圖書館員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教育者,他首先要有敏銳的信息意識,才會有自覺利用信息的內在動力,對發(fā)現和傳遞信息才有一種積極的應對態(tài)度,是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
2.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指個體在整個信息活動中具有的道德。在信息活動中要堅持公正、公平原則;尊重他人知識產權;正確處理信息創(chuàng)造、信息傳播和信息使用三者之間的關系;恰當使用和合理發(fā)展信息技術,不非法攝取他人的秘密,不制造和傳播偽劣信息等。對圖書館員進行信息道德教育,要學習、了解信息社會應遵循的法律法規(guī),自覺抵制違法信息行為,隨時以道德準則來規(guī)范自身的信息行為與行動,預防在信息收集、加工、傳播過程中發(fā)生信息泄密、信息犯罪等問題。
3.信息能力教育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員要學會對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要建立和掌握信息源,掌握信息檢索的技術、方法、途徑;能指導用戶使用各種信息源和信息技術找到必要的信息;了解信息分析研究及成果評價的程序、方法,使之成為具有科學價值的新信息并傳遞、交流。
四、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1.有針對性的進行崗位培訓
對從事技術管理與應用者,開辦計算機軟、硬件技術應用與網絡維護等培訓班,使他們真正能肩負起圖書館的技術管理重任;對中級業(yè)務骨干,要對他們開展一些啟發(fā)式培訓,為他們創(chuàng)造參加各類學術研討會的機會,不斷優(yōu)化其知識結構,提高信息利用能力。
2.舉辦多種形式的文獻檢索專題講座
開展文獻檢索專題系列講座,使圖書館員掌握信息檢索的基本方法、步驟;學習現代信息檢索技術的新發(fā)展、新動向,使圖書館員既能通過傳統(tǒng)工具書為用戶提供信息,也可通過信息網絡和計算機系統(tǒng)獲取信息。
3.邊實踐,邊研究,不斷探索圖書管理有效辦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圖書館員要充分利用每一次信息服務的工作實踐,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其中,提高對信息服務的理解度和操作能力。培養(yǎng)獲取信息的敏銳性和洞察力,強化信息收集、加工、傳遞能力。培養(yǎng)信息意識、改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質。
4.發(fā)揮高等教育作用,加強管理人員隊伍建設
一是加快高校圖書情報專業(yè)教育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轉變教育觀念,積極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復合型人才,為圖書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打好基礎。二是圖書館要加強與高校的合作,有針對性地培訓圖書館工作人員,使之全面系統(tǒng)的掌握現代信息處理技術,提高信息意識和能力。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對圖書管理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圖書管理員必須不斷地優(yōu)化知識結構,并從以上幾個方面培養(yǎng)適應網絡信息時代要求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賈英閣.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員的作用及館員隊伍建設[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11:12-13
[2] 王育菁,基于用戶需求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探討[j],情報理論與探討,2009,(11):84—85.
[3] 葉勤,圖書館快速響應服務機制及其實施[j],現代情報,2007,(11):29—31.
[4] 王新明,網絡環(huán)境下用戶信息需求與服務研究[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5,(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