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學生閱讀論文范文

學生閱讀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生閱讀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生閱讀論文

第1篇:學生閱讀論文范文

1.圖片導入。對于小學生來說圖片比文字更加富有吸引力與趣味性,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與動力?,F(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所配插圖并收集相關的圖片,以圖片來導入,這樣更能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們可以用多媒體來向學生展現(xiàn)桂林山水風光圖,學生如臨其境,為圖片中優(yōu)美的風景所吸引。這時,我們可以提出問題: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如何來描寫這優(yōu)美而壯麗的山水風景呢?這樣自然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文本的閱讀上來。

2.音樂導入。音樂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這在渲染氛圍上具有重要作用。將音樂與文字結合起來,能夠將那些語言所難以描繪的情感、意境等傳達出來,這使得教學更加富有情感性與藝術性,這不失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探究動機的重要手段。為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收集相關的音樂,通過歡快的節(jié)奏來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刺激學生的聽覺,引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快樂閱讀。

3.懸念導入。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正是推動學生產(chǎn)生源源不斷學習動力的源泉。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來設計富有探索性與挑戰(zhàn)性的問題,以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制造認知懸念,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使學生帶著強烈的閱讀動機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閱讀活動。

二、確立地位,引導學生主體閱讀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互動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閱讀實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閱讀的主體,以往的閱讀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的思想與思維代替學生的行為,學生只是機械而被動的參與者,學生根本沒有閱讀的機會,將閱讀課上成了教師條理分析的講解課,這樣的閱讀教學注定是失敗的。新課改下的閱讀教學所要構建的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雙主型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教師發(fā)揮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展開主體閱讀,在閱讀中生成獨特見解,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閱讀,更為重要的是要保證學生閱讀的空間,也就是說要保證學生思考的獨立性與探究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就要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走近作者,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作者的互動。因此,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展開深入的思考,不要只是浮于表面,而是要將文本與特定的場景、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閱讀時才不會只是就字面來理解,而是能夠將文字與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才能實現(xiàn)與作者的情感共鳴與心靈互動。

三、質疑問難,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問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思維不斷發(fā)展進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設計一系列富有深度的探索性問題,讓學生帶著特定的問題來展開主動閱讀,讓學生的閱讀更有針對性。同時通過提問,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減少無效教學,讓教師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提問的方法為學生的思維指明方向,幫助學生不斷探尋,進而解決問題,形成有效的思維能力。教師的提問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提問要注意時機。要選在學生思維關鍵處提問,以便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撥云見日,忌不分主次、滿堂亂問。

2.提問要精心設計、富有創(chuàng)意。簡單的“是不是”的提問并不能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必須要精心設計提出的問題,最好提富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快速進入緊張的思維狀態(tài)。

3.更為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自主提問。閱讀不僅要回答他人所提出的問題,更為重要的還是一個學生自主提問、自我分析與解決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質疑,要讓學生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教材,要敢于挑戰(zhàn),善于質疑,勇敢地提出問題,這樣才能將學生的閱讀推向,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成效,更能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四、培養(yǎng)習慣,幫助學生學會閱讀

良好的習慣會讓學生終生受益。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學生的閱讀是在和諧而融洽的氛圍下展開的,而且更能力排困難,堅持到底,以達到預定的閱讀目標。這樣的閱讀是主動、快樂而有效的,這正是小學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

1.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閱讀中也是如此,只有展開充分的預習,學生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并運用自己的知識來解決部分個體可以解決的問題,進而明確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便在教師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聽課,這樣更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2.養(yǎng)成邊讀邊思的習慣。閱讀與思考是一個有機結合體,只閱讀不思考就是白讀,并不能促進知識的內化與能力的提高。要讓學生養(yǎng)成邊讀邊思的好習慣,這樣才能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達到深層次的理解。

3.養(yǎng)成動筆的良好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養(yǎng)成動筆的好習慣,在閱讀中不管是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語或句子,或是優(yōu)美的語句、精彩的段落,抑或是有不同見解與獨特感受,都要善于動筆,用筆來進行標記,用筆來記錄自己的心得與感受。

第2篇:學生閱讀論文范文

1.體驗是語文課程的致知途徑

人文科學,注重的是人個體的人生經(jīng)驗,學習領悟更多是靠體驗他人的經(jīng)驗,在理解他人的過程中,理解自己。因此對文本中具體感情形式的體驗也就成為人文科學致知的途徑。高職語文的閱讀教學就必須要強調個體體驗,因為在以人為對象的文本中,沒有自身的體驗,其中蘊含的知識不可能內化和存儲,更何況人文科學中的很多知識是難以言傳的,只能反復感受,以自己的情感、情緒與心靈直接領悟。閱讀教學中體驗的過程,也就是知識內化存儲的過程。

2.體驗讓知識轉化為能力

在高職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知識的灌輸而輕視學生的體驗是普遍的現(xiàn)象。一上課,教師沒有給學生時間充分閱讀感悟,而是急于把自己的領悟全部塞給學生。這樣讓學生興味索然,還增添了沉重的記憶負擔。閱讀沒有經(jīng)過學生的體驗感悟,許多東西還沒聽進去就丟了,更談不上轉化為自己的知識能力。閱讀教學,教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啟發(fā)引導,讓學生自己進入文本,去體驗其中的情感,說出屬于自己的感受。如:朱自清在《背影》里用這樣一句話描述父親爬上月臺的模樣“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薄芭省薄翱s”“微傾”和“努力”這幾個詞太平常了,然而,朱自清卻把這幾個最平常的詞用得出神入化了!為什么?因為朱自清從父親的“攀”“縮”和“微傾”的“努力”中,發(fā)現(xiàn)和感覺到了父親對他深深的骨肉之愛。是互相關切、互相理解的父子的骨肉至愛,使“攀”“縮”“微傾”和“努力”這幾個平常的詞,變得出神入化了。如果我們在《背影》的教學中,只講幾個動詞“攀”“縮”“微傾”和“努力”,用得如何準確如何巧妙,學生不僅很快就會忘記,而且聽的時候就煩膩了。如果我們能引導學生從朱自清描述的父親“努力”的形象中,去體會從中表現(xiàn)的父子間的骨肉至愛,認識到一切感情都是從最微小、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jié)(動作、表情)中表現(xiàn)出來的,并且進一步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開拓和留住學生們靈魂里也同樣存在的父子、母女的骨肉至愛,這就是從經(jīng)典作品中發(fā)現(xiàn)和認識自己,也更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的把握和運用。

3.體驗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閱讀的價值除了認知以外,還具有多屬于“體驗”范疇的更高層級的意義。長期的體驗閱讀不但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而且還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重組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的經(jīng)驗、判斷會轉化和重新組合,認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閱讀體驗就是這樣一個過程,讀不只是讀,更多的是思。例如:詩歌《錯誤》的教學,教師少進行講解,多讓學生反復讀,在讀中體驗。整首詩展現(xiàn)的畫面由大到小,從近拉遠,在體驗中體會到幽美的意境,產(chǎn)生無盡的聯(lián)想。反復朗讀第一節(jié)“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感受一動一靜之美。兩個句子一個短句,一個長句,不僅僅具有節(jié)奏美,短句還暗示過客之匆匆,長句則暗示思婦的綿綿情思。第二節(jié)的意象“城”“扉”“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跫音不響”“春帷不揭”充滿古典的風韻,但是最傳統(tǒng)的意象撥見最現(xiàn)代的敏感。第三節(jié)“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歸人”讀出的是“盼歸”,“過客”讀出的是“速離”,強烈的反差,產(chǎn)生了高度的戲劇性,形成了跌宕之勢。這就是“錯誤”?反復讀,多思考,再把聯(lián)系舊知識傳統(tǒng)的“美人香草”式比興手法,學生會對“錯誤”有多種解讀,即使不太合理,但通過閱讀體驗思考,讓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并進一步提高了閱讀能力。這樣摒棄了概念化的講解,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學生的閱讀才會升格。

二、閱讀體驗是形成學生人文素質的催化劑

1.體驗有助于學生確定獨立自主的主體意識

高職閱讀教學中,教師如能培養(yǎng)學生更多地體驗作品,注重個人的閱讀感悟,盡量少進行干預,或單方面的灌輸,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意識。比如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彼男性?,作者用生活中常見的“橋”“樓”“明月”“窗子”景物,卻創(chuàng)造了象征性的畫面,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學生閱讀體驗,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讀出不同的詩意:詩描繪的是個美人;抒寫的是一種人生的悲哀;揭示的是“相對”的哲理種種不同,只要是學生的閱讀感受,都可以合理的存在,不必教師統(tǒng)一認定某一觀點。這樣的閱讀學生才能把讀和生活社會聯(lián)系起來,才能在閱讀中找到自我獨立存在的價值。

2.體驗是個體獨立、自主的生命感悟

人們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閱讀中,不同的人因融入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所以理解感悟是不同的,這也是閱讀的豐富性、個體性。另外,就是讀同一作品,在不同時間,不同的人生階段,理解感悟就會不同。如魯迅在《〈阿Q正傳〉的成因》中說,他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經(jīng)歷了由“開心”到“不很開心”到“認真”的過程。讀者閱讀這部小說,也會經(jīng)歷一個由樂到悲的過程。正如王冶秋的“讀書隨筆”所說:這篇民族的杰作,絕不是看一遍所能消化的:第一遍我們會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砸一點不是笑得成分;第三遍鄙棄阿Q的為人;第四遍鄙棄化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為深思的眼淚;第六遍阿Q還是阿Q

3.閱讀體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讀書其實更多的是讀自己,真正的體驗閱讀在讀過去、讀歷史的同時,融入更多讀者對自己、對社會、對時代的感悟理解。不同的歷史時代,人們都能在經(jīng)典名著中吸取所需的精華,這就是靠閱讀者在閱讀中結合時代精神,揣摩領悟出前人沒有感受到的新東西。所以人們才會說作品常讀常新。而這些新東西是讀者在閱讀中體驗所得,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體驗,不可能有新的感悟。如《雷雨》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掙脫把周樸園的形象定位在“虛偽的資本家”和“專制的封建家長”的樊籬中,要用人文的精神考察他的豐富個性,而不應簡單地打上階級的烙印。

三、結論

第3篇:學生閱讀論文范文

進入高一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三年歷史學習的經(jīng)驗和知識的積累,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都有了較大提高。他們思想活躍,喜歡追根溯源,這一時期正是歷史學科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訓練閱讀能力的最佳年段。教師應抓住契機,有意識有計劃按步驟地利用課堂教學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習慣,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這不僅能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樂趣,成績提高,而且會終生受益。我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粗淺的經(jīng)驗是,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帶著目標仔細讀

課本本身有著非常明顯的優(yōu)點。章、節(jié)、目、段之間有著內在聯(lián)系。指導學生認真仔細讀課本是閱讀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閱讀前教師應對課本進行深入鉆研。根據(jù)教學目標要求精心巧妙地編選幾個知識性、思想性都比較強,提綱挈領的思考題,課前寫在小黑板上,或上課后迅速簡要地寫在黑板旁邊,好讓學生閱讀時心里裝著問題,有目標??刹捎媚x與朗讀相結合的方法。因為長時間朗讀會產(chǎn)生疲勞,影響讀的質量。如果長時間默讀,又往往會“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學會“走神”或搞小動作。隨時抽一個同學朗讀可提高讀的效果。再者,朗讀也可消除錯字,不認識的字,難懂的詞,可以及時指出和糾正。這種讀法,既有學生活動,又有教師抽查,能使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因為有思考題引路,絕大多數(shù)同學能及時準確地抓住課文的中心、重點、特點及難點。高一歷史課本除正文外還有小字部分作為閱讀材料,但不作統(tǒng)一要求,只要求學生明確正文與小字的關系,正文猶如筋骨,小字猶如血肉。

二、提問討論受啟發(fā)

在學生閱讀完課文后,教師就前面給學生的思考題向學生提問檢查閱讀的初步效果。同時讓學生就不理解的問題向教師提問,由教師解答。通過互問互答指導學生對帶有一定難度的綜合題進行梳理歸類,找出解答問題的論據(jù)和方法。

對于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進行討論:討論通常是前后四人結合起來分小組進行,討論時間為10分鐘左右。同學們結合課本內容講自己的觀點,大家擺事實,講道理,進行比較深入的討論,這樣,開闊了思路,加深了對重要問題的理解和記憶。對于那些引起激烈爭論的問題,教師可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引導學生課后再擴大閱讀范圍,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樣將課堂閱讀自然延伸到課外,促使教與學進一步結合,深化了教與學的效果。

在提問與討論中,教師的思維方法、看問題的角度,自然給學生以影響,討論是建立在閱讀基礎上的,討論中學生既動腦又動口,人人參與,加深了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而且使綜合學習能力得到鍛煉。

三、思考歸納求深化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痹凇伴喿x”和“討論”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接觸和理解到許多課本知識,掌握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材料和方法。進一步提高,就要求學生對閱讀了的內容進行歸納和綜合,認識歷史事件的本質和前因后果,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將知識的各部分按一定邏輯順序歸納成系統(tǒng)的有機整體。這樣,有助于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深化,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每節(jié)課都如此,會形成知識——方法——能力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效率會越來越高。將來面對“會考”、“高考”,只不過是一個水到渠成的問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閱讀”這一最基本最簡單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多用些心思功夫,這應是一個最實際的考慮。

歸納一般也控制在10分鐘左右,教師以啟發(fā)、點撥、釋疑、小結的形式和學生一起整理知識,“穿線織網(wǎng)”,歸納出教材知識結構和思想內涵。盡可能由學生歸納,一些難度較大的也可由教師歸納總結。教師的歸納要注意兩點:(一)化:將基本的理論原理具體化,化為對人、事、制度的有血有肉的分析評價,切忌理論、史實的“兩張皮”或生拉硬扯。(二)精:話要講在點子上,有穿透力,切忌冗長,拖泥帶水。這兩點,高考題的“要求”和“參考”答案或“標準”答案值得反復揣摩,體會,爛熟于心,舉一反三,加以運用。平常備課,就要用規(guī)范的最經(jīng)濟的書面語言把答案寫出來,并反復修改、推敲,講時“避免摻水分”。試看會考高考中,不少同學寫了一大篇,卻使人不得要領,找不出“關鍵詞”、“得分點”,這個教訓,從高一就要總結、汲取。

另外,教師歸納還要注意一點:用:即將“教書”和“育人”密切結合,善善惡惡,用歷史的經(jīng)驗昭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當然,這樣作,有個“度”,要注意自然而然地滲透,不要硬上。更根本的,則取決于教師自己的人格素質和道德涵養(yǎng)功夫。

四、讀書筆記不可缺

法國思想家布韋說過:“讀書不做記號等于不讀書?!备咭粚W生在課堂閱讀的同時應認真做好筆記。課堂筆記由三部分構成,即書上劃符號,書旁寫評注,本上寫筆記。

高一年級第一節(jié)歷史課就應向學生提出閱讀筆記的具體要求,如上課需備有紅筆或彩色筆專門用來在課本上勾劃各種符號。符號可統(tǒng)一規(guī)范化,如一般常用的重要語句下面劃。必須準確記憶的用表示?!硎娟P鍵性的字詞。表示對課文內容的質疑。①②③表示幾個并列內容要點。表示難認的字或難理解的詞。表示課文內容的層次。

第4篇:學生閱讀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指導策略

一、中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關于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許多語文教育的老前輩都有過重要論述。葉圣陶先生在《<略讀指導舉隅>前言》里說:“學生在校的時候為了需要與興趣,須在課本或選文以外閱讀旁的書籍和文章;他日出校之后,為了需要和興趣,一輩子須閱讀各種書籍和文章;這種閱讀就是所謂的應用”。他認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是應用?!薄叭绻蛔⒁饬司x,而忽略了略讀,工夫便于工作只做了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庇绕涫窃诋斀耖_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課外閱讀更不應該是游離于語文教育體系之外的“點綴”,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而是語文教育的一個得重要組成部分。

二、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

1.學生課外閱讀的盲目性

中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缺乏甄別力,讀物良莠不齊,一項調查顯示46.7%的初中生和35.8%的高中生課外閱讀以消遣為目的,在中學生購買的報刊圖書中,知識類書刊占55.6%消遣類占44.3%。中學生由于受年齡、閱歷、閱讀水平的制約,審美能力較差,搞拒誘惑的能力差直接造成了讀物的優(yōu)劣不等。他們讀的書大多不是有意識的選擇,大多數(shù)都是無計劃無目的,無選擇,帶有很大的隨意性。

2.學生課外閱讀缺乏指導

由于學生的課外閱讀得不到教師的理解和支持,也就很難獲得有益的指導;由于教師認為課外閱讀占用了時間,耽誤了學習,所以反對或限制他們的課外閱讀,使多數(shù)學生不能光明正大地進行課外閱讀,更顧及不上閱讀的效益和質量,不能充分發(fā)揮興趣閱讀的作用。

3.缺少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就是圖書資源匱乏,難以得到優(yōu)秀讀物。這也是制約中學生健康的課外閱讀的一個重要原因。真正投資于語文學科的并不太多,大多集中在“習題集”、“題典”上,很多的課外讀物是僅僅有幾本“作文選”。

三、中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中學生正是形成閱讀習慣、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時期。然而受年齡和思維的限制,學生迫切需要指導。調查顯示有72%的學生希望教師在課外閱讀方面給以指導。然而不少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還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號召”上,而缺乏切實有力的措施,少數(shù)教師甚至放任自流。因此,如何加強指導,使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1.激發(fā)興趣策略,讓學生愛讀書

課外閱讀興趣指對自身從事課外閱讀活動的主動性心理傾向和對閱讀材料及意義進行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常表現(xiàn)為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課外閱讀興趣受閱讀者的年齡閱歷、知識、愛好及閱讀目的的制約,讀物本身的內容形成也會直接影響課外閱讀的興趣。

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主要靠語文教師的培養(yǎng)和引導。要從認識著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輔以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要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用古今學者勸人博覽群書的名言警句啟迪學生,以酷愛書籍,通曉各學科間的生動事例教育學生,體會廣泛涉獵的必要。

2.推薦書目策略,讓學生多讀書

我們提倡的課外閱讀。絕不是“放羊式”的閱讀。也不是只要數(shù)量不要質量的任務式閱讀,學生由于年齡、認識水平等原因,許多學生在書籍的選擇上具有盲目性。這就要求教師推薦閱讀書目給學生,明確閱讀內容與范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多讀書。在書目內涵的把握上要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弘揚;注重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滲透,注重借鑒與學習外國優(yōu)秀文化。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還要有梯度。

(1)結合課堂教學推薦,讀物的內容和形式要盡可能和課內閱讀取得某種程度聯(lián)系,內外聯(lián)動,相得益彰。

(2)結合課程標準推薦?!墩n文課程標準》的課外閱讀推薦書目是人類文化的精品。文質兼美,又結合了學生的學力、智力、心力等實際,要逐步讓學生閱讀。

(3)結合時尚熱點推薦。教師只要善于引導,必能讓學生在輕松的閱讀中了解開放的世界,愉悅身心。

3.掌握技巧策略,讓學生會讀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讓學生順利地進入閱讀的成功之門,教師要進得方法指導,教會學會開啟閱讀之門的技能。讀書之法,因人而異。但就目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仍要把握一些基本東西。

(1)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睂W生在一學年開端就要訂立本學年的讀書計劃,一學期、一個月、一星期讀多少書,有個合理的安排。讀書須思考。

(2)讀書方法點撥。教師在指導課外閱讀時要系統(tǒng)地對學生閱讀方法進行點拔,三大讀書方法:精讀法。略讀法、快讀法相結合,要讓學生明白“精讀是準備,略讀、快讀是應用,是人生閱讀活動的主體”,課外閱讀應以課堂教學為基礎,著重培養(yǎng)略讀和快讀能力。

(3)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閱讀作為精神產(chǎn)品的消費和再生產(chǎn)活動,要展現(xiàn)閱讀主體的本質力量。課外閱讀極富個人特點的學習結果,使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反應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事實上,這也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積極提倡的語文教學效果,強調學習是學生的個性活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個人的選擇、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結論。作為教師,要特別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如果對學生的獨特見解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就可能泯滅了學生智慧的火花,后果將不堪設想。教師要做一個充滿激情的導游,引導我們的學生走進他們富有個性的閱讀世界中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第5篇:學生閱讀論文范文

一、“扣”文題,找論點

按照人的認知規(guī)律,我首先教學生從課題看,文章是什么體裁,然后到課文中找出根據(jù),這樣學生在初讀時就能抓住文章的中心論點了。如《成功》一課,我板題后便讓學生揣摩:從課題看,這篇課文是什么體裁?有學生說可能是記敘文,也有同學說可能是議論文。我說,兩者皆有可能,關鍵是要讀文章,找出依據(jù)。沒想到的是,那位搶先發(fā)言的同學竟然說:“不好意思,我猜錯了!課文中不是記敘事件的,全是擺事實,講道理的?!薄鞍パ?,你真了不起,看來你不僅對記敘文、議論文的體裁特征掌握得比較透徹,而且還具有實事求是的精神,真是我們全體同學學習的楷模!那中心論點是什么?”“‘天資+勤奮+機遇=成功?!痹诎鍟行恼擖c后,我又順勢啟發(fā)學生:“我們剛才扣住文章的題目就找到了論點,這個方法我們把它歸納為六個字?”“扣文題,找中心。”大家不約而同地說。我隨即用紅粉筆寫在了黑板的右上方。

二、“扣”論點,理層次

有了論點,我又接著問學生:“如果是要我們大家寫議論文,下面該考慮些什么?”有學生說:“該考慮從哪幾個方面來逐層論述自己的論點?!薄盎卮鸬煤芎?,讀議論文的第二步,我們也給它六個字!”有學生很聰明,從第一步中“套”出:“扣論點,找層次。”我說:“‘扣’字用得好,便于我們記憶,是‘二扣’。只是我覺得層次用‘找’不太恰當,我們換一個?!薄袄?!”有學生喊了起來,“高!”我蹺起了大拇指?!澳敲次覀兞ⅠR試一試。現(xiàn)在大家去文中‘理’一‘理’,是分幾層來論述的?”通過各組的緊張合作交流,一組代表搶先發(fā)言:“層次很清晰,文章在第一部分提出論點后,文章的第二部分就分四層來逐步論述:第一層(5—6)要客觀對待天資;第二層(7)如果不勤奮,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第三層(8)機遇是存在的,有時對人影響極大;第四層(9—10)強調勤奮是最根本的條件,并希望人們能成功。”

三、“扣”層次,議論據(jù)

層次理出后,我又激發(fā)學生:“大家再幫我出出主意,我們學習的第三步是……”一些機靈而嘴快的學生,還沒等我說完就搶先道:“扣層次,理論據(jù)?!薄斑@次我們是‘三扣’了,只是論據(jù)比較多,不能只靠‘理’,得靠大家共同來討論?!薄皩Γ蔷徒小h’吧!” 又一學生獻計道。我立即給予贊賞:“這個動詞用得太好了,不但把我們所有討論的人都包含進去了,而且把我們這一步學習方法也點活了?,F(xiàn)在就請各學習小組照剛才的方法共同議一議,找一找作者第二部分舉了哪些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由于學生真正成了課堂學習的主體,大家的思維都顯得非?;钴S。各組不僅討論得快,而且都爭著發(fā)言。整理出的層次是:第一層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說明“天資”是客觀存在的,誰也否定不掉;第二層引用“囊螢”等故事說明勤奮一向為古人所贊揚;第三層用自己親身經(jīng)歷說明機遇有時很重要;第四層用韓愈的名言說明勤奮的重要性,引用王國維對成功必經(jīng)的三種境界闡釋,并指出其疏漏,再次強調了中心論點。

四、“扣”論據(jù),話論證

學生各層次的論據(jù)議出后,我又進一步啟發(fā)道:“我們學的是議論文,從議論文的三要素來思考,大家是不是還有什么方面沒有考慮到?”“論證方法!”有學生不假思索地說。“那么我們這第四‘扣’,也給它取個合適的名字?!边@一次大家都有經(jīng)驗了,既注意動詞的搭配,又注意避免用詞的重復,是一次性到位“扣論據(jù),話論證。”我又當即給予了褒獎:“這個‘話’字用得妙?。〖日f明了我們論證方法可以直接從剛才找的論據(jù)中‘話’出論證方法,又體現(xiàn)了命名時用詞的變化。那么,大家再共同‘話’一‘話’《成功》這節(jié)課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眼看發(fā)言的機會不多了,一些還沒有發(fā)言的同學,再也顧不上什么課堂秩序了,紛紛搶著說,整理出來是:第一層“天資”方面重點采用的是舉例論證;第二層“勤奮”方面先舉例論證,后道理論證;第三層“機遇”方面先道理論證,后舉例論證;第四層主要是道理論證。

第6篇:學生閱讀論文范文

一、理清文脈,訓練思維邏輯性

思路就是圍繞立意構架的思維軌跡,作者創(chuàng)作是利用思路來實現(xiàn)創(chuàng)作意圖,讀者就可以通過理清文脈,還原作者的構思,找到作者的思維軌跡,進而把握文章立意,這應是一條基本閱讀規(guī)律。如指導閱讀說明文,就要遵循“特征思路”,因為說明事物圍繞的是事物的特征;閱讀議論文則往往遵循“問題思路”,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漫話清高》;敘事類文學作品往往按時間先后、空間順序或人物活動的幾個方面來展開;抒情文體往往是采用“意境思路”“感情思路”,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而記敘文章往往涉及很多人,許多矛盾,我們在繁雜的頭緒中應抓一個或一組人物,因為記敘類文章往往通過最主要人物來反映主題的,比如說《鴻門宴》??梢娡ㄟ^探究“思路”“文脈”,能更加深刻地認識文章結構安排的目的,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表達能力。

二、啟發(fā)質疑,培養(yǎng)思維創(chuàng)新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蔽覀円膭顚W生獨立思考,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質疑,進而釋疑,達到領悟問題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設計讓學生提問這一程序,只是教法,而鼓勵學生質疑,指導學生如何質疑,大膽地支持學生提出問題,肯定學生的不同見解,則是突出了學法的指導。例如,閱讀《失街亭》,傳統(tǒng)的觀點是馬謖的自以為是、不聽諸葛亮的再三告誡,不聽王平的勸說,一意孤行,導致戰(zhàn)爭的失利。面對這個傳統(tǒng)的觀點,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多方查尋資料,在充分了解歷史事件、大量占有相關資料的前提下,獨立思考,仔細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我們要讓學生有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勇氣,有創(chuàng)新的信念和決心。需提及的是,在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同時,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這就需要教師有意義的點撥,有見地的指導。

三、完善補充,增強思維的嚴密性

對課文的觀點、構思、寫作手法乃至句子、詞語的注釋進行完善補充,著眼于訓練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同樣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活動。如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泵髅魇侨瑔柎?,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對話,作者采用答話包含答問話的方法,精簡為二十個字,就如電影里的蒙太奇手法,鏡頭之間留下大量空白,讓讀者根據(jù)生活邏輯經(jīng)驗的積累以及自身修養(yǎng)去補充完善。

四、聯(lián)想拓展,激發(fā)思維的想象力

聯(lián)想力與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因素,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運用聯(lián)想拓展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讓學生順著人物性格發(fā)展的邏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結局、作家創(chuàng)作的思路繼續(xù)聯(lián)想下去,從而體現(xiàn)縱向思維的開拓。例如閱讀《項鏈》,可以讓學生思考瑪?shù)贍柕隆暗弥楁準羌俚囊院蟆钡纳睿@有利于開拓學生思維的空間。再如《項脊軒志》后記部分:“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樣富有詩意、充溢著情思,似乎平淡無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設橋梁,才會感到這是作者在用最簡潔的文字傳達最豐富的內涵。我們可以問一句:“作者為什么要寫小妹們的話,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學生說是為扣題,有的說寫出了夫妻情深?!皶r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妻子從作者口中聽到了不少精彩的歷史典故,從南閣子的書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充實。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滿自豪而又饒有興味地向小妹們講述閣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們油然而生歆羨之情,神往閣中的讀書生活。這樣,便有了小妹們的問語:“且何謂閣子也?”夫妻之情感人入微,因此,對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極,“吾妻死室壞不修”。歸有光的筆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則,如果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不做適當?shù)狞c撥,那水下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難以發(fā)現(xiàn)了。

五、比較遷移,挖掘思維的深刻性

“比較”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遷移能力的方法之一。文本解讀中要鼓勵學生學會用比較的方法來分析作品、作家的“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確定了事物間的異同,還要深入地解釋這種異與同。只有抓住這一點才能使比較不流于膚淺,達到對作品深入理解的目的。比如詞中寫愁的名句: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和李清照《聲聲慢》“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比較,可以讓學生選取不同的可比點比較,從修辭角度看,李煜的詞將愁形象化,且比喻新穎,想象豐富,更勝一籌。從表情感染力上,李清照詞語言簡白卻更覺神妙,更堪咀嚼。通過比較,我們不僅可以學習從多個角度去評價詞句的方法,更披文入情,體會了詞中滋味,且加深了對二位詞人詞風的印象。

新課程語文教材把“單元”作為教學的基本單位,編者力求把同中有異的課文及各項內容組成為一個個有機的小綜合體,這就為“比較教學”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堅實的基礎。語文單元教學方法的特點就在于比較,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并利用這些條件。同時,我們還可以用“以點帶面”的方法,用所學的一個閱讀材料去輻射更多的閱讀材料,從而讓學生掌握一類文章,讓學生提高篩選信息的能力,提高歸類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例如,學了柳永的《雨霖鈴》,學生對詞中的“離愁別緒”有了很深的體會。這時,就可以讓學生以點帶面,以柳永的《雨霖鈴》去輻射另外的大量的以“離愁別緒”為意象的詩詞。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李煜的《相見歡》、杜牧的《贈別》、晏殊的《清平樂》等,無論情人相思的煎熬,抑或友人分手的不舍,都為多愁善感的詞人所捕捉,他們用多情之筆流瀉下了當時的感動。學生通過大量閱讀,融入了詞的意境,觸摸到了作者靈魂深處的思想情感,感受到詞之美,還提高了對詩詞的賞析能力。

第7篇:學生閱讀論文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意識

目前,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大約有一多半的時間是分配在閱讀方面的。即便如此,在考試時學生對于現(xiàn)代文閱讀方面的能力卻依然不盡如人意。因此,若想要從根本上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那么首先要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一、認真聆聽,平等交流

教師要學會耐心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認真解答,在學生提出問題時,切記不可漫不經(jīng)心,即使再簡單的問題也不要嘲笑學生,一定要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言和提問,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讓學生樂于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答案。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只有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和和藹可親,才能使學生更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質疑。

二、為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使他們“敢于問”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學生只有在緊密、融洽的師生人際關系中,才能對學習產(chǎn)生安全感并能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已,充分表達自己的個性,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痹S多學生在課堂上不敢提問,主要是因為有心理顧慮。他們擔心:我這個問題是不是太簡單了?會不會被同學譏笑,被老師批評?或者又會想:我的問題會不會老師答不出來,讓老師下不了臺?……所有這些擔心心理,都禁錮著學生,使學生有疑不敢質、有問不敢提,久而久之,便使學生有了問題也不提問。因此,語文課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就必須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營造一種安全自主的交流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壓抑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該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溝通,做朋友,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系;尊重學生的提問,應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樂于聽取學生的不同問題,即使這個問題過于簡單和幼稚,教師也要認真對待,耐心解答。多鼓勵、少批評、杜絕嘲諷,構建一個“問比不問強”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有疑”敢問。

三、激發(fā)學生旺盛的求知欲,使他們“樂于問”

當前語文課教學中,許多學生既不愿意回答老師的提問,也不愿意去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和旺盛的求知欲,缺乏思考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兒童沒有學習的愿望,那么,我們的一切設想、探索和安排都將成為泡影,變成沒有生命的木乃伊。”這說明旺盛的求知欲是學生主動提問的重要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引起他們的求知興趣,從而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③。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初中生好表現(xiàn)的特點,通過引入各種形式的語文教學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特長,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語文,感受生活;教師要敏銳地聯(lián)系發(fā)生在學生周圍和身邊的實際問題,使每堂課都有新異的信息,并通過圖畫、錄像、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來讓學生感受,盡量避免知識內容的枯燥和學習方式的格式化;教師要使學生始終處于存疑的狀態(tài),將“問號裝進學生的頭腦里”,進而讓思想“在學生的頭腦中產(chǎn)生出來”。這樣可以將學生置于“憤”、“悱”的狀態(tài)之中,只有學生出現(xiàn)疑惑才能體會到“發(fā)”時的驚奇和探究的樂趣,讓他們從中感受到探索的喜悅,從而樂于提出問題。

四、為學生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問”

中學生雖然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涉獵信息的范圍較廣,但由于認知水平的關系,提出問題的能力仍然有限,加之教材所選課文的單一性與復雜性特點,也使得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課文進而提出問題。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目地地精選一些課外類文、美文,有意識的給學生提供激發(fā)想象的材料⑤,從而加強知識的突出性,典型性,使學生通過自我總結探索,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的內容要點與思想感情;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初步敏銳地構建一些疑點,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去探索,積極去思考;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質疑問難的氛圍,讓學生警覺問題時時處處都存在,提倡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使學生由“不知有疑”到“處處有疑”,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有疑可問、有疑要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漸成為真正的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五、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使他們“留問”

第8篇:學生閱讀論文范文

    一、保證足夠的閱讀時間

    在語文自讀課中,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自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鑒賞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是我們語文教師夢寐以求的目標。

    增量閱讀是一項長期的需要堅持的事情,需要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那么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就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我主要讓學生抓緊幾個時間段,一是早讀前讓學生多讀一些詩詞類的需要朗讀的內容,增強學生的語感,二是抓好中午的時間,在飯后讓學生閱讀30分鐘的時間,三是晚上睡前30分鐘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另外就是學校規(guī)定的閱讀課,周三下午的兩節(jié)閱讀課。時間有了保證就有了增量的條件。

    二、與課本緊密結合,可以與初顯身手結合起來

    教材“成長的經(jīng)歷”單元中的初顯身手中有要求學生搜集資料如:“你知道安徒生嗎?你讀過他的哪些作品?學生可能因為 學校條件差,讀不到安徒生的著作,教師可以每天抽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向全班連續(xù)朗讀安徒生的作品,也可以讓有條件的學生有準備的參加讀書活動,比如學完《丑小鴨》一課后,學生對安徒生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他的作品里充滿對美的追求和向往,但他的生活其實充滿坎坷,此時,應適時引導學生去了解安徒生更多的作品,可向學生介紹《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軍裝》《豌豆公主》《野天鵝》……等相關書籍。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愛讀書的典型事例,啟發(fā)學生愛讀書、多讀書;或開設賞析課,介紹名家名篇,使學生領略文章語言的無窮魅力;或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愛好,分別向他們介紹各種讀書方法,以此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興趣,使他們體驗到讀書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同時還可結合課外活動,經(jīng)常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故事會、閱讀比賽和“我最喜愛的一本書”、“我向你介紹一本好書”等活動。久而久之,學生愛讀書、多讀書的良好習慣就會逐漸養(yǎng)成。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來讀,來為學生打開一扇門。

    三、發(fā)揮教師的引領作用

    增量閱讀需要老師的諄諄善誘,巴赫金指出:“一切都是手段,對話才是目的,單一的聲音什么也結束不了。兩個聲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條件,生存的最低條件?!苯虒W中學生只是跟著教師的思路前進比比皆是。即使有生生對話,也是學生中首席發(fā)言人獨領。這不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真正的對話,只是馬丁.布伯所說的“裝扮成對話的獨白”。真正的對話是在民主和平等的前提下,師生雙方精神敞開后的互動交流。比如教學完《意大利的愛國少年》一文后,教師可適當補充《愛的教育》這本書的介紹:這本書也可以叫做“一個小學生一學年的故事”是由意大利一位四年級的學生安利柯寫的,他日積月累地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呀寫呀。寫他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所想,從10月份四年級開學第一天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全本共100篇文章,包括發(fā)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性啟發(fā)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這些故事把大致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們間的小我之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這本書是一部必讀的教育經(jīng)典。100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并多次被改編為動畫片,電影,連環(huán)畫讀者遍布全世界,相信這番入情入境的引導語會誘使一些孩子去探訪書中的動人故事。

    四、有效地評價機制

第9篇:學生閱讀論文范文

關鍵字:高師;聲樂;教學

一、聲樂技術素質

聲樂技術素質教育是高師聲樂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要切實解決駕馭聲音的基本能力,如在呼吸支持下的歌聲品質、聲區(qū)連貫統(tǒng)一、聲區(qū)擴展以及音樂句法、旋律美、節(jié)奏美等認知與操作的方法等。它必須符合學習者自身個性發(fā)掘、培養(yǎng)進程的需要。實踐證明,培養(yǎng)聲樂技術素質的基本原則為:合理的思路、明確的步驟、循序漸進和博中求精。

對于聲樂,有句古訓:“歌詞為先、節(jié)奏次之、聲音居末?!边@古老的意大利美聲原則,至今被世人所遵循。如脫離了上述原則都會出現(xiàn)問題,尤其對初學者或聲音困惑者來說,會從一種不平衡到另一種不平衡,從一種痛苦到另一種更深、更不理性的痛苦中。聲樂演唱是對音樂技術、歌唱心理、作品駕馭能力等多方因素合作形成的完整藝術形式,是整體素質的結晶。如果聲樂教師只強調聲音,排斥其他因素,必然會造成完整因素相互依存關系的沖突,引起整體形象扭曲,并直接反映在聲樂演唱上。所以聲樂教師的責任是將各種因素滲透到聲樂教學中。沈湘教授“頭(頭腦——理性)、心(感情)、身(發(fā)聲器官)三者統(tǒng)一的聲樂平衡理論”的研究和應用便是觸及音樂真諦的科學捷徑。比如,聲樂技術全方位整體調整涉及最簡單的音樂、生理、心理、美學等知識以及它們對基本技能的幫助,也涉及呼吸與聲音共鳴、真聲與假聲、感覺與聽覺的辯證關系。

歌唱是實踐的藝術,深深植根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天性具有歌唱的自發(fā)性,模仿性。人們接觸聲樂藝術的渠道非常廣泛,大體是名家、成熟歌手的演唱。沒有歌唱知識,憑天性去模仿,追求技能突破,向名家看齊,是藝術不成熟的表現(xiàn)。任何完整的藝術形式都是結果,教育則要研究其過程和教學順序、基本內容和方法。要研究和利用人具有的歌唱天性,在歌唱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初學聲樂對聲音生成的基本方法的正確感知:(1)心態(tài)的培養(yǎng):從容、解放;(2)感受力的培養(yǎng):自然、協(xié)調;(3)音樂聽力的培養(yǎng):樂音的品質,精確、美好;(4)感覺、聽覺、心理相互合作的意識等。在實踐中逐步獲取歌唱的良好體驗。

聲樂文獻具有聲音訓練功能,又是情商啟蒙、審美教育、文化傳遞的使者。聲樂文獻的學習內容包括:作品的分析、處理、表現(xiàn)、駕馭、積累、文學素養(yǎng)、難度識別、新曲目開發(fā)等。音樂學院的聲樂教學有鋼琴伴奏作為藝術指導,師范院校則將聲音與藝術的教學集于聲樂教師一身。如,美國朱利亞音樂學院教授伊麗莎白,在中央樂團講學的初始階段,采用若干不同風格的短小精品使學員們感知音樂,捕捉到音樂語匯、音樂形象。她啟發(fā)學員們將音樂與感情相統(tǒng)一,投入到理解、表現(xiàn)和再創(chuàng)造中,開啟音樂表現(xiàn)的空間。這便是素質教育、審美教育、情商啟蒙教育的捷徑,它尤其適用于基礎音樂教育。

二、聲樂綜合素質

聲樂綜合素質是多方面的,“學習聲樂者還要懂一點生理學、物理學、音響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否則,一旦違反了科學原理,指導無方或使用不當,同樣會損壞樂器,還可導致‘倒嗓’,成了學習者的終身遺憾?!雹倭硗?,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的歌唱對學生素質的影響是全方位和多側面的,教師需要具有廣博的知識、較全面的文化修養(yǎng),這樣才能更好地把聲樂作為音樂入門的效能釋放出來。鑒于高師聲樂教學條件的局限,僅以小課、中課完成全部聲樂學科素質教育的任務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可通過開設《聲樂公修課》完成共性教育,形成大中小課同步、多維的教學模式。小課側重聲樂技術素質,中課側重歌唱教學素質,大課強調聲樂綜合素質,理順和完善聲樂教育學科的知識結構。

欣賞大量聲樂作品是提高音樂素質的捷徑,公修課可以擴大學生欣賞的曲目品種和數(shù)量,并注重師范聲樂教學的實用性,可以采用理論學習和作品分析、范唱、文獻音像欣賞相結合的方法。公修課以中外聲樂發(fā)展史為主線,以不同風格的大量聲樂作品為基本教學內容,以藝術性、科學性、廣博性、實用性、系統(tǒng)性為宗旨。

教學內容順次安排為:

(一)西洋聲樂史和各時期歌劇、藝術歌曲,世界聲樂基本狀況和各國民歌。

(二)中國聲樂史及不同題材的文獻、戲曲、曲藝、傳統(tǒng)的民歌和藝術歌曲。

(三)兒童基本的歌唱知識,青少年兒童歌曲的類型和范圍,嗓音的生理結構和兒童嗓音的保護。世界著名兒童歌曲經(jīng)典賞析,小合唱、大合唱的組織,實用中小學音樂音樂課歌唱法的要點等。

(四)為了突出聲樂教材的素質教育作用,從文獻廣度、深度和詮釋方面勾勒出一定的等級和范圍,不搞統(tǒng)一模式,使學生弄懂個性與規(guī)范相統(tǒng)一的選材順序和規(guī)律。

(五)聲樂生理學、物理學、音響學。

通過音樂文獻的大量儲備,欣賞名家名演、音樂知識的補充,能夠提升學生在小課、中課中對聲樂的感知,提高學生的悟性、欣賞能力、音樂聽力、自學能力,使學生聲樂技能與素質均衡地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備技術、修養(yǎng)、文化、教學等綜合素質的音樂師資。

三、歌唱教學素質

歌唱教學素質的提高來自兩方面:一方面,從信息論角度去看,教學內容是教學信息,學生在接受并加工處理聲樂與聲樂教學信息的過程中,獲得或發(fā)展了聲樂技能,而學生加工處理這些信息的結果,則是獲取了聲樂理論知識與聲樂教學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觀摩聲樂課則是培養(yǎng)歌唱教學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聲樂教師在上課時,可安排不同素質、不同程度學生搭配的教學模式。其目的有三個:變換方式強化技能實踐能力和理性認識;為當教師積累文獻;逐漸認識本課程教學法。

具體做法如下:

(一)安排不同聲部、不同程度、不同問題的學生上課。教師講述技術范圍中個性與共性的統(tǒng)一,學生在觀摩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了解不同聲部的個性與共性,觸類旁通。

(二)安排小組集體發(fā)聲訓練。按聲部做集體發(fā)聲訓練,從共性規(guī)律中指明發(fā)聲技法的步驟、方法,使學生獲得自信,并激發(fā)學生歌唱激情。

(三)安排齊唱、重唱、合唱練習。通過齊唱、重唱、合唱練習,不僅擴大了學生的聲樂演唱形式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藝術品位,而且使學生學會如何指導齊唱、重唱、合唱。

(四)培養(yǎng)學生歌唱教學的實戰(zhàn)能力。小組課中,指導高年級的學生給低年級的學生上課,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培養(yǎng)了學生對聲樂的探索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指導一定的演唱活動?!皯撛趯W生初步掌握了方法和技巧之后,就讓他們經(jīng)常到不同的場所去實踐。

四、歌唱思想素質

聲樂藝術是音樂與文學語言相結合的藝術,和文學語言的關系十分密切。由于文學語言的幫助,聲樂具有思想的細膩性和感情的確定性等特點,最能直接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因此,高師聲樂這門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高師聲樂教學中實施思想素質教育的意義,就在于這一過程使高師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凈化、品格得到完美,從而使高師學生的身心能夠得到和諧的發(fā)展,精神境界得到升華,自身得到美化。同時,以“美”引善,提高高師學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啟真,增強高師學生的綜合能力;以“美”怡情,增進高師學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