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師科學論文范文

教師科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科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師科學論文

第1篇:教師科學論文范文

講授法教學是教師在課堂上,對疾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病理生理、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原則等進行講解,以教師為主體,深入學習理論知識,讓學生了解所學課程前沿動態(tài),系統(tǒng)掌握課程相關理論.是目前應用較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的知識信息一次性傳播.課堂講授教學法重視知識的講授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在認識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學生參與性不強,不能更好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往往忙于應付考試,不能使學生真正靈活地掌握知識〔2〕.

2啟發(fā)式教學法

啟發(fā)式教學法是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成為課堂的主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誘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比如,在講授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時“為什么維生素D缺乏時會出現(xiàn)骨骼畸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如果教師先給予提示:“應該從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發(fā)病機理出發(fā)來分析和解答”,這樣學生將會很快想到:維生素D缺乏時病人存在低血鈣,機體為了盡可能糾正低血鈣,使舊骨中鈣鹽釋放入血,同時存在低血磷,導致骨礦化受阻,而最終出現(xiàn)骨骼畸形.這樣安排教學,不至于出現(xiàn)學生茫然失措和答非所問等情況.教師在啟發(fā)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進行討論之后給予總結式的講解,這樣會提高學生課堂吸收的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3病例教學法病例教學法是根據(jù)教學目標,在理論講授的基礎上,結合生動的、具體的實際案例,既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兒科學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參與,加深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模擬臨床典型案例作為基本教學材料,把學生帶人實踐教學仿真情境中〔3〕.如在講述“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的開始,引入典型病例,在復述完病例后提出為問題,(1)該病的初步診斷是什么?(2)有哪些陽性體征?(3)本例患兒的病史特點是什么?(4)進一步確診需做什么檢查?(5)應與哪些病相鑒別?(6)請給出治療原則.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具有生動、形象、直觀,具有真實性,給學生一種真正走進臨床的感覺,所學知識容易掌握.通過實際案例的列舉,能增強學生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經常引入問題及實例,學生處于不斷地思考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同時,課堂引入典型病例,讓學生不斷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師生互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通過列舉實例,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教學與實例教學相結合.案例教學法中,通過小組討論、互相交流、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病例教學法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積累,促使醫(yī)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課前準備和預習及其課堂討論及交流,加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病例教學法通過討論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精神,可有效鍛煉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為今后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病例教學法列舉的案例不能完全涵蓋所要講授的知識點,教師除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外,還應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等合理安排案例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專業(yè)水平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兒科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2篇:教師科學論文范文

建立實踐課程質量監(jiān)控體系務必遵循客觀性、實效性、全程性的基本原則。獨立學院實踐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須以科學的教學管理理論為指導,遵循教育規(guī)律,客觀地、準確地、嚴格地符合實踐課程教學基本規(guī)律和實踐課程發(fā)展趨勢,真實反映實踐課程的教學特點,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及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同時,也要努力全方位、多角度、全程性地審視、評價實踐教學過程,力求真實、全面、準確地掌握各種教學信息,客觀、公平地對實踐教學情況進行監(jiān)督和評估。

1.實踐課教學檢查日?;槍嵺`課教學質量的檢查不能一味采取突擊式檢查,應由學校教務處、督導辦等部門制定相關檢查制度,堅決避免“查一查、動一動,不檢查,就隨便應付實踐教學”的惡劣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學校教務處、督導辦及各學院相應部門應密切配合,共同推動實踐教學的日常化。注意在實踐課程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按照培養(yǎng)方案要求對實踐課進行檢查、核實,確保相關實踐課程按要求全部開出。同時對實踐教學條件進行檢查、落實,為實踐課程的開出提供物質保障。學期初,應對實踐課程的相關準備情況,實驗儀器、設備的完好情況等再次核實。期中實踐課教學檢查則應注重教師教學進度的把控及實驗、實踐報告的批改等。同時,搭建教師觀摩、學習的平臺,為他們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期終則應重點檢查老師對學生情況的掌握及課程考核的科學與否,督促教師對本學期實踐課程教學進行總結,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從而為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礎。

2.實踐課教學檢查主體的多樣化要充分利用學生評教平臺,大量收集學生反饋信息,對學生進行抽樣訪談。同時推進校領導聽課、院長聽課、督導聽課及同行教師聽課活動的開展。多主體地開展實踐課程的教學檢查工作,促進教師對自身工作的不斷總結和改進。在實踐課程教學檢查過程中,應對同行教師聽課高度重視,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動性,促進教師間的互相學習和觀摩,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實踐課教學檢查的全程化針對實踐課的教學檢查,從教學大綱制定是否合理、實驗設備是否完好、實踐課教師數(shù)量是否充足開始,止于對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及就業(yè)后的適應能力的跟蹤調查。堅持對實踐課程的全程監(jiān)控,避免監(jiān)控、評價的斷章取義,做到監(jiān)控工作的有首有尾,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監(jiān)控結果的科學、合理,從而保證信息搜集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也為所出現(xiàn)問題進行準確的原因分析奠定基礎。

4.實踐課程教學檢查的內容要全面化、具體化根據(jù)檢查內容,詳細制定相應指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效果、教學藝術、師德師風等都應包含。除此之外,還應結合實踐課特點,對更具體的內容進行監(jiān)控,例如實踐課程教學大綱是否符合學院教學計劃和課程基本要求、是否有符合實踐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的實踐課程講義或實踐課程指導;是否嚴格按課表開出實踐課程,無私自串課現(xiàn)象;實踐課程能否嚴格按規(guī)定的分組數(shù)、組人數(shù)進行;新開或首開實驗是否有試講、試做記錄等。

二、實踐課立體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構建

采用多級、多層次的立體監(jiān)控體系建立方式??梢苑譃橐韵路矫妫?/p>

1.校級層面由學校的教務處、督導辦統(tǒng)一安排,其檢查貫穿實踐課教學的全過程。做到在宏觀上把控學校的實踐課教學質量情況,監(jiān)控內容側重實踐課是否正常開展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內容。具體做法可以通過組織相關教師、工作人員及學生等座談,對實踐課程的開展進行宏觀上的質量把控。

2.學院、部處層面由相應學院及相關管理部門根據(jù)本學院實際情況來安排,原則上,院長、相關專業(yè)負責人、教研室主任等每學期沒門實踐課至少聽課兩三次,而且時間安排要科學合理,避免為“完成聽課任務”突擊式聽課。聽課后要認真做好聽課記錄,及時總結聽課情況。監(jiān)控內容側重于課程進程和教學方法及實踐、實踐報告的批閱。

3.教研室層面由教研室主任安排,選擇專業(yè)相近的同行教師互相觀摩、學習,為教師的共同進步搭建平臺。原則上,每學期至少開展三次,通過這一活動使實踐課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同時為其他教師進步提供有益參考。此次活動可以計入對實踐課教師的年終考核,作為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內容。監(jiān)控內容側重于課程進展、方法改革及課程考核評估。

4.教師層面要端正教學態(tài)度,謙虛、好學,正確面對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充分發(fā)揮內因的決定作用,積極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并及時改正。每一位實踐課教師應每學期為所擔任的每門實踐課制訂教學計劃,期末做出教學總結。同時積極配合學校、學院及教研室相關檢查活動,堅決避免對檢查產生抵觸情緒及帶著情緒上課等不良現(xiàn)象。教師的自我檢查貫穿整個實踐課教學,教師的教學計劃及教學總結等都作為教學質量監(jiān)控信息存入檔案。

5.學生層面可以通過評教系統(tǒng)進行評教,也可以由教務處或者督導辦組織,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抽樣訪談等,編制《實踐課教學質量調查表》由學生填寫。監(jiān)控內容要從學生視角入手,引導學生客觀填寫,避免“好好老師、好好學生”等評價不公現(xiàn)象出現(xiàn)。學生監(jiān)控側重于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師德師風、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

三、結語

第3篇:教師科學論文范文

一、講談——接受式

講談——接受式是在改革傳統(tǒng)歷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形成的。

傳統(tǒng)歷史教學模式是50年代初我國歷史教育工作者以蘇聯(lián)的教學模式為基礎,融合我國的一些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的方式而成的,以“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家庭作業(yè)”五個環(huán)節(jié)為結構程序。它的優(yōu)點是方便了人們對歷史教學活動過程的準確把握,有利于歷史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對歷史教學實踐的指導也更為明確具體。其教學過程由教師直接控制,通過教師對歷史教材內容的系統(tǒng)講述,使學生對所學的歷史知識由感知到理解,然后通過總結新課和家庭作業(yè)的完成,鞏固所學的歷史知識。它能使學生比較有效地在單位時間內掌握較多的歷史知識,比較突出地體現(xiàn)了歷史教學活動作為一種簡約的認識過程的特性,使系統(tǒng)性較強的歷史知識得以有效地傳授,歷史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了較好的發(fā)揮。

然而,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最主要的是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在教學實踐中,就是過分強調書本知識,忽視能力培養(yǎng),造成了“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教師一講到底,學生一聽到底的被動學習的局面。它所反映的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為授受關系,表現(xiàn)在教學內容上以知識為主,在教學方式上以傳授、灌輸為主。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們對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在鞏固了教師系統(tǒng)地講述歷史知識、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基礎上,采用師生談話的方式展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自主積極地接受歷史知識,教學雙方形成了雙向的反饋交流,這一改革后的模式,從其特征上看,可稱為“講談——接受式”。

講談——接受式的教學要素的關系如圖(一)所示。

圖(一):

附圖{圖}

該模式所依據(jù)的教學理論,源于現(xiàn)代認知理論的一個分支——信息加工理論〔1〕。它把學習過程看作是信息的收集、加工、貯存和在需要時提取出來加以運用的過程。根據(jù)這一理論,分析講談——接受式,可以形成這樣的認識,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不是簡單的、機械的刺激——反應的過程,而是信息播發(fā)者與接收者之間用語言交流的傳遞信息和反饋信息的過程。學生接收了教師播放的信息后,經過大腦神經系統(tǒng)的加工,引起反應活動,并把反應活動后得到的信息反饋給教師,再經過教師的大腦神經系統(tǒng)的加工,對其反饋的信息作出再反應。

講談——接受教學模式,就是依據(jù)這一原理,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以師生談話的方式逐步展開教學過程、完成歷史教學任務的。其中,既有教師對歷史知識的系統(tǒng)講述,也有學生的積極反應、自主探索;教學的過程是信息的傳遞過程和反饋過程的結合。它繼承了傳統(tǒng)歷史教學模式中重教的一面,又發(fā)展了重學的一面,把教與學、傳授知識與發(fā)展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保證了歷史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

該模式適應了歷史知識因果聯(lián)系性的特點和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特點。歷史知識的各個部分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一個歷史事件既可能是前一個歷史事件所引起的結果,又可能是后一個歷史事件所產生的原因,它們互為因果,環(huán)環(huán)相扣,構成了完整的知識結構。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正是從歷史知識的本質聯(lián)系中,形成歷史知識的結構,進而認識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運用這一模式進行歷史教學,可以達到以故引新,學新聯(lián)舊;以舊啟新,新舊相連的目的。運用得當,學生的歷史認識也就會象鏈條一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向前邁進,螺旋上升。

該模式的結構程序為:導入新課教學新課總結新課檢查鞏固新課。

1.導入新課:通過談話聯(lián)系與新授歷史知識內容有關的舊的內容,既復習鞏固已有知識,又引起新知識的學習。

教學示例:(材料選自“人教版”初三《世界歷史》第1冊第23課《美國內戰(zhàn)》,下同。)

師:美國獨立戰(zhàn)爭發(fā)生于何時?它對美國歷史產生了什么影響?

生:1775——1783年,它使美國獲得了獨立,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師:如果說獨立戰(zhàn)爭掃除了殖民統(tǒng)治這一大障礙,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的話;那么,70多年后的美國內戰(zhàn)則掃除了另一大障礙,為美國經濟強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學習有關這方面的內容。(板書):第23課美國內戰(zhàn)。

2.教學新課:通過談話聯(lián)系已有知識,引出新知識的教學。層層相扣,使新知識逐步呈現(xiàn),學生逐步接受新知識。

教學示例:(教學目標是引起“美國領土的擴張”的教學)

師:獨立戰(zhàn)爭結束之時,美國的領土主要在哪些區(qū)域?后來有了什么變化?

生:主要在大西洋沿岸,后來擴展到了太平洋沿岸。

師:這些變化是怎么形成的?[板書并依次講述以下內容:1.領土的擴張(時間、方式、結果)]

3.總結新課:通過與學生的談話,使所學的歷史知識逐步形成歷史概念和歷史原理,建立起新的歷史知識結構,并使之系統(tǒng)化和科學化。

4.檢查鞏固新課:一般通過口試練習和筆試練習兩種方式進行。測試題目,不僅要達到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目的,而且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講談——接受式教學模式,以講述法和談話法為主要教學方法,同時采用指導閱讀、看圖、圖示、討論等法,屬于接受學習的教學范疇。由于它方便易行,又能起到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并可采用多種變式,因而是目前使用得最為普遍的一種教學模式,尤其適用于初中的歷史教學。

二、自學——輔導式

自學——輔導式,又稱導學式。它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自學,和教師有的放矢、相機點撥的輔導,使自學和輔導在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配合的一種教學模式。

這一模式教學要素的構成關系,如圖(二)所示。

圖(二):

附圖{圖}

錯綜復雜的教學過程,從理論上可以作這樣的剖析:以教師為主體,作用于教材、學生等客體,構成了教的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作用于教材、教師等客體,構成了學的過程;教師、學生均具有主客體雙重角色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因其職業(yè)的特點和年齡、智力及知識水平的優(yōu)勢,理應發(fā)揮主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即主導作用,主要用于對學生的指導、點撥和引渡上;同理,學生的學習活動也理應接受教師的主導。然而,學習活動是有其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切都有賴于學習主體主動積極地去吸收和消化知識,并構建為自己特有的認知結構?!皬暮暧^上看,人的健康成長過程也必然是受動性遞減,主動性遞增,直至完全能把握自己,達到‘自由王國’的過程,故學生的主動性必須受到重視和珍重?!薄?〕這樣,教的主導性和學的主動性的契合,就構成了“自學——輔導式”的主旋律。顯然,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論是支撐該模式的主要理論依據(jù)。

實際上,早在80年代,該模式就已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試驗。

1982年,杭州的茅蔚然老師提出了“四段式歷史教學法”〔3〕。他把45分鐘的歷史課分成四段來進行。第一段,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閱讀新課內容,時間約5—7分鐘;第二段,教師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講課,約25—28分鐘;第三段,師生對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提問,教師回答提問,約5分鐘;第四段,課堂作業(yè),約5分鐘。這一方法明確而具體地安排了各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此后,上海的錢昌明老師將一堂課分為閱讀、整理和練習三段,1985年總結為“讀、理、練三段式教學法”〔4〕。后來,杭州、蘭州等地的歷史教師又先后提出了“讀、講、議、看、練”五字三段式教學法和“自學、精講、練習”三步式教學法等,雖然名稱各異,但都具備了自學、輔導和練習的環(huán)節(jié),并改變了“講”的內涵,針對性強,效果好,都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因此,它們都為該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自學——輔導式的結構程序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材學生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精講練結。

第一步: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材。學生帶著教師布置的問題,閱讀教材課文。通過閱讀,了解新課的主要內容,并掌握一般的閱讀方法和能力。

教學示例:(材料選自“人教版”高一《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二課時)。具體實施如下:

教師用幻燈或小黑板等教具,向學生展示閱讀本課內容的要求:(按一課時的量進行)①、閱讀第1、2自然段,歸納16—17世紀早期英國國內經濟領域的變化;②、閱讀第3自然段,總結資本原始積累的方式及其在階級關系方面的變化;③、閱讀第4、5自然段,思考都鐸王朝和斯圖亞特王朝在政治和經濟方面各自采取了哪些措施,怎樣評價?④閱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一目,概括英國革命經歷了哪幾個階段,主要采取了哪幾種形式?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說明了什么?“光榮革命”的實質是什么?怎樣認識英國革命的功績和對內對外的影響?

學生根據(jù)閱讀要求,認真閱讀課文內容,并試作課題筆記。

第二步:同桌學生或相鄰學生展開討論,交流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案,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其間,教師要善于掌握學生中存在的普遍性的問題,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對那些基礎知識薄弱、歷史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要作重點的輔導,并作方法論上的指導。

第三步:教師精講。本環(huán)節(jié)著眼于對全班學生的輔導。主要針對學生在前面環(huán)節(jié)中所出現(xiàn)的帶有普遍性的疑難問題進行精講。所謂精講,一是講授的內容要精,教師主要講本課的知識結構和重點、難點問題;二是講授的語言要精,教師的語言要點到為止,讓學生從中得到感悟。

其中,知識結構的講授尤為重要,要使學生明確各教學內容的歷史知識體系、框架和線索,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常常采取圖示法進行。

第四步:練結。教師要緊扣教學目標,通過讓學生完成各種類型的作業(yè),進行評價、小結等活動,使學生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并得到及時的鞏固。如上例,既可以針對閱讀要求上所出的題目檢測學生,進行總結;也可以針對課文中的思考題和練習題,進行練結。

自學——輔導式在功能目標上突出強調了學生自學課本知識的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它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有明顯的效果,能夠保證教學的質量。但是,這一模式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基礎和一定的歷史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因此,它比較適合于高中的歷史教學。此外,它對教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提出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思考,有利于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問題,而且要善于概括知識的結構,熟諳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并能作出精要的表達;還要有較強的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要善于和學生交流,并作耐心的輔導。

三、參與——活動式〔5〕

參與——活動式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較為新穎、同時也是引起較大反響的一種教學模式。

其教學要素的關系,如圖(三)所示。

(圖三):

附圖{圖}

該模式的理論基礎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教學主張〔6〕。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教師扮演的角色不是學生的導師、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學生的朋友、學習知識的顧問。教師的任務是創(chuàng)造促進學生學習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揮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這一模式強調師生的,共同參與和活動。所謂參與,一是指教師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共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二是指師生共同參與包含了教學活動在內的整個社會生活。所謂活動,則是指學生的主動活動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自己找資料,定課題,做實驗,搞制作,既動腦又動手。它既表現(xiàn)于課堂教學,更表現(xiàn)于課外活動。

歷史課外活動的推行,特別是歷史“活動課”課型的確立,以及歷史情景教學法和情感教學法的實驗,為該模式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及推廣創(chuàng)造了條件。

參與——活動式的基本結構由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參與各類活動總結轉化。

第一步: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該模式的一大特點,就是以多種具有生動形象的歷史場景,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情緒,使學生樂于參與活動。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創(chuàng)設模擬歷史場景的方法,如把教室布置成手工工場、歷史會議的會場;也可以采取再現(xiàn)歷史背景的方法,如展現(xiàn)文物、音樂渲染、電視和電影播放等;還可以把學生帶入社會,選擇典型的歷史遺址或博物館,作為學生活動的場所。

第二步:師生在預置的場景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展開活動??梢圆扇∮山處熞贿呏v課,一邊指導活動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由學生自己組織活動,教師指導的方式。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供具體的實踐機會。使學生既有聽課、學習的過程,又有參與活動的過程,既動腦,又動手,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

第三步:總結轉化。通過教師的啟發(fā),使學生感悟所學內容的情感基調,做到情與理的統(tǒng)一,使這些認識、經驗轉化為指導他們思想行為的準則。其方法可采取教師與學生一邊活動,一邊點撥的方式;也可采取活動結束前,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活動內容,加以啟發(fā)講授的方式。

例如,上海有位教師曾經運用這一模式教學“宋元時期的社會生活”(“上海版”初一《歷史》新教材,二課時)。大致情形如下:

第一步:在教室里創(chuàng)設宋元時期民間風俗的模擬場景。墻上貼滿春聯(lián)、年畫,桌上擺滿春卷、月餅、臘八粥及煙花、爆竹等。經過布置,教室儼然成了宋元時期的一個“小社會”。

第二步:師生雙方在模擬的“小社會”中學習?;顒娱_始后,教師以一“長者”的身份向學生講述春聯(lián)、春卷、臘八粥等實物的來歷和嬗變,并概略介紹有關的宋元時期社會生活的文化背景、主要內容及其表現(xiàn)形式等。學生一邊對照實物,一邊聽故事似地了解有關知識。接著,師生一起在“小社會”里開展活動:觀看年畫,學寫春聯(lián)、學做元宵、學包春卷……個個忙忙碌碌,人人喜氣洋洋,師生仿佛正在忙著過年。

第三步:臨下課時(下午二節(jié)課連上),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課的內容,啟發(fā)學生通過宋元時期社會生活的“參與”和“活動”,自然地感悟到我國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文化傳統(tǒng)的神奇魅力,并以此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的情感和愛祖國、愛民族的高尚情操。

參與——活動式特別適合于地方史和有關專題史的教學。它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教學效果明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是實施中學歷史素質教育的較好的教學模式。但是,這一模式的運用要求較高,它不僅要有恰當?shù)慕虒W內容,明確的主題思想,還要有教師的精心組織和指導,最好與校、團、隊的活動結合起來,并選擇恰當?shù)慕虒W時機進行。

此外,在當前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范例教學模式和目標教學模式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試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注:

〔1〕參閱:鐘啟泉編譯《現(xiàn)代教學論發(fā)展》[+]“著眼于信息處理的教學模式”,1992年10月版,教育科學出版社。

〔2〕楊小薇著《中小學教學模式》,第127頁,1990年4月版,湖北教育出版社。

〔3〕茅蔚然:“四段式歷史教學法”,《教學月刊》,1983年第1期。

〔4〕錢昌明:“以三個面向為指導,加速歷史教學改革筆談”《歷史教學》,1985年第2期。

第4篇:教師科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診斷學實驗課教學

診斷學是運用醫(y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1]。良好的教學方式是讓同學掌握基本的臨床醫(yī)學診斷方法的重要途徑。診斷學的教學方式與基礎課程比較,存在較大的差別。基礎課程主要是在課堂上和實驗室完成,而診斷學有大量教學活動在醫(yī)院中進行。這就成為診斷學實驗教學的一個難點和關鍵。

1目前不同專業(yè)層次的診斷學實驗課的安排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高校辦學越來越趨向多樣化、綜合性。就目前中醫(yī)院校開辦的專業(yè)而言,中醫(yī)專業(yè)、針灸推拿專業(yè)、骨傷專業(yè)、護理專業(yè)、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中西醫(yī)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等,實驗課學時在20學時左右;而像非醫(yī)學專業(yè)如醫(yī)學心理學專業(yè)、預防醫(yī)學專業(yè)、醫(yī)學英語專業(yè)、口腔工藝專業(yè)等總課時相對醫(yī)學專業(yè)來說少,實驗課在10學時左右。

2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診斷學實驗課根據(jù)教學的需要,有以下環(huán)節(jié)。

(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又可稱為生理見習)。按照檢體診斷的內容和順序,生理見習包括:檢體診斷的基本方法,一般狀態(tài)及其頭頸部查,肺臟檢查,心臟檢查,腹部檢查,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tǒng)檢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遵循這樣的順序教學。(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及腹部模擬人檢查。(3)觀看診斷學基本技能及心電圖等的電教片。(4)臨床實踐。(5)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6)心電圖實驗。(7)病歷分組討論。

3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

目前,就我校的學生和教學特點而言,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如下。

3.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是診斷學實驗的關鍵,關系到學生對醫(yī)學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一般在心臟檢查之后進行)和腹部模擬人檢查穿插在檢體訓練中,增加了實踐教學的形象性。

3.3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因專業(yè)不同而異,例如,中醫(yī)專業(yè)、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中西醫(yī)臨床專業(yè)等就選擇進行此項環(huán)節(jié),其他如非醫(yī)學專業(yè)因學時少,教學要求不同不進行此項環(huán)節(jié)。

3.4臨床實踐是教學的又一關鍵和難點。診斷學涉及許多臨床疾病,為提高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應安排一定的臨床見習,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可以接觸患者,將疾病的癥狀、體征及檢查結果都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見習,并根據(jù)見習結果進行思考,把所學的知識和臨床實際結合起來,對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醫(yī)療市場的改革,病人的維權意識增強,加之高校擴招,學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給臨床見習帶來一定困難。

3.5因學生專業(yè)和層次的不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

3.6分組多以15人/組為標準。如果分組過大,學生觀察和學習、老師示教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3.7問診和病歷書寫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多加練習。這部分理論課講完后,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寫幾篇病歷,以便學生掌握一般的病歷格式。同時還安排學生到臨床接觸患者,親自問診,收集、整理臨床資料和書寫病歷。但是由于學生缺乏自覺性,病歷完成情況不好。加之學生學習診斷學時初步接觸臨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難為情等心理影響,所以教學環(huán)節(jié)效果不佳。

4就診斷學實驗課的現(xiàn)狀提一些個人的拙見

4.1加強診斷學基本技能的訓練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多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課中,老師必須做到統(tǒng)一手法,規(guī)范動作;學生要分組訓練(最好兩人一組),互換角色。由于實驗課堂上的練習,畢竟太少,應囑學生回寢室再自己練習。課堂訓練時,老師應進行巡視和輔導,及時糾正不規(guī)范動作和手法,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參照,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

由于學生專業(yè)的區(qū)別,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可基本保證實驗課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進行,但應把重點放在檢體訓練和臨床實踐中。對于非醫(yī)學專業(yè)學生應著重進行檢體訓練,這樣可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4.2改變傳統(tǒng)的考試模式打破傳統(tǒng)的考試方法,即筆試和實習前臨床考核(同學之間的互相檢查),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著重考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錄像考試以形象生動的具體畫面展示在受試者面前,并且把一個個的實際問題交給受試者,要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重點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診斷學考試近乎床旁考試[2]傭拐鋃涎д嬲晌俅慘窖У幕*ぁ糞THZ〗4.3基于第2點,就一定要加強臨床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4.3.1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3]

繚詿笱Ф曇毒涂枇俅慘窖迪胺矯嫻目緯痰取*ぁ糞THZ〗4.3.2增加臨床實踐的學時數(shù),帶教老師最好長期從事臨床工作,以便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教學合作關系。

4.4實習課分組不宜過大。搞好診斷學的教學,加強實驗課的教學管理,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臨床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4.5目前檢體訓練的實驗課教學方法主要是經典的教師教、學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強教師的監(jiān)管性和學生的自覺性尤為重要,鼓勵學生多動手。

4.6多進行病歷討論教學帶教老師選擇比較典型的、難度適中的病歷,讓學生根據(jù)病歷提供的臨床資料進行病歷分析討論,提出完整診斷和診斷依據(jù)。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臨床診斷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對以后進入臨床實習和工作打基礎。

4.7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投資建立臨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區(qū)投資建設了實訓中心。如果能夠建立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那會更好。

筆者認為,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應建設:

(1)模擬病房:下設心肺聽觸診訓練室,腹部檢查訓練室,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tǒng)和五官檢查訓練室,急重癥搶救訓練室,病患處理訓練室。

(2)模擬門診:使用SP(標準化病人)[4]進行教學,并建立為SP的模擬候診場所。醫(yī)療體制的改革和醫(yī)學模式的轉變使臨床見習面臨新的困難,如病人和主管醫(yī)生不配合教學、病歷不易查閱等。采取一些相應的對策,包括加強與病人及醫(yī)護人員的溝通、采用SP(標準化病人)及多媒體教學、增加課時及交叉輪轉教學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yī)療和教學的矛盾,對保證臨床見習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臨床操作技術訓練室:選擇臨床常用的操作技術(如胸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腰椎穿刺術、靜脈插管術等),利用模擬人進行訓練。

(4)多媒體學習、評估室:利用現(xiàn)有診斷學課程網站,建立多媒體學習中心,同時建立網絡化的訓練評估體系,對每位訓練者進行評估。

當然,這些不是簡單的設想所能達到,需要再努力。

4.8開設臨床基本技能這門課程臨床基本技能為醫(yī)學重要橋梁課程,也是實踐新教學模式的重要課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開課條件,可選擇資深診斷學方面內、外、婦產科、兒科等專家教授,輔以護理、影像及計算機方面教師擔任,再根據(jù)需要從臨床抽調有經驗的臨床醫(yī)生參與教學。為學生訓練和老師示教提供優(yōu)良的環(huán)境,保證基本技能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擬聽觸診訓練就是很好的臨床技能訓練的實例,只是開放程度不夠,未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

4.9多開展診斷學技能比賽診斷學技能比賽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而且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更有效的學習了技能訓練檢體診斷的方法,并且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

診斷學的教學與學生的臨床實習間隔時間較長,部分學生對基本的操作內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實習前再進行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和考核。以便使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個回顧性復習,到臨床實習階段能更好地適應臨床實際工作。

5總結

本文對診斷學實驗課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當然也存在著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我們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克服困難,從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99.

2羊裔明,吳謹渚,歐陽飲.醫(yī)學生診斷學考試方法的探討.醫(yī)學教育,1991,(6):27-29.

第5篇:教師科學論文范文

我首先教好漢語拼音、筆劃筆順、偏旁部首、基本字,教會用音序和部首查字,使學生掌握好識字工具,了解漢字規(guī)律,學好字的音、形、義。

統(tǒng)編教材單元分組性強,閱讀目的明確。我按照每個小單元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生詞,根據(jù)閱讀的需要,圍繞閱讀的要求,來確定每次集中識字的數(shù)量和形式。我把每個小單元課文中的生字集中起來,加入適當新字,按同音字、會意字、形聲字、基本字帶字等多種方式,進行同類相聚,分類排比的歸類組合,使每個小單元的教材成為由集中識字,閱讀課文兩部分組成的統(tǒng)一體。

在教法上采用識字、閱讀分步走。識一批生字,讀一組課文;再識一批生字,再讀一組課文。集中識字為講讀課掃清了生字障礙,學生不會為課文中的生字而分散閱讀課文的興趣和精力,使講讀課變得集中、單純而精練。

在集中漢字中,我注意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要求學生運用“五步識學法”。一讀(讀準字音),二看(分析字形),三想(聯(lián)想字義),四寫(書空默寫),五查(自查互檢),從而達到良好的識記效果,增強識字能力。實踐證明,學生兩年識字量可達3000字以上。

二、早讀早寫,讀寫啟蒙

由于集中識字,改變了閱讀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以學為主的積極性。我多采用以下方法。

1.以讀議為特點,表情背誦為基本形式的閱讀方法。低年級統(tǒng)編教材短小有趣,音韻優(yōu)美,大多是兒童生活和童話故事。我給絕大部分課文都編排了背誦表演動作,學生對表情誦讀很感興趣。

2.采用直觀教具,促進學生觀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集中識字中配合課文寫了3000多張生字、生詞卡片,畫了30多幅掛圖,近百張小圖片、幻燈片,在課堂上交替使用,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改變了死讀課文、死記生字的呆板學習方法。

3.采用同類型課文歸類,講練結合,進行集中式閱讀教學。集中識字使閱讀教學變得單一了,我根據(jù)一個單元課文的內容,采用同類型歸類,講練結合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例如,我集中《我的爸爸》《音樂家聶耳》《小鐵錘》三課課文,進行分析對比教學,只用了兩個課時進行講讀,用一個課時讓學生寫記人記事練習。我還用“講一帶一練一”的方法把講練融為一體綜合訓練,使學生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我講《蜘蛛》一課,讓學生自學同類型《小蝦》一文,然后以《小貓》為題練筆。

由于集中識字,提早了寫作訓練。在集中識字中我不是單純?yōu)樽R字而識字。在一年級時我主要進行字不離詞,連詞成句和看圖說話、寫話訓練。從二年級起,就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寫小片斷文字,大大促進了寫作能力的提高。

由于集中識字,擴大了閱讀范圍,豐富多彩的書籍、報紙吸引了他們。學生在低年級時就已試讀《西游記》、《三國演義》、《雷鋒的故事》等長篇故事。學生在家一拿起《西安晚報》、《每周文摘》就能通順地讀出幾段。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做到“三從三引”。

1.從字引文。我利用集中識字過的生字、生詞與課文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關鍵詞語,引導學生認真讀文。變單純的識字為識讀結合,而達到精讀的效果。

2.從圖引意。一組圖、一幅畫就是一幕生動直觀的劇情。我特別利用幻燈和板書畫片,將文中的畫面變成活動的多色的情景。它會把學生引進真實的境界,思維的長河,激情的海洋,以觸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領會課文的深切含意。

3.從讀引練。低年級讀寫訓練大多應在課堂完成。我注意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口、動手,以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

三、多閱讀、重引導,培養(yǎng)閱讀能力

集中識字后的閱讀教學,是以講讀為主要特征的。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苯處熃痰谋旧聿皇悄康?,目的是引導學生學,培養(yǎng)獨立的閱讀能力。所以教只要引導得法,就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為此,我采用了“多閱讀、重引導”的教學方法。多閱讀是指學生學的方法,重引導是指教師教的方法。

多閱讀,是以學生為主、自學為主、讀書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讀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預習中初讀。這是課文講讀,學生了解性的讀。通過自讀課文,對不理解的字詞做出記號,利用字典,達到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課堂上精讀。這是在教師引導下,有思路的讀。使學生入文理意,獲得較完整的知識。

3.在課后熟讀。這是重復、鞏固的過程,通過自己熟讀,才能提高閱讀能力。

重引導,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深入讀議,掌握規(guī)律。我一般是從三個環(huán)節(jié)上進行引導的。

1.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精講課文內容。文章思路是文章的來龍去脈,掌握文章的脈絡,理解課文就有頭緒。我是從文章的題目中,故事的情節(jié)里,篇章的結構上來理清文章思路的。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挖掘文章思想內容。詞句是文章的基本元件,抓住關鍵詞句,歸納論點,領會含義,才能較好地挖掘文章思想內容。

3.引導學生剖析課后作業(yè),掌握重點難點。課后作業(yè)體現(xiàn)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夠領會教材的要求。在引導中要引導方法,引起興趣、引練結合。

點評

本課為“集中識字、分步讀寫”實驗第三輪一年級的一節(jié)閱讀課。此項實驗以統(tǒng)編教材為基本內容,把小學語文教學劃分為兩個階段:即前兩年集中識字,讀寫啟蒙;后三年讀寫并重,全面提高。

僅就本節(jié)課而言,至少具有“從小、求實、創(chuàng)新”之特點。

對于剛剛步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閱讀課如何進行把握他們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接受能力至關重要。米老師采取編口訣記難字,以動作示詞義,用圖片、幻燈等手段輔助于教學,兒童化的語言,這些做法都是服從兒童實際,體現(xiàn)了一個“小”字。

第6篇:教師科學論文范文

高等師范學校體育教育專業(yè)以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體育教育教學人才為主要目標,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其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因此,保護與幫助作為體操課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就有必要讓學生學習與實踐。

1.1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對技術培養(yǎng)的作用

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有利于自身正確學習動作和技術。在學習和練習體操動作時,通過保護者及時、有效的保護與幫助,可以幫助練習者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并提高動作的完成質量。同時,還可以提高練習時的安全性,預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保護者如若做到正確、及時、有效的保護與幫助,則需要掌握動作完成過程中給予助力的部位、助力的時機以及助力的大小,同時需要詳細分析動作,熟練掌握動作完成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技術要點。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的過程就是建立正確動作概念的過程,在保護者自己進行動作練習時,對于動作完成過程中的重點技術環(huán)節(jié)認知清晰,可以有效的避免錯誤動作的形成。保護與幫助的方法都是與其動作的重難點、易犯錯誤以及容易出現(xiàn)失誤的環(huán)節(jié)等相對應的。因此,保護幫助者如若能夠熟練的對所學動作進保護與幫助,那么對其動作的理解以及空間感知能力就會更清晰,更有利于自身動作的完成。

1.2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對技能培養(yǎng)的作用

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有利于自身熟練掌握一門專業(yè)技能。體操運動是一項藝術表現(xiàn)力強、動作復雜、技術含量高的項目,練習者在初學體操動作時,容易對所學新動作產生心理恐懼,并拒絕學習和練習體操動作。而且還會出現(xiàn)由于分不清空間方向,摔落器械等造成的意外事故,從而造成一定的損傷。所以保護與幫助在體操課堂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體操實際教學中,保護與幫助不僅可以預防意外傷害的發(fā)生,還可以幫助練習者克服心理恐懼,提高練習者的空間感知能力。高等師范學校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屬于體育教學型人才,主要從事體育課堂教學工作,在進行體操動作教學時就必定會用到保護與幫助的方法,那么高師體操課堂中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可以提高其教學能力,使體操課堂教學更為安全有效。

2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時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擬解決對策

保護與幫助是體操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需要保護幫助者熟練掌握動作的重難點、易犯錯誤、保護幫助的正確站位、出手的時機、助力的大小、助力的部位等。初學者在學習保護與幫助的方法時往往會由于認知不清,經驗缺乏而造成種種問題的存在。在高師體操課堂中,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忽略了保護與幫助的重要性。保護與幫助是體操課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手段,是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應該具有的基本教學技能。而學生在學習體操動作時往往會把練習的重點局限于體操動作的學習,而忽視保護與幫助的練習,不能正確認識保護與幫助的重要性。

(2)保護幫助者腳下移動不靈活。體操動作除有極少數(shù)是靜止的外,絕大多數(shù)動作都是動態(tài)的和組合的,而且靜止的動作在出現(xiàn)失誤或技術要領不正確的情況下也會出現(xiàn)運動軌跡的偏差。所以,保護與幫助者在進行保護幫助時腳下移動需要靈活。學生在初學保護與幫助時,由于相關經驗的缺乏無法在實施保護與幫助時進行及時的反應,而造成腳下無法正常有效的移動,因此無法進行合理有效的保護與幫助,同樣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3)保護幫助者助力時機不恰當。在體操練習中,保護與幫助能夠有效實施的關鍵之一在于保護與幫助的助力時機。學生在初學保護與幫助時,容易出現(xiàn)助力時機過晚的現(xiàn)象,不符合動作的技術要求,甚至由于助力時機不恰當而破壞了練習者本身的動作節(jié)奏,從而造成動作的失誤以及意外損傷的發(fā)生。針對高師體操課堂中,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時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解決對策。

(1)重點強調保護與幫助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思想重視程度。體操課堂教學中,難度動作的學習和其相應保護與幫助方法的學習是基本同步進行的,學生往往會被難度動作而吸引,忽略保護與幫助的方法。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反復強調保護與幫助的重要性,并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及時糾正,可在考核方案中設計相關考核內容,以加強學生對保護與幫助作用的認識,提高學生思想的重視程度。

(2)分析難度動作所需加強保護與幫助的環(huán)節(jié),強化動作要領及完成過程。初學者對所學動作不了解,是其無法進行合理有效的保護與幫助的主要問題之一。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進行動作教學的同時應當和學生一起分析所學動作,強調易犯錯誤的環(huán)節(jié)以及容易出現(xiàn)危險的環(huán)節(jié),以便學生在練習動作時思路清晰、熟悉重難點,在進行保護與幫助時可有針對性的進行有效的保護與幫助。

(3)加強練習保護與幫助的手法,積極積累實踐經驗。合理有效的保護與幫助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熟練掌握的,是一個長期實踐,積累經驗的過程。在反復的練習中不斷的強化保護與幫助的手法,以及所需保護與幫助的部位、時機、用力大小等,積極參與到練習當中,從實踐中積累經驗,熟練保護與幫助的方法,是合理有效進行保護與幫助的重要途徑。

3結論與建議

(1)高師體操課堂教學中,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對其技術技能的培養(yǎng)產生積極的作用。保護與幫助作為體操課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有必要讓學生學習與實踐。教師應當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以便學生學習與練習。

(2)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時容易忽略保護與幫助的重要性。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反復強調保護與幫助的重要性,并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及時糾正,可在考核方案中設計相關考核內容,以加強學生對保護與幫助作用的認識,提高學生思想的重視程度。

(3)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時對被保護與幫助的動作認知模糊不清。教師在進行動作教學的同時應當和學生一起分析所學動作,強調易犯錯誤的環(huán)節(jié)以及容易出現(xiàn)危險的環(huán)節(jié),以便學生在練習動作時思路清晰、熟悉重難點,在進行保護與幫助時可有針對性的進行有效的保護與幫助。

第7篇:教師科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與時俱進;科學發(fā)展;主導作用:現(xiàn)代新型教師

科學的發(fā)展觀是對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的理性概括和升華??茖W發(fā)展觀是發(fā)展觀上的與時俱進,其本質是以人為本的協(xié)調發(fā)展觀,科學發(fā)展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高等院校成為知識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人才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地,必須堅持科學發(fā)展與時俱進。教師肩負著“科教興國教書育人”的重任,為培養(yǎng)對象傳道、授業(yè)、解惑。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教師的觀念、知識和主導作用也應與時俱進,并向學習型、研究型發(fā)展。

一、教師傳道方法的與時俱進

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教師僅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將學科知識“填鴨式”的灌輸給學生,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基本屬于被動式、死記硬背式,所以很多用人單位反映高校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重理論知識輕動手能力,更缺少實踐鍛煉。

現(xiàn)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爱斀袷澜纾孕畔⒓夹g為主要標志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高新技術成果向現(xiàn)實生產力的轉化越來越快,出現(xiàn)端倪的知識經濟預示人類的經濟社會生活將發(fā)生新的巨大變化?!爆F(xiàn)代科學知識內容豐富、發(fā)展迅速,教師不可能在幾年學校教育時間內完全傳授給學生,而且,現(xiàn)代知識更新也很快,單純的傳授學科知識已跟不上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此外,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學生獲取知識與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多,教師已經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教師更重要的職責在于發(fā)揮主導作用,指導學生獲取和應用所需知識和信息。所以,教師應幫助學生確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方法,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當?shù)膶W習策略、發(fā)展認知能力、挖掘潛能,還要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習興趣。同時努力發(fā)揮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挖掘各種潛能和個性特長發(fā)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建立一個寬容、輕松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學習,并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機會、環(huán)境和條件。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主導者、激發(fā)者、指導和幫助者,各種知識、素質、能力和發(fā)揮個性特長的培養(yǎng)者,將教學重點放在激發(fā)促進學生“學”上,真正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zhàn),最重要的是堅持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新?!蔽覀冊诮虒W中堅持改革教學體系、內容,同時進行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在教學工作中堅持“三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思想,注重“四實”(實驗、實踐、實訓、實習)和教學模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體系、結構、方式、方法、手段和考試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探索出培養(yǎng)“新型信息技術人才”新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模式(“八雙”即雙計劃、雙大綱、雙教材、雙教案、雙教法、雙練習、雙作業(yè)、雙考核),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演練教學,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結合演示教學講解操作,邊講邊練、演練結合、平時與期末考核結合,對新型人才培養(yǎng)效果很好。

二、教師授業(yè)觀的與時俱進

人們把教師比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僅要用豐富的學識教人,更要以高尚品德育人?!皫熣撸酥7??!苯處煹呐囵B(yǎng)對象尚未成熟具有可塑性。教師的品德、氣質、性格和言談舉止等,都會對學生起到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身教勝于言教,以教師良好道德行為去影響、啟迪和感化學生的心靈尤為重要。同時也應當意識到,在現(xiàn)代信息化時代,傳統(tǒng)的價值觀也在發(fā)生變化。過去的謙虛忍讓、吃苦耐勞、認真嚴謹?shù)让赖?,已經不全被認可,強調自信、效率、公平和個性化發(fā)展。

教師的工作是“樹人”工程功在千秋,難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從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到現(xiàn)在的“園丁”、“人梯”精神,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春蠶”和“紅燭”的高尚品質,特別是在現(xiàn)代社會各種利益碰撞和調整的改革形勢下,更需要以無私奉獻為基礎的職業(yè)道德情操。

每個人先天條件及后天經歷不同,其價值觀的形成也受到不同的影響?,F(xiàn)代大學生比較強調自我價值體現(xiàn),教師在尊重其價值體現(xiàn)的同時應積極引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知道學會感恩他人和社會。學生興趣和特長是人生選擇的重要因素,從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得到樂趣和成就感,尊重學生的個性、自信自強、自我成長與實現(xiàn)。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與面對現(xiàn)實中權利、地位、收入與財富等問題,教育學生應當努力進取,必須以正當手段、方法達到目的和理想,經過努力實現(xiàn)才具有成就感和滿足感,同時也是為集體和社會做貢獻。

我們堅持面上教育與個別細致引導相結合,進行“樹新風立志成才”、“就業(yè)和學科發(fā)展方向教育”、“理想前途和學習目的教育”等。并通過“導師”方式對學生融合思想和專業(yè)的教育與指導,在平時教學過程中也始終堅持嚴格管理、教書育人。還積極引導、支持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課外科技與文化活動,教師參與對學生實踐活動方案指導、審查和評審等。如指導學生自己組織進行“網頁設計大賽”、“程序設計大賽”等,從個性特長、興趣、愛好和能力培養(yǎng)與合作等收獲都很大。

三、教師解惑觀與時俱進

現(xiàn)代新型教師應向學習型發(fā)展,注重教學相長、知識更新、與時俱進。信息技術廣泛深入快速發(fā)展。致使教師無法做到先知先覺,更無法實現(xiàn)傳統(tǒng)意義上教與學。現(xiàn)代高校教師應將自己作為學習的參與者,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交往可以凸顯學生性、表現(xiàn)個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交往使教師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互相促進、教學相長,教學也不僅是單向付出,而是生命活動、人才培養(yǎng)、專業(yè)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交流、溝通、參與、相互構建,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這正符合信息時代學生強調個性、人權平等的需求。師生相互交流、溝通、啟發(fā)、補充,也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使教學方式服務于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演示等多種教學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要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充分發(fā)揮與展示。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加快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

四、在教學研究中發(fā)揮主體作用

現(xiàn)代新型教師應向研究型發(fā)展,在教學改革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傳統(tǒng)的教學與課程、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都是彼此分離的,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按照教學課程、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準答案去教,教學內容和進度是由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guī)定的機械執(zhí)行者,這樣,一方面新的教學研究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教學行為,不能為教學服務,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缺乏理論指導與創(chuàng)新,從而陷入重復舊經驗、照搬老方法的泥坑。這種教學與研究的脫節(jié),嚴重阻礙了教師自身的發(fā)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現(xiàn)代教學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理念,要求課程與教學相互整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內容與思想方法融合,教師必須在課程改革中發(fā)揮主體作用,以研究者的身份去觀察、了解和解決教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和完善,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課程建設和開發(fā)。對教材進行認真鉆研和處理,以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和方法,不斷提高各種知識、素質和能力。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和認知欲望,使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經驗與體驗相聯(lián)系,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學中用、循序漸進、持續(xù)發(fā)展,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的意義,形成知識的框架,掌握知識的結構,幫助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掌握課程內容。這就要求我們應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反思自身的行為、探究出現(xiàn)的問題、不斷積累總結經驗,使其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把教學與研究有機地融為一體,把自己由“教書匠”變成專業(yè)或研究方向的“專家”和“教育家”,調整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從而最終實現(xiàn)自我完善、與時俱進、持續(xù)發(fā)展。

第8篇:教師科學論文范文

1.不夠重視歷史活動課的開展。中考的壓力、師資力量良蕎不齊等問題,使得初中歷史活動課并沒有如期望的那樣如火如茶的開展起來。許多初中歷史教師并沒有給予活動課以足夠的重視,多數(shù)學校也沒有意識到開展活動課的真正意義以及長遠發(fā)展,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

2.不科學的歷史活動課教學。根據(jù)筆者經驗總結,對于初中歷史活動課的課程安排缺乏科學的規(guī)劃,有些教師直接把活動課作為作業(yè)布置下去,有些教師對于活動課的態(tài)度很隨意,只限于走形式的教學。長此以往,活動課會完全變成擺設,起不到真正作用。就四川省來說,各個中學對于歷史活動課的意見并沒有統(tǒng)一,各個學校所實施的歷史教學方式五花八門,這樣不科學的規(guī)劃管理會使得初中歷史活動課的教學很難盡快走上正軌,更不用談更長遠的發(fā)展了。

3.醫(yī)乏的歷史活動教材。大部分教師能夠清晰認知初中歷史活動課教學的重大意義,同時也抱有一定的決心,但是苦于缺乏合適的活動課教材,只能感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缺乏歷史活動教材,也是限制歷史活動課良好發(fā)展的一大阻礙?,F(xiàn)階段,關于歷史教學活動課的相關資料較為稀缺且缺乏實用性,因此,在今后的發(fā)展中需要盡快得到解決和完善。另一方面,歷史活動課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決定了教材的內容不能制約課程的教授,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材編纂的難度。

二、開展歷史活動課的作用

1.使教學趣味化。中國歷史文明博大精深,同時涉及范圍廣學習難度大,枯燥乏味的歷史教學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從而失去學習興趣。通過開展歷史活動課,讓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主動性和

創(chuàng)造性,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豐富歷史教學形式和內容,使得學生可以更容易地接受以及更好地吸收歷史知識。初中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學習能力較強的時期,科學開展歷史活動課能夠針對特點,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化學習,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能力。

2.使師資力量提高。新課改背景下開展歷史活動課,這對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活動課不僅需要教師具備很強的專業(yè)教育水平,還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占據(jù)主動地位,自主創(chuàng)造地去學習。這同時考驗了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和與學生情感溝通能力。

三、實施歷史活動課的有效措施

1.選擇合適的歷史活動課主題。好的開始能夠促進事情更順利地進展,那么,選擇合適的歷史活動課主題就是一個重要的開頭。首先,要選擇可以吸引和感召學生的主題,使學生對歷史活動課充滿遐想與期待。其次,該主題還要與歷史課的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相輔相成,讓學生從活動課中切實了解到了歷史知識,學到了深刻的歷史意義。

2.多樣化形式教學。

(l)表演性活動課。根據(jù)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該群體一般具有表現(xiàn)欲強、思維活躍、有獨特想法等特點,因此,以表演形式開展活動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學習熱情。

(2)操作性活動課。對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課改所強調內容之一。同時,引導學生實際操作,也能夠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時過境遷,雖然原有的歷史環(huán)境以及事物早己物毀人亡消失殆盡,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播放紀錄片以及影片的方式再現(xiàn)歷史場景,進而創(chuàng)造出栩栩如生的歷史畫面。盡管操作性活動要完整、全面、真實的重現(xiàn)歷史場景較為困難,但是從另一方面分析,正是因為教學素材的不完整,為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與想象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同時,該頗具優(yōu)勢地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探究性活動課。歷史的意義在于明智,而不是讓學生被動接受枯燥乏味的歷史事件,教材只是媒介而不是目的。學習歷史需要深入思考、挖掘事情本質,而探究性學習正好符合這一要求。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提出疑問、現(xiàn)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查找資料,主動尋找答案,在不斷地探索中積累知識和學習方法,培養(yǎng)科學精神。

3.經??偨Y,串聯(lián)歷史事件初中歷史由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兩大部分組成,并且歷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涉及了多方面的知識,例如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生活等等,歷史事件零散且眾多,需要不斷總結和串聯(lián)各方面相關知識,這樣系統(tǒng)化地學習才能更完美地掌握歷史知識。

四、結語

第9篇:教師科學論文范文

思考之一:教師是否了解學生識字的基礎?

在日常的聽課過程中,曾經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在教學生字的時候,很少考慮到學生原有的識字基礎,他們認為:只要是書上規(guī)定的生字,就應該好好地教,認真地教。這種想法其實也并沒有什么大錯,但是有一點可能被忽略了,那就是:學生的確是有一定的識字基礎的。我們的調查結果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在學習了《相似論》之后,我們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了。現(xiàn)在的識字教學,往往是就識字論識字,沒有尋求識字與識字的主體──兒童的相似性,沒有從一般的原則、方法深入到“人腦這個開放的復雜的系統(tǒng)中”,缺少“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

腦科學研究證明:對于一個一個的漢字來說,大腦神經記憶的最佳效果是聲音、圖像、語義、符號(字形)四個要素的有機組合。相似論把四個要素的組合稱為相似模塊。人們認識的漢字,也都是按照這種模塊儲存在大腦里的。識的字越多,這種相似的模塊儲存的就越多。從大量的研究資料和實際生活情況來看,兒童對文字所指的事物并不是一無所知,一般6歲前的兒童已經能知道1000多個與文字相對應的事物,并且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達著自己的意思。這些都是學生識字的基礎。

腦科學的研究成果和相似論的理論認為:識字教學的任務僅僅在于把兒童已經會說的語音,已經理解的語義,已經認識的圖像再配上符號(字形)。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惟一要做的事是:把兒童已知的一個字的語音、語義、圖像再配上符號加入到相似模塊中去。著名思維科學家張光鑒先生把這種語音、語義、圖像與符號(字形)的結合,叫做相似匹配。如“媽媽”一詞,在孩子的腦中早就儲存了“媽”這個字特定的語音、特定的圖像(每個人的媽媽各不相同,即使不會說話的幼兒一般也不會搞錯自己的媽媽)以及特定的語義。教師的任務是只要把“媽’的字形與它們在腦中建立相似匹配,形成相似模塊儲存到大腦里去就行了。如果我們的漢字教學按照這個規(guī)律去進行,一定會事半功倍。

教師在了解學生認識漢字的基礎上,不僅要進行更加有效的識字教學活動,還應該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漢字的“高樓大廈”。也就是說識字教學可以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法,既要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現(xiàn)行的語文課本進行識字教學,又要利用學生生活的社會、學校、家庭環(huán)境中的漢字資源進行識字活動(開放性識字),使學生多識字、識好字。

為了達到學生多識字、識好字的目的,我們還應有個科學的態(tài)度:在兒童特定的年齡階段做不到的、很困難的,我們就不要為難他們,可以采取以下原則:①順其自然(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兒童興趣出發(fā));②只識不寫(對課外識字,只求認識,不求會寫);③不求甚解(對意思深奧的字,不必深刻理解);④不壓指標(不規(guī)定統(tǒng)一的硬性識字任務);⑤允許遺忘(不一遍遍地機械地讀、背,不考試);⑤輕松愉快(寓識字于活動、游戲之中)。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有什么負擔、有什么壓力,識字成了他們有趣的、快樂的活動,識字的教學效率能不高嗎?

思考之二:漢字是否需要教師一個一個地教?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們的識字情況調查的結果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教師還沒有教這些生字,學生就已經認識了其中超過70%的字,至少那些認識的漢字不需要教師再手把手地一個一個地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