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地理知識小結范文

初中地理知識小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地理知識小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地理知識小結

第1篇:初中地理知識小結范文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于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采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于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于對地理原理、地理規(guī)律的理解運用,聯(lián)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主要屬于文科內容,適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于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于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guī)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 的圖像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又如, “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展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志。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于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鐘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里,并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干線”,“工業(yè)中心”……于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于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復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并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yǎng)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yǎng)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識聯(lián)系,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的學科特點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的側重點是掌握“有什么規(guī)律?”“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學習“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樣的事物”“有什么特點”等問題,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記憶性的內容,因此其學習方法的側重點就是解決怎樣科學地、高效地記憶這些地理事實材料。而高中地理側重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guī)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探究這些規(guī)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服務。也就是說,應側重于通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導出一些規(guī)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可見,高中地理的學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記憶,是應用而非記憶。

2. 無論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現為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的顯著特點,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跟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習地理必須緊扣這條主線。

3.許多地理問題都有知識與能力的跨學科特點。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與數學、物理、生物學科聯(lián)系較多,人文地理主要與政治聯(lián)系較多。對于我們面臨的高考大綜合考試意義尤其重大。

4.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qū)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qū)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tǒng)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讀報刊雜志的時間即可)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qū)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qū)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qū)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lián)系,把系統(tǒng)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qū)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小結: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guī)律介紹

1. 哪些內容應成為學習的重點內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說明某種特點地理現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低氣壓、高氣壓、地球的自轉、公轉等

②反映某種地理事物類別的特定概念(對這類概念特別要注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規(guī)律與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線的分析應用、各類經表的繪制與判讀、各種地理示意圖的繪制與判讀、圖文轉換與圖圖轉換能力等等。

⑷地理內容的文字邏輯表達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資料的能力

2. 怎樣高效地掌握上述學習重點內容

⑴用理科思維的方法學習自然地理。

①充分運用圖解法,從三維空間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學科的知識解決地理問題

⑵注重各類地理圖表的表達功能及其相互之間的轉換關系

第2篇:初中地理知識小結范文

摘要:地理學科的最大特點就是其實用性,這決定了地理教學要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實踐活動教學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動手,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更好地發(fā)展實踐活動教學,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和實施方案等問題。

關鍵詞:實踐活動教學;初中地理;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069-02

雖然教育改革已經開始實行,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沒有消失,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在課堂中大部分老師老師依然按照課本內容教授,沒有實踐活動。針對目前的狀況,加強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很有必要。實踐活動教學也是提高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一種途徑。

一、初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內容

在實踐活動教學時,要融合學生日常所見的有關地理知識,如地理現象、一些景觀。對于所需時間比較長的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可以劃分為多節(jié)課時間進行。比如在講授地區(qū)降雨量變化時,在安排實踐活動教學內容時,引導學生注意本地的降雨量和時間,從中總結規(guī)律。

通過與實際相結合,讓實踐活動教學去解決地理教學中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

關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教學,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和自主探究能力。所以,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可根據當地的地理特色,選擇相關聯(lián)的地理知識進行實踐活動教學,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初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1.設計目的

初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設計包含多個方面內容,如設立情景、提出問題、思考分析問題,對問題的深入研究等,過程很復雜。實踐活動教學設計旨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興趣,同時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化,教學課堂更加活躍。

2.設計原則

第一,要把整體思路和具體實踐相結合。整體思路就是在貫穿在實踐活動教學中的設計要旨深刻,思維寬闊,有充足的想象空間。具體實踐就是實踐過程簡單明了,便于學生完成。強調立意深遠,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勇于突破和創(chuàng)新。

觀察活動、操作和語言表達活動這三方便是促進學生智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中,觀察活動和操作活動是智力技能的奠基石,更高一層次的發(fā)展是語言表達能力,開始由外部發(fā)展轉向內部發(fā)展。智力技能是分階段形成的。每個階段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實踐活動教學設計中的整體思路有著指引方向的作用,確保智力技能向正確方向發(fā)展。具體實踐是實施活動教學的基礎,促進學生智力逐步發(fā)展。此設計原則能發(fā)揮最大作用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比如,在學習長江的開發(fā)時,可設計三峽工程探討活動,就其中的利弊問題進行辯論,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各小組成員自主探索,積極討論。教師可適時點撥,指導和協(xié)調學生。由這種實踐活動教學,使學生深入了解三峽工程的相關知識,同時還培養(yǎng)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第二,要把多角度和小難度相融合。問題的設計是多角度的,還可以結合不同學科的知識?;顒訂栴}的設計可以有一定的難度梯度。設計的每步活動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如學生年齡段問題,個體差異。所以要注意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協(xié)調,合作與分工。如制作一份不同地域國家經濟水平的手抄報,可指導學生從工業(yè)、服務業(yè)、農業(yè)等行業(yè)分析比較。不同學生負責不同板塊進行搜集資料,還可以選取某個特定地區(qū)國家作詳細討論,加深對區(qū)域地理知識的了解。多角度和小難度的設計原則遵循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能夠很好地見到成效。

三、初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實施方案

對于地理實踐活動,要與課本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不同的活動形式。如游戲類、討論類、搜索類、辯論探討、海報形式等不同的活動類型。這也需要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去安排不同形式的教學。這種教學在講授知識的基礎上,也使得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課堂的積極性,落實了實踐活動教學。

不同的活動類型表現形式不同。討論活動是以小組教學,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為主,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把地理知識融合在交流問題中,同時要注意討論的時間,適時引導學生對問題的進一步思考,充分發(fā)揮教學活動的作用。動手活動是以發(fā)展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為目的的活動。在制作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內容有地理教學模型、制作圖表,繪制地區(qū)圖形等。

游戲類活動主要為競賽方面,旨在提高學生反應能力,對知識的熟記能力,以及準確度。這種游戲能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在賽前制定好游戲規(guī)則,結束時做出評價,給予表揚和鼓勵。教師在開展此類實踐教學活動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躍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通過實踐活動把地理知識融入到學習中。

合作和交流是這些活動進行的基礎。學生之間、老師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合作能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能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

四、小結

通過對初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的研究,將地理課程改革的目標貫徹其中,增加了教學的探究性內容,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在實踐中尋求真理,在探討中學習知識。除了達到新課標的教學標準,實踐活動教學融合了地理學科的實用性特色,做到了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金綺安.讓地理課堂生動起來的活動教學模式淺析[J].速讀(中旬),2015,(6):185-185.

第3篇:初中地理知識小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 層次教學 ;地理知識

一、掌握知識的能力

知識的增長是以能力為媒介的,而能力的發(fā)展又以知識為基礎,二者相輔相成,一定條件下,還可相互轉化。由于基礎知識是地理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因而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也自然成為地理學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按照思維發(fā)展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又可分為三級:

1.識記地理知識的能力

從本質上講,知識屬于認識范疇。識記地理知識,即對要求識記的地理知識獲得感性認識。具體要求是:第一,對要求識記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間分布等,獲得初步的認識,即能說出它的要點、大意。第二,對于大綱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脈、河流、城市等名稱)能夠準確地寫出,并能在地圖上填注或從地圖上找出。第三,寫出大綱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數據,并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它們。

2.理解地理知識的能力

理解知識是在識記的基礎上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點、成因、分布和變化規(guī)律獲得理性認識,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含義或現象。

3.建立地理知識結構的能力

該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夠運用歸納、分類辦法將獲得的地理知識按其內在聯(lián)系,把它系統(tǒng)化(列出知識結構)。如教學“中亞概述”一節(jié)時,按教材順序完成教學內容后,小結時可列出下列知識結構:

4.“中亞概述”知識結構

按照一定的認知規(guī)律,將獲得的知識按一定的方式總結出來。例如:學習西亞石油資源時可以“一、二、三、四、五”為線索將有關的知識形成一條知識鏈。所謂“一”是指一條以波斯灣為中心南北延伸的石油帶,所謂“二”是指陸上和海上石油運輸線,所謂“三”是指1/2、1/4、90%三個數字,所謂“四”是指四大產油國,所謂“五”是指五大輸油路線。

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即運用已獲得的地理知識分析、綜合、比較地理事象、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根據思維方式的不同,這一層次的能力可分為下列兩個級別:

1.分析判斷能力

指通過對復雜的地理事象的分層、分類剖析,認識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和特征。例如,根據非洲大陸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斷非洲地勢的傾斜方向。

2.綜合(概括)能力

思維的一大特點是高度概括性。人通過思維,就可以認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夠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之間的規(guī)律性聯(lián)系,并由一事物的發(fā)展變化經推測另一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認識地理事象的基礎上,善于揭示他們間的本質聯(lián)系和發(fā)展規(guī)律,擴大學生對地理事象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其認識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通過對資源、交通、勞動力、市場、環(huán)境、技術等影響工業(yè)布局因素的分析,明白了德國的魯爾地區(qū)為什么會發(fā)展成為一個重要工業(yè)區(qū),就能夠對其它任何一個地區(qū)(特別是自己家鄉(xiāng))工業(yè)發(fā)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設想。

三、形成地理觀念的能力

觀念,即思想?!案行哉J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地理思想是人們對地理事象和地理問題的本質的認識,是對地理內在規(guī)律的理性認識,也是對地理知識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與總結,它規(guī)定和約束著人們地理思維的方向,從而保證了地理思維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健全基本地理觀念是中學地理教學在認知領域的根本目標。

我認為當前初中地理教學要著重培養(yǎng)下列基本地理觀念:

1.整體觀念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觀念。地理環(huán)境每一要素的變化都會引起該系統(tǒng)中其它因素的相應變化。

2.生態(tài)觀念人作為自然界中的一種生物,必須將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與自然樹立,要保護野生生物,維護生物種類的多樣性;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逐步適應自然規(guī)律;要有節(jié)制、有計劃地利用自然資源;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必須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人類利用一種自然資源的同時不能破壞其它自然資源和自然環(huán)境,同樣,保護其它自然資源時也要考慮不要引起其它災害。

3.人口觀念正確認識“人口”與“人手”的辯證關系。正確認識提高人口素質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樹立人均資源觀念,從小養(yǎng)成儉樸、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正確認識與評價計劃生育政策。

4.評估與預測觀念自然資源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原動力,地理環(huán)境是社會發(fā)展和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一定意義上講,地理位置、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決定著經濟發(fā)展水平。因而,學習地理應該具有評估一個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的初步知識與能力,并能初步預測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方向與潛力。

第4篇:初中地理知識小結范文

以下是我們在教學中遇到并經常探討的問題:

(1)高、初中地理知識銜接的矛盾

初中階段地理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以區(qū)域地理學習為主,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成因問題。高中地理課程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規(guī)律。由于義務教育中只在七、八年級開設地理,加上初、高中地理教材版本不同,教材知識體系存在“斷層”。在教學必修1時,我們明顯感受到知識缺失對教學的沖擊和對學生學習地理的信心的打擊。我們可以預見,在即將開設的必修3“區(qū)域應用地理”模塊教學中,初中地理知識的缺失與高中地理知識學習之間的矛盾將無法避免。

(2)教學內容廣度和深度的矛盾

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準主要是對某一學段的學生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而不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guī)定。教學大綱對教學的內容、教學目標有明確的規(guī)定,因而教師對內容的把握可“依綱靠本”。因而在課程教學中,如何把握教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成為了問題。在地理教學中,普遍出現了對教材內容進行“加法”處理,出現教學進程較慢,課時不夠的現象。

(3)知識要求與能力要求的矛盾

課程標準所呈現的不求系統(tǒng)的地理知識與地理素養(yǎng)、地理思維能力的關系問題,引起了教師廣泛的爭論和探討。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力求通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來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使我們的課堂真正豐富、充實起來,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以期達到新課標“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

策略一 正軌。學習課標切實轉變觀念,加強集體備課,強化校本研究

教師要切實從關注自己的“教”向關注學生的“學”轉變,把促進每個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作為教學終極目標,積極開展有效教學,追求教學的“效率”“效力”與“效果”。根據課標要求編寫導學案、活動案、反饋案。

(1)強化“問題”意識。對學生讀書,預習,提出問題要求,培養(yǎng)起“問題意識”。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其一,抓住學生學習中已知與未知的矛盾,激起認知沖突。其二,抓住學生之間不同理解的矛盾,引起相互爭論。其三,在理解知識點的關鍵處,在難點或思維的受阻處,選擇恰當時機,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選擇有思考價值和探究意義的問題。

(4)教師要抓住時機,進行有效點撥:引導學生抓主線,抓關鍵;

(5)設計關注差異的學習形式。從不同的學生層次,從不同的學生角度,設計有梯度的練習,使學生有彈性的選擇適合自己問題,會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自主學習,并有進步和發(fā)展。

針對教材篇幅小,彈性大的特點,以及個體難以把握教材知識體系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集體備課,集體討論,統(tǒng)一要求(講那些,講多深,怎樣講)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根據學生特點和教材特點設計出有針對性和有實效性的教案。并在課后集體反思,說出得失,最終形成科學,完整的教案。具體看:

(1)備課組在每個單元教學之前,都要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其中應把備課標即研究解讀課標作為重點內容,應依據課標整合教材,梳理知識脈絡,把握教學的方向。關注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感應度。

(2)確定教學目標,圍繞目標展開教學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教學的三維目標,三者緊密聯(lián)系,渾然一體,是不可割裂的。教學目標的確立,要依據教材內容密切結合教學經驗,經過集體討論后確定。

(3)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設計要遵循以下幾方面的原則:①緊抓“雙基”教學不動搖;②注意對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指導,因材施教;③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識,提供地理素材;④注意課堂小結及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的系統(tǒng)性。

策略二 導軌 明確學習目標,確定學習策略

學習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是教師教,學生學以及考試評價的重要依據。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掌握哪些內容,怎樣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會畫,會寫,會指出,會分析,還是會比較,分析,遷移,應用…對知識,技能目標的確定,必須描述準確,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策略三 合理選擇內容,優(yōu)化整合資源

明確教材的編寫意圖。鉆研教材,從全局到局部,要通讀自己所教年級的教材,同時要知曉其他模塊的主要內容,明確各部分內容在整個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其之間的聯(lián)系。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和處理作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梢哉辖滩膬热?,適當調整重組,補充刪減教學內容;開發(fā)課程資源,努力利用各種資源,特別是生活中的案例,網絡素材為課堂教學服務;關注、捕捉和利用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

策略四 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實施教學中的活動。

新課程主張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如地理新課程每一章都有課題,都是運用章節(jié)知識解決應用、拓展、熟悉、分析一定的地理問題。每一節(jié)還有探索、閱讀、思考、案例研究。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好這些活動,直接影響到新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第5篇:初中地理知識小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圖興趣

地理科學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關系的一門科學。初中地理課程是以地理環(huán)境、人地關系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基本內容,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基礎課程。它在現代科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于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首先,我們得明確,為什么學地理?學地理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幫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學習有三個層次:是什么,在哪里,為什么。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帶著興趣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就會學得輕松愉快,動力無窮。學習地理,首先就是要培養(yǎng)對地理的興趣。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lián)系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只要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fā)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聯(lián)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另外還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讓學生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yǎng)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只有培養(yǎng)起學生對地理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地理,學生學習地理才會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荧@取,才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

二、抓好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九年義務教育大綱教材的變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當然也給非升學考試科目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適應教育、教學形勢的變化和新大綱教材的變革精神,重新構建課堂結構。傳統(tǒng)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多是圍繞“組織教學—復習提問—講授新課—總結鞏固—布置作業(yè)”的模式。建立新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一定要考慮如何把教材中的課文、圖像、訓練三部分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適時、適當地加以處理。

1.教師在備課時根據大綱、教材的要求和內容,精心設計建立教學提綱、教學綱目,它包括板書提綱,指導學生讀書的提綱等,并做到簡潔明了,線索清晰,綱舉目張。

2.在教師的策劃下,讓學生有目的、靈活地讀書、讀圖,較準確地勾畫、標注出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和圖像中的重要界線、范圍及注記等。

3.學生在課堂上的動腦、動口、動手的各種活動,它包括上述讀書、讀圖,勾書、勾圖,教材中的“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課堂上的問答、討論、填圖、作業(yè)訓練等。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恰當安排,將活動內容有機地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的45分鐘之內,使學生積極、充實、愉快、有興趣。

4.教師對重點難點、易混易錯知識的講解,對地理規(guī)律性的概括總結,對學習方法的指導等。教師講的著力點應在于“畫龍點睛”,在于釋疑解惑,在于精講精練,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不感興趣、不歡迎,教學效果也不好。

5.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鞏固強化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啟發(fā)訓練思維、形成各種能力的訓練,包括答問、填圖、讀圖、“做一做”、完成作業(yè)等口頭的和書面的練習。教師應精心設計、巧妙安排“練”的材料、“練”的時間,把“練”貫穿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講、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6.學生或教師對學生口答、筆答、訓練、操作等練習答案和結果所作的認真、仔細地評析、評價、評講。

教師應抓住一切學生練習訓練的機會,引導學生對同學的答案進行評講或由教師對學生所答進行評析,以便及時彌補知識缺陷,順利達到學習目標。

三、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huán)境變得一目了然。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然后是山川、河流、城市的地理位置。因為地圖一旦記住了就經久難忘,便于運用,所以學好地理一定要學會掌握用圖的方法。這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免費)

1.熟練掌握地圖的基礎知識,明確地圖構成的基本條件及要素。用圖時,能準確地認清圖中文字、符號、點、線、面所表示的地理含義。

2.要認真讀懂在教材中出現的各類圖像,理解,認識圖像所反映的地理意義及地理規(guī)律,解決有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等問題。

3.多動手勾畫和繪制重要的示意圖、剖面圖、分布圖、折線圖、地理簡圖等,以便加深印象和記憶。如月相成因示意圖、北半球氣旋和反氣旋的形成及天氣圖、世界洋流模式圖、工農業(yè)布局圖等。

4.盡可能地表示在圖上,能在地圖上反映出來的地理事物(地名、資源、河流、山脈、城市、交通線等),并用地理術語或規(guī)范的語言解釋圖像,說明原理。

5.充分利用填充圖冊,認真規(guī)范地按要求填寫地理事物,將所學知識鞏固在地圖上。學習地理要學會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養(yǎng)成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左書右圖,圖文并茂”,從地圖中獲取知識信息,發(fā)現知識、提高技能。地圖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學會了使用地圖的方法和習慣,學習地理就會學得輕松、學得有趣,才能學好地理。

四、小結

綜上所述,地理學科是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多方面,如人口、資源、環(huán)境、水利建設、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內容全面,知識廣泛,對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祖國、認識鄉(xiāng)情,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收集和處理,不斷補充豐富地理知識,以此來加強和提升地理課程的趣味性,提高和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切實抓好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注重和加強地理學習中地圖的使用,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不斷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實踐、創(chuàng)新學習的意識。

參考文獻:

[1]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1,(6):35-36.

[2]陳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第6篇:初中地理知識小結范文

一、多設疑、緩坡度。

學生對問題產生困惑并產生求解問題的愿望,這是創(chuàng)新教學的前提,地理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營造一種讓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氛圍。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課堂情況、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教學內容的不同,適時地提出經過精心設計、目的明確的問題,這對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學好地理有很大的作用。還要引起注意的是,提出的問題不能跨度太大,要遵循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問題的坡度要緩,要在漸進中不斷加深。當然地理設疑應該掌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新課開始時設疑。在上新課之前可通過地理小故事、熱點事件來設疑,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因為好的開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在思維分散時設疑。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內,都集中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上,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或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三)在課堂小結時設疑。一堂好課也應設疑而終,使其完而未完,意味無窮。例如在學習了《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后,讓學生總結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1.中低緯大洋西岸為暖流,東岸為寒流。具體地說,中低緯太平洋西岸為日本暖流和東澳大利亞暖流,大西洋西岸為墨西哥灣暖流和巴西暖流,印度洋西岸為馬達加斯加暖流和莫桑比克暖流;中低緯太平洋東岸為加利福尼亞寒流和秘魯寒流,大西洋東岸為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2.中高緯大洋西岸為寒流(太平洋西岸為千島寒流,大西洋西岸為拉布拉多寒流),東岸為暖流(太平洋東岸為阿拉斯加暖流,大西洋東岸為北大西洋暖流)。在此基礎上繼續(xù)設疑:除了同學們總結的規(guī)律外,還能夠概括出哪些分布規(guī)律(如中低緯洋流呈反氣旋型流動,中高緯洋流呈氣旋型流動等)?在一堂課結束時,通過提出新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新的求知欲望,為學生課后進一步思維,也為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注意新教材內容體系的改變。

新課標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簡短,圖、活動、案例增多,很多知識點到為止,內容非常突出時代信息,許多新內容教師沒有接觸過,這對我們來說是變相地加重了負擔。設計的探索活動靈活新穎,學生很活躍,但由于活動過程多,一些活動需花費很長時間,一節(jié)課很難講完,往往按設計把試驗做了,但后面的內容難以進行完,出現地理教學任務重,課時不足的現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動沒有現成的答案,答案開放性過大,這對我們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講哪些、講多少、講多深、怎么講,很難把握。

在這種形式下,一線教師在業(yè)務上就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強化教育理論與地理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識,使自己的地理教學能力提高,跟上新課程的時代步伐,進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落實。備課時要加強集體備課、統(tǒng)一要求、集體討論,按單元進行課時備課,對每一節(jié)課要講的內容統(tǒng)籌安排(講多少?講哪些?講多深?怎么講?)。并緊密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一些和地理知識相關的案例,搜集相關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參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豐富相關知識點,發(fā)動學生觀察現實生活和搜集相關材料。對于實驗課等要花費精力多一點,在課前就應對學生說明該實驗的目的、操作過程,提前準備,如“沙塵暴的成因和風沙災害的防治”。這樣既不耽誤時間,又可保證課堂教學的流暢性。

三、明確新時期高中地理的教學目的與要求,切實轉變教學思想。

新的《普通高中課程計劃(試驗)》明確指出:“基礎教育的任務是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有側重地對學生實施升學預備教育和就業(yè)預備教育,為高等院校輸送合格的新生,為社會主義各行業(yè)輸送素質較高的勞動后備力量?!币虼耍诮虒W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明確新教材各章節(jié)的“教學目的與要求”,對于“新綱”中要求“理解”的內容,即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內容必須反復講透。而對于“了解”的內容,則作一般性掌握,至于其他內容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取舍。教學中要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努力實現向素質教育轉軌。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擺脫“高考”指揮棒的束縛,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到完全能適應今后生產和生活而必需的知識。為此,在教學中,對于新教材刪去的專業(yè)性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教師只要簡明扼要地講清現象,而不再需要過細過深地探究其理。

四、重視讀圖、用圖

第7篇:初中地理知識小結范文

【關鍵詞】導學案;初中地理教學;設計;運用

初中學生對地理科的學習不夠重視,很多學生認為地理是副科,便不予重視,這使得地理這一個科目在部分老師、家長以及學生的眼中成為了可有可無的科目。部分學校地理課仍由非專業(yè)的地理老師擔任,使許多學生對初中地理產生怨學情緒,導致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地理這一個科目。為了改變當前初中地理教學“邊緣化”的情況,筆者嘗試將導學案應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從剛剛開始嘗試使用導學案,到現在導學案的應用,我認為導學案應用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發(fā)揮巨大作用,學生在課堂上踴躍參與,課堂教學輕松愉快,學生總是在期待地理課的到來。下面我就談一談導學案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設計和運用。

一、導學案的設計

(一)在導學案之首精心設計情境導入

好的課堂導入可以調動學生求知欲,集中學生注意力,并把學生引入探索地理知識的境界,為后續(xù)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我在教授“火山地震”這一知識點時,播放我國汶川大地震的視頻片段,從而引入地震有關知識;通過網絡搜索出火山爆發(fā)的視頻短片,從而引入有關火山知識的教學;通過以上的導入可以引起學生的驚嘆好奇,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引發(fā)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這是良好的導入的效果。

(二)在導學案中設計和課本教材內容聯(lián)系緊密的問題進行導讀

導讀是導學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學生對課本中的圖表文字進行分析的一個過程,更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結合課本的提問來掌握主要知識。但初中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常常出現在閱讀課本時前后混亂、思路不清晰、知識點記不住等情況。因此,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是教師在課前的重要任務。地理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就必須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并了解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自學問題,把課堂的活動流程設計好,并指導學生針對學案中的問題;找出重點和難點做好標記,實施分段閱讀、理清結構、看圖分析,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和遷移。

例如在學習地圖的閱讀中關于比例尺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1.比較南寧市和廣西哪幅圖的比例尺大?2.哪幅圖表示的范圍大?3.哪幅圖上南寧表示得更詳細?在比較的同時,讓學生把三個問題的答案寫到圖的下面,然后將寫在圖下面的結論寫出來,即比例尺小表示范圍大,內容簡略。接著進行畫平面圖比賽,教師給每一個小組3張A4紙,要求學生畫出教室里第一排到第三排課桌椅的平面圖,看哪一組畫得又快又美觀。這樣的教學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比例尺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在導學案中設計練習題導練

訓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訓練,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訓練是為了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也可以鞏固學生剛剛學到的知識。訓練主要以完成練習題的方式來呈現。練習題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筆答練習、口頭練習、搶答練習、分組練習、互問互答練習。例如在講《亞洲及歐洲》這一節(jié)課時,先組織學生分小組來開展活動。一個小組分別找出亞洲、歐洲在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河流特點、人口特點等方面的區(qū)別,另一小組計時,然后采用不同小組互問、互答和搶答的形式來完成練習。在這樣的情景和氣氛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想象力都被激發(fā)出來,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強烈的學習動機,讓枯燥的記憶變得更加形象而生動。這種靈活多變的訓練方式讓學生在訓練中對學到的知識進行了鞏固,從而為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導學案的使用

(一)精心設計導學案,完成課前預習

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很少進行課前預習,學生沒有預習就無法參加在課堂上開展的各種活動,就算參加活動也不知道教師上課的重要內容。因此通過使用老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的導學案,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看課文、讀材料、參與活動。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對教師將要講的知識點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又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地理知識做到心中有數。

(二)課堂上學生交流導學案,實現探究,完成討論得出結論

課上交流導學案,實現討論、探究環(huán)節(jié)。學生在預習時,會碰到很多有共性和個性的問題。導學案中要把共性的問題提出來在小組中討論,然后各組進行交流。通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實現思維碰撞,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習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交流、活動實踐的平臺,學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得到發(fā)展。

(三)解釋、總結、歸納導學案,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但是教師在課堂上的小結依然有重要的意義。課堂教學重心前移,學生的疑y問題暴露出來,矛盾得以展現,這樣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解就很有針對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講解時要興致勃勃、情趣盎然、繪聲繪色、聲情并茂。對于剛剛教學的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部分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要多次強調和總結。只有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有充分了解,才知道應該怎樣去學習,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這對知識的鞏固提高和遷移運用至關重要。

在地理教學中使用導學案,讓自己的教學理念有了很大的改變。沒有使用導學案的時候備課時總是想到教學內容如何設計才能讓學生充分明了,使用導學案之后備課時更多的是思考設計的問題能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能否通過導學案來完成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沒有使用導學案的時候上課時總是讓學生聽老師講解知識點,使用導學案之后就讓學生自主對知識點的進行掌把握,以及如何強化團隊合作;在使用導學案之前總是反思自己講授的內容是否有遺漏,知識點是否講得清楚,使用導學案之后更多的是反思課堂上是否講得過多了。

第8篇:初中地理知識小結范文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出現了多種教學模式:開放式模式、洋思模式、先學后教等等。要形成一種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教學模式,需要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不斷實踐,打造出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我經過多年的實踐,有了一些思考。

一、扎實個性化備課

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個性化備課是高效課堂的基礎。個性化備課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在學情分析基礎上的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確定;在一體化講義基礎上的教學流程與實施的設計;在教學活動中的即時反思與總結。其中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確定是前提,教學流程與實施的設計是關鍵,教學反思是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的保證。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與明晰。在備課的過程中,由于重難點經常是一起提及,所以在分析時往往把兩者混淆在一起。但是重點的突出與難點的突破在上課過程中是有區(qū)別的,我理解為是重點中的難點,更講究方法和技巧。

教學流程與實施的設計。教學流程與實施的設計主要包括舊知督查、知識建構等環(huán)節(jié)。舊知督查,重點在于遷移性試題的設計,把對知識點的直接考察轉換為聯(lián)系實際的試題。知識建構重點是引領學生思考活動題的設計,對整個課堂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訓練反饋重點在于針對學生的易錯知識點,通過檢查反饋能真實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偨Y歸納的重點是知識模型的搭建和思維方法的總結,以期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反思與總結的實施。反思與總結的環(huán)節(jié)是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包括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知識時反映出來的問題,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靈感思路,整堂課的表現與效率,課后學生的詢問情況等,整個知識體系的融合。反思與總結要即時也要有延展。

二、提高學習地理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并能持續(xù)的保持,對于地理教學的實施有很大益處。個性化地理課堂是基于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做了以下的思考和實踐。

1.用小實驗模擬

自然地理的知識點中有很多實驗可模擬,一方面,自然地理的部分知識抽象,學生難以理解。例如,地球自轉、公轉、大氣運動。有的教師用乒乓球做模型,有的拿地球儀做模版,在地球自轉部分很實用。我的地球公轉的模型設計是:用鐵絲將三個不同大小的球固定在一個支架上,動態(tài)模擬地球繞日公轉和月球繞地球公轉,效果良好。

我在教學人口、城市知識點時,師生互動建立了一個區(qū)域模型。將學生分為小組(6—8人),制作完成模型的不同部分。在模型中設置城市、鄉(xiāng)村、過渡帶;農業(yè)、工業(yè)等產業(yè)活動;交通線路網、綠化帶等,設置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必修二和必修三知識講解時,既形象生動又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手能力。

2.用地圖和圖片承載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載體。地理試卷大多是以圖形和圖片作為載體,結合地理知識點來考察。所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從各種資料、媒體中搜索收集地圖資料,既讓學習有了新的載體也刺激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地圖冊也是學習的好幫手,初中地理教材中就有很多地圖形象生動,如中國干濕區(qū)分布圖、廣東珠三角的基塘農業(yè)實例等,還有很多實事材料、如神九等。將這些材料都運用到課堂中讓學生感知地理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三、打造個性化地理課堂

新課改的初期階段,課堂模式在不斷創(chuàng)新。某一階段,教學主管部門要求課堂應該按照某種固定模式開展,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能形成個性化風格課堂,但是這樣的模式不一定與自己適合。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研究與時間,我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

1.以有效載體為教學前提的新授課模式

新授課的內容不同就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不管是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必須借助教育載體。一個好的載體肩負著提起學生學習興趣的責任,更有對課堂承上啟下起主線的作用。運用最多的載體是地圖冊,在這里我更提倡讓學生收集資料,不管是湘教版、人教版還是魯教版,每個版本上都有設置學生收集資料的活動題,鑒于課時和安全考慮這樣的活動題大多都沒有實施,但是這樣的省略卻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學生失去了動手鍛煉的機會,所謂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如果只是坐在教室中進行就變得紙上談兵,這樣的高校教育方式使得學生只停留在理論角度,所以教師經常會感嘆出“現在的學生能力太差”的結論。地理學科也應該建立實驗室,包括室內實驗和課外實驗,實驗的運用尤其是在自然地理知識講授中多用。比如,大氣圈、天氣、氣候等等。單純的用PPT演示,圖片豐富多樣,學生缺少了實踐感知,題目會做了,原理不能真正的弄透,使學習缺少了發(fā)現和探索的過程。

實驗既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感性認識也對理性認識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并為大學輸送會學習地理的人才,真正的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以知識建構為主的復習課模式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復習階段知識的建構很重要。例如,必修一模型的四章,每章小結會將知識網絡呈現出來,在掌握的基礎上把每節(jié)的內容小結充實進去。必修二、必修三按照此方法同樣的構建,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內容的具體填充。新課是微觀學習的過程,復習的過程更注重對知識的宏觀把控,有助于學生領會教材知識點間內在聯(lián)系,并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靈活運用,有助于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必修一的自然地理、必修二的人文地理都是必修三地理知識的載體,在區(qū)域的基礎上將自然和人文知識結合的方法。

知識的運用是建立在掌握的基礎上,高中生的理解能力還是有限制的,那么通過適當的讀與練還是有效的辦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也是地理復習時的真理。記憶是淺層面的方法,通過記憶的理解才能有效的學習。

課堂練習的選擇上要注意,在課時很緊的階段用優(yōu)題帶動知識點的滾動,既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又能鞏固知識,見效很快。

四、結束語

第9篇:初中地理知識小結范文

高效課堂的內涵是讓45分鐘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把學生從時間和汗水的應試模式中解救出來,把時間、睡眠、靈性、興趣、發(fā)展還給學生。

當前,初中地理課堂存在以下問題:班額太大,造成管理的難度比較大;各個班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班級紀律情況不盡相同;地理教師所教班級多,甚至跨年級教課,實施的難度比較大;高效課堂實施環(huán)節(jié)上時間緊,任務多,存在無法完成的情況;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需繼續(xù)加;教師常常會遇到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反應不靈敏,課堂教學進展緩慢,課堂教學效率太低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陳舊,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學生不能全身心地,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是每個一線教師追求的目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

作為地理教師應具備多元化、合理的知識結構,積極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等有關先進的教育理念,提高地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教師用生動豐富的語言,描繪出具體的地理情境。以學生為中心,保持課堂氣氛生動活潑,主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注重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

教師的教學目標要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整合初中地理教學資源,選擇對學生有用的地理知識,注重技能的培養(yǎng),使學生學會學習地理知識的基本方法,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體現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考慮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課程標準的相應要求,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大膽嘗試,恰當設計教學過程,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深化課堂教學內容。在學習中挖掘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教學中注重引發(fā)學生發(fā)現問題,啟發(fā)思維,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新課的導入要吸引學生的興趣,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既體現教學重點又饒有趣味的問題,誘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創(chuàng)設逐疑探秘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3.探究合理的教學方法

地理學科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良好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對于剛上初中的學生,地理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一種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

3.1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有對學習地理活動本身感興趣,才能發(fā)展為對學習地理內容和結果感興趣。因此,我們必須挖掘有利于激發(fā)興趣、支持學生長久性自主學習的因素,充分發(fā)揮主體學習的能動作用。以"34個省級行政區(qū)"(《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為例采用多媒體技術制成"?中國政區(qū)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于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

3.2善于新課引導

上課剛開始后,教師如果運用精彩的導入語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則很快就被吸引,注意力將集中于課堂。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地理學科綜合性強的優(yōu)勢,如發(fā)揮文理綜合優(yōu)勢,引入歷史典故、傳說、名人軼事、時事政治等;發(fā)揮圖文結合優(yōu)勢,展示地形圖、政區(qū)圖、繪制各種示意圖、趣味讀圖等;發(fā)揮學用結合優(yōu)勢,制作地球儀、制作等高線地形圖、觀察天氣現象等。

3.3自主、互助、學習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課堂上要注意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應嚴謹、科學又要生動活潑,調動起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是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時,要因材施教,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景引導學生全面參與活動的全過程,重視對學生熱情的激發(fā),創(chuàng)設師生平等的對話,互動交流的氛圍。

4.合理選擇輔助教學工具

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方法,合理選擇道具。如掛圖、地球儀、多媒體等。

對于地理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比較直觀,利用其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充分創(chuàng)造一個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使學生有效掌握的地圖。

比如在難以理解的《地球的運動》一節(jié),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公轉時地軸與軌道面成66.5°夾角,公轉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時,太陽分別直射在赤道、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上,與此同時,南北半球出現不同的晝夜長短變化。這些視頻生動的描述地球自轉、公轉的性質以及產生的現象,使學生牢牢地記住了這些特征。因而多媒體教學的直觀、生動、動感是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

5.注重評價與評估

要堅持科學評價的原則,在方法上既要注重教師評價,還要注重學生及家長的評價,在具體評價過程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應該涉及教學設計、課堂授課、課后(外)輔(指)導,教師的課堂授課、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等諸多內容。教師評價總結: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鼓勵學生的閃光點。

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檢測和評估,檢測是“練”的提高,考查學生理解或熟練應用的能力,教師小結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檢測所學知識:檢測題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具有典型性;將落實“進行到底”,落實有哪些沒有達標的學生,及時補救輔導;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yè)。

在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應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的探索和改進,結合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區(qū)域性特點,將教學觸點延伸到多學科領域。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滲透在常規(guī)教學中并且細化,真正才能達到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