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科臨床中多模式整合教學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借助多媒體,鞏固理論知識
理論課程是兒科臨床教學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醫(yī)院教育的基礎,對初學醫(yī)學理論的學生來說,理論課展示給他們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未知世界,內容生動、豐富、科學的理論知識必定會給他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并使他們在理論課堂上獲得系統(tǒng)的兒科臨床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通過教師的解析,學生們還能從中學到教師良好的品行及涵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集體備課。每周都應舉行集體備課周會,要求所有任課教師都參加。在會上,同科目教師可對教學內容詳細研討,特別是理論知識的疑點、難點、重點,通過集體分析,形成更深刻、準確的認識。備課周會,為任課教師之間的研討與交流提供了機會,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第二,通常情況下,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方式正迎合了兒科臨床學生的需求。在形式上,課件、視頻等多媒體可綜合動態(tài)的、靜態(tài)的畫面解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也可通過聲音、動畫等形式詳細展示操作技巧。借助多媒體設備可將理論知識點展開多層面、多角度的展示,讓學生很容易就能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換為多維概念,從而提高兒科臨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除了對基礎理論知識的重點解析外,還應注重這些知識的進展及外延,積極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體驗拓展知識的成就感,鼓勵他們不斷發(fā)現、總結問題,以獲得更多的周邊知識。在此基礎上,還應注重學生科研意識的培養(yǎng),教給學生必要的科研方式,為其未來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第三,為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每學期都應舉行觀摩課活動,鼓勵青年教師聽教學經驗豐富的老主任、老教授及優(yōu)秀中青年教師的公開課。與此同時,請老主任、老專家對公開課進行詳細點評,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及教學經驗的交流。
二、重視實踐教學,提升操作能力
兒科臨床操作技能,是每個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基本能力,是所有學生必須掌握得技能。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師不僅應擁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而且還應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通過相關具體操作,醫(yī)師可了解患者的病癥,為做出詳細的病情針對提供依據,還可依據準確的病情,有針對性地為患者實施治療方案,盡快接觸患者痛苦。但因為目前兒科臨床實習機會少,特別是外科手術、內科穿刺中,學生的操作機會很少,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為提高兒科臨床的教學質量,我們可嘗試以下幾點做法:
第一,積極利用觀摩機會。觀摩是一個極好的學習過程,觀摩可以是現場觀摩實踐操作,還可以是觀看相關的操作錄像。學生在觀看臨床實踐或錄像時,教師可根據操作進度,適時對學生進行細致講解,使學生在觀摩中深刻記憶操作要點,將書本上生硬的、空洞的理論知識變成生動的、具體的實踐操作,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學生只有在熟悉各種操作的程序、要點之后,才能爭取到實踐操作機會,在日后的操作時才能更加順利與精準。
第二,注重對學生的實踐培訓。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系統(tǒng)講完操作步驟之后,要給每個實習生留下親自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將書本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將抽象的知識轉變成客觀實踐。另外,還可讓學生對自己及同學的操作活動進行評判,通過相互指正與交流,使學生能及時改正不恰當的操作方式及步驟,加深對正確操作方式的印象。
第三,充分利用各種操作模型。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當前市場上的醫(yī)學操作模型豐富多樣,有的模型甚至可以和實物相媲美,給學生以真實感,在模型上操作熟練之后,當接觸真實患者時也會得心應手,不會有陌生感。第四,積極組織各種操作比賽。比賽活動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積極復習、鞏固學過的知識。通過比賽活動,學生可清楚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劣勢,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師也可借此機會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以后的教學活動的完善與改革,提供準確依據。
三、多措并舉,提高臨床技能
臨床技能,是經過反復練習,形成的可順利完成特定任務的心智活動或動作方式,具體到兒科臨床方面,是醫(yī)生能有效解決患者問題的和能力與技術。其主要包含:職業(yè)行為、協(xié)調合作、繼續(xù)學習、操作、診斷、臨床思維、交流等技能。為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3.1制定明確的實習責任、任務及目的
通過完善兒科臨床實習的責任、任務、目的,讓學生明白實踐活動中自己應具備怎樣的能力及具體行為準則,可促進學生從學生角色想一是角色的轉變。在實習中,教師應依據實習要求,積極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讓其盡快熟悉并嚴格遵守實習醫(yī)院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在醫(yī)院中能以真正醫(yī)生的標準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比如學會交流、愛護病人、善待病人、衣帽整潔等,為順利完成實習活動打好基礎。
3.2提高學生的臨床素質
在兒科臨床教學中,應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臨床交流能力不僅是醫(yī)學新模式的要求,也是臨床工作者必備的素質。具體要求如下:第一,對語言表達的要求。(1)交友性。態(tài)度和善,創(chuàng)造祥和氣氛;(2)針對性。針對不同患者、問題、情景有針對性地選擇談話形式與內容;(3)統(tǒng)一性。特別是對處理問題及診斷,標新立異易引起糾紛;(4)教育性。遵守章程制度,緊密配合醫(yī)療;(5)啟發(fā)性。啟發(fā)患者說出真實感覺,準確描述病情;(6)科學性。措辭嚴禁,說話講究依據;(7)保密性。注意保護患者隱私;(8)通俗性。語言通俗,不可過多使用專業(yè)術語。第二,注重個人形象,確保儀表、姿態(tài)端莊、服飾整潔。第三,加強文字描述水平的提高,給患者提供更清晰、準確、完整的病情及治療詳情描述。第四,重視同醫(yī)務人員之間的溝通與協(xié)作。
3.3注重學生思維的轉變
一名兒科臨床醫(yī)師的思維能力,直接決定了其工作能力,這也是對患者病情做出準確診斷的基礎。因為傳統(tǒng)的兒科臨床課程設置都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課程之間都是相互獨立的,學生在學習中很容易形成簡單的縱向思維,這種思維形式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的寬度;在臨床上,患者常常以某一病癥為主訴,然而類似病癥的疾病有很多種,需要醫(yī)生在很多種病重確定患者的具體病情。這就要求醫(yī)生具有橫向思維方式,該思維需要醫(yī)生不斷學習并積累臨床經驗才能形成。臨床教學中的病例研討課鍛煉學生的探討精神、合作能力、自學能力,使他們主動養(yǎng)成學習新知識的習慣,養(yǎng)成獨立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并積極將臨床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提高自己的實習效果。教學活動中,病例的討論課按照“提問—研討—總結”三個步驟進行。但并不是由教師直接提出問題,讓學生研討或回答。在對病例進行討論之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圍繞病例且包含病歷之中,“病歷”是兒科臨床學生很重要的學習資源。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系統(tǒng)性的,知識間是縱向聯系。但是在診斷與治療疾病過程中,醫(yī)生首先接觸的是患者的病癥,比如咳嗽、發(fā)燒等,而表現為該病癥的疾病有數十種,要從眾多的疾病中確定患者具體為那種病,這就要求學生具備橫向的臨床知識及思維方法。有時教師提供的病歷還故意缺少病史、診斷、輔助檢查等信息。病歷中缺失的信息,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發(fā)揮思維的空間,可有效激發(fā)他們的探求問題根源的熱情,推動他們借助一些可利用的手段及資源,比如利用教材、參考文獻、互聯網等查閱相關資料,還可以請教學科教師或與同學探討等,獲取相關的兒科臨床新知識,將多種臨床信息匯集起來,不斷修正與完善自己已形成的思維方式,使自己的鑒別與診斷更加準確與全面。
3.4嚴把病歷書寫關
書寫病歷室兒科臨床醫(yī)生的必備能力之一,病歷書寫水平的高低是醫(yī)生綜合思維水平的具體表現。良好的思維能力需要醫(yī)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較好的判斷及綜合分析能力及豐富的實踐經驗,然后將醫(yī)生的綜合能力反映到病歷書寫上。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善于動腦的習慣,針對各類檢查結果、體征、病癥,多問幾個為什么;重視各類病變的特征及相互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較好的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問診及體檢后及時完善資料的收集及整理工作;書寫病歷時應用語精煉、準確、自己工整;依照病例書寫要求,多寫多練。
四、小結
總之,在兒科臨床教學中,將多媒體教學、量化技能操作的要領、有效討論臨床病例等教學方式綜合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現了教學資源優(yōu)勢,適合兒科臨床醫(yī)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要求。將多種模式的教學法整合到教學實踐之中,使學生獲得了充分的鍛煉機會,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作者:陳璇 單位: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小兒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