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改革開放來流行音樂主題變遷淺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改革開放來流行音樂主題變遷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改革開放來流行音樂主題變遷淺析

摘要:流行音樂反映民眾的心態(tài)與社會的主旋律。不同時期,中國流行音樂有著不同的主題與風格。1980年代,中國流行音樂包含人生的抗爭、對于世俗生活的渴望和青春的氣息等三個主基調(diào)。1990年代,中國流行音樂最重要的主題是甜蜜的愛情,同時存在另外一種情調(diào),即失戀的痛楚、人生的迷茫與懷舊的傷感。新世紀中國流行音樂表現(xiàn)出酒神式的歡醉和個性化的情感表達。

關(guān)鍵詞:中國流行音樂;主題;基調(diào);文化變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彌漫著流行音樂的氣息,流行歌曲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傳唱。這股氣息雖然隨處可見,但是因為其不登大雅之堂的性質(zhì),流行音樂并不為學術(shù)界主流視野所重視。其實,同那些高高在上的“雅樂”比起來,流行音樂更能準確地反映民眾的心態(tài)與社會的主旋律。不同時期,中國流行音樂有著不同的主題與風格,這也成為中國社會快速發(fā)展的一面鏡子。

一、1980年代的青春與理想

文革期間,“高、硬、快、響”的革命歌曲響徹云霄,政治正確成為那個時代評價音樂的唯一標準。樣板戲當中那些“偉光正”和“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成為所有人看齊的目標。然而,這種千篇一律的音樂并不能永久壓抑人們內(nèi)心對于各種欲望的沖動。1979年年底,李谷一的一曲《鄉(xiāng)戀》點燃了人們內(nèi)心久違的沖動與熱情,宣告了通俗歌曲在中國大陸新的開端。雖然《鄉(xiāng)戀》在誕生之初備受爭議并一度被禁播,但是流行音樂的洶涌潮水一旦沖破了禁錮,定將勢不可擋,一瀉千里??v觀整個1980年代,當時的流行音樂包含了三個主基調(diào)。一是人生的抗爭。1980年代中后期流行樂壇刮起的“西北風”充滿了高亢、雄渾與滄桑感,唱響了人們渴望自由與富強的心聲。崔健的《一無所有》正是這種基調(diào)的典型代表。正如崔健本人所說:“聽眾之所以喜歡我的歌,我想主要是因為他們從我的作品中找到了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我的歌只不過是一種媒介,別人通過它來發(fā)泄自己的情感?!蓖瑫r期香港樂壇beyond樂隊的歌曲在大陸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对僖娎硐搿贰豆廨x歲月》和《海闊天空》等歌曲越過了男女情愛的藩籬,充滿了崇高感、斗爭精神、博愛與自由的理念,而這些情懷在當今的流行音樂當中已經(jīng)變得十分罕見。這個時期的流行音樂呈現(xiàn)出強烈的叛逆精神,尤其以崔健、黑豹樂隊和唐朝樂隊等歌手的搖滾樂為代表。二是對于世俗生活的渴望?!拔母铩睍r期,樣板戲的“三突出”原則強調(diào)文藝應(yīng)塑造正面人物、英雄人物和中心人物。這個時期的文藝為每個人樹立的榜樣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英雄主義“完人”,甚至類似于宗教當中神的形象。人們的思想與情感被這些不切實際的符號所裹挾,而當改革開放到來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文藝所忽略的恰恰是普通人在世俗生活當中的真情實感。1983年,一曲《小草》一改英雄主義的音樂主題,歌頌了一株渺小的、“無人知道”的小草。這株小草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的象征。人們不再關(guān)心那些崇高的“大樹”,而開始重視每一個普通人最真實的生活。與此同時,鄧麗君溫柔細膩的歌聲喚醒了人們心中最真實的情與愛。雖然比起后來那些醉生夢死的愛情歌曲,鄧麗君的音樂已經(jīng)顯得十分克制與平和了,但是她的歌曲仍然一度被主流輿論視為黃色與頹廢的洪水猛獸。歷史證明,這種貼近人們生活情感的流行歌曲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和持久的藝術(shù)生命力。三是青春的氣息。長久以來,樣板戲當中的那些英雄形象已深入人心,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港臺流行文化的傳播,人們開始崇拜那些青春、靚麗和時尚的明星。人們模仿這些明星的穿著、發(fā)型和動作,把革命英雄形象漸漸地拋諸腦后。在1980年代,中國人開始以新奇的眼光探尋外面的世界,雖然一窮二白,但是充滿了朝氣。這時候,一些富有青春氣息的流行音樂在大陸風靡起來。比如,臺灣地區(qū)年輕組合小虎隊的音樂在大陸傳唱一時,香港樂隊草蜢的一些經(jīng)典歌曲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李玲玉等早期甜歌皇后的音樂在當時也頗為流行。他們的歌曲大都充滿了對于未來的向往和對于愛情的渴望,而很少涉及失戀的痛苦與人生的悲傷。

二、1990年代的甜蜜與悲傷

進入1990年代,以經(jīng)濟建設(shè)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努力奮斗著。這個時期,各種娛樂行業(yè)在大陸逐漸興起,所謂的“資產(chǎn)階級腐朽生活”開始侵入中國城市的各個角落。一種享樂主義思潮開始在中國人心中蔓延。自由戀愛成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熱衷的交友方式。從這個時期開始,愛情成為中國流行音樂當中最重要的主題。與此同時,社會不公和貧富分化的現(xiàn)象越發(fā)凸顯,一些人在這種不利的境遇下感到悲觀并懷念那個貧窮卻無比公平的年代。這些思想傾向在當時的流行音樂當中有著鮮明的痕跡。甜蜜的愛情是1990年代中國流行音樂最重要的主題。男歡女愛與及時行樂的思想傾向在這個時期的流行歌曲中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以毛寧和楊鈺瑩為代表的內(nèi)地情歌歌手紅極一時,他們“金童玉女”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并主導(dǎo)著人們的社交風氣。港臺歌星以劉德華、張學友、黎明和郭富城為代表的四大天王在內(nèi)地極具影響力,而他們的歌曲同樣以情歌居多。那個時代的人們已經(jīng)忘記了崇高的理想與英雄主義精神,正所謂“愛江山更愛美人”。1990年代,愛情至上與享樂主義的風潮在中國大陸逐步流行起來,正如《新鴛鴦蝴蝶夢》所唱:“鴛鴦蝴蝶,在人間已是癲,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溫柔同眠?!贝箨懜枋粥嶁x的《赤裸裸》則唱得更加露骨:“我的愛赤裸裸,你讓我身不由己的狂熱?!敝袊湃酥v“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意思是,人應(yīng)該適當克制情感,這樣才能求得內(nèi)心的和諧。與放縱的享樂如影隨形的往往是極度的憂郁和悲傷。因此,在1990年代,中國流行音樂當中還存在另外一種情調(diào),即失戀的痛楚、人生的迷茫與懷舊的傷感。自由戀愛的風潮給無數(shù)年輕人帶來激情與歡樂,但是失戀的悲傷也成為眾多年輕人所經(jīng)歷過的深刻體驗。無論是四大天王還是情歌王子張信哲的歌曲都有大量關(guān)于失戀的曲目,這些歌曲也成為失戀或者渴望愛情而不得的年輕人最迷戀的作品。1990年代,社會的分化愈發(fā)明顯,城市與鄉(xiāng)村的差距越來越大,社會底層群體在這個花花世界艱難地謀生,因此,一些反映這些人心聲的歌曲也流行開來。1997年,為農(nóng)民工發(fā)聲的歌手陳星演唱了一曲《流浪歌》,其哀婉的曲調(diào)感動了無數(shù)人,一時風靡大江南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并沒有給每一個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這個時期的流行音樂有時帶著一種懷舊的氣息與淡淡的哀傷。臺灣地區(qū)女歌手孟庭葦?shù)母枨褪沁@方面的代表。她的經(jīng)典作品《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仿佛召喚著迷失于大千世界的每一個浪子,讓他回歸到溫暖的心靈家園。

三、新世紀的放縱與迷狂

進入新世紀(21世紀)之后,中國流行音樂呈現(xiàn)出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由于KTV的興起與泛濫,全民狂歡與全民娛樂模式在中國大陸瘋狂開啟?;ヂ?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為草根歌手的走紅提供了可能。雪村、刀郎和楊臣剛等歌手通過一兩首歌曲的網(wǎng)上傳播而紅極一時。歌壇上的大批新鮮面孔在超女、快男、星光大道、中國好聲音和中國新歌聲等娛樂節(jié)目中涌現(xiàn)。這個時代的人們像品嘗各色的美酒一樣去欣賞流行音樂,挑剔的耳朵往往只關(guān)心音樂曲調(diào)和音色的新鮮感,而對其歌詞內(nèi)涵與思想境界毫不在意。貧富差距和階層固化的現(xiàn)實給了許多人巨大的壓力。英雄主義理想與愛情理想在這個時代的流行音樂中似乎都被遺忘,人們在流行音樂當中尋求的是沉醉與迷狂。新世紀中國流行音樂表現(xiàn)出兩種鮮明的風格傾向。第一,酒神式的歡醉。由于KTV文化的風靡,男女老少都可以在現(xiàn)代音響設(shè)備的輔助下一展歌喉。這種場合往往成為人們社交過程中發(fā)泄情感的重要機會。柏拉圖指出:“科里班特巫師們在舞蹈時,心理都受一種迷狂支配?!惫畔ED人在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時,往往伴隨著狂歡暴飲。人們在KTV飆歌時,通常也離不開酒精的刺激,因此,這種迷狂的行為是發(fā)泄原始欲望與情感的重要方式。正是基于這種背景,不像過去校園民謠那樣通俗和平淡,這個時期的流行歌曲往往都具有明顯的高音部分以引起歌唱者情感的高潮。人們在唱著像信樂團《死了都要愛》那樣的歌曲時,可以通過撕心裂肺的嚎叫一吐胸中的郁結(jié)。新世紀初在大陸影響很大的臺灣地區(qū)歌星周杰倫的歌曲具有明顯的吐字不清的特點,這暗合了人在醉酒時含混的談吐。因此,周杰倫的歌曲給人一種迷蒙和半醉半醒的感覺。第二,多元化的唱腔與音色。新世紀對于中國來說是個性解放的時代,人們有著多元化的追求。這個時期的流行音樂就像一道道美食一樣刺激著人們的感官。流行歌曲不再是理想和信仰的載體,僅僅是一道生活中的調(diào)味品。因此,在這個時期音樂家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去折騰音樂,去調(diào)制出新的“味道”,去迎合人們求新求異的心態(tài)。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一些很“奇怪”的流行音樂家。比如,“超女”明星李宇春以男性化的嗓音攪得天下“大亂”;帥哥李玉剛以女性的裝扮和音色表演,仿佛再次掀起戲曲時代那種“男扮女裝”的輝煌;龔琳娜以一曲《忐忑》顛覆了人們對于流行音樂的理解?!俺薄翱炷小焙汀爸袊寐曇簟钡葕蕵饭?jié)目捧紅了一大批名不見經(jīng)傳的歌手,這些歌手通常具有獨特的嗓音。人們在傾聽他們演唱的時候,仿佛是在品嘗新調(diào)制的紅酒或是新口味的大餐。然而,這種快感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因為它不具備深層次的精神內(nèi)涵。因此,這個時期的流行音樂歌手大多是曇花一現(xiàn),你方唱罷我登場。藝術(shù)是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而流行音樂集中折射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劇變。從自由理想、愛情渴求到情感放縱,流行音樂的主題變遷既反映出中國人的物質(zhì)生活愈加豐富與多元化,又凸顯了中國人內(nèi)心世界淺薄與空虛的發(fā)展傾向。這大概是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中國人不得不承受的精神代價吧。中國流行音樂究竟會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李冰.通俗音樂美學[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6.

[2]尤靜波.中國流行音樂簡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5.

[3]王思琦.中國當代流行音樂史稿[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6.

[4]伍福生.廣東流行音樂史[M].廣州:新世紀出版社,2019.

[5]孫雨聰.中國流行音樂史及流行音樂賞析[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李祥文 單位:湖北經(jīng)濟學院藝術(shù)設(shè)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