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教材建設問題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教材建設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教材建設問題思考

摘要:中國民族聲樂教學中教材建設意義重大,我們要結合教材建設的基本原則,在教材的編選中完善曲譜教材,充實理論教材,增加音像教材,要貫穿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語言風格要多樣化,完善民族聲樂各聲部的演唱。

關鍵詞:中國民族聲樂;教材建設;意義;原則;選編

我國的民族聲樂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和發(fā)揚中國民族聲樂的最好途徑是教育,中國民族聲樂的教與學都離不開教材,它既是教師的教材,也是學生的學材,所以中國民族聲樂教學中教材建設至關重要。

一、中國民族聲樂教學中教材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有利于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中國民族聲樂是我國無數勞動人民和56個兄弟民族在長期勞動和生活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中國民族聲樂有著顯著的“民族性”,體現著我們的中國特色、民族特色和民族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凝聚著我們偉大民族的藝術精華。傳承和發(fā)揚中國民族聲樂的最好途徑是教育,所以我們要加強中國民族聲樂教學中教材的建設工作,使中國民族聲樂教育能夠引導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了解中國民族聲樂文化,熱愛中國民族聲樂文化,傳承、發(fā)揚和提高中國民族聲樂文化。

(二)有利于提高民族聲樂教學質量任何課堂教學都離不開教材,教材既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工具,更是學生必不可少的學習工具,所以教材是師生溝通的重要橋梁。中國民族聲樂教學也不例外,中國民族聲樂教學內容廣泛,在聲音類型、情感表達、語言、表演等多個方面體現著中國特色“民族性”,我國又地域廣闊,民族眾多,不同民族語言、不同地域,聲樂內容和風格也不同。如漢族語言是漢藏語系,是多種聲調的單音節(jié)語言文字系統(tǒng),漢族民族唱法的歌唱發(fā)聲舌位較前,較高,聲道較短,面積較小,講究五音、四聲,民歌音色明亮、字正腔圓。不同地域方言不同,其風格與地方語言的聲調、字調、語音、行腔、韻味等密不可分。如粵語歌曲聲調較低,鼻音很重,下行渾厚,上行明亮。如水系聲樂委婉曲折、節(jié)奏靈活;高原聲樂悠長、高亢、起伏性大;平原聲樂節(jié)奏平穩(wěn);總之中國民族聲樂具有既多元化又互相融合的特點。因此在中國民族聲樂教學中,建設系統(tǒng)、科學的中國民族聲樂教材,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從而提高民族聲樂的教學質量。

二、中國民族聲樂教材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民族聲樂教材建設要體現中華優(yōu)秀文化內涵中國民族聲樂是來源于全國各地的生活和生產實際,是我們前輩留下的寶貴經驗與知識,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一代代人傳承和發(fā)展的文化瑰寶。作為中國民族聲樂發(fā)展的范本,民族聲樂教材一定要體現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內涵,體現民族性。[1]

(二)民族聲樂教材建設要體現科學性不管編寫什么教材,都必須遵循科學性原則。教材內容如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等必須科學、準確。如果教材失去了科學性也就失去了作為教材的資格。一定要尊重各民族,特別是少數民族的歌曲風格和語言,做到科學、準確。

(三)民族聲樂教材建設要體現創(chuàng)新性傳統(tǒng)與繼承、學習與創(chuàng)新是對立統(tǒng)一又相輔相成的。沒有創(chuàng)新就會落后于時代。我們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不能固步自封,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揚和改進我們的民族聲樂藝術,促進其發(fā)展與進步。

(四)民族聲樂教材建設要具有可操作性編制中國民族聲樂教材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年齡和心理特點,教學目標明確、合理,可操作性和實踐性強。內容貼近社會生活,教材的結構設計科學,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得當。對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學校都適用。

三、中國民族聲樂教學中教材的編選

(一)要完善曲譜教材曲譜是記錄音樂音高或者節(jié)奏的各種書面符號,如簡譜、五線譜、吉他譜、二胡曲譜、薩克斯譜、古箏曲譜、笛蕭曲譜、鋼琴曲譜等等,它們是我們學習聲樂的最基礎知識。中國民族聲樂教材要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科學設置和完善曲譜,滿足不同學齡段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要充實理論教材首先,教材要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民族聲樂的悠久的歷史、發(fā)展歷程以及未來發(fā)展方向,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理解我國多民族文化特點。教材中不僅有豐富的曲譜內容,而且應在每個曲譜后附有恰當、科學、合理的分析文章,包括創(chuàng)作背景、演唱提示、曲式結構、詞義詳解、主旋律和伴奏分析等。理論教材還應包括人體發(fā)聲器官結構、發(fā)聲原理、性能以及審美等。教材要適當編選訓練要領,引導學生科學化、規(guī)范化訓練。如從科學的發(fā)聲機理出發(fā),進行發(fā)聲訓練,正確開喉,掌握用小腹、兩肋支持的真假聲混合聲區(qū)的要領,不至于學習聲樂時出現氣息逼緊,呼吸不流暢等問題;再如要聲音明亮,吐字園、甜、脆,就要喉嚨張開,但不宜過大,共鳴位置要高但要自然、平穩(wěn)、集中。[2]總之,讓學生不僅僅會唱、會表演,而且能夠掌握我國民族聲樂的原理和規(guī)律,理解民族聲樂的內涵,從理論上總結藝術的規(guī)律,牢牢地掌握民族風格、語音規(guī)律和技巧。古今中外的聲樂技巧是融會貫通的,這樣將來學生走出校門,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

(三)要增加音像教材中國民族聲樂教材應該增加與曲譜教材配套的音像教材,因為我國民族眾多,民族聲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所以每首教材曲目都應配有多種演唱者的音像教材,學生親身體會,便于親身感受、比較和鑒別。音像材料形式要豐富多樣,如有我國民族聲樂的歌劇、傳統(tǒng)民歌、音樂劇選段、藝術歌曲等。聲樂一般是以樂器去伴奏,民族聲樂簡單地可以說是民歌與民族樂器的結合,所以,在中國民族聲樂教材建設中,我們可以豐富學校的樂器,為學生學習聲樂服務。

(四)教材編選要貫穿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在音樂教材的編寫上,中國民族聲樂是以繼承民族文化傳統(tǒng),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為基本理念,但更要體現多元文化,因為地域不同,如在高原、平原和水系中,由于民族的遷徙和雜居,農業(yè)、畜牧、漁等經濟文化的結合,不同文化交流、溝通、融合,使得他們的聲樂風格相互并存和融合,形成多元文化。教材編選要收錄多元文化素材,要以傳統(tǒng)聲樂為依托,結合現代音樂元素,還要編寫一些有西方聲樂素材作為課堂教材,使中國民族聲樂借鑒和吸取特色歐美音樂元素。

(五)教材編選語言風格要多樣化中國民族聲樂地方特色鮮明,教材編選上不但要引導學生學習地方語言音調基礎上譜寫的歌曲,也要構建普通話語調基礎上的創(chuàng)作歌曲。不僅要學到北方風格,如東北、西北、河北的風格的民族聲樂,也要學習南方風格的民族聲樂,如江蘇、云南等地方特色的民歌和創(chuàng)作歌曲。教材要結合當地民族特點,適當編選幾種當地主要的少數民族的語言音調。我們編選教材不要只限于民族地方風格濃郁的曲目來選擇教材。如《黃河大合唱》被認為是“美聲歌曲”,藏族風格的《青藏高原》因其首唱被看做是“流行歌曲”,其實它們都屬于民族聲樂的范圍。音像教材的選編不一定要和首唱一樣,風格要多樣化,只要唱出歌曲內容的美感和藝術感染力即可。

(六)教材的編選要完善民族聲樂各聲部的演唱目前,中國民族聲樂聲部發(fā)展不平衡,多為較單一的高音聲,現在教材和課堂比較注重高音,這樣就形成了比較單一的男、女高音的局面。按照人的嗓音條件,劃分有高、中、低聲部的,在聲部、聲音類型等方面應該是多樣化的。中國民族聲樂教材建設要加強中低聲部民族化,引導師生加強中低聲部民族化演唱規(guī)律的探索和研究,師生可以在自己的聲部上發(fā)揮長處,體現自己的特色,使民族聲樂的各個聲部均衡發(fā)展。[3]

四、結語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參與到中國民族聲樂教材建設中去,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聲樂素養(yǎng),繼承和發(fā)揚中國民族聲樂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促進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發(fā)展和繁榮,讓中國民族聲樂百花齊放、百家齊鳴!

參考文獻:

[1]吳丹.關于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教材建設問題[J].音樂大觀,2014,(02):126.

[2]劉輝.關于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教材建設問題[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8,(02):7+110-117.

[3]王鴻立.關于中國民族聲樂教學中教材建設問題的思考[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9,(02):119-120+125.

作者:張曼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