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民間舞與幼兒舞蹈教學的結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舞蹈在中職學校教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提高精神文明的內容,也是對幼師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文化、精神、習慣等豐富的內容和思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音樂舞蹈。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民族民間舞與幼兒舞蹈教學的有機結合談一些自己的經驗和看法。
一、民族民間舞蹈的內涵
民間舞蹈是一個民族的標志物,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民族民間舞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tǒng)舞蹈形式,集中反映了人民與大自然、社會生活的情感和思想,由于歷史生活、風俗習慣不同,其舞蹈也表現出各自的風格和特點。其傳統(tǒng)定義為民族舞泛指產生并流傳于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舞蹈形式。
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所受傳統(tǒng)舞蹈教學的影響和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局限認識,在實際舞蹈教學中常常存在以下問題:
(一)忽視民間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內容,僅僅采取簡單機械的模仿式教學,注重形式教學,缺乏對內容的深刻理解,即以單純規(guī)范動作為主要教學目的。
(二)通過機械的重復模仿教學讓孩子感到疲倦乏力,舞蹈教學缺乏愉悅的情感體驗美學的欣賞,美育教育被荒廢擱置。
(三)孩子缺乏體驗,即使在民間民族舞蹈創(chuàng)作上也是僅僅停留在老師規(guī)范的幾個動作上,沒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缺乏情感體驗。(四)機械模仿的舞蹈教學形成了錯誤的認識:認為新疆舞就是“轉手腕”、“動脖子”而“聳肩”、“扭肩”便是蒙古舞蹈的全部。這種事倍功半的教學,既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又打消了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陷入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導致幼兒在動作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之間、自身發(fā)展與教學方式之間產生“不和諧”。
三、民族民間舞蹈與幼兒舞蹈教學的有機結合的策略
(一)在日常生活中頻繁接觸
舞蹈是一種藝術,而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對于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要讓學生頻繁的接觸。音樂作為舞蹈的靈魂,所以首先要讓兒童以音樂的形式感受民族民間舞蹈音樂的流暢旋律,以悅耳動聽、曲調活潑、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美感來陶冶孩子,讓其對民族民間舞蹈產生興趣,產生情感上的共振,進而隨著動感音樂去哼唱、打拍子、做動作。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要僅僅去模仿舞蹈的動作,而要通過多播放優(yōu)美歡快的民族舞蹈樂曲,然后講解樂曲背后的內容和傳達出的情感,才配以這樣的動作,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民族舞蹈的巨大魅力了,而不是機械的動作模仿了。
(二)在舞蹈教學中學習
在課堂民間民族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把握學生舞蹈教學藝術的特征,講舞蹈教學的內容特色和孩子的心理完美的結合起來,除了舞蹈教材中的民間舞蹈外,教師可以更多的選取能代表民族舞蹈特色,又能體現孩子心理的舞蹈,這樣才能激發(fā)孩子學習舞蹈的積極性。比如在播放漢族舞蹈《喜慶秧歌》時,學生會情不自禁的做動作,這時教師就可以拿出手絹,配以舞蹈步伐,教授東北秧歌的舞蹈技巧,如何表現一種奔放熱烈的喜慶,這樣的教學學生易于接受而且興趣盎然,很快教師就會形成花的海洋,進而達到了教學效果。
(三)在編排中創(chuàng)新,欣賞中提高,表演中進步
在不改變原民間民族舞蹈風格和特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舞蹈來表現不同的思想內容和情感,這是一種較好的發(fā)展民族舞蹈藝術的途徑。比如在學會蒙古歌曲《我也騎馬巡邏去》之后,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編排的動作老表現歌曲內容。
(四)發(fā)揮舞蹈教學中多媒體的優(yōu)勢
多媒體有傳統(tǒng)性教學所不具備的特殊優(yōu)勢,它很符合幼兒接受信息和儲存信息的規(guī)律,它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探索民族民間舞蹈的指導策略方面都有著特殊的作用。教師借用多媒體技術將靜態(tài)的觀察,變?yōu)閯討B(tài)的探究,在讓學生觀看畫面中,對民族民間舞蹈有充分地認識,真正把握民族音樂的節(jié)奏感,在幫助學生開啟心智的同時,還能提升藝術的修養(yǎng)和對民族舞蹈的欣賞能力,陶冶他們的美好情操,使肢體和精神都得到健康成長。多媒體技術的先進直觀性和趣味超時空性為學生所喜愛,這是傳統(tǒng)舞蹈教學所無法比擬的。
作者:王艷 單位:遼寧省凌源市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