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設置及啟示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師教育課程是教師教育的重要所在,進入21世紀后,為適應性新世紀對人才的需求,新加坡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以《21世紀教師教育模型》為指導,教師教育課程設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課程結構層次清晰,課程內容多元靈活。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可以借鑒新加坡的做法,培養(yǎng)目標緊跟時代需求,課程設置貼合教師自身需求,同時適當增加實踐課程比例。
關鍵詞:新加坡;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設置
新加坡以其優(yōu)質的教育質量享譽全球,國際權威機構麥肯錫公司2010年底公布的《全球進步最快的學校教育系統(tǒng)如何保持持續(xù)進步》報告中將新加坡學校教育體制定位在了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階段。而其中小學教育質量尤為突出,在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國際閱讀素養(yǎng)進展研究(PIRLS)等評估中小學生能力的國際項目中,新加坡的中小學生一直處在領先位置。正如新加坡教育部提出的“決定教育質量、學生學習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師教育的質量”[1],新加坡十分重視教師教育質量的提升,其中教師教育課程設置逐漸科學化、完善化。對新加坡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經驗的研究和借鑒將有助于繼續(xù)提升我國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水平。
一、新加坡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的發(fā)展
經濟與教育之間相互影響,良好的經濟狀況對于教育的發(fā)展有輔助作用,反過來教育對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同樣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自1965年新加坡獨立后其經濟先后經歷了四次巨大轉型,本文按照這四個時間節(jié)點,結合每一階段國家經濟的發(fā)展情況對新加坡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發(fā)展歷程進行梳理。
1.初步建立階段
建國初期的新加坡亟待解決兩大現實問題:極其落后的經濟和居高不下的失業(yè)率,于是新加坡出現了第一次經濟轉軌,即將單一的轉口貿易經濟轉型成多元化的工業(yè)經濟。伴隨這次經濟轉軌,國家各行業(yè)對于技術工人、科技工人及精通英語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加大。但當時新加坡勞動者的平均素質偏低,根本無法滿足各行業(yè)對人才的需求,面對這一嚴峻問題,新加坡政府開始著手重點發(fā)展中小學教育,如:擴大學校規(guī)模、實行免費的小學教育等,這些措施使得全民接受教育成為可能。學生人數的驟增又使中小學教師的需求量隨之增加。為協(xié)調中小學師生比例,新加坡開始大量招聘大中專院校畢業(yè)生甚至肄業(yè)生,在教師培訓學院經過短期培訓后便進入中小學中進行教學工作,中小學教師數量增長迅速。此時新加坡教育部關注的是教師數量的增加,對于教師教育質量沒有過多考慮,因而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整體設置較為單一,課程目標旨在使教師具有基本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專業(yè)科目知識和教學活動基本技能知識,令培訓者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達到教師的基本要求,盡快上崗,以緩解中小學教師短缺的現狀。
2.快速發(fā)展階段
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經濟發(fā)展迅猛,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被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yè)替代,技術性人才成為稀缺資源。對此國家提出要通過教育來提高勞動力的技術水平,因此教師的培訓工作被提到了政府的工作日程之中,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73年教師培訓學院正式更名為教育學院(IE),成為中小學教師培訓的主要載體。在這里,中小學教師能夠接受有關教育理論、教學技巧和學科專業(yè)知識等方面的培訓。1980年,專職教師準備計劃出臺;1985年,進一步教育專業(yè)文憑培訓方案啟動,這些都標志著新加坡中小學教師教育體系開始走向專業(yè)化。教師教育課程方面,一方面,教育部對教師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技能方面的課程設置進行了改善,開始重視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另一方面,開始關注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加入了從教動機、職業(yè)規(guī)劃等課程。教師教育課程不論在內容還是結構上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3.提高促進階段
1986年,伴隨新加坡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政府開始著手發(fā)展高精技術服務行業(yè),教育也進入了高速發(fā)展階段。此時,新加坡中小學教師數量已經得到保障,教師教育開始關注教師能力提升、促進專業(yè)化教師群體的打造。在教育機構上,教育學院和教育管理體育學院合并為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NIE),成為當時唯一的教師教育培訓機構。隨著國立教育學院的成立,中小學教師教育不斷走向成熟,教師教育課程也在不斷完善。首先,針對不同學歷的教育對象,國立教育學院設置了本科生和碩士生培養(yǎng)途徑。本科生階段旨在培養(yǎng)小學和中學教師,碩士生階段旨在培養(yǎng)中小學和大專教師。根據培養(yǎng)方向、培養(yǎng)階段的差異,課程的設計和安排也存在一定差異。在課程內容上,為使教師能夠適應世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加入了計算機應用教學和計算教學項目。根據中小學的課程安排,教師教育課程中又加入了家政學文憑課程、藝術教育文憑課程,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逐步走向全面化。
4.完善發(fā)展階段
1997年,金融風暴席卷了整個東南亞,新加坡成為最早成功抵御這次危機的國家,可以說這與其國家成功的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雖然如此,此次危機中新加坡教育還是暴露出一些短板,如信息技術教育較為薄弱。新加坡成功抵御金融風暴后開始的第四次經濟轉型,重點放在發(fā)展高新信息技術產業(yè)上,教育部緊隨其后開始對教育進行整改,重點放在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模式上。為實現這一目標,教育部著重強調需要整改的項目就包括中小學教師的教育工作。教育部將部分教師教育課程與網絡信息技術結合,開展了網絡培訓課程。截至2002年,150個在職培訓課程中包含了35個網絡課程,占整體比例的23%。另一方面,為了激發(fā)教師們的培訓熱情,新加坡教育部于2003年通過了一項新政策,即在崗教師可以申請脫崗一年去學習進修,擴充知識。2007年,教育部再出臺規(guī)定:教師教齡達到12年的可以脫崗2個半月進修,在此期間工資照常足額發(fā)放。這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保證了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性,調動了教師們工作的積極性,使得新加坡基礎教育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二、新加坡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結構
新加坡沒有專門的師范類院校,國立教育學院作為教師教育的主要負責機構,擔負起了職前教師教育和在職教師教育的重任,在課程結構的設置方面,充分貼合21世紀教師教育培養(yǎng)目標,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學科、不同需求的教師教育設置了相應的課程。
1.職前教師教育課程結構
新加坡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工作主要由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負責,根據準教師的學歷背景和未來職業(yè)方向的不同匹配了與之相應的課程。(1)教育本科課程教育本科課程的開設對象包括:已通過劍橋“A”水平測試者、國際文憑持有者、理工文憑持有者和新加坡國立高中文憑持有者。課程種類包括:全日制文學學士課程、全日制理學學士課程和兼職教育學士課程。前兩項課程學制為四年,目的是為中小學培訓合格的主科教師、語言類教師及體育和運動學教師。此類課程旨在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知識和實際技能的人才,使準教師不論在教育領域還是其他領域都能有所建樹。兼職教育學士課程學制為3年半,通過合理的課程結構和內容,使教學理論與實際教學能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門課程對于已經擁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有很大幫助。(2)教育研究生課程參加教育研究生課程的準教師必須具備至少一項國家承認的大學文憑,而且根據未來目標崗位的差異,課程對準教師們還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如:預成為小學主科教師者需要通過劍橋“O”水平測試中的英語、數學以及部分理科類學科;預成為體育課教師者要求熱愛運動并已通過體能測試;預成為音樂教師者,需在入學前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含:準備一到兩個音樂片段進行三到五分鐘的表演、即興的鋼琴彈奏。與之類似,藝術教師的培養(yǎng)對象也會在入學前進行相關資格審查。教育研究生課程的培訓周期是16個月,旨在讓準教師們獲得相關專業(yè)知識、豐富的教育學知識和技能技巧,以及了解學生、能與學生有效溝通等方面的能力。(3)教育文憑課程教育文憑課程的開設對象是通過劍橋“A”水平測試者、國際文憑持有者及理工文憑持有者。根據培養(yǎng)方向不同,學制有一年和兩年兩種。課程包括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兩個方向。值得一提的是特殊教育培訓,新加坡政府不但對普通教育十分重視,而且對于智力、身體、感官、行為和心理殘疾的兒童和成人也給予了相應的關注,為這一群體的培養(yǎng)開設了特殊教育培訓,培訓合格的教師會獲得特殊教育文憑(DISE),專門為特殊群體的教育進行服務。
2.在職教師教育課程結構
新加坡教育部規(guī)定,中小學教師每年參加在職培訓的時長至少保證在100個小時以上,其中60%的課程要求與所教授的學科及專業(yè)相關,剩余40%的課程由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進行選擇。教師在職培訓主要由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負責,國立教育學院在進行教師培訓上遵循以下六項原則:1.提高教師的內容知識;2.更新教師學科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3.為教師配備新的能力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和要求;4.保持教師能夠跟上教育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5.培養(yǎng)教師研究和管理的技能;6.通過“終身學習”提高教學效果[2]。為回應教師未來發(fā)展的不同需求,2012年8月,由新加坡教育部和國立教育學院合作推出“增強型專業(yè)發(fā)展連續(xù)體模型”,該模型的教師在職教育課程主要包括:學歷提升型課程、獨立專業(yè)學習課程以及各類定制研討會[3]。學歷提升型課程為迎合教育工作者們的專業(yè)需求分成了證書課程、文憑課程和高級文憑課程[4],結構化的課程以終身學習為基礎,主要為滿足不斷變化的教育組織中的教師和專業(yè)人士的職業(yè)需求。獨立專業(yè)學習課程分為兩類,一種是在職課程,根據目前的政策和教師需求設計的課程和教學法;另一種是在研究生階段授課的在職課程,這種課程充分考慮到在職教師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學習、累計學分,當教師累計到足夠的學分后可以繼續(xù)申請入讀更高級的認證課程。此外,國立教育學院還開辦了各類定制研討會,如加強教師專業(yè)化方面的研討、發(fā)展教師評估能力的研討、發(fā)展教師的師范教育的研討等等,教師可根據各自的需求進行選擇。
三、新加坡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的內容
1.職前教師教育課程內容
職前教師教育課程方面,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會根據教師們學歷、背景、未來教授科目及年級的不同提供相應的培訓課程,從學科專業(yè)知識到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都有系統(tǒng)的課程內容設置。此外,為使新教師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知識有效結合,國立大學將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緊密結合在一起,在經過教育理論、專業(yè)知識等方面的理論學習后,新教師要經歷10周到22周不等的實踐課程[5],通過課堂觀摩、教學助理、正式上課的順序不斷強化理論知識在實際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以便新教師能夠在上崗后快速融入角色。職前教師教育課程中每類課程的組成部分都較為相似,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教育研究(ES)、課程研究(CS)、學科知識(SK)、學術科目(AS)、實習課程(PRACT)和其他與所教科目相關的課程及選修課程[6]。其中教育研究(ES)屬于必修課程,主要學習關于新加坡教育體系及教育理論、現象等方面的內容。課程研究(CS)主要針對如數學、華文等具體學科的教授方法、教授技巧等的培訓。教育學院對不同學科設置了不同的課程研究課,旨在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每名準教師。如:小學主科教師必須學習英語語言學、社會學和數學教學課程。學科知識(SK)主要為加強準教師們的學科背景開設,此課程的設置同課程研究課始終保持一致。學術科目(AS)以大學生為主,僅在學士培訓課程中設置,提供相關學科更加深入的知識內容。對于新加坡教師的教育,實習課程(PRACT)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不同層次的培養(yǎng)實習課程所占比例從10~22周不等[7],實習期間準教師們從觀察老教師成熟的課堂教學開始,到協(xié)助老教師備課,再到自己獨立上課,逐漸將自身學習到的書本知識融于實踐當中,不斷加強實踐能力。
2.在職教師教育課程內容
新加坡在職教師教育課程內容設計多元,并且十分貼合教師需求,主要有四類:專業(yè)發(fā)展式、工作作坊式、經驗分享式和教師實習式[8]。首先,專業(yè)發(fā)展式課程內容包括領導課程、高級學位課程和專業(yè)發(fā)展課程,教師可以根據未來發(fā)展方向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其次,工作作坊式通過“教師聯絡培訓中心”等機構為教師們交流經驗提供空間,使各學校和學科的教師不但能圍繞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溝通交流,還能了解各種風格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再次,經驗分享式是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根據各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教師教學方面的成果而組織的經驗分享活動。此時的教師都已具備了一定的實際教學經驗,并且在日常教學中產生的實際問題需要更加有針對性的輔導,單純講授式課堂無法滿足教師此類需求,而研討類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缺陷。最后,教師實習式通過鼓勵教師深入企業(yè)進行實習,不斷擴充在職教師們的生活閱歷,進而豐富課堂內容。需注意的是,教師實習內容必須與其教學科目有一定關聯,這樣在教師實習期間才能夠深入了解相關學科專業(yè)的應用及最新發(fā)展現狀,并及時將實習體會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四、對我國教師教育的啟示
新加坡中小學教師教育的成功依賴的是一系列制度的革新,通過分析新加坡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對提升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水平提出以下建議。
1.培養(yǎng)目標要緊隨時代發(fā)展
現今世界處在高速發(fā)展中,科技、經濟競爭日益劇烈,許多新興行業(yè)對人才需求不斷增加,保證人才與行業(yè)間的供求平衡十分重要,過去的教育理念無法滿足現下對人才的需求,必須審時度勢,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必須培養(yǎng)具備先進教育理念的教師。新加坡政府明確了中小學教師價值觀、專業(yè)性等方面的培養(yǎng),積極回應時代對新型教師的需求。借鑒新加坡的做法,我國在進行中小學教師教育時要注重對教師價值觀的塑造,使教師明晰中小學生的培養(yǎng)不應只關注成績。
2.課程設置要適合教師實際需求
教師的職后教育與職前教師同樣重要。我國許多教師對自身未來發(fā)展有著不同需求,如希望繼續(xù)提升自身學歷,但是由于工作繁忙無法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對此可以設置學歷型課程,教師依照自己的時間安排課程,修滿學分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學歷證書。對于想要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教師,可以安排教學方法類課程。此外,有調查發(fā)現,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內容脫離了教學實踐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求[9]。對此可參照新加坡的做法設置各類研討會,一方面增加了教師們的交流機會,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就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與其他教師進行溝通,提高教師教育的有效性。
3.適當增加教育實習課程比重
教師職業(yè)需要很強的實踐性,但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存在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jié)的問題[10]。師范生教育屬于教師的職前培訓,這一過程中的教育是否有效對師范生未來是否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借鑒新加坡的經驗,首先明確教育實習要達到的目標,然后按照這一目標分階段進行實習,從聽課開始到協(xié)助老教師備課、準備教具等,再到親自授課,最后達到實習目標,以獲得成為合格教師的機會。另外,實習學時可以適當延長,更多教育實習的機會是將在書本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一個最為有效的途徑。中小學教師教育始終受到我國社會各界和教育界的重視,為不斷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的能力和素質,需要不斷完善中小學教師教育水平,從而達到提升我國中小學教育水平的最終目的。新加坡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值得我們去借鑒,但須知,新加坡中小學教師教育的成功不只是依靠課程的改革一蹴而就的,我們可以透過其課程設置去觀察思考其背后的原理,結合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實際情況去進行借鑒和發(fā)展。
作者:楊燕楠 夏雪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