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課程思政總結范文

課程思政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程思政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程思政總結

第1篇:課程思政總結范文

關鍵詞: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思政教育;教學改革

本調查問卷在期末教學階段,向我校選修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的研究生定向發(fā)放,并于課程結束時統一收回,根據回收的有效調查問卷進行客觀分析,評價本次課程思政改革的執(zhí)行效果。

(一)調查總體統計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fā)放41份,收回41份,有效填寫41份。而且調查涉及學術型、專業(yè)型研究生,問卷調查的范圍是比較全面的。

(二)調查資料的數據分析

1.對于會計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規(guī)范的了解

這題的選項占比最高的是B了解,占比70.73%,對于會計專業(yè)的學生,會計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規(guī)范要求越來越高,對于會計職業(yè)道德也越來越重視,發(fā)生在會計行業(yè)的案件多是由于對會計職業(yè)道德的缺乏與不重視。所以目前應該加強對會計職業(yè)道德的認識了解。其次占比高的是A非常了解和C了解一點,占比為14.63%,這說明還是要加強對會計職業(yè)道德的內容的學習,會計專業(yè)的學生要對會計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規(guī)范必須熟記了然于心。

2.通過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的課程思政改革加強了哪些職業(yè)道德

如圖1.3所示。這題占比分別為A愛崗敬業(yè)80.49%,B誠實守信92.68%,C廉潔自律90.24%,D客觀公正80.49%,E堅持準則80.49%,F提高技能68.29%,G參與管理58.54%,H強化服務48.78%,從占比情況來看,學生認為我們本課程的思政改革是比較成功的,上述都涉及到,并且學生也學到了有關知識,也反映出后續(xù)還應該加強參與管理、強化服務的內容,總體來看,通過這個問題看出本課程的思政改革內容是比較完善的。

3.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課程思政教育增加了哪些法律知識

如圖1.4所示。本題的選項占比分別為,A憲法41.46%,B勞動法63.41%,C刑法39.02%,D合同法78.05%,E物權法36.59%,F其他0%。多數的學生認為加入了合同法與勞動法,刑法、物權法、憲法等也都有加入,本課程對于法制教育的增加比例還是可以的,學生能接受的法律知識也是可以的,可能吸收的相關法制教育內容還需加強,這題的比例關系可以了解了學生對于課上一些內容的吸收情況,了解學生喜歡的是哪部分法制教育內容,再根據此項結果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工作。

4.通過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的課程思政學習應該如何履行社會責任

如圖1.5所示。本題的選項占比分別為,A提高財務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及真實性占比92.68%,B加強環(huán)保意識,從我做起占比58.54%,C保障員工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占比85.37%,D積極投入到有需要的地方熱情互助60.98%,E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機制,合法合規(guī)生產73.17%,F其他0%。由比例可看出學生對于本課程的思政教育的學習收獲還是比較豐富的,大多數的學生都有對于本課程的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學習收獲內容,應該如何履行社會責任,這題是多選題,且沒有正確答案,以上選項幾乎都可以作為答案,無論是提高財務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及真實性,還是加強環(huán)保意識,從我做起,又或者是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機制,合法合規(guī)生產,都是需要學生自己通過教學內容總結得出。通過問卷反饋,普遍認為本次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課程思政改革最為突出的優(yōu)點是加強了會計專業(yè)學生會計職業(yè)道德操守(85.37%),另一高票數的優(yōu)點反映為提高了會計專業(yè)學生法律意識(75.61%)。這一調查問卷顯示了本次課程思政改革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說明了本次課改在職業(yè)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設方面具備一定的可行性,可以有效地通過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這門專業(yè)課來開展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能夠取得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思嘉.會計專業(yè)課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評價研究——以《會計信息化》課程為例[J].智庫時代,2019(11):278-280.

[2]李錫成.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經濟師,2019(11):177-178.

[3]徐海莉.基于《會計原理》的課程思政實踐途徑探究[J].財務金融,2019(11):161.

第2篇:課程思政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政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96-01

高職院校進入新時代之后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其極強的實用性為社會培養(yǎng)了很多應用型人才,其所培養(yǎng)的人才能夠滿足社會和企業(yè)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高職院校所招收學生的基礎相對較低,很多學生是因為難以走入大學,才進而選擇高職院校作為其未來走入工作的基礎,因此,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正確認識自身的價值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思政教育能夠滿足對學生心理和思想正確培養(yǎng)的需求,其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走入社會之后,更好的與社會相融合。高職院校已經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因此尋找一切途徑讓其優(yōu)勢得以發(fā)揮,彌補其不足之處。

1 高職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始重視學生的思政教育,同時也認識到其對學校和其他科目教學質量的重要性。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其在課程的開展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思政教育的發(fā)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對思政課程的教育作用缺乏重視

高職院校所開設的思政課程,不僅僅是一門課程,其更應當成為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操,塑造學生優(yōu)良人格,培養(yǎng)其健康心理的一個渠道。但是,當前的思政課程僅僅是為了滿足學校及教育機關的要求而開設,其授課過程中重視的是課程的完成和滿足課時的要求,而對于其所具有的最為主要的作用――對學生的素質提高、思想道德提升方面則產生忽視。這使得很多的高職院校普遍存在一個現象,那就是重視專業(yè)知識教育、輕視文化素質教育。

1.2 思政教育缺乏系統性

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應當說是一個全面性、系統性的教育工程,其與學校的各個方面相聯系。但是,當前的高職思政教育主要放在思政課程的教學工作中,并且學校的主要精力在于學生專業(yè)技能與知識的培養(yǎng)上,對于學生的思政教育認識不周全,沒有統一的、系統的教育思路與體系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思政教育,這使得思政教育的內涵無法讓學生充分的理解,在教學方法上與之不能做到很好的相容。

1.3 教師的素質有待提升

進行思政教育的教師本身應當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但是當前因為高職學校對于教師的需求量大增,造成在招聘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放低了對教師的要求,加上部分教師對于自己并沒有進行嚴格要求,使得教師的素質整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于思政教育方面的素養(yǎng)也同樣需要進行提升。只有教師的素質得到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解決當前思政教育課主要問題的對策

高職院校想要做好思政教育,需要對問題進行解決,只有解決了思政教育中的各種問題的出現,才能保證思政教育工作正常有序的開展,才能保證讓學生沿著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前行,才能保證學生思想道路的正確性。

2.1 重視思政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對思政教育課程的重視度,思政課程并不只是一門課程,其可以說是學生未來思想的風向標,通過思政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更加了解所需要儲備的思想知識,對學生的思想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教師要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融入到思政課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的思想走入正確的軌道。同時,思政課程的開設還要堅持與時俱進,加入先進的思想觀念,讓學生感受到思政課程并非“假大空”的說教,而是具有實質內容,在思想潮流中起到先鋒的作用,讓學生更加喜歡思政課程的學習。

2.2 系統構建思政教育

無論從學校層面,還是從教師層面,都要努力構建系統性的思政教育,要讓學生從理論到實踐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從而強化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首先,學校要對思政教育課程進行創(chuàng)新,在當前的教育基礎上研究新的教育理論,結合時事觀點,貼合學生生活。其次,要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大力發(fā)展實踐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正確的思想意識,建立學生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思想帶給其的反作用力,從而提高其學習意識,增加其學習的主動性。

2.3 提高教師素質

進行思政教育的一個重要主體便是教師,因此,教師的素質可以說直接決定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對學生思政產生極為重要的、深遠的影響。提高教師思政素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對教室進行思政培訓,學校管理層應當注重教師的思想活動,注重教師的思政發(fā)展,應當定期對教師進行思政培訓,讓教師熟悉當前最新的思政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思政教育方法,從而與自己的教學實踐做好結合。其次,要讓教師參與到思政教育第一線,積極鼓勵教師擔任學生的輔導員,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從而尋找更加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

3 結語

思政教育改革的教學效果并非一朝一時能夠顯現出來,其更為需要的是教師長期不斷的,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的思想在日程生活的一點一滴中產生變化。只有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才能讓學生擁有一個最為先進的、健康的思想,才能讓這個思想意識陪伴學生更好的成長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玉倩.高職思政教育當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4,12:7-8.

第3篇:課程思政總結范文

關鍵詞:課程思政;病案導入教學法;中醫(yī)內科學;水腫

1課程思政理念在中醫(yī)內科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國之大計。同時,中醫(yī)內科學是醫(yī)學生最早接觸中醫(yī)臨床實踐的課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從“醫(yī)學生”成長為“醫(yī)生”,實現“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有效結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具有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因此,中醫(yī)內科學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應根據其專業(yè)特點,深入挖掘課程所涵蓋的德育元素,提煉課程的思政內涵,最大限度發(fā)揮其德育價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精髓之一是“實事求是”。中醫(yī)學的辨證論治,其實就體現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所以通過思政課教育,建立正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對進一步學好臨床專業(yè)課也具有重要意義[1]。青年學生朝氣自信、好學上進、視野寬闊,是祖國發(fā)展的棟梁。但是,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yè)觀尚待建立完善,他們的心智還尚未完全成熟,需要加以正確的引導。不同于思政課教師,以專業(yè)教師作為課程思政理念的傳授者,能夠更好地從中醫(yī)專業(yè)領域,通過行業(yè)的切身感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2,3]。所以探索如何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結合生動的教學方法,在新時代的中醫(yī)內科學教學中應用勢在必行。

2目前中醫(yī)內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中醫(yī)內科學是一門建立在前期中醫(yī)學相關課程上的理論課程。往往在開展中醫(yī)內科學教學時,大部分中醫(yī)基礎課程的教學已經完成,因此內容上有許多與基礎理論課程交叉和重復的地方。如腎系病證中的“水腫”,歷史沿革中“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平治于權衡,去菀陳莝……開鬼門,潔凈府”等論述在內經選讀等課程中已有詳細解讀;其病因病機與內科病證中部分內容重復較多;分型論治中的選方用藥,如真武湯、實脾飲等在方劑學、中藥學等課程中已重點講解。此外,僅就《中醫(yī)內科學》教材涉及的病證種類及證型而言,典型且固定,難以將臨床病證千變萬化的表現及各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載錄其中,這也是理論與臨床實踐存在差異的根源之一[3]。以上種種原因,容易使學生感到教材內容枯燥乏味、陳舊重復、與臨床脫節(ji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難以對中醫(yī)內科學甚至中醫(yī)藥專業(yè)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為之努力奮斗的意識。長期以來,中醫(yī)內科學的教學以教師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主,方法簡單,形式單一??偨Y性評價通常以紙筆考試作為考查知識點的唯一評分標準。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盡管能夠滿足一定的教學需要,通過復習考試也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要點,但其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從學生角度看,學生學習以應付考試為目的,以死記硬背為方法,參與度較低,不能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4]。一方面短時記憶不能為未來的臨床實踐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沒有發(fā)揮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難以建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中醫(yī)臨證思維。學生無法從課本知識的學習中獲得中醫(yī)專業(yè)自信,嚴重影響今后的職業(yè)規(guī)劃。從教師角度看,教師長期教授相同內容,每天單調的重復,容易產生職業(yè)倦怠感,不利于個人職業(yè)發(fā)展。此外,中醫(yī)院校課程較重,無論是對教師的考核,還是對學生的考查,往往以業(yè)務能力及考試成績?yōu)橹?,這也造成了師生對于思政教育理念的淡化[5]。

3病案導入教學法在中醫(yī)內科學教學中的探索

中醫(yī)內科學雖然是一門理論課程,但其對實踐的指導性很強,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橋梁。因此,病案導入教學法是一種適合中醫(yī)內科學教學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留出一定的學時,以病案為基礎,在學生充分準備后,闡述對該病案的看法,教師給予評價分析,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能力。中醫(yī)學教育的出發(fā)點和目的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能獨立從事臨床工作的合格醫(yī)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醫(yī)學教育的重點。醫(yī)案是中醫(yī)臨床思維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展示了古今名醫(yī)臨床思維的過程,因而案例教學是啟發(fā)中醫(yī)臨床思維的有效途徑[6]。病案導入教學法中病案的選擇是課程成敗的關鍵,因此,如何挑選合適的病案尤為重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原則:(1)針對常見病多發(fā)?。阂蛘n時有限,教學內容多,教學目的是使本科生初步掌握臨床常見病的診治,因此疑難雜癥病案不利于學生抓住要點,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應考慮病案中疾病的進展、變化,因為患者的臨床表現是變化多端的,這是中醫(yī)理論與臨床實際存在差異的根源之一,但案例的選擇、編排應注意先易后難,逐步深入,便于學生理解。(2)緊扣教學大綱要求:針對教學大綱中掌握、熟悉、了解等不同層次的要求,病案的選擇要有利于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重點圍繞應知應會內容,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3)來源豐富,激發(fā)興趣:病案的選擇還應注意具備多樣性,可以是古代名家醫(yī)案或是現代國醫(yī)大師等名家經典醫(yī)案,可以是成功診治案例或是失敗案例,可以是文字形式或是視頻形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盡管在病案導入教學中,學生廣泛、深入參與到病案的討論,但如何組織教學,其實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病案時,教師應針對基本知識點、重點和難點,圍繞該疾病的證候、病因病機、辨證要點、治療原則和處方用藥等知識,緊扣醫(yī)案,精心設計問題,難度適中,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渠道查找到有關信息為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查找資料,解答問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知識面,建立臨床思維,提高臨床診治疾病的能力。在學生發(fā)表對該病案的觀點后,教師還應給予點評,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對于重點和難點進行強調。由此,教學過程中圍繞醫(yī)案,從以往教師單向傳授的被動模式變?yōu)閹熒p向溝通、互相促進的積極教學模式。

4以中醫(yī)內科學中水腫為例的具體實施

“水腫”是中醫(yī)內科學腎系病證中的一個重要病證,是臨床上多種疾病的常見癥狀,涉及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心源性水腫等多種疾病。目前臨床治療上多采用利尿劑對癥處理,往往反復發(fā)作、收效甚微,久病不愈甚至進展為癃閉、關格(慢性腎功能衰竭),很快進入腎臟替代治療階段,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和經濟負擔。中醫(yī)藥治療水腫確有療效,對于本病證的講解,有助于為學生樹立應用中醫(yī)藥特色治病救人的理念。參考教學大綱,需要掌握水腫的概念、病因病機、診斷要點、辨證治療,熟悉水腫的概念、鑒別要點,了解水腫的歷史沿革及現代研究。我們選取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醫(yī)大師周仲瑛教授病案來介紹?!巴裟?,男,37歲。初診:患者浮腫月余,省某醫(yī)院診斷為腎病綜合征,曾應用激素60mg/d,治療月余,病情無明顯改善,現尿蛋白(4+),遂來中醫(yī)門診治療?,F癥見:浮腫以下肢為甚,按有明顯凹陷,腹脹,腰酸痛,尿少色黃,尿意難盡,食納平平,口干苦,舌苔中部黃膩,底白質紫,脈小弦數。證屬濕熱瘀阻,氣不化水。治宜益氣利水,清化濕熱,活血通絡。藥用:生黃芪20g,木防己12g,炒蒼術10g,黃柏10g,萆薢15g,六月雪20g,五加皮10g,茯苓15g,豬苓15g,大腹皮10g,石韋15g,澤蘭10g,澤瀉15g,鬼箭羽10g,車前草10g。水煎服,每天1劑。二診(6月7日):服藥后浮腫顯減,尿量有增,小腹不脹,腰仍酸,右耳閉氣,舌苔黃中后部薄膩、質紫紅,脈小弦。尿檢(-),效不更方,治守前方。原方7劑,水煎服,每天1劑”[7]。我們設計問題一:“本案辨證為陽水還是陰水,辨證依據是什么”,引導學生運用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診斷學相關知識及前期學習內容,對需重點掌握的水腫辨證要點,進行辨證診斷分析,訓練其基本技能。問題二:“本案處方由防己黃芪湯及二妙丸加減而來,試分析其應用”,引導學生運用方劑學、中藥學等相關內容,對需要重點掌握的治法方藥進行分析,與教材中典型證型辨證論治進行比較,訓練其遷移學習能力。問題三:“本案配伍澤蘭、鬼箭羽等活血化瘀藥,試述它們在水腫治療中的作用”,引導學生查找資料,交流討論,拓展課外閱讀,學習名醫(yī)經驗,以名醫(yī)為榜樣,樹立正確的職業(yè)方向。問題四:“西醫(yī)治療腎性水腫多用利尿劑、激素,那么中藥在治療水腫有何特色”,本題為開放性問題,旨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查閱文獻能力,并在此過程中,樹立中醫(yī)治療的信心。通過列舉當代名醫(yī)診治“水腫”的有效案例,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中醫(yī)藥在“水腫”診治中確有療效,堅定學生學習中醫(yī)的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中醫(yī)的熱情,以前輩為榜樣,鉆研醫(yī)術,救死扶傷。正如孫思邈的《大醫(yī)精誠》強調“醫(yī)者仁心,仁心仁術,大德成大醫(yī)”。在實現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的同時,將責任感、創(chuàng)新性、大局觀等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8]。

5總結

高校育人應該堅持明確的政治方向,把握好教育的根本任務,應該從國家和整個社會發(fā)展的整體戰(zhàn)略角度認識教育的根本地位和重大價值。在“德醫(yī)交融”大思政背景下,從“課程思政”理念出發(fā),以病案導入作為切入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中醫(yī)內科學教學過程之中,對于專業(yè)課教師提升素質修養(yǎng)、發(fā)揮育人職能,對于中醫(yī)院校學生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品德修養(yǎng)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杰,趙進喜,徐蕾,等.中醫(yī)學術,突顯哲學智慧;臨床治療,重視標本先后[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9,12(12):1854-1857.

[2]崔莉,遲海濤,劉春娥,等.課程思政結合PDCA循環(huán)模式在醫(yī)學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0,17(1):73-77.

[3]謝寒,明荷.基于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醫(yī)學專業(yè)教師如何開展教學的思考[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6):23-24.

[4]彭海燕,周恩超,方祝元.基于多學科合作模式的中醫(yī)內科學教學改革思路與實踐[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5):30-33.

[5]申琪,劉卉,馬瀟瑤.中醫(yī)院校專業(yè)課與思政教育的結合[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4):10-12.

[6]孫麗霞,薛博瑜,汪悅,等.中醫(yī)內科學案例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中醫(yī)藥,2014,46(1):71-72.

[7]傅文錄.當代名醫(yī)腎病驗案精華[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237-239.

第4篇:課程思政總結范文

關鍵詞:課程思政;紡織品整理學;教學改革

一、“紡織品整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把思想教育和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凹徔椘氛韺W”是我校(紹興文理學院)輕化工程專業(yè)以紡織品整理工藝為核心、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水和表面活性劑、棉及棉型織物的前處理(燒毛、退漿、精練、漂白和絲光)、合成纖維織物的前處理和整理、蠶絲和羊毛織物的前處理和整理、織物的一般整理、防縮整理和防皺整理,課程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紡織品練漂、整理加工的基本理論和工藝,主要加工用劑的性質及特點,練漂、整理產品的質量要求等知識?!凹徔椘氛韺W”課程原有的教學存在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分離的缺點,課程教學缺少思政教育的融入,重視知識、技能教育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對學生文化素養(yǎng)、政治素養(yǎng)、意志品格的培養(yǎng)和提升不足。為此,迫切需要通過課程建設,凝練課程中的德育元素,在專業(y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認識、社會責任和擔當[2],在實現課程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挖掘并凸顯其價值引領功能[3],使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紡織品整理學”課程教學目標

1.在專業(yè)知識方面。掌握染整加工用水對產品質量的影響及水的軟化方法;掌握棉及棉型織物的前處理(燒毛、退漿、精練、漂白和絲光)基本理論、工藝與產品質量要求;掌握合成纖維、蠶絲和羊毛織物的前處理和整理的基本理論、工藝與產品質量要求;掌握織物的一般整理、防縮整理和防皺整理的基本理論、工藝與產品質量要求。2.在專業(yè)能力方面。掌握紡織品前處理和整理的基本理論、工藝,能獨立制訂紡織品前處理和整理加工工藝,具有分析和解決練漂及整理工藝問題的能力,具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和一定的生產質量管理與控制能力。3.在素質發(fā)展方面。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嚴謹的分析力和科學的判斷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能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社會責任感和工程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培養(yǎng)求真務實、踏實嚴謹、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的品質;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紡織品整理學”課程思政建設舉措

結合“紡織品整理學”課程的教學實踐,在挖掘課程所蘊含的德育元素、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結合點及載體、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設計方案,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1.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結合點及載體?!凹徔椘氛韺W”課程共設置12個教學單元,課程所蘊含的主要德育元素以及與教學內容的融合如表1所示。限于篇幅,表1中僅列出部分內容。2.教學方法。(1)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教學載體。將思政教育貫穿于“紡織品整理學”課程教學全過程,立足實際情況,從課程中充分挖掘和提煉愛國情懷、法制意識、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并轉化成具體而生動的教學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育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把課堂教學重心下移,全面關注學生的期待和發(fā)展需求[4]。采用案例分析、任務驅動、探索性學習、項目導向、小組學習、多媒體教學、校外專家專題講座等教學方法和手段,以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理念。圍繞教學主題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和主動學習,讓學生汲取道德思想精華;引導學生關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并積極思考,使學生了解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新動向,進而加深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3)加強課后道德實踐指導。結合專業(yè)知識點活用教學資源,拓寬育德實踐平臺,加強對學生課后實踐活動的道德引導。通過多元化的隱性道德教育,努力將學生塑造成中國好公民,在公共領域更多地展現榜樣力量,引領道德風尚。例如,讓學生甄別每一周在微信朋友圈內流傳最廣的謠言,分析混淆視聽的惡性謠言,積極踐行網絡空間“七條底線”,即法律法規(guī)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信息真實性底線,自覺成為抑制虛假信息傳播、維護良好網絡環(huán)境的核心群體和重要推動者。3.教學評價。改革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將評價內容從單一的專業(yè)維度向人文素質、職業(yè)勝任力、社會責任感等多維度延伸,在課程評價體系中設置德育評價指標。具體評價方法如下:(1)平時考核。出勤、作業(yè)、課堂討論、回答問題等。(2)期末考核。(3)德育考核??偨Y報告(通過該課程學習,自己在德育與專業(yè)結合方面學到的東西與體會)。最后綜合平時成績(40%)、期末考試成績(50%)和德育成績(10%),給出期末總評成績。

四、結語

實施“紡織品整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需要結合課程特點,深入挖掘課程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和載體,改進教學方法和評價機制,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養(yǎng)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10-14.

[2]胡靖,馬星宇,王俊榮.從高?!八颊n程”到“課程思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4):41-43.

[3]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zhàn)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第5篇:課程思政總結范文

(一)堅持立德樹人,扎實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

**市在教育部指導下,率先開展“課程思政”試點工作。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之后,**市全面推廣“課程思政”建設,并啟動相關試點項目建設。學校積極響應,做好頂層設計,并扎實推進該項工作。

1.頂層設計思政教育課程體系

為了更好地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落實國家和**市教育改革要求,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學校逐步構建起思政理論課、綜合素養(yǎng)課程、專業(yè)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將教書育人的內涵落實在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價值,讓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真正實現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化。

2.積極踐行“課程思政”改革

基于對思政教育教學體系的頂層設計,按照“抓好試點、穩(wěn)步推進、逐漸展開”的工作思路與原則,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改革、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等方面積極踐行“課程思政”改革:首先,通過完善激勵機制與協同機制加大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構建思政教師、專業(yè)教師、輔導員、管理人員、校內外專家協同聯動的“全員育人共同體”。其次,緊抓教材、教師、教學三大關鍵要素,繼續(xù)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必修課+形勢政策課)示范課建設。再次,聚集全校優(yōu)質資源,開設“******”與“******”兩門校級試點課程,推動思政選修課程與綜合素養(yǎng)類課程的深化改革;遴選“******”、“******”、“******”等25門專業(yè)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改革試點,試點課程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等方面制定了具體建設方案;還采取了“校內建設+在線引進”思路,共引進6門優(yōu)質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類課程、5門優(yōu)秀傳統文化類課程。

以上具體措施已然形成輻射效應,使得全校上下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上達成了共識,積極思考和探尋現實可行、育人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路徑,為接下來課程思政改革試點的全面深入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聚焦教學改革,深入落實“本科教學教師激勵計劃”

學校在及時總結前期先行先試、全面履行本科教學規(guī)范工作經驗及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注重實效,漸次、協同、柔性推進”的工作思路與機制,并聚焦教學改革,將教學改革的整體化設計與長效機制建設作為深入落實“激勵計劃”的重點舉措。

1.構建課內外聯動機制

首先,在全校范圍內推進本科生導師制。導師主要負責學生成長、學業(yè)進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等工作,具體包括:主動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幫助學生制定課程學習和個人學習計劃,對考研、出國和就業(yè)的學生予以分類指導,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指導學生開展學習研究和學科競賽、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其次,建立基于課程全覆蓋的教學團隊。各二級學院(部)在對各專業(yè)的課程體系進行科學分析和對教師進行合理組織的基礎上,組建覆蓋所有課程的教學團隊。教學團隊遵循合力育人理念與目標,結合學生特點與個性化需求,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并建立師生間的良性互動溝通機制,真正落實“因材施教”。

2.深化課程教法改革

改革深處是課程,隨著全校上下對激勵計劃認識的不斷升華,學校不斷完善以教學績效為導向的激勵分配制度,鼓勵教師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中心”、“自主互助研討式”的教學方法改革,鼓勵采用啟發(fā)討論、問題探究、案例分析、科研訓練、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線上線下、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改變單純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切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素質。學校繼續(xù)以“校級精品在線課程”立項為抓手,帶動校內翻轉課堂方法的推廣與應用。

學校持續(xù)加大課程考核方式改革,以試點課程建設和教改項目為引領,不斷強化學生學習過程性考核和評價,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核方式上還鼓勵教師根據專業(yè)特點、課程性質以及教學目標,采取多種形式考核,注重實效性。

3.推進教育教學成果培育

為深入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加快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全面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積極培育優(yōu)秀教學成果,并為下一屆省部級、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推薦申報奠定扎實基礎,學校啟動了“校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培育”工作,制定了“分類指導,分層遴選,重在培育,務求實效”的工作思路,共確定了27項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立項。

在培育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緊密結合國家和**對大學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緊密結合行業(yè)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緊密結合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和鮮明的教學特色,不斷加強對教學成果的梳理、總結和凝練,立足于各學科發(fā)展,充分體現和展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yǎng)特色,彰顯了學校的鮮明特色亮點。

(三)優(yōu)化培養(yǎng)體系,精準突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瓶頸

學校針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在課程、師資、學科競賽等方面存在的具體瓶頸問題,進一步健全優(yōu)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培養(yǎng)體系,切實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1.健全課程體系

為進一步推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植根課堂,學校采取“校本建設+在線引進”思路,健全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專門課程群。本年度,學校共建成《******》、《******》、《******》等為代表的26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程,覆蓋通識教育、專業(yè)教育及社會實踐,課程建設注意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人文教育、科學素養(yǎng)教育相融合;引進創(chuàng)業(yè)基礎、創(chuàng)業(yè)進階、創(chuàng)業(yè)技能培訓、實踐與案例分析等四個課程模塊10余門在線課程,并完善網絡課程學習平臺,推動優(yōu)質課程資源向面上輻射。

2.提升教師能力

為增強教師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意識和能力,學校不斷完善教師培訓制度,依托教師發(fā)展中心,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納入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的必備內容;嚴格執(zhí)行新進教師全員培訓,針對剛進校的年輕教師從“學?!钡健皩W?!保鄙賹嵺`經驗問題,將青年教師派到企業(yè),進行實踐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培訓;校院兩級邀請各行各業(yè)有豐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經驗的人士開設講座,并鼓勵中青年教師赴行業(yè)進行考察交流;鼓勵具有專業(yè)知識的教師開設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類課程或實施專門化培訓,開展新教學教法的研究和嘗試。

3.強化學科競賽

學科競賽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重要抓手,學校建立了以校級賽事為基礎,以市級賽事為重點,以國家級賽事為引領的學科與專業(yè)技能競賽的參賽和指導體系。學校近幾年從以下幾方面來推動此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1)抓重點。有選擇的開展專業(yè)類重點學科競賽,如******學院的******大賽、******學院的******競賽等。經過幾年的發(fā)展、積累,指導教師隊伍越趨成熟,各項比賽成績不斷提升。以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為例,我校近三年成績在全市各高校中名列前茅。

(2)創(chuàng)氛圍。組織開展數學、物理、外語等基礎學科的校內比賽,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積極參與**市教委主辦的各項賽事,連續(xù)兩年承辦**市******大賽并獲得圓滿成功,申辦**市大學生******設計競賽。通過舉辦校內、市級的多項比賽,在整個校園營造起良好的創(chuàng)新氛圍。

(3)廣發(fā)動。大力組織學生參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比賽,通過這些比賽檢驗學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工作的階段性成效。如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經過積極宣傳、廣泛動員,我校學生踴躍參與,參與人數、項目數在位居**同類高校前列,最后也獲得可喜的成績:榮獲市級******獎,同時學校也獲得優(yōu)秀組織獎。

(四)依托專業(yè)認證,持續(xù)完善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標準是一種以教育新質量觀為指導的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其中,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持續(xù)改進機制三個核心理念滿足當代工程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新需求,強化了工程技術與人文、社會、法律以及環(huán)境等相融合的培養(yǎng)機制。

本學年,學校以******專業(yè)全面啟動認證工作為契機,重新審視人才培養(yǎng)目標,建立教學質量的持續(xù)改進機制,不斷完善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證為基礎、以成效為核心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具體措施如下:

1.構建教學質量持續(xù)改進機制

學校以教學質量監(jiān)控制度文件規(guī)范為抓手,在制度中從課程、專業(yè)、學院、學校四個層面明確了教學質量持續(xù)改進與考核體系。具體包括:(1)在課程層面,通過學生、督導、同行、領導、自我評價等五個維度形成理論課程達成度、實驗實習達成度、綜合素質達成度等各類畢業(yè)要求達成度專項評價,保證每個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相應畢業(yè)要求。(2)在專業(yè)層面,通過用人單位調查、校友追蹤訪談、第三方專業(yè)調查等評估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畢業(yè)要求的達成度,并根據反饋意見持續(xù)改進相應教學環(huán)節(jié)。(3)在學院層面,形成學院年度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方案,并向教務處提交學院自評報告。(4)在學校層面,教務處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在做好各學院本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審核工作的基礎上,實現本科教學基本狀態(tài)數據常態(tài)監(jiān)測,完成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審核與評估。

2.推行校院兩級質量監(jiān)控體系

明確校院兩級質量監(jiān)控職責,學校在教學質量監(jiān)控中發(fā)揮主導作用,二級院(部)發(fā)揮主體作用;建立校院兩級本科教學質量、畢業(yè)生就業(yè)質量、畢業(yè)生質量跟蹤調查年度報告制度,接受社會評價和監(jiān)督;推行校、院兩級督導制,各教學單位要組建起由老中青專家組成的專兼結合的學院督導組,聘任教學經驗豐富、工作責任心強、教學效果和教書育人等方面都得到師生認可的在職和退休教師作為督導委員;改進督導評教從“以督為主”向“督導結合”轉變,將督導工作面向拓展至“督教、督學”,不斷完善督導工作機制;根據教學工作量和教學質量評估結果,科學評定院系教育教學績效,動態(tài)調整其人力資源配置、運行和發(fā)展經費預算,以及績效分配資源等。

第6篇:課程思政總結范文

關鍵詞 高職院校 不同專業(yè) 思政改革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DONG Yan

(Chifeng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Chifeng, Inner Mongolia 024005)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alent is also rising. Vocational school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national cal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arried out the necessary research and concluded that the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chieve quality educ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tudy, and then as a basis to explore concrete measures to achie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1 高職院校思政課堂教學現狀分析①

將思政課程融入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當中,能夠使學生更早地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從而在步入社會、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同其他社會群體形成良好的融合性,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出點滴之舉。然而,就大多數高職院校而言,均呈現出一個共性問題:思政課程的設置幾乎毫無變化,將學生的主體性埋沒,并且課程并未針對高職學生專業(yè)的不同而進行差異化設計。正是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絕大多數學生對思政課程失去了興趣和熱情。通過對多所高職院校的走訪調研發(fā)現,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普遍采用理論灌輸、照書復讀的方式,沒有進行足夠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所以,學生大都以逃課的方式應付思政課程。盡管一部分學生能夠依照時間上課,然而在授課實踐中并未緊隨教師的步伐,而是處于被動的、靜止的狀態(tài)。嚴重的甚至存在以睡覺、看小說、學習其他課程的方式打發(fā)思政課程的時間。如此的往往復復,使得學生即使記住了思政課程的理論內容,但不能做到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此現象的發(fā)生能夠反映下述兩個問題:(1)學生對思政課程失去了熱情,缺乏應有的主觀能動性;(2)思政課程的授課模式缺乏新意,沒有依照學生的內心特征進行設計。

2 高職院校不同專業(yè)學生思政課程的改革措施分析

2.1 更新觀念,理清思政課程同專業(yè)課程之間的聯系

思政課程并非孤立地存在于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當中,而是同專業(yè)課程具有密切的聯系。唯有將思政課程更好地融合在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當中,同專業(yè)課程形成更加密切的聯系,并且依照學生自然條件的不同進行差異化設計,方能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思政課程同專業(yè)課程一樣,在教學宗旨方面存在天然的一致性。二者均能使學生提升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同時將所學知識運用于未來的生活中,為國家、社會和自身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價值。思政課程能夠促進高職學生形成更好的職業(yè)操守和人格魅力,專業(yè)課程能夠促進高職學生形成更好的專業(yè)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思政課程同專業(yè)課程之間存在彼此依存、彼此推動的關系。例如,在高職院校內設有酒店管理、醫(yī)務護理和計算機網絡等專業(yè)。盡管從專業(yè)內容來看,上述三個專業(yè)分屬于完全不同的領域。但是思政課程在上述專業(yè)上均能發(fā)揮出些許推動作用。思政課程要依據專業(yè)性質的不同進行差異化設計,如此方能發(fā)揮更加顯著的作用。

2.2 以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引導決策課程設置

高職院校的教學應依據學生的自身特征為基礎進行,應能夠提升學生的社會融合度,使學生勤于求知、樂于求知。利用教學活動的開展,強化學生的交際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革新能力,推動學生從德、智、體、美等多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若想實現上述目標,便要求教學活動應依據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差異。以思政教學為例,應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目標,以為高職院校不同專業(yè)學生提供服務為宗旨,激發(f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針對那些并非學生實際需求的內容,應進行大膽的舍棄,有效突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從更大程度上減輕學生的課程壓力。通過此種方式方能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在開展思政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首先對學生的所屬專業(yè)、興趣點進行摸底考察,探究不同專業(yè)學生的自身特征共性和個性問題,從而依據學生的現實需求進行課程的設置。除此之外,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在教材中提煉出對應的內容設置為選修課程,從而能夠推動學生進行自發(fā)性學習。

2.3 推動思政實踐活動同專業(yè)實踐活動的聯合②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教學的焦點更加傾向于理論的實踐性。因此,應推動思政實踐活動同專業(yè)實踐活動的聯合,如此方能更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性,使學生能夠將知識更好地內化為自有知識體系。在授課實踐中,應利用理論內容為授課實踐提供堅實的根基作用,并通過實踐活動推動知識的內化,使學生能夠更加順利地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既要做到將自有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踐,又要做到將企業(yè)文化同自身更好地結合,在不斷提升專業(yè)化操作技能的同時,還能不斷提升職業(yè)操守和人格價值。以計算機網絡專業(yè)為例,高職院校應組織學生到網絡公司進行一段時間的實習工作,通過實踐活動,既能夠促進高職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又能夠使學生在工作的過程中更加明確社會的用人需求,逐步填補自身的理論空白和技能空缺。與此同時,能夠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所在企業(yè)、所在崗位的職責、工作制度,強化高職學生的職業(yè)道德。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明確崗位的責任感,從而為日后真正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2.4 以專業(yè)性質為基礎構建科學的實踐活動

在思政課程的實踐活動中,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專業(yè)化領域的不同構建匹配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從實踐任務中提升發(fā)現問題、提煉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能夠更加自如地應對日后的工作。例如,針對高職院校文科學生而言,其培養(yǎng)目標之一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表述能力。因此,在進行“理想信念”一課的教學時,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一堂“大學生活規(guī)劃”的演講活動。利用活動的開展既能夠促使學生深入思考自身的理想所在,又能夠促使學生提升語言表述能力。

2.5 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因當前高職院校招生規(guī)模擴大而教師配備數量不足,造成思政課程教師所承擔的教學任務較從前高出數倍。同時,因思政課程并未依據學生專業(yè)領域的不同進行差異化設計,使得教學效果十分堪憂。因此,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以專業(yè)為單位構建一支具備專業(yè)知識、具備較高穩(wěn)定性的教師隊伍,從而有利于思政教師更加及時地了解到所在專業(y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一方面,思政教師可以在思政課程以外的課堂上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并且以此作為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礎資料;另一方面,思政教師應加強同其他課程任課教師的聯系,彼此之間交流在授課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并將研究的應對措施彼此分享,從而在重重聯合的條件下提升教學質量。高職院校應定期組織思政教師進行提高學習,思政教師應走出校園,從他校優(yōu)秀教師處尋求提升思政教學質量的“真經”,并依據本院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改良應用。

3 結語

素質化教育是學生、社會、家長的共同需求,因此,探究高職思政教學素質化教育的改革措施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以下改革措施:更新觀念,理清思政課程同專業(yè)課程之間的聯系;以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引導決策課程設置;推動思政實踐活動同專業(yè)實踐活動的聯合;以專業(yè)性質為基礎構建科學的實踐活動;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創(chuàng)新措施的提出對于高職院校思政教學的改革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注釋

第7篇:課程思政總結范文

關鍵詞:鍛煉 學生核心能力 思政教改

一、思政教改的必要性

為了深化對科學發(fā)展觀的實踐和對思政課程新教學模式的積極探索,高校教學的趨勢必然將會是將與課程改革相結合作為基礎.將與學生需求相結合作為目標,將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作為動力,同時高校教師積極推行精細化教學,其必要性重點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科學發(fā)展觀必然要求思政進行教改

科學發(fā)展觀是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方向指導作用.它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針對性增強的有力保障,從這一層面上來說,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2.教改是應對思政教育環(huán)境和對象變化的客觀要求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環(huán)境千變萬化,另一方面,“90”后走入大學校門,思政教育的對象也就隨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意義上的那種我說你聽、我打你通的教育方法已經無法適用于現實的教育環(huán)境,更無法被現在的教育對象所接納.思想政治教育逐漸走入死角,因而這些都要求高校進行思政教改。

因此,思政教改勢在必行,其重點為鍛煉高校學生的核心能力。

二、學生核心能力的界定

“核心能力”這一詞匯又稱為“關鍵能力”、“核心技能”等,但涵義基本相通。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國家技能振興戰(zhàn)略中首次使用“核心能力”,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八項核心能力,它們分別是:與人交流能力、數字應用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革新能力、外語應用能力等。按照主流觀點可以將學生的核心能力概括為與具體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無關,而是一種從事任何職業(yè)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它包括了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與人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等。

三、通過思政教改來達到對學生核心能力的鍛煉

1、調整教學觀念,使其更加適用于現在的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對象。

現代教育理念更加要求素質教育,實現“思政課”教學模式的調整,成為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的重中之重。近幾年來我們深刻認識到在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高校的“思政課”教學必須把握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掌握教學的特殊性,根據教學需要,將那些脫離實際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淘汰,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結合高校教育的特點,構建和完善具有鮮明特色、符合實際需求的教學模式。

在調研學生思想狀況的過程中,針對當代大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變化,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形式多樣化,共同探討研究、解決時代、社會、人生中不斷面對的難點、熱點,具體表現為“研究型教學理念”,它包括問題意識、雙主體意識、開放意識、探討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意識等。高校老師上課要有鮮明的針對性、時代感,師生實現真正的雙向交流,取消“滿堂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教育方式,從而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以能力教育為依托,重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2.堅持形式多樣的思政教改

堅持形式多樣的思政教改,要以講授理論教學、體驗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相結合。思政課堂多以講授理論的內容、理論形成的過程和理論的系統性為主,從而形成對理論、觀點的系統理解和學習。另外,社科部團委和政治教研室可以共同開發(fā)實踐教學,組織學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政治理論課授課教師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的宣傳、實踐選題的確定、實踐理論與方法的提出、社會實踐論文的撰寫指導、社會實踐的具體指導和學生社會實踐論文分數的評定中。學生個人也可以根據暑期的社會實踐,撰寫社會實踐論文或實踐小結,規(guī)定一定的字數。并要求暑假結束后,每個班級在第一周內匯總實踐論文,上交實踐報告給授課教師,這部分也可以作為教師評價學生社會實踐部分得分的重要依據。

3.通過思政課程講授理論教學、體驗理論(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課外教學)對學生的核心能力進行鍛煉

思政課堂教學主要包括思政課程講授理論和體驗理論兩個環(huán)節(jié)。在思政課程講授理論課中,教師對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專題講授、研討等為手段,例如,教師關于“家庭生活中的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的專題講授,精講后,提出《大學生應該如何看待婚姻和愛情?》的問題,通過學生針對此在課堂上展開的研討,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核心能力。在思政課程體驗理論課中,學生按個人意愿組隊討論,對于教師講授的內容。在課堂上自選任意主題進行演講,配合放映學生自己制作的幻燈片,比如在班級開展以“大學生活之初體驗”的主題演講,通過這樣豐富的展示方式,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與人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核心能力。

思政課外教學主要是指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課外時間到實習基地以及其他用人單位調研或者實習,之后上交調研報告或者實習報告取得學分。高校學生通過親自從事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職業(yè)素質的養(yǎng)成,熟悉職業(yè)環(huán)境,體驗企業(yè)對學生的最主要的要求:遵守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愛崗敬業(yè)、面對新問題能自我學習并加以解決、能與他人和諧相處等職業(yè)要求,這樣不僅能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與人合作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等核心能力,而且能讓學生更客觀地看待自己、明確就業(yè)方向。

小結:在新形勢面前,高校的思政教師要調整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思政課中講授、體驗、實踐結合的教學優(yōu)勢,通過改變后的思政課程的課內課外教學來鍛煉學生的核心能力。

參考文獻:

第8篇:課程思政總結范文

一、引言

藝術類高校學生的思想相對比較活躍,他們受到更多社會上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需要高校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不斷改造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然而目前的藝術類高校思政教育屬于公共課程,由于教師等教育資源的限制,只能進行大班教學,這樣一來,藝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不強,他們難以通過思政課更好地提升人生觀、價值觀,需要思政教師進一步融入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在大班教學中,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大班教學條件下藝術高校思政教學的問題

(一)難以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校開展思政公共課程教學時,學生的數量一般在100人以上,由于學生數量較多,學生距離教師較遠,難以聽清楚教師教授的內容,也難以有效記錄教師的板書。這樣一來,后排的學生參與思政教學的有效性不強,教師不能有效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質量有待提升。

(二)學生難以養(yǎng)成主動的思政自學習慣

由于采取大班教學方式,思政課程難以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在大班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常常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只是單純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沒有充分掌握思政理論的自學方法,沒有養(yǎng)成自學習慣。

(三)統一化的考核使得學生積極性不足

在大班教學的客觀條件下,很多藝術類高校思政教師一般都是通過一張試卷或是一份論文來考核,這樣的考核方式使得很多藝術生對思政學習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因為他們面對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時,復習相關思政知識點的情緒比較消極,一旦成績不佳,會大大挫傷他們在思政學習中的自信心。

三、多元化互動教學模式融入思政課程的具體措施

(一)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現代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已經被全面應用到高校教學之中,有如下具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需要思政教師進一步學習、研究、掌握,拓展這些教學手段在思政課堂上的應用。

第一,多媒體教學。利用課件將相關的歷史事件、藝術資源融入教學中,在案例式教學過程中,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第二,網絡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利用網絡課程平臺,得以構建第二課堂。網絡教學可以進行教學互動,學生在對某一社會熱點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時,可以通過網絡形式提出,教師給予有效解答,這種網絡的匿名性可以保護學生的隱私。

第三,翻轉課堂。翻轉課堂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上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共同研究與解決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戰(zhàn)以及其他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和博客、閱讀功能強大的電子書,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隨時查閱需要的材料。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在課后,學生自主規(guī)劃學習內容、學習節(jié)奏、風格和呈現知識的方式,教師則采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其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讓學生觀看一些藝術類的影片、研究時事熱點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領悟其中的哲學含義,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然后教師再進行有效分析與總結,以提升學生的覺悟。

第四,微課教學。利用“微課程”進行思政課程教學。思政課程的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和教育邏輯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利用“微課程”的實效性特點。通過教學流程的設計,設計不同的專題課程,把“微課程”串聯整理形成一個知識鏈。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時間安排、接受程度等進行觀看、反復播放等操作,鞏固關鍵的知識難點,促進具有個人特色的結構化知識體系形成。

(二)融入多元化的教學形式

高校的思政教學屬于公共課程,為了讓學生將相關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學習與生活之中,教師在開展思政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融入更多的生活案例,這樣可以更加形象地講授相關的思政理論知識,改造學生的人生價值觀。

第一,設置生活化的案例?;訉W習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承擔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設置相關的問題和任務,讓學生去解決與完成。因此,應用這一教學方法的第一步就是構建符合課程安排要求的教學案例,讓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相關任務。由于思想政治的應用能力培養(yǎng)主要涉及提升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構建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設置的教學問題和任務可以主要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具體來說,可以就社會上目前比較熱門的話題進行討論,例如,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的“不忘初心”,延伸出很多思想政治方面的話題;《非誠勿擾》節(jié)目中再次出現拜金女,節(jié)目對其進行及時封殺;聾啞少年運用自己的幽默方式在《笑傲江湖》節(jié)目中展示他面對缺陷人生的樂觀精神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思政教學的重要討論話題,這些案例需要具備的統一特征就是生活化,可以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第二,組織分組合作學習。因為藝術類的學生具有更為豐富的表現力,在思政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實現學生有效的合作學習,提高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首先,情境延伸。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一個新現象――“碰瓷”,使得人們在遇到老人摔倒不敢扶,或者需要先錄下視頻才能進行救助,可見人與人之間已經缺失了對彼此的信任??梢宰寣W生合作演繹關于這一社會現象的小品,從而引發(fā)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教師需要通過分析“碰瓷”現象,進一步闡述建立彼此信任的重要性以及構建誠信社會的必要性。

其次,將思政教育融入藝術鑒賞之中。藝術類的學生在繪畫、影視作品的鑒賞上有著專業(yè)的眼光,可以在專業(yè)鑒賞時,對學生進行思政方面的有效教育。另外,藝術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學歷史知識,歷史中存在大量的典故,可以將其當作思政教學的重要案例,以進一步提升他們參與思政教育的主動性。

再次,辯論會。思政教學屬于思想改造,需要進一步入腦入心,開展辯論會讓截然不同的觀點碰撞,這樣可以更為有效地改造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在辯論前,學生需要準備充分的案例和數據,作為他們闡述自己觀點的有力論據,這就需要他們真正地參與到思政教學之中,實現更為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

最后,演講。這是開展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形式之一,很多大一新生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他們缺少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思政課程可以給予他們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到思政教學之中。

(三)豐富的社會實踐教學

思想政治理論需要應用到社會實踐之中,在思政教學中需要融入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梢越M織學生進入社區(qū)、孤兒院、軍營等地方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有以下幾種形式。

首先,邀請先進人物做報告?,F在各地的中國好人、全國勞模都比較多,在思政實踐教學活動中可以邀請當地的先進人物來校做報告,讓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不斷促進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次,參觀博物館。結合藝術高校的特征,學生對博物館中的珍貴藝術品有著深厚的興趣。這些物品不僅僅是一件件藝術品,它們還承載著歷史的印記,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民族教育的重要載體。思政實踐教育可以選擇這些具有一定文化底蘊的歷史博物館讓學生參觀。在參觀這些歷史博物館的時候,教師需要將這些文物涉及的一些感人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進一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

最后,幫助弱勢群體。組織學生進入孤兒院、養(yǎng)老院,為那些弱勢群體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學生的表演能力相對較強,可以表演一些小品、舞蹈等文藝節(jié)目。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可以進一步認識到給予身邊的人更多的信任和關愛,才能構建更為和諧的氛圍,才能有效改善人與人的關系。

(四)靈活多變的評價方式

靈活多變的評價方式可以幫助提升學生參與思政教學的積極性與興趣。具體的評價方式如下。

首先,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自我約束是開展思政學習的有效手段,在思政學習過程中,學生自我評價學習質量是效果最佳的方法之一。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進一步進行過程化的自我學習質量評價,進行有效自檢。

其次,學生之間的互相監(jiān)督。學生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是構建多元化思政評價監(jiān)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學習思政課程的積極性是存在差異性的,需要學生之間相互幫助,讓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成為監(jiān)督別人的主要力量,變成老師的好幫手。

再次,過程化的評價。過程化的評價方式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來說,這種過程化的評價方式要設計出相關的評價要素,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實現有針對性的評價。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在思政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完成相關教學任務的效果、回答教師問題的準確性等作為過程化評價方式的考核因素。最后,最終評價監(jiān)控。思政學習的最終效果不一定需要通過試卷反映??梢宰寣W生自由組合,以小品的形式反映社會上的某種現象,以達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諷刺社會不良現象的目的。這種結合學生特征的評價方式,使得學生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實現最終的評價考核。

四、結語

第9篇:課程思政總結范文

我是甘肅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園林工程學院的教師,于2019年6月16日至6月30日期間參加了在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舉辦的教學法國培項目,在為期2周的學習過程中,感受頗深,感觸頗多,總結起來共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談談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校園給我的影響,校園坐落在郊區(qū),比較偏僻,也因此很安靜,也正是我所喜歡的校園氛圍。同時,學生并沒有表現出因偏僻而生的焦躁,安安靜靜的吃飯、安安靜靜的學習,沒有嘈雜的人群和喧鬧的環(huán)境,唯一見到的有 “聲響”的學生活動就是滑板練習,那也是在吃晚飯的時間段。懷著好奇的心情,在晚自習時間參觀了教學樓學習情況,更是讓我分外驚訝,一個機房大約30人左右,整體靜悄悄,沒有一個人玩手機,沒有一個人交頭接耳,都是專心致志的完成操作項目,并且好像也沒有老師在場,那么安靜的氛圍,我走路都不敢發(fā)出聲響,生怕打擾到他們。突然感概,校園的文化難道是幾個花花綠綠的橫幅和幾張宣傳海報嗎?安靜、踏實、求真的學習狀態(tài)恐怕才是我們應該營造的校園環(huán)境吧。

其次,談談培訓過程中的收獲。

這次培訓內容大致歸納成這樣幾個方面:信息化大賽,課程思政,師資力量建設,教學方法與邏輯思維,信息檢索等,每一部分內容都有自己新的感受,例如:第一:信息化大賽作品的準備與參賽要求方面應該權衡文件要求,既要貫徹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體現教學資源、教學平臺和教學活動的三教改革,又要貫穿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方針,貫穿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弘揚勞動精神的課程思政思想。因此,信息化教學大賽已經不是針對一個點的考察,而是通過一個知識點反應整個專業(yè)、乃至整個學校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與實施情況,是團隊綜合水平的體現,也就要求教師要有團隊意識,要用協作,共享,互聯的邏輯思維去共同打造優(yōu)秀作品。同時,信息化大賽團隊成員需要企業(yè)專家的參與,一方面體現產教融合的思想,另一方面,明確信息化手段要解決的問題是崗位職業(yè)能力所必備的。還有,學情分析應該分析學生的特點,分析學生應該具備的前置課程和知識技能,而教學策略主要指教學實施過程用到的方法,肯定需要體現信息化手段。

第二:對于課程思政的認識,課程思政是德育教育的體現,是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目標的必要的舉措,通過學習額交流,我比較贊同蘭州資源環(huán)境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做法,每節(jié)課5分鐘的立德樹人的專題講解與討論,將課程思政落在實處。還有張老師講到的課程思政作為一個教學課題來研究,學校設定相應的評審指標,通過課題組團隊的共同參與,經過一個周期的建設,完成項目既定目標,即完成課題成果,又完成課程思政的實施,也是很好的實施策略。另外,“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在“課程”。沒有好的課程建設,“課程思政”功能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為此,尊重課程建設規(guī)律,切實強化課程建設管理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基礎。在這項工作中,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通常是教務處)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中擔負著重要的、甚至是引領性的作用。課程建設是高校教學改革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課程的教學實施則是教學的常規(guī)性工作。教務處無論在課程建設還是課程教學組織實施、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中,應注重有意識地將“價值引領”功能的增強和發(fā)揮作為一個首要因素;在教學過程管理和質量評價中將“價值引領”作為一個重要的監(jiān)測點指標。這樣方可從源頭、目標和過程上都做到強化所有課程都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并通過一系列教學建設、運行和管理環(huán)節(jié)將這種理念落到實處。具體而言,在培養(yǎng)方案、教學大綱等重要教學文件的審定中要考量“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實現度;在精品課程、重點課程的遴選立項、評比和驗收中應設置“價值引領”或者“育德功能”指標;在課程評價標準(學生評教、督導評課、同行聽課)的制定中應設置“育德效果”的觀測點。

第三:就是對李新發(fā)教授關于教學法的講授記憶猶新,他的觀點是學生課程參與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處理好認知、行為和情感目標之間的關系,一節(jié)課的的學習效果主要由學生的參與情況來決定,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呢,就需要教師先從情感目標出發(fā),結合行為目標,最后達到認知目標才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最佳方法,在此過程中常常用到3252的模式,就是構思-小組討論-決策-分享的思路,也就是五星教學法,從聚焦問題入手,激活舊知,練習新知,市證新知,最后融會貫通的過程。教學是在對話中進行,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多的是在行為或感知中反思,小組討論沖突越大,學習效果越好,教學也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技能層面,更多的是思維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完成情感的滲透。學習的過程是從實踐到情感再到理論的過程,而不是倒過來的環(huán)節(jié),從“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再到“人不知而不慍,不易君子乎”就是從實踐中找到真理的過程。另外,教學重點的設置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或與目標密切相關的知識而設置的。難點是不易理解,給予搭臺階、舉例子分析才能完成的內容,必須通過講解、演示等方法才能解決的課程內容。總得來說,一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該是從布置任務開始-回顧內容(舊知)-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總結分析(學生總結分析)的過程。

第四:項目教學法的應用,項目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均屬于行動導向性教學,但是項目教學法講究“殊途同歸”,案例教學法則是“亦步亦趨”,項目教學法更加注重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培養(yǎng),但是項目教學法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正確分析學情,保持項目完整,便于操作實施。項目教學法一般流程有6個步驟:信息、計劃、決策、實施、評價和遷移。

通過2周的學習,結合自身的專業(yè)特點,爭取在以下幾方面有所改進:

第一:精心設計課堂,從單純的舊課復習導入新課轉變?yōu)榫劢剐侣剢栴}、熱點問題,激活舊知,由認知為主的課堂轉變?yōu)橛汕楦小⑿袆訛橹鞯恼n堂,合理使用小組討論,交流發(fā)言,結論再現等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

第二:靈活使用思維導圖法來實施教學任務,實踐為主的實訓課在每一小節(jié)的實訓子任務進行之前都用思維導圖法講解子任務與綜合項目的關聯,前導后續(xù)知識與技能點之間的邏輯關系,讓學生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提升知識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

第三:下大功夫做好課程信息化平臺建設,借助學校教學資源支持的運行平臺,系統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信息化教學,通過課前預習資料,統計線上實時交流情況,督促線下復習鞏固,解答疑難問題,回復反饋意見等環(huán)節(jié)盡可能將教與學的時間、空間放大,充分運用平臺教與學的功能,提升教學效果。

第四:運用信息化思維實時教學,借助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三大基礎設施,以互聯網+為基礎,以學生為起點,始終貫徹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方針,時刻運用互聯、協作、共享的思維,將教學資源信息化,提高課堂信息化水平,構建多元多效的課堂,以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第五:嘗試團隊合作,吸納頂崗實習、在校學生,作為信息化教學的團隊成員,共同收集整理設計企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在校實驗、實訓等過程中的原創(chuàng)圖片、視頻資料等碎片化資源,可通過學分置換、成績獎勵等形式激勵學生參與情況,進一步激發(fā)學習與交流興趣和學習主動性,間接強化學生觀察能力,資料搜集整理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以提高學習綜合效果。

綜上所述,只要結合課程性質,專業(yè)特點,解決將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轉向學生這一核心問題,終將達到教與學效果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