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教育的正確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我國兒童教育類節(jié)目的發(fā)展現(xiàn)狀
2013年10月,湖南衛(wèi)視《爸爸去哪兒》一經播出就受到了觀眾的青睞,由此引發(fā)了親子節(jié)目、育兒節(jié)目、幼教類節(jié)目在全網的“霸屏”模式。目前,我國較受觀眾喜愛的節(jié)目包括央視的《超級育兒師》、陜西衛(wèi)視的《好爸爸壞爸爸》、安徽衛(wèi)視的《加油好BABY》以及湖北衛(wèi)視的《今晚我當家》等。這些節(jié)目采用真人秀的形式,選擇明星父子或普通父子在節(jié)目中進行游戲、互動,一方面加深了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當今家庭教育尚待解決的問題。節(jié)目在制作過程中,大多借鑒外國電視綜藝節(jié)目或引進國外節(jié)目版權,多數節(jié)目也進行了本土化改造,在家庭成員親情互動的過程中融入新型育兒觀念,使節(jié)目在內容的傳播、審美的轉變、結構的新穎等方面做出的調整更易使受眾接受,實現(xiàn)了節(jié)目收視效果與家庭幼兒教育的雙豐收。2013至2015年,央視及各省級衛(wèi)視開播的兒童教育類節(jié)目數量統(tǒng)計結果如下:從上表可以看出,真人秀節(jié)目形式的兒童教育類節(jié)目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fā)展著,“限真令”和“限娛令”的強制執(zhí)行增加了上星頻道少兒類節(jié)目播出的比例,給予了兒童教育節(jié)目更多的發(fā)展空間,為育兒教育類節(jié)目的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最終卻導致兒童教育類節(jié)目出現(xiàn)了數量龐大但質量堪憂的現(xiàn)象,部分少兒類節(jié)目與節(jié)目的制作初衷背道而馳,同質化和過度娛樂化等問題日漸浮現(xiàn),節(jié)目的版權問題也讓很多少兒節(jié)目制作者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但是央視的《超級育兒師》經過兩季蓄力后,在第三季獲得了受眾的廣泛關注和認可,首播的收視率非常亮眼,在同時段排行第七,在同類兒童教育節(jié)目中脫穎而出,廣受好評。節(jié)目雖借鑒了同類節(jié)目的制作精華,但添加了許多創(chuàng)新性元素,例如節(jié)目聘請了專業(yè)的育兒專家進行對“問題家庭”的觀察與剖析;節(jié)目制作不僅局限于家庭中,也讓父母與孩子在戶外進行游走、互動,節(jié)目最后還設有考察環(huán)節(jié)、考察協(xié)調結果等,這些創(chuàng)新元素的增加有效激發(fā)了觀眾的觀看熱情,彰顯了電視節(jié)目傳播教育功能的巨大潛力。
二、兒童教育節(jié)目的教育功能
1.喚醒父性教育當今中國兒童缺少父性教育成為了家庭教育問題的核心所在,計劃生育政策施行后我國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為其生活、教育及未來可謂是勞心勞力、費盡周折,很多父親忙于事業(yè)和工作,拼搏在外,少有時間與孩子進行互動交流,甚至無暇參與兒童的教育。所謂母愛如水、父愛如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細膩與深沉的愛是缺一不可的,父性教育的缺失對我國兒童的成長及心理健康發(fā)展產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冻売齼簬煛分杏胁簧偌彝ザ际且驗槿鄙俑感越逃?,導致父親與孩子關系緊張,甚至使孩子產生逆反的抵觸情緒。比如在第20151230期中,講述了一個四口之家,父親忙于出差,對兩個孩子的關注極少,更明確表示沒有時間參與孩子教育。母親雖是全職媽媽,但對于一個三歲的孩子卻束手無策,女兒雖然有母親的照顧,但行為叛逆,不講衛(wèi)生,完全像一個沒有人管教的野孩子,令父母十分頭疼。再如第20160106期中,由于父母的工作需求,家中兩歲八個月的孩子全由爺爺奶奶幫忙照顧,他們只有每天忙完工作下班回到家之后才有短暫的時間照顧孩子,對于一個年紀尚小的孩子來說,在他們成長最需要親情感化的時期缺失父母的陪伴,短暫的相處也充滿著濃濃的火藥味,他們是父子卻水火不容,孩子在憤怒的情況下還會罵父親,朝父親吐口水,緊張的父子關系使全家人的生活“烏煙瘴氣”。在《超級育兒師》節(jié)目中,育兒專家反復強調父親在兒童教育與生活中的重要性,這也讓觀眾和社會反省父性教育的重要性??梢姡瑔拘迅感越逃莾和逃?jié)目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2.警醒家庭教育當今,很多父母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學校有著教書育人的天職,認為只要將孩子送入一所好的學校,學校就會還他們一個品行端正、學業(yè)優(yōu)良的好孩子,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性。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孩子最主要的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啟蒙期的效仿對象。很多反映在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父母身上存在的問題,在兒童沒有完全的自主選擇能力之時,對別人的行為舉止都會進行效仿。比如《超級育兒師》第20151223期中,當孩子與孩子之間因為爭搶玩具而產生矛盾的時候,母親告訴孩子,想要玩具就去搶啊,就是父母這樣無心的一句話,孩子卻牢牢記住了,遇到想要的東西就會用這種方式獲得,很明顯,父母對孩子的這種引導是錯誤的。對于一個正在初步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孩子來說,是需要有人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的,而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這種引導意識,對孩子正確觀念的形成是不利的?!冻売齼簬煛饭?jié)目反復展現(xiàn)了因為我國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教育方式的不當而引發(fā)的家庭矛盾。在家庭生活中導致家庭成員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父母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在孩子教育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沒有認識到為人父母應當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
三、兒童教育節(jié)目的服務功能
兒童教育節(jié)目的制作為“問題家庭”提供了幼兒教育幫助,同時也為每一位含辛茹苦的父母提供了一個傾訴平臺,實現(xiàn)了電視媒體服務大眾的功能。當前,很多家庭因為找不到家庭問題的核心所在而無法真正解決家庭矛盾,緩和父母與孩子的緊張關系?!冻売齼簬煛吩诠?jié)目制作中聘請了專業(yè)的幼兒教育專家,幫助每一個求助家庭找到家庭矛盾的關鍵原因,繼而真正解決問題。育兒專家在接到求助信后會趕到求助家庭中,在認真觀察家庭成員的生活狀況之后,挨個對家庭成員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再逐一提出解決方案,解決之后還會對問題嚴重的家長與孩子進行考察,檢驗其協(xié)調結果,為求助家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兒童教育方案。例如,在《超級育兒師》第20151223期,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在父母的溺愛下變得自私、霸道,并且有了愛咬人的惡習,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在與其他小朋友發(fā)生爭執(zhí)的情況下,他都會出口咬人,父母試了很多方法仍然無法使他改掉這個惡習,無奈之下只好求助育兒師。育兒專家在了解具體情況之后發(fā)現(xiàn),在這個家庭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交流過少,使得孩子缺乏與他人正常交流的經驗,最終導致孩子染上了咬人惡習。再如,第20150930期中,育兒專家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母親的壓力很大,情緒低落,每天與孩子和家人的對話很少,對待生活也沒有結婚生子前的那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因此專家在解決孩子問題之前,先讓母親到戶外的花園里,以砸碎瓦罐的方式發(fā)泄壓力,重新喚醒母親對于生活的向往。可以發(fā)現(xiàn),節(jié)目在關心幼兒教育問題的同時,也開始關注父母的壓力和情緒變化,以及父母身心健康對孩子的影響,在解決孩子問題之前,幫助父母解開心中的郁結、排解壓力,引導父母以更好的狀態(tài)去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四、兒童教育節(jié)目的社會功能
關鍵詞: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自閉癥兒童
針對我國當前病理式的自閉癥兒童教育模式現(xiàn)狀而言,我國自閉癥兒童教育亟須改變當前視角,站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視角下為幫助自閉癥兒童提供切實可行的辦法。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將自閉癥兒童看作與正常兒童一樣,不要將他們身上的自閉癥癥狀無限放大,影響兒童的正常心理發(fā)育,從而為自閉癥兒童提供一個充滿尊嚴的社會環(huán)境。
一、積極接受自閉癥兒童
自閉癥兒童的癥狀不太容易被家長發(fā)覺,即使家長發(fā)現(xiàn)些許異常表現(xiàn),也很少會向自閉癥方面考慮,因為家長都不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會是自閉癥患者,家長對于自閉癥兒童不正確的看待方法可能導致家長無法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孩子的自閉癥狀,因而錯過了最佳治愈時期。所以,要想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有效的幫助教育,首先應該在全社會形成對自閉癥兒童的平等的看法,不要將這一癥狀看得過重,這樣對自閉癥兒童和家長來說都是一種輿論的傷害。
二、積極發(fā)現(xiàn)自閉癥兒童的自身發(fā)展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潛能
對自閉癥兒童的教育不能僅僅關注他們的自身缺陷,而將教育重心放到缺陷恢復上面,忽視了孩子其他潛能的發(fā)掘和培育,這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不僅不利于他們的自身發(fā)展,或許還會因為外界對其發(fā)展缺陷的過多關注而使自閉癥兒童更加缺乏信心,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康復。
三、為自閉癥兒童提供一個安全、自由且充滿尊嚴的社會環(huán)境
自閉癥兒童大多會做出一些不得體的行為,進而遭到公眾的指責,從而對自閉癥兒童產生偏見,認為自閉癥兒童應該遠離公共場所,這對于自閉癥兒童和家長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傷害。我們社會應該為自閉癥兒童提供一個安全、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用包容心對待自閉癥兒童和家長,給他們最基本的尊嚴。
我國的自閉癥兒童教育應該從自閉癥兒童的內心需要出發(fā),為他們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充分挖掘自閉癥兒童的發(fā)展?jié)撃?,而不是將視角放到兒童存在的發(fā)育缺陷上,從而將孩子的健康發(fā)展之路阻塞。對自閉癥兒童的教育不要用力過猛,也不要予以詬病,最好抱以平常心態(tài),這樣才不致使自閉癥兒童缺乏康復信心,這對于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方俊明.特殊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96-306.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xiàn)狀;措施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xiàn)狀
1.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偏差
留守兒童的學習期間正是自制力較差,需要父母輔導與監(jiān)督的期間。而父母長期在外務工使得兒童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再加上臨時的監(jiān)護人對兒童學習的監(jiān)管力度不到位,更促使了兒童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學習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甚至形成了遲到、早退、曠課及輟學的不良學習風氣。
2.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1)家庭教育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父母在兒童的逐步形成個性和思想的重要時期不能給予兒童長期的關愛,使得兒童生理與心理經常處于壓抑狀態(tài),出現(xiàn)孤僻、自閉、自卑、敏感、極端等心理問題。
(2)由于留守兒童大部分直接托付于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因為他們的文化水平低及與兒童的年齡差距大,所以在學習上對兒童沒有能力進行輔導,在兒童的心理上,老人很難了解兒童的想法和內心的思想變化,不能履行對兒童心理健康及道德、人格教育的責任。
3.留守兒童形成了不正確價值觀
部分父母由于在外務工使得生活經濟條件較為好轉,認為自己不能陪在孩子給予更多的精神上關愛,所以在物質上進行補償,兒童對物質與金錢的需求父母都盡量滿足。而在教育上的缺失與放縱,使兒童在擁有過度的自由空間的情況下,養(yǎng)成了奢侈浪費、亂花零錢、好逸惡勞的陋習,導致學生認為學習沒有用處,影響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4.留守兒童容易成為犯罪和受害的群體
留守兒童缺少正常家庭的有效監(jiān)護,極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不良少年的誘導下逐步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經調查,在學生的逃學、打架、偷竊等事件中留守兒童占83%,可見留守兒童嚴重缺乏了良好的思想道德行為的教育。
二、改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xiàn)狀的措施
1.父母要加強家庭教育
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充分認識到在子女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對兒童的重要性,家庭和諧溫馨的生活環(huán)境是家庭教育的資源,也是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
(1)家長要處理好外出務工與孩子教育之間的關系,不要僅看到眼前短暫的經濟利益而耽誤了孩子一生的發(fā)展。父母即使被生活所迫必須外出工作,也要時常通過各種聯(lián)系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關注孩子的心理及生理變化,隨時傾聽和解決孩子在生活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并在溝通中融入教育內容。
(2)父母也要主動與孩子的學校聯(lián)系,向老師詢問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和情況,了解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的變化??傊?,父母要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把精神上的關愛和物質上的鼓勵結合好,使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2.學校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
(1)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學校針對缺乏家庭教育的留守兒童在學習、在生活及心理方面給予比普通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關注兒童的學習情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明確學習目標,加強與兒童的思想交流,防止兒童滋生孤僻、自卑、極端的情緒。與兒童的監(jiān)護人保持經常聯(lián)系,在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要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進行輔導。
(2)學校加大對教學設施的投入,建立“寄宿制”。學校的寄宿制度可以控制缺少家庭關愛的兒童所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并且可以為兒童營造一個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大力發(fā)展寄宿學校的宿舍和食堂建設,保證兒童的日常飲食質量,讓兒童融入在集體中健康成長。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已經成為當前農村順利開展義務教育的重點與難點。所以要集合家庭、學校、社會的力量,使三者之間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為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與學習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王之華.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J].教育觀察,2010(9).
[關鍵詞]教育技術學前兒童啟蒙教育影響
學前兒童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學前兒童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兒童將來對學習和生活的態(tài)度。對學前兒童發(fā)展年齡特征的研究表明,學前教育是人的教育“社會化”的起始階段,是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基礎道德素質、世界觀和人生觀逐步形成的最佳時期。抓緊和抓好學前兒童教育工作,夯實學前兒童的知識基礎,是造就卓越人才的奠基工程,對兒童的一生將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做好學前兒童教育工作并不是個容易的工作,需要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耐心細致,因材施教,結合學前兒童心理特征,巧妙利用教育技術來做好學前兒童的教育工作。
蘇聯(lián)心理學家安贊可夫主張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法造成一個愉快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由于學前兒童年齡較小,在課堂上隨意性強,自律性較低,所以沒有符合學前兒童心里特征的教學手段很難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其造成的結果往往是課堂效率低下,學生學習效果不佳。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等高科技的教學手段正不斷的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并不斷地影響著教育教學的發(fā)展。
一、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有利于課堂教學手段的革新
由于廣大學前兒童的知識基礎淺薄,所以學前兒童教育,屬于啟蒙教育階段,其主要目的是讓學前兒童明白善與惡,對與錯、美與丑等基本道德理念和基本的科學知識,為學前兒童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打下基礎。以前老師們對學前兒童的教學手段主要是通過在課堂上講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帶入課堂,或者通過一些音樂、掛圖等。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很多學前兒童的智力和見識大為提升,傳統(tǒng)的故事、掛圖等手段已經吊不起學生的胃口,所以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必須與時俱進,進行革新。
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及應用,促進了教育思想的飛躍和教育觀念的更新
從信息傳播以及教育傳播的發(fā)展過程,我們不難看出,教育內容的傳遞要依賴一定的傳播技術,而傳播技術水平對教育的效率和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教育技術的進步,無疑對教育的發(fā)展有著直接正向作用。
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類知識的總量也在迅速增加,知識爆炸的出現(xiàn)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要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提高學習效率,只能靠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隨著人口的增漲,需要受教育的人越來越多,而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又適應不了人炸所代來的普及教育和擴大教育規(guī)模的要求,因此,必須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來達到目的。為了解決傳統(tǒng)教學形式和方式存在的比較抽象、受時間空間的局限較大、施教范圍小和表現(xiàn)手法少等許多弊端,人們將新技術引進教育領域,研制出新的教學工具。廣大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滿足于書本上的知識和傳統(tǒng)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而是運用現(xiàn)代科技成果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構建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
隨著以通信技術、視頻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興起、凝聚著現(xiàn)代傳播技術的各種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不斷涌現(xiàn),人們開始借助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tǒng)論等理論來共同探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有效利用問題。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與現(xiàn)代教育理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以實現(xiàn)擴大教育規(guī)模、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和促進教育改革為目標?,F(xiàn)代教學傳播媒體的應用促成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同時也促進了人們對于許多教育教學問題的新思考。與傳統(tǒng)教育方式相比,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材具有多媒體的特點:這些教材有幻燈片、投影片、無聲電影片等視覺教材;有錄音帶、唱片、CD片等聽覺教材;有電視片、有聲電影片、激光視盤、計算機教學軟件等視聽結合教材。同文字教材相比,這些教材主要是用圖像和聲音來表現(xiàn)教育教學內容,并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之觀其形、感之色、聞其聲,使教學生動活潑,提高廣大學前兒童認識與記憶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教師角色的影響
過去,人們對教師的角色有各種各樣的說法,諸如“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科學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傳播者”等等,甚至還有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在人們的心目中教師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在傳統(tǒng)教學中,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正如韓愈所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相對學生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播者,也是權威的象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常常是學生學習的偶像,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教師的角色從其特征、職能等方面將發(fā)生變化。教師不在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信息源,教師的權威意識也將逐漸失落。教師的職業(yè)將變得普通而平凡。教師角色的變化,并不是說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教師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對教師角色的要求更高了。這個新的角色,使教師的職能更趨向多元化。首先,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以及言傳身教、作為學生榜樣的角色沒有變化,而且應發(fā)揮得更好。其次,教師應逐漸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能力的引導者。由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知識信息總量的增加,要求學生有更高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逐漸由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榉e極的知識的探索者和能力的進取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判斷學生的需要,幫助和指導學生學習。因此,教師應該成為教學軟件的設計者、制作者,成為教學工作的研究者,成為終身不斷學習的學習者。
【關鍵詞】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家庭教育
一、留守兒童的教育現(xiàn)狀
新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化進程步伐加快,國內人口流動頻率較快、規(guī)模也大幅擴大。目前來看,我國人口流動大致上呈現(xiàn)出兩個方向,即首先是由農村地區(qū)向城市地區(qū)流動,其次是由中西部地區(qū)向東部地區(qū)流動。當然,留守兒童問題主要是由前者造成的。隨著流動人口規(guī)模的擴大,農村中留守兒童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由于留守兒童長時間的教育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社會和學校關注不足,留守兒童在全面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特殊的發(fā)展障礙,比如性格孤僻、心理負擔重等,這些問題將會成為兒童全面發(fā)展的瓶頸。
二、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隔代教育造成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家庭教育觀念落后。擔負起“隔代教育”重任的爺爺奶奶們大多文化程度比較低,監(jiān)護人和兒童的年齡差距較大,他們只是按照以前他們教育子女的經驗來照顧和教育現(xiàn)在的孩子,甚至有些教育是不科學的。其次,教育方法不當:祖父母人群更多的是照顧兒童的生活起居,并且他們往往溺愛孩子,對孩子的錯誤想法和行為不能及時地否定,這就導致了孩子對自身的縱容,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當留守兒童在生活或學業(yè)上取得成功或遇到失敗時,隔代監(jiān)護人很少能以正確的方法給以他們正確引導。
(二)農村學校教育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忽視
一般來說,農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學習動力不足、學習困難重的問題。由于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差、教育資源短缺、師資力量薄弱、班級規(guī)模龐大,嚴重地影響著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成效。首先,在許多農村地區(qū),教師結構不合理的現(xiàn)象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例如學科結構性缺編現(xiàn)象嚴重,老齡化現(xiàn)象比較普遍等。其次,農村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也令人擔憂,具體表現(xiàn)為: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工資收入低等方面。導致許多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倦怠、工作熱情與進取精神不夠,更無暇顧及留守兒童的特殊教育訴求。學校教育的缺失,再加上留守兒童普遍遭遇的親子教育缺失、家庭監(jiān)護堪憂的局面,使得留守兒童進一步健康發(fā)展變得異常的任重而道遠。
(三)社會生活對留守兒童的負面影響
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生活適應主要體現(xiàn)在道德素質和心理問題兩方面。首先,就道德素質而言,外出打工者家庭在農村相對而言屬于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一類父母。這些家長長時間在外地工作,對于子女的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愧疚心理,出于補償等想法,他們更傾向于在物質方面給予孩子補償。因而這部分孩子容易養(yǎng)成消費無節(jié)制、奢侈浪費等不良的消費習慣,同時由于監(jiān)護人不得力、缺乏家庭管教容易出現(xiàn)性格失常和行為失范甚至導致違法犯罪現(xiàn)象。其次,就留守兒童的性格而言,部分留守兒童因為感到父母保護的缺失而變得膽小、懦弱、內向、人際交往障礙、缺乏自信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出現(xiàn)情緒消沉、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等問題。
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家庭教育,正確處理外出務工與教育子女的關系
有專家認為,一些被認為是留守兒童的問題其實并非“留守”本身造成的, 或者說不是身體的“留守”造成的,心理的“留守”才是問題的根本,非留守兒童也同樣可能因為“ 心理留守” 變?yōu)閱栴}兒童。 [2]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充分利用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家長會,通報情況,使學校與家庭產生教育的合力。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是一種天性教育,是任何教育都無法代替的。無論是否生活在一起,父母都應承擔起關愛孩子和家庭教育的重任,父母對孩子的責任不單是身體的養(yǎng)育, 還有心理的養(yǎng)育和靈魂的塑造。在當前留守兒童大量存在、 留守現(xiàn)象短時間內不能消除的情況下,能否讓留守兒童依然感受到父母之愛, 使親子關系更加平等、互信,避免產生溺愛、依賴、沖突、過度管束等問題, 是提出解決路徑的思路。如果沒有可靠的監(jiān)護人,父母外出務工時,至少要留一個在家,這對于孩子人格的培養(yǎng)和學業(yè)成績都是有益的。每個家長都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莫過于教育子女的成功。家長及監(jiān)護人要樹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決兒童成長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確對待兒童存在的問題,學會換位思考,與孩子一起“成長”。除此之外,還要改進“隔代教育”,提高“隔代教育”的質量。首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當地鄉(xiāng)政府或學??梢悦赓M舉辦各種形式的老年培訓班,有針對性的教授他們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幫助老年人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教育觀,從思想上認識到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必要性。
(二)要充分發(fā)揮農村學校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監(jiān)護作用
第一,學校一方面要加強對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和心理等方面的一些特別幫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及其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和溝通,真正形成臨時監(jiān)護人、學校和家長共同管理留守兒童的教育網絡體系,幫助留守學生健康成長。同時,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第二,加大對小學階段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投資力度。建立起小學和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學校,讓留守兒童享受正規(guī)而科學的教育。
(三)政府出臺相應的制度性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表現(xiàn)在農村,但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關鍵應該在城市。改善流動農民在城市里的就業(yè)環(huán)境,特別是改善流動兒童在城市就學的社會政策環(huán)境,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治本之策。[2]通過將留守兒童轉移到城市的中小學校中去,即實現(xiàn)由“留守兒童”到“隨遷子女”的身份轉變,使他們能夠在父母身邊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
參考文獻:
一、社會工作介入前孤殘兒童教育概況分析
成都市兒童福利院是成都地區(qū)收養(yǎng)孤兒,棄嬰和無家可歸的殘疾兒童,為他們提供康復、學習和生活護理為一體的國辦福利機構,目前有近六百名孩子生活在這里。福利院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為孤殘兒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盡力讓孤殘兒童在生活、康復、醫(yī)療、教育上都得到很好的照顧。但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我院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他們在情感上非常敏感、孤獨、自卑、膽怯;性格上或易怒或孤僻內向或固執(zhí)少語,學習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語言認知能力都明顯落后于同齡兒童。
(一)教育方式及成效分析。
1.進入普通中小學或特殊教育學校接受教育。
福利院對健康的孩子或者有輕度殘疾的孩子,都依托當地的普通中小學或是特殊教育學校進行教育。這部分孩子,很難真正融入班集體生活,很多學生學習動機弱,沒有學習的興趣和獲取知識的渴望。通過問卷調查,有86.7%的孩子不愿意在院外生活和學習;83.5%的孩子認為自己與同齡人不同,有自卑情緒;78%的孩子不愿意和同學交往。我們希望這些孩子能和同齡人一樣接受普通的社會教育,使他們能早日走向社會,融入社會生活,但是因為孩子自身的情緒、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福利院孩子普遍學習成績差,個性強。我們忽略了孩子準備沒準備好的問題。
2.有針對性開展院內不同的特殊教育項目。
對中度和重度殘疾兒童,按照年齡大小,殘疾類型開展了祖母項目、小姐妹項目、特殊教育班和青少年項目,分班組進行教育活動,每個班組大概8-10人不等。在項目里接受教育的孩子,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這個特殊環(huán)境下,兒童群體內部個體的情緒會傳染給周圍的人,從而對同輩群體造成影響。在項目班學習的孩子很多無法駕馭自己的情緒,而是由情緒控制自己,這種情況對兒童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在項目教育中,1-2個老師面對的是幾個兒童,普遍性的教育忽略了個體的成長。
3.通過家庭寄養(yǎng)的方式開展家庭教育。
為了讓孤殘兒童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感受家庭的溫暖,2000年10月,成都市兒童福利院開始推行一種全新的照料模式――家庭寄養(yǎng)。寄養(yǎng)家長都具有一定的育兒經驗,有一顆無私奉獻的愛心,她們的工作也得到了家人和親戚朋友的大力支持,但是她們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對于現(xiàn)代的育兒知識,尤其是對有特殊需要的孤殘兒童的教育、康復訓練方面的知識欠缺, 不能很好的根據這些孤殘孩子的特點提供適合其殘疾類型的特殊教育和康復訓練。
(二)影響孤殘兒童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1.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制約。
我們現(xiàn)在所進行的特殊教育大都是集體教學,這對孩子的五大領域的發(fā)展非常有用,但由于殘疾類型和個性的不同,需求也不同,如果一直采用一種教學模式,可能無法兼顧孩子的不同能力和教育需求。
2.早期教育的缺失。
兒童福利院內的孩子因為從小在集體環(huán)境下長大,沒有固定的照顧者,大部分孩子缺少早期的教育和生活模仿,從而形成了一個教育發(fā)展的斷層期,這將嚴重影響他們今后對他人的信賴感和自我信任,會造成今后教育的適應性困難。
3.社會環(huán)境和自身因素的影響。
社會在給于這些孩子關心、愛護的同時,卻往往會帶有同情和施舍的元素,社會對“孤兒”的刻板印象,讓他們更愿意樹立一道屏障,拒絕和外界的交流,這對他們進行系列的教育非常不利。而且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是身體帶有殘疾,身體的殘疾甚至影響到他們智力的發(fā)展,他們會覺得處處不如別人,多了一份自卑,從而阻礙了他們與別人的正常交往,也會造成教育效果的不明顯。
二、社會工作介入后孤殘兒童教育概況及成效
在進行特殊教育中,對每個孩子進行個別化教育。通過教學前仔細的評估,教師不僅全面的了解孩子的能力需求,同時需要了解他們的情緒、性格、偏好等,更加注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性。為需要服務的兒童量身設計各自的教育方案。重點培養(yǎng)每個孩子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一個主題活動中,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獨特的特別化教育目標及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個案工作的模式,對每個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努力使教育目標最貼近孩子的能力需求及興趣愛好,讓每個孩子發(fā)揮他最大的潛能。同時盡量激發(fā)孩子的主動性,使孩子在教育的過程中逐漸修正對自我的非正確認知,修正非理性信念,從而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使教育效果非常明顯。
例如:貝貝是一名性格內向的雙下肢缺失的殘疾孩子,因為下肢佩戴義肢而導致步行時姿勢異常。為此孩子非常自卑,對他人的看法非常敏感,又因為性格內向而不善于表達,不愿與同學交流玩耍。教師通過了解評估,為貝貝設計了促進溝通,增強自信的教學計劃。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社會工作的技巧,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與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在課堂中及時發(fā)現(xiàn)和鼓勵孩子的優(yōu)點,不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尊重孩子的想法,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身體的缺陷并不影響自己的社會參與和交往等。
通過1年的個別化教育教學的實踐,貝貝不但溝通和交流的意愿明顯提高了,還逐步建立起了對武術的興趣愛好,目前已經能代表班級參加武術比賽,對自身的缺陷有了正確的認識。
兒童學習數學不同于成人,要想創(chuàng)造孩子喜歡的課堂,就要諳熟兒童心理,了解兒童需求,把握兒童認知規(guī)律,形成良好的兒童數學教育觀。“兒童教育心理學”可以幫助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識的了解兒童獨特的心理世界,進而正確地處理教學中的各種矛盾和突發(fā)事件,保護兒童幼稚的心靈;“兒童教育心理學”還能幫助教育者認識學習的內在過程、特點和規(guī)律,探索影響兒童學習的內部因素、外部影響,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形成有利于兒童發(fā)展的先進的教學特色。
二、挖掘教材趣味因素
在現(xiàn)行教材中,有的內容本身就充滿童趣,易于孩子學習。有的內容則需要教師不斷挖掘教材中隱含的趣味因素,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數學內容變得生動、具體、有趣。
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手段
有的課規(guī)律性比較強,可以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讓學生進行探究;復習課要給足空間讓學生自主建構;課堂上對模糊的問題采取爭辯的方式......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方式中感受到數學有趣。
關鍵詞:孩子 成長 正確認識 教育游戲
在現(xiàn)代生活中,電腦已成為了每個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影響到人們生活的各方面,甚至孩子的成長。特別是家庭與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引發(fā)家長潛意識的運用電腦軟件學習一些知識,幫助孩子啟發(fā)智力與情感發(fā)展。同時又擔心孩子在運用電腦軟件學習中,染上不良的毛病。
那么在兒童教育活動中能不能使用教育游戲?應該如何使用教育游戲幫助孩子發(fā)展?……作為一名教師,同時也是一位年輕的家長,我深感困惑。為此,筆者進行了調查與研究,與各位家長和師者共勉。
一、教育游戲的發(fā)展緣起
眾所周知:孩子的個性心理特征表現(xiàn)在能力、性格、氣質上的差異。孩子個性的形成主要與以下四種因素有關:先天的氣質、生理特征、孩子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周圍人對孩子的教育。而孩子氣質、性格、能力、興趣等個性心理特征的不同,要求家長或者教育者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如果忽視孩子某一方面所具有的能力、氣質,粗暴的強制他們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會適得其反。
早在20 世紀 80 年代,國外就開始將計算機引入幼兒教育。從那時起,有關計算機的使用與幼兒發(fā)展關系的問題就引起了國外學者廣泛的爭論并開展了諸多相關研究。時至今日,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在幼兒成長中運用計算機及教育游戲軟件幫助孩子學知、認知、發(fā)展成為了社會與教育發(fā)展的趨勢。
二、兒童的身心特征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本質是其個體通過某種個體行為對客體的適應與認知,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一個孩子所取得的成功不是由家長或教師傳授的,而是孩子主動發(fā)現(xiàn)、嘗試的結果。皮亞杰活動理論強調“自發(fā)主動”,而我們農村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環(huán)境,給孩子創(chuàng)設自發(fā)環(huán)境與程度較低,孩子無法主動發(fā)展。
三、教育游戲的特點
筆者在與孩子生活的點滴中觀察到孩子在運用電腦時的專注神情,深切的感觸到電腦游戲軟件對孩子的影響,把教育游戲引用到生活與學習中,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也可以對孩子的身心帶來積極影響。其教育游戲具有以下特點:
1.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戲設計者必須考慮的首要因素。例如:《悟空識字》, 特別為學齡前的孩子早期閱讀和識字準備的兒童識字游戲。為了做到快樂學習,達到快速記憶的學習目的,整個識字游戲使用科學的多元識字法,并以兒童熟悉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為背景,讓孩子在Flash識字游戲的過程中完成學習過程,所以幼兒對這款游戲非常喜歡。
2. 自主性
瑞士心理學學家皮亞杰認為孩子在自由的探索發(fā)現(xiàn)的生活過程中是孩子不斷嘗試錯誤,學習生活技巧與知識的過程,正確的運用一些教育游戲可以更好的發(fā)展孩子的自主性。因為幼兒在游戲體驗與實操中自己控制學習過程,可以在教育游戲過程中自由的探索和交流,不斷地獲得感受和體驗。為此,孩子不知不覺地熟悉了字與物的關系,開始認識并學習如何閱讀,并且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像編故事,較好的體現(xiàn)了游戲的自主性。
3. 交互性
交互性是每款游戲的基本特點。好的教育游戲可以與孩子產生良好互動,可以讓孩子主動參與到游戲環(huán)境中去,而不是一味的接受,這體現(xiàn)了教育游戲根本特點與價值,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四、辯證認識兒童教育游戲軟件
1、正確認識教育游戲
美國NAEYC 關于高質量幼兒教育機構的評價報告明確指出:計算機輔屬的一些教育類活動,與學校組織的海量閱讀活動、組織建構活動、藝體類等活動一樣,可以成為孩子成長發(fā)展過程中一種有教育意義、有價值的活動,同時,我們也應該辯證的認識電計算機游戲軟件絕不能替代人們成長中積累的那些優(yōu)秀的歷史活動、材料以及對孩子發(fā)展有直接、深遠的教育意義的活動材料。
當然,我們也應該辯證的認識到教育游戲軟件不是萬能的教育媒介。其中一些不恰當的內容也會給孩子造成一些不良的效應與社會觀點。作為家長和教育者必須認真篩選所用軟件,確保所采用的電腦軟件能夠適宜孩子的不同文化背景、語言環(huán)境。避免電腦教育游戲可能給幼兒帶來的負面影響。
2、正確使用教育游戲
美國NAEYC 關于高質量幼兒教育機構的評價報告中提到:“孩子對電腦的興趣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與小伙伴一起擺弄電腦、玩游戲和上網是他們非常喜歡做的事?!苯處熆梢园央娔X放在教室里,讓孩子在學校的日?;顒又辛私怆娔X、甚至于交流如何使用電腦。教師或者家長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孩子教育類游戲軟件豐富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也可以運用計算機及軟件幫助家長或者教師開拓的新方法及途徑,做好孩子的教育活動。
3、正確篩選教育游戲軟件
一位教師或者家長如果選擇合適的教育類軟件,可以促使孩子成功應用信息技術。我們的孩子,特別是幼兒的早期認知和身心發(fā)展正在構建中,教師或家長要以科學、發(fā)展的視角來評價和選擇教育軟件,正確的認識教育軟件的潛在價值,辯證的認識和了解可能存在的問題,適時地引導孩子發(fā)展的過程和方向。
五、兒童教育游戲優(yōu)勢
關鍵詞:兒童;兒童觀;兒童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135-01
兒童觀是指人們對于兒童的看法和基本觀點。主要涉及兒童的特性、權利與地位,兒童期的意義以及教育和兒童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等問題。我認為,兒童觀問題實質上是一種關于人的觀念問題。在研究什么是兒童、怎樣認識兒童之前,首先我們要明確,兒童是人,一個完整的人。只有在承認兒童是人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真正正確把握兒童的內涵及科學發(fā)展兒童教育。
一、兒童觀的研究
對于“什么是兒童”這個問題來說,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古至今無論國家、社會、家庭、民族、教育家等都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在古代,由于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原始人迫切希望兒童加入成人的行列,兒童經過一些簡單訓練后,便同成人一樣獨立進行狩獵、采集等活動了。成人沒有把兒童作為兒童看待,而是認為成人能學什么, 兒童就能學什么。在那個時期,兒童的成長可以說是非常痛苦的,一旦兒童做錯了事就會受到嚴厲的體罰。
到了十七世紀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兒童生來就是沒有原罪的純真無暇的存在;反對體罰、主張激勵和競爭的教育。洛克是其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了“白板說”,他認為兒童來到人世間時,其精神是一塊“白板”,這是對原罪說兒童觀的根本否定?!鞍装逭f”的兒童觀反映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兒童在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社會思潮中所處的低位,反映了當時人性解放的社會現(xiàn)實。在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中,盧梭發(fā)表了令人矚目的關于兒童和兒童教育的見解,他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對西方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一思想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重新評價兒童, “把兒童看作兒童”,提出了以兒童為本位的兒童觀, 尊重兒童的人格和尊嚴, 尊重兒童所具有的特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于兒童的研究解讀愈來愈加豐富多樣,蒙臺梭利等人認為兒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畢加索、豐子愷等人則認為兒童是“藝術家”、“夢想家”和游戲者,還有詩人華茲華斯等人認為兒童是“成人之師”“成人之父”
從上述學者們對于兒童的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不論是洛克的“白板說”還是盧梭的兒童本位論,還是兒童是什么藝術家等等,他們已經在實質上把兒童當做人來討論,尊重兒童,體現(xiàn)兒童存在的價值。但在今天,隨著經濟快速發(fā)展,人類進入知識型經濟社會,在這個崇拜知識創(chuàng)造財富的社會中愈來愈多的家長在對待兒童的認識上越走越偏,從而沒能采用正確的教育兒童的方式方法,使兒童得不到應有的快樂童年。
結合前人的學術研究以及當代社會的教育現(xiàn)象,加之我個人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對于“什么是兒童”,我有了自己的看法。
二、我的兒童觀
1、兒童是人,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兒童具有生存權,具有人的尊嚴及其他一切基本人權
兒童是人,兒童與成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兒童與成人一樣有生理需要, 也有社會需求; 兒童也有豐富的內心世界, 也有愛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兒童自身具有獨特的生命形態(tài),是作為個體獨立存在于這個世界,從來到世界起就充分享有作為人的生存權和基本人權,具有人的尊嚴,是國家、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一份子,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我們要尊重兒童,以人的方式理解兒童,“對兒童的權力,對他們生存及對他們的保護和發(fā)展給予高度優(yōu)先”。
2、兒童有兒童的文化、兒童的天地
我認為,兒童有其內在的生動的精神生活,有具有形之于外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兒童有兒童的天地;兒童有兒童的想法”。兒童在課堂上學習了新的詞語總喜歡多讀多用,他們往往用自己獨創(chuàng)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在無意中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語言文化。兒童是不同于成人的,有不同于成人的心理世界和行動方式;兒童作為一個團體,它具有不同于成人團體的特點,而這也就意味這兒童有著與成人不一樣的兒童文化、兒童天地。因此,研究兒童文化、了解兒童文化,可以幫助教師乃至于整個成人社會認識兒童的生活,尊重兒童的文化,兒童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可以給成人啟示,成人向兒童學習。
3、兒童是有潛能的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生來具有一種“內在潛力”,兒童既不是一味地接受成人教育的容器,也不是任人塑造的蠟和泥,他們是能動的、有潛能的、活生生的人。兒童具有巨大的潛能, 他們并非只有單純的需求, 他們富有好奇心、創(chuàng)造性, 具有可塑性。他們有著強烈的學習、探索和了解周圍世界的愿望, 他們是在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與經驗, 主動地尋求對這個復雜世界的理解的。
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