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語文課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節(jié)好的初中英語課堂課堂教學設計首先要從學習課程標準、研究教材入手,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并緊扣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用循序漸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步驟,逐步實現(xiàn)預設的教學目標,引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們應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一)制定準確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制定準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工作。教學目標設定恰當與否直接影響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只有確保教學目標的準確、科學、合理,并將其真正落到實處,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1.教學目標要細化、具體
教學目標是期望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達到的程度,是預期的教學效果,是組織、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到課標中涉及的語言基礎知識目標、語言技能目標、情感態(tài)度目標、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課標中描述的英語教學目標不再是單純枯燥地要求學生掌握單詞、背課文,而是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使學生掌握語言的技巧和策略,體驗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因此,教學目標的設立不宜空、大、假。針對某一課時或者某一單元,哪些知識只是做一般了解、哪些需要理解并能運用;在練習聽、說、讀、寫的能力時,哪一項技能是本課的訓練重點、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程度,這些都要在教學目標中有明確的預測。只有細化教學目標,才會使課堂教學更容易操作,更加有效。例如,在進行魯教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8Doyouhaveasoccerball?的教學設計時,筆者確立的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熟練使用have對物品所屬進行提問和回答;學會用Let’s…句型提建議。
(2)能力目標:能夠談論自己喜歡的球類運動,并表述喜歡的原因;能夠談論怎樣和朋友度過美好的時光。
(3)文化目標:了解各種球類運動的規(guī)則以及中西方國家人們對球類運動的不同愛好。
(4)情感目標:通過談論球類運動,倡導人們熱愛運動并以此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在操練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用英語表達的熱情。同時,在每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要有體現(xiàn)該課時教學重點的更具體的教學目標。因此,筆者將該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1)知識目標:熟練掌握soccer,basketball,tennis,ping-pongball等單詞;掌握I/We/They/Youhave…和He/She/It/Tomhas…句型;用Let’s…句型提建議。
(2)能力目標:能夠用Doyouhave…?Doeshe/shehave…?進行提問并能進行肯定和否定回答。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小組合作、互助學習的習慣。這樣,在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引領下,每個課時再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就使教學重點明確突出,更有針對性,教學過程就更加順暢清晰。
2.教學目標要有層次性,指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教師在教學時要遵循學習者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所處年級不同,學習目標和方法也應有所不同。例如,在進行單詞教學時,低年級的教學目標是以音標指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認識的單詞,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而高年級的教學目標則是讓學生學會用詞綴構詞法自學課文中的新詞或由已知詞匯拓展和掌握更多新的單詞。我們常說“因材施教”,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因人而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做到“以人為本”。教學目標要有層次性指的就是預習中的分層、教學過程中的分層和作業(yè)布置的分層等。在布置課前的預習作業(yè)時,要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任務,這樣才能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預設問題的分層教學。有效的問題是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應盡量避免那些“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對不對”之類的問題以及只需學生回答“是、好、行、對”的問題。有些過多、過小、過淺的問題,并不能真正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被問題牽著走,忙于應付回答,根本就無暇思考,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例如,把何時(when)、何人(who)、何地(where)、何事(what)這樣的問題留給基礎較差的學生,而把為什么(why)、怎樣(how)以及類似Whatdoyouthinkof…?等開放性、有深度的問題,留給基礎較好的學生,這樣才能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部調動起來。教師還應研究作業(yè)布置的問題,在布置作業(yè)時也要注意分層。如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能熟練背誦本課的全部單詞、詞組、句型和課文,還要能利用句型造句、做擴展課外閱讀和練習;對于基礎中等的學生,則要求他們掌握本節(jié)課的全部單詞、詞組、句型及課文;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僅要求他們能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單詞、詞組。這樣的作業(yè)布置既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也能避免學生敷衍以及抄襲等不良習慣。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組織教學活動的前提,是順利實施教學設計的基本條件。新課程理念強調從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新課程理念還強調英語教學要從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轉向重視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生學習外語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因此,我們要營造良好師生關系,關注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的發(fā)展。
1.教師在課堂上是組織者、領導者
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這種過程本身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造著學習的情境和氛圍,反過來又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教師則是這個過程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關系和作用與以前相比都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在某種程度上轉變成導演、觀眾,在教學中起引導、指導以及欣賞的作用。教師不能滿足于給學生灌輸和講解教材的現(xiàn)成知識,而是要有效引導學生尋找相關知識并且自主處理和應用已知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學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之中,讓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從而主動而愉快地學習。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在教學中要注意控制情緒和言行,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盡量熱情地鼓勵,避免學生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學生克服了膽怯心理,不怕出錯,學習才能進入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
2.教師在課堂上是引導者、合作者
對于英語學科而言,課堂教學搭建了師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進行心靈溝通和對話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密切關注學生是教師的首要任務。首先,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比如有的學生善于表現(xiàn),顯現(xiàn)出積極、熱情、踴躍的狀態(tài),教師要適時地肯定,讓他們繼續(xù)保持;有的學生則比較內向,顯示出膽小、靦腆、回避的狀態(tài),教師要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教師要發(fā)揮杠桿作用,關注不同學生的狀態(tài),關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在教學過程中,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耐心傾聽學生的聲音,避免視域盲區(qū);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以學生的思維方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要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用智慧的語言激勵學生。以筆者參加的一次省優(yōu)質課評選為例,課前筆者在與學生簡單打過招呼之后,就把時間留給學生使其能安靜地閱讀文本,預習新授課的內容。由于有了有目的的預習,該閱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得比較順利。在語言輸出環(huán)節(jié),學生進行語言操練的過程中,筆者不時地停留在學生的身邊,認真地參與他們的討論,及時地給予肯定、點撥、鼓勵和幫助……整節(jié)課雖然沒有慷慨激昂的言語和嘩眾取寵的游戲,但是師生關系融洽默契,學習過程自然流暢,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除了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步驟,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更要鼓勵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合作等方式學習和運用英語,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語言錯誤,教師要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選擇恰當?shù)臅r機和靈活的方法,妥善處理語言實踐中出現(xiàn)的錯誤,避免課堂上出現(xiàn)教師在“吶喊”,學生在“彷徨”的局面,使初中英語課堂真實、高效。
(三)設計有效的課堂活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教學的潛力所在,興趣的培養(yǎng)與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jù)英語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這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就能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由“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在教授魯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5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時,筆者沒有直接講解定語從句的用法,而是先與學生談論音樂。在給學生播放了幾種歐美盛行的音樂形式及代表作,如爵士(jazz)、古典音樂(classicalmusic)、鄉(xiāng)村音樂(countrymusic)、搖滾(rock)、說唱(rap)等后,順勢詢問學生聽到不同種類音樂后的感受、他們喜歡的音樂形式以及喜歡的原因,啟發(fā)并引導他們盡量用定語從句進行表達。這樣,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很快就掌握了定語從句的用法。課后作業(yè)也是讓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電影、明星、音樂及歌手,并在下節(jié)課用定語從句的形式展現(xiàn)給大家,以便進一步夯實課上學習的內容。事實證明,用興趣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成為“樂學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無論是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及課后練習方面,都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有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1.導課設計要基于學情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睘榱俗寣W生饒有興趣地走進課堂,水到渠成地進入新課內容的學習,教師往往絞盡腦汁地進行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的教師把導課等同于活躍課堂氣氛,活動內容和形式與學習內容脫節(jié),這直接導致了導課形同虛設,沒有任何的意義。例如,有的教師喜歡在課前做各種游戲,學生興高采烈地“熱身”之后,卻發(fā)現(xiàn)上課要學習的內容與之毫不相干,這就是失敗的導課設計。設計導課時首先不能脫離教材,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托。比如,有位教師在講授魯教版英語九年級Unit8Loudmusicmakesmetense.時,在導課中就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QQ表情符號。這種在學生看來非常流行和時尚的QQ表情符號在課堂中一出現(xiàn),學生就表現(xiàn)得異常興奮和關注,很快理解了表示情緒的英語單詞。在隨后的學習過程中,比較輕松地學習了新知,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2.活動設計要有可操作性
教學過程中的活動設計要有可操作性,教師在活動中要做好活動的監(jiān)督者和指導者。例如聽說課,教師經(jīng)常會設計小組活動,有二人組、四人組等,使學生在小組內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進行語言操練和練習。在這類活動中,教師要明確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任務,并在學生身邊加以指導,盡最大可能地發(fā)揮活動的效能。所以,在設計對話活動時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學生逐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有信心自始至終地參與活動。在設計閱讀后的練習時,既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要考慮整體理解文章和研讀文章細節(jié)的關系,設計一些填空、連線、填表格、判斷正誤等活動。教師所設置的問題不宜太寬泛,要求要明確,指向性要強;要合理、有效,做到貫穿全文,讓學生生成有效的思維導圖,從而理解和把握文章大意。
(四)指導學習策略,積極評價學生
一個教學設計是否成功還取決于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是否給學生滲透了各種學習策略,是否對學生進行了及時、積極、有效的評價。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形成性評價,能激活英語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1.有效指導學習策略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程度和教材內容給學生滲透有效的學習策略?!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以及指導這些行動和步驟的信念。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教育部,2012)。這些學習策略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任何一種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例如,使用英漢字典、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學習和運用語言、認真聽課、積極回答問題、良好的書寫習慣等,都是必須具備的學習策略,尤其是在學生打基礎的起始階段,必須指導他們掌握最基本的學習策略。又如,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圈畫重點句和中心句、聯(lián)系上下文猜詞、利用英語交流、總結和歸納已有知識等,都是必備的學習策略。英語教學不能拘泥于短期教育,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2.及時、積極、有效地評價學生
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教學評價”,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種方法,按照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所引起的學生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對所實施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定??茖W、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既關注知識、能力,又關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評價,能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語言運用能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教師也能及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傳統(tǒng)的評價形式是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各種言語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表揚,如wonderful,good,great,smart,terrific等?!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教育部,2012)。一方面,教師要延續(xù)傳統(tǒng)意義的評價,對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良好表現(xiàn)給予肯定,方式要比以前更多樣和開放,如使用擊掌、微笑、擁抱、獎勵小禮物等方式。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合作精神等都要給予形成性評價,評價方式有調查問卷、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學習小測試等。形成性評價不同于終結性評價,它更能階段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能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教師在備課時設計一些評價方案,不僅能對監(jiān)控教學過程起到促進作用,還能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為學生的持續(xù)進步提供反饋。
二、結語
語文的課堂提問教學如何才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特點,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了解學生的主體需求
了解學生的主體需求,是教師在提問時做到有的放矢、突出學生主體性的關鍵。只有了解了學生的主體需求,才能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首先,提問要有目的。在設計問題前,教師不僅要考慮提什么樣的問題,還要考慮為什么提這樣的問題。針對學生的語文課學習目的以及學生總體特點,提問的目的應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五種能力上。第一,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第二,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第三,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分析、概括、綜合的能力;第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第五,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鑒別能力。
其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還必須要求教師主動尋找與學生相契合的思維切接點。這不僅要視課堂的種種具體情況,如:當時的課堂氣氛、學生學習情緒等而定問題、定方式;還應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層次,并在思維方式和層次上求得一致。這是一個隱性問題,并非能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長期熟悉學生、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的。教師要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從學生的一舉一動中領悟學生的特點和欠缺,找到提問的思維切接點。一旦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切中此點,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學生主動且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再次,對答問時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反應和回答有充分的估計和了解,并事先想好應對的措施。一般來說,在課堂提問中,學生不外乎會出現(xiàn)幾種情形:或一聲不吭;或回答文不對題,答非所問;或回答基本正確,但與預想的答案還有一定的距離。對此,教師都應有相應的心理準備和應對措施。最后,要注意了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一種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是與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密不可分的。要讓學生全體都積極參與、的確是個難題,因為任何一個班級都有相對的優(yōu)生與差生,優(yōu)生與差生之間由于存在著知識水平及能力上的懸殊差異,其對提出的問題的適應性也有較大的差別。作為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發(fā)揮其主體性作用,就應在問題設計上全面兼顧、不可偏廢一方;要因材提問,區(qū)別對待,使各層次,各類型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盡所能、各有所得。
二、加強學生的主體活動
誠然,語文課堂提問教學,問題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但教師的提問的指向目標是學生,加強學生的主體活動顯然是重中之重。
1、要鼓勵學生參與提問,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提問。古人云:“惑之不解,道之不傳”。何為“惑”呢?那便是學生心中的疑問。這些“疑點”有經(jīng)驗的教師是心中基本有數(shù)的,但要做到了如指掌,又是很難的。因此,讓學生有提問的興趣和機會是了解學生疑點的最佳方法,也是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特點的一條途徑。一旦這些疑點解決了,課堂教學任務便圓滿完成了。例如:在教授某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預習時每人提出二個問題,這些問題或是自己不懂的,或是自己有興趣深入了解的。這樣教師便能得到近百個問題,針對這篇課文的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師教學的需要,可以確定一些集中典型的問題在課堂中提出來,進行討論解答。這些問題解決了,這篇課文的疑難也迎刃而解了,同時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2、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
首先,提問后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掌握課堂提問的節(jié)奏和步驟,向全體同學提出問題后,還應作適度的停頓后再指定學生回答,萬不能操之過急。這樣可以使全班同學注意提出的問題;可以使全體同學都在心中擬一個答案,并因每個同學都有可能被問及而不得不作一定的思考;也可以使全班同學都對某一位同學的回答進行評定和補充。有時這種思考是要有一定的階梯的,也就是說,教師提出問題可以有一個中心問題并附帶幾個小問題作為思考的引導和階梯。通過引導,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考能力加強、思考步步深入,積極性得到發(fā)揮。
關鍵詞:導入;技巧;設計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導入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須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這個開端就是導入。
導入,顧名思義就是“引導進入”的意思,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前奏。語文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導入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注意力盡快地進入課堂學習中。所以,導入在語文課堂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深刻地認識到精巧的導入能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有效的導入也能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和高效。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要根據(jù)課型的不同、教學目標的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甚至教學環(huán)境的不同、學習氛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說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要講究技巧性,語文課的導入需要精心設計。我個人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也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以下就結合我發(fā)現(xiàn)的一些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成功案例談談我的感悟。
案例一:現(xiàn)代詩《天上的街市》課堂教學導入
授課前在課堂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問學生,看它像什么?有的說像雞蛋,有的說像太陽……我隨即告訴學生,能夠從一個簡單的圓圈想到這些事物,這種思維過程叫做聯(lián)想。所謂聯(lián)想,就是人們“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到相關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的過程,是從已知到已知。那么誰能在上面添上幾筆,它又能成為什么?經(jīng)過短時間的思考后有的學生畫成了一只小鳥,有的畫成了一張燦爛的笑臉……隨即告訴學生,這種思維的過程叫想象。想象是指人在腦子中憑借記憶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加工,從而產(chǎn)生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也就是人們將過去經(jīng)驗中已形成的一些暫時聯(lián)系進行新的結合,屬于從已知到未知。本節(jié)課的學習就認識聯(lián)想和想象這兩種思維形式,它們在《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中被詩人運用得淋漓盡致。接下來請同學們閉了眼聆聽全詩,看看會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哪些意象。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想象能讓這門藝術錦上添花,有了學生的參與,這門藝術就更加鮮活生動。就這樣通過導入設計的技巧,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問題在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就迎刃而解了,而且還使學生留下印象深刻。課堂教學效果良好。
案例二:《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課堂教學導入
教學開始前精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圖片,利用多媒體的展示來創(chuàng)設情境。這些圖片有魅力風光,也有荒蕪慘景。就此圖片向學生提問:看到這樣的美景你會想到什么?你會用什么樣的詞語來描繪這番景象呢?給學生一分鐘左右的思考時間作出回答。接下來再展示一些枝杈橫斜、荒涼雜蕪、死氣沉沉的圖片。追問學生:看到這樣的美景你又會想到什么?你又會用什么樣的詞語來描繪這種景象呢?通過對比,使學生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理感受。并就此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引導學生:我們新疆曾經(jīng)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羅布泊,就如同前面圖片中一般的美麗,而現(xiàn)在的羅布泊就是后面的這番景象。此時畫面的強烈反差正在沖擊學生的心理,而我順勢導出課題,然后從解讀課題中的“泊”“消逝”“仙湖”等詞語引導學生對課題及內容進行解析,并在對課題的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至此,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對象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則乘勝追擊,回放一遍圖片,將學生回答的內容富有深意地當作解說詞配在相應的圖片中,再次從視覺和情感上去沖擊學生的思想。通過這樣的課堂導入,后續(xù)的教學活動進行得很順利,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也會非常投入,這主要歸功于能夠根據(jù)課型抓住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的結果。
案例三:作文指導教學《尋覓春天的蹤跡》課堂教學導入
對于本課的導入主要有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
1.給自己的祝福
同學們,我們在每一個節(jié)日都曾經(jīng)為別人祝福過,但是你們自己為自己祝福過嗎?今天我們就來為自己送上幾句祝福,選一個季節(jié),在這個特定的季節(jié)里,嘗試為你自己寫一句祝福語,在這個祝福語中最好有你的名字,然后準備展示給大家。
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以關心自己、為自己祝福來激發(fā)興趣,二是要引導出學生對四季的認識,最后著眼點是有關春天的話題。
教師歸納、點評、板書引導出春天這一話題,然后進行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2.春天的寄語
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和渴望的心情。
并對學生的展示互評,使課題導入進一步明確,使本課的寫作目的進一步明朗,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但是有可能學生的寫作興趣沒有被充分地激發(fā),那么教師采用了朗讀自己寫的春天的寄語來進一步地激發(fā)興趣,營造氛圍。教師的寄語如下:
春之色為花/于青色之律動/于綠色之活力/寓意五彩繽紛
春之情為雨/于沙沙之輕柔/于淡淡之恬靜/寓意生機無限/愿你在春天里/每天都快樂
人之悅為心/于天地之韶華/于山川之靈秀/寓晴雪之滋潤
人之情為友/于涓涓之細流/于暖暖之春日/寓情萬紫千紅/愿你的一生中/暖如春天!
通過這樣的課堂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以便更好地完成對“尋覓春天的蹤跡”這一寫作的指導目的。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導入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導入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要講究技巧性,要因時、因材、因主題等多種不同的因素而精心設計,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初中語文 教學設計 問題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的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改革就成了新課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與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實踐的能力,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一、教學設計應由師生雙方共同制定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片面強調知識和技能目標、忽視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個性發(fā)展的做法;要強調語文教學探究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目標,強調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尤其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初中語文教師應針對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每堂課的教育目標,提倡學生參與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的制定,盡量鼓勵學生參與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的設計。這樣將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從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目的性。
二、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語文學科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為了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根本性的變革,保證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的真正落實,新課改首先通過課程結構的調整,為學生活動留有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同時,新課程標準通過改變學習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更有個性。研究表明,人具有與生具來的探究愿望和渴望獲得知識的好奇心、求知欲,具有獲得新體驗的需求和獲得被人認可與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心理需求。而這些需求的滿足,必須有一定的教育環(huán)境和恰當?shù)姆椒?。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切實可行的能主動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學生實行探究性教學。在這里,采取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不僅能使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體會到探究學習的過程,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精心的設計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入手,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并展開探究學習,這不僅使學生獲得有關的語文知識和經(jīng)驗,而且使學生體驗到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的喜悅,并深刻認識到知識就在身邊,符合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育原則。因此,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設計應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使學生真正體會并感受到身邊的語文物質和所發(fā)生的語文變化,感受到語文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的有關知識時,可讓學生觀察自己家中使用了哪些金屬用具,觀察使用的鐵鍋在刷完后的第二天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含有油性的用具用清水不好刷,加上清洗劑就很容易刷洗干凈?從而使學生體會并感受到語文無處不在、學語文對日常生活非常有用,原來自己也可以應用語文知識來解釋甚至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功感、成就感,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因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四、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習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由于受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限制,各地、各學校的辦學條件各不相同,不可能每所學校都擁有豐富的書籍、雜志和實驗設備、網(wǎng)絡等教學資源。但是,各個學校都有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感的人力資源和可供挖掘的社會學習資源。初中語文教師應把適當?shù)臅r間放在為學生選擇并提供大量的本地經(jīng)濟實用、切實可行且富有實效的學習資源上,那就能為學生提供一種新的有實效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處于一種可以自己選擇的最能滿足自己學習需要的課程資源。例如,當學習與水有關的知識時,可以到當?shù)丨h(huán)保部門查閱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有關資料和數(shù)據(jù),以培養(yǎng)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以及學會與人溝通的能力。同時,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有關實驗時,還可以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用品和廢棄物品制成簡易的實驗器材,或者替代實驗用的語文藥品。例如,用雞蛋殼代替碳酸鈣、用鮮花或者紫蘿卜一類的蔬菜等制作酸堿指示劑、利用廢棄的飲料瓶或者藥瓶用做反應器具等。這樣既可以解決實驗器材、藥品的短缺問題,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節(jié)約意識、環(huán)保觀念,一舉多得。
五、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堅持的幾個原則1.堅持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多元化
課堂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是判斷一節(jié)課好壞的主要標準之一。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多種教學目標的落實,讓新課改素質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有所轉變,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加有效。
1.堅持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觀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要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以保證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時間及學習任務的落實,從而把教師教的過程和學生學的過程統(tǒng)一起來。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設計課題教學時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主動體驗、主動感知和主動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初中語文教師應及時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以促使學生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真正落實。
2.堅持教學資源的多元化
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資源、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努力完成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學習內容。尤其應重視語文實驗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等輔助教學手段,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繼續(xù)開展。
參考文獻:
[1]鄧濤.新課程與教師素質發(fā)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關鍵詞】 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課堂提問 設計策略
《英語課程標準》下的英語閱讀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信心策略和習慣。中學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獲取信息,而且是為了培養(yǎng)一種語言技能。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方式只注重講讀練這些機械化環(huán)節(jié),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效率低下。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閱讀教學應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為中心的。而閱讀興趣主要是通過課堂提問來激發(fā)的。正是基于這個目的,新版《Go for it!》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閱讀材料,不僅題材廣泛,而且體裁多樣。這些閱讀材料是訓練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修養(yǎng)的寶貴資源。筆者認為,初中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設計各種類型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生觀察思考的習慣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升華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筆者根據(jù)平時的教學體會,總結出以下幾種閱讀教學課堂提問類型:
1. 觀察預測型提問
觀察預測型提問旨在提高學生的觀察預測能力。同時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時,學生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觀察預測本領,他們的思維往往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tài)。觀察預測型提問主要用于課堂的開始,可以從插圖入手,也可以從文章的標題入手。常用的提問形式有: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What did you notice in the picture?
3)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d
?
4)What can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title?
5)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例如,在教學《Go for it》九年級Unit 8 (Section A 3A)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圖片,然后提出以下問題: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 There is a women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T: What can you know about the women?
S: She is a little frightened and confused.
T: Why does she feel frightened and confused? Do you want to know?
S:Yes.
通過以上問題,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思維被激活了,閱讀的興趣和欲望被激發(fā)起來了。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然后提出一些細節(jié)性問題,讓學生了解文章大意。
2. 細節(jié)查詢型提問
此類提問主要是考查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表層理解能力,考查學生從文本中獲取最基本的信息的能力,為更深層次的理解打下基礎。常用的提問形式有:
1)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2)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3)How did it happen?
4)Who i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例如,在教學《Go for it》九年級Unit 6 (Section B 2b)時,教師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然后提出以下問題:
1)Who invented basketball and how is it played?
2)When was the first basketball game in history played?
3)Why were the Berlin Olympics important for basketball?
4)What are th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groups in America and China?
5)How popular is basketball?
學生通過尋讀迅速從文中獲取了上述問題的答案,對文本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師就可以提出更深層次的主觀性問題。
3. 主觀認識型提問
主觀認識型問題是從文本事實入手,探求對事物的主觀看法或可能采取的行動。此類問題旨在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常用的提問形式有:
1)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
2)Suppose ?
3)If you could , what ?
4)What do you think is true about ?
例如,在教學《Go for it》九年級Unit 7 (Section B 2b)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對青少年是否應該允許訓練他們的業(yè)余愛好的看法。
T: Many teenagers think they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their hobbies as much as they want. 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this idea?
S1: I agree.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everything t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y can help them open their eyes.
S2: I don’t agree. They can get in the way of our schoolwork.
S3: I don’t agree, either. I think it’s a waste of time. We must spend all the time on schoolwork and enter university.
4. 辯題型提問
辯題型提問可以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邏輯思維和想象等多種能力。常見的提問形式有:
1)Should teenagers wear school uniforms or their own clothes?
2)Is it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3)Should the government stop people from killing the sharks?
4)Should young people celebrate Chinese festivals or western festival?
例如,在教學《Go for it》九年級Unit 13 (Section A 3a)后,教師作如下總結:From the text, we know the numbers of some kinds of sharks have fallen by over 90 percent in the last 20 to 30 years. They are endangered. And many animals like sharks are endangered, too. How can we protect these animals?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出以下辯題:
Is it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Side A: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1) Zoos can provide clean and safe places for endangered animals to live. And they can provide food for endangered animals to eat. So they don’t worry about their food every day.
2) Zoos are very important places. They are like living textbooks for young people. They also help to educate the public about caring for them.
Side B: It is not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1) In the zoo, animals can’t run 、jump or hunt. They will become weak day by day. It’s not good for their health.
2) I think there is not a zoo that is suitable for animals to live in. Zoos are terrible places for animals to live. The animals are always kept in tiny cages and can hardly move at all. Animals should live in the wild forests.
通過辯論,學生的思辯能力和英語表達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5反思型提問
反思型提問旨在通過對所學課文的反思,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常用的提問形式有:
1)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
2) What do you learn from ?
3) What lesson has the story taught us?
例如,在教學《Go for it》九年級Unit 2 (Section B 2b)后,教師通過下列問題進行反思:
T: Why did Scrooge have no friends before?
S1: Because he was mean and only thought about himself.
T: What kind of person is he now?
S2: He is kind and generous.
T: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
S3: Helping others makes me happier!
S4: To give is better than to receive.
當然,閱讀教學課堂提問的類型還有很多。比如:探詢型提問、評價型提問等。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的來設計不同類型的問題,用問題去激活學生的語言潛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只有那樣,我們的課堂提問才會更高效。
[1] 陳琳, 王薔, 程曉棠. 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 張厚玲. 課堂提問的誤區(qū)種種[J]. 中小學外語教學, 2006(05).
唐詩五首
【教材分析】
《野望》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的作品。此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xiàn)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首聯(lián)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抒情;頷聯(lián)寫樹寫山,一派安詳寧靜;頸聯(lián)中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進行動態(tài)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lián)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詩言辭自然流暢,風格樸素清新,擺脫了初唐輕靡華艷的詩風,在當時的詩壇上別具一格。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這首詩首聯(lián)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jīng)歷經(jīng)千百年之久;頸聯(lián)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lián)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于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紀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首聯(lián)兩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頷聯(lián)兩句包含多重意蘊,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頸聯(lián)兩句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尾聯(lián)兩句虛寫戰(zhàn)爭已取得勝利,流露出對都護的贊嘆。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chǎn)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chǎn)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律。此詩由寫遠游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后以思念作結。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zhèn)ィ胂蠊妍?,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景象雄渾壯闊,表現(xiàn)了作者少年遠游、倜儻不群的個性及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律。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xiàn),即景寓情,準確生動地表現(xiàn)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準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1.了解詩意,體會情感,背誦詩篇。
2.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特色。
3.明確寫景手法,積累寫景手法的專業(yè)術語。
一、導入新課
唐代是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巔峰時期,名家輩出,佳作迭現(xiàn)。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唐詩中,感受律詩的格律之美。
二、教學新課
野 望
目標導學一:了解常識,疏通文義
1.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朗讀。教師指導:一定要讓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
2.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義。
3.學生說說詩句的含義。
目標導學二:理解詩句,概括內容
1.第一、二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明確:描繪了詩人臨近黃昏時徘徊在東皋之上,四處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處,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畫面。
2.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運用了何種手法?描繪了怎樣一幅景象?
明確:這兩聯(lián)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頷聯(lián)寫作者舉目四望,山、樹一片秋色,在夕陽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頸聯(lián)表現(xiàn)牧歌式的田園氣氛,牧人與獵馬的出現(xiàn),使靜謐的畫面活了起來。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圖,在閑逸的基調中,透露出幾分憂郁和苦悶。
目標導學三:品味分析,體味感情
1.試分析首聯(lián)在全詩中的作用。
明確:第一句的“東皋”點明地點,“薄暮”點明時間,“望”字領起中間兩聯(lián)的寫景。第二句呼應尾聯(lián),表現(xiàn)出哀傷的情感,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2.請從“景”與“情”的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lián)。
明確:詩歌頷聯(lián)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漫山遍野樹葉枯黃,更兼殘陽盡染的蕭瑟衰敗景象,景中寄寓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情懷。
3.詩人在詩中流露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首尾兩聯(lián)抒情言事,中間兩聯(lián)寫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和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人的落寞心緒。
黃鶴樓
目標導學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談談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樓及與之有關的著名詩文。
明確:湖北:黃鶴樓 崔顥 《黃鶴樓》
湖南:岳陽樓 范仲淹 《岳陽樓記》
江西:滕王閣 王勃 《滕王閣序》
目標導學二:朗讀古詩,分析探究
1.讀了這首詩,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明確:生1:我喜歡“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因為這兩句對仗工整,用詞優(yōu)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現(xiàn)了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畫面。
生2:我也喜歡這兩句。“歷歷”“萋萋”兩個疊詞讀起來流暢、舒緩,感覺非常寧靜。
生3:我喜歡“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這兩句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它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2.詩中引用神話傳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苦悶。
3.詩人在最后感嘆道:“煙波江上使人愁?!彼麨楹味??愁什么呢?
明確:詩人由黃鶴樓的名字由來想到傳說中的仙人已乘鶴而去,只留下這座樓和千年不變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漢陽城一帶,草木茂盛蒼翠;繼而想起自己的故鄉(xiāng),不禁發(fā)出懷舊、思鄉(xiāng)的感慨,一股世事蒼茫的愁緒涌上心頭。
4.第五、六句寫看到的繁榮景象,而第七、八兩句卻寫清冷的思鄉(xiāng)之情,運用了什么手法?傳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反襯手法,傳達出詩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對歸宿的向往。
三、板書設計
黃鶴樓愁
使至塞上
目標導學一:了解常識,朗讀詩歌
1.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王維,字摩詰,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不僅是作詩的妙手,而且是繪畫的行家,所以蘇軾盛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睗庥舻脑娗楫嬕馐峭蹙S詩作最大的藝術特色。
寫作背景: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的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zhàn)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這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寫的就是這次出使的情景。
2.教師范讀詩歌,要求學生聽讀,把握節(jié)奏和韻律。
3.全體學生配樂齊讀,并感知詩歌內容。
目標導學二:梳理詩義,概括內容
1.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歌中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畫面。
明確:地上隨處可見飄飛的蓬草,天空偶爾出現(xiàn)一隊北歸的大雁。只見燦黃無垠的大漠上,挺拔著一柱直沖云霄的烽煙,綿長如帶的黃河邊,一輪火紅的落日顯得異常渾圓、壯麗。
2.這是一首律詩,你能簡要概括每一聯(lián)的內容嗎?
明確:首聯(lián)敘事,頷聯(lián)寫景且蘊含感情,頸聯(lián)描繪出一幅經(jīng)典的畫面,尾聯(lián)敘事。
目標導學三:賞析詩句,把握情感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贊嘆為“千古壯觀”的名句,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明確:這兩句詩充分體現(xiàn)了詩中有畫的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首先,它有畫一樣的構圖,從天邊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煙再到地下的河流,從近處的烽煙到遠處的夕陽再到綿延無邊的大漠,空間闊大,層次很豐富。其次,它講究線條,一望無際的大漠上,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線條簡約,物態(tài)畢現(xiàn)。第三,色彩豐富,廣闊無垠的大漠黃沙漫漫,黃昏橘紅色的夕陽收斂了光輝,靜靜地居于天際,輝映著波瀾不驚的閃著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縷白色的烽煙,直上高空,雄渾遼闊的邊塞風光如在眼前。
三、板書設計
使至塞上
渡荊門送別
目標導學一:譯詩,解說內容
請結合文中注解自譯全詩。
提示:我駕輕舟一葉,順流而下,一直遠渡到荊門之外,來到楚地游覽。山巒從我的視野中一點點消失,江水沖下山巒向著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飛下的天鏡;云霞飄飛,如同海市蜃樓一般變幻多姿。還是故鄉(xiāng)的水好啊,它不遠萬里把我送到江漢平原。
目標導學二:評說,深入賞析
1.《渡荊門送別》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lián)交代了什么?
明確:遠渡的地點和此行的目的。
2.頷聯(lián)中的“隨”和“入”字用得好,請說說好在哪里。
明確:一個“隨”字化靜為動(或“以動寫靜”),將群山與平野位置的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xiàn)了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
“入”字形象生動,寫出了氣勢的磅礴,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
3.頸聯(lián)的描寫有何妙處?
明確:這一聯(lián)以水中月明如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海市蜃樓喻云之奇特,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
4.賞析尾聯(lián),并思考:本詩題為《渡荊門送別》,清代詩人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送別’二字可刪”,你有什么看法?
明確:詩的尾聯(lián)的妙處在于:詩人明明有離鄉(xiāng)惜別的情思,而又不直說,反而采用擬人化手法,說“故鄉(xiāng)水”對自己懷有深情,不辭勞苦,從四川一直送他到荊門外,即“萬里送行舟”。采用這種擬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陳述離鄉(xiāng)之情顯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詩味和情趣。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xiāng)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并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沈德潛認為“送別”二字可刪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三、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目標導學一:初讀詩句,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正音正字。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要求讀準節(jié)奏,讀出情感。
3.學生借助注釋和參考資料,疏通詩文大意。
目標導學二:感悟全詩,質疑釋難
1.通過朗讀詩句,你體會到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從哪里看出來的?
明確:早春。從“水面初平”“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亂花”“淺草”看出。
2.詩人是步行還是騎馬觀賞景致?通過哪句詩可以看出?
明確:騎馬。從“淺草才能沒馬蹄”看出。唐時,西湖上騎馬游春的風俗極盛。
3.詩人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做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后說說詩人的游蹤。
明確: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一路行來,到最后湖東的白堤。
4.在所有的景物中,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呢?(品讀末尾兩句)
明確:詩人最愛湖東的白堤,因為這里綠柳成蔭。相比較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使人久久不忍離去,詩人不禁贊嘆道:這才是我最愛去的地方啊……對西湖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可取之處
緊扣文本特點,對五首詩的教學都緊扣住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以讀來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人的情感。
一、語文教學設計要廣泛搜集網(wǎng)絡精華
當今社會已經(jīng)進入了信息化時代,鼠標輕輕一點各種信息噴薄而出,個人教學網(wǎng)站積聚了諸多的教學資源,特別是在教學設計和教學經(jīng)驗方面非常豐富?;ヂ?lián)網(wǎng)時代的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掘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讓“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教學設計的有力幫手。筆者在教學設計中,注重從網(wǎng)絡中搜集相關的資料,特別是如何有效設計教學方案,以及科學組織語文課堂教學等方面的內容,從他人介紹的經(jīng)驗中汲取有價值的信息,尋找能夠與自身教學相結合的內容,從而進一步豐富自身的教學設計。各地教育主管部門的網(wǎng)站,一些重點學校、知名學校的網(wǎng)站以及優(yōu)秀教師的博客,都是可以汲取教學經(jīng)驗的平臺。每一次的瀏覽都要有所收獲,建立專門文件夾將其中的精華積累下來,久而久之,就能夠積淀大量的教學設計經(jīng)驗,自己進行教學設計時隨手拈來,絲毫不費工夫。
二、語文教學設計要充分汲取???/p>
只有博采眾長才能提高自身語文教學設計水平,初中語文教師要養(yǎng)成看書讀報的良好習慣,主動訂閱各種教學研究刊物和重點針對本學科教學研究的專業(yè)雜志。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廣泛研究專業(yè)性較強的語文教學刊物,既要研究語文教學改革的動態(tài),也要研究一線優(yōu)秀教師撰寫的教學論文,以及其中的教學實錄,增強對教育改革方向的掌握能力,善于從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中提煉出有助于教學設計的精髓。筆者堅持定期閱讀教學刊物,對其中的精彩內容進行摘錄,進一步的學習消化和吸收,學以致用提高教學設計水平,特別是在如何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如何營造教學氛圍、如何科學高效運用多媒體手段等方面進行吸收借鑒,改變以往教學設計中的不合理環(huán)節(jié),顯著提高了教學設計的科學程度,為高效教學奠定了基礎。
三、語文教學設計要體現(xiàn)集體備課成果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發(fā)揮集體的力量才會有更多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工作更是如此。各學校都將集體備課當成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載體,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融入到集體備課活動之中,事前做好精心準備,針對研究的課題進行深入分析,表達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要認真聆聽他人的表達內容,特別是對于一些很有新意并具有一定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意見,要進行認真的消化吸收。每一次的集體備課之后,語文教師要認真消化吸收集體備課的成果,將集體研究的一些內容有機穿插到自身的教學設計之中。集體備課會針對某一方面的細節(jié)以及難點進行深入分析,集中全體語文教師的智慧和力量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集體備課的成果是豐碩的,值得每一位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充分借鑒。
四、語文教學設計要重視聽課評課意見
開展語文課教學設計,應當是一個前后連貫、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過程,自身教學設計的科學性程度如何,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檢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為了更好地檢驗自身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經(jīng)常邀請任教同一學科的教師聽課,并在教學結束之后交流反饋意見,對這一節(jié)課教學設計的科學性程度進行評價,著重從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科學性、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教學任務落實的實效性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的評價和分析。執(zhí)教者應當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針對評課提出的改進方向和優(yōu)化內容,進行有效的整改,在下一節(jié)課及下一階段的語文教學設計中拾遺補缺。初中語文教師要保持謙虛的心態(tài),主動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并在教學設計中進行改進,才能夠推動語文教學設計不斷提升。
五、語文教學設計要善于總結積累提煉
一、創(chuàng)新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不強,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這時教師可利用教材中描繪的情節(jié)、場景、畫面,通過提問把學生引入到課文描寫的意境中去,與作者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
1.把握課題,引入情境。初中語文教材中,作品有較大的時空跨度,包含古今中外,許多課程內容并不是學生生活閱歷中的。在新課教學中,怎樣將學生引進語文教材特定的情境之中,縮減學生同教材的時空距離?這就意味著教師應對教材進行深入的鉆研探究,把握文章的寫作環(huán)境,體會文本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閃光點。對作品寫作環(huán)境進行導讀或簡單介紹時,應將作者的人生體驗或作品的感人情境予以生動描述,以便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中。如教學《水滸傳》時,教師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并點評朗讀者,或讓學生觀看相關影片。這樣,學生便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內容。
2.當我們在鑒賞語文作品時,必須發(fā)揮想象,通過文字體驗作品的美感。因此,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應加強情感教學,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把握作者的心境,并與之相契合。如教學《風箏》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親情的含義進行感悟,感受文中深深的手足之情,并學習魯迅知錯必改與嚴于自省的情操和美德。
3.繪聲繪色,優(yōu)化情境。在語文作品中蘊含著各式各樣的情與意。而情境教學正是以情作為紐帶,通過教師的“情”對學生心靈的“情”進行撥動。語文教材里的文章很多是為時而寫,為事而著,不管是敘事寫人還是抒情議論,均蘊涵著作者無限的情思。與影視文學相比,語文教材并沒那么直觀,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點撥,渲染氛圍,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飛翔于知識海洋。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啟發(fā)學生想象,同時應用講述的方式,將教材語言轉為自己的語言,將文章故事情節(jié)展開繪聲繪色的表述,讓學生在情感中感受到語文藝術的熏陶,從而開闊思維,提高文學修養(yǎng)。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加強交往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蘇聯(lián)學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內容的結構問題》一書中正面提出過這個問題。交往能力是社會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交往教育是教育系統(tǒng)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課是“天生”的交往教育課程。人只能在交往中學交往,在運用語言工具的言語活動中學語言,在言語交際活動中獲得言語交往能力,有了言語能力才能獲得人文、科學知識。因此,列德涅夫將語文課歸位于交往教育的核心課程。而語文教育作為一種過程性、開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人們在運用實踐、理解欣賞、交流對話中不斷發(fā)展完善。語文學科自身的特性決定了進行合理的初中語文教學交往的必要性。因此,語文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即運用語言與外界交流的能力,“教給他怎樣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緒等,借助于語言這個載體傳達給對方”。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語文課程集人文性與工具性為一體。其中,工具性即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用與實踐能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并將語文知識的學習應用到其他學科中。這要求教師構建一個輕松、開放的課堂。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xiàn)從課內至課外、從學習至實踐的延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提升他們的人文修養(yǎng)。
三、組織交流探討,領悟語文知識魅力
課堂教學,并不是教師單一傳授知識,更應是師生及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使他們在探究與合作中動手動腦、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把握與運用教材,設計具有價值的問題,指導他們通過實踐體驗學習。設置的問題不但要緊扣課本,具有探究性,還應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而交流方式應多樣化,如師生間、生生間或分組合作或分組辯論等,同時教師應以鼓勵、肯定的評價為主,對學生的進步與努力進行激勵,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微課程設計
在日常的實踐教學活動中,伴隨著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以及教學手段的日漸豐富,基于目前的網(wǎng)絡信息時代大背景下,微課程教學方式已經(jīng)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也得到了大量的普及應用。通過開展微課程教學能夠促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訉W習者,因而,應當倡導以傳統(tǒng)語文教學為基礎,同時應用具有良好互動價值的微課程教學方式來促進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不斷創(chuàng)新,并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一、微課的含義
“微課”這是近些年來在國際教育圈流行的一個詞匯,這是一種教學形式可以應用到絕大多數(shù)的課程教學之中,它是由美國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在線服務經(jīng)理DavidPenrose最先創(chuàng)造,采用了建構主義理論,主要的應用方式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實現(xiàn)網(wǎng)上在線學習,以及手機等移動終端的移動學習方式。微課是通過最大化的壓縮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講解重點的教學知識點,在大約十分鐘的時間內講清楚一個問題。微課不僅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詳盡、精湛的學習資源,同時以其相對短小的視頻長度,通過對于一些零碎時間的利用,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率,對于教師的日常教學也提供了明確目標的作用。
二、初中語文微課程設計
(一)教學流程設計
學校的日常學習,這種情況基本相當于以往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即通過課堂上的師生面對面互動交流教學方式,教師依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通過制作微視頻的方式輔助進行教學工作。
學生的自主學習,這種方式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主要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學習內容。
(二)微課程資源結構設計
在對微課程進行制作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對其進行特色鮮明的命名,從而對學生形成吸引力;其次微課程要求的是內容短小而詳實,因此必須對于教學重點內容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從而引出要探討的內容;雖然微課程時間很短,但是在時間上要求很精簡卻在內容上要求非常詳實,因此對于微課程的主題思路過程的設計也顯得十分重要;最后還要在知識點講解完成之后對于學生要有一定的互動過程,從而引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式的學習過程。
三、初中語文微課程的具體應用
(一)應用微課,理解課文內容
在初中語文課程當中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而學生因為生活經(jīng)驗有限致使其在對于某些課文內容的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而微課程的所具備的具象化,形象性的特點恰好能夠與教材設計缺陷實現(xiàn)互補。
例如在講授《觀潮》一文時,大多學生由于沒有去過錢塘江,甚至都未曾到過海邊因此對于潮水的漲落沒有明確的概念,因此文中所描述的宏偉氣勢也就難以感受的到,而教師若是通過應用微課程視頻則可向學生直觀的展示錢塘江潮的雄偉氣魄,進而再結合以文章當中的描寫如“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來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二)應用微課,解決課文疑惑
在課堂教學之中開展師生互動問題探究活動,可有效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學習難題。應用微課程教學,將課文當中的矛盾因素同學生學習感興趣的方面以及課文深入進行有機的結合,尋找出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并通知密切相連。
例如,在講授《雪》一文時,學生常常會對一些比喻描寫感到困惑,不明白其具體的作用價值何在,對此教師可應用微課來找出相應的比喻描寫,如:“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然后可通過多媒體設備配上小孩子被凍的通紅的手,以及另一幅普通小孩子的手,通過對比學生自然而然的便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文章中所描述的寒意。由此學生也便能夠更加快速的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并在不經(jīng)意間化解了疑惑問題。
(三)應用微課,培養(yǎng)寫作興趣
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同時寫作也促使生活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學生在作文寫作時常常會感到不知從何寫起,所寫出的作文也常常會出現(xiàn)空洞、缺乏真情實感,其本質原因還是由于學生沒有立足于生活實際進行作文寫作。而應用微課教學則恰好能夠借助其直觀性的感受來促使學生將作文寫作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起來。
如在對學生指導“孝親”題材內容的寫作時,可以在學生寫作前向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如《感恩父母感恩教育》、《別讓等待成為遺憾》、《孝親為了明天更好的記憶》等公益廣告。在課程教學的廣度層面,可將對于家的概念適當?shù)难由炫c拓展,例如將我與父母的小家可拓展為我與父母及祖父母的大家庭,并由此可導入《中華有福,孝老是福》,以及針對如何愛家而展開拓展活動,并由此可導入《勤勞人家,福運長久》等相關公益廣告內容。在這樣的較為氛圍中學生的孝親、感恩之心被喚起,學生在寫作之時自然也就有話可說。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合理應用微課教學,可更為有效的激發(fā)其學生的情感體驗,此時學生更加高效的掌握并理解課文語言,促使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體會到所學課文的思想情感,進而推動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持續(xù)提升,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軍.初語課堂微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語文教學之友,2015,(5).
[2]唐軼.利用微課程建構翻轉型課堂初探――“議論文的思路和結構”課例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