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教學總結與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中地理;翻轉課堂;教學理想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概述
翻轉課堂來源于英語術語“Flipped Class Model”,國內稱之為翻轉課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顛倒教室、反轉課堂等。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原本的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傳授知識,學生吸收知識通過課后的作業(yè)、實踐或操作來完成的教學模式。目前國內外針對翻轉視角下高中地理教學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單純針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自從翻轉課堂引入我國以后,我國許多教育界的研究學者也陸續(xù)展開了對這種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據我國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點,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能夠適應我國教育改革的要求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在我國大面積大規(guī)模的展開,只有部分教育實驗基地展開了翻轉課堂模式的實驗研究,比如山東省昌樂一中。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地理教學評價體系
目前,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顛倒傳統的教學流程――教師在上課之前為學生提供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源學習教學內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學任務,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通過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另外一種是將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和學生消化吸收知識的過程顛倒――學生提前通過觀看和學習老師提供的教學視頻和資料,在課堂上面老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相互協作,完成問題答疑。
由于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故而翻轉課堂的學習評價也不再類似傳統的教學評價只側重于定量評價,而是立足于更寬廣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更關注教學模式對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的評價。目前,教學研究者大致將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評價內容分成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老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教學的效果以及課堂之后的總結反思等。當然,同傳統教學評價相同的是評價的主體和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地理教學評價主體包括參與的個人、學生家長、學生同學和授課教師。評價等級的設定根據教學模式的特點以及學生在該教育模式下的表現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等級:A級、B級、C級。評價方式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使評價趨于科學化。
三、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評價策略
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區(qū)別。翻轉課堂教學一改傳統的教學模式,它側重于學生的課前階段的自主學習,課堂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機制,課后階段教師和學生對學習進行總結和反思,對知識體系進行梳理。
1.教學的課前階段
在翻轉課堂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中,教學的課前階段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結合地理課程的具體知識和教學任務體系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學習參考資料,當然學生也是這個評價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學生需要自主地將老師提供的資料結合所要學習的知識提前預習,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讓教學在地理課堂上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更強。
2.教學的課堂階段
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對課堂的要求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和老師進行探討和交流,老師則需要把握課堂的節(jié)奏,既要解決學生的疑難雜癥,又要安排好教學的進度安排,保證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達到預期的效果。
3.教學的課后階段
教學的課后階段也是翻轉課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需要老師、學生、同學以及家長的共同配合。這一階段不僅需要教師布置相應的作業(yè)和實踐練習來檢測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同時還需要他們對前面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做出評價和反思。這個時候的評價和反思就是對前面工作的總結,對后期工作的建議和展望,也是翻轉課堂視角下高中地理教學評價的意義所在,所以需要評價體系的各個主體認真地完成。
四、結束語
我國對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評價策略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本文通過概述翻轉課堂視角下的教學模式理論及現狀,分析了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地理教學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評價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大規(guī)模地普及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還需要時間,也需要在更多的實踐和實驗中去檢驗和突破各種障礙,并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志軍.翻轉課堂視角下的吳地文化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江南大學,2014.
2.方慧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3.董滿超,栗潔玲,黃莉敏.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初探――以人教版“必修1”中“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23:6-10.
一、地理校本研究的內容
1.校本地理課程開發(fā)研究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使得校本地理課程開發(fā)成為地理校本研究的重要內容。校本地理課程可開發(fā)的領域廣,實用性強,地理教師大有作為。在校本地理課程開發(fā)研究中可以作的研究有課程的設置,課程的性質、宗旨,課程的目標、內容與要求。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等。
2.校本地理教材研究
在完成了校本地理課程的開發(fā)以后,往往需要選用或編寫相應的校本地理教材,因此,校本地理教材就成為了地理校本研究的重要內容。校本地理教材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選用的校本地理教材的評價,如教材的特色,教材的缺點與不足等;二是選用的校本地理教材的分析與運用,如教材的知識結構分析、能力結構分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分析、重難點分析、表述結構分析,運用教材的基本策略,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等;三是校本地理教材的編寫,如教材內容的選擇、內容的組織、內容的表述等。
3.地理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地理教學模式有多種多樣,但任何一種地理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的,都有其特定功能和適用范圍,因此,地理教師必須探索符合學校實際,具有校本性的地理教學模式。地理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既可以是創(chuàng)設,即先提出理論假設,設計實施方案,再經過地理教學實踐的檢驗、修正和完善而形成;或者先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摸索,再通過總結經驗、提煉和論證,概括升華形成。也可以是改造,即對現有的地理教學模式通過吸收、消化、融合、加工而形成。在創(chuàng)設和改造地理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學校實際條件(包括地域條件、教學設備條件、教學水平、教學環(huán)境等)、學生特點和地理教師自身特點。
4.地理課堂教學效能研究
“聚焦課堂的有效教學”、“關注課堂的有效教學”是當前課程改革的熱點之一,也是前沿問題。地理課堂教學是地理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沒有課堂行為的變革,就沒有素質教育的落實,就沒有新課程的真正實現。地理課堂有效教學關系到課程改革的成敗。地理校本研究必須關注新課程背景下地理課堂教學的效能。地理課堂教學效能研究可以圍繞以下一些問題展開研究: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調查研究、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目標有效設計研究、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內容有效設計研究、地理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地理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地理新課程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地理新課程課堂討論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課程課堂自學輔導教學的有效I生研究、地理新課程課堂發(fā)現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課程課堂活動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課程課堂案例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課程課堂問題解決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課程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課程課堂探究學習的有效性研究、地理課堂有效教學與低效教學的課堂行為差異研究等。
二、地理校本研究的基本方法
1.教學反思
地理教學反思是地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及行為的依據,通過回顧、論斷、自我監(jiān)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其教學效能的過程。它具有批判性、自我性、實踐性和研究性等特點。
地理教學反思主要是對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地理課堂教學過程、地理課后練習和地理教學關系等進行反思。地理教學反思的方法主要有微格教學、撰寫教學日記、同事交流、學生評教反饋、觀摩教學、閱讀理論文獻等。
2.教學敘事
地理教學敘事是指地理教師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學事件和發(fā)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學的理解感悟。它具有真實性、人物性、情節(jié)性、可讀性和感悟性等特點。
地理教學敘事的構成要素是事件與主題。事件是地理教學敘事的核心。通過“事件”的敘述,使教師在過去的教學活動中所經歷的事件得以再現,使那些曾經在教師記憶中被遮蔽的印象得以敞亮,使個體的教學經驗得以與他人共享,使教學事件成為教學活動中最有價值的存在。主題是事件的焦點,是概念的內涵,是教學故事的意義邏輯,是敘述文本的意義所在。它通過某種內在結構呈現出來,為敘述展示了價值存在。
地理教師在撰寫地理教學敘事的過程中,一是要注意通過觀察、訪談和問卷,多方面搜集資料,需要搜集的資料,除了教師的觀察和訪談記錄、調查問卷外,還包括學生的周記、各種活動的圖片、相關的文件等。二是要用一個明確的主題將選用的材料連貫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三是在敘述過程中要注意對事件細節(jié)的關注和描述。四是要注意對事件的分析和闡釋。
3.課例研究
地理教學課例是指在對一堂地理課進行實錄的基礎上對這節(jié)課進行的闡釋。它不等同于地理教學案例,課例強調的是對上課事實進行詳細的描述加上簡要的反思,而案例強調和注重對課例的后續(xù)加工。
地理教學課例的基本結構為教學實錄加教學反思。其中,教學實錄既可以是一節(jié)課的全過程,也可以截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學片段;教學反恩既可以就教學中發(fā)現的某一問題進行專題反思,也可以對教學的總體進程進行整體反思。
地理教師在運用地理教學課例進行研究時,一要注意選擇的課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確實會給自己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能從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智慧。二要注意較為詳盡地介紹自己的教學設計,要把新課程的相關理念轉變?yōu)榫唧w的教學方案,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三要注意運用錄音、錄像、委托他人現場記錄等多種不同手段全面收集課堂上的各種信息。只有充分占有這些信息,才能為自己的提煉概括、選擇教學片段等打下基礎。四要注意對照教學設計意圖反思課堂上的實際行為,分析教學實際進程與教學設計的差距,把課堂上存在的某個問題或某些問題作為深入思考的對象。
4.案例研究
地理教學案例是對包含有解決某些疑難問題,某些原理、方法、策略運用的地理教學情境故事的描述。它具有真實性、故事性、啟發(fā)性和研究性等特點。
地理教學案例一般由標題、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與啟示幾部分構成。地理教學案例開發(fā)與撰寫的一般步驟有如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1)搜集案例素材
案例素材的搜集是案例編制的首要環(huán)節(jié)。為了使地理課堂教學案例具有真實性、典型性,應通過課堂實錄和
訪談等途徑盡可能全面地去觀察、了解、發(fā)現課堂內外的各種信息,并及時捕捉。在案例素材的采集中,需要合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并與案例當事人建立較為親密和融洽的合作關系。
(2)確定案例主題
案例主題是案例的靈魂和核心,在案例的撰寫中,主題的確定尤為重要。要對搜集到的眾多素材進行取舍、整理和分析,尋找和提煉出案例主題。在選擇和確定主題時,應當遵循以下幾條原則:案例主題應當是事件發(fā)生中最突出、最鮮明的內容;案例主題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引起讀者共鳴、給讀者帶來啟示;案例中的矛盾沖突要明顯、精彩;案例主題要體現一定的教學理念,具有教育學意義;案例主題要富有時代性、體現改革精神。地理教師可從新課程理念、新教學觀念、新教學原理的運用,新教學方法的使用,新教學關系的處理,新學習方法與過程的設計,心理規(guī)律、學習規(guī)律的運用或發(fā)現、了解學生的途徑與方法等方面來確立主題。
(3)介紹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是為了向讀者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有關情況,如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fā)生是否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或條件。地理教學案例背景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首先,描寫教師遇到的難題。其次,提供一些基本情況,如學校類型、學生隋況、教師情況等。第三,具體、明確地敘述對教師的教學或學生學習產生重要作用的學生的文化、社會背景等;第四,介紹分析教學內容,對本節(jié)課包括的知壩點及知識點在教材中的承接性和延續(xù)性進行分析;對教學目標清晰準確地描述和分析;介紹教學設計思路及其依據,教學流程,教學方法等。
(4)描述案例事件
案例事件是案例中對事例的描述,它必須是師生共同經歷過的一段過程,應具有典型性、真實性、故事性。撰寫地理教學案例事件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適當取舍,凸顯主題。在撰寫案例事件時。要根據主題和問題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與案例主題和問題有關的環(huán)境、氛圍、人物語言、行為和內心活動要著重寫,盡量精簡那些與主題或問題關系不大的內容。二是要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心理活動包括教師的心理活動和學生的心理活動。要特別注意寫好教學時教師與學生相互作用的過程,因為這一過程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想法、感受。此外,還要注意情景的完整性和敘述的客觀陛。
(5)撰寫案例分析與啟示
案例分析是作者對案例多角度的解讀??梢詮囊粋€當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從一個旁觀教師的角度進行分析。在撰寫地理教學案例分析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體現先進教育思想、分析務必實事求是、論述需要突出重點、觀點要有充分依據、分析要獨到深入。
案例啟示比案例分析更具有綜合性和概括性,是通過對案例事件進行分析后,教師受到的啟發(fā),感到應吸取哪些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是有感而發(fā),是為了找出共性的東西,引起人們的共鳴,給人以啟迪。
5.行動研究
地理行動研究是指由地理教師獨立或與專業(yè)研究者共同合作,針對地理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出改進計劃,通過在實踐中實施、檢驗、修正而獲得研究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它主要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教師是反思的實踐者,是反思的專業(yè)人員。地理行動研究有著區(qū)別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一些特點: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行動質量為首要目標;以研究過程與行動過程的結合為主要表現形式;以邊行動邊調整為基本存在形式;以地理教師對自己從事的實際工作進行持續(xù)反思為基本手段;以地理教師與專業(yè)研究者的合作研究為理想境界。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 初中地理教學 教學研究
一、發(fā)揮新課程改革對地理教學的促進作用
新課程改革對初中地理教學實踐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推動教師對教學有效性作進一步反思。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實現知識目標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思維發(fā)展過程,逐步改變學生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地理教學改革向科技化和人文化邁進的必然選擇。利用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有利于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地理現象不可能在傳統教學中再現,由于條件限制,有些地理教學案例不可能由學生自己動手,因此借助計算機多媒體強大的模擬功能、動畫功能,能解決許多難以表現或操作的地理教學問題。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利用計算機為學生進行形象生動的演示,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識記能力。正因為有了正確的依據、原則的指導,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通過動態(tài)的形象、優(yōu)美的畫面、動聽的聲音、婉轉的歌唱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等學生迅速集中的注意力,其中融合了濃濃的文化情結,煥發(fā)了學生對美好地理風貌的向往,增強了地理知識的趣味性,用形象生動的視聽畫面再現了地理中相關的文化情境,有利于地理知識的藝術性傳播。教師運用多媒體與地理教學相融合相統一的完美結合體強化教學效果,通過計算機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色彩鮮艷的地理情境,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樣便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成功識記。實施教學時,教師隨時可以切換到教學所需的界面,調出有用信息,傳統教學中教師只好點著圖片對學生們講說,其生動程度和實踐效果是過去無法企及的。在地理教學中,有些重點和難點往往很難被學生理解和記憶,應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的演示,比較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達到很好的識記效果。充分利用計算機教學手段就成為地理教師輔助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實踐證明,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而且有效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在地理教學中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學需要借助許多條件,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多角度、多方向、多層次、多方式、多順序、多途徑地提示認知對象,進行思維訓練。計算機輔助教學恰好能夠提供這種條件,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計算機的優(yōu)勢,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發(fā)揮。地理教師應利用計算機與生活、計算機與社會、計算機與環(huán)境和趣味活動等有利條件,它具有多變換的優(yōu)勢,不僅可以擴展認知領域,提示教材內在的邏輯關系,還可以以多種形式講解、提問、設疑,啟發(fā)學生勤于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地理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是一項集科學性、系統性、長期性、連續(xù)性和艱巨性于一體的教育任務,創(chuàng)新意識存在本末、輕重、緩急之分,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把總結與反思當做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出發(fā)點,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教學內容。深刻分析當前有利于地理教學發(fā)展的綜合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創(chuàng)新教育與教學實踐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弄清問題的根本原因,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才能真正培養(yǎng)未來參與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素質。
二、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教學與傳統地理教學的結合問題
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通過地理教學設計,合理地選擇和應用教學媒體,同時要繼承傳統教學中的有效成分,使兩者結合起來,共同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達到優(yōu)化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地理教學,營造與教學內容相適宜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素質教育與地理教學融合的交匯點。運用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能以其靈活、生動、形象的圖形和動畫表現形式及強大模擬功能使地理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化靜為動,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和形象化,這樣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教學重點和難點,激發(fā)學習興趣,有效鞏固地理教學效果,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實踐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通過人機交互、信息共享,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同時要處理好媒體演示教學與傳統地理教學的關系,因為多媒體模擬教學盡可能讓學生感到實驗事實的真實性,它應該在很大程度促進地理教學的優(yōu)化發(fā)展,但不能完全取代地理教學本身。利用多媒體能夠營造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在以班級授課形式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三、結合生活實踐強化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 地理教師授課質量評價
在日常地理教學中,人們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常常通過對學生地理學業(yè)成績的測驗來進行。這種間接的評價方法,雖然對調整和改進課堂教學工作有一定參考價值,但畢竟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主要是由此得到的教學反饋信息并沒有直接揭示出影響教師授課質量的原因。
由于地理教師授課質量評價是以教學過程是否遵循地理課堂教學規(guī)律為前提的,因此地理教師授課質量評價可以促進地理教學科研工作。與此同時,體現現代教學理論的新思想、新觀念將不斷滲透到地理課堂教學中去,進而引起傳統地理教學觀念和現代教學觀念的沖突。為尋求解決這種沖突的途徑和方法,勢必會激發(fā)地理教師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究現代教學理論,使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組織。聽課、評課是基層學校經常組織開展的一種常規(guī)校本教研活動,尤其是評課,對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課堂教師授課質量評價不僅有助于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有助于地理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完善。
二 授課質量的自我反思
地理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成為一個研究者,即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主動分析教學效果與原設想間的關系,分析自己教學的優(yōu)劣長短,不斷總結、積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思、所感。對授課質量的自我反思是教師必備、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自我反思是教師授課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評價學生中進行自我反思。
1.在自我評價中反思
地理教師授課質量評價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評優(yōu)評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進的計劃,促進教師自身的提高。自評是促進教師反思能力發(fā)展的最佳途徑。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對成功之處的反思。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或是新的教育理念的具體實踐,或是某一教學方法上的借鑒與改革,或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默契與激發(fā)的靈感和火花,或是課堂教學中意外事件的巧妙應對等。無論是哪一方面的收獲,如果能對其進行持之以恒的反思,并把它們歸類、整理,總結出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同時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必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第二,對不足之處的反思。十全十美的課,幾乎不存在,即使教師備課十分縝密,慎之又慎,也難免留下遺憾。有的是因為對教學中偶發(fā)事件處理不當,有的是因為對學生學習理解能力估計不足,有的是因為對某個問題的闡述似是而非、有失偏頗等。對不足之處的反思,既是教師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客觀需要。只有敢于正視自己的不足,對其進行回顧、梳理,進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引以為戒,才能不斷走向成功。
2.在他人評價中反思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痹诔浞职l(fā)揮教師自我評價的主體作用時,還應充分重視學生、同事評價的作用,因為他們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教育教學活動,能從不同側面發(fā)現教師自我評價難以認識到的問題,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可產生積極影響。
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及師生交往有直接的感受和判斷,教師應高度重視并及時聽取他們的評價和建議,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轉變某些不恰當的教學行為。例如,當課后學生說某個知識要點不好理解時,教師就應反思是否考慮到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在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過程中,是否進行了正確引導等。沿著這個思路反思,有助于教師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也為以后在教學中處理類似問題提供了參考。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師的自我提升,而且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教師要想更快地提升自己,尋求同伴的幫助必不可少。由于與同伴教師在教學目標、方法和過程以及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因而對于教學就有更深刻的共鳴和更準確的理解。
3.在評價學生中反思
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學習行為的分析,學習結果的反思,有利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全面判斷,分析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地理學科內容豐富,知識面廣,同時地理教學課時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解決學生的困惑和疑問,激發(fā)不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而地理教學博客可以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通過文字、視頻、圖片等多角度全方面地展示地理知識,教師可以結合地理授課內容建立各種學習板塊和主題探究,針對性地學習和探討。同時,學生也可以在相關板塊中自由發(fā)表相關見解,展示自己的地理知識,通過互動,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生共同交流,彌補課堂不足
地理學科在高考中所占分數比重低,被認為是小學科,在平時教學中師生交流討論時間少,學習效果不顯著,所以師生可以借助博客這個平臺,擺脫時空限制,師生和生生之間以開放自由個性的身份進行平等交流和探討,教師還可以利用博客課外任務。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學習,從而改進課堂教學之不足。
同時,教師通過撰寫博客日志自己的教學感悟,反思自己的教學不足,還可以同時與地理相關的課題進展和新聞,轉載與地理相關的網絡資源視頻和圖片文字等,主體不限制,形式多種多樣,發(fā)揮博客的教育研究作用,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
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因高中地理知識涵蓋面廣、知識點散,教師可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教學博客。例如,設置“世界區(qū)域地理”和“中國區(qū)域地理”博客,在相關博客中通過視頻、文字、音樂、圖片等對區(qū)域知識進行匯總集合,理清教學思路,分類學習。同時在傳授地理相關知識的同時,還可各個地理區(qū)域的奇人異事、美圖展示等興趣板塊,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娛樂中掌握地理知識和難點。
教師還可設置不同的板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知識能力進行選擇性學習。通過博客的超鏈接,教師可以鏈接一些經典的地理教育網站和旅游網站,使學生獲取更多教育理念、課件、試題等教育資源,拓展其知識面,了解地理學科最新動態(tài),增加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例如,我通過設置“攝影美圖”一欄,展示學生在平時生活或者旅游過程中的攝影美圖,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學生通過博客平臺可以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選擇學習內容,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合作。博客教學解決了課堂教學中統一模塊化的教學模式,最大程度地實現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培養(yǎng)自主探究性學習
【關鍵詞】 地理課堂教學 有效性 策略
地理課堂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的主陣地,但是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困惑:為什么教師和學生都花了那么多時間,而效果卻不好?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人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總結出了以下幾點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 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是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興趣能使整個認識過程的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學生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象力更加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得到加強,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這門學科的濃厚的興趣。為達到此目的,在教學中,可選擇適當的地理詩歌、地理散文、地理故事、地理謎語、時事地理等進行教學,如學習“地形對氣溫的影響”時,設問為何會有“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憂慮,“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景象?學習“天氣系統”時,提出為什么會出現“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通過這些教學資源,學生增強了學習地理的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
2 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是實現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地理略圖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點,又能培養(yǎng)學生直接學會畫地圖的基本技能。例如在進行“大氣環(huán)流”的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先在屏幕上顯示地球,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屏幕前。然后閃動0°線(赤道)、30°緯線、0°緯線以及南北極點,進而分步驟顯示單圈環(huán)流、低緯環(huán)流圈、中緯環(huán)流圈、高緯環(huán)流圈的形成。這樣使大氣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清晰、動態(tài)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加深學生對大氣環(huán)流形成的認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 結合身邊現象進行教學,是實現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動力
在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個人經驗與生活環(huán)境,更充分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地理課程理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地理興趣。比如在學習“大氣的保溫作用”時,可以提出問題:“人造煙霧防止農作物凍害的地理原理是什么?”學習“大氣對太陽的削弱作用”時,可以提出“為什么交通警示燈呈紅色,汽車尾部呈紅燈?”還有根據冬夏季的作息時間表來體驗“隨季節(jié)的不同,各地晝夜長短也不同”,“太陽光照進教室距離的遠近”說明太陽高度角的大小隨季節(jié)變化的地理現象等。對于這樣的教材資源,學生感到既親切又熟悉,可以真正體會到地理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之中,從而樂于接納,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 了解學情,分層要求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關鍵
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關鍵是看學生在課堂中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乃至有效地消化知識和運用知識。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在吃透、研究教學內容的同時,了解學生的經驗儲備,能力水平,兼顧學生的可接受程度,掌握學生學習地理問題的支撐點,尋找學生學習地理問題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鏈”或“知識網”。教師在分析教材內容、知識邏輯的同時,在教學設計上更需要分析學生群體、個體的特點,采取分層要求的策略。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個別談話、開座談會、填表統計、課堂提問、作業(yè)練習、單元測驗等等形式。
5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是實現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教師要轉變觀念,改變重教輕學,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積極構建以學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為基礎的教學過程,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探究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例如,高中地理“地質災害――地震”的課堂教學,可以有多種設計和教學行為方式。一種是按照教材文字編排,講解地震的成因和類型,用事例法或多媒體展示地震災害的破壞程度。講述教材中的防災措施,教師采用的是以“教”為主的教學思想,學生最后記住的是應對地震災害要加強預報,建立預警機制,制定防災措施等書面文字;另一種方式是發(fā)動學生分組搜集地震的資料,包括板塊構造運動,地震的震級,烈度,震中,震源,震中距等概念的圖片信息,以及世界著名的大地震史實和世界多地震國家的防災救災措施等材料,讓學生通過討論、對話、模擬地震發(fā)生現場等探究行為,發(fā)現、認識地震的成因及危害。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自主地學習到了基本的防災、避災、減災的具體措施,并認識到災害的無情,生命的寶貴,從而樹立起“珍愛生命,善待他人”的態(tài)度和情感。教師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了學習并獲取了知識,獲取了生存、發(fā)展能力。
6 堅持不斷地教學反思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地理;學法指導;教學效率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217-01在全面、強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從"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痛苦"的教學困境中走出來,優(yōu)質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全面促進學生發(fā)展,實施學法指導就成了必由之路。所謂學法指導,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學法指導關注教學效率,倡導"低投入、高產出"; 學法指導關注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倡導學生主動性、探索性、研究性學習,核心是學生發(fā)展;學法指導關注教法創(chuàng)新,倡導教師有效反思,不但尋求更優(yōu)的教法。學法指導就意味著教師能夠有效"教學準備"、有效"講授"、有效"提問"(并"傾聽")學生、有效地"激勵"學生和有效反思。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呢?我做了如下嘗試:
1.學法指導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條件
地理教學設計是運用現代學習與教育心理學、傳播學、地理學、建構主義、教學媒體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來分析地理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試行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并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過程。長期以來,我們的地理教學設計,只重視了以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教",而忽視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所以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就經常會出現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的差異。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有效的教學設計應該是"為學習而設計教學",應做好以下幾點:
1.1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依據課程標準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出因人而 異的教學目標,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1.2教學內容的設計既要符合學科內在的邏輯關系,又要合乎學生學習的邏輯順序。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地理課程內容進行系統地梳理,分析各部分內容在全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疑點,鎖定知識的"生長點",對選定的教學內容進行再加工和合理地組織與安排,使教學內容的設計更科學、更合理。
1.3教學過程設計凸現"動與導"。在教學進程的編排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組織上,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為學生提供有助于解決問題的線索,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獲得地理基礎知識和地理基本技能。
1.4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探索適應學生差異的、開放的教學方法,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1.5教學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要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為他們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fā)展的功能。
2.高中地理教學中指導學生理解教材
要教會學生做到"四讀"、"四到"、"四邊",即一般描述內容快速讀,重點內容反復讀,疑難內容仔細讀,前后聯系對比讀;讀書是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及相互配合;一邊讀書、讀圖,一邊圈點描圖、記錄,一邊分析思考,總結知識,一邊設題自檢,將知識轉化為學習能力。
3.高中地理教學中指導學生記憶地理知識
地理課內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學生什么都記住,根據學科特點和初中學生心理特點,可將記憶地理知識分為以下幾種:
3.1形象記憶法:在學習某些地理知識時,可將一些文字的敘述,轉變?yōu)樾蜗蟮膱D形來加強記憶。如在學習新疆"三山加兩盆"的地形大勢時,就可以把他簡繪成一副示意圖來進行形象記憶,這比記憶文字要深刻多。
3.2聯想記憶法:地理學科中的許多知識,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有的表現為因果關系,有的表現為近似關系,有的表現為從屬層次關系……。因此,可由已知的某一地理知識為基礎,展開由此及彼的聯想。例如:由亞馬孫河就可以聯想到由其而沖積形成的廣闊的亞馬孫平原,有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茂密的熱帶雨林中的攀緣的動物……,甚至還可以由此聯想到緯度位置相似的非洲剛果河。
3.3類比記憶法:將一些相近而又不相同的地理知識加以比較,找出它們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尤其要抓住本質上差異性,以免記憶混淆。在區(qū)域地理內容中,用比較的方法加強記憶效果更好。如黃河中下游與長江中下游特征的比較,英國、法國經濟特點的比較等。
3.4圖示記憶法:圖示教學法以以圖示意、圖文并茂、新穎有趣得的特點運用于地理教學之中,已成為地理教學的常用手段。
4.高中地理教學中指導學生有效練習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人文素養(yǎng)
所謂人文素養(yǎng),是指將人類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優(yōu)秀文化成果,經過環(huán)境熏陶、知識傳遞等方式,內化為人類個體的氣質、修養(yǎng)、智力、品德、感情等,從而使個體的整體素質實現全面提升,它包括人文精神修養(yǎng)和人文知識修養(yǎng)兩個方面,而相對于知識修養(yǎng)而言,精神修養(yǎng)處于更高層次。作為初中地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和研究中,應通過對學生進行各種人文知識的傳授和指導,進而達到培育陶冶其人文精神素養(yǎng)的目的,使其充分發(fā)展成為全面、健康、和諧的人。
一、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性
1.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是地理學科特點的根本要求
地理是一門文理兼?zhèn)?、內容豐富的學科,除了一些特定的地理常識之外,它還包括物理、歷史、文學、數學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初中地理作為整個地理課程的入門階段,肩負著學生初步接觸人文知識、錘煉人文精神素養(yǎng)的重要責任。因此,中學初級階段的地理課程可以說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奠基石”。
2.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是地理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地理新課標中明確規(guī)定七至九年級的地理課程要使學生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地理審美情趣。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學要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態(tài)度的形成、情趣的培養(yǎng)成為初中地理教學的根本目標,也成為學生健康成長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
3.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是地理教學方式的具體體現
優(yōu)秀的教師在課堂上是高明的領路人和指引者,不必事事親力親為,但是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總結地理事物的各種內在聯系、探索地理學科未知內容、培養(yǎng)對待事物和生活的態(tài)度等方面卻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指導和引領的作用就是人文精神素養(yǎng)培育的一個方面。
二、目前初中地理教學中缺乏人文素養(yǎng)的具體表現
1.課堂教學側重于應試,忽略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地理教學中往往要融教師講授、師生談話、小組討論、總結綱要、分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式于一體,但是目前我們的初中地理課程往往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畫出重點內容,學生單純記憶,以達到應付考試的目的,再加上初中階段的地理課程經常會被家長和老師當成是“非主課”,因此對地理教學方式的探索相對薄弱,基本上將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目標拋之腦后。
2.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
教師與學生之間應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了解,應形成彼此信任、平等、自由的關系,而目前我們的很多教師在學生面前仍然是一副嚴師尊長的面容,學生純真的想象力和判斷力在教師權威的“恫嚇”下,要么所剩無幾,要么“改旗易幟”,教師成為“一統天下”的“君王”,這使地理課堂沒有了師生的互動,更沒有了言辭激烈的爭論。
三、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方法策略
1.強化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操
初中地理中不乏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圖表,對于初中剛剛接觸地理學科的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利用形象、直觀、活潑的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材料,把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現象展示出來。例如,在“地球和地球儀”的教學中,就可以借助幻燈片與實物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首先利用一個橢圓形的橙子引入,讓學生對地球的形狀有個初步的印象;然后,借助幻燈片和三維動畫,向學生展示衛(wèi)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從宏觀上給學生留下印象,也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再引入地球的半徑、周長、表面積等一系列較為抽象的數據;最后介紹一些地球環(huán)境被破壞的相關知識,號召學生愛護地球、愛護人類。通過這種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現實到科學、由知識到情感的逐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僅體會到地理知識的樂趣,還可以間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以及規(guī)劃未來的能力。
2.加強教師自身人文素養(yǎng),提升地理教學水平
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講究以情動人,初中地理教師首先要加強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對學生要有豐富飽滿的熱情,對教學要有孜孜不倦的恒心,對生活要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然后才能潤澤學生的心靈,才會達到師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教學組織、設計、表達、調控、反思能力,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方面有所貢獻。
3.重視鄉(xiāng)土地理教學,拓寬學生視野
鄉(xiāng)土地理展現了學生本地感性豐富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它是地理教材的延伸和拓寬,學生通過親自收集、發(fā)現身邊的地理現象,然后運用掌握的各種地理知識對其加以解釋和說明,在自我探究和學習中發(fā)現學習地理的樂趣,進而培養(yǎng)科學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和懂得欣賞、玩味生活的情趣。
參考文獻:
[1]張 芳.中學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
關鍵詞:有效教學;高中地理;課堂魅力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在于有效教學,只有學生高度參與的課堂才是有效課堂,而有效課堂也是贏得學生青睞、保持課堂教學魅力的關鍵。為此,教師要緊緊抓住教學的有效性開展教學活動,并在教學中不斷反思總結,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學模式。下面就此談談幾個相關要求。
一、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有效的教學離不開有效的教學設計,那么,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設計呢?首先,《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是教師開展有效教學設計的指導性文件,是地理教學的框架與依據,教師只有認真研究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并按照要求去構思教學設計,才能保證教學設計不走偏,不做無用功。目前,很多教師眼中只有教材,圍繞教學開展所有的教學設計,這是一種缺乏整體思維的片面行為。其次,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將教學與教材結合起來,把握教學與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得地理教學中的地圖、文字、圖像與訓練等有機結合,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進行地理思維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充分發(fā)揮主體性。同時,在進行地理教學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多設計一些能夠激發(fā)與吸引學生興趣的活動與素材,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中學習地理知識。
二、明確目的任務
高中地理教學的任務在于“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問題與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加強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高中地理教學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等情況確定合理科學的教學目標與任務,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同時,教學目標與任務設計要具體化、明確化,在知識技能方面的要求要非常明確。比如,可以通過地圖與部分數據等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觀察獲取信息的能力等技能任務,這個任務提出了就要可行,不能泛泛而談。
三、培養(yǎng)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強烈的興趣,學生才能夠快樂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才能夠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愛上地理課堂。目前,不少教師只是在課堂導入過程中重視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在教學中對興趣的引導是乏力的。所以,我們不能僅僅對課堂導入進行趣味化的設計,更要把興趣的引導深入到課堂教學整個過程中來。同時,教師還要學會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yǎng)作為一個長期的過程來做,讓學生保持長時間的熱情,能夠對所有新的地理問題都能夠去主動探究,具有強烈的學習愿望。因此,教師在課堂設計過程中要善于設計各種新的問題去激發(fā)敘事的興趣,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樂趣。例如,在地理教學中引入時事新聞,生活實例,各種諺語、漫畫等,這些內容要長期堅持去做,學生一定會逐步愛上地理科目,有了興趣,地理的魅力與效益就會逐步提高。
四、做好鞏固練習
有效的教學不僅僅依靠課堂45分鐘,有效的課堂與課后練習題是有效教學的保障,所以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教學內容落實情況的檢測,通過聯系來了解學生的情況并鞏固學生知識、提升學生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來精心設計練習題,防止一些機械的、重復的試題。同時,練習題一方面要使得課程標準得以落實,另一方面要適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要求與學生情況設計的練習具有針對性,有時候為了達到這一點需要給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練習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提升一步。另外,練習題的設計要精挑細選,數量與層次要適度,狠抓地理基礎知識與原理的學習,讓學生的知識從感性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鼓勵教學反思
目前,有效教學與魅力課堂的打造還處于探索與錘煉當中,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在實踐中解決,所以這里強調“反思”兩個字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不斷進行反思,不斷反思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過程,反思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學生掌握的效果如何?為什么學生不夠積極?學生學習的真實效果真如我看到的那樣嗎?我如何去解決這種問題?”等等,不斷反思的教師一定能夠在短期內打造出屬于自己的高效課堂,也會快速贏得學生的青睞。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形成課后與課堂反思的習慣,給予學生自我反思的時間與要求,讓學生對自己存在的問題去反思,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學習小組去互動,讓學生互相幫助,尋找問題、激發(fā)問題,促進學生互助反思等等,一個學會反思的學生,地理學習效果是不會差的。
總之,高中地理課堂的效益與魅力是相輔相成的,高效益的課堂能夠贏得學生的信賴,從而產生魅力。有魅力的課堂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走入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進而也能夠促進效益的提升,我們教師有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去提升課堂教學,就會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梁亮峰,高中地理課程有效教學芻議[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12).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