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課設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早期成人教育的課程開發(fā)基本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無鮮明的特色。1999年電大開展開放教育試點以來,與開放教育相關的教學改革開始側重于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構建,以及教學方法、考核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但并沒有在本源上對成人教育進行專門的課程設計。以至于教學改革的結果并不理想,比如面授課到課率低、網上資源的點擊率低、網上實時教學形同虛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可以說,部分學生的真正學習行為并沒有發(fā)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在于應付各種各樣的教學安排、作業(yè)及課程考核。當然,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學生本身工學矛盾嚴重、學習動機不純(較強的學歷需求)、學習能力較差等,但筆者認為,這與成人教育課程設計的缺失有一定的關系。我國現行的成人遠程教育課程設計很多帶有濃厚的傳統(tǒng)教育課程設置的烙印,有些甚至照搬普通高校課程的內容和框架,并未體現成人遠程教育的特點,不符合遠程教育的要求,無法適應學員自主學習的需求,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諸如學習時間不夠、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條件不好等一系列問題,影響了學習效果和積極性,從而導致他們對遠程教育產生失望和抱怨,大大降低了成人遠程教育質量。當前,國家開放大學的各項建設正在開展,成人教育也面臨著功能性轉變,學歷教育不再是成人教育的唯一職責,終身教育成為成人教育新的使命,非學歷教育將是成人教育的主體。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成人學習者的學習環(huán)境也在發(fā)生著較大的變化,使原有的課程設計表現出較大的不適應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程設計不適應成人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情境。成人自主學習情境,主要是成人學習面臨的客觀環(huán)境,包括學習時間、學習條件等。成人學習者的學習情境之一是工學矛盾嚴重、學習時間碎片化。相關數據分析顯示,45%的成人學員周工作時間在40個小時以上,26%的學生周工作時間為固定的40小時,另有29%的學生周工作時間低于40小時。除工作之外,上下班、照顧家庭、社會應酬、娛樂等日常生活內容也占用了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時間,這決定了成人在職學習只能利用工作、生活之余的閑暇時間來進行學習,這些時間是零碎的、分散的時間,不適宜進行有深度的思考和系統(tǒng)的知識學習。而現有的約定時間地點的面授教學、網上實時教學很難以適應學生的需求,而且,每節(jié)課固定的時長也為學習者帶來了較大的學習障礙。成人學習的第二個情境———新的移動學習方式正悄然興起。網絡和移動終端使得學習隨處、隨時可及。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5.64億,全年新增網民509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42.1%,其中18歲以上成人網民占網民總數約80%,2012年中國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達到20.5小時。同時,移動互聯網也蓬勃發(fā)展,各種移動終端,如手機、Pad、移動終端越來越多,2012年,通過筆記本電腦上網的網民為45.9%,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增速較快,從2011年的69.3%上升至74.5%。且2011年3月~2012年9月間我國移動互聯網流量增加了10倍。教育是信息的傳播,而現有的成人教育資源很難適應移動學習的需求。
2.課程設計不能適應學習者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學習需求個性化、差異化不僅體現在生理方面,如由于性別、年齡、身體、體能和感知等方面引起的差異,也可能體現在心理方面,如由知識結構、智力類型、興趣、愛好、動機、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引起的差異。這些差異必然引起每個學習者學習需求的差異,可能表現為學習內容的差異、學習方式的差異,甚至學習興趣的差異。如果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時間統(tǒng)一,學習方式單一,則會使成人學習者不適應,學習壓力加大,面對學習比較焦慮,自主學習信心不足。遠程教育者必須重視并適應這種個體性差異,并盡可能使得課程設計能夠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3.課程設計不能兼顧非學歷教育或非正式學習的需求。現有的成人教育課程沿襲了傳統(tǒng)高等教育的課程,主要是針對成人學歷的教育設計、學習資源、教學組織、課程考核等設定對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而在終身學習背景下,學習需求可能是非正式的、隨機的、即時興起的需求,可能只是針對某一個問題的解決。在這方面,現有的課程設計顯然難以適應。可見,終身教育環(huán)境下,要求課程具有形式多樣化、靈活性等特點,要求課程滿足學習者在短時間內掌握某個學習內容或技能的學習需求。
二、微型課程在適應成人終身教育及自主學習等方面的意義
(一)微型課程的特點
微型課程應該是相對于傳統(tǒng)普通課程而言的一種新課程理念。傳統(tǒng)的普通課程的內容主要是以學科知識為主,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根據初學者的認知習慣,重視知識學習的先后順序。而且,傳統(tǒng)的普通課程體系僵化,資源開發(fā)緩慢,新的知識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才能被納入學科體系,難以適應不斷更新、不斷擴大的知識學習需求。因此,微型課程不僅從形式上,而且從內容上都不同于普通課程。從形成上看,微型課程主要適應微型學習,因此微型課程應該是內容短小、精煉,媒體形式多種多樣,能靈活適應各種學習方式。從內容上看,微型課程為了適應更廣泛的、靈活的、即時的需求,它的內容來源應該包括一切可學習的知識,既包括學科的知識也包括能被描述、傳遞、認知的技能等專題性的知識。從學科方面來看,微型課程是學科課程微型化的結果,即把傳統(tǒng)的學科課程模塊化、項目化、知識點化,形成相對獨立、短小的學習單元。而專題型知識則包含了更新的、新增的知識、技術等,或是生活中的熱點。所以,微型課程并不強調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豐富的微型課程資源。具體說來,相對于傳統(tǒng)的普通課程而言,微型課程有以下特點。
1.微型課程的內容在于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微型課程內容來源于所有被學習者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只要這些知識和技能能被描述、傳遞、認知,都是微型課程的素材和依據。而傳統(tǒng)課程一般僅從屬于學科,而且外在于學習者,并凌駕于學習者需求之上。
2.微型課程是動態(tài)的、即時的。微型課程因為容量小、開發(fā)時間短,任何新增知識都會很快納入微型課程的學習內容,所以微型課程是動態(tài)的、不斷被充實和豐富的。而傳統(tǒng)課程是既定的、先驗的,相對靜態(tài)的。
3.微型課程之間相對獨立。微型課程是相對獨立的知識單元,既可以被包裝整合為較為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也可以作為獨立學習單元,適應成人的補充性學習,知識關系相對比較松散。而傳統(tǒng)課程重視課程之間嚴密的邏輯關系。
4.微型課程內容簡短、精煉,學習時間短。微型客程容量小,針對性強,需要較少的時間投入。而傳統(tǒng)課程內容多,學習時間較長。
5.微型課程表現為包括各種媒體的全媒體資源。微型課程的表現形式主要不是教材,而是電子文稿、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適應數字化學習、移動學習等靈活的學習方式。而傳統(tǒng)課程最主要的媒體形式就是教材。所以,筆者認為微型課程應該是基于學科的或專題的,內容豐富、時間短、媒體多樣,能廣泛適應各種學習需求的學習對象。
(二)微型課程在適應成人終身學習及自主學習等方面的意義
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就是要構建一個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廣泛的學習狀態(tài)。其中,人人可學要解決的是對學習內容的需求滿足問題;時時可學要解決的是學習時間的匹配問題;處處可學是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的適應問題。根據微型課程的特點,微型課程在以下幾個方面均表現出對成人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適應性。
1.微型課程能適應不同個體的差異化、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由于微型課程來源于一切可以學習的知識,且不斷地進行動態(tài)更新,保證了學習資源的足夠豐富,能適應“人人可學”的需求。
2.微型課程能適應微型學習的需求。由于微型課程短小、精煉,學習時間短,成人學習者可以利用工作生活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實現學習時間的匹配,適應“時時可學”的需求。
3.微型課程能適應移動學習的需求。微型課程更多地表現為數字化多媒體學習資源,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學習者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適應“處處可學”的需求。
三、基于知識點的微型課程設計
知識點一般是知識系統(tǒng)中相對獨立的最小的學習單位。按知識點為基礎進行微型課程設計,可以使微型課程的容量盡可能縮小,學習時間縮短,充分適應學習者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微型學習的需求?;跇嫿ǔ扇私K身學習體系的需要,微型課程設計必須考慮課程的內容、課程資源媒體以及學習方式。以知識點為基礎的微型課程設計如圖1所示。這種基于知識點的微型課程設計思路如下。
1.以學習者為中心。這對于教學設計至關重要。切實考慮成人學員的學習情境,才能從方便學習者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把對學習者的服務和支持放在第一位。2.知識的系統(tǒng)性與松散性相互結合。知識的微型化只是為了適應學員對碎片時間的利用,以及方便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個性化選擇學習內容。但作為學習資源,應該保證課程內容的完整性,單純零散的內容很難保證學習者系統(tǒng)學習的需求。
3.基于遠程網絡學習、移動學習的全媒體資源開發(fā)。現代社會網絡和移動設備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已經不斷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伴隨人們工作生活的主要狀態(tài)。終身學習要符合成人學生的學習情境,因此決定了必然要選擇以網絡和移動終端為媒介的學習資源。同時,資源的形式要融合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增強用戶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語文;微課程;設計
將微課程運用在語文教學中,是以完備的教學設施為基礎,針對知識點設計教學內容,借助互聯網、手機電腦等多媒體以形成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欲望,從而有效的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微課程的含義與特點
微課程這一教學模式被發(fā)現是在2008年,當時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名高級教學設計師提出了這個概念。漸漸的流入了我國的教育發(fā)展中,隨著科技與研究的改進和優(yōu)化,對微課程這一教學新形式的理解也愈加深入。學術界很多教授也開始加入了對微課程概念的討論。大多教授指出,其中“微”這一字對微課程的特點有很好的詮釋,也就是課程的細小精致,以及針對不同的知識點及教學內容向外拓展的資源活動結合體。綜合各方的說法來看,微課程是一種借助網絡科技,由教師本身自主研發(fā)的,少于十分鐘卻擁有整體結構的短小教學視頻資源,可用于大多數一般課程,有助于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與按部就班的老固課程教育形式相比,微課程具有以下特點:其一,短小高效,領域性廣;其二,方便簡潔,個性化強;其三,豐富多彩,趣味性高;其四,重點突出,針對性強。
二、微課程的作用
初中的語文學科是各學科的一個基礎學科,包含了較多的知識層面。所以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課內課外知識的吸收與鞏固是很關鍵的,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用在實際當中的能力,加強交流互作、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微課程的出現,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對知識的記憶過程,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等問題都有所改善,為初中語文課程良好的完整性教學目標提供推動力。
1.建立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
老固的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思維的影響下,循規(guī)蹈矩、單一無味,生感到乏味無聊,漸漸對語文課程的學習產生逆反抵抗的心理,也就是對語文教學目標實施的阻礙,影響了語文教學任務的完成。但微課程的引入,有效的化解了這類問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設計加入微課程,利用更多美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無聊的要點趣味化,將層面較寬的知識面進行綜合整理,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納。
2.對于教師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性
在原有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完全依靠教師個人對知識進行傳授,在講解重點前還要進行適當的鋪墊,也就占用了一定的課內時間,達不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而微課程的引入,將即將進行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結合,減少了鋪墊所浪費的寶貴時間,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主體,對提高他們思維創(chuàng)造力也有良好的作用。
三、初中語文微課程設計原則
1.規(guī)范性
微課程在時間長短上有相對明確的要求,需要控制在幾分鐘內并針對知識點做好相應主題的內容。與固有的教學模式不同的是,不需要在講課過程中停下來與同學進行互動,教學內容需要適應短小的微課程,進一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翱础焙汀奥牎笔俏⒄n程教學中的兩大重要因素。在設計微課程時,所選的背景圖片及整體結構的構建都要與所講內容相適應,一些細微之處的差異對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上都會有所影響。還有語言的標準性也很重要,作為貫穿整個微課程的要點,語言對整體構架起著支撐作用。微課程中所應用的語言需要達到流暢規(guī)范的普通話。優(yōu)質的微課程,既對知識的傳授有一定推動力,又能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挖掘。
2.完整性
微課程同普通的語文課程一樣,遵循“目標的設立、內容的編排、過程的建立、情景的設定、后期判定與評價”等等的設計流程。但由于微課程多借助網絡科技,教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判定與評價方面相對難以實施。但學習后的測評系統(tǒng),對于語文微課程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教學內容的反饋與師生之間溝通交流的加強。
3.系統(tǒng)性
根據微課程的短小及針對性等特點,在對知識內容的特點和細節(jié)進行推敲時,相當于完整全面的把握過程。在對微課程進行設計時,不需要明確的劃分出不同個體,而是互相邏輯相依有所聯系的整體結構,在各個知識塊之間的網狀系統(tǒng)性。對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良好的接受大塊知識,有條理的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接納有所幫助。目前在微課程的開發(fā)過程中,已經逐漸對完整系統(tǒng)化的見識加強了重視程度,也是對過去單調的微課程的新改良。
四、微課程的實際運用及注意事項
1.教學中的PPT
PPT作為一個全面應用性很強的軟件,有助于復雜的語文知識教學??雌饋黼s亂的語文知識在經過PPT的整理排序后,更好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愉悅的課堂氛圍內,完成知識點的傳遞,也使學生更加有熱情的積極參與進來。在普通的教學內容中添加了相對應的圖片與音樂,全新的視覺和聽覺體驗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極大的幫助。
2.視頻音頻的播放
在教學中提前對知識點進行錄制整理與剪輯,在課堂中以微視頻的模式將知識點體現在學生面前,也可以反復播放,不但對知識點起到加深與鞏固的作用,也能快速的使學生理解和認識教學內容。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期望目標。
3.情景劇模式
對前兩者而言,情景劇的完成難度較大,不但需要教師在編排過程中的合理科學易懂性,還要求了學生互相協(xié)作的能力。通過情景劇來學習知識點,既保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也使知識能夠融入實踐中。通過對臺詞和角色的理解與體會,也是對所學知識認識與思考的過程。在實際運用微課程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一定要把握好,時間不宜過長,內容要有明確針對性;教師要注意以學生為參與主體,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各知識點相互關聯但不可多次反復,保持新鮮性;還有我們要知道的是,微課程在初中語文課程運用中,可利用的內容、入手角度類型多種多樣,細致的觀察與準備會為微課程的設計提供幫助。
五、結束語
文章結合微課程的內涵與特點與初中語文中的設計原則及運用進行了深入分析,使閱讀者了解了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希望對提高學生思維與溝通能力和語文學習的質量有所幫助。
作者:吳艷紅 單位:烏魯木齊第66中學
參考文獻:
[1]劉新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論文集,2014.
關鍵詞:高職教育;英語教學;微課程
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fā)展趨勢,通過Internet互聯網傳遞情境化知識,運用微視頻課程資源進行學習,具有“情景真實、主題突出、形式靈活、方便快捷”等優(yōu)點,豐富教育教學資源,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英語微課程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高職實用英語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實現英語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創(chuàng)新,推動高職英語教學的內涵式發(fā)展,改變外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將這一教學手段巧妙地應用到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發(fā)現式學習的良好習慣,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推動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
一、“英語微課”的內涵
“英語語微課”是以提高學生的外語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教師按照教學實踐要求,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網絡課程。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時間短。一般為5到10分鐘,便于學生利用零散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它集文字、音樂、畫面于一體,從深層次、多角度進行剖析,啟發(fā)學生思考。二是主題突出。“英語語微課”針對某一知識點、技能點或問題點進行教學設計,內容直接指向具體問題,如熱點、難點問題或某個知識點,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對癥下藥,化解難題。三是教學方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微課力求語言簡潔,形象生動,精彩有趣,啟發(fā)引導性強,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使學生輕松獲得所學知識。
二、微課設計的原則
微課具有以學習為中心、情景化、可視化的特點,是翻轉課堂的重要學習資源。設計精美、制作良好的微課,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因此,設計微課時要遵守以下原則:
1.準確選取微課題材和內容,注重科學性。微課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微課是模擬一對一的教學情景,既注重教師的教,更注重學生學習。微課主要是幫助學生解決課堂教學中不能很好解決或解決不好的問題,因此教師平時要下工夫,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能力,注意積累和收集在教學中出現的典型問題。設計和制作微課,一般選取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考點及共同存在的問題,有效解決實際教學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主動學習。
2.合理設計微課各個環(huán)節(jié),注重實效性。微課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也不是課堂實錄,教學應該具有啟發(fā)性,創(chuàng)意要新穎。微課雖然只有短短的數分鐘,但是需要進行良好的教學設計,包括教學過程設計、課件設計、教學反思設計等,實現設定的教學目標。首先,教學過程應結構清晰、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易于理解和掌握;其次,課件的設計要具有啟發(fā)性,應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情境等,由淺入深地進行剖析,使學生明白和理解。
3.多媒體元素應用得當,可操作性強。微課作為一種媒體,具有制作簡單、使用方便、容易搜索和傳播等特點,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可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因此,教學內容的設計應具有多媒體特性,適合加入豐富的圖形、圖像、動畫。課件要制作美觀、構圖合理、色彩搭配和諧,能夠很好地表現主題;視頻音畫與字幕同步,提示、標注簡明實用,圖像清晰穩(wěn)定,多媒體元素應用得當,界面安排科學合理,無學習干擾因素。視頻聲音清晰、發(fā)音標準、語速適當、有節(jié)奏感,語言富有感染力,通過網絡便捷傳播,便于教師進行教學演示和操作。學生除了網上學習外,還可利用手機、平板電腦、微博等方式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三、微課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微課與課堂活動相結合。以微課為依托,開展小組討論(WorkinPair)、角色表演(rolePlay)等各種教學活動,促進教學互動,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學習,提高合作學習質量。同時,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收獲到學習空間與大家分享,提高合作學習質量。
2.微課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結合。教師要經常使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課前預習、課后輔導等,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微課程只是眾多學習方式的一種,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要因材施教,合理應用。微課適合能有效解決教與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等問題,有些教學內容不適合用微課表達,通過黑板教學或進行實踐活動就可以完成,不要制作和使用微課。
3.進行教學反饋,吸納學生意見。要廣泛征求和吸納學生意見,集思廣益,不斷改進和提高,進一步了解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選取良好的微課題材和內容進行講解、錄制,有的放矢地制作微課。根據教學經驗準確分析和判斷學生存在的問題,通過微課幫學生排疑解惑,有效解決實際教學問題,調動學習的主動性,體現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習者為本的教學理念。
作者:劉素艷 單位:唐山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問題導向;教學設計;增長模式;系統(tǒng)方法;教學設計三維模型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 8097(2013)11—0035—06
前言
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學研宄和實踐中的一個重要領域,是一門連接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學科。教育技術學以媒體技術為基礎,教學設計為核心。教學設計旨在創(chuàng)設一個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的教學系統(tǒng)。當前教學設計不僅運用于正規(guī)學校教育(基礎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職業(yè)教育或是高等教育),而且也廣泛運用于事業(yè)機關、企業(yè)、軍事部門和服務等行業(yè)的教育培訓中。另外,各種現代化教育形式(廣播電視教育、網絡教育、移動教育、泛在教育、云計算教育、計算機輔助教學、微課堂教學等)的實施也高度依賴于教學設計。
隨著教學設計應用需求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教學設計模式被提出來。1991年,加斯塔夫生在有關教學開發(fā)模式的論著中則指出,自60年代出現第一個模式以來,在以教學技術為主的文獻中已有數百個模式。雖然教學設計有了很多規(guī)范化的程序,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方式越來越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可以預計新的教學設計模式還會層出不窮,這也就使得教育教學的從業(yè)者對教學設計方法變得越來越難以學習、掌握和應用。我們不禁會有疑問:能否在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高度給出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呢?這便是本研究所要關心和回答的問題。作者依據“問題”導向的科學技術哲學方法論初步嘗試提出一個普適性的基于教學問題導向的教學設計一般模式,期待能達成共識,形成教學設計的新范式,提供給教學設計人員一種設計思路。因為,本研究是對教學設計方法本身的進一步認識和哲學反思,屬于“方法論”的范疇,所以,本研究是關于教學設計的元方法的探索。
一 以問題為導向的科學技術哲學觀點簡介
[關鍵詞]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微課;教學
開放大學是以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為依托開展的遠程教育,這種教學方式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和學生分離,學生隨時隨地都能聽課,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它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微課教學異軍突起,成為遠程教育中一股新興力量,開放大學應與時俱進,積極開展微課教學。
一、開放大學與微課
(一)開放大學的概念
開放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展遠程教育的教育部直屬部門。它以新型的教育媒介為基礎,有兩種教育模式,一種是針對有學歷的,一種是針對沒有學歷背景的。在這些年的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模式有很多優(yōu)點,對高校教師教學的資源進行優(yōu)化整合,提高了教學內容的質量,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突破了教學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限制少,教學門檻低,給一些沒有學歷背景的人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二)微課教學的概念
微課教學是指按照新課標和教學的要求,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上針對教學重點、難點的講解,同時還兼有有關課題的教學設計、課程總結以及課后練習等。微課教學內容更加凝練,重點突出。微課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給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強烈的沖擊,開放大學之于微課教學,開放大學的教學資源中,一些課程知識陳舊、教學觀念落后,無論教學內容還是教育形式在很多地方都落后于微課教學。開放大學應與時俱進,及時做出調整和改革,重視并引入微課教學。
二、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如何開展微課教學
(一)轉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模式
從古至今,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里,都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傳授了什么,學生就接受什么,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顯現出來,學生沒有自己發(fā)揮想象力的空間,思維發(fā)散的能力得不到訓練,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一種新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眾多專家學者中的討論越來越烈。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自學、自己探索為主,教師起輔作用,給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去感悟、學習并且總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重視教學方法
開放大學屬于高等教育范疇,對漢語言文學的設置要有與之相符的高度和深度。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重視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優(yōu)化文學內容的選取和設計。針對文學作品的教學設計,可以以作品所在的時代背景或者是作者的背景為切入點,然后從作品的主題、故事構架、風格以及對人物的塑造等多方面展開。最終教師在對這些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注重表現形式的豐富性,使整個教學過程不死板,降低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網絡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傳播方式,要求教師做的網絡教學視頻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在講課的過程中,學生以提問的方式與教師進行互動,教師及時答疑解惑。在整個教學結束后,學生自主在視頻下留言,對這節(jié)課的評價,指出其優(yōu)、缺點,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提出更加合理化的建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評價,對優(yōu)點之處,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保持和發(fā)揚,對不足之處,要虛心改進。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根據學生的需求改進教學設計,讓教學設計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更能為學生服務好。
三、開放大學開放漢語言文學的意義
開放大學開設漢語言文學的意義要從兩方面進行探討,一方面是對教師,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最大差異之處在于學生與教師的平等關系,學生可以自由對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評價,指出其中不足或者需要改進之處,這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對學生,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積極加入對學習的探討中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綜上所述,關于開放大學漢語言專業(yè)發(fā)展微課教學的設計,符合時代教育發(fā)展的潮流,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微課的開展提供了技術支持,讓微課教學的傳播更加廣泛,降低了進入門檻,真正實現了有教無類,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2]吳曉輝.探析微課程在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中應用的意義[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3).
[3]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1).
作者:白芳芳單位: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寧河分校
閱讀次數:人次
漢語言文學論文比較文學論文古代文學論文兒童文學論文現代文學論文
外國文學論文當代文學論文文化理論論文人文歷史論文文學畢業(yè)論文
美術藝術論文審美藝術論文傳統(tǒng)文學論文戲曲文學論文文學素養(yǎng)論文
關鍵詞:微課;高校外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作用
近年來,外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問題已成為外語教師教育發(fā)展的核心問題。在網絡技術飛速發(fā)展和移動終端設備日益普及的今天,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應運而生,它不僅是學生重要的學習資源,也是教師教學實踐和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契機。如何利用微課提升教師的自我發(fā)展意識、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與反思能力,對于高校外語教師隊伍建設與教學質量提升意義重大。
一、高校外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校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開始受到外語教學研究者的關注。Perry提出,“教師發(fā)展意味著教師個人在專業(yè)生活中的成長,包括自信心的增強,技能的提高,對所教學科知識的不斷更新、拓寬和升華,以及對自己在課堂上為什么這樣做的原因意識的強化”。[1]Johnson & Golombek認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對教師現有知識、信念和實踐的不斷重構,而不只是吸收新興理論或知識方法”,[2]而“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一般意義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著基本相同的內涵”。[3]
綜合以上觀點,外語教師學習和發(fā)展的過程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產生困惑,自我思考、學習,改善行為,得到發(fā)展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4]相比于其他專業(yè),外語教師在專業(yè)技能方面存在較高的要求,因而,在專業(yè)教學能力發(fā)展的同時,外語教師需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依托專業(yè)組織,通過終身專業(yè)訓練,發(fā)展其專業(yè)技能,表現專業(yè)道德,三維度協(xié)調發(fā)展,最終實現專業(yè)化。
目前,高校外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存在以下問題,如“構成中青年教師比例較大,在經驗上有所欠缺”,“在教學理念上缺乏反思與協(xié)作意識”,“教學水平有待提高,特別是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素養(yǎng)薄弱”,“科研意識與能力需要提高”及“職后培訓與研修體制不夠完備”。[5]微課(Microteaching)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被列為當前最有前景的現代教育技術之一,為外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新視角。筆者將通過分析微課的內涵特征,探討微課與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的關系,分析英語微課的制作過程,揭示微課在高校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的促進作用,針對高校外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實施策略。
二、微課內涵
(一)概念界定
焦建利提出:“微課(Microlectuer)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該定義簡明扼要地概括了微課的主要特征屬性,即“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并且強調微課是在線教學視頻。[6]黎加厚定義“微課程”為“時間在2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強調微課程除了包括教師講授教學內容的微視頻,還要包括學習單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安排。微課程主要使用微視頻作為記錄教師教授知識技能的媒體,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科和不同教學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如音頻、PPT、文本等)格式的媒體,不一定局限在微視頻格式。[7]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教授(2014)則提出微課是為了提高教和學的效率,教師就某個知識點或某種微技能開展的一般不超過10分鐘、能夠自成一體的教學活動,突出強調了微課對于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兜谝粚弥袊庹Z微課大賽作品評審標準》則要求參賽作品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時長為5-10分鐘的微課視頻、教學設計方案、教案、習題、課件(PPT)等輔助材料,更關注于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與設計。
(二)微課特點
微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微”:“形式微小”,“內容微少”,但卻能從“微小的形式”和“微少的內容”中見到“大”,見到相對獨立的主題和完整的結構,能見微知著。教師如何能做到教學時間“微”、內容“微”、容量“微”,關注的現象“微”、策略“微”,以微見大,這一過程無處不體現教師的專業(yè)技能與教學情感投入,亦是教師專業(yè)能力得以發(fā)展的過程。
三、微課與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
相較傳統(tǒng)課堂,“微課”作為一種以微視頻為載體、由多種資源有機構成、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教學資源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實踐價值,對于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8]
(一)微課有助于教師專業(yè)知識的創(chuàng)生
知識的創(chuàng)生就是通過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相互變換,使得知識的量與質發(fā)生變化的螺旋循環(huán)過程。微課具有空間的隨意性,方法手段的多樣性及資源的豐富性,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外空間的轉換,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將難以言明的知識,通過圖像、聲音、文字進行表征轉化為顯性知識,實現顯性知識的默會化與隱性知識顯性化的有機統(tǒng)一,實現靜態(tài)知識與動態(tài)知識的轉化,教師在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相互轉化與滲透過程中實現專業(yè)知識的創(chuàng)生。另外,高開放度的教學空間更能使教師發(fā)揮教學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更高的教學熱情,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資源的使用,可以激發(fā)教師的教學思維,提升教研水平。
(二)微課有助于教師專業(yè)能力的轉換
教師專業(yè)能力包括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微課給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帶來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為了講好一節(jié)微課,教師會從選題之初進行聚焦,認真思考、反復篩選重點、難點或考點,進而完整地設計一節(jié)微課,并要熟練掌握課件制作技術以及錄屏軟件等微課制作技術,寫出教案,合理制定考核方式,極大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技能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素養(yǎng)。此外,微課具備可以進行廣泛交流的特點。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觀眾”的及時點評和反饋總結經驗,有針對性改進教學,不斷優(yōu)化自身教學實踐行為;另一方面,由于微課打破了教學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并需要整合資源技術,從而大大驅動了聯合開發(fā)微課的合作教研形式,能夠促進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提升,激發(fā)出的火花能夠提升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培養(yǎng)終身學習能力。
(三)微課反思
微課為教師提供了獨特的反思平臺,它將教師置身于微課實踐與微課觀摩的情景下,對自身和教學活動進行不斷審視,始終處于“分享-實踐-反思-調整-再實踐-再反思”的螺旋系統(tǒng)中。微課的反思是在視、聽的情境下發(fā)生的,是一種動態(tài)的、多元化聲音的反思,教師通過對微視頻的觀看,在視與聽中回顧自身教學經歷,豐富個人教學實踐性知識,反思獲得教學靈感,指導下一次教學實踐,在動態(tài)循環(huán)中實現教師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另外,由于微課設計制作參與的多元化、微課反饋的多元化,教師的反思必定是立體的多元化的,可促使教師逐步實現由“經驗性”教學向“反思性”教學的過渡,實現由“新手型”教師向“智慧型”教師的晉級。
四、英語微課制作與高校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策略
(一)英語微課制作(以參加河北省第一屆外語微課大賽作品為例)
文秋芳從選題、目標、過程、方法、語言五個方面提出了外語微課的評價標準:微課選題應小而精,應用性強;教學目標恰當,成效明顯;教學過程應微而全、深入淺出;教學方法應新穎生動,理念清晰;教學語言應規(guī)范、清晰、富有感染力。英語教師應該從這五個方面的評價標準設計英語微課并評估已設計好的微課。
以筆者為主的教研室3人團隊參加了2014年河北省第一屆外語微課大賽(英語專業(yè)組),3人均為第一次制作微課。為準備此次大賽,團隊派出1名教師參加省教育廳舉辦的外語微課培訓,從微課理念,設計及技術制作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學習,進而與團隊進行分享。經過頭腦風暴,仔細篩選,團隊選定“How to Choose a Graduation Thesis Topic”為微課選題,因為通過日常教學發(fā)現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畢業(yè)論文的選題問題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繼而確定教學目標為“Students are Able to Choose a Proper Graduation Thesis Topic”。接下來的難點就是如何通過微課設計來實現該教學目的。經過3人反復推敲與改進,考慮到畢業(yè)論文寫作的學術性、教學對象及團隊技術水平決定采用微課模式中的“無極模式”,即:教師不出鏡,以呈現內容為主,制作PPT,通過錄屏軟件進行旁白解說,考慮講解的趣味性,將課程內容設計于畢業(yè)季場景,畢業(yè)論文選題階段學生與指導教師之間的探討,以對話的形式進行教學設計,過程為學生為選題而困惑,向指導教師詢問意見,導師給出選題總體原則與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選題方向,引導學生進行選題,設計學生擬出5個同方向題目作為例析,但都存在一定問題(過大,過窄,過酷,過敏感,過淺),由導師講解否定理由,通過反例引導學生選定合適選題,繼而總結。在腳本撰寫后,采用Camtasia Studio進行錄屏,進行聲音與PPT畫面的合成。制作完成后,邀請學生觀看,根據反饋進行反復改進,包括教學設計,聲音與畫面的同步,PPT的制作,講解語言的準確度等;在教研室活動中邀請同行教師觀看,再改進;在專家來校講座后的研討中再次請教后持續(xù)改進,最終向大賽組委會提交時長為7分鐘的作品。
團隊在參賽后反思,發(fā)現微課給教學帶來了新變化,如下表:
通過全程參與此次外語微課大賽,確確實實調動了團隊的教學創(chuàng)造性與教學熱情,充分發(fā)揮了團隊的協(xié)作能力,相互取長補短,集思廣益。通過反復的課堂設計提升了專業(yè)知識與教學能力,也通過制作PPT與學習錄屏軟件增強現代化信息技術素養(yǎng),自我效能感大大加強。如果是日常教學中,教師還應精心設計好任務學習單,準備好發(fā)展高級思維能力的學習資源,設計好主題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形式,隨時準備好指導有困惑的學生,這一切都將推動英語教師的轉型,都將帶來英語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的轉換。
(二)微課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策略
教師是微課的開發(fā)者,也是專業(yè)發(fā)展的最終受益者。微課能夠切合教師職業(yè)的領域特征,整合多種傳統(tǒng)課堂研究途徑與現代教師培訓模式,突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瓶頸。針對高校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普遍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進行微課培訓。培訓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參加前沿英語微課技術的培訓研修,通過系統(tǒng)學習,參加研修實踐,實現專業(yè)發(fā)展;另一類是利用已有英語微課資源庫,進行觀摩學習,分析總結聽說讀寫譯英語技能課程的實現方式,借鑒有效教學設計,指導自身教學,同時可以提出改進建議,及時反饋,促進觀摩教師與共享微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2.進行微課反思。教師可以通過回放錄像直觀地發(fā)現課堂各種要素的優(yōu)點和不足,有效地開展反思構建,包括自己對教學目標定位的反思,對教學內容的科學反思,對教學手段和技巧的反思和對教學評價準確性的反思。特別是青年教師,可以通過制作主講課程微課,分項技能練習及綜合技能演練提高教學技能,通過反思不斷改進,很快提升綜合教學能力。
3.開展微課研究。當前微課如火如荼地開展形勢為高校英語教師提供了科研新機遇,高校外語教師應以微課為抓手,以教科研為契機,以微課研究促進外語教育教學,積極開展外語微課教學與實踐,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與學術水平。
4.構建校內微課學習共同體。校內微課學習共同體相對較易構建,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由4-5名教師組合,其中至少要有1名教師具備較高的現代教育技術素養(yǎng),共同體成員要共享微課資源,共同開發(fā)外語微課資源并進行共同反思與持續(xù)改進,每個學期可以選一門外語課程做系列微課,或就各成員主講的專業(yè)課程里具有代表性的知識點制作微課,共同體成員分工協(xié)作,增強認同歸屬感,實現專業(yè)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Perry P.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M].London:Kogan,1980:183.
[2] Johnson K.E.& Golombek P.R.Teachers Narrative Inquiry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387-406.
[3] 賈愛武.外語教師教育與專業(yè)發(fā)展研究綜述[J].外語界,2005,(1):61-66.
[4] 吳一安.Aspiring after Continued Teacher Development-A Studyof Effective University EFL Teachers in China[J].中國外語,2005,(2):67-69.
[5] 燕芮萍.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狀況實證研究―以教師實踐與反思為例[D].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論文,2011.
[6] 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3-14.
1文獻檢索:在學生初步了解課題背景,即知道需要做什么的基礎上,應指導學生通過進一步的文獻檢索明白為什么做和如何做。雖然學生在前期理論課階段均學習了文獻檢索課程,知道了文獻檢索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常用數據庫,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不能準確確定關鍵詞、不熟悉主要數據庫的使用方法等,常常造成文獻漏檢或范圍過寬。我們的做法是要求學生根據所選課題的研究領域和內容,先仔細閱讀帶教老師指定的代表性文獻,通過對課題研究背景的初步分析、討論,確定準確的關鍵詞,再利用Pubmed、GoogleScholar、Elsevier、Springer、WileyInterscience以及重慶維普、萬方數據、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等各種網絡數據庫檢索文獻,并進一步對所檢索文獻進行篩選和歸納,使學生對課題的立項依據、研究內容等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從而為研究方案設計奠定扎實的基礎??梢?利用各種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是獲取課題背景知識及依據的主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方案設計:在學生對課題背景、立項依據、研究內容等相關文獻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方案的擬定工作,包括具體研究內容、詳細實施步驟、技術路線、預期結果、實驗材料、實驗儀器及時間安排等。由于學生剛接觸課題不久,很多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畏懼情緒,不知道如何著手,對此我們的做法是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和支持,幫助他們增強信心,堅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獨立設計方案,通過多次反復討論與進一步文獻檢索,必要時舉行“課題開題論證報告會”,最終形成比較完整的實驗方案,從而確保研究課題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可行性。比如,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水凝膠燒傷敷料研制課題過程中,剛開始學生連敷料是什么都不明白,我們堅持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其閱讀燒創(chuàng)傷救治等研究領域的代表性文獻,查閱水凝膠敷料相關產品信息,通過多次深入交流,讓學生理清了思路、明確了目標和方法,從而形成了比較可行的實驗方案。此外,還應考慮到課題工作量和難易程度,必須使學生經過努力能在給定時間內完成課題研究,從而確保帶教任務的完成。
3課題研究:在前期課題方案設計完成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按照設計方案規(guī)定的時間和技術路線展開實驗。對于課題研究過程中需要用到的貴重儀器以及專業(yè)性很強或較危險的操作,應教育學生嚴格執(zhí)行標準操作規(guī)程。剛開始堅持由實驗室專業(yè)技術人員現場指導以確保實驗操作的正確性和安全性。實驗記錄是指科學研究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記錄或統(tǒng)計形成的各種數據、文字、圖表、聲像等原始記錄,應教育學生堅持真實、及時、準確和完整的原則,不得隨意更改,并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對于學生遇到的理論或技術難題,我們的做法是鼓勵學生先自行查閱資料,自行思考并匯報解決方案,如仍不能解決再做進一步指導,從而全面提升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應教育學生重視自己每次的實驗結果,尤其是那些與預期實驗結果相左的實驗數據更不能輕易放棄,而是要認真分析,找出原因,這是培養(yǎng)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不可忽視的方面。比如,在學生在進行鹽酸小檗堿體外微透析回收率的實驗過程中,發(fā)現減量法與增量法的數據差異較大,我們讓學生認真分析各種可能影響回收率測定結果的因素,通過排除法,學生最終自行發(fā)現,差異是由于高效液相色譜儀進樣閥墊圈微量滲液引起進樣誤差造成,更換墊圈后即消除了該系統(tǒng)誤差,這樣既解決了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又提高了學生的經皮微透析理論水平和高效液相色譜儀的操作能力。
4論文答辯:論文不僅是學生答辯的書面材料,而且是學生專題實習結束提交學??己嗽u價的依據,因此,論文撰寫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了學生的畢業(yè)成績高低。但是,藥學本科畢業(yè)生對于撰寫論文的格式、寫作技巧、專業(yè)性把握等各方面都非常欠缺,我們的做法是鼓勵學生對課題研究內容認真進行總結,依據實驗數據大膽進行合理性推測和討論,提出課題的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之處,待論文初稿完成后及時進行修改和點評,從而確保論文撰寫規(guī)范、實驗方法正確、實驗數據真實、實驗結果可靠。論文完成后,督促學生制作PPT,同時可組織預答辯環(huán)節(jié),從而及時發(fā)現問題并且及時改進。通過學生與我們的共同努力,近年來,所帶教的近20名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均順利完成了畢業(yè)設計,且取得了優(yōu)異的答辯成績。
關鍵詞:微課;教學設計;英語寫作
一、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
目前,由于大學英語理論課時的壓縮,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課程設置無法全面的覆蓋英語寫作教學;而且班級人數過多,大部分都是大班授課,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實現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的寫作教學及寫作訓練。本文的研究旨在找到一種即能激起學生寫作興趣,有效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又能結合學生自身的差異性,合理地利用課外時間來彌補有限的課程內容,發(fā)揮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方法。
二、研究基礎
“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的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1]。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即微視頻),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微教案、為課件、微反思、為習題等輔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的“小環(huán)境”,如圖所示:
微課的講授的內容呈“點狀”碎片化,有教法精講、考點歸納,也有學習方法、經驗技能等方面的講解和展示?!拔⒁曨l”一般不超過10分鐘,能夠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同時,微課能夠通過視頻全面、真實地進行課前翻轉、課中強化、課后鞏固教學。
三、基于微課的寫作教學模式設計――怎樣寫Topic sentence
(一)設計思路
設計微課的出發(fā)點是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按自己的學習習慣掌握和理解一個有價值的知識點,確保微課能夠滿足學習者的實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其設計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設計、制作、應用和評價。
(二)設計措施
1.微課制作前
第一,準備階段。在此階段,教師要完成對微課的教學設計工作,教學設計主要基于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和重難點的分析,
教學目的:教會學生寫Topic sentence
教學目標:1). Make sure what the topic sentence is.
1). Get the topic sentence from a paragraph.
2). Write the topic senctence with the topic.
教W難點:學生怎樣根據Topic寫出Topic sentence
教學重點:告訴學生什么是Topic sentence并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其寫作方法,最終
幫助學生寫出完整的段落。
第二,撰寫初稿,設計微課錄制設計腳本
首先,用魚的圖片形象地講解作文的結構。即魚頭相當于the topic sentence;魚肚子相當于supporting sentences;魚尾相當于concluding sentence.
其次,用文字詳細解釋主題句概念及其特點
Topic sentence: sentence to tell the reader what the paragrah is mainly about.
Supporting sentence: sentences to give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topic sentence.
Concluding sentence: sentence to end a paragraph or summarize the ideas.
再次,講解如何寫主題句。以Topic: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widely為例. Reading
widely is important. (too general)我們需要思考:為什重要?在哪些
方面很重要等。于是主題句可以擴展為:Reading widely is very
important in … (improving one’s reading comprehension).
最后,用微作業(yè)來訓練和鞏固。
2. 微課制作中
第一,制作關于How to write the topic sentence的ppt.并采用導入學習目標呈現講授新課課堂檢測結語的過程進行微課內容的講解
第二,使用“屏幕錄像專家”來制作微課視頻
第三,對錄屏進行后期的剪輯工作,并生成分享微課
3. 微課制作后
在課前,將該視頻分享到學生的互動學生平臺,QQ平臺等,要求學生依據自己情況合理的安排學習的時間。在課堂中,授課內容主要是針對學生在微視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的討論,和解答。并通過課堂訓練強化知識的內化。
四、反思
本次教學設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將課程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以內。同時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學生呈現,這有利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通過視頻的講解,了解topic sentence 的寫作方法,更最要的是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發(fā)揮。最后,學生將各個共同的無法解決的疑惑上報教師,也以便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有的放矢的講解,凸顯教學重點,同時也幫助學生進行了知識的內化。
參考文獻:
【關鍵詞】微課程 服裝 教育 實踐
一、中職學校開發(fā)微課程,其技能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研究依據。
1、微課程開發(fā)的意義
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現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在校期間的學生除了課程學習,還要進行各種知識的增補,當學生走向社會后更需要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能。同時,新科技讓新人們的生活多樣化,影響了學習形式和學習內容的個性化、靈活性的追求,學習正在離開座位、走出教室、化進網絡,滿足“移動”是未來人們隨時隨地能進行學習的發(fā)展方向。
網絡讓“微課程”的教學理念迅速傳遞,“微課程”被證明是精簡靈活、內容豐富的新教學模式;為了發(fā)展中職教育的技能特色,有必要結合應用型課程進行研究與實踐。
通過微課程與技能教學的聯系研究與實踐,實現突破傳統(tǒng)教學思維,更新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校園資源庫資源,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提高教學效果等需求。
通過《服裝成衣制作》微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開發(fā)“最需要的技術、最相關的應用知識點和最重要的強化技能”,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同步建設校園專業(yè)課程的教學資源庫,對強化專業(yè)特色、建設優(yōu)質課程、培養(yǎng)名師、名生、提升教學水平有明顯作用。
近幾年,服裝專業(yè)的課程建設發(fā)展迅速,收集了大量的課程設計、教學設計、教材、學材、課改論文、特色課堂、優(yōu)秀課件等資源,所以對音視頻、圖文交互模式的網絡資源進行開發(fā)和利用是我們學校在網絡時展的必然趨勢。
《服裝成衣制作》課程屬于服裝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占全部專業(yè)課程的約1/4課時;從推廣一體化教學以來,《服裝成衣制作》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設備、校本教材編訂一直在做探索和更新;因此對《服裝成衣制作》微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具有較深厚的底蘊和意義。
2、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2008年,“微課程”(Micro lecture)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提出。而國內“微課”首位研究者是胡鐵生,他在2010年表示,“微課”將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與教研方式, 突破教師傳統(tǒng)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國內開展微課程研究,影響力比較大的是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qū)教研中心主任李玉平團隊。他們從“關注小現象、開發(fā)小策略、積累小故事”的“三小研究”開始,提出了“成果的簡單化處理和成果的多樣化傳播”的研究思路和“微問題、微研究、微課程”的“三微研究”方式。
近年,課程信息化、微課程的研究和建設也在國內高院校里積極推廣。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開發(fā)網絡學習課程,創(chuàng)新網絡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推進網絡課程建設與應用已經成為學校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12年開始,有20多家國內院校和科研機構、鑒定所投入資金建設網絡教學和知識傳播平臺,在資源建設、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為網絡教學和的開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013年11月,國家級教師技能競賽首次拉開了“微課堂”說課比賽的序幕。在國家教行指委辦函[2014]6號)和廣東省粵教職辦{2014}10號文件精神中,都提出了關于資源庫課題項目的建設指南。2014年6月22日國務院印發(fā)的《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指出應當加強網絡課程與中職技能特色結合起來的資源開發(fā)與建設。
“微課程”課程引入國內初期,部分實踐研究是與“項目式教學”、“一體化教學”、“有效教學”等理論結合。而近年,通過微博、微信等媒介傳遞的微電影、微小說、微訪談、微廣告、微生活等微型文化形式正成為一種新的潮流,為社會接受和認可。所以現在,關于微課程的深度開發(fā)與建設是水到渠成。
3、學術思想,立論根據,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創(chuàng)始人戴維.彭羅斯認為,只要在相應的作業(yè)與討論的支持下,“微課程”就能夠與傳統(tǒng)的長時間授課取得相同的效果。同時,還認為微課程將提供一個知識挖掘的框架和平臺,告訴學生如何根據學習所需搜索相應的資源;允許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更多的主動權,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并且這種主題集中的微課程能夠有效地節(jié)約學習時間。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并非適用于所有課程,如在理解復雜概念方面的課程并不能取得較好效果。盡管如此,這種在短時間內提煉出核心概念的微課程形式,促使教師學習者研究者與利益相關者重新用一種新的思考方式開展教學。
事實上,戴維.彭羅斯提出的“微課程”概念以網絡課程的形式存在,已經成為現實課堂的教學模式提供一種新思路,微課程也成為網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人在本微課程課題的研究與實踐中,基于中職技能教學特點,提出關于“最需要的技術、最相關的應用知識點和最重要的強化技能”的“三最”思考,是本人對中職技能教育的要求和特點的理解,并且利用《服裝成衣制作》微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的實踐為依托,論證以上思考是否適用于具體教學中、能否具有推廣性。
此外,基于微課程的技能教學研究與實踐也為專業(yè)教研群體建立研發(fā)平臺,讓青年老師在微課堂教學模式中展現個人風采。微課程本身就具有“草根研究、趣味創(chuàng)作”的特性,微課程的使用對象也是教師和學生,微課程研發(fā)的目的是提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這決定了研發(fā)內容一定是教師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可預見,微課程讓教師展現個人風采,網絡課程平臺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成為培養(yǎng)名師的又一搖籃。
二、以《服裝成衣制作》微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為例,談中職微課程的技能教學研究與實踐研究內容。
1、 研究內容
基于“微課程”的教學模式,結合中職技能教學特點,展開技能教學的改革研究,以《服裝成衣制作》微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為例,完成技能教學微課程模式的學習策略、教學策略、管理策略研究。
(1) 研究“微課程”的基本教學模式,研究中職技能的教學特點,展開技能教學的改革研究,探討網絡課程與技能教學的結合與發(fā)展。
(2) 嘗試把技能教學與微課程模式結合,利用《服裝成衣制作》微課程開發(fā)與建設的實踐,解決技能教學的知識構成、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等問題;解決《服裝成衣制作》微課程的結構設計問題;解決《服裝成衣制作》微課程的學習策略、教學策略和管理策略的問題;解決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發(fā)展能力的問題。
(3) 完善微課程的結構設計與網絡課程平臺的輔助設計。
(4) 完成《服裝成衣制作》微課程教學資源的整合。
(5) 完成微課程的管理制度的教研制度的研究。
2、 預測研究結果
預期《服裝成衣制作》網絡微課程本課程開發(fā)與建設的成果有直觀、簡約、傳播、變化、發(fā)展等突出特點。探討技能教學的改革研究與網絡課程的結合與發(fā)展,其理論價值在于不斷深入中職教育改革、發(fā)展專業(yè)教學特色、開發(fā)新型教學模式;對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論,融合本地中等職業(yè)教育特點提供有效案例;其發(fā)展思路有助職業(yè)教學的技能型專業(yè)借鑒、延伸和推廣使用。
形成隱潛的應用成果,如研發(fā)和實踐為教師創(chuàng)作提供一個現實平臺,激活教師的創(chuàng)造熱情,促進了教師成長。可以預見,大量的專業(yè)信息和學習資源將促進教師和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形成實用的應用成果,《服裝成衣制作》微課程的建成,其中網絡平臺和資源可以給所有教師和學生隨時隨地使用,只要帶有聯網的任何媒介都可以直接選取需要的資源。其圖片、視頻、知識鏈接具有直觀性和簡約性,學生使用簡單、理解容易;而具有明顯變化性和發(fā)展性的服裝專業(yè)教學特點,再結合網絡課程的傳播性,促進課程老師定期更新資源包、豐富資源庫。
三、以《服裝成衣制作》微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為例,設計中職微課程的技能教學研究與實踐擬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1、 研究工作基本思路
第一步,基于“微課程”的教學模式,結合中職技能教學特點,展開技能教學的改革研究?,F代網絡課程、微課程、MOOCs課程等教學模式都是現在國內外比較先進、比較受到歡迎和推崇的,要分析這些教學模式的應用特點,并結合我國中職技能教育的要求和特點,根據我省、市和專業(yè)發(fā)展特色,思考技能教學發(fā)展和改革方式。
第二步,以《服裝成衣制作》微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為例,完成技能教學微課程模式的學習策略、教學策略、管理策略研究。研究過程透徹貫穿“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yè)教育教學思想。實踐過程遵從選擇“最需要的技術、最相關的應用知識點和最重要的強化技能”的“三最”思路。
首先要求調研就業(yè)單位和畢業(yè)生對專業(yè)技能的需求,在專業(yè)核心課程《服裝成衣制作》里尋找“最需要的技術”??梢酝ㄟ^教學研討會、企業(yè)調查研究、畢業(yè)生回訪統(tǒng)計等方法尋求最佳答案。明確具體的一個內容就是一次課。
然后要求重點關注“最相關的應用知識點”。圍繞與這個技術相關的知識包括概念、來源知識都設計資源鏈接,針對其中“最相關的應用知識點”則進行深度研究;學生通過“微視頻”、“課件”、“教學文件”、“作品賞析”和“解答疑難”等視窗開展學習;網絡平臺設計小組學習的課程模塊,老師組織學生分組學習,并且拓展思維、引領學生涉獵相關的知識點,廣泛提高學習興趣。
最后要求從傳統(tǒng)《服裝成衣制作》課程教學經驗中獲取學生通常遇到的疑難點,設置習題、答疑等互動環(huán)節(jié),針對難以突破的知識運用和技術技巧則安排借助在校場地、設備資源、老師分組輔導,并設計測試環(huán)節(jié),對“最重要的強化技能”進行反復操練和鞏固。
同步解決“微課程”與技能教學結合的技術問題,完善網絡課程的管理制度的教研制度。這項工作需要課程老師、網絡中心、軟件設計師、行業(yè)專家和課程專家共同參與、多方溝通,研究設計合適本專業(yè)的特點和方便美觀的課程操作界面,組建網絡課程平臺和設計課程軟件。
第三步,總結分析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和應用成果,實踐論證技能教學的改革研究與網絡課程的結合情況與發(fā)展思考。
2、 研究工作總體安排和進度
3、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可行性分析
中職學生的教育和特點是應用知識、技術和技能的掌握,選擇在傳統(tǒng)課程中“最需要的技術、最相關的應用知識點和最重要的強化技能”進行微課程開發(fā)和建設,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并且微課程建設與現代科技緊密聯系、具有提升前景、切實可行。
近年,通過微博、微信等媒介傳遞的微電影、微小說、微訪談、微廣告、微生活等微型文化形式正成為一種新的潮流,為社會接受和認可。所以現在,關于微課程的深度開發(fā)與建設是水到渠成?!拔⒄n程”被證明是精簡靈活、內容豐富的新教學模式;為了發(fā)展中職教育的技能特色,有必要結合應用型課程進行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