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現代德育的核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現代雕塑;現代景觀;融合設計;創(chuàng)新
Abstract:Modern sculpture transits from the traditional form to the modern form. Designers have gradually combined modern sculpture with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hey regard the outdoor venue as the main object of the sculptural creation, and they regarded landscape as space sculpture. The boundaries between sculpture and landscape are increasingly intangible. In this case, landscape sculpture emerges at the right moment. On account of thi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nd analyzes how to make design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fusion of modern sculpture and modern landscape from five aspects: refining and summary, rhythm and cadence, actual and virtual design of sculpture, adaptability of creative themes, and the harmonious artistic conception of sculpture.
Key Words: Modern Sculpture, Modern Landscape, The Fusion of Design, Innovation
雕塑作為景觀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元素,在傳統園林中多以裝飾形式展現。隨著藝術的進步,雕塑受到抽象主義、構成主義及后現代主義等新設計思潮的影響,其空間形態(tài)、表現手法及材料選取方面出現了明顯改變,其不單單是環(huán)境的點綴,而變成一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理念,開始注重空間的流動性、擴張感,可以多方位供人們觀賞。下面本文主要探討以現代雕塑與現代景觀相融合的設計創(chuàng)新情況。
一、提煉與概括
寫實是雕塑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但寫實也不能過度真實,主次分明,才能讓雕塑作品免于庸俗。一位杰出的雕塑家,既要善于寫實,還要善于概括,才能使創(chuàng)作的雕塑作品產生生動的效果。概括可謂是寫實的高度提煉,其與寫實相互補充,形成了美麗的雕塑藝術。環(huán)境雕塑重視形式的改變,追求簡潔明快的形象形成的韻律、藝術氛圍及節(jié)奏,故提煉概括可謂是環(huán)境雕塑的一種語言特點?;诂F代雕塑與現代景觀的提煉、概括是對各種自然形態(tài)站在審美視角對最具有感染力的美感因素進行取舍,從而將其中最具表現力的造型特點提煉成清晰而單純的形象語言,形成了景觀雕塑在審美、形式及造型方面的必須元素。1
景觀雕塑是創(chuàng)作者從感受、把握形象直至創(chuàng)作形象的一個過程,是其擺脫純粹自然形象,繼而將從現實生活中擷取素材進一步加工、升華,集中、生動地表現出理想形象的過程。一名雕塑家對自身所感受到的各種因素進行提煉概括,可以說是其藝術靈感最生動、最貼切的表露。如圖1所示。
二、節(jié)奏與韻律
基于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合一的景觀雕塑,在某些方面和音樂有共同的特點――重視節(jié)奏感。藝術上的節(jié)奏感主要指在表現藝術的過程中,借助幾種彼此對立的元素,依照相應的規(guī)則進行穿插或者重現,在對立與統一中深深地觸動觀賞者的內心。節(jié)奏作為音樂的靈魂,它是音樂最為本質的特點。與此同時,節(jié)奏感也是音樂體系中多種藝術語言表達體系內最抽象的,其隱藏于旋律、音調中,可讓欣賞者不知不覺地體驗到音樂的深層次結構。而雕塑的形體及體量變化,有明顯的方向性、傾向性,尤其是以組成手段創(chuàng)作雕塑的設計,其形體的排列、組織有明顯的秩序。雕塑形體的秩序可以說是雕塑語言的修辭方法,在主次之間能讓雕塑的動態(tài)、張力更顯突出,同時將雕塑的重心、動態(tài)及形體根據主次關系,有規(guī)律地組織整合,展現出獨特的秩序感。2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和藝術魅力,而運用多媒體軟件進行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以往的體育課教學由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學生已經對這種教學模式感到乏味,而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教學就截然不同,在這里有一個神奇的世界,教學課件中教學畫面的變換、聲音效果的疊加、動畫效果的處理,遠遠超出了教師的講解示范。授課時學生頓時會精神百倍、興趣盎然,課堂氣氛異?;钴S。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方法,手段生動活潑、新穎多樣,克服了過去老師邊示范、邊講解的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求新的心理特點,又能創(chuàng)設比較好的情境和情緒體驗,引起并保持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從而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一教師講解現代奧運會的歷史與發(fā)展時,教師先給學生播放北京申奧成功的精彩片段,緊接著問:“同學們,你知道奧運會的來歷嗎?你知道舉辦奧運會的目的嗎?你知道歷屆奧運會的盛況嗎?你想了解中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會上的精彩表現嗎?(學生的情感一下子集中到奧運會上)老師早已為大家準備好了一檔奧運大餐,不信就請打開校園網關于奧運知識的專題網頁,和奧運零距離接觸。”“奧運昨天、今天、明天”欄目了解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誕生、發(fā)展、振興,銘記對奧林匹克運動作出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歷屆盛會回眸”欄目分析了奧運會對世界經濟、政治、文化,尤其是給舉辦國帶來的深遠意義;“奧運精神”欄目昭示現代奧運精神的內涵,這是一個互動模塊,讓學生將如何傳承奧運精神的感受與大家分享。為了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奧運儀式”的了解,這一欄目讓學生通過網絡的搜索繼續(xù)查詢,這樣學生可繼續(xù)深入學習,從中也會有意外的收獲。
二、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統一規(guī)范技術動作
教師要上好體育課,必須設法幫助學生建立統一、規(guī)范、正確的技術動作。高中體育教材內容廣泛,而且增加了新內容、新規(guī)則。體育訓練活動模仿性極強,要求的示范動作直觀、形象、生動、得體。因此,體育動作表象的建立和動作概念的形成,是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采用教師或優(yōu)秀運動員的示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學生的體育基礎不同,接受能力有快慢,受體力、時間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很難使每個學生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然而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教師可以將要示范的動作要領制成課件,采用慢速播放、隨轉等動作設置,學生“看”清楚每一瞬間的技術動作細節(jié),大大優(yōu)化了課堂效果。為了實現每個學生都進步,教師有必要將教學內容到校園網站,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在觀察和分析的過程中形成清晰的動作表象。
三、實現教學重點可視化,動態(tài)剖析教學難點
體育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形成標準規(guī)范的技術動作并能靈活運用,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大多數技術動作都是一連串的,要求在一瞬間就要完成,因此示范正確、講解清晰就顯得尤為重要。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課堂,能從各個角度、不同側面動態(tài)地剖析教學難點。尤其是技術戰(zhàn)術的教學,現代教育技術能使教學內容在大小、遠近、快慢、虛實之間快速轉換,實現重點可視化,難點清晰化。如在籃球技術動作教學中,高標準的動作示范和生動的語言講解需要完美結合,簡單的動作學生能結合教師的示范和講解順利掌握,但像騰空投球、三步跨籃之類的復雜動作,只靠教師一兩次的講解和示范是很難完成的。如果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采用慢放、回放等方式,幫助學生抓關鍵、領神韻,則可以大大提高訓練速度。再如跳遠項目的空中挺身展腹動作及落地前的收腹動作,學生很難把這些瞬間完成的動作看清楚。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就很容易把每個瞬間動作技術的細節(jié)表現出來,學生形成標準規(guī)范的技術動作,不再是個難題。
四、了解體育前沿知識,拓寬體育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讓大學生掌握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本領,掌握科學健身的本領,為形成終身體育意識打好堅實的基礎,因此僅靠課堂教師的傳授、課本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掌握最新的體育信息,及時地更新教育方式,教師要經常上網,將收集到的最新知識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也會利用課余時間主動檢索和搜集,教師將這些成果與大家分享。這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調動出來,既拓寬了教學內容,又豐富了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結構。
關鍵詞:信息技術;體育教學;整合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7-0234-02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整合的必要性
現代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整合符合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需求。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利用網絡體育教學資源平臺,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身體素質情況和自身的體育興趣選擇相應的學習和鍛煉內容,既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也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要求,從而做到因材施教。還有利于創(chuàng)設良好的體育課堂教學情境、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堂演示,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與學的氛圍,從而激發(fā)了學生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身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術教學對體育教學的應用
體育教學個性化、人文化是學生不僅在體育課堂上完成和學習,而且可以很好地在網絡中尋找適合自身的練習方法,制定自身的標準,設計自己喜歡的動作內容,動作效果,通過以上這些練習方法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體育知識和練習的自信心。譬如,魚躍前滾翻動作在教學中,初學時,教師的講解示范學生不一定能完全聽懂、看清楚,對動作的了解多數依賴于觀察,但是此項動作迅速連貫,不一定讓學生看清楚,分解教學又容易使學生產生錯誤認識,形成分解做動作的習慣,忽視了迅速連貫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授課,就會避免上述存在的問題。教學中體育教師的動作講解與示范直接播放給學生聽與看,對于重點與難點進行反復慢放,并用特定的聲音、圖象顯示,突出重點與難點,讓學生直觀、主動、立體、全面掌握動作,提高教學實效??梢?,現代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適時應用,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加深了對所學動作的理解、記憶和掌握,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主動思維,觀察學習的能力,提高了體育課的教學效率。
(二)信息技術與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具有許多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比擬的技術特點、以及有很多不同的展現方式方法,這些技術特點對學生的體育鍛煉起著很好的輔助和幫助作用。通過應用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1、體育教學資源是網絡教學為學習和鍛煉者提供必要的信息環(huán)境,它有著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多樣的主觀形式,不同的圖片展示
學習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強大的數據庫能夠盡可能地滿足學習者不同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多方位的信息資源來提高自我鍛煉的方法。鍛煉者與網絡的相互性有利于加大鍛煉者的參與程度,幫助鍛煉者協作意識的形成和學會協作學習。在體育課堂上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的多方位性來提高學生上課的質量。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鼓勵、吸引、強調學生自己運用手中的信息動手實踐和協作學習。
2、信息技術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合作性,拓展性、想象性
體育教學活動與信息技術的相互性促進師生或生生之間的交流、交談,為學生學習與鍛煉環(huán)境的營造、學生學習與鍛煉團體的形成提供了極為有用的價值支持。學生學習與鍛煉者在決定鍛煉目標后,分析問題,利用信息工具獲得相關資料進行精選、分類、加工、組合、建構、拓展,通過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師或服務器聯系,或在學生學習與學生鍛煉之間通過視頻會議系統進行現場討論分析,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也應樂于聽取其他學習者的不同觀點,慎重考慮后,對自己的原始資料做出調整,從而達到或完成相關學習任務與目標。在整個過程中鍛煉者可以通過網絡這一多方位途徑取得所需要的相關信息,使有價值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更好的體現出來,并可以得到體育教師適當引導、啟發(fā)、鞏固提高,因此,鍛煉者的目標能更好地完成。
3、信息技術可以為我們師生間及生生間的動態(tài)信息交流,教育的整合,教育的發(fā)展,教授的技術運用提供施展空間
在現代的體育課堂中以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育是跟不上教育的發(fā)展,因此我們體育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接受和掌握信息技術,提高體育教師對教育的深刻認識,增強更新的觀念,增加自身的教學手段,豐富自身教學的手段,是我們體育教師現階段應盡快完成,完善和成長的需要。信息技術的突出特點是開放性,綜合性和跨越性。信息時代教育對所有學校的每一個體育教師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zhàn),體育教師只有不斷努力學習,充實自己,才能站在時展的前沿,把握時代脈搏,迎接新時代的挑戰(zhàn),真正成為實現現代化教育跨越式發(fā)展的生力軍和頂梁柱。學生鍛煉興趣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體育教師教育學生學習的觀念,這種利用信息技術的教育不僅是時展的象征,而且對教育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體育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增加相互探索相互合作能力,體現主題性教學
根據體育教育學科的性質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特點,由教師和學生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各種形式有價值問題,并在網絡上呈現出來,為學生在課堂內外的探究性學習設置邏輯起點,從而達到教學過程探究化。學生主動地獲取由教師匯編整理并放置在網絡上的相關資料以及其他網絡資料,在獲取基本知識之后,圍繞相關問題進行自我探究或集體討論,教師平等的姿態(tài)參與和引導學生的討論,使教學內容以傳統型轉變?yōu)樘骄啃?,教學活動的網絡化。
(三)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環(huán)境,進行創(chuàng)新性體育教學的課堂教學現代信息技術的網絡只是環(huán)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師生學習共同體
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確定,學習與鍛煉的自主性、能動性、合作性得到發(fā)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在專題學習網頁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在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中進行體育課程學習的學習方式。其學習方式可分為以下幾種,即: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引入體育學科課程知識;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如,情境——探究模式;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由于應用環(huán)境和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資源利用—主題探究—合作學習模式、小組合作—遠程協商模式、專題探索—網站開發(fā)模式,多元智能模式等。信息技術是教師的幫手、但是合理和科學性的運用整合過的材料才是學生所需要的材料。
三、小結
教育現代化的腳步越來越快了,現代信息技術已走進了校門,進入了課堂。但是必須明確的是,現代信息技術教學不能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手段,它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是一種手段,一種形式,對教學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只有明確了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體育教學的關系,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才能在體育教學中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我們只有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正視傳統教學手段中的實用價值,才能合理、正確的使用它,從而真正進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時代。
參考文獻:
[1]黃榮懷.信息技術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馬寧,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層次[J].中國電化教育,2002,(1).
關鍵詞:影視教育;互聯網+;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6-0130-02
一、信息革命時代背景下的影視教育亟待改革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混合現實、人工智能……我們正身處一個飛速發(fā)展的信息化、數字化的新時代,一個改變是不可避免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代,現代新技術以其極快的速度、更為深入地滲透到各個領域。
以往各種人類新技術的突破性變化首先應用在教育領域,目的是榱巳酶多的人接受新技術、新知識,在教育領域發(fā)生的改革都是順應當時的新科技、新技術的。印刷術的發(fā)明使教育實現普及化,而當今的主流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正是起源于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期、興盛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這種教育方式的最大特點是使用標準化課堂、統一的教材、統一的考試、統一的標準化答案。而我們當前所處的以數字化制造及應用為代表的嶄新的信息革命的新時代,則需要大量創(chuàng)新型人才,需要大批能夠追蹤尖端科學和最新發(fā)展的人才,我們如果仍使用以前的傳統教育方式顯然是不能適應這個新時代的需求了。更多尖端技術應被被引入教學環(huán)節(jié),推動者教學工具與教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
影視藝術作為當今人們主要娛樂方式之一,從前期拍攝、編輯,到后期發(fā)行、播放等環(huán)節(jié)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全景視頻、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從陌生的名稱到當今的熱詞,使得我們從事影視教育的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思考影視教育與現代新技術的深度融合,及時掌握新技術、新方法。有研究報告表明,多年來我國傳統的影視教育模式基本保持不變,而這種傳統方法更適合培養(yǎng)的是類似流水線上的工作人員,僵化而缺乏創(chuàng)新。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教育者要培養(yǎng)學生會學習、會思考、并且具有創(chuàng)新與合作精神,教育者要在傳統媒體與各種新媒體環(huán)境中科學調整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便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充滿科技感的未來。
我國傳媒類院校的影視教育大都還在采用傳統的教學基本模式,即以教師講解為主導,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或演示,學生統一集中聽課、記筆記、做練習、統一考試……,這種典型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效率高,學生課程完成率高。但缺點也很明顯:過分依賴老師的個人水平及經驗;過分強調統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與差異特征;學習內容僅限于指定教材;學習評價過于單一;師生間、學生間的協同學習、探索學習、互助分享空間明顯不足。
2015年3月5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我們常說教育有自身的規(guī)律,有自身的特點,教育也要適應時代的需求,社會的需求,在這個提倡終身學習的,師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的“互聯網+”新科技時代,我們必須做出相應的變革,利用最新的技術與機制,以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規(guī)模、更新的模式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育環(huán)境,讓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在不遠的未來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讓我們的國家在未來的世界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影視教育者要具有互聯網思維方式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fā)展,互聯網技術通過建立網絡,將一切物質的、精神的轉化為可以通約的比特(Bit),由此實現任何事物之間的互聯互通。“互聯”成為這個時代思考和研究問題的基本認知范式[1]。
從傳統的教育模式向新的教育模式轉變,首先應該在思維方式和教育理念上做出革新。傳統的影視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學習模式,傳統教育模式過度重視標準,重視考試成績和就業(yè)率。當然這些標準是重要的,但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未來的改變性與未知性,我們教育者應該更多的加入互聯網思維方式,開放和共享是其最明顯的時代特征,開放的特點打破了教育者壟斷知識的特點,正如喬納森?哈伯的《慕課》一書中寫道:慕課的出現,促使高等教育機構一夜之間解禁了其全部的知識儲備庫,改變了高等教育資源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以來被特定機構壟斷的局面,使得這些寶貴的資源得以在全球范圍內被平等分享[2]。學生們可以通過各種現代信息傳播渠道獲得知識,教育者的主導地位已然發(fā)生改變,教育者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演變?yōu)橄嚓P知識的合理架構者,并提供能夠提供引發(fā)學生進一步去思考探索及創(chuàng)新的動力。共享的特點讓我們能夠更容易地擁有先進的現代新技術,更豐富的教育資源,怎樣才能運用新技術提供更優(yōu)質的教育內容,運用更適合互聯網原住民學生的交流方式,以更加有趣而不是呆板單調的教學方法去講授知識,能夠更精準地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將知識關聯,深度和難度層級遞進,在學習中培養(yǎng)洞察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互動合作的能力,能將各種所學融匯貫通,進而真正掌握這門學科,增強他們的內在自信心,并能夠真正享受學習的整個過程。這些都是教育者在新時代需要認真思考的。
如何在教學中實踐這些新技術,對于教育者來說首先要快速提高數字素養(yǎng),對應從事影視教育的高等院校教師來說,主要包括提高自身的技術素養(yǎng)和信息素養(yǎng)。
面對層出不窮的現代新技術,如何將傳統的教學狀態(tài)做轉換,如何獲取豐富的教育資源,如何深度設計教學模式,如何設計教學過程,如何制作基于互聯網傳播形式的教學資源,掌握現代新技術是前提條件。
影視生產與消費方式在這個新時代也不斷快速地發(fā)生著改變,影響著影視的內容、制作、編碼等,提高教育者的信息素養(yǎng)可以使我們不迷失在海量數據中,可以使身處互聯網大數據、信息爆炸的新時代的影視教育者能夠在海量課程資源中搜索、分析、歸納、并整合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科學優(yōu)化課程結構,以最佳的方式制作、組合各類教學資源,適配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與學界、業(yè)界需求對接。
三、現代影視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
現代教育正在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fā)展,2016年《地平線報告》中認為高等教育的短期趨勢是混合學習設計的應用與日俱增,現代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是教育模式的競爭與個性化學習。怎樣善于利用新技術,利用潛在的學習模式的動態(tài)轉換,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尋求教師與學生之間更好的聯系互動方式,讓他們能夠更加適應我們所存在的這個新世界,運用新技術改革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是我們教育者要深度思考和實踐的。
在傳統影視教育中,按照影視制作流程分類,很多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影視攝影、影視后期編輯、影視后期特效等課程仍然大都采用傳統授課方式,學生在課堂聽老師講授、老師采用講授、演示課堂案例等形式作為主要的教學模式。
現代數字信息時代,已深刻改變了教師與學生的主動和被動關系,積極適應新時代師生關系,其核心便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在這種大背景下產生了很多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可汗學院、微課、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慕課”(MOOCs)等,真正體現了現代信息時代的開放、共享、免費、個性化等數字“互聯網+”時代的特征。各種團體、個人上傳了大量的收費、免費網絡教育內容,包括視音頻教程、各種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
把握影視教育本身的特點,根據課程性質和課程內容,把傳統教育模式和各種多元的在線教育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這要求教師在課程設計和知識傳遞中,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教學過程包括面對面的線下教學與學生在網絡上學習的線上教學,并能夠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達到一個合理的學時分配。這就是在運用現代新技術的基礎上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旌鲜綄W習是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利用網上資源、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學習,是提倡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學習,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內涵是一致的[3]。
線下學習模式與線上學習模式相結合。影視教育的某些課程,如影視制作相關課程本身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根據課程特點可將基礎理論知識錄制視頻課件制作成微課等短視頻形式,收集整合按照影視制作流程及功能模塊制作一些優(yōu)秀網絡學習資源,讓學生自己課下在線自主學習。課堂上則根據情況集中或個別答疑,并開展綜合性的項目教學模式?;谟耙晞?chuàng)作實踐課實踐性強、技能性強的特點,可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開放性、綜合性的項目,通過讓學生獨立或合作的方式,結合基礎知識共同探討實踐完成。以充滿活力、互動積極的方式探究運用知識,以逐漸達到深度學習的模式。
整體學習模式與碎片學習模式相結合?,F代社會節(jié)奏越來越快,可以⒂笆詠萄內容擴展到更廣闊的范圍,一些理論性強和難的內容設置為整體課堂講授,而一些具體的影視制作模塊性、操作性、技巧性的內容讓學生利用手機等移動互聯設備在零散的時間根據喜好去選擇自學,教師主要收集并整理一些優(yōu)秀的、相關的、有趣的網上教育資源,合理順序組合,推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相結合。設計個人和小組實踐作業(yè),通過作業(yè)完成時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師靈活采用課堂答疑或學生互相幫助的方式來解決,充分運用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程完成率高等優(yōu)點;而現代教學模式不受場所限制,不論學生身處何處,只要網絡暢通,都可以獨自進行學習活動,可以充分適應學生的個性特征。
現代信息技術時代帶來的影視教育變化是飛速的,影視教育者要依據教學大綱,但又不能固守傳統的教育模式,新的影視制作技術與傳播模式不斷發(fā)生變化,因此我們必須及時動態(tài)調整教學內容,合理設置教學過程,及時了解專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與社會需求,并能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更具有啟發(fā)性和開拓性,教師更多的責任是教會學生怎樣構建知識和怎樣學會學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寫道:“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未來的影視教育發(fā)展趨勢應該是在大數據的基礎上能夠運用智能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真正自主的學習主體。
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飛速變化的新時代,一個提倡終身學習的新時代,一個互聯互通、分享合作的信息化新時代,師生關系,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都已經發(fā)生了深刻的改變,學生和教師都要學會互相成就,互相進步,我們教學的目的早已不僅僅是讓他們掌握技術、技能,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云生.論“互聯網+”下的教育大變革[J].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5(20):10.
關鍵詞:信息技術 函數教學 多媒體信息
函數是高中數學一項重要內容,它有鮮明的特點.筆者嘗試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采用“信息技術下數學課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教學方式,有利于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容量大,在教學過程中,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能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利用在線測試邊講邊練習進行教學,讓學生得到及時的鞏固,在關鍵的重點讓學生進行討論發(fā)現,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獲得再發(fā)現、再創(chuàng)造的感受。下面就信息技術下的數學教學談談自己淺顯的認識。
一、基于信息技術下的數學教學的含義
基于信息技術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需要,繼承傳統教學的合理成分,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全天候、不間斷、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學方法,教學與評價的信息在互聯網上傳輸與反饋,極大的優(yōu)化了教師群體,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能力?;谛畔⒓夹g下的教學,可以共享教學資源,傳遞多媒體信息,適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刺激學生不同的感官,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了信息接受量,增大了課堂教學容量,同時又具有實時性、交互性、直觀性的特點,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叉滿足了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遠程教學等社會需要,開創(chuàng)了教學的全新局面。
二、基于信息技術下數學教學與評價的應用
1.能做到圖文并茂,再現迅速,情境創(chuàng)設,感染力強,能突破時空限制,特別是基于Net技術的交互式動態(tài)網頁更能提高學生的多種感官的感知效能,發(fā)揮個體的最大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接受和記憶,也最能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極大的滿足社會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的要求。
2.同時全體老師又能通過網絡共享教學資源,適時創(chuàng)新資源,使每一位老師都成為名師,使教學的方法水平永不落后。如在講授函數這部分內容時,二次函數、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的圖像以及圖像變換是重點內容,關于函數圖像的傳統畫法,是通過師生列表、描點、連線而得,靜止孤立。教師要自制每一節(jié)的課件難度大,時間又有限,而基于信息技術下的數學教學,就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版課件,進行網上學習,從而化靜為動,化繁為簡,減輕教師的體力負擔,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創(chuàng)新研究。同時讓學生在交互的動態(tài)的信息技術下學習,函數值隨自變量變化而同步變化以及對應運動的軌跡,從而得到完整精確的函數圖像,通過交互學習讓學生充分體會同一函數不同參數與圖像特征之間的聯系,充分掌握函數的性質和抓住圖像的平移、反射、壓縮、拉伸和對稱變換特征。若有疑問或好的見解,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遠程的交流互動。通過多媒體,交互反饋,使學生深刻理解,不易遺忘,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信息技術下的數學教學,教師教得輕松,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Arhij指導;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有趣,這樣數學教學的效率也提高了。
三、基于信息技術下數學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高中數學中有一些知識需要通過抽象思維來解決問題,而這也正是高中數學的難點之一,基于信息技術下的教學可以化抽象為直觀,有利于突破難點。如“二次函數即:y=ax2+bx+c(a#0)在[m,n]上的最值的探討,學生對二次函數的開口,對稱軸移而區(qū)間不動或圖像不動而區(qū)間變化時函數的最值”不易理解,在信息技術下,學生通過對網絡課件的閱讀和對a,b,c,m,n的動態(tài)控制,能深刻理解數學知識的要點,加上在網上的即時測試和評價,更能有效的掌握它,不再感到難以理解。
四、基于信息技術下的數學教學與評價形式多樣化、即時化
傳統的教學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這樣教學方式課堂容量有限,反饋方式單調,信息交流少,所有的學生步伐相同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現代的終身的學習能力,同時不能解放教師,讓教師從事更有意義的教育工作。而信息技術下的教學可以同時滿足不同用戶不同要求,培養(yǎng)活學活用的能力,真正實現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面向全體通過互聯交流互聯互動進行分層教學、個別教學實現因材施教,體現新課標的要求。
五、基于信息技術下數學教學應處理好的關系
1.網絡與學生的關系。和諧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谛畔⒓夹g下的學科教學,應加強對互聯網海量信息的搜索、篩選、加工、創(chuàng)新。在選好教育資源后,教師耍努力探索適時、適用問題,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營造和諧的環(huán)境。加上學生對網絡應用知識基本掌握,達到網絡與人的和諧統一。
2.網絡與教師的關系?;谛畔⒓夹g下的學科教學優(yōu)勢空前,只有信息技術下的教學與教師靈活生動的講解和創(chuàng)新的適時評價互相配合,相互促進,協調傳遞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網絡和教師的優(yōu)勢。
3.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為主導,學為主體,這是在任何教學模式中都應遵循的原則,要體現學生的主體發(fā)展與教師的主導相互作用的關系。專題教學網站和網絡教學資源庫的形成,將教師從繁雜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了,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減弱了而是加強了。信息技術下的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各種電教媒體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同時也使教師在信息技術下的學科教學中獲得自由,掌握主動,充分發(fā)揮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提高我國的教育教學質量。
下面根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經驗,談談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幾點嘗試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人機交互是多媒體計算機的顯著特點,多媒體計算機可以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聲色并茂的、感染力強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種交互方式對于數學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而形成學習動機。
(二)人機交互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是主宰,學生是配角,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練習作業(yè)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參入這個過程。而優(yōu)秀的多媒體課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學的內容的深淺,來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作業(yè)。
二、巧借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見(視覺),聽得著(聽覺),還能用手操作(觸覺),這種多樣性的刺激,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解強得多。同時信息技術的豐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可控性、參入性大大強化這種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一)化無形為有形。初中數學理性知識成分太重,傳統的教學只片面強調邏輯思維訓練,缺乏充分的圖形支持,缺乏供學生探索的環(huán)境,于是只能靠學生的死記和教師的說教了。比如,初三幾何“點的軌跡”,學生只知道“軌跡”是一些直線或射線,但學生對“軌跡”是毫無想象力的?!皫缀萎嫲濉蹦苡行У亟鉀Q這一問題,它顯示的“點”一步步地動態(tài)有形地組成直線或射線,旁邊還能顯示軌跡中“點”的條件。這種動態(tài)的有形的圖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遠遠超出老師“把軌跡比喻成流星的尾巴”的講解。
(二)化抽象為直觀。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幾乎被動地從教師那里接受數學概念,靠強化記憶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質特征。初三代數“函數”就是一個典型的概念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對“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有一個明晰直觀的印象。運用多媒體的直觀特性,分別顯示解析式y=x+1,《數學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氣晝夜變化圖像,用聲音、動畫等形式直觀地顯示“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最后播放三峽大壩一期蓄水時的錄像,引導學生把水位設為y,時間設為x,就形成了y與x的函數關系。不僅引起學生的自豪感,而且對函數概念理解非常透徹。
(三)化靜止為運動。運動的幾何圖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腦視覺神經元,產生強烈的印象。初中幾何《圓》這一章,各知識點都是動態(tài)鏈接的,許多圖形的位置發(fā)生變化,圖形間蘊藏的規(guī)律和結論是不變的。熟悉“幾何畫板”的教師,無一例外會用“幾何畫板”來演示“圓冪定理”,即相交線定理割線定理切割線定理切線長定理,鼠標一動,結論立現,效果相當好。其實像“垂經定理”、“圓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關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轉”、“平移”等知識證明的定理,都可用“幾何畫板”動態(tài)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有些題目,不經意用鼠標移動一個點,圖形變化了,結論仍然成立,比如圖形中移動C點或E點始終有CE∥DF。
(四)化繁瑣為簡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出發(fā)點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三代數“頻率分布”,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引著學生在“60名女學生身高”數據中,找到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組;一個一個地數出每組中數據的個數;計算頻率;繪頻率分布表,畫頻率分布直方圖,既繁瑣又費時。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簡潔明了,把60個數據輸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組中的頻數,一目了然,用Excel還能方便地繪出柱狀圖,類似頻率分布直方圖。若教師重點講透步驟、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過程交給計算機處理,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信息社會對基礎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需要。
三、巧借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發(fā)現式學習。
關 鍵 詞: 信息技術 教學 整合
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是教育教學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科技應用的普及,隨著現代化的深入進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進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教學內容的信息化、教學過程的策略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教學資源的網絡化,借以更好地提高育人質量,促成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面對日新月異的教學現代化浪潮,我們要怎樣才能把信息技術與教學結合起來,在此,我們很有必要就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問題進行探討,以便提高認識,弄清意義,明確目標,勇于實施,提高教學質量,促成教學現代化的早日實現。
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作用和意義
多年來,信息技術對當今的社會發(fā)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不僅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速度,而且對社會總體結構和社會生活方式實施了全方位的滲透,引發(fā)了史無前例的革命,人類進入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的步伐因此而加快了。從形而上的定義來說,人們常說的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為高等院校的一門課程,那是基于教學課程分類而言的,實際上它就是實施于教育教學的信息技術,亦即工具性的手段。信息技術的概念,相比于現代教育技術,其外延廣泛得多,內涵深刻得多。加之為了敘述上的方便,我們這里只稱信息技術。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信息、知識已經成為社會中的基本資源,信息產業(yè)成為社會中的核心產業(yè),信息素養(yǎng)已成為信息社會中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篩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與傳統的聽說讀寫算方面的知識技能同樣重要,這些能力是信息社會對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學過程引進信息技術,使之形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正是大勢所趨,勢在必然的。這種必然性導致人們提出了要求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有機整合的焦急呼喚。
和信息技術一樣,教學也是一種手段,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結果也仍然是一種手段,使用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促使教學任務的更好完成,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顯然,這種整合模式,應該成為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其作用主要有:
1、教學演示的工具。這是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層次。教師可利用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編寫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以便清楚地說明講解的結構,形象地演示教學的內容;或用圖表、動畫、影片等展示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和理論模型等等。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可以使計算機代替粉筆、黑板等傳統教學媒體,實現傳統模式所無法實現的教學功能。
2、主體交流的媒體。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的交流過程。通過互聯網、局域網的硬件環(huán)境,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專題質疑、問題研討、個別輔導和感情交流,以及師生與外校外地外界的鏈接,達到快速、優(yōu)質、高效的目的,實現知識獲取和能力訓練的最大效益。這種整合模式可以實現個別輔導式的 教學,既能代替教師的部分職能,如出題、評定等,還能較好地實現因材施教,解決因主體個別差異導致的質量失衡問題,還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投入性、自覺性。
3、資源環(huán)境的生成。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可以突破書本知識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而不斷優(yōu)化生成新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環(huán)境。例如異地景觀、背景材料、實物模型、重要數據、實驗過程、百家思想等,很多是課本所容納不了的,而這類材料卻能極大地豐富教學的資源環(huán)境,傳統教學模式所受局限太大,根本無法全部生成。就拿語文學科來說,它的信息技術資源包括語文教學中所憑借的信息技術手段與相應配置,還包括憑借信息技術加工整合,從而可被語文教學所用的囊括自然、社會、人文等方面無限豐富的資源。這樣的資源被開發(fā)利用,語文教學的手段和條件都將發(fā)生巨大變化。類似于尺幅千里、芥子須眉、留聲致遠、異步對話、心游萬仞、思接千載、時空隧道等種種原來屬于夸張相象范疇的東西,一旦在語文教學中成為現實,就會極大地豐富教學資源,而且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4、利于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的研究性學習,近年來已經突破了課外活動的限囿,而被提升成為基本的課程內容之一,部頒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要通過課程改革,加強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通過規(guī)范的課程教學,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學會生存、懂得知識、掌握本領、發(fā)展能力的身心健康的四有人才。研究性學習正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科內容,利用多媒體集成工具或網頁開發(fā)工具,將需要呈現的課程內容,以多媒體、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進行集成、加工處理轉化成為數字化學習資源,同時根據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并讓學生在這些情景中探究、發(fā)現,這極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學軟件都可以為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界面的支持。例如中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其中的幾何畫板可為學生提供自我動手、探索問題的機會,當面對問題時,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和合作,提出自己的假設和推理,然后用幾何畫板進行驗證。還可用以發(fā)現、 總結一些數學規(guī)律和數學現象。又如事物內部的運動狀況、物理現象、化學反應、生成機制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的直觀顯示和形象展現,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和內質的把握。再如政治教學中的經濟學內容,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模擬真實的商業(yè)情景,讓學生在各種真實的復雜的條件下作出選擇和決策,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5、構建新的知識。信息技術可以成為新知識構建的載體,緣在于它與教學整合時,能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維的流暢表達能力,這種整合強調學生在對大量信息進行快速提取時,對信息進行重新整理、優(yōu)化組合和加工運用,因而能將大量知識進行內化,變成自己的東西。
基于信息技術的開放的服務理念、先進的工作手段、簡捷的操作平臺和優(yōu)越的育人環(huán)境,使得它在教學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了,在經濟現代化建設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它必然承擔起教育現代化的重擔。這種擔綱作用是其他手段所無法比擬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擔負著教育發(fā)展之綱、社會進步之綱。因此,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既是課程教學的需要,也是社會發(fā)展之必然。歸結起來,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機整合,其重大意義至少表現在:
第一、是培養(yǎng)學生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識和能力,打好扎實、全面的文化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與信息利用素質。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使教學方式變革了,教學視野拓寬了,教學內容豐富了,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就成為他們學習過程的主要內容,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貼近現實生活實際,融入網絡時代,利用信息能力解決問題。
第二、是培養(yǎng)學生終生學習的態(tài)度和能力。大勢所趨,當今“終身學習”已經由人們的單純的愿望變成了具體的行動。時勢可以鑄造英才,時勢也可淘汰庸人,現實實際迫使人們產生了緊迫感。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是信息社會對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迎合了時代的要求,在培養(yǎng)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態(tài)度上,有獨到工夫。這種整合,使得學生具有主動吸取知識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諸日常生活實踐,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自我組織、制定并實施學習計劃,能調控學習過程,能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估。這無疑在學習方法上進行了一種革命式的變革。達不到這樣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勢的發(fā)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將成為問題。
第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新舊教學方式的區(qū)別,最根本的就在于能力掌握與否。在信息時代,知識和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知識本身的激增、劇變、更新,頻率加快,周期縮短,同時知識本身的高度綜合和 學科滲透、交叉,使得人類的一切領域都受到廣泛的沖擊和影響,在這種科學技術和社會結構發(fā)生急劇變革的大背景下,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變得更為重要。我們必須改革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上述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由于信息技術和教學的整合能夠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學生潛力,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因此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將能迎刃而解。
總之,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為現代化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活動天地,促成了教學改革的深化,使教育教學領域發(fā)生了更為深刻的巨變,教學方法的策略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學內容的信息化、教學操作的簡捷化等,因此而逐步成為現實。這種整合的作用是巨大的,意義是深遠的,我們應該大力推進這種整合,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實施策略
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學校教師必須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環(huán)境中實施課程教學活動,要對課程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使之成為學生的學習資源,并提供給學生共享學習,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文字處理、圖象組合、信息集成、科技創(chuàng)作和知識構建。簡單地說,應該這樣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首先、要提高認識,負起擔綱意識。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意義和作用。通過學習、宣傳、觀摩、實驗、實際操作和繼續(xù)教育活動,不斷提高興趣,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活當事人的思維機關,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努力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創(chuàng)造條件,既要形成強大的宣傳攻勢,又要從內心自省,深刻認識形勢的緊迫性和任務的艱巨性,大家共同努力,為教育現代化作出貢獻。
其次、要更新觀念,想法引進資金。一般中學尤其是農村中學,資金有限,最需要大膽改革,通過互惠互利,優(yōu)勢互補,引進資金,加大投入,武裝自己。這需要聯系各校實際,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慢慢融入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但是在教學手段多元化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教學手段也面臨著要與一些更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融合的局面。在眾多先進的教學手段中,通過做實驗這一教學手段不失是一個符合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心理要求的教學方法。數學中的很多問題和概念是可以由“做”數學實驗來幫助加深理解的。
在中職數學中圓錐曲線這一內容的學習中,學生總是把圓錐曲線的學習看成是純粹的數學研究,而這一部分的知識對于很多的學生來說都顯得枯燥難懂。在這一內容的教學上,適當增加趣味性的動手實驗,增加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可以改變一下這種學習的狀況。那么數學實驗怎樣才能與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效的結合起來運用,在雙曲線的教學中我嘗試了這樣的實踐,效果很好。
二、案例呈現
師:同學們以前肯定做過物理實驗、化學實驗,那么有沒做過數學實驗呀?
生:沒有。
師:那么今天我們一起做個數學折紙實驗——折紙畫雙曲線。請同學們把課前印有一個定圓F1的紙片(圖1)拿出來,并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1.在定圓F1右側取一個點F2(圖2)2.在圓上任意取一點P1,對折白紙,使得P1點與F2點重合(圖3)3.連接P1與F1,并延長,交折痕處為點M1(圖4).4.繼續(xù)參照第2、3步驟任意取點P2,P3,P4,…… ,相應的找出點M2,M3,M4,……5.用光滑的曲線連接點M1,M2,M3,M4,……
(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5分鐘后,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作品)
師:我們先來看看甲同學的作品(圖5),你能看出這些點M1,M2,M3,M4,…連線的軌跡是什么圖形嗎?
生1:一段圓弧 生2:雙曲線的一半
師:為什么只畫出雙曲線的一半?
生:畫圖時只取了圓F1的左半部分圓周上的點P。
師:我們再來看看乙同學的作品(圖6),畫的很漂亮,大家知道這是什么曲線嗎?
生:雙曲線。
師:乙同學畫的精確嗎?怎么樣能做到精確無誤呢?
生:不精確,應該取遍圓上的所有點才會非常精確。
師:說的很對,但是要想取遍圓周上的所有點,這個工作量很大,遠非人力所能及,下面老師可以借助電腦幾何畫板軟件,讓電腦來完成作圖。(教師打開多媒體投影儀,播放已做好的幾何畫板動畫,改變圖中的定長2a的大小,可以畫出不同的雙曲線。)
師:同學們觀察剛才的折紙實驗作圖中,︱PF1︱-︱PF2︱的值始終等于多少?你能歸納一下雙曲線是滿足什么樣性質的點的軌跡嗎?
生:︱PF1︱與︱PF2︱差的絕對值等于圓F1的半徑,雙曲線是到兩個定點F1,F2距離的差的絕對值等于一個定長(圓F1的半徑)的點的軌跡。
師:說的很對,這就是雙曲線的概念。
三、案例反思
大數學家歐拉說:數學這門科學需要觀察,也需要實驗。實驗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數學也不例外。傳統教學常常把數學過分形式化,忽視探索重要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實踐活動,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以上案例中講到雙曲線的定義,通過這樣的折紙實驗,可以再現數學發(fā)現的過程,它為學生提供了主體參與、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一條解決數學問題的全新思路。
關鍵詞:初中數學;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教學
從數學教學角度來看,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可以為數學教學服務,讓學生便捷、有效地接受初中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教師應以改變教學理念為基礎,才能真正發(fā)揮出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作用,教師以課程內容為基礎,在現代信息技術中選用適當的教學軟件,可以更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使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輔助功能逐漸發(fā)揮。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自主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有效地改變學習方式,加強學習數學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意義
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是先進教學理念的體現,可加強學生的信息能力與素質。相較于傳統數學教學,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①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堂相結合,通過制作各種適宜的數學教學課件,將數學知識生動直觀、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還能積極引導其開拓思維。②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數學知識化抽象為形象,有效提高學生數學思維。③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可豐富教學資源,擴寬學生視野。④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可以改善教師教學方法和理念,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積極主動地以各種方式進行數學活動,如觀察、實驗、驗證、交流等。⑤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采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知識水平主動參與學習,且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協作學習。該類教學模式在數學教育中,是順應21世紀新形勢、新變化的發(fā)展。
二、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中出現的問題
目前,在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中,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在應用信息技術時產生了許多難以避免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存在于教師和學生身上。
1.教師存在的問題
教師在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①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意識薄弱。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不斷向前發(fā)展,而這也是基礎教育現代化的體現,但現階段大多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還很薄弱,通常不會自覺主動地將該技術應用于教學中。②教師自身信息素質偏低。由于教師信息技術操作知識與能力有限,使得信息技術的真正作用難以發(fā)揮,因此導致在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過程中,教師無法熟練操作用來制作課件PPT、Flash等軟件,不能把知識用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應用信息技術時,常出現使用不當的現象,課堂教學中過多的通過電腦屏幕講解數學知識,而缺少與學生的交流,會使得課堂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2.學生存在的問題
學生在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難以集中注意力上。在數學課堂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學生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對現代信息技術存在強烈的興趣,以致忽視數學知識的掌握,這是客觀存在的普遍現象,降低了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作用。
三、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中的有效利用
1.在課堂教學中以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工具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圖、文、聲、像的演示將初中數學知識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直觀、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將初中數學理論知識化無形為有形,即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讓學生對知識產生畫面感,如教授關于三角形旋轉的問題,通過幾何畫板軟件將三角形旋轉效果生動形象地演示出來,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三角形旋轉過程中的各種狀態(tài)。在教授初中數學式難點概念時,教師應化抽象為直觀,讓學生主動接受,如對函數概念進行教學,則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性對y=x+a類的函數以聲音與畫面直接顯示出來。當學習幾何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把靜態(tài)的圖形運動起來,刺激學生大腦。如教授“圓”時,教師可以應用幾何畫板對“圓冪定理”的有關內容進行演示,只需移動鼠標即可將相交弦、割線、切割線、切線長等定理對應的線顯示出來。
2.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出圖文并茂的教學情境,通過結合圖、文、聲、像模擬學習情境,如教授“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可以導入海上日出的情景,以海平面作為直線,太陽為圓,根據這樣的情景引出線與圓的幾種位置關系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教學效率。
3.通過信息技術設備制作數學教學課件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提高教學效果,應在課件中使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動畫、聲音等,突出教學主體知識,使課件結構簡單明了,布局有序合理。如教學“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時,以設問的形式導入,并在課件中展示呈軸對稱的生活圖片,以引發(fā)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及創(chuàng)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