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現(xiàn)代愛情詩詞名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飾好“鳳頭”,先聲奪人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找準切入點,給學生營造一定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失為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的良策。然而,萬事開頭難,如何才能使學生一下子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呢?
1.詩文導入
設計導語時,恰到好處地運用一些詩文名句,不但能夠很快地渲染一種詩情畫意的氣氛,而且能創(chuàng)設“先聲奪人”的審美情境,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這種熏陶不僅有利于語文學習本身,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心靈與人格的健康發(fā)育。在講秦觀的《鵲橋仙》時,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在我國的愛情詩篇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譬如唐代詩人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另外《梅花三弄》引用的千古絕唱“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在這樣氛圍的渲染下,學生便深受熏陶,加深對詩的主題的理解。
2.音樂導入
樂教是最高的教學藝術。二千年前孔子就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處熤挥袠方?,才能“情動而辭發(fā)”,學生才會“樂學”,才會“披文以入情”。新教材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只要教師精心準備,細心探索,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師生雙方的感情渠道接通了,課堂教學情境也就得到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就會充滿活力,學生才會接連不斷地迸發(fā)出思想的火花。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故事、書畫導入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無定法,引入設計得好,它能優(yōu)化知識結構,調動課堂氣氛,消除學生對課文的畏難情緒,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挖掘學生潛能迸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他們帶著一種放松和快樂的心情去感悟語文的魅力。
二、充實“豬肚”,增加密度
飾好“鳳頭”,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學生的求知欲被振奮起來,此時若能因勢利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挖掘學生潛能,迸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自然水到渠成。
1.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全身的視覺、聽覺神經,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中作者所具有的思想感情,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文本真切的美感體驗就油然而生了。播放錄音范讀,喚起美感。如教莊子的《逍遙游》,我先播放朗讀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想,使他們馳騁想象文中闊大而充滿哲學意蘊的意境,這樣學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文中畫面之美,進入情境之中了。
2.延伸和擴展語文學習的內容
我們教學的每一節(jié)課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環(huán)”,或者說是知識網絡中的一個“眼”。我們只有從這一“環(huán)”一“眼”向有關的知識面延伸和輻射,才能清晰地把握教材。
新課標指出:“引導學生由課本向課外遷移,由課堂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遷移,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走進生活?!边@是語文學習延伸和擴展的有效方法。學生可以圍繞課文內容查找相關的資料,閱讀相關的文章,也可引導學生貼近生活,參與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擴大視野,增進積累,激活思維,發(fā)展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把人生的看法、社會現(xiàn)象的評判、生活的喜憂、家庭的悲歡等充分表達出來。這樣既可以開闊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可以在閱讀、加工、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參與閱讀實踐活動。這樣就使得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互相補充,以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對課外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行自主學習,真正體會到課堂是他們學習的樂園。
以教材的某一類文章為基點,向同類文章擴展。這同類可以是題材的同類,可以是文體的同類,也可以是某一寫法的同類。如賀知章的《詠柳》與王安石的《詠柳》題材相同,但主題完全不同;講韓愈的《師說》、蘇軾的《赤壁賦》可以擴展到唐宋家的散文;講中國現(xiàn)代詩歌,可以聯(lián)系到外國的詩歌,這樣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既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鑒賞水平,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一箭雙雕。
以某一作家作品為基點,向介紹這位作家的傳記性文字或評述性文字擴展。如學習王維詩歌,進而介紹王維參加科舉考試之事,學生極感興趣,便由此推薦唐薛用弱著的《集異集》擴展閱讀,進而擴展閱讀王維的山水詩及《唐詩鑒賞辭典》中對王維山水詩的賞析文章,最后自己寫出王維山水詩的特點的介紹文字或賞析片斷,通過這樣幾個層面的擴展閱讀,學生形成了能力,知識水平得到發(fā)展,從而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三、收好“豹尾”,富于探究性
在課堂教學過程將要結束的時刻,老師一方面是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作中肯的歸納,將零散的知識點歸納整理,使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感知及總體把握;另方面是布置課堂或課后作業(yè),這對鞏固學生知識和提升學生能力很重要。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的是繁重的課業(yè)負擔,他們幾乎成了看書做題的“機器人”,嚴重地摧殘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因而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富于探究性、個性張揚的作業(yè),同時為學生減負,這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對于這一點,我的做法是設計這兩類作業(yè):
1.活動類作業(yè)
這類作業(yè)就是開展學生感興趣的課外活動,在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中學習語文,形成語文的綜合能力。如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lián)播》,寫一周新聞述評;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全國新聞聯(lián)播》《新聞報紙摘要》節(jié)目等擴大知識面;看《焦點訪談》、《東方時空》等抒發(fā)感想;收集廣告語,給廣告分類,給錯誤的廣告改錯,進行廣告創(chuàng)意,設計廣告語等;節(jié)假日外出游玩,觀察生活,尋覓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詩情畫意,寫游記等。
2.拓展性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