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小學音樂課程的正確評價能夠使小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fā)現和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培養(yǎng)興趣,建立自信,從而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chuàng)造等能力的發(fā)展。筆者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評價理念及方法進行研究,希望對促進現時代的小學音樂教學做出有益貢獻。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評價
小學音樂教師對小學生的評價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從不同階段的回顧和對比中,把握其進步與發(fā)展,使評價起到激勵和促進的作用。新課程要求我們用新的評價理念、方法和途徑來開展小學音樂教育。這種評價應更具多樣性、合作性和過程性,能進一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靈性,促迸小學生身心素質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一、現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的音樂教學評價理念
小學音樂教學評價的核心是為對小學生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的評價,尊重個體的差異,關注和促進小學生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內容和主題。
1.尊重個體差異,關注個人興趣、愛好。由于遺傳因素和教育環(huán)境的差異,每個小學生的音樂知識基礎、音樂天賦也有一些甚至很大的差異。因此不同的小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是不一樣的,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也各不相同。老師不能以同一標準去衡量所有小學生,而應尊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不同小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基礎,讓每個小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感,享受音樂的興趣。興趣是學習音樂的根本動力,音樂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小學生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更要關注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2.堅持鼓勵、鼓勵性評價。當小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評價時,他就會產生愉悅、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相反,當小學生們的愿望和行為受到教師的否定、批評、指責時,則有可能產生挫折感,引發(fā)消極情緒和抵觸行為。為了保持和提高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應及時捕捉有用信息,對小學生的表現進行適當、適度的鼓勵、激勵性評價,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小學生的榮譽感、自豪感,而且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減輕小學生心理負擔,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小學生參與的水平。
3.注重音樂實踐。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音樂的欣賞、歌唱、創(chuàng)造、綜合都離不開實踐活動,如果單純地注重理論或者理性知識的評價而忽視了實際意義上的練習和實踐的評價,音樂就會顯得毫無意義,《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
二、現代教育技術支持的發(fā)展性小學生評價方法
1.觀察記錄法。對小學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現進行觀察記錄是一種最實際的評價方法,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小學生課堂表現,并記錄下來。觀察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教師精心設計,注意執(zhí)行,便可以得到小學生的各種表現信息,然而記錄的過程卻很繁瑣,每次觀察的結果不容易保留。在現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將事先設計好的評價指標用電子表格的方式表現出來,并把觀察記錄后的結果保存在每個小學生各自的文件目錄下,在一個階段結束或學期結束時對數據進行統計并得出結論。這樣的記錄有序列,不凌亂又容易保存,便于教師把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給小學生正確的發(fā)展性的評語。
2.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是指利用精心設計的問卷收集調查對象的相關信息從而探索各種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的一種方法。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問卷調查可以通過師生網絡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師既可以把問卷掛在BBS論壇上和小學生進行討論,也可以通過e-mail發(fā)到小學生信箱,小學生回答完畢后再把結果反饋給教師。這樣的問卷調查對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神秘感和趣味性,可以大大激發(fā)小學生的參與意識,因為它不涉及具體的知識,只是側重對小學生個性、特長、心理等情況的了解,因而小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中完成,又能從多種角度評價自己,這種評價既可以公開也可以是秘密的,能夠充分體現小學生的真實想法,具有濃濃的人文性。
3.范例展示與作品分析法。所謂范例展示就是在布置學習任務之前,向小學生展示符合學習要求的學習成果范例,以便為小學生提供清晰的學習預期。教師所提供的范例一方面可以啟發(fā)和拓展小學生的思路,另一方面還會在技術和主題上對小學生的工作起到引導作用。會對小學生日后的獨立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使他們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可參考的范例來規(guī)范自己的努力方向。
總之,通過各種評價方法能夠促進小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尋找小學生富有個性的未來,引導學生不斷尋找到新的發(fā)展點。只有讓小學生成為音樂課堂教學活動評價的主體,才能使小學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分享應有的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
參考文獻:
[1]陳敏玲.新課程下小學音樂教學評價[J].新理念吉林教育:中小學教育,2010(7).
[2]吳潔.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評價初探[J].校園歌聲,2008(7).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職能;特點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作為現代高校標準配置的三大教學輔助機構之一,其目的和任務是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教育、教學,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推進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為高校各項工作提供保障,為高校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F代教育技術中心在高校教學、科研、辦公等各項事務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正確認識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工作職能,明確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工作特點,對做好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工作職能
1.教育職能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臺和載體。“兩課”教師可擺脫“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間教室、一群學生、一個老師”的陳舊而僵化的上課方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憑借多媒體技術,使授課內容形象、直觀、生動,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為培養(yǎng)政治合格、品德高尚、行為習慣良好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2.輔助職能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作為高校的教輔機構,承擔著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現代教育手段與方法改革,大力發(fā)展多媒體教學、遠程網絡教育等現代教育技術,切實保障學院教學任務順利完成等重任。同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還承擔著為教學開發(fā)和設計出符合本院課程要求的課件及精品課課件,為教師、學生參加各類比賽錄制、編輯、制作各類多媒體課件的任務。因此,教輔職能是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3.管理職能
科學的管理辦法、嚴格的管理制度和過硬的專業(yè)技術是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前提條件。就我院而言,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負責管理全院70個多媒體教室,20個語音教室,辦公校園網和學生網絡等的全院網絡管理。因此可以說,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管理工作滲透在學院的各項工作當中,并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4.服務職能
服務是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重要任務之一,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的價值和作用只有通過具體的服務來體現。“服務”是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職能在廣泛性上的體現,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既要為學院領導的決策服務,又要為教學、科研服務,還要為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服務。教師和學生構成了學?;娟犖榈闹黧w,他們是學校各部門服務的對象,是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服務的對象?,F代教育技術中心所承擔的各種事務性工作實際上也是其服務職能的體現,雖平凡、瑣碎,但又須臾不可缺少。
5.宣傳職能
校園新聞的拍攝與制作,將學院的活動和動向展現給學生及教師,使學生更加了解學院,教師更加熱愛自己的職業(yè);同時網絡的廣泛傳播,也提高了學院的知名度,擴大了學院的影響力,也使得社會更加認可。利用網絡還能夠傳播正確的思想、觀念、新聞和信息,因此,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作為學院的窗口單位,要充分利用良好的資源平臺,充分發(fā)揮其宣傳職能,為學院的發(fā)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6.資料收集及記錄職能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承擔著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能的同時,還擔當著學院重大事件的記錄職能。重要領導的來訪和出訪、學院重大事件的發(fā)生和一些策劃編排精良的學生活動等等,都需要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記錄下來,并作為檔案保存好,以便為領導決策提供重要的借鑒材料,為學院的長期發(fā)展留下真實寶貴的重要資料。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承擔著教育、輔助、管理、服務、宣傳和資料收集及記錄等六方面的主要職能。如何執(zhí)行好它的職能直接影響到學院的教學效果、教學秩序、發(fā)展前景乃至是生存。由此,學院的建設發(fā)展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建設發(fā)展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加強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職能建設對學院的健康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工作特點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在高校整體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系部乃至學院整體工作的開展。因此,對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工作特點必須有深刻的認識和正確的理解,這對進一步做好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執(zhí)行性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屬于管理層,因此,它具有執(zhí)行性的特點。這一特點要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應自覺地貫徹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令,貫徹執(zhí)行院系的各項指示和精神。但不能只是機械、教條地傳達,而應該根據本部門的實際情況,把政策的原則性同執(zhí)行方法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力求達到最佳的執(zhí)行效果。
2.協調性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工作涉及學院的各個部門,上至院級職能部門、系(部)領導,下至每位教師,乃至每位學生,均需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與他們直接打交道,如果說整個學院的工作是由各個職能部門來分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則是這些職能部門的具體執(zhí)行機構和協調機構。因此,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是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的。
3.形象性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與其他各相關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學院的各項政策需要下級部門的貫徹和執(zhí)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各項工作也同樣需要其他系部及相關部門的鼎立配合,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擔當著為全院各相關部門服務的重擔。所以說,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作風代表著學院的整體形象。它不僅是執(zhí)行和協調機構,而且也是部門形象,乃至學院形象的代表機構,這就要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風,處處起到表率作用。
4.服務性
服務是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重要任務之一,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價值和作用只有通過具體的服務來體現。作為教輔部門,要體現超前服務意識,把更多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提供給教師和學生,調動平時的信息積累,把正確的思想、觀念、新聞和信息,第一時間傳遞給教師、學生和社會,把好檔案關,掌握第一手資料,為領導決策提供充分依據和優(yōu)質服務。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耐心、仔細、周到的服務,從而達到最佳的服務效果。
5.安穩(wěn)性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掌管著全院主要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如:校園網或主要干網,多媒體教學設備、語音教學設備等。這不僅要求對這些設備的分布、數量、和性能要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時還要定期對這些設備進行一定的維修與維護,使得各種設備經常性的處于一種健康的工作狀態(tài),以充分發(fā)揮這些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作用,從而滿足教學、科研、辦公等的需要。此外,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對學院的各種論壇、發(fā)言進行監(jiān)控,發(fā)現問題及時上報和處理,確保學院對外窗口的健康。
6.繁雜性
從工作的內容來看,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幾乎涉及全院各個方面,范圍廣,工作量大,具有繁雜性的特點。從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多媒體教學資源平臺、教學課件編輯錄制、校園網、辦公網絡、學生網絡等等,既有常規(guī)性的教學設備、辦公設備管理工作,又有突發(fā)性的教學設備、辦公設備異常情況的處理工作,工作面面俱到,繁瑣而復雜。這就要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面對多樣和繁雜的工作,能溝通協調,合理安排,使得每一項工作都順暢、正常的進行。
三、提高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作為高校的基層單位,既要明確它的職能作用及工作特點,完成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任務,又要充分利用它獨有的優(yōu)勢,不斷研究、探索現代教育技術的規(guī)律和方向,明確目標任務,試行規(guī)范化管理,加強辦公數字化、自動化建設,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行政管理和技術管理的效能,以適應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具體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首先,加強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上過硬是對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條件。
其次,加強工作人員的職業(yè)道德素質,愛崗敬業(yè),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第三,加強工作人員的業(yè)務學習和培訓,具備較高的業(yè)務水平和能力。
第四,加強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造就一支思想好、業(yè)務精、團結進取的高素質隊伍。
2.健全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
第一,建立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在明確崗位責任制的同時,還要提倡協作精神和奉獻精神,做到崗位分工不分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支持,團結協作。
第二,建立配套的監(jiān)督、考核、獎懲、聘任等制度。保障崗位責任制的落實,還必須建立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激勵機制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并建立健全各項具體制度。
第三,加大制度的約束力度。增強規(guī)章制度本身的約束力和透明度,以制度來約束人、教育人,并誠懇接受廣大師生員工和各相關部門的監(jiān)督。
3.建立高效、協調、集成的自動化、數字化辦公系統,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研究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必須加強信息環(huán)境建設,建立高效、協調、集成的自動化、數字化辦公系統,同時,要不斷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探索現代教育技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方向,不斷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科理論研究和建設,并對現代教育技術進行不斷的推廣和傳播,這是從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需要。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看似平凡,但須臾不可缺少,作用極其重大。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F代教育技術理論也有待于有關工作人員進一步研究與探討,探索出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學科理論,為學院的建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秦杰.加強高?,F代教育技術中心建設的策略思考[J].管理探索,2010,(9)31-32.
[2]余翔,曾麗珍.以評估促進高?,F代教育技術中心效能建設[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4)115-117.
[3]鐘舟海,張兵.試論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7,(5)15-16.
關鍵詞: 教育技術學 計算機 優(yōu)劣勢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課程的逐步規(guī)范,所有級別的學院和專業(yè)都有相應的調整,一部分院校將原來的電化教育技術系更名為現代教育技術系,也有些師范大學新設立信息學院。
學校在招聘信息技術中學教師時,會同時有這兩個專業(yè)的學生申請該職位,究竟什么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更適合呢?難道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生更適合任教嗎?下面我們具體探討。
一、專業(yè)優(yōu)勢區(qū)分
(一)信息學院的計算機專業(yè)是針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置的,學習的專業(yè)課程包括計算機基礎、編程語言、數據庫、計算機原理、操作系統、數據結構,等等。計算機基礎、編程語言、數據庫課程應針對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工作,以使數據結構對中小學信息技術競賽發(fā)揮作用。
(二)教育技術學是電化教育學專業(yè)的發(fā)展和轉換,主要進行非線性教學視頻編輯、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和維護和多媒體教學軟件開發(fā)。
現代教育技術包括新教學設計、信息技術基礎(也稱為計算機文化基礎)和其他學科。因為現代教育技術是年輕的,但在教學方法很專業(yè),所以更適合學校信息技術教育。而且,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面有很大的優(yōu)勢。
二、中小學選擇教師時應考慮三個職位要求
(一)教育技術管理人員。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上逐漸普及應用。教育技術專業(yè)教師不僅要負責管理儀器,數據維護,而且要電子投影、電視系統、廣播系統、教學設計,更要制作多媒體課件。
(二)逐漸獨立的信息技術教師。由于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原來的計算機老師逐漸有多重身份,在從事信息技術課教學的同時,也可以從事學生的信息技術競賽輔導工作。
(三)專業(yè)化的網絡管理人員。他們專門負責校園網絡的維護、管理和資源建設,是網絡管理員,并從事項目設計、網站開發(fā)工作。教育技術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可以就職信息技術教師崗位和現代教育技術管理教師崗位,他們有擅長教學設計和多媒體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計算機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可以就職信息技術教師和網絡管理員崗位,他們有網絡管理和信息技術教學方面的優(yōu)勢。以上分析表明,這兩個專業(yè)的學生就業(yè)空間有相同處,也有差異處,選聘教師時要看兩個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特長。
而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師范生申請高中計算機教師崗位,許多成功的就業(yè)方案論證、綜合了計算機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在網絡管理、組裝維修、程序設計等方面有著其他專業(yè)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是,隨著計算機等級考試和計算機水平考試的舉行,非計算機專業(yè)如數學和其他專業(yè)的學生也能勝任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所以,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漸發(fā)展,計算機和教育技術學專業(yè)應該對“獨家”的看法。
事實上,畢業(yè)生在學校的地位并不像大學生想象的那么理想。教育部門在對信息技術的工作要求不統一,比如大量的信息技術研究成員負責信息技術教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成員負責信息化教育開發(fā)。因此,一些學校將信息技術教師單獨設置,一些學校將信息技術和電子專業(yè)教師設在一起,但目前需要更多的“技術多才多藝的“信息技術教師。
當今教育,中小學教育工作者跨專業(yè)任命成為發(fā)展趨勢。因此,對于畢業(yè)生來講,大學課程在專業(yè)設置、課程設置、專業(yè)定位上各有不同,但如果合理規(guī)劃職業(yè),努力學習,準確定位,練好過硬的知識和技能,就能更易求職成功,更好地適應崗位。
參考文獻: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數學教學;多媒體;農村高中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等方式都在無時無刻的發(fā)生變化,對教育領域而言,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局限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需要.如何突出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一直是社會、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等各個層面都密切關注的問題.
吉林省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農業(yè)省農村人口較多,由于經濟發(fā)展的落后,許多學生家長的知識水平相當有限,思想觀念比較陳舊,學校的教學條件比較落后.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條件、思想觀念以及學習方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二、主要研究內容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關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相關文件和政策,以此為依據,我們對國內現代教育技術發(fā)展水平進行分析,特別是吉林省農村現代教育現狀和對當前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現狀進行分析,通過對農村高中數學課堂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的調查,提出了研究的理論、現實意義以及開展研究的必要性.
1.設置調查問卷.在大中城市,多媒體教學系統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知識形成的最佳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是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可通過三維演示、圖文并茂、動靜結合和模擬事物的特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的眼、耳、腦、口和手都動起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學效率.但在農村應用情況不容樂觀,具體情況我們做了一項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分別針對高中一線教師和學生而設計,共設計16個問題,第1~6題調查的是教師平時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情況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情況,從中可以了解一下教師對于多媒體應用的熟練程度,以及教師對多媒體的一些了解.第7~9題調查的是教師對于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的態(tài)度,以及教師在應用過程中對于多媒體的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的認識情況.第13~15題主要調查教師在應用多媒體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的細節(jié)情況,以及在應用多媒體的反思情況.第16題調查教師對于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見和建議.
2.統計調查問卷的結果.結合上述16個問題的滿意程度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均不理想.下面列出前三個問題統計的:
3.調查結果分析.第一,目前農村高中在現代教育技術的設備上還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很多學校的多媒體設備還不夠完備,就我所在的學校而言,多媒體的顯示屏就是用屏幕很小的電視機代替,在課堂展示過程中,由于字號太小很多離電視遠的同學都看不清.有些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本無法展示,影響教學效果.第二,教師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強烈愿望,但多媒體教學在數學課堂的普及率還遠遠不夠,有很多老教師不會應用計算機,更不用說多媒體課件了,所以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擴大培訓范圍.讓年輕教師幫助老教師,以新帶老,使多數教師都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第三,課堂中盡量減少濫用多媒體的情況,要注意多媒體與講授法的有效結合讓多媒體的用法和用量都能夠恰到好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興趣和教學效果.
三、反思與策略
素質教育是高中的數學教育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已經實行一段時間了,在這期間身為一線教師也感受到了教育的變化.但是在我們實際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挑戰(zhàn).因為怕影響著教學效果,仍然有教師不接受新鮮事物,不愿意嘗試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手段,不能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所以教師必須強化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應用,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改革;教育質量;正確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97(2008)11-117-02
現代教育技術是高校教學信息化的技術平臺,是實現教學現代化的加速器。在我國,現代教育技術正在被逐步引入高校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但客觀地評價,這種新的教育技術在高校教學過程中的推廣和應用仍然十分有限。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建立新型教學模式,改善教育技術管理,正確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從而提高高校的教育質量。
一、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給高校教育教學帶來深刻的影響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引進和應用是高校教育教學的一場深刻的革命
縱觀人類教育發(fā)展史,自從學校教育制度確立以來,尤其是自十七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提出“直觀教學法”以來,以課堂、教師和書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就一直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渠道和基本形式。教育改革特別是學校教學方法和模式的變革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20世紀末期,在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一種蘊涵著先進的教育理念,以當代最為發(fā)達的通訊技術即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依托的現代教育技術應運而生?,F代教育技術在高校學科教學中的引進與運用,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那種師生面對面進行的、主要由教師向學生單項傳遞信息的教學方式。同時,隨著教學形態(tài)和方式的變革,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所固有的角色定位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形成了全新的教學模式。
(二)現代教育技術是高校教育發(fā)展的推進器
1、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規(guī)格發(fā)生變化?,F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知識更新的不斷加快以及各學科相互交叉、互相滲透的不斷加強,都對大學生跨學科的研究能力和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yǎng)跨學科、跨專業(yè)的復合型人才已成為時代的必然要求。這無疑對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模式等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2、高等教育多元化發(fā)展,使教育體制發(fā)生深刻變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上各個不同層次的人們,對高等教育需要空前強烈。為了滿足社會需求,也為了高校的自身發(fā)展,學校的辦學形式正朝著多層次、多形式、多規(guī)格方面發(fā)展,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廣泛應用,為學校進一步拓寬教育功能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
實施素質教育,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突破口?,F代教育技術強調的是設計和運用高技術含量教育手段的思想、觀念和方法,即探索如何為教學構建有效的教學信息資源環(huán)境或學習空間。傳統教學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強調刺激一反應,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外部刺激的作用,而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內在的心理反應。這種教育模式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它扼殺了學生的個性。
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探索和構建新型的學習模式。通過新型模式不斷地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加快教育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的轉變,這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觀念上的一個重要轉變和對原有理念的突破。
二、我國高?,F代教育技術應用現狀
(一)對現代教育技術缺乏正確深刻的認識
當前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還不到位、思想觀念跟不上時展的要求。主要表現在:認識不夠全面、深刻,沒有從推進教育現代化、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高度來統籌規(guī)劃學校教育技術工作,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更新抓得不力;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內涵和工作領域理解工作中主要著眼于增加手段、改善條件,缺乏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缺乏系統的教學設計等等。這樣教學模式的改革未能得到根本性突破,也未能充分發(fā)揮教育技術對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制高點”和“重要動力”的作用。
(二)思想觀念跟不上時展的要求
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人們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仍然提不到應有的高度。具體表現在,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深刻意義和工作領域理解偏頗,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更輕描淡寫,工作中只著眼于增加手段、改善條件,卻忽視了評價是否充分利用了教學資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模式改革和系統的教學設計。因此,深化教育改革難以得到突破性的進展。
(三)現代教育技術運行仍然沒有脫離傳統教學軌道
1、教學環(huán)境及教學活動依然不能擺脫以“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主體”的“滿堂灌”。將過去的“滿堂灌”由“人灌”變成了“電灌”,缺乏科學合理地為學習者營造一個開放的、易于選擇的、有利于學生個別化學習的寬松教學環(huán)境。
2、教學內容依然不能打破陳舊落后的東西。教師所使用的教材多為各種多媒體資源庫、教育網站,以及網絡課程搜集而來的教育信息,這些信息大多是課本的翻版,使得學生急切盼望掌握多樣化知識,通過網絡、媒體教育,追求課本以外更多新知識的愿望受到了抑制。
3、教學媒體的購置和使用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盲目性。當前相當一部分院校僅注重媒體的大量投入,忽視了潛件及軟件建設,造成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4、教學評估依然以記憶、綜合和書本知識應用能力為標準。由于造就機械記憶型人才的傳統教學模式沒能徹底得到改革,導致現代教育技術在傳統教育舞臺上推波助瀾。
(四)現代教育技術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1、有效教育軟件資源匱乏。一方面,教師反映從市場買回的資源大都不能滿足教學、學習要求。另一方面,教師的技術水平有限,制作課件質量不高,且存在重復建設,導致教師制作精品課件的積極性受挫。
2、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不高。(1)教育技術理論水平較低。有的教師認為只要運用了現代教學媒體就可以優(yōu)化教學,忽視了教育技術理論的學習。 (2)媒體技術應用能力薄弱。
3、多媒體教室設備管理仍處于簡單的重復性勞動。許多負責教學管理的人員始終干著開設備、關設備和維護設備的簡單重復性勞動,體現不出現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他們也沒有時間搞教育技術研究或者開發(fā)新的東西。
三、正確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高校教育質量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
先進的教育技術必須由先進的教育觀念來支撐,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是影響教育技術應用的主要因素?,F代教育質量觀則重視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同時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質量標準的多樣化,實質上就是人們對高等教育的認識和要求的多樣化。這種多樣化培訓規(guī)格,是與社會經濟發(fā)展對人才的規(guī)格、類型層次需求的多樣化相一致的。
(二)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教學模式
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權利;提出了高校改革的目的在于不斷完善自身的培養(yǎng)模式和教育教學方法,強調以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為出發(fā)點。教學的整體改革必須以現代教學媒體的應用為基礎,以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為突破口,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為指導,讓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逐步打破教師灌輸為主的傳統教法,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從而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三)從教育技術管理方面提高教育技術應用效果
1、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多媒體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是一項長期任務,應以人為本,做好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培訓工作。不僅要抓緊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而且要提高多媒體教學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2、按照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學科教學要求改造和建設一支新型教師隊伍。教師除了接受業(yè)務和教育技術等方面培訓外,關鍵是要更新教育觀念和轉變教育思想,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提高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密切注視教育技術現代化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重大變革,促進現代教育技術深入到教學實踐中去。
結語
教育質量是高校發(fā)展的永恒主題。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實踐的應用,為高校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我們要勇于進取,善于創(chuàng)新,敢于開拓,充分發(fā)揮其應盡的作用,最終全面提高我國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克東.教育技術發(fā)展與電化教育新任務[J].電化教育,1997.
當教育技術被引入課堂之后,搭建起更加廣泛的學習資源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學生在這個學習環(huán)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也就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由于先進的教育技術介入了學習活動,更加有利于學習者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實驗心理學家特瑞赤拉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好教育技術搭建的學習平臺,學習者就可以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獲得大量的信息量,從而掌握大量的知識,并且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由于突破了傳統學習過程中只有聽的途徑,實現了能聽、能看、能練習、能交流的各種途徑,那就意味著知識的鞏固已經遠遠優(yōu)于傳統的效果。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學習環(huán)境平臺,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
從學校教學的角度理解,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就是通過“以探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以“形成科學觀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的各種活動?!笔紫?,提出解決的問題,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培養(yǎng)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探究活動的能力。在探究式學習活動中,“問題”被視為探究式學習的核心。問題可以是學生自己設計的,也可以是學習活動組織者設計的。但“問題”“要與學生必學的科學概念相聯系,并且能夠引發(fā)他們進行實驗研究,導致收集數據和利用數據對科學現象做出解釋的活動。在課堂上,一個有難度但又讓人能嘗到果實、足以引發(fā)探究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問題?!币虼耍仨毰囵B(yǎng)學生能根據自己實際提出“問題”的能力。問題提出后,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就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功能,或者運用三維演示、聲像同步等一系列逼真的再現功能手段,營造氛圍,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情境,或者通過建立一個交互性網絡平臺,構建虛擬和現實相結合的學習環(huán)境。一個問題用傳統的教學可能講得很平淡、很乏味,但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學生的探究欲望可能會最大限度地被激發(fā)出來。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使用網絡平臺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其次,制定解決方案,通過使用網絡平臺,培養(yǎng)學生篩選、甄別、組織信息資源的能力。上海學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的柳棟在《基于網絡應用的研究性學習實施》一文中,提出了把網絡資源進行分類的方法,比如依據經驗拓展、知識領域等維度分類,依據具體主題、適用年齡等特征標示組織信息,或者按照知識領域事先進行分類的定向資源,或者由課題引發(fā)的專題資源等。也就是在進行研究活動前,一定要制定行動方案,形成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不論是通過何種途徑所獲得的信息資源,都是別人提供的材料,一定要經過自己頭腦進行篩選、甄別、組織,才是真正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因此,占有信息不是研究性學習的關鍵,培養(yǎng)學生如何處理所占有的信息的能力,才是整個問題的關鍵。
三、利用現在教育技術,打造創(chuàng)造學習空間,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飛速發(fā)展,信息化浪潮對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個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面對信息化的趨勢,各國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其中加強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也成為各國的共識,各國都在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本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我國政府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教育部做出了“從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的決定,面對全世界和全國的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趨勢,教育技術工作者應該做些什么工作以及現代教育技術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關系如何,這是教育技術工作者必須關注的內容,我就此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和當前工作重點
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信息素養(yǎng)即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發(fā)展需要而必須具備的收集、分析、處理、交流和呈現信息的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是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須圍繞這個中心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成為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的終身有用的基礎能力,同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須兼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會等多個方面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所以說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核心,面向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課程。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程,二是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當前我國正在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同時注意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問題,二者同時前進。
按照教育部的總體規(guī)劃,當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
開設信息技術必須課程,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根據全國的總體規(guī)劃,為實現這個目標,教育部設定了各個層次不同的階段性目標,從而分層次、分步驟地實現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
在開設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積極努力地探索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整合的思路與方法,鼓勵教師在課堂上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真正融入到其他課程中去。
全面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
中小學“校校通”工程目標是用5年到10年時間,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的中小學能夠上網,教師學生能夠共享網上教育資源。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將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必將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全面發(fā)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使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發(fā)展的環(huán)境、空間和氛圍,促進教育技術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教育技術工作者必須抓住這個關鍵時機,發(fā)展現代教育技術事業(yè)。
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開展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硬件條件
在中小學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必將帶動中小學的信息技術硬件設備建設,通過國家、社會、學校和學生等多方面、多層次的努力,中小學的信息技術硬件設備必將得到一個跨越式發(fā)展,多媒體設備和網絡等設備必將走入教室,硬件設備的提高必將產生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需求,從而推動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小學的廣泛應用。
2、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開展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思想意識準備。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促進了硬件設備的建設,同時也促進了廣大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面對大量的信息技術媒體,如何應用就成為關鍵,這樣廣大教師必將學習教育技術理論,探索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建構新型教學模式,建構有利于學生自主建構、自主學習的學習情景,從而有利地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小學的廣泛應用。
3、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內動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促進了硬件建設,調動了廣大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積極性,同時也調動了廣大教育技術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和緊迫感,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內動力,促使廣大教育技術工作者,迎接時代挑戰(zhàn),轉變觀念,真正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而努力,從而使現代教育技術得到發(fā)展。
總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必將為現代教育技術提供各種條件,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必將有利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全面發(fā)展。
三、現代教育技術促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
現代教育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有關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fā)、使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即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其正在影響著教育的各個領域,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利于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革新,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傳授模式,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技術正在顯示它的巨大生命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必將促進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真正地實現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相關目標。
1、現代教育技術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程開展的作用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因此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模式必須體現這個原則,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必須是在基于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環(huán)境中,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教師成為課程的設計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信息技術教育必須建構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情景,如何建構這樣的學習情景,這就需要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以建構主義思想為理論指導,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強調對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是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來幫助和促進學生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則是要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激勵認知主體即學習者,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更充分地發(fā)揮出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自主建構,基于建構主義的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真正實現了對學生的學習的設計。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實現建構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現代教學媒體都有其獨特之處,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特性可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計算機網絡特性有利于實現能培養(yǎng)合作精神并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發(fā)展的協作式學習;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有利于實現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促進信息能力發(fā)展的發(fā)現式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效地建構了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實現對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2、現代教育技術對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整合的作用
實現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是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的重要層面,必須考慮在其他課程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媒體,革新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各種能力與素質。但是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必須依靠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與實踐,在當前形式下,課程整合成為新的研究熱點,但是若想真正實現課程整合,必須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因為課程整合不是機械地把信息技術強加在課程內容上,而是考慮課程的具體內容,考慮學生特點和媒體特性,以實現課程的最優(yōu)化實施為最大目的,這些內容就是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和實踐的領域與范疇,因此必須用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的成果來指導我們的課程整合,那樣我們才能真正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創(chuàng)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其真正地在一定情景中學習和接受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從而真正讓技術來支持學生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可以構建信息豐富的、反思性的學習環(huán)境和工具,允許學生進行自由探索,極大地有利于他們的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
3、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的作用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教育技術能力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1)01-0142-05
一 引言
2004年12月25我國正式頒布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該標準從4個大的方面,14個小的方面對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新的時代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強中小學教師后備力量(高校師范生后文簡稱高師生)的教育技術能力教育正是適應這一時代要求的有效途徑。目前,幾乎所有師范高校都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設為師范生的一門公共必修課,旨在提高他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F代教育技術實驗課是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實驗課教學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師范生掌握教育技術基本技能的程度。然而,在實驗課的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影響著實驗教學的質量。諸如硬件設施不夠完善;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教學內容繁雜,教學重點不突出;實驗課時少。而教學內容多;教師隊伍素質不高;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模式單一(“以教為主”)等問題。那么,如何在改善了硬件環(huán)境,改革了課程設置,提煉了教學內容的條件下進一步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這值得我們思考。本文就是針對該問題,以華中師范大學的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為例,對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驗課教學設計進行了研究。并對教學實踐中的案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證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對進一步提高高師生的現代教育技術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教學要求及任務驅動法的涵義
1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
華中師范大學將這門課的具體實施落實到信息技術系,信息技術系具備開設這門課的軟硬條件,既有優(yōu)良師資(大部分都是從事教育技術研究和教學的專家或教師),又配有多媒體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學平臺實驗室、遠程教育衛(wèi)星地面接收系統實驗室、電子白板實驗室(微格教學實驗室)、數碼圖像采集及視頻采集實驗室。為了克服全校人數多而師資和實驗室有限,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時少(理論+實驗共36個課時,另有6個機動課時可供理論課老師補充理論教師使用)等條件的限制,我校做了如下安排,如表1所示:
第一,現代教育技術精品課程網站供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及拓展學習用。第二,為了籌備虛擬實驗室的建設,每個階段會開設一個網絡班,以探尋實施網上教學的更好途徑。經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我?,F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從以上安排可以看出,我校具備了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要求的硬件環(huán)境,課程設置也較合理,教學內容由現代教育技術資深專家編排,重點突出,師資總體素質較高。那么,如何在現有良好條件下進一步提高高師生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這成為我們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經過長期的研究,教學方法的變革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為此,我們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實踐證明: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很好地在實驗性、操作性強的實驗課中應用。
2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涵義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能夠很好應用于以實驗性、實踐性與操作性較強的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以富有趣味性并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與好奇心的情景為基礎,以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任務為載體,使學習者在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以完成大、小任務為明線,以學生通過教學后應達到的教學目標為暗線,是一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雙主教學方法。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思想是“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及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這正是任務驅動法所要達到的目標。使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有趣任務完成的同時,達到知識意義建構的目的。從現代教育技術各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步驟等都可以看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實驗性和實踐性,非常適合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實際的教學實踐證明了,通過將該方法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高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都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收到了與“傳統的教師操作,學生跟著做的”的機械式教學方法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
三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中的教學設計研究
1 我?,F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框架
我校根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教學目標要配合理論課專題的要求,開設了如上9個實驗。以上框架圖的特色之處是――通過完成這9個實驗,能達到全方位的培養(yǎng)高師生現代教育基本技能的目的。實驗一、二、三能培養(yǎng)高師生運用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教學的能力;實驗五、六、七、八能全方位的培養(yǎng)高師生采集和制作教學中所需要的圖像和視音頻資源的能力:實驗八能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網絡搜集、篩選、管理、評價和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各種網絡資源的目的;實驗九能培養(yǎng)高師生教學設計及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到的教學資源的能力;通過實踐的教學實踐證明,采用我們這中框架進行實際的教學,高師生最終達到了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另外,根據實驗項目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我校專家教師對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的探索和改進,最終采用了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并對往屆畢業(yè)現在正在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校友進行網上問卷調查和交流,證實了這種方法確實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順利完成課程教學目標的目的。
2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中的實施流程
(1)明確實驗課總目標,設定總任務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總目標旨在培養(yǎng)高師生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性地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進行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的能力。即培養(yǎng)高師生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增強其職業(yè)技能,為培養(yǎng)和造就大批合格的能適應未來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的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奠定良好的職業(yè)基礎。
為完成此目標,我們設定了一個總任務――實驗課結束后,每個小組能結合自己的專業(yè)背景(專業(yè)不同的,要達到統一意見)合作完成一份親自制作的合理整合各種多媒體資源的信息化教案,并在最后一次理論課上以說課的形式匯報各小組的成果。
(2)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的分析
實驗課的教學內容是配合著理論課進行的,我校將理論課的內容分成十一個專題并配有相應的實驗內容,分別為專題一: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簡介;專題二:現代教育技術概述;專題三: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專題四:現代教育
技術的基本理論;專題五: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專題六:信息化學習資源的搜集與應用;專題七:信息化學習資源設計與開發(fā);專題八:信息化教學設計;專題九:教學設計案例研討;專題十:未來學習體驗與展望;專題十一:學習成果交流。其中專題五、六、七、八、九都有相應的實驗。我們從總的實驗任務出發(fā),將實驗任務分成兩大類即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和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由圖1知,我們再將這兩類任務進行了具體的劃分。可見,我們整個實驗課程的任務設計相互之間層層相扣環(huán)環(huán)相依,實驗四、五、六、七和實驗八是實驗九的基礎,反過來實驗九又是實驗四、五、六、七、八的目的。而實驗一、二、三則是高師生運用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的前提,反過來能夠在以后的教學中熟練地運用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則是我們開設實驗一、二、三的目的。
實驗課的教學對象是全校師范生,其中絕大多數是大三學生,只有少數大四的學生。我們的教學對象絕大多數都對自己的專業(yè)有了清楚的認識和定位,
對將來從事的職業(yè)也有了相對清楚的定位,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這門課,目的性更強,學生的學習的動力更大。
(3)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設定分任務
在明確了實驗課總的教學目標和學生需完成的總的任務以及分析了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征后,便要根據需要掌握的分知識點和技能及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的明確分知識點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指導和評價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標準和依據,因此,對于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而言,闡明各個具體實驗的教學目標,對保證整個實驗課的良好教學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單個實驗的教學目標明確后,需在此基礎上設定各個分任務。具體應該給設定什么類型(封閉性、半封閉性、開放性)的任務要依據具體的實驗目標而定。如實驗五――數碼圖像的處理實驗的其中一個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識Photoshop軟件的界面,能夠靈活調整軟件工作面板和操作常用工具;根據這個教學目標,我們給學生設定了封閉性小任務――在教師操作和演示后,學生要使用錄屏軟件自己動手錄制下Photoshop工具箱中的常用工具和常用面板的功能介紹(32具箱中的選區(qū)工具、移動工具、套索工具、魔術棒工具、裁切工具、圖章工具、橡皮擦工具、油漆桶工具、文字工具及導航器面板、歷史記錄面板、圖層面板)的使用方法的視頻:
(4)具體任務的實施
各個實驗的具體任務明確后,便進入了任務的具體實施階段。教學前需將學生分組(3-5人為宜),并選出組長。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及保證教學的高質量完整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圖2的虛線框中我們可以看到任務實施的具體流程,我們將以《實驗五數碼圖像的處理》在任務實施的案例分析中進行詳細介紹。
(5)任務的評價
任務的評價是任務驅動教學法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保持學習的熱情、明確自身的不足和同伴的優(yōu)點以及自我反思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驗的過程及實驗完成后,教師要對學生給予適時的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但教師需注意,應以鼓勵性言語為主。
我們在任務的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從圖2中可以看出,對于實驗課的總任務,我們給予的是總結性評價。對于分任務,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共同點是,兩者采用多元化評價的方式,即“實驗考試+電子作品+平時表現+其他”的方式。我們將教師、同伴、自身的評價結合起來,并同時使用定性(三方給出評價的言語)和定量(評價量規(guī)表由三方給出具體的分數)評價兩評價方式,最終對小組及個人的學習給予相對科學的評價。
四 教學實踐的案例分析
下面以《實驗五數碼圖像的處理》為例,談一下具體任務實施的流程,本實驗為4個課時,是在《實驗四數碼圖形的采集》基礎上進行的,授課環(huán)境是多媒體網絡教學實驗室。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第一步,教師利用極域電子教室對學生機進行廣播教學,隨后展示實驗完成后的作品,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第二步,教師告知本次任務與總任務的關系及其在整個實驗課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次任務是總任務的基礎,完成本次任務后,學生可以利用Phocoshop工具制作個性化課件的背景和教學中急需的圖片。第三步,教師向同學們明確本次實驗的目的,讓學生明確通過本次實驗后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以便學生進行自我檢驗和反思。
2 教師進行必要的演示,并布置不同層次的任務
本實驗有三個教學目標,我們根據這三個教學目標向學生布置了三個不同層次的任務,供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具體安排如下表2所示:
3 學生明確具體的任務,小組協作或單獨完成任務
教師布置完任務后,各小組商討各任務具體如何解決,如何分工協作等事項。對于任務一。教師給各小組限制了具體應該完成的任務。任務二,為了讓學生們重點掌握圖層這一知識點,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半開放性的任務,鼓勵學生使用多種方法去完成任務。而任務三教師則給學生留有充分發(fā)揮的空間,這一任務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雙主”教學方法,除了以學生為中心外,教師要擔當學生進行意義建構的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引導學生在問題中主動思考和探索,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4 小組或個人提交電子作品
在實驗課開始之初,我們已讓每個學生建立了“學號+名字”命名的文件夾,以記錄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即使用“電子學檔”的信息化評價工具。當各個小組完成任務后,將作品放到他們的文件夾中。若是要求單獨完成的任務,就單獨放到他們自己的文件夾中即可,若是小組集體成果,則小組成員每個人分別將集體成果放一份到自己的文件夾中,最終,學生使用極域電子教室提交給實驗教師,下課前教師會將他們的作品分享給所有的小組。
5 任務的評價
對于具體任務的評價,我們一般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教師在本實驗結束前要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評價的具體方法是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在教師分享了各小組作品后,再分發(fā)給每個學生一份評價量表,上半部分是定量評價量規(guī)(包含評分的幾個維度和相應的分數),下半部分的定性評價(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我這樣評價自己、同伴眼里的我和老師的話”)。每小組總的評價成績會計入學生的實驗課的最終成績。具體見表3:
本案例的特色之處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第一,遵循了任務設計的原則。設計的任務暗含了學生要掌握的技能,并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便于教師檢查和考核等特點。第二,設計的任務具有層次性,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第三,采用“電子學當”的信息化評價工其記錄學生的在整個學習過程的作品,有利于學生自我評價,有利于教學對學生學習情況更清晰更全面的掌握,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第四,采用“3*2模式”評價法。其中的3是種方式――“教師、學生自我、學生間”,2是兩種評價方法――“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既有可以學生的作品做出較科學的評價,又有利于學生認清自我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
五 小結
教學實踐的研究結果表明,基于任務驅動法的實驗課教學設計,結構合理、操作靈活、實施流程簡單,設計的任務也都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反饋的信息也表明通過教育技術實驗課的學習他們既掌握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技能,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本研究一方面旨在提高本?,F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也對開設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廣大師范院校提供了一種實驗教學的很好借鑒。
參考文獻
[1]何克抗,關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J],電化教育研究,2005,(4):37-40,
[2][3]郭紹青,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內涵[J],中國電化教育,2006,(7)57-59
[4]吳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的實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6,(5):30-32
[5]楊九民現代教育技術(第2版)[M],湖北: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吳雅琴,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以醫(yī)學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07,(1):30-32
[7]何克抗,林君芬,張文蘭,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楊九民,范官軍,教學系統設計原理[M],湖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我們可以把教育技術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硬件方面,那就是大家熟知的多媒體教學設施等的硬件配備;另一個就是軟件方面,通??梢灾附處煹慕逃虒W能力,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網絡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以及自身運用現代化教育設施的能力。經過調查,我校多媒體教學設施在2005前,多媒體教學室為38個,2005-2006年為48個,2007-2008年達120個,并設有多媒體教學控制室,全面監(jiān)控多媒體教學室的使用狀況。在硬件資源配備上,最高經費達100余萬元/年,在軟件資源配備上,最高經費達10余萬元/年。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我校多媒體教學設施的日益強大,在多媒體教學的硬件裝備上已處于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層次。
作為以應用為主的學校管理和教學,我們每天都在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開展課余講座,學術報告等。利用網絡進行工作與業(yè)余學習,而用得如何,實在是難以用一個簡單的或“規(guī)范”的標準來衡量,無論從哪個角度,脫離了“用”,什么技術都沒有任何意義?,F代教育技術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可以使教學達到最優(yōu)化,突破傳統教學的束縛,運用圖、文、聲、像等多感觀、多刺激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元認知水平,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創(chuàng)新性思維。教育技術不但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還可以促進創(chuàng)作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推進素質教育,同時,還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縮短教學時間等。目前我們大部分教師都越來越喜歡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越來越自覺地翻閱資料并自制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
二、校園網絡
1.對教師:校園網絡組建多年,實現了網上辦公、數字校園、網絡課程、學生寢室上網、學生校園一卡通等一系列網絡自動化設施。這無疑為我們的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教師而言,可以通過校園網絡進行電子備課,資料查詢,自身專業(yè)發(fā)展以及教學科研等。從認知理論來看,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將各種教學媒體與手段融為一體,教學媒體是硬件資源,那么教學手段就是軟件資源。教學手段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的自身專業(yè)水平與教育教學能力同時,通過校園網絡,各種網絡課程,可以實現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手段。而數字校園、網上辦公系統為辦公自動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對學生:學習過程是學習者通過與信息、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認知過程,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種信息和環(huán)境條件。新的教學理論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槟芊e極進行信息處理的主動學習者,而教師要提供能幫助和促進學生學習的信息資源和學習環(huán)境?,F代教育技術,不光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方便,也給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便利。教師課堂上布置的教學任務,學生可以在寢室利用校園網絡進行資料查詢,校園圖書館的網絡化也給學生查詢資料提供便利,學生通過校園網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進行課外學習,遠程學習,不光拓展了自身的知識面,還增進了師生間的溝通與了解。同時,學校組建的校園一卡通服務系統,為學生的校園學習與生活提供了便捷。
三、教育技術應用存在的一些問題
1.教師使用教育技術媒體授課的思想觀念不夠。這里教師的所指,應該是一小部分教師,特別是年老的教師,他們認為粉筆+黑板的教學模式就夠了,沒必要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的從來都不上一堂多媒體課,因而他們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也十分潰乏。
2.教師運用媒體的技術不高。盡管我們每年至少會針對教師舉行一次全校性的多媒體技能培訓,但受思想觀念的影響,有的不想學,有的認為沒必要學,教學與技術脫節(jié)。特別是新型多媒體教學系統的引入,教師對新系統的基本操作不熟練,使得每堂課都需有專業(yè)人員為他們糾正操作錯誤,或者是指導他們操作。嚴重情況會造成系統罷工而無法上課。
3.學校對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宣傳力度不夠。認為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課堂教學,而運用媒體的技術可以由教育技術專業(yè)人員來完成,這樣就造成了教學與技術的脫節(jié),因此教師參不參加教育技術培訓、上不上多媒體課都無關緊要,只要能把課上好就行,當然這與學校對此的重視程度有關。
4.教師制作課件的隨意性大。我們說課堂教學的課件可以不如比賽課件那么做得精致,你也沒有那么多時間把每堂課都做得精致。但是我們要懂得一般課件的基本要素,即要有一個好的教學設計,選擇一個合適的制作軟件,課件畫面要有一定的視覺效果,不一定要很美,但是要覺得合理。一個課件并不是簡單的文字的堆砌,滿屏文字的出現與傳統黑板教學沒有區(qū)別。近年來,學校提出要把好課件質量關,對多媒體課件進行審核,不符合要求的課件不予以在多媒體教學室上課,我想這一舉措對提高課件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優(yōu)化教學信息的組織和管理,提高教師和學生之間信息交流的效率與質量,從而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現代教育技術還可以促進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推動教學樣式的多樣化發(fā)展,從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我校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特別是先進多媒體教學系統的運用,校園網絡的全面建設與運用,迎合了信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為我們實現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現代化打下了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章獻明.學?,F代教育技術應用的五個思考.教育信息化,.
[2]許和震.占領現代教育技術制高點.全面推進院校教育現代化.教育技術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