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

第1篇: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

關鍵詞閉鎖性獨立性探索性創(chuàng)造性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Combined With High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Enhances the Political Class Teaching Effect

ZENG Lingzhi

(Shenyang NO.146 High Middle School, Shenyang, Liaoning 110121)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summarised the modern high-school pupil'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attempted in this fadation unified the high-school pupil psychology characteristic in politics to possible the class teaching.

Key wordsclosed; independence; exploratory; creativity

政治課堂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有其自身的科學性和策略性。高中政治學習,主要是學生個體智力活動的過程與教師課堂教學的高效結合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現代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政治學科的特點,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教學方式和手段。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其心理特征是情緒化的自我認識,而且這種認識充滿著矛盾,又非常模糊,內心經常激蕩著一種莫名的膽怯和難以排遣的思慮。他們的心理比少年期,發(fā)生了許多微妙的變化,表現在政治課教學上的主要特征是:

1 閉鎖性

絕大多數老師上課都有這樣的感覺:高中學生在課堂上不像小學生、初中生那樣愛發(fā)言、好表現自己了。相比之下,他們比過去多了一份老成,課堂上他們盡管思維活躍,但常常是想的多,說的少;有時,老師的提問他們明明心里清楚,但不肯舉手回答。

學生這種欲言又止、欲作又息的現象,老師在課堂上是常常可以見到的。盡量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思想看法,不讓自己在課堂上“出風頭”。高中生的這些表現與他們少年時期心直口快、想啥說啥、毫無顧忌、課堂上積極表現自己的單純、直率形成了鮮明對比。

因此,我們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不僅要考慮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躍課堂氣氛的功能,更應注意情境的內容必須來自生活,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授高一經濟常識《價值規(guī)律》一課時,受《老漢殺雞》漫畫的啟示進行了《蛋市》情境創(chuàng)設,我讓一名同學扮演養(yǎng)雞場的老板,部分同學扮演成賣雞蛋的,另外一些同學扮演成買雞蛋的,模擬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據“蛋市”供求關系的變化和雞蛋價格的變動及時作出是擴大規(guī)模多養(yǎng)雞多生蛋以賺取利潤還是殺雞以減少損失的決策,并要求大家對“老板”的決策進行評價。結果,“老板”的每一次決策都會引起激烈的爭論,爭議雙方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書上的知識。由于這種情境貼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濃厚的興趣支配下,每個同學都不自覺地成了課堂的主體,打破了課堂原有的沉悶的氣憤,克服了學生的閉鎖的心理,同時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無形中得到了提高。在學生的表演和發(fā)言中,每個人都有說的機會、辯的欲望以及表現自我的場所。

對于高中生的閉鎖心理,老師不可隨意埋怨、指責,而要正確地理解和對待。要善于運用多種方式方法耐心啟發(fā)誘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抓住學生喜歡表揚的心理,對學生回答問題不求全責備,一旦回答正確,哪怕只有一點正確,也要給予肯定,并進行適度的表揚,讓學生嘗到回答問題的甜頭,這樣,能使學生在情感上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利用學生自尊心強、好勝心強的特點,采取激將法巧妙提問,激起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抓住學生好爭辯的特點,提出關鍵性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各抒己見,在爭辯中明確問題。這樣,就能有效地克服學生的閉鎖心理,打破教學的沉悶局面,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2 獨立性

中學階段的學生,成人意識特別強烈,他們完成了心理上的“斷乳期”,處處把自己當大人看待,凡事不愿依賴他人,渴望自己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像大人一樣獨立行事。在學習上,他們不喜歡老師把自己當成不懂事的小孩管頭管足、事事干預;也不喜歡老師講解知識嚼得太細太爛,布置作業(yè)要求太繁,輔導搞得太具體。總之,他們希望老師不要大包大攬,要信任學生,放開手腳,多給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所以,每當學習上遇到難題,他們不希望從老師、同學那里輕易得到答案,而喜歡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不僅如此,他們還喜歡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制定學習計劃,安排自己的學習。這一切都顯示了高中生學習的獨立性。

高中“政治生活”第二課第二框題《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本課的知識點,也為了展現學生思維的活躍與獨立,采取了模擬聽證會的形式。對于這種方式的學習,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最后經過討論,我們確定了以“高中學生是否適宜參與野外活動”為主題,創(chuàng)設來自生活的教學情境。學生代表說“作為中學生,我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渴望有更多的機會通過親身實踐來獲得知識;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是我們美好愿望。參加野外活動,我們可以在被喻為‘三點一線’的高中校園生活中,調節(jié)自己緊張的學習心態(tài),通過盡情地欣賞大自然的美,開拓視野,陶冶性情,從而激發(fā)每一個學子愛護大自然的積極性、引發(fā)探索大自然的熱情?!毙7酱恚骸皩τ趯W生野外活動是否能多參加這個話題,我們作為校方,自然有許多的顧慮……”對于“高中學生是否適宜參加野外活動”大家是越辯越明的,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體驗到不同的樂趣!同學們通過參與這次活動,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會從這模擬活動中親身的體驗感受現實中的民主。在以后的不斷學習中,他們會參與更多和更為廣泛的自我策劃、導演的活動,在立足生活的基礎上,不斷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地充實自己的知識的。

3 探索性

高中生精力充沛,思維發(fā)達,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在學習上表現出了很強的探索性。他們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把事情搞個水落石出,渴望對所學知識有個深刻的認識。他們喜歡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循序漸進地探求知識。他們對許多未知的東西充滿好奇,對越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越感興趣。高中生的這種探索精神,使他們常常喜歡在課堂上向老師問這問那、熱衷于互相討論、爭辯等。

針對學生的這種狀態(tài),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采取多種靈活的方式方法。如講“聯系”觀點時,有人總是用“名牌”來顯示“身份”。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思考,然后討論:“‘名牌’與‘身份’是不是客觀的聯系?社會上有些人好像沒有名牌服裝穿在身上,身份地位就掉價一樣,名牌似乎成為人們追求的對象?!边@樣的論題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學生非常感興趣。因此,討論也非常熱烈。最后學生自己總結出:“穿名牌鞋的人,不一定就走正道,帶名牌手表的人,不一定就愛惜時間。如果名牌可以顯示身份,那么這身份也是虛假的身份。一個愛惜時間的人,即使沒有手表也能爭取時間。說明了‘名牌與身份’之間不是真實的、客觀的聯系?!奔戎v清了道理,又進行了思想教育。每一個學生的才華在辯論中也得到了閃現,并且思想也得到了升華。也許學生的觀點有偏頗,論證有誤差,但是學生學得自愿,學得主動,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探索性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表達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

老師既要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全程質疑,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及時激活學生潛在的問題意識與批判精神,還要注意政治教學的課外延伸,把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組織學生成立各種興趣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4 創(chuàng)造性

高中生抽象的邏輯思維已經從初中階段的“經驗型”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理論型”。這時,他們認識事物已經能夠擺脫對直觀、形象的知識經驗的依賴,從一般理論原則出發(fā),通過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得出結論,間接地獲得知識。政治課堂上,他們不再人云亦云、輕信盲從別人。相反,他們常常依據自己掌握的理論,對老師或教材中的一些觀點、看法,重新分析、判斷,提出懷疑與批判。學生這種不愿墨守成規(guī)、喜歡標新立異的創(chuàng)造精神,常常給政治課教學注入了一些頗具新意的東西,也給人們留下了許多有益的啟示,更鍛煉了他們的求異思維。所以,它是十分可貴的。但是,由于高中生知識、經歷有限,有時他們也會因看問題的偏激、固執(zhí)而不易接受正確的東西。對此,老師要注意正確引導。

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時制宜,因課制宜。例如在講授高二哲學《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一課時,筆者有意識地組織了一次關于價值取向的討論。先讓同學們在課前對社會上流行的一些價值取向進行分析,形成觀點,然后拿到課堂上進行討論。有趣的是大家討論的焦點并不是拜金主義或享樂主義價值取向,而是一個小組提出的“利他而無回報的活動是無意義的”這樣一個觀點。

為什么這個觀點會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討論熱情?或許正是因為這個觀點就來自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并且在社會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會現象給學生在價值取向上帶來的困惑,因此必然會引起大家的思考。討論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學會想問題、辦事情,這樣的討論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不讓學生去思考和討論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者僅僅把討論當作是一種形式的話,書本上的知識就會變成死的教條,課堂也就失去了活力。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以上心理特點在高中生中具有共同性,但是,它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程度卻具有差異性。比如閉鎖性心理常常是低年級學生比高年級學生明顯,女生比男生明顯,身心發(fā)育早的學生比身心發(fā)育晚的學生明顯。而獨立性、探索性、創(chuàng)造性心理則通常是高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的學生要強,學習好的學生比學習差的學生要強。

高中生既處于人生中的學習的黃金時期,又是心理動蕩、問題層出不窮的“多事之秋”。所以,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進行政治課教學,既可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又可以發(fā)展、健全他們的人格。

參考文獻

[1]王極盛.驅散心理迷霧-提高學習成績新途徑.北京出版社,2001.

[2]張進輔.現代青年心理學.重慶出版社,2002.11.

[3]鄭和鈞,鄧京華著.高中生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8.

第2篇: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特征;溝通;疏導

如今的中職生大多是十五六歲的青少年,這個年齡段處在身心健康發(fā)育的關鍵時刻。而這一年齡段的中職學生又表現出思想可塑性大,心理承受能力差,易偏激,沖動及存在自卑心理等心理特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注重心靈的溝通和疏導是培養(yǎng)教育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善用激勵,增強學生自尊自信

大部分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是上高中升大學無望后不得已的選擇,其中不少學生還是自己不想讀而被家長強迫來上學的。這些學生往往有比高中生、大學生低一等和抬不起頭的自卑心態(tài)。進學校后也是混日子,得過且過,不思上進,甚至表現出自暴自棄的思想情緒。對于這部分學生,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樹立信心,相信通過認真細致地工作絕大多數學生是可以克服不良情緒,重新振作起來的。從而以更多的關愛和理解去教育感化這些學生,以及時的鼓勵表揚讓他們增強自尊和自信。同時結合教學和班級工作特點積極開展各類如小競賽、演講等課外活動,讓學生盡量展示自身才華,營造班級奮發(fā)向上的氛圍,讓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促進人、改變人。如2005級的一名新生,由于過去在初中學習成績不太好,長期遭受冷落和諷刺挖苦,使他產生嚴重的厭學和自卑心理。進校后,學習成績一直徘徊在班級后幾名。通過進一步了解,我認識到解除該生的心理負擔是轉變該生的關鍵所在。我多次與他交流談心,肯定他的長處和優(yōu)點,分階段對他提出學習目標,并對他課堂及課后每個小的進步及時鼓勵,使他對自己漸漸有了信心。性格變得更加開朗,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一轉變的典型在有類似自卑心理的學生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二、慎重處置,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處在青少年年齡段的學生,思想變化大,接受新生事物快。但辨別能力較差,面對社會的多種誘惑,容易上當受騙,甚至誤入歧途。對個別學生在人生道路上偶爾迷失方向而犯的錯誤,在處理過程中一定要極為慎重,在堅決糾正其錯誤的同時,盡量避免造成身心的傷害,使其迷途知返。在自己新接手的班上出現幾次小數額錢物丟失情況。當查清是一名家庭困難的學生一時糊涂犯錯誤的時候,考慮到該生今后的人生前途和更有效的轉變該生,我選擇了在全班同學面前為他保密,單獨對他批評教育的方式去糾正他的錯誤。這一舉措給了他重新抬起頭作人的勇氣和機會。經一段時間多次的教育引導,該生不僅改掉了不良行為,而且在各個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步。

三、因勢利導,提高學生辨別能力

少數學生由于受年齡和學識等方面的因素限制,情緒波動大,容易發(fā)生拉幫結伙,打架鬧事的偏激、沖動行為。這些行為不僅嚴重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而且引起部分學生思想認識上的混亂。一些學生甚至把種偏激沖動的行為看作是“敢作敢為、講義氣”的“英雄”表現。對有這類不良表現和持有這種想法的學生僅僅通過嚴厲的批評教育往往收效不大,而通過抓住典型因勢利導地開展教育,有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一次班級評選優(yōu)秀學生的會上,一名平時調皮搗蛋愛打架鬧事的學生得到不少選票。了解得知,一些學生之所以投他的票,就是認為他“夠哥們,講義氣”。這件事反應出部分學生是非觀念模糊,榮恥不分。抓住這一典型事例,我先找到這名學生單獨談話,指出和同學打架,上課溜出教室是非常錯誤的行為。要求他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并以評比為契機努力爭當一名優(yōu)秀學生。該生接受了批評,在全班同學面前作了一個“請求同學幫助和監(jiān)督自己克服缺點不足,爭做優(yōu)秀學生”的發(fā)言。與此同時,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在全班開展了一場“什么是優(yōu)秀學生,如何爭當優(yōu)秀學生”的大討論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使大多數同學受到深刻的教育,進一步增強了同學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爭做“四有新人”的決心。

班主任工作中接觸到的學生,性格千差萬別,他們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不盡相同。只要把握他們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動態(tài),結合不同情況,注重交流疏導,就能幫助學生解除困惑,走出心靈和認識誤區(qū),步入健康成長軌道。

參考文獻

[1]劉敬發(fā)主編.教學創(chuàng)新探索與實踐[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1.

[2]韓永昌主編.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第3篇: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

關鍵詞:個性;個性發(fā)展;個性發(fā)展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5-0095-01

每一個人不僅在生理面貌上都是獨特的,而且在心理面貌上同樣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種獨一無二的心理面貌就是一個人的個性。它是具有經常的、穩(wěn)定的、本質的并且?guī)в幸欢▋A向性的心理特征。

與生理面貌靠先天遺傳而形成有所不同的是個性,個性主要是在后天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先天遺傳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等因素為個性的發(fā)展提供了生理基礎,但其不能決定個性的本質和個性發(fā)展的方向。而后天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條件是個性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性、決定性的因素,其中家庭是個性形成的搖籃,父母是孩子個性最早的塑造者,教育在個性形成發(fā)展中起到主導的作用。因為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結合青少年的年齡特點,有計劃,有組織地自覺地塑造人行為的高級社會活動,所以在個性形成中起著系統的主導的作用;實踐是認識和改造世界客觀相互作用的行為過程,人的高級心理與行為都是在實踐中學習形成的,人的個性也是在多次反復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并穩(wěn)定的;主觀努力的程度在后期個性形成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說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主觀努力程度高的勇于戰(zhàn)勝它們,便能鍛煉成為勤勞而堅強的個性。反之,不努力而怨天尤人者就會養(yǎng)成懶惰軟弱的個性。

個性是獨特的,穩(wěn)定的,它能影響人生的一切生活領域和社會行為的績效。但個性也是可變的,可以根據社會要求和自己的愿望,通過實踐和努力重新培養(yǎng),訓練和塑造。

個性是人的整個精神面貌的表現,是由個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氣質、性格等)和個性傾向性(包括需要、興趣、動機、信念等)多方面所組成的。其中興趣是需要的表現,在學生的學習和以后事業(yè)的成就中,興趣都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動力作用。它促使人們不知疲勞、不計報酬、自覺地去探索某個原理,參加某個活動,不帶功利主義色彩,在事業(yè)中是把人拉向勝利和成功的火車頭。

今天的職專生將是新世紀的主人,從現在起必須掌握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逐漸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未來,這樣才能成為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健康、幸福、和諧的新時代的新人。

從職專生的個性發(fā)展來看,目前職專生向基本形成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征過渡。他們的個性傾向比如興趣、需要、信念、理想有一定發(fā)展,但還沒有定型、還不夠穩(wěn)定。例如: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激動、沖動、自我調節(jié)能力比較差,難以釋放心理壓力,使他們的心情變壞,常為一點小事面紅耳赤,情緒變化極大并且易表露在外等。

職專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氣質、性格與初中生相比有明顯發(fā)展,但還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個性心理特征??傊殞I幱跇O不穩(wěn)定半成熟期。要正確的引導才能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素質教育是著眼于開發(fā)青少年潛能,以提高青少年的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向全體學生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共性要求即全面。但這種要求落實在不同學生身上便被個性化了,表現出狀態(tài)與發(fā)展水平的差異,體現出個性的獨立性,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是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中的特殊性方面。素質教育正是依據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素質的需求,并站在提高民族素質,參與世界競爭的高度,把國家的教育目標落實在基礎教育階段,又根據人的素質構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把人的個性發(fā)展要求統一在人才素質規(guī)格之中,把學生看成發(fā)展的主體,是素質教育、個性發(fā)展教育的核心,把青少年當作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只有把學生當作主體,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才有真正的個性發(fā)展和素質教育。我們需要構建一個以人的個性發(fā)展為核心,全面提高中職生素質的新型教育模式,承認學生個體差別,又要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起跑線上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我們要積極主動地適應這種教育轉變,使教育更好地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服務。

學生個性的不同,對心理世界的感悟和敏感度就不同。對于內傾型的學生要鼓勵他們積極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敞開自己的心扉,從而驅除孤獨感;對于外向型的學生要讓他們控制自己的激情,注意觀察別人的反應,去除自我心中趨向。學校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影響人的活動,在受教育和教育工作者雙方努力下,人的某些柔弱與沖動的因素也會慢慢糾正。使個性發(fā)展教育向著有利方向發(fā)展,使中職生健康成長。

為了更好開展學生個性發(fā)展教育,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用發(fā)展的眼光了解學生,不能過早地下終結性評語。要對學生進行個性鑒定,可以采用綜合研究法和自然實驗法,找出學生的個性特征,以便因材施教,從而細致的做好工作。許多學生都感覺到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自己對學習內容并沒有形成一個完全的認知,在學習過程中顯得被動應對,帶來心理負擔,影響學業(yè)成就。為此,教師要通過比較差異,來使學生認識新學習環(huán)境的特點,了解學習任務、學習內容以及學習過程、特點,使學生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可能出現的學習績效波動。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教育者的一切工作都要從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出發(fā),從大處著眼,又要從小處著手,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好品質,好學風,好習慣。要狠抓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自己的學生早日投入社會、造福人類。

參考文獻:

[1]李如密,劉玉靜.個性化教學的內涵及其特征[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09):38-41.

[2]曹淑梅.從多元評價著手,促素質教育良性發(fā)展[J].青年科學,2010,(01).

[3]李志義.突出個性化培養(yǎng) 推行啟發(fā)式和主動性實踐教學[J].中國高等教育.2006,(17):45-46.

[4]李銘,左姍.華淺談高等職業(yè)學校的個性發(fā)展[J].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11(04).

第4篇: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

關鍵詞:中職學生;德育特點;方法思考

一、中職學生德育特點分析

中職德育工作是塑造中職學生思想品德的一項藝術。中職德育的教育對象是正在成長中的中職學生,因而全面科學地分析和了解中職學生,是教育學生、搞好中職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證。中職德育,不僅要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還要考慮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德育的目標、要求、內容和方法等都要適應他們的年齡特征、思想實際和個性特點。因此,對中職學生狀況進行科學分析,了解和把握中職學生的身心特點、思想特點和中職德育工作的特點,對于提高中職德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加強對教育對象的研究,才能克服德育工作的盲目性、簡單化和公式化,提高德育效果,實現德育目標。

(1)中職學生德育的針對性思考。要形成社會所期待的受教育者的世界觀和思想品質等,就要遵循人的思想品德活動的規(guī)律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有科學地分析教育對象的思想品德特點,恰如其分地估計教育自身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并從調動和發(fā)揚積極因素著手,努力啟發(fā)他們的思想覺悟,才能使德育成果轉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中職德育的對象是青年,青年是有思想、有智慧、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特有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個性差異,如果對中職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想實際缺乏了解和把握,那么中職德育就會失去針對性,導致“成人化”“單一化”,既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又無法達到培養(yǎng)學生應有的思想品德的目標。中職學生年齡段不一,但總體均在20歲以下,思想單純,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缺乏,生理開始發(fā)育成熟,但心理還不成熟,具有與成人不同的發(fā)展特點,因而不能把他們完全視為“大人”。德育工作就要打破過去“成人化”的模式,摒棄空洞、抽象的理論說教,針對中職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接受的可能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中職德育應該有別于普通中學德育和普通高校德育,切不可提出不切中職學生實際的過高要求。我們曾忽視過教育對象的特點,脫離中職學生思想品德實際,一味強調高標準,這不但不能引導中職學生向著德育工作的目標前進,反而會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導致工作難以展開和取得實效。必須清楚地看到,我們對中職學生進行的德育是社會主義德育整個過程中的中等職業(yè)教育階段,目的是培養(yǎng)有良好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技能的技術和技能人才。

(2)中職學生德育的主體性思考。道德行為的產生源自內在的道德品質,外在的德育要求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思想心理活動才能轉化為內在的思想品德。因而學生接受道德知識,產生道德行為都需要經過學生自己大腦的自覺思考和活動,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完成。在中職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自稱意識強,同伴群體已形成,耐挫折能力較強,存在考試焦慮和自卑感。在離開家庭、進入了擁有一定社會氣氛的中職校園之后,學生的成人感迅速增強。他們渴望走向獨立生活,強烈要求社會承認他們的成人資格,自信心、自尊心、獨立意識都有很大提高。同時,校園環(huán)境也比以往的社會環(huán)境賦予個人更多的獨立與自由空間。這一時期是心理轉變的關鍵期,意味著個人離開父母或家庭的監(jiān)護,擺脫對成人的依賴,成為獨立的個體,建立自己獨立的心理世界。因此,教師應將學生作為獨立的教育主體來對待,尊重他們的自主要求和獨特個性,不能把他們當做木偶或容器任意擺布或灌輸,強迫他們接受外部要求,應該尊重和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性,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長期以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們在德育中沿襲了一套比較陳舊的教育方法,空洞的大道理講得多,適應學生特點,聯系學生思想實際的內容少;說教式的政治報告多,寓教于樂的活動少。這種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和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不僅壓抑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且還造成了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削弱了德育效果。所以,一定要重視現代中職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尤其是思想變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中職學生德育方法思考

要使中職德育工作進一步科學化、序列化、現代化,就要了解和把握中職學生身心發(fā)展和思想變化的規(guī)律,以提高德育效果。我們正確認識學生的總的原則和方法,是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由于中職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具有特殊性,我們有必要探索和思考一些適合他們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具體方法有:觀察分析法、資料分析法、問題討論法、個別談話法、調查訪問法、實例剖析法等。

第5篇: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

現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多數學生除了學習成績較差以外,思想道德素質尤其有待于提高,特別是一些家長把自己在家難以管教和約束的子女送到學校,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校能管住和教育好他們的子女??偟膩碚f,與其他學校的學生相比,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育工作所面對的問題會更為復雜,所擔負的責任會更加沉重。

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

1.心理取向的積極因素:

(1)大多數學生性格開朗,思想解放,社會參與度較高且較易融入社會。

(2)個性較突出,樂于交往。

2.心理取向的消極因素

(1)失落和自卑感較強。很大一部分學生由于自控能力差,貪圖玩樂且學習沒有掌握好方法,成績普遍較差。進入中職學校之前經常受到老師批評,同學冷漠,家長訓斥,存在較強的自卑心理。進入中職學校以后,他們往往把自己封閉起來,上進心不強,求知欲不高,得過且過,甚至自暴自棄。因學習基礎差,心理障礙不能排除,學習興趣和效果始終不能提高。

(2)惰性和厭學情緒普遍。很多學生在思想上沒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特別是中職學校新的教育模式和新的學習內容讓他們難以適應,即使在思想上一度產生好好學習的念頭,但只要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會很容易出現行為上的懶惰。所以學習上很隨意,興趣來了就學,沒興趣了就放棄。

(3)偏執(zhí)和叛逆心理較嚴重。大多學生入校時正處于心理上的逆反期,做事一意孤行,在家讓父母頭疼,在學校不能正確接受老師對他們的教育。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不是從自身主觀上分析原因,而是對同學、老師、學校橫加指責。

(4)攀比和虛榮心較強。很多學生物質追求高,依賴性強,相互攀比,注重打扮,刻意講究外表和穿著,心態(tài)不夠平穩(wěn)。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學習,故因此而荒廢了學業(yè)。

(5)法紀和是非觀念較淡漠。很多學生自控能力較差,是非觀念不強,往往人云亦云,盲目沖動,和同學之間打架斗毆甚至盜竊等違法行為屢有發(fā)生,平時無視學校紀律,翻墻上網成為常態(tài)。宿舍個人衛(wèi)生雜亂無章,穿著拖鞋進教室,隨手亂丟垃圾,隨意踐踏草坪,儀表和著裝奇異等不文明現象屢禁不止。言行舉止方面也不能表現出應有的修養(yǎng)和素質。

(6)不懂得感恩,責任感不強。許多學生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一般,家長教育子女方式簡單粗暴。單親家庭缺少父愛或母愛,使學生時常陷入孤獨無助的境地,造成孩子撒謊、逃避、退縮、極端、玩世不恭、不敢于承擔等心理特征。久而久之,他們會戴著有色眼鏡看社會,看人生,在接受別人和社會的幫助時,覺得理所當然,缺少感恩,對家長、老師、學校、社會缺乏一定的責任感。

這些心理特征是現在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如果能正確地了解這些特點的形成原因,并正確給予疏導,就能逐漸使中職學生身心正常和健康成長。

二、應對措施

為了能夠逐步改善中職學生的這些消極因素,除了家庭和社會應盡的責任外,最主要的還需從學生、教師和學校三個方面入手。

1.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師在面臨學生的現狀時,要幫助學生擺正位置,正視現實,轉變觀念,要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教育他們認識自己,接受現實的自我。

2.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在學校里存在的問題的解決需要在良好的氣氛下展開交互作用,使他們認識自己,不斷調整。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培養(yǎng)他們的信任感、責任感,逐漸完善他們的人格成長。

3.對學生進行正面的自信教育

根據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必須利用多種手段,各種途徑樹立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始終對成功保持期待。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成功抱有信心,并將這種期待暗示給他們,使他們感受到期待,從而增加自信和動力。另外,不斷強化學生的優(yōu)點,使他們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家長、教師需要經常用語言表揚、精神鼓勵、賞識獎勵等方法來強化他們的優(yōu)點,同時包容他們的缺點,讓他們的缺點逐漸克服。

4.加強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對于教師,要對學生多傾注愛心,尊重和關愛每一位學生,多與他們接觸,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以朋友的身份與他們談心交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學習和生活中尋找愉悅感、安全感、尊嚴感。

5.培養(yǎng)學校良好的教育氛圍

第6篇: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

【關鍵詞】中職體育;體育教學;改革;探究

體育課程作為中職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中職學生身心健康、體質與技能教育相結合有重要意義。然而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師雖然按照新《綱要》推行素質教育,但改革卻脫離了中職教育的職業(yè)特點及中職學生的特點,改革成效并不明顯。本文認為只有以中職學校特點及中職學生的學情為改革的立足點,中職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才能有新的突破。

一、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特點及現狀

1.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目標不合理

中等職業(yè)教育是目前我國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中等職業(yè)學校實施,招生對象主要是初中畢業(yè)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學歷的人員,基本學制以三年制為主。這類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高中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根據職業(yè)崗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實施職業(yè)知識教育和職業(yè)技能訓練。根據中等職業(yè)教育學校的這些特點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目標要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目前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并沒有處理好“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與體育基本理論和技能學習的關系,經常顧此失彼,厚此薄彼。忽視終身教育的培養(yǎng)或輕視體育技能的學習。因此,制定的教學目標就難免缺乏科學合理性。

2.教師專業(yè)水平低,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

幾乎所有的中職院校對待體育教學都是抱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以至于在師資隊伍上也就沒有認真對待。同時,很多的中職體育老師都受到傳統的教學所影響,在教學的時候也只是舊的思維觀念,沒有有效進行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這樣的體育教學根本沒有起到任何提升學生素質的作用。很多中職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認識不到位,再加上教師的原因,認為體育教學太無聊,使學生對體育不感興趣。再就是學生都樂于現狀,完全沒有體育鍛煉的意識,自身的體育素質也比較差,在體育課堂上也就沒有集體的體育合作觀念,影響了中職院校對體育教學進行改革的進程。

二、加強中職院校體育改革的相關建議

通過簡單的分析,我們已經很明確現在中職院校在體育教學中有哪些問題存在,同時,我們也意識到了對中職院校實施體育教學的改革是亟需進行的。為了促進體育教學中的改革措施,并加強學生和教師方面的綜合素質,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根據中職學生學情開展多元化的教學組織形式

中職學生心理特點和普通高中生有很大的差別。由于學習基礎差,被迫進人中職學校學習。所以中職學生心理特征主要是缺乏自信、厭學、叛逆。但在能力上,他們的人際關系、抗挫折能力比較強。在行為特點上,中職學生控制力比較差,容易沖動,比較叛逆,但操作能力強。如何因材施教,有效地加強對中職學生的培養(yǎng)是改革的出發(fā)點。由于中職學生個性比較突出,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轉變角色,放棄以“教師為中心”的舊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自主、愉悅地進行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從“灌輸式”教學轉向“以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方式。

體育課教學應根據各學校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更多易學、易練、實用、有效的鍛煉身體的技能。在體育教學的安排上,應打破傳統的以班級為單位、統一學習一項內容的模式,學校除了根據體育教學大綱和本校的場地器材等情況規(guī)定開設的體育項目,并規(guī)定學生在校期間的必選項目和任選項目之外,由體育教師根據自己的項目特長確定開課內容和時間。同時,每個教師也可以開設另外一個或幾個項目的體育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選定教師和上課項目內容。這樣,不但體育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特長,學生也可以通過學習把自己的愛好項目進一步得到鞏固,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才能真正實現體育課程增進健康、提高體育素養(yǎng)的目標。

2、體育教學過程要滲入必要的心理技能訓練

中職學生年齡一般在15~18歲左右。這個年齡段屬于人類生長的第二高峰期,他們的身高、體重、器官等發(fā)育很快。但在心理方面和普通高中生相比,缺乏自信、厭學、叛逆。如何解決心理問題,提高學生自我意識,是提高體育教學的重要因素。因此,體育教學過程要滲入必要的心理技能訓練。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學生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施加特殊影響。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盡可能地讓他們獨立進行體育活動,并給予充分的信任、尊重、支持和指導,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自由支配活動的時間, 并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心理技能施加影響,使學生身心狀態(tài)達到最適宜的程度,以滿足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增進身心健康的需要。同時,引導他們由被動驅使變?yōu)橹鲃幼非?,使得學生體育形成水平不斷提高。

3.確立科學合理的新課程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的多樣化是中職體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從教育學角度講,沒有評價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主要采取統一的評定方式給學生評分。這種評定方式沒有充分兼顧到學生的先天體質差異、興趣愛好等因素,容易使學生喪失體育興趣。因此,為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體育課學習的評價一定要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具體實踐中“教學過程考核”的內容應包括出勤、作業(yè)、課堂訓練參與性、學習態(tài)度等多方面,考核的方式應該是多樣化的。比如教師評定、學生評定、學生互評。階段考核、個別考核、開卷考試、操作技能考試等等。考核的過程化、多樣化和靈活化,才能適應所有學生的實際,從而做到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以形成學生參加體育學習和活動的激勵約束機制。

總之,促進中職學校在體育教學方面的改革,是當代教學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長期都要進行的一項教學改革工作。不光是鬧兄把校的方面來改革,還應該從中職的教師隊伍,以及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fā),對每一個方面都要有所重視,這樣才能從體育教學的根本上出發(fā)進行改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張瑋.淺談新形勢下的職業(yè)學院體育教學[J].科教文匯,2009,(2)

第7篇: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

關鍵詞:德育教育;中職;改革誤區(qū)

一、中職教育現狀及分析

在當今教育體制下,中職教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主要就是專門為企業(yè)及工廠培養(yǎng)有一技之長勞動者服務的。它對于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職學校德育教學中,大多是中職學校的學生自卑心理嚴重,學生看不起學校,更看不起自己。中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屬于中考“失敗”者,他們在家長的眼里都是“不成器的孩子”,導致了大部分學生自卑心理嚴重;這個時期的心理特征是:思想波動大,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容易出現沖動、固執(zhí)、攻擊、嫉妒、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心理不夠成熟,道德觀狹隘,思想偏激,由于中職生的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品行不良的學生就容易出現道德情感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他們認為的講義氣,愛面子,但是缺乏真正的正義感;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甚至部分學生認為勤儉節(jié)約,遵守法紀是沒本事的人才做的事。

二、中職德育學科教學的誤區(qū)

(一)、教學中師生交往的“單一性”

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師生交往的單一性,突出表現為以下兩大方面:一是課堂教學由教師一灌到底,得不到學生應有的教學互動;課堂教學不靈活,課堂氛圍較差,二是教師聽不進學生有益、新穎的思想認識和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建議。德育課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師生交往的“多向性”,靈活性,針對性,努力創(chuàng)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放下架子,改進教法,徹底改變“一言堂”的家長式教學,不斷探索出符合師生多向交流的好方法、好舉措,大膽創(chuàng)新。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德育課教學過程,其實質上是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在認識、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過程,認識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鳴和意志信心方面的相互鼓勵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情感上的“消極性”

由于教學情感上的消極性原因,致使學生對中職德育學科教學的“厭學”情緒,缺乏應有的學習愉悅與激情,表現為情感的“消極性”。這種消極性嚴重的導致了教師上起課來“沒勁”,學生學起課來“乏味”,教學氣氛沉悶,學生學習欲望低落,興趣不濃,教學效果差。眾所周知,德育課本身就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許多理論的闡述就是較為枯燥,德育教師若能以熱情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課堂,具有嫻熟的藝術教學手段進行施教,就會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德育知識的強烈需求,產生對德育課教學的興趣、愉快、滿意、歡樂等積極的教學情感,這種情感正是德育課教學獲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德育課教學若能做到既有理智的增益,也有情趣、道德的熏陶,又有藝術的感染,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美的享受,讓學生的心靈和情感都得到升華,那么這樣的教學將會取得理想的成效。

三、針對中職德育學科教學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展現教師人格魅力,體現表率作用

教師在中職德育學科教學中要首先突出表率作用,充分的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師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對學生有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給學生以震撼人心的影響和沖擊。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因此,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是促進學生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而作為教師贏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盡可能的用自己的行動去引導學生,起到表率作用。

(二)改革德育課程教學方法

在國務院最近的《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建議中,就要求在中職德育學科教學中我們必須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根本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中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和行為養(yǎng)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不要將活動停留在口頭上是中職院校課改的重中之重。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是提高學習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學??勺屢褏⒓舆^實習的高年級同學用他們親身體驗來告誡低年級同學,或者由校企結合的企業(yè)領導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用真實的例子來教育學生。

(三)建立專門的師生道德交流機制

促進師生之間的心理交流,完全的解決矛盾,建立專門的師生道德的交流機制,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人格平等,教師要尊重學生,將學生視為人格獨立的個體,學生也不必盲從教師(但是不是說學生就可以不尊重教師,一般情況下,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人生閱歷要比學生豐富的多,在這一點上學生和老師是不對等的。)。學??山iT的心理咨詢機構,定期對學生做心理輔導,健全學生的心理機制。中職生處于青春期,容易沖動,遇事走極端,所以學校有必要建立多層次的溝通交流機制,如當面談心、電話、短信、網絡等,范圍也不能只局限于師生之間,還應包括學生與家長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學校與企業(yè)之間、學生與企業(yè)之間等等,這樣學生的思想活動才能被家長和教師掌握,對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切合實際。

中職德育學科的教學是一個個相對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反復的和漸進的前進。在問題的發(fā)現進行有效的改革,我們應具有耐心、信心和毅力,不懈的創(chuàng)新和嘗試,創(chuàng)出一條真正的中職德育教學的新路子。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職德育課教學大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8篇: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

關鍵詞: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學生;個性培養(yǎng)

一、引言

中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中等職業(yè)學校主要培養(yǎng)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具有綜合職業(yè)能力、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繼續(xù)學習的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的“多面型”人才。也就是說不僅有他們強壯的體魄、高超的智能,更應有良好的個性品質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質。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中職學校培養(yǎng)的人才不僅要適應未來社會的職業(yè)的流動性,也應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本素質。正因如此,他們所具備的素質中良好的個性將成為將來在社會中立足的根本。而體育教學活動能促進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二、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重要性

“個性”是指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主要表現在一個人的性格、動機、興趣、能力、氣質等方面。

目前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發(fā)展經濟的重要階段,需要各種不同個性的人們去共同協作,充分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才能,這是歷史的需要、社會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當代社會對人類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分工愈加精細,各層次、各領域、各行業(yè)都需要有各類不同個性的人去承擔。特別是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革命正迅速、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就更需要中職學校學生具有突破陳舊觀念、勇于創(chuàng)新、講求效率、對事業(yè)充滿信心等心理素質,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從個性的形成過程看,人的個性發(fā)展的最完善、最高級的形式,就是健康的個性。所謂健康的個性,從內部的心理機制來說,是一種與生理和諧發(fā)展的個性。中職生在校期間主要是學習將來實際工作需要的理論知識、操作性強的技能,有較多的課余時間由自己支配,而且學生入校前體育知識、技能也存在差異。從事體育運動能增強肌肉活動的力量,提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以及運動器官的機能,能使高級神經活動得到完善,從而促進學生從事運動所需的特殊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為學生個性形成、發(fā)展奠定物質基礎。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既有對學生統一的要求和標準,又有在其基礎上使每個學生發(fā)展個性的環(huán)境和條件,使其有較強的個性能力,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三、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作用

1.體育活動中學生們不僅可以廣泛地參加社交活動,提高對社會的適應性,得到他人的尊重,還可從體育運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從而證明自己的能力,增強其自信與自尊,使個性得到充分的調整和發(fā)展。

2.通過體育活動,身體運動施加給機體感受器的刺激會在大腦中引起主觀意識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時間里,機體反復多次地感受某種運動形式,就會在個性上形成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使其終身受益,使其興趣得到滿足,使其內在的心理行為得到展示和肯定。

3.體育活動中不僅鍛煉學生的體育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參與項目活動中,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協同配合能力、自我學習能力、與人交往能力等等都得到培養(yǎng)、發(fā)揮,無疑對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適應社會、參與競爭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如何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方法

1.根據學生的個性和興趣的不同,采用分組教學

在體育運動中,學生會因為不同的興趣,或喜愛某一種運動才自愿參加學習。學生的性格類型大概分為外傾型和內傾型兩種,外傾型性格的學生,活潑開朗,反應較迅速,身體素質較好,運動能力也強;而內傾型性格的學生,反應較遲鈍,一般體育素質較差,運動能力也較弱。在教學中,教師可按內、外向型兩種性格,結合其運動興趣而分組教學,因材施教,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加以引導和教育,教師在課上的組織與安排,就能得到學生們的積極配合。

2.合理安排,建立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

針對中職學生男女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不同專業(yè)特點,在制定體育教學計劃和過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組織方式和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責任感,培養(yǎng)優(yōu)良的意識品質,進而展現自己的個性。

3.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意科學引導,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盡可能地讓他們獨立進行活動,并提供更多的自由,變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被動驅使為主動追求

在教學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多種形式激發(fā)其自我活動的能動性,并給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間,讓學生主動來參加體育活動。

4.在體育活動中滲入心理訓練

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使身心達到最佳狀態(tài),以滿足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增進身心健康的需要。

5.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改進組織形式,改革教學方法

充分體現現代學校體育健身性、娛樂性、開放性特征,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

第9篇: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

【關鍵詞】中職生;師愛;尊重;理解;關懷; 寬容;激勵

教育需要愛。愛是一種積極的情感,他可以給人溫暖和動力。師愛,是每一位學生都希望得到的精神雨露,尤其是中職生,他們因成績欠佳而自卑的心更需要真誠師愛的沐浴。

1. 尊重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內在的需求,中職生自然也不例外。今天,教師對學生的愛,不能再是傳統的居高臨下的賜予,而應該是一種深層次的尊重和信任。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愉悅感,從而每個學生的潛能才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2. 理解

中職生雖然在生理上已基本成熟,可是他們的心理還不成熟,。他們自我意識較強,但缺乏認識和自我控制能力 ,內心有較多的隱蔽性,但又渴望理解與交流,空洞化的說教已很難動搖他們的思想,教師只有理解學生,以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的觀點,把真摯的師愛化為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的親切與坦誠,把抽象的道理變成對他們具體的人生關懷,學生才能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從而對教師敞開自己的心扉。

3. 關懷

關懷和愛護是啟迪學生心靈的鑰匙,是融洽師生關系的橋梁。教師必須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關心學生,關心他們的思想學習病痛以及心理需要。只有真誠的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你的關懷,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從而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4. 寬容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何況是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對有過錯的學生,如果經常用疑問的口吻盤問,只會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相反,如果用溫和的態(tài)度,信任的目光對待他們,允許他們犯錯誤,但又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他們心靈有覺悟從而改正錯誤。

5. 激勵

人人都渴望得到肯定與賞識,這是人的一種內在需求,何況正在成長中的中職生。心理研究表明,對學習優(yōu)點和長處的贊美與肯定,可以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產生放松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而學生只有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才,才能保持積極的進取心。所以,對學生的教育要以賞識激勵等積極評價為主。在評價中,要用一顆真誠的心面對學生,實事求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性格心理特征,找出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肯定,從而使學生在教師溫馨的評價中萌發(fā)追求進步,追求發(fā)展的熱情。